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四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良师益友 难忘成长

时间:2019-05-12 23:2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教版语文四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良师益友 难忘成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鲁教版语文四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良师益友 难忘成长》。

第一篇:鲁教版语文四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良师益友 难忘成长

良师益友 难忘成长

——“成长的故事”课内阅读课

龙口市第二实验小学 柳晓媛

教学目标:

1、理解两篇课文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 的句子。

2、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关键语句。

3、体会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从两篇课文中受到启示,在成长的道路上对事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难点:体会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重难点突破措施: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研读含义深刻语句,抓住关键语句、重点字词来体会文章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走进成长的故事,在我们的成长中,都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在我们成功时,陪我们一起高兴;在我们失败时,给我们鼓励;在我们困惑时,给我们帮助。就像著名作家肖复兴15岁那年,遇到了大作家叶圣陶先生,我们的同龄人张国强遇到了柯岩老师,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无限的能量。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肖复兴15岁的那个意义非凡的夏天,走进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预习课文了,你知道肖复兴回忆了哪两件事情吗?

2、同学们,你们了解叶圣陶先生吗?介绍叶圣陶先生。

3、在与这位伟大的作家接触中,叶老先生给肖复兴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文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什么是堪称楷模?堪称楷模就是可以做自己的模范、榜样,值得自己学习的意思,那么在肖复兴的成长中,从叶圣陶先生身上都学到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在你感受深的地方画上曲线,写写批注。

(一)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肖复兴从叶老身上学到了什么?

1、多媒体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看到这句话,肖复兴能从叶老身上学到什么?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我们一起来看看叶老为肖复兴修改的那篇文章吧,红色的圈、钩、修改符号,就叫到处、密密麻麻,你知道这样的修改有多少吗?肖复兴的作文只有四页,短短的一千多字,而叶老先生的修改却有一共有160多处,从这些修改中,肖复兴学到什么?是啊,这就是大作家对待写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啊。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叶老一丝不苟的精神吧。怎样才能读出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精神?孩子们,如果你是肖复兴,看到叶老先生为你修改的密密麻麻文章,你的心情会怎样?很吃惊,是啊,怪不得作者一翻到自己的那篇作文,就一下子愣住了。你能读出作者的惊讶之情吗?

你们平时修改过作文吗?你改每一处都是随便的吗? 每处都得动脑,都是仔细琢磨的呀,这160多处的密密麻麻的修改要花费一个老人多少的精力与时间呀,所以我一下子愣住了:

是呀,透过那密密麻麻的修改,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昏暗的灯光下一字一字的修改我的作文,胳膊累酸了,手累麻了,眼睛累痛了,可他还在那儿一字一句的斟酌,当我翻到饱含着叶老心血的文章时,怎能不感动呢?

2、叶老先生为我的作文修改了这么多,是不是我的作文写得不好呢?叶老先生是怎样评价我的作文的?从叶老先生的评语中,肖复兴又学到了什么?写作

文要写具体事实,更要亲切自然,这样短短的几句评价,就树立了肖复兴的写作信心,从此,他更加热爱写作,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3、从修改的密密麻麻的作文中,肖复兴不仅从叶老身上学到了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更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在邀请做客这件事中,肖复兴又从叶老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陪着肖复兴,穿越时空的隧道,再回到那个难忘的下午,看看肖复兴与叶老先生见面的场景。

结合文章的插图,你感受到叶老是怎样的人?亲切、平易、真诚。是啊,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文坛巨匠,一个是文学道路上的青涩少年,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一个是国家教育部的副部长,一个是普通中学的小小中学生,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一个是68岁高龄德高望重的老者,一个却是15岁的懵懂稚气的孩子,我们之间的谈话时那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国内知名的大作家与名不见经传的中学生第一次相见,却如同多年好友,让我们的交谈那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就这样我们俩促膝长谈: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我明白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难怪作者会感到,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文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也正是因为有了叶老先生楷模的力量,肖复兴也成长为著名的作家。

四、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作者写的是叶老先生影响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却没有用难忘的一件事为题,而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题目,爬山虎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走进叶老先生家的小院,去看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吧。

肖复兴就要见到大作家了,他的心情会怎样?这时看见一片绿意盎然的爬山虎在摇曳着生机,他的心情?请你带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段话吧: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作者在这里借助绿绿的爬山虎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一个下午的交谈,我的心情还紧张吗?这时他扭头一望,院子里: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爬山虎伴随了肖复兴的成长,叶老的精神也如同这片虎虎有生气绿绿的爬山虎永远留在了作者的心中,以致作者在成长的道路上,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想起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作者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目。

