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下教师课堂管理初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已经逐渐显露出其固有的弊端。本文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管理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做出分析,并提出新课程下教师课堂管理应与时俱进,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才能促进教学,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管理;策略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多了,参与活动多了;在教学方式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随着课堂教学的这样一些新变化,“管、卡、压”的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才可以构建和维持有效的课堂学习状态,防止和干预不良教学行为的发生,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确保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
一、新课程下课堂管理存在的两大弊端及其分析
1、弊端一:“带着枷锁跳舞”。新课程改革后,“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但在平时的课改活动中,我们也看到有的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怕课堂出“乱”,就制订了烦琐的课堂规范,课堂组织按照教师的指令,井然有序的进行,这样就使整个课堂处于教师的严密控制之下。因为教师牢牢控制了课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势必受到制约,常常出现课堂讨论不到位,活动放不开手脚等现象。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有机械的讨论和活动,讨论不到位,活动不充分,思维不深入,这样师生之间就不能真正达到情感互动和思维碰撞。正因为烦琐和严密的课堂管理规范存在,这无形中给学生布下了条条框框,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课堂目标的落实势必成了一句空话。
2、弊端二:无所适从,放任自流。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不再是老师唱主角,“新”的课堂中,师生“动”起来了,学生“活”起来了,这势必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部分教师面对课堂变化,一时束手无策,不知该怎样去管理。他们不敢再用“规矩”去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生怕被扣上“不尊重学生”的帽子,担心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正因为在课堂管理上存在着认识误区,部分教师对课堂管理缺少了以往的力度,或者管理不到位、不得法,无所适从。新课程下课堂一旦缺乏了有效的管理,势必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在课堂上学生想说就说,胡乱插嘴,旁若无人;或者人声鼎沸,高谈阔论,游离主题;或者想动就动,东张西望,自由离开座位。
二、新课程下课堂管理的新策略
1、坚持课堂管理目标原则。新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的这种变革对传统课堂管理形成巨大的冲击,要求课堂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确定课堂管理目标,从而促进课堂的生长。正确的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并起积极的导向作用。作为课堂管理者之一的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课程标准是否实现,教学目标有无达成和学生是否成长作为衡量依据。部分教师由于忽视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对课堂管理的制约作用,在课堂管理上往往就无所适从,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导致课堂管理流于形式主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散漫。
2、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旧式课堂管理侧重于要求学生对规章规则的服从,只把眼光集中在控制学生问题行为、处理学生消极行为上,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和课堂秩序的规定性。旧式课堂管理方式太刚性而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学生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只能“戴着枷锁跳舞”,并不能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新课改要求构建的是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
首先,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管理。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对课堂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能居高临下,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就可以以下犯上。新课程下教师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平等,而弱化自己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课堂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
其次,发扬民主,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对课堂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根据课堂管理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让学生清楚明了课堂中那些行为是合适的和可接受的,那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的。针对这样一些期望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共同来确定课堂规范。教师在确定课堂规范时,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在发扬民主基础上建立的课堂规范,无疑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会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再次,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有赖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事是本人的事,课堂的管理也是自我的管理,学生本人也是课堂的管理者。通过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就会使课堂管理充满活力,就会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就会在课堂上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3、注重过程管理。过去的课堂管理是一种结果管理,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只管教不管学。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这无疑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选择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注意的方面:
首先,有效的学法指导。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程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一个积极参与和思维的活动,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样一些新的学习方式显得不适应,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探究、如何去讨论、如何去活动。无论是何种教法和学法都有其内涵。如果教师和学生本身对教法或学法所知甚少的话,在课堂上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一哄而上,随意采用,这常常导致课堂管理“放的开,收不起”,出现教师袖手旁观,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正确可行的做法是,教师要真正学好新课程理念,理解把握新教法和学法的内涵,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新课程理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和实践新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管理才能水到渠成。
其次,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内,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新课程下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和学生平等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互动,这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发情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努力调控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学生,在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优化的管理对策来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动态管理,就会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就会减少或者避免课堂管理中出现的弊端,从而使课堂真正“动”起来和“活起来”。
三、结语
无数事实证明,教师能否有效驾驭课堂,能否有效的管理好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如果失却了有效的课堂管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纠正忽视课堂管理的片面做法,不断探索新课程下课堂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新课程的目标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和谐而生长,民主而平等,灵活而互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
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XX
3.于明主编.课堂管理的艺术与技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4.田晓娜主编.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行为
(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第二篇:新课程下教师管理课堂点滴体会论文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知识的引领者、合作学习中的伙伴、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者。
我们再来看看九零后初中学生的特点: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绝大部分成长在“四二一”家庭中,从小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没有同伴的争抢、玩耍的环境中成长,在“我说了算”的环境中长大,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使他们的心理往往处于矛盾状态中,心理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他们既希望有人能约束他们,又怕被别人或环境所约束;既希望别人尊重他们,他们又不能很好地尊重别人;在一个计划制定的初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一旦受到挫折或达不到他们理想的要求时往往一落千丈,破罐子破摔,一蹶不振。这一切在学校课堂上的表现是:当他们高兴时,他们能认真听课,但在实践合作学习中,他们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思维继续,我行我素,往往使老师难以控制课堂局面;当他们不如意时,经常找老师的语病,尤其是年轻老师,使课堂无法进行。
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教师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管理课堂。
一、创建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
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课堂融听、说、读、写于一体,教师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用,学生通过模仿——操练——自由表述——写作反馈等几大块进行合作学习。我在不同的阶段采用各种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学习。例如,在初三阶段,单词的记忆是一个“重头戏”,简单的重复记忆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我利用自习课时间组织了这样一个游戏活动:首先采用异组同质的办法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由一个组的同学提问另一个组的,要求提问组的人做到:
(1)随意提问一个同学或随机提问规定范围的单词;
(2)提问不重复,包括单词和学生均不重复,在规定时间内错误最少的组获胜。
学生在自我心理的作用下,一般提问的是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而内容也涉及规定范围内各个角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每个学生都有提问和被问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弥补了老师课堂提问的局限,使得整个课堂积极活跃,学习气氛浓厚。经过两三次这样的游戏后,就连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而我也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二、用理智、宽容的心态去关爱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常因心情不好屡犯错误,课堂上要么睡觉,要么挑老师的语病等等,常与老师发生冲突矛盾。如果此时老师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或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而一味指责学生,甚至把以前他们的种种错误行为一并拖出,严加斥责,就会导致学生厌学这一学科甚至是直接或间接的对立。一般来说,班主任带了三年,学生已基本稳定,即使再坏的学生也会因为老师的缘故而不再惹事生非。但我们这里有个李老师,他们班到了初三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每听到他指责学生时,都在那里一味强调他的理由,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什么,从来没有听见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心一个孩子的心情,也没有见他心平气和地问过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原因在哪、结果怎样。
