第一篇: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师教学参考书推荐
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师教学参考书推荐
一.生物学教学与研究类书籍: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刘恩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7-04-011098-9
本书是根据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对生物学教师的要求而编写的,是一本旨在提高职前和在职生物学教师教学理论和技能的专业教科书。本书主编是全国生物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刘恩山教授。其他参编者也均是多年从事生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专家。全书共分12章,论述了21世纪新形势下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目的与任务,阐述了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编写中力图体现学科的基础性、时代性和专业技能的实用性,注重为高师学生将来独立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指导在职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的挑战,进一步提高生物学教学的工作能力。本书可供师范院校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中学生物教师参考。
2.生物学教育研究方法与案例/刘恩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7-04-013750-X
本书分为两篇,第一篇研究方法,共6章,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生物学教育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不过分强调研究理论,而把重点放在实际操作上,便于读者在学习之后进行操作;第二篇案例分析。3.新编生物学教学论/汪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 7-5617-4676-8
4.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ISBN 7-5343-5481-1
重点阐述了《标准》的研制基础,突出《标准》的基本理念,介绍了标准主要模块,并对《标准》的实施提出了教学建议,对高中生物学教育价值进行讨论与展望。
5.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必修)/施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ISBN 7-04-013638-4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选修)/施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7-04-013223-0
本书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编写时突出以“探究与活动”为主题,针对内容标准,逐条挖掘其中的探究性学习资源,并使之转化为供教师实际操作可借鉴的教学案例。每个案例设计有课题分析、背景描述、教学建议、探究活动展开、分析讨论、深化拓展和资料搜索等栏目,全面具体地向读者呈现了开展探究与活动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教育理念、过程与方法,以及参考资料,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6.科学课程教学论/周青.科学出版社,ISBN:9787030185334 本书根据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设计思想与内容,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以提高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教学能力为宗旨编写而成,系统介绍了科学教育的意义、科学课程的设置、科学课程教材的编写与评价、科学课程教学及设计、专题教学研讨、科学课程教学测量与评价、科学教育研究和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全书由绪论和10章内容构成,内容突出“整合”与“探究 ”两个特点,以镶嵌式配以大量案例,使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从基本概念上理解科学,通过理论与案例的学习,初步形成科学教育观念,培养从事科学课程教学与教育研究的能力。7.生物学教育心理学/胡继飞著.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学学习心理、教学过程心理、课程设计心理、测量与评价心理以及教师心理五大部分。
8.生物教育展望/陆建身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17-2775-1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科教育目标、生物学课程与教材、生物学教育——目标、方法与模式、生物学学习及学习策略、未来生物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等等。
9.中学生物教学建模/查有梁,贺建 等.广西教育出版社,ISBN:754353 强调通过建模活动掌握教学模式建立的一般方法。本书建立的不是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从课程、课型、教学内容三个维度建构完整的模式群。本书倡导“双向”建模,一是从教学实践出发,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建立模式;二是从教学理论出发,采用自上而下的思路建立模式。10.生物科学的哲学/桂起权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ISBN:7-5408-3822-1
本书对生物学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及其与之相关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等关系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作者的基本立场是,不仅反对严格决定论,而且也反对完全偶然论,主张非完全决定论,即认为生物界是由因果与机遇联合支配的,即使机遇也是有规则的。同时,作者指出了进化生物学在定律、科学说明和预言等方面的特异性,从而揭示了传统的科学哲学的局限性。
11.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美]国家研究理事.科技文献出版社,ISBN:7502332235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1995年12月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这一标准规定了所有学生都应该知道并能够去做的科学内容,并且提供了对学生学习这些科学内容所达到的程度进行评估的指导方针;详述了给所有学生以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所必需的教学策略、专业人员发展和支持;描述了使科学教育计划具有协调性、连贯性和一致性所需要的方针政策。本书文字生动,尤其是提供了许多妙趣横生的科学教育实例。读者可从中获得不少启发,从而为提高我国的国民科学素养共同贡献力量。12.综合理科探究性实验80例/(美)布雷齐尔,(美)哈塔瓦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ISBN:9787533849009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实验安全、实验技能等知识;第二部分针对教材《科学探索者》编写了74个探究性实验,知识内容涉及生物、自然地理、化学和物理。本书的编写思想与我国当前进行的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非常吻合,即强调基础教育的重点应从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其科学素养。
13.科学探索者/(美)帕迪利亚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ISBN : 9787533846220
它是一套极佳的科普读物,它是美国最权威的研究性学习教材,不仅涵盖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且以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法训练读者的科学能力,引导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像科学家那样思考、观察和实验。此丛书尤其适合孩子阅读,因此成为美国中学普通选用的综合理科教材。