叶老的精神时刻在激励着、影响着肖复兴,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而他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却已经深深的印在了肖复兴的心里,正如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永远在他的心中摇曳着。

指导朗读:

十年过去了,当肖复兴的作品不断的在大大小小的杂志上发表,眼前那片爬山虎还是那么绿着,它

二十年过去了,当肖复兴的作品已经入选了冰心散文奖,进入大中小学的课本,脑海中的那片爬山虎依然那么绿着,它

三十年过去了,当肖复兴已经担任了《人民文学》杂志社的副主编,为一位又一位青年作家修改作品时,心中那片爬山虎仍旧那么绿着,它

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十五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以后,那片爬山虎不仅会在肖复兴的心中永远那么绿着,也会在你的心中留下永远的印记。

五、学法迁移,学习课文

正是叶老先生的帮助,才使肖复兴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成长著名的作家。我们的同龄人张国强同学,在成长道路上有了困惑,又得到了谁的帮助?我们一起走进《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一)请大家回顾一下,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难题了?

(二)在上一课的学习中,我们是抓住了重点语句来体会叶老先生对肖复兴的帮助,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请你走进柯岩老师的回信,请你画出能体现柯岩老师观点的关键语句,体会柯岩老师对张国强的帮助。

1、你的信使我很难过,不是为你的处境,而是为你的心态。‛柯岩老师认为是张国强的心态出了问题,让肖复兴同学要正视自己。

2、‚既然同学们不可能一下子突然都变成了‘红眼病’患者,那么,是不是我们自身出了毛病呢?‛柯岩老师让张国强先从自身找找原因。

3、‚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发奋乐观。‛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还要找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是呀,浓缩成八个字,就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三)总结:看,这就是成长,烦恼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忧虑、困惑,但是正因为有了烦恼,我们的情感才更丰富,我们的意志才更坚强,我们的笑容才更加灿烂。相信张国强从自身找到原因,一定会重新获得友谊,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中,会收获更多的朋友。同学们,让我们也一起谨记这些格言,不时勉励自己吧。

出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六、总结提升,体会成长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是啊,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成功有失败,受到过感动,聆听过教诲,经历过成功的喜悦,体会过失败的悲伤,这就是成长。课下,请同学们阅读自读课本三篇文章,并完成课后练习题,相信你对成长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板书设计: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平易真诚 成长 一丝不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二篇: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23、雾凇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感悟雾凇的奇特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

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课件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3、雾凇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回忆“冫”与 “氵”区别,“冫”结冰,冷;“氵”只是说明和水有关,不冷。

②指导学生图片,初步感知雾凇景观的壮美。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读讨论。

⑴课件播放课文录音,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可以体会录音里的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出示词语,认读词语,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雾凇景象之奇特的。(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

2、讨论交流: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的? 出示句子: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根据回答,标出词语: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指导朗读)

3、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出示:千姿百态(指导朗读)

过渡:我们学过庐山的云雾,知道它千姿百态,这里 “千姿百态”形容什么?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形态各异)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看完后说一说。(课件出示几组雾凇的画面)

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4、小结: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板书:奇观

5、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作业设计:

书写生字,练习背诵第一节 查阅资料,了解雾凇。板书设计: 雾凇

奇观

吉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第二—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知道吉林有闻名的雾凇奇观,可这千姿百态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那?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2、我们先看看这几个词还会读吗?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出示)

凝结、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俗称、最初 摄氏度

3、过渡 :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①齐读句子。

②理解“奇观”:

“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这里应选哪一种?(出示)观: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观点,看法。那么,“奇观”是什么意思呢?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交流,映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板书:(严寒季节)雾气——雾凇

(饱和)遇冷

2、读了这句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映示:

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

雾凇形成是有先后顺序的,文章能不能按上面这样的顺序来写?请你想一想,再重新排列。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4、带着上述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5、你们读懂了什么?

①雾气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当年12月至第二年”或“严寒季节”。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是怎样写“严寒季节”的?(“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严寒的词语?(冰天雪地、寒冬腊月)

②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出示句子: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指名朗读。

指导长句子的读法“从当年——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浓)

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涌向弥漫)

再齐读这句话。

④引读:这时,树木被雾气……渐渐地……

⑤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板书:凝结

再读这句话。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关的词语。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无声无息)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齐读。

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指名读。你感觉怎么样?