现在的孩子需要的是眼见为实的例子,更需要老师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引导、关心和理解他们。与他相反,我带的这个班里也不乏有初一初二阶段难以约束的学生,但在我的课上,他们只有初一的和我的唯一一次冲突以后就直到毕业,不仅再也没有出现过,而且我们以好朋友的方式结束了这一段师生缘。
想想这些只因为冲突后我不仅和他(和我起冲突的女孩)谈了我的理解和我对他的看法,还从他的角度分析了他的行为会带来的不同结果。之后,我对待他和对待其他同学一样,从不给他“另眼相待的感觉”。这使得他对学习英语有了很大的兴趣,以一个从不及格的学生上升到英语优秀,有时我真的感叹孩子的心理真的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三、教师人格魅力的吸引
“亲其师,则信其道”,这是初中阶段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说到这一点我颇有感触。在英语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教材、教案外,笔者坚持在课堂上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每一节课争取早进班里两到三分钟,和学生谈生活谈近况,了解学生情绪、心理,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2.遵守诺言,按既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课堂教学。一般来说,我在新接任一个班时,会和学生们讨论一些奖励和惩罚制度。一旦规定下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什么理由,一律相同对待。
3.遇到屡犯屡教的学生,就事论事,一归一,二归二,不涉及以往所犯错误,不说过激的话,类似“你就不是个好东西”“你已经无可救药了”这样的话我从不对学生说。而是经常对他们说“我想你也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吧”、“我认为你不是个坏孩子”、“你不希望别人说你怎么怎么坏吧!那么下次老师相信你会做好”等等之类的话,鼓励他们改正错误行为和不良习惯。
4.老师犯了错或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真诚地向学生道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也是人,面对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得非常完美。再加上孩子们学习的渠道四通八达,我们也不可能把他们需要的知识都充分掌握好,准备好,那么承认不足、认真道歉会让学生更加信服老师。遇上难解决的问题,要真诚地告诉学生:“我现在不会,但我会和你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看到一个真真实实的老师。这几年来我是这样做的,我的学生并没有因此小看我、轻视我,而是和我越走越近,结下了永久的师生朋友情。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管理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管理
单位:云阳县平安小学姓名: 李萍
电子邮箱:727907904@qq.com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小学生进行的绝大部分数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课堂有效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因此,良好的课堂管理是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那么我们如何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观,构建注重学生发展的新型课堂管理模式呢?本文试图从课堂管理目标、课堂探究学习管理、课堂合作学习管理、课堂管理评价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管理 有效教学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内在与外在的互动交往,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因此,课堂管理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课堂有效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而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双方都受益。在新课程改革下,课堂管理正从以“规定”和“服从”为特征的传统管理转向“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有效管理。然而我们发现,改革后热热闹闹的小学数学课堂背后,也隐藏着这样的忧虑:“上课时热闹,考试时茫然”,那么,教师如何创造性地管理课堂,才能激发学生课堂上的生命活力及数学思考?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多维的课堂管理目标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整合相对于人的发展而言缺一不可。余文森教授对三维目标关系概括为:“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因此,三维目标是一个多元、分层、互动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桥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高度升华。只有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才能实现发展。因此,制定课堂管 1
理目标时也应符合三个基本教学目标,才能保证课堂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1、同时制定规范性目标和促进性目标
规范性目标关注学生的问题行为,确立强制性的管理措施来管制或约束学 生,可以规范问题学生课堂上的行为,以维持课堂秩序,确保课堂活动顺利进行;促进性目标关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目标的制定应该能激发学生内在自主的要求和自我管理的动机状态。所以制定课堂管理的目标既要体现出维持课堂秩序,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又应体现出具有助长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作用。
2、师生共同制定,营造健康和谐的课堂氛围
对于如何制定课堂管理目标,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也应该参与进来,师生共同制定课堂管理目标,使学生有了主人翁的意识,从而为学生营造出愉快、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让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有安全感,以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3、目标制定中,奖励与惩罚并举
制定好了的课堂管理目标,就要始终如一,坚决,果断的执行。如果学生遵守了目标,教师要及时地给与肯定和奖励;如果违反了目标,教师就要立即指出其不良行为应伴随的自然后果。另外,教师也要一视同仁,公平的对待学生的问题行为。通过教师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课堂中自然的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引导新课程下的探究学习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对课堂管理的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的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呢?