14.说课、听课与评课/周勇执行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ISBN 7-5041-2809-0 本书把对课堂教学的关注放在一个独特的角度,更多地从评价方面解读课堂。说课把握说课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关注说课的时态和实效。听课强调常态性听课。评课在全面评价课堂教学时,主要抓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全书提供了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相关性理论,并附有大量具体的兼顾学科、学段和课型方面的案例。
15.教育研究方法 专题与案例/刘良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617-5521-1
本书作者将教育研究方法分成实证研究(描述研究)、理论研究(批判研究)和应用研究(变革研究)三大类型,并给予它们同等的重要地位,强调研究应该将日常真实的实践问题与相宜的理论问题有机结合。同时提供了大量著名案例,以帮助学习者领会其中的策略技巧和研究精神。16.校本教学研究/刘良华著.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ISBN:7540839198 本书建议用行动研究“方法”研究课程与教学的问题。要求研究者不仅需要用某种研究的“方法”,还需要有相关的“有效教学”的眼光。本书的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作者尽可能地以这种“叙事”思维来谈论教学的理念与教学研究的方式。二是有意或无意是隐含了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维方式。这是一条从复杂中寻找简单,从杂乱中寻找秩序的思路。17.校本行动研究/刘良华著.四川教育出版社,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追踪行动研究。主要介绍了行动研究的早期探索,第二代行动研究范例,第三代行动研究特征及行动研究在中国的尝试等。第二部分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批判理论视域中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对解释学的解释及校本教师培训等。第三部分怎样做行动研究。详尽具体地介绍了行动研究的特征、过程,尤其是行动研究的途径和模式,行动研究中的“合作”与“对话”等问题。本书对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了解、开展校本行动研究的具有较高参考价值。18.有效教学论/高慎英,刘良华著.广东教育出版社,ISBN:7-5406-5429-5
21世纪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有效教学意味着什么,有效教学有什么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怎样,如何组织„„本书作者对这些问题都做了有益的探讨。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作者还对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方法、策略进行了务实的讨论,对有效教学的方向及教学资源开发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从而使读者明白有效教学实际上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追求的重要目标,是新课程最终能够成功落实的重要保证之一。19.教师行为研究/唐松林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7-81081-179-7
该书分教师行为概述、理论思维、教师行为的基础系统、教师行为的动力系统、教师行为的效率系统以及教师行为的成熟与促进六部分内容。20.生物学教育测量与评价/项伯衡,郑春和.广西教育出版社,ISBN:754353178
本书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介绍中学生物学教育测量,阐述了教育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着重介绍了中学生物学试题的编制方法以及如何对试题和试卷进行分析,并对历年生物学高考试题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二是介绍中学生物学教学评价,概述了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概念,并详细介绍了对生物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学习心理活动进行评价的程序和方法。作者还对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分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21.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让每个学生都具备科学素养/(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科学普及出版社,ISBN:7110060977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保持孩子的这种好奇心是每个教师和家长的重大责任。
本书向你展示了美国教师和家长们是如何加入到对孩子的科学启蒙教育中心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本书实为当代中国老师和家长们不可错过的,有价值的参考书。二.教育理论类书籍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7561727038
本书阐述了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放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为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2.学习论/施良方著.人民教育出版社,ISBN:7107139517
本书通过对西方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概括,述评了刺激-反应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行为-认知学习理论等主要理论流派,并述评了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习性学习理论带来的挑战。它以较大的篇幅阐述了一些新兴的学习理论,以期增进我国教育界对该理论领域发展新动向的了解。本书还侧重于对学校学习的研究,对学习的基本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理论概括,介绍了学习的原理与策略,以有利于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本书于1999年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3.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施良方著.教育科学出版社,ISBN:750411610
它是我国第一本提供了课程理论分析框架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深化与发展我国课程教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该书在梳理了课程理论的历史和现状之后,重点论述了四方面的基本问题:(1)课程的三大基础学科对课程理论的影响和意义;(2)课程编制的要素、过程及原理;(3)几种主要课程编制模式的理论和特点;(4)课程理论的基本问题及发展趋势。
4.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崔允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7561720076
本书是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之一。全书共分三部分十章,主要探讨了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对教学与教学理论,教学的基本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作了阐述。该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通俗
5.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ISBN:7532095320
由国家教委推荐使用的高校文科教材1988年出版至今已经十多年了。1997年作为全国和上海市“九五”重点教材修订出版。第二版问世以来,教育改革形式变化很大,而第二版修订时,打算编写的题库和参考答案始终没有落实。现根据形式发展,作全面修订,并配以电子教材配套发行。
6.学与教的心理学(第四版)/皮连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7-5617-0621-9
本书特点第一,体系新。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根据我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第二,内容新。力求反映国内外学与教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尤其注意反映认知心理学对人类认知过程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从而使新教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四.生物学专业类书籍