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齐读。

6、至此,雾凇已形成了,文章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是,作者又连着写道……谁来读一下这段的最后一句话?

出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美)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进一步说明了上一句中的哪个词?(慢慢地)

指名朗读。

7、这段话具体地叙述了雾凇的形成过程。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来我们亲眼看看这奇观的形成吧。播放课件——你能想象刚才看到的,结合板书把它记在脑海中吗?

8、小结:雾凇形成的过程也是那样的奇特。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雾凇的全景——特写。

2、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叹?(学生说感受)

3、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

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

②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用“慢慢地””轻轻地”造句。板书设计:

23雾凇

奇观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水汽——遇冷——凝结

24、春联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幅春联。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4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结合语境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五幅春联的意思,初步了解有关春联的一些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春联的形式美及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大体了解对联内容。学会书写本课生字。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我来给你们讲一个:

从前,有位读书人。他家门前有一片财主的竹林。春节时,他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自家的大门上,上联是“门对千竿竹”,下联是“家藏万卷书”。财主看了心中不服,夜里就把自家屋后这一片竹子拦腰截断,心想,这下看你怎么写。第二天,这位读书人见此情景就将上下联各添了一个字,变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财主看了非常生气,到了夜里,干脆把屋后的竹子连根刨掉了。便暗自得意,这次看你还有什么能耐。这位读书人第二天看见后又将上下联各添了一个字,变成“门对千竿竹短命,家藏万卷书长”。

请你们想想,这位读书人在下联的结尾处加上了什么字呢?

2、过年时,家家户户在自家的大门上贴对联,这样的对联叫……春联(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联》一课(齐读课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有了春联的知识,会想出这副春联下联结尾的字。

二、指导初读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依据拼音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1)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辅导。

2、课文中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吗?(投影出示)

和睦 揣摩 抑扬顿挫 和谐

张贴 气氛 欣欣向荣 浏览

歌颂 辞旧 开卷有益 奥妙 卷,在这里读juàn,多音字组词。

(1)先自由地读一读,不会读的字词可以看看课文后面的拼音。

(2)指名读,读错纠正,教读“气氛”(轻声)

(3)齐读。

3、没有生字这个拦路虎,那么课文就能读正确了,抓紧时间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评价初读

1检查朗读情况,指名分节读课文。

(1)课文的第一段谁来读?(指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顺了没有。)

(2)谁愿意站起来朗读第二段课文?

(3)我请还没有站起来朗读课文的同学一起读第三、四两段课文。

2、通过读书,你们了解了关于春联的哪些知识?(板书)

四、学习生字

同学们知道了春联的一些知识,为我们学习和书写春联打下了基础。下面时间我们就来看看生字是怎样书写的。

1、出示生字:

张贴 气氛 欣欣向荣 浏览

歌颂 辞旧 开卷有益 奥妙

2、自由,分析记忆字形。

3、重点指导: “奥”:“奥”上窄下宽、上长下短,上半部不封口,中间的“米”最后一笔是点。尤其要注意,上面的“向”字框没有钩。

学生书空,描红。

“览”上扁宽,下窄长,下面是个“见”不要写成“贝”。

4、学生描红,记忆字形。作业设计:

书写本课生字。

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对联。板书设计: 24春联

对仗 卷juàn juǎn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会学生反复品读语言文字,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热爱祖**语的思想感情。交流课后搜集的春联,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拜新年》的乐曲)

一、导入

1、随着一曲热闹的《拜新年》,我们感觉农历新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大红(板书春联)

2、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

23、春联(学生朗读课题)

3、过渡:来我们来看看人们都贴了哪些春联,为什么贴这样的?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

1、那么,春联都有哪些内容呢?请小朋友自己轻声地读读课文第一小节。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小节

3、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把描写春联内容的语句用“----”画下来,把相关的春联用波浪线画下来。

4、交流:请学生说一说

5、你对哪副春联最感兴趣?

● 学习“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A、这条春联是描写什么的?你从哪里知道的? B、学生交流

C、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学生在头脑中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D、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 学习“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A、这条春联是描写什么的?你从哪里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 荣?