1、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
学生在理解、学习数学时,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而是总要涉及到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以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皮亚杰认为:儿童认识客观
事物不是象动物那样去盲目的尝试错误,而是运用已有认知结构去同化新信息,只有当新信息与已有信息既一致又不一致,才能造成已有认知结构与新信息的不平衡,从而引起学习兴趣。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已具备哪些认知结构、新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有哪些联系和差异等,确定学生探索活动的起点,才能引导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2、创设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促进数学思考
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师在组织学生汇报时,要及时综合、归纳学生的见解,筛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并对学习方法进行提炼,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而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管理。
3、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网络
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迅速内化新知识,使其牢固地保存在记忆中,并形成新的知识网络。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潜藏在知识表层后面深层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构建他们新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在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学生思维是开放的,行为又是有序的。
4、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不仅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选择教法、布置作业,还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施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管理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群
体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相互信任促进,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明确合作目的,承担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关系的建立,为小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时空,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与监控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那么如何有效的加强课堂合作学习呢?
1、合理分组并指定组长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给学生选一个合适的组。一般地说,按照学生的性格、能力、知识状况、爱好等实际情况分组比较好。分组时尤其要重点考虑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以及性格内向、有才能但不敢适时展现自己的两类学生,把他们安排在有耐心、成绩较好、乐于助人的学生小组,有利于他们展现自己,发展自己。
2、加强合作技巧的指导
合作学习中“各自为政”、“一言堂”、“独守一隅”等现象,教师应注重指导合作技巧:指导学生倾听同伴发言;指导学生讨论、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指导学生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作总结性的发言等。
3、安排适宜的合作任务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应根据实际教学任务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单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先要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等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组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既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达到合作学习活而不乱。
四、确立有效的课堂管理评价方法
1.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多元评价包含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 评价内容。这样才更有利于更全面、更系统地评价学生。这种多元化评价方式,把评价焦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绪状态等方面,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变化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但重视学生的探究结论,而且关注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但重视学生自我在课堂中的表现,而且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2.让评价引导学生采用正确规范的表达
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对每一个学生来讲都是梦寐以求的。所以当别人被表扬时,学生们自然会关注“他是什么原因得到老师表扬的?”,并且模仿这样的行为。所以教师应当通过评价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好的发言,找准评价点,告诉学生“好在哪里”,学生自然会集中精力关注怎样的语言表达才是会得到肯定的表达。
3.通过教师的评价,让学生养成专注倾听的习惯
倾听,作为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是学习习惯,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通过前面的课堂管理问题分析我们发现课堂活动中学生们都更愿意说,而不那么愿意听。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理解老师的提问、讲解;能听懂、思考同学的发言,那么他就会专注于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别人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刚开始并不是全部学生都能做到规范、完整,这时教师如果选择抽一些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来示范,并注意进行恰当的评价,这样,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的过程中,在听教师的评价语言的过程中,必定能由“会听”转变到“会说”、“爱想”,问题行为在专注的倾听中逐渐减少。
4.发挥评价的作用,不断激励学生
学习活动主要依靠学生内在动力的驱使,但外在动力机制也是不容忽视的。激励机制就是将外在动力因素激发转化为内在动力因素,抓住了激励机制也就从根本上抓住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管理时,采用何种方法方式,在什么时机运用激励机制是教学管理艺术的重要方面。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起点,为他们分别设置近期目标,激起他们的信心去实现目标,使学习处于兴奋状态;又如捕捉“闪点光”,特别是后进生,仔细洞察他们的点滴进步,用“差中找好”、“错中找对”的辩证艺术,调整他们的心态,激励他们变自卑为自信,变落后为先进。只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欢乐,那我们的组织和管理就是成功的。”
课堂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而且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不仅能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个性发展。课堂管理不是以僵硬的教条去限制学生,而是要激起课堂上学生生命的活力,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和需要;课堂管理不是为了研究秩序本身而获得秩序,而是为了更有效的学习,在有效学习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故而让可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都有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3】《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学校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试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饶玲 江西教育科研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管理第一模块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管理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多了,参与活动多了;在教学方式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随着课堂教学的这样一些新变化,“管、卡、压”的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才可以构建和维持有效的课堂学习状态,防止和干预不良教学行为的发生,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确保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
1、坚持课堂管理目标原则。新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的这种变革对传统课堂管理形成巨大的冲击,要求课堂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确定课堂管理目标,从而促进课堂的生长。正确的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并起积极的导向作用。作为课堂管理者之一的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课程标准是否实现,教学目标有无达成和学生是否成长作为衡量依据。部分教师由于忽视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对课堂管理的制约作用,在课堂管理上往往就无所适从,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导致课堂管理流于形式主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散漫。