1.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版)/吴相钰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7040145847
本书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陈阅增先生主编的(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通论)的修订版。本版的编写仍然遵循了陈先生编写第1版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按生物界的结构层次从低到高安排内容,同时根据近年来生物学科的发展趋势,对整体框架作了较大调整,全书36章中有33章重写,另有3章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全书共分7篇36章,涉及细胞与生物大分子,动物的形态与功能,植物的形态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的进化,生态学与动物行为等内容。
2.生物化学(第三版).上册/王镜岩朱圣庚 等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110881
生物化学(第三版).下册/王镜岩朱圣庚 等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11089
本书一方面力求与国际名著接轨,反映最新科研成果及现阶段热点问题;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生物化学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章节上仍采取先“静态”后“动态”的安排。每章都附有提要和习题,书后附有生化名词英汉对照、常用生化名词缩写、名词索引等,便于读者查阅。
3.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 704008614X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翟中和教授,四川大学王喜忠教授,北京大学丁明孝教授主编。本书保持了翟中和主编、1995年出版的《细胞生物学》简明、实用、内容新的优点,在内容上、体系上均有很大创新。以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功能为主线,以细胞的分子生物学为视点,并加重了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内容,既系统地阐述了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反映了学科前沿,把经典内容和前沿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平均数的统计推断、X2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化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协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多元相关分析、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和多项式回归分析,同时对抽样原理和方法、试验设计原理及对比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裂区设计、拉丁方设计、正交设计等常用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也进行了详细叙述。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对聚类分析、判断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时间序列分析等多元分析也作了简要介绍。这两类生物大分子为主线,由浅入深地叙述了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表达、调控。考虑到全书在编排上的系统性以及内容的完整性,将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也做了简单介绍。本书共分13章,以较简明的形式概括了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全面重点地阐述了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突出介绍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6.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导论/贺小贤.科学出版社,ISBN:7030158318 内容包括绪论、现代生物工程基础、基因和基因组、基因工程、细胞与细胞工程、酶与酶工程、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与农业和轻化工业、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与现代生物材料、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与生物医药、传染与免疫、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治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安全性与社会伦理。教材内容的编排注重基础与前沿并重,深入浅出,利于读者理解。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对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以及明确的认识,非生物专业的读者可找到生物工程技术与其本专业的结合点,学科交叉,促进创新。
7.现代遗传学原理(第二版)/徐晋麟.科学出版社,ISBN:7030133072 本书在参考了国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遗传学的发展情况及个人多年从事遗传学教学的经验编写而成。本书共24章,包括:绪论;孟德尔法则及其扩展;性别决定和性相关遗传;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和真核生物的基因作图;数量遗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重组;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染色体和基因;DNA的复制;转录;转录后加工;遗传密码和翻译系统;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蛋白质组学;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噬菌体的裂解途径和溶原化途径的选择和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突变与DNA损伤的修复;DNA与人类疾病;重组和转座;核外遗传;重组DNA技术;基因组学;发育的遗传基础;群体遗传学和分子进化。从经典的三大定律到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从遗传学原理到基因工程方法;从豌豆的杂交实验到克隆高等哺乳动物都作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书后附有遗传学领域诺贝尔奖名录、名词解释、习题参考答案。8.基础生态学/孙儒泳、李庆芬等.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04-011027-X 本书由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儒泳教授主持编写。全书分基础和应用两部分。基础部分按有机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组织层次编写;应用部分包括全球变暖与环境污染、人口与资源、农业生态、生物多样性与保育、生态系统服务、收获理论与生物防治等内容。本书力求反映当代生态学发展水平,如有机体层次中把生态因子按能量环境和物理环境分别探讨;种群层次加进集合种群和空间异质性、行为生态学等;群落层次增加了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等。各个层次的内容、理论与应用力求保持平衡,各章都有小结和思考题以方便学生复习,并提供答案。
9.植物生理学(第五版)/潘瑞炽.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145952 本版教材在保持传统的逻辑性强、文字通顺、易于自学、紧跟时代等特色外,加强了分子植物生理学、信号转导、抗逆性生理、气候环境和化学条件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生理生化原理、中国科学家(包括华裔科学家)近年来在植物生理学的重大贡献等内容。