B、用这句春联来形容我们徐州这几年的变化再合适不过了!你能联系实际来谈谈我们家乡欣欣向荣的景象吗?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变化说

C、我们的家乡变化这么大,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自豪,高兴,那就一起读出你的自豪和高兴吧!

6、请学生回忆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两条春联的?

7、还有的两幅春联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自己学习,同桌间也可以开展合作学习。

8、交流

●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可以联系自己的家庭说)●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9、课文一共向我们介绍了春联四个方面的内容,它是用哪些词语把它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是----)

10、对,为了表示并列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是----”。

11、那么,这四部分内容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对春联的内容用一个词语来说(板书:各种各样)

12、再次朗读有关语句。

13、那么,诵读、张贴这些春联都有什么作用呢?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小节头和尾,想想你有了解了什么?

14、请学生朗读,再来说说

1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三、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请小朋友自己再仔细读读这几句春联,你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请学生朗读二、三小节。把写出它特点的句子画下来。

2、学生交流:

● 对仗

A、什么叫对仗?在课文的第三小节中,把它的解释画下来!

B、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请学生说说它对仗的特点。C、出示春联,练习D、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3、老师这儿有一些春联写好后,被一阵风给吹乱了!聪明的小朋友,你能运用春联要求对仗的特点,帮我对一对吗?

4、出示、学生对春联,请他们说说理由

5、春联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要讲究声律美,读起来抑扬顿挫,你愿意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这个特点吗?

6、请学生朗读两条名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教师带过第四小节

四、课外拓展

1、让学生课前搜集的春联在小组中介绍,说明白,这条春联是描写什么的?给其他小伙伴讲讲春联的意思

2、指名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春联,想送给谁,祝愿他什么?

3、这节课上我们了解了春联的内容和它的特点,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中国的语言文字真是趣味无穷啊!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着语文知识,老师真心地希望小朋友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语文!作业设计:

背诵文中的春联

收集自己喜欢的对联或编写春联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 万紫千红 24 春联 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抑扬顿挫 和谐动听

2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理解古诗。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元日》,理解故事内容合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寒假了,你还记得寒假中我们要过哪个传统节日吗?(春节)上节课我们知道春节要贴春联,除了这个你还知道春节要做哪些事情? 2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节的古诗。

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春节的意思,与现在的元旦不是同一天)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古诗。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情境导入,今天真冷呀,同学们你能说出几个描写冬天的词语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冬天的古诗——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作者会写些什么呢?学生猜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2.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思考第一首古诗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2.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不屈的精神和孤独的情怀

五、课外延伸。

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一)《渔歌子》

1.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

2.结合插图,读懂这首诗。

3.背诵古诗。

(二)《枫桥夜泊》

1.根据注释自己读读这首诗。

2.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背诵古诗。

六、总结。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习作7 教学目标:

学习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 教具准备:

照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观察图片,展开想象,起草作文。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看一段音乐画面

2、看后问:听着动人的音乐,看着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呢?(鸟儿的生活多么幸福。大自然生机勃勃,多美啊!鸟儿为我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生活是多么美好,可是,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不禁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当我睁开眼睛,我看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出示照片1)

二、指导写照片1

1、刚才还是鲜活的家燕现在怎么样了?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前,提三个要求:(1)仔细观察家燕的神态动作(2)合理想象家燕的内心世界(3)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哪位同学愿意先来说说看(家燕倒在马路上,可能已经死了……)

(1)你观察得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几个词用得很好。

(2)你说得更精彩了,准确得描述了照片所展示的场景。

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老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把你想说的写在稿纸上,我们来比一比,谁写得最感人!请注意:如果你能写满两行字的就在这段旁边给自己打一颗星,写三行的打上两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课结束后我们比比谁得的星最多)

3、评价:

谁先来朗读你写的文章?

及时评价

过渡:看到那只家燕倒在马路上,其他的家燕有什么表现呢?你们看:依次出示照片

三、指导写文章的重点段

1、请同学们围成小小组,分别说说你们看到的情景。说的时候请注意三点(指着板书说)

2、交流

师述:说得不错。谁再来?

师述:说得更感人了。

3、给出每幅图的主要内容。

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把你的感受写下来。这次你能写满五行就给自己加一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

再次交流,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要针对文章抓住学生描写的方面,潜移默化的教会学生写作方法。

四、结尾、加合适的题目

过渡: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说说看?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给文章定个题目呢?任老师把同学们说的题目罗列了一下,看看能不能从中选择合适你的题目,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定。

五、总结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打动我们心灵的画面与场景。看,你还记得这件事吗?