2、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旧式课堂管理侧重于要求学生对规章规则的服从,只把眼光集中在控制学生问题行为、处理学生消极行为上,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和课堂秩序的规定性。旧式课堂管理方式太刚性而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学生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只能“戴着枷锁跳舞”,并不能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新课改要求构建的是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
首先,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管理。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对课堂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能居高临下,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就可以以下犯上。新课程下教师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平等,而弱化自己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课堂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
其次,发扬民主,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对课堂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根据课堂管理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让学生清楚明了课堂中那些行为是合适的和可接受的,那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的。针对这样一些期望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共同来确定课堂规范。教师在确定课堂规范时,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在发扬民主基础上建立的课堂规范,无疑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会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再次,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有赖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事是本人的事,课堂的管理也是自我的管理,学生本人也是课堂的管理者。通过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就会使课堂管理充满活力,就会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就会在课堂上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3、注重过程管理。过去的课堂管理是一种结果管理,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只管教不管学。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这无疑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选择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注意的方面:
首先,有效的学法指导。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程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一个积极参与和思维的活动,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样一些新的学习方式显得不适应,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探究、如何去讨论、如何去活动。无论是何种教法和学法都有其内涵。如果教师和学生本身对教法或学法所知甚少的话,在课堂上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一哄而上,随意采用,这常常导致课堂管理“放的开,收不起”,出现教师袖手旁观,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正确可行的做法是,教师要真正学好新课程理念,理解把握新教法和学法的内涵,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新课程理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和实践新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管理才能水到渠成。
其次,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内,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新课程下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和学生平等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互动,这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发情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努力调控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学生,在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优化的管理对策来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动态管理,就会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就会减少或者避免课堂管理中出现的弊端,从而使课堂真正“动”起来和“活起来”。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
——听全国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及讲座心得体会
承玲学校 钟成兰
5月十二至十三日,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在贵州师范大学大礼堂举行。听了名师们的精彩课堂及经典讲座,我感到了我离一名优秀教师差得那么远的同时,也模糊地感到我该朝什么方向去走。下面我浅谈一下我的一些感受:
无论是什么课堂,都存在着教与学的关系。从应试教育的以知识传授为目标,以学生学会知识为目标,到今天的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从根本上讲,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是这一变化的核心内容。因为教与学始终存在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学,我们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
几位专家的讲座无外呼于课堂,如何使课堂换发生命力,让学生动起来。这都来源于当今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核心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是要我们为学生设置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展示互动→检测反馈这样有效新课堂的基本框架。
我们作为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转变好,我们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而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了!纵观新旧课程,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出现了情境化、生活化、平等化,学生的学习也逐渐趋向自主化、探究化、合作化。教与学的行为方式的改变,让我们教师教得自信,学生学得精彩。
要做到如此,我们应朝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做: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回顾以前的课堂,基本上都是学生竖着耳朵听,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在课堂中基本上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也根本不去管学生有没有兴趣学,要不要学,只是一味的注重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就行了。而新课程十分关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因此,我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联系学生实际,强化应用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而以往有一部分数学知识都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谓的应用题有时候也是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所以,新课程也提出了要结合生活实际,让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 教学
三、师生平等,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要我们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学习伙伴,从而打破了教师掌控课堂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
在教学中,我们应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你们才是这个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学习伙伴,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发挥你们自己的聪明才干。”
教与学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相信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得到更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