10.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全书共分15章,内容包括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营养、代 谢、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病毒、微生物遗传、基因表达的调控、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微生物 的生态、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感染与免疫以及微生物工业和 产品等。每章后含有小结和思考题,全书后附有“常用微生物名称索引”和“微生物学名词 索引”,方便读者查阅。从内容到形式均力求与国际先进教材接轨,反映微生物学科的最新水平。在注重加强基础的同时,突出教材的 新颖性和启发性,并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名师著作类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
2.我和中学生物科学教育/朱正威.北京教育出版社
3.朱永新教育文集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卷一)/朱永新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ISBN:710717425 该书由十卷组成,本卷是第一卷是文集的总论部分,是作者对教育宏观问题的思考和对教育理想宏伟蓝图的诠释。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文后收录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朱永新学术活动年表》。4.教育的视界/肖川著.岳麓书社,ISBN:780665221
该书是国内知名的教育学者肖川博士近10年来的学术论文集,贯穿全书的是对人的价值的高扬和对人的神圣的、不可亵渎的尊严的守护。作者笔到之处充盈着对人性、对文化、对教育、对整个人类深切关注和洞察,字里行间跳荡着自由的精灵。本书中有多篇论文获奖。本书形成与确立了关于教育的信念体系。这个信念体系的核心是:学校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素质负责。5.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著.岳麓书社,ISBN :780665178 该书是肖博士历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等。它对教育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孔窥豹、洞幽察微的效果。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广大读者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6.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肖川著.岳麓书社出版,ISBN:7806655** 本书为教育随笔文集,表达了作者对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求学与感悟。7.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肖川著.ISBN:780665880
又是一本教育随笔集。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本书延续了作者在凝练、舒展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的风格,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教育的时代主题。本书力图反映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为教师写作,和教师一道分享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对教育的感悟和理解,是作者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旨趣与追求。四.杂志类
1.生物学通报/中国科协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为全国核心期刊之一。本刊主要对象是:全国中等学校教师,并兼顾大专院校师生和一般生物学工作者。邮发代号:2-506刊号:ISSN 0006-3193 CN 11-2042/Q
介绍生物学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国内外生物科学进展及新成就、新技术;生物学课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经验体会、生物学教学改革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最新中学生物学教材及参考资料;考试与命题;开展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探索性题目及研究方法、简便的实验技术、教具制作;与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有关的国内外参考资料;新书介绍及评价、问题解答以及有关彩色照片、电镜图片等。
2.生物学教学/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向国内外正式发行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以中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生物学教师为主,兼顾其他生物学工作者。邮发代号:4-450刊号:ISSN 1004-7549 CN 31-1009/G4
介绍国内外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新成果;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课堂教学实践、国外教育动态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当前3+X的命题和解题技巧有选择地刊登整张试卷;实验教学中优秀的思路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课外科技活动中成功的实践案例,尤其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探究式活动的实例等;问题征答,读者对教材的评价和建议等;另外,封面、封底刊登作者投寄的照片。3.中学生物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一份中等教育类教学期刊。邮发代号:52-124 刊号: ISSN1005-2259 CN61-1256/G4
“专家视点”“学科前沿”“课改论坛”“教学研究”“环球视窗”等栏目致力于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的传播、新课程教学资源的深度开发、考试评价的开拓性研究以及现实教育问题的深层次探讨,从教学研究、实用指导和资源供给方等方面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指导。“热点聚焦”“教材评析”“探讨与争鸣”“试题研究”等栏目深度透析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矫偏纠弊,为中学师生的教、学、考提供切实、及时、连续性的服务。“教学设计与案例”“实验教学”“学法指导”“解题辅导”“教学叙事”“备考策略”等栏目全面及时地展现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为不同地区的教师搭建一个异步交流、成果共享、思维碰撞、观点互补的“社会大教研”舞台,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互动平台”栏目为一线教师之间、教师与教材专家之间搭建交流、沟通、互动的桥梁,就目前课改中的疑点、难点以及带有共性的问题在此展开全方位的探讨。进一步加大“人教走廊”栏目的力度,新增“教材主编谈教材”“名师谈学论教”“教研动态”等栏目,更好地发挥《中学生物教学》对新课改的导向和指导作用。4.中学生物学/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面向中学生物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杂志,本刊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全国中等学校生物学教师,师范院校生物教育专业的在读学生等。邮发代号:28—68,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参考资料,生物学教学研究,生物学实验技术和科技活动,生物学习题与练习,生物学教育硕士论坛,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等主要栏目,关注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提供可资借鉴的教学改革理论和实践经验,倡导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研究高考动向等。5.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初、中等教育专业刊物。为全国核心期刊之一。邮发代号:2-294 刊号: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主要内容有:课程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教材建设、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等。其宗旨是推动中小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的理论研究,总结和交流改革中小学课程及各科教材教法的经验,探讨教学理论与教学规律。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遗传规律和变异》高三专题复习