出示老师照的照片——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当时你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你们想到了什么?指名交流。(学生埋鸟图——二年级时学生把一只死在教室后面的小鸟埋了,学生对这只鸟的死亡展开了讨论,并发出了号召)

那件事我们还历历在目,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这些真实的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养成记生活笔记的好习惯,那么不仅能打动你自己,还能打动更多的人,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作业设计:

完成作文 板书设计:习作7 事情:起因 经过 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且认真地誊写下来。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请你们拿出自己的草稿本。

2. 认真地读上三遍。读到嘴巴听的地方,检查一下标点符号。

3. 一篇好的作文,首先要根据要求,做到句子通顺,有顺序,有重点。

二、听听学生写的作文。

1. 让学生自告奋勇上来把自己写好作文读给大家听。

2.要求学生认真听发现问题,我们一同来帮助他。2. 还有谁想上来,把自己写好作文读给大家听。

三、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自读修改。同学们,真正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怎么修改呢?先轻轻地、慢慢地读给自己的耳朵听。你的耳朵最厉害了,能灵敏地感觉到

哪个词用得不恰当,哪一句话还不通顺,然后用心地改正过来。等读了两三遍后,听起来感觉顺畅了,文章就基本上改好了。你可要慢慢读,仔细听呀!。

2.师生互评。谁来大声读给大家听一听,一来,可以和别人分享你的美梦与快乐;二来,还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进一步的修改指导。

3.小组评改。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团队,大家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一读自己的习作,相互欣赏,相互修改。

四、修改后,学生认真誊写。板书设计习作7 修改作文

练习7 教学目标:

运用春联的特点,对对子,充分感知春联的对仗美。通过读读背背,积累成语和春联。通过讨论压岁钱的使用,学习用通顺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养成计划用钱好习惯。练习写好横在中间的钢笔字和带立刀旁、右耳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春联的对仗美,并运用对仗的特点对对子。用通顺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处处留心”和 “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处处留心” 自由读题目,思考

1、读读这副对联,看看可以填些什么字?(打、洒、浇、灌、润、沐、浴……)

2、你认为哪个字最合适?为什么?

3、读读填好的对联。

4、如果改一个字呢?

出示:风 绿 千 条柳 雨()万 朵 花

什么字最合适?

5、齐读两副对联。

6、照样子对对子。(自由对)

7、交流:对什么最合适?为什么?复习春联的结构,进一步明确书写对子的技巧——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8、齐读对子。

二、学习“读读背背”

1、自由朗读成语,读准字音。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成语的意思。

3、说说可以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成语来形容。用上一个或两个成语说一句话。

4、指导背诵。

5、背诵比赛。

6、自由朗读春联,注意声律美。

7、再读春联,想想春联的意思。

8、指读。

9、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联背一背。作业设计:

朗读背诵练习中的成语和春联。板书设计: 练习7 春满人间 欣欣向荣 千帆竞发 万马奔腾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写好钢笔字、压岁钱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写好横在中间的字 观察字形——上下结构 柔、奥、毕

中间的长横要写长。老师范写,“柔”,上面第三笔是横钩,第四笔是竖钩,木字做底,头不能长,要写的短些。学生书空。学生描红,书写

再找几个中间有长横的字练习。(兴、景)

二、导入课题。

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随机板书课题:压岁钱怎么用?

二、小组交流。

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小朋友听听。

三、小组汇报。

1.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上台讲讲你是怎么用压岁钱的?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看看台上哪位小朋友说得清楚、明白。

2.学生上自讲述自己对压岁钱的使用情况。

3.学生评价:你认为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明白了?