宋平京
随着湖南省新课程多年的全面铺开,高考复习的定位也越来越成熟。下面将结合本人近期网上继续教育的视频学习、自己在一线的多年生物学高三教学和新课改的要求,以《减数分裂、遗传规律和变异》为专题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感悟。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高中《生物》必修2中“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是高考的重点兼热点,知识抽象、难记。即使经过一轮的复习,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仍比较表浅,易将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割裂。而遗传规律中隐藏着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伴性遗传的特殊性,再减数分裂的抽象性,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很难灵活把握。近两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往往将减数分裂、遗传规律和可遗传变异揉合在一起考查,加大了考查内容的迷惑性。为此,将这三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复习,让学生把握其内在本质的互通。
为上将本专题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理清重要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区别;
2、通过减数分裂的图像解释遗传规律和变异类型;
3、尝试构建减数分裂、遗传规律和可遗传变异的知识结构;
4、加强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规律;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遗传实验设计;
2、能用减数分裂的图像解释孟德尔的两大遗传规律和染色体数量变异;
3、尝试构建减数分裂、遗传规律和可遗传变异的知识结构,揭示三者的本质联系。
三、教学过程 典 例 分 析
1、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的分析。
知识回顾
1、回顾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并画出曲线图。
2、回顾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一般过程——假说—演绎法
3、请画出变异种类的概念图
知识整合
四、教学感悟
本人关于本节课上面的教学设计足以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运用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边讲边练的复习上课方式。
2、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学生讨论等教学手段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知识联系、实现了师生互动。
3、借助知识网络建构,提了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4、在上面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继续增加一个环节“合作学习”,以增强学生对减数分裂、遗传规律和可遗传变异内在联系的理解。
A、请在下图中画出AaBb形成四种配子的情况。
B、请在下图中画出XX的卵子减Ⅰ异常和减Ⅱ异常的情况。
教学不定,设计灵活多样。尽管本人设计经周密思考,但由于教学内容量较大,知识跨度大,学生上课反应较慢,掌握不熟练,以致课堂对减数分裂图像的演练不够,只能老师展示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学策略
南关学校初中部
周玥
田振华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给我们寻找一个清洁的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带有全球性的呼吁和警告性的呐喊,在告诉我们,环保教育已迫在眉睫。是的,自然界是人类唯一的生存空间。在生态环经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人类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人类必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和谐发展。人类也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及其危害,主动关心环境保护问题,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之中。为此,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环保教育。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使用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契机。以苏教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为例。教材第1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7章第三节 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第13章 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第二节
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直接将环保教育作为这些章节的主题。在这些章节中直接介绍了环保的一些初步知识。在教学进程中,只要我们精心准备,认真对待就一定能够取的良好的效果。在教材其他章节虽然没有以环保作为主题,但教师也可把环保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问题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在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教学中,可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联系在生活中有人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不节约用水、吸烟、不注意饮食卫生、吃野生动物、猎杀野生动物等不良习惯甚至违法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人类传染病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等一系列与环保有关的问题。
二、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严峻的环境状况,激发其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大量内容涉及到了环境的破坏,例如: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而变成沙漠;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昆明滇池引入的水葫芦过量生长;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酿造的悲剧告诉学生,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而人类也最终会遭受自然界的报复。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污染大事,例如因为其中含有超标的大肠杆菌,所以学校附近山丹河的污水不能饮用等情况;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些都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形成。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其环保技能,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随着新一轮课程的实施,我们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并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环保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能力。