4.台下学生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

5.如果台下小朋友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师小结。

下面讨论讨论,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谁说得清楚、明白。(小组交流)

五、谁愿意当一次小评委,评一评谁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为什么你认为他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

六、教师小结。

小朋友评价得都很有道理,所以我们的压岁钱应该用在孝敬长辈、学习、帮助他人等该用的地方。

七、小组准备短剧。

下面我们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上台展示。

八、小组汇报。

1.老师指导一组学生表演,学生分角色扮演,目的是使学生交谈起来。

2.再请一组学生表演。

九、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明白了应该怎样花我们的压岁钱才有意义,希望大家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好吗? 作业设计:

把你怎样用压岁钱告诉你的爸爸妈妈。板书设计: 小小讨论会 用好压岁钱

第三篇:鲁教版语文四上单元整体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乌塔》教学设计

龙口市下丁家小学 张名贤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2、能通过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走进课文情境,深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关注过我国的航天事业吗?来,请看一组图片,课件:航天员的图片。图中的女航天员她是谁?生:王亚平。知道她是哪里人吗?生答:烟台人。师:她可是我们烟台人的骄傲啊!那另外两名航天员又是谁?生:聂海胜、张晓光。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咱们四年级五班的孩子不仅会学习还关心国家大事,你们真是太棒了!来,把掌声送给自己。同学们,老师希望这节课你们能像刚才那样,积极地举手、响亮地回答问题,把你们最精彩、最精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好不好?好,上课!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6月11号,搭载着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已经成功发射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不仅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豪,也让我们感受到如今的中华正在崛起!然而,一百..多年前,我们的祖国却饱受着屈辱,我们的人民不得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在这时候,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说出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多么伟大的胸怀和抱负啊!同学们,这个孩子是谁?生:周恩来。师:那么,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呢?(课件出示问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朗读课文,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开始吧。

二、深层研读,感悟中华不振。

师:课文读完了,谁来告诉老师使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生答。师: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吗?生:中华不振。师:你找得很准确,如果能用上“因为——所以——”再完整地回答一遍就更好了。生: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师:回答问题就应该这样,一定要说完整话。(板书:中华不振)中华不振啊!周恩来听了伯父说的话以后,他的内心充满了?生:疑问、疑惑。板书:疑惑。师: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周恩来,一起闯进租界,看看那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课件:快速浏览7、8自然段,画出让周恩来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句子,做简单批注。

师:周恩来在租界里看到了什么?哪里让他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生交流。

(课件出示)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lán)褛(lǚ)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他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tònɡ)。(“通”的读音孩子们读不准,让孩子们给“通”注上拼音,老师领读两遍。)

师:读完后,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坐在地上抱着亲人的尸体痛哭流涕。你能说说“衣衫褴褛”是什么意思吗?生:形容衣服破破烂烂。师:这个妇女可真可怜啊!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我还看到一个洋人得意扬扬地站在这位妇女的旁边。师:洋人是做了什么好事而得意扬扬吗?生:不是。师:那他做了什么?生:他把那个中国妇女的亲人轧死了。师:同学们,这可是中国的领土啊!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人,不但不赔礼道歉,不但不赔偿,反而还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师指着课件)来,看看他的表情,再看看他的动作,这个洋人可真可恶啊!师: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生:我还看到一个中国巡警正在训斥那个中国妇女。师:想象一下,他会怎么训斥?生交流。师:同学们,他可是中国人啊,他不但不帮助自己的同胞惩处那个肇事的洋人,反而还大声地训斥她,这个中国巡警真是太可恨了!同学们,你们再想象一下:这个中国妇女的亲人有可能是谁?课件: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他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预设:生:可能是她的孩子。师:他可是她的心头肉啊!生:可能是她的哥哥、姐姐。生:可能是她的丈夫。师: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啊!生:可能是她的父母。师:那可是生她养她的父母啊!师:她活泼可爱的孩子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心如刀绞啊!她原指望——拉起一生,让他接读: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师:谁知——生接读: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师:她白发苍苍的老母亲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泣不成声、悲痛欲绝,她原指望——生: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师:谁知——生: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同学们:公平在哪里?公正在哪里?天理何在啊?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呢?拉起一生,来,读出你的愤怒。(点开

音乐,让生配乐读)师:我听出了你的忿忿不平。再请一生读。师:我听出了你内心的愤怒。有血性的男子汉们,你们一定更气愤,读——,男生配乐读。

师:同学们,除了可怜的妇女,可恨的洋人,可恶的巡警,周恩来在租界里还看到了什么?哪里又触动了他的心?生答,课件出示: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师:是什么让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生:是愤怒、气愤等。师:来,把你的愤怒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生读。师: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紧握你们的拳头、紧紧地握住拳头一起读!生紧握拳头读。师:同学们,想一想:在那时这些紧握着的拳头最想干什么?生:揍洋人,揍巡警。师:大声地说出来:最想干什么?生大声地说:揍洋人,揍巡警。师提高声调问:怎样地揍?生:狠狠地揍、使劲地揍。师:是呀,这多大快人心啊!可是,他们能这样做吗?生:不能。师:你们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生: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师:这是一个什么句?生:反问句。师:其实它的意思就是说:生: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师:能做的只能是——生: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师:这敢怒不敢言就是?生:中华不振。