如结合校园绿化设计和“3.12植树节”,发动学生参与校园绿化设计和植树护花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发动学生参加“你丢我捡”和清除卫生死角等校内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活动。课外活动的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直观性、以具体事实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认识环境被破坏的危害,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有益于环保的活动。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比如让学生去参观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让他们了解到保护森林植被对人类的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修建小型自然生物池塘,营造生物垃圾,将垃圾按化学、金属、生物各自分类处理,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教学目的。波利亚说过:“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如生物兴趣小组的成员通过“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废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等探究实验,以及对附近江河的污染和烟厂周围的空气污染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学生对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果感到非常震惊,学生看到小鱼在废电池浸出液里苦苦挣扎的情景就仿佛看到在烟尘弥漫的恶劣环境中生存的自己,自然得出环保问题不容忽视的结论。同时指导学生认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撰写环保小论文等.
环境保护是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让中学生们能从当下开始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环保工作当中来,这又是另一个极具积极意义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中学生物教师的努力了。以上是本人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点浅显的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各位同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探索出更多更好更实用的方法。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生物课堂教学
湖州中学 全刚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也在发生根本的转变。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将会发生哪些转变?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是什么?本文将简要地阐述新课程课堂教学发生的转变及基本追求.
关键词 新课程
生物课堂教学
生活性
发展性
生命性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渠道。“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那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是什么?
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的需要; 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1. 教学的生活性
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是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知识本是生活的结晶,但当我们单纯把它们作为知识传授,而根本就没有顾及它们对生活的意义时,我们所授知识只是一堆与人无关的僵化的东西。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少学生学习了高中生物课程,却不会解决现实中简单的生物学问题,不懂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生命现象。新课标也明确要求生物教师、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生活,服务生活。这无不要求生物课堂教学追求生活性。1.1面向生活的教学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时每刻与自然、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在与生活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号,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发生联系。而生物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与生活的各方面都密切相关。例如:“转基因食品、绿色食品、基因诊断与治疗、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组织培养、非典、禽流感”等生物学名词在各种媒体中频频出现;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有血渍的衣物很干净,一般的洗衣粉却效果不佳。这些生物学名词和现象虽然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如转基因食品是如何产生的,禽流感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为什么加酶洗衣粉能很好的去除血渍等。课堂教学要面向生活,就是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疑问中引入课题,立足课本知识、使知识具体化、真实化,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对转基因食品的产生过程,对禽流感的产生等知识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对是否食用转基因食品做出决策和了解如何预防禽流感等。1.2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不可缺乏的认知停靠点。生物学教学要从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才能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显得空洞、枯燥,而具有趣味性,这样也拉近了生物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高中生物所涉及的知识点的教学几乎都可以联系生活进行教学。例如在“细胞渗透吸水与渗透失水原理”的教学中,就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归纳。如“用盐腌萝卜盘子里的水会变多,这水是哪儿来的?学生很快回答出:“从萝卜的细胞中渗出来的。”这时要求学生模仿着也举这样的例子,很多学生举出了例子。“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细胞内的水份可以从细胞内向外渗。”再如“如果青菜发生了萎蔫现象,怎样使青菜变得鲜嫩?”“把青菜泡在清水中,菜叶中的水就得到了恢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青菜细胞吸水了。”在这一问一答中,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接着引导学生归纳 出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在底浓度溶液中细胞吸水的原理;并利用这个原理,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盐碱地上的庄稼长不好,一次性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庄稼“烧苗”现象等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与信心。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正是因为学生有“实际生活”作为认知停靠点。2.教学的发展性
传统的知识性教学以学科为本位,旨在传授知识;发展性教学以人为本位,旨在促进人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其发展的内涵而言,是指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这个三维目标的整合,而这个三维目标的核心就是人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1由狭义教学向广义教学转变