在租界里,周恩来还看到了什么、哪里又让他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生交流。

(课件出示):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学贵有疑,读完这段话,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生交流。师:同学们问得非常好,请大家看一组图片,课件:配乐旁白: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横行霸道,强行把中国的领土划为他们的租界地,他们在那里住着最豪华最奢侈的洋房,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而租界外却是中国人无尽的痛苦生活,他们无家可归、流落街头,徘徊在生死的边缘。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师:同学们,其实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源自于文中的一个词语,它就是——生:中华不振。师:中华不振啊!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了伯父说的这句话的含义。

三、立志,振兴中华。

师:这就是租界,这就是洋人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这就是中国人没处说理的租界。租界里的一切都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租界里的一幕幕让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沉思。(板书: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生交流。师引导:他可能会想,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生:“振兴中华”。(板书:振兴中华)生如果能自己说出来老师便不必引导。师:说得太好了,是啊,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必须振兴中华。

师:那他究竟是不是这样想的呢?直到一次修身课上,同学们才解开这个谜?下面,就让我们重现一下当年修身课上的情景。我就是魏校长,你们就是周恩来以及他的同学。大家请听好:请问

诸生为什么而读书?生若不明白,师继续说:“请问你们为什么而读书?”找生交流。生可以谈书上的也可以谈自己思考的。最后,师走到一生的身边拉起他,说:“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拉起一生,师:他面向同学,斩钉截铁地回答道: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他挺直腰板,铿锵有力地回答道:生一起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生:振兴中华。师: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师:小小年纪就能胸怀国家,立下大志,(板书:立志)这就是少年周恩来,一个胸怀大志的孩子。师指着板书小结:他听到了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看到了国人倍受欺辱,想到了要振兴中华,由此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师指课题,生一起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就是少年周恩来他内心成长的历程。小小年纪不仅仅立下了远大的志向,还为这个志向而努力地奋斗着。课件出示周恩来资料:1913年,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开中学。1917年,周恩来中学毕业。在同学和师友的帮助下,筹(chóu)到一笔赴(fù)日本留学的经费。出国前,他回到母校,与小学时的老师和同学话别,他给同学写下的临别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1920年至1924年,周恩来又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

师配乐读。读完小结:少年时代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出示一组周恩来埋头工作的图片)是继续配乐说:之后他又为中华之崛起而工作,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正是因为周恩来从小立志并为之努力奋斗,才实现了他振兴中华的梦想。希望同学们日后能够向周恩来学习,有了梦想,一定要去努力奋斗,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一定会梦想成真!

四、日积月累。

师:课文学完了,咱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周恩来听了伯父说的话,心中(),他决定要亲自到租界去看个究竟。一个()的星期天,周恩来和同学闯进了()、()的租界,亲眼目睹了那里()的巡警和()的洋人相互勾结,欺压一个()的中国妇女。这时,他才真正体会到了伯父说的()的含义。因此,当魏校长问他们为什么而读书时,他()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请你用本节课所学的四字词语填空,同桌两人先试着说一说。找一生填空,再一起填一遍。师:希望同学们日后写作文的时候也能像作者这样,准确地运用四字词语,这样,你的作文也一定会既生动又传神。

五、合作探究学《乌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教育学生要从日常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的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师:周恩来少年时的成长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相信同龄人的成长故事定会使我们倍感亲切,接下来让我们再一起来了解一个外国小女孩儿的成长故事,她的名字叫?生:乌塔。(板书课题)。师: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读完后,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乌塔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2、你从乌塔的经历中受到了什么启示?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然后组内讨论。

师:乌塔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生交流。师小结:刚才,有几个同学说乌塔这样做不好,很危险,确实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细心的同学刚刚默读课文的时候一定注意到了,乌塔临行之前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她都做了哪些准备呢?快速从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师:有些同学老师刚说完他就找到了,可见,刚才你们刚才认真地读课文了。找生交流,课件出示。师:从乌塔的经历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或者说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生交流。师:最后,乌塔又告诉大家:课件出示: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师:一起读。师:请你拿起笔,把它画下来。师:是啊,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们还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长长见识。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读书,还要多游历。板书:游历。

师小结:其实,《乌塔》这篇课文主要是告诉我们要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行,而是让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告诉我们成长需要立志、需要读书;而《乌塔》这篇课文则告诉我们游历也会让我们成长。可见,“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课件出示: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只有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同学们,成长的故事很多很多,有欢乐,有悲伤。成长的岁月很长很长,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去感悟。课下,请同学们再认真地朗读一下(课件)自读课本《爱读书的冰心》和《华罗庚》两篇文章,相信这两位名人的成长故事对于你们的成长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7、乌塔 ..