传统的知识性教学主要是促进学生认知素质发展的最有效的资源,对于人的其他方面素质的发展来讲,它只是提供一个发展基础,可以说知识性教学是“狭义教学”。而“广义教学”,不仅仅是指关于知识的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育资源,它应有活动的教学、交往的教学、间接经验的教学、直接经验的教学、环境的教学等,总之包括一切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资源的教学。相对于传统的狭义教学,新课程强调广义教学。在“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简单讲述沃森和克里克DNA模型的建构在科学发展和普及中的意义,激发同学们制作DNA模型的动机和热情;师生共同利用各种手段查询和收集DNA模型的相关资料;成立合作小组,设计制作方案;小组合作完成制作过程;课堂上各小组展示作品并由同学们做出评价;对自己的模型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学生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修正自己的观点,激发出新的灵感。通过这样的互动、合作、交流、成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不仅学习了生物学知识,还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使学生之间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形成合力,促进彼此的发展。2.2由讲授性教学向感受性教学转变
在讲授性教学中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有自主性的体验,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教师自己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书本中隐含的只能意会的知识时显得困难,只能靠死记硬背。至于学会解题要靠多做练习,自己在练习中去领悟,但只有少数好的学生能真正在练习中领悟到解题策略和方法,多数学生却没有领悟,大量的练习成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厌恶学习。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要求,这些要求都在呼唤讲授性教学向感受性教学转变。感受性教学的进行主要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体验,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从而习得只能意会的知识。某教师在“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教学中,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区,甚至到医院去调查。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遗传病种类、外在表现及其遗传规律。如让学生从社区了解常见遗传病到底有哪些种类,有哪些外在表现并通过交流获得比来自书本更为具体的必要信息;了解外耳道多毛症患者是否均为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是不是远远多于女性等。还借助当地医院收集了多份遗传病例、家系图谱,通过已有的遗传学知识进行分析,找出凡是与性别有关的遗传病案例的遗传特点。又组织学生到遗传咨询中心了解有关优生与遗传的知识。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的经历中去体验,从而加深理解和产生认识、情感、行为的变化,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学生体验的方式,还有互动式体验、情景中体验、想象中体验和艺术陶冶中体验等形式。2.3由依赖性教学向独立性教学转变 实现“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念之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客观进程和有一定的客观规律的,是由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向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发展的过程。高中阶段主要是实现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基本独立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教师怎样教密切相关。有些老师非常善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发展得快,反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发展得慢。那么教师如何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这实际上是由重教师的 “教”的表演向重学生的 “学”的指导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彻底摆脱传教学中“至高无上”的权威角色定势的影响,不能以自己预设的思路和方案去取代学生的思想,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去影响学生,而是以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服务者去参与教学。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看书、查阅资料、动手实验等自学形式,指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设法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悟出其中的道理,理解所得的结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在这个“从教到学”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不断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作用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告终。3. 教学的生命性
传统课堂,教育工作者常把人“物化”,忽视了教育场所中“人”的活动和“人”的感受,这种对生命意义的忽视,还表现为课堂的被动性、接受性和封闭性,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活力。而事实是教师劳动的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在于使每一个生命感到新的成长和发展。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那么生命化的课堂教学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个表演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受体,而是形成“学习的共同体”,通过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共同建构知识的意义。其次,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只局限于认知方面的发展,而是促使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不再是从外部强制地灌输知识,而是从内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的苦与乐,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次,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再现,而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充分展现。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面对思维各异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很难扮演的,要开动脑筋,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情形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最后,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构筑和支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56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生物课程标准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沈平.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学生物教学,2005,7-8:6-7.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策略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策略
摘要: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首先是要找准切入点,即施教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式的改变诸方面作深层次的研究,使课堂上教师的教向“民主型”转变,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型”转变,教学过程向“多元型”“开放型”转变。然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体现发展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等基本特征.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教学目标明确化、知识呈现情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解题训练建模化和课堂小结图示化的教学设计策略,由此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思维、能力、情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有效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提问 民主 就有效教学理论而言,我们的前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具体落实上,我们发现还存在着普遍的不足。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并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认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教学行为的实效性。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学校关于这一方面也在积极的参与研究,期中有一个省级课题《提升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行动研究》已经完成了中期评估工作,笔者作为课题组成员,可以说是其子课题《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也已经结题。
有效地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首要和重要环节。有效教学设计是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指导,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学生需求,确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式与策略,设计、实施和修正教学方案,评价及反思教学结果的过程。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和有效,关键是看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能否有效地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进步或发展。如何设计出上面所要求的教学设计,结合自己所教生物学科,这里就研究策略谈几点。
一、有效地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是开展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和基础工作。工作中,我们始终有一个信条:文本怎样研读都不过分!研读教材何时都不过时!它的扎实与否决定着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研读文本包括两个层面:个人研读和集体研读。其中个人研读是集体研读的基础,集体研读又是对个人研读的补充和扩展。研读文本我们努力做到:在挖掘教材内涵上下功夫;在教学资源呈现方式上做文章;在丰富教材资源上出实效(我们研究发现:教材资源中存在着许多空白和生长点,需要作一些补充和拓展,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例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课,教材中只说明转录和翻译,学生通过教材对的学习,对其具体过程不能理解。在教学中,我准备了五分钟的动画资料,学生通过观看很快地了转录翻译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
二、有效地配置教学信息
每周我们组织一次集体备课,讨论教学信息如何配置,要实现信息配置的优化,要做到对教学信息量(包括实现教学目标所需信息量,可供传递的信息量,教学传播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力)、教学信息源(书本教材、非书本教材、教师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实现教学目标要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等心中有数,在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对DNA分子的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理解不深,我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小游戏,课堂上效果突出。
五、有效地设计课堂提问
之前迫于高考指挥棒的压力,每一节课的内容总是实现不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但随着高考的改革,新教材的实施,完全可以实现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所以如何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一环。这里简单归纳一下提问的原则和几个注意点:
(一)、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民主生物课堂教学设疑,重要的是善于设计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且能更加深人地探究所研究现象的本质的各种问题。亦即设疑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是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疑时要注意思路的诱导,必须使设计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余地和思考的价值,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引导学生到思维“王国”去探求。
2、民主性原则
设疑的目的在于激发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素质。课堂设疑是否成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踊跃参与十分关键。因此,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受到激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言之有理的不同见解。对此,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鼓励,造成一种愿意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的课堂教学气氛。
3、亲近性原则
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有不少的教师设疑,质量也很高,但往往效果不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可能是学生臣服与教师的“威严”下,打不开思路。所以教师应极力营造一种轻松、积极、和谐的设疑氛围。古人云“进朱者赤,进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影响。在生物教学中,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过程中师生和谐交流及对话,同学之间和谐互助及竞争没,生物教学始终沐浴在和谐的春风中,让学生自然地进入知识的发生过程,自觉地进入学习角色,主动探索自然的奥秘,是现代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提问要注意的几点
1、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2、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不要逼迫学生做立即反映,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
3、注意反馈的积极态势。教师应始终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4、注意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六、有效地设计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