疑惑

中华不振 沉思 振兴中华 游历

立志

第四篇:鲁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教

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陵”字。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古诗。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教学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第教一

1、阶.学梯

引晓

领学

过,诗逐

程层

悟音

2课

时 时 :。

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学情调查:哪些同学课前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学指预(1)读准多

明诗

字 读生的自试由

着读

借诗名

设“舍”

”“更

助。

注(释老

把师读

它板

读书

正课

确题

。)。:。

(2)题目的正确朗读是教学的难点,可引导学生在弄懂题目的意思之后,再正确朗读。2明预.

齐读古诗,检测学习效果。

。):(1)我们学古诗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板书:知诗音)还要-----(板书:(2)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朗读品悟;了解诗人;串词连句法;读诗文、想画面,结合注解。(3)同桌之间试着来说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意思 预3(1设:“.)浥

“悟寄

情更

”诗酒

”的情

浓理

。。

过渡:通过你的讲解,一幅朋友送别图在我们的脑海中展现。元二与王维到底是怎样的一对朋友呢?再次默读古诗,想一想,:你是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预设:

抓“劝”“更”“尽”等字的理解,感受好朋友送别时的情景。抓“酒”中所蕴含的情感,感情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千古名句来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2)

深。

过渡: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透过窗子,向外望去,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师:配乐读诗)是什么又勾起了他们离别的伤感? 预

抓“雨”“柳”,等景物来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愁绪是越来越浓。配乐读全诗来感悟此景让老朋友更加的难分难舍。(3)

舍。

过渡: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车马已经备好,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时间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吗,安西呀,你能离我近一些吗?这可能吗?安西有多预

远设

? :

出示《元二出使安西图》来感受渭城与安西之间的距离。对比古今的交通工具,来体会古人离别容易相聚难。介绍背景: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后便去逝,此次的告别竟成了绝别。

(板书:悟诗情)是啊!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谁记下了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背诵读这首古诗,铭记这份的送别的情

吧!

(巧搭“音”“意”“情”学习阶梯。通过借酒抒情,借景叙情,背景升情三大环节,使学生融入文本,感悟诗情,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二、方

用,自

读。

1.在我国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离别容易相会难,所以描写送别的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投影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上一首诗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应该---()师生总结学法 3.同桌之间运用方法合作学习。第二

一.对比学习悟诗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联系我们刚才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看看有什么新发现。预设:都是写送别,都是送好朋友(故人),都有景物的描写。王维借雨、柳、酒抒发了对元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又有怎样的景,表

样的情

多元理解“黄鹤楼”“烟花三月”感情朗读体会离别的悲伤。理解“孤帆”“尽”“唯”感情朗读体会李白送孟浩然时的依依不舍。二.能不能把这首千古佳诗记在心中!师生共同背诵。

三、拓

伸,多

怀。

总结:不论是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无语、说到底都是因为朋友之间有一份()他们都是在(以情相送)

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啊

四、作

业搜集描写送别的诗。

26搭石

26搭石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难点:

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钻研文本,精心准备

拍摄搭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渲染情境,揭开文本之面纱。

1、看大屏幕: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故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非常美丽。可时隔多年作者记忆最深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家乡的搭石。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26 搭石 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相约便民之搭石。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2、组织交流。

(1)、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什么是搭石?谁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3)、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大屏幕出示:“绾”。“绾wǎn”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起来的意

思。)那脱鞋绾裤呢?(生:脱掉鞋子卷起裤子。)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绾裤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还会很麻烦。

……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天,可能还是一种享受,可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

三、细读文本,欣赏美丽之风景。

1、出示搭石的图片,师:大家请看,这就是搭石。其实搭石就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可作者却给予搭石很高的评价,谁能从文中找出作者的这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这么不起眼的石头,也会是一道风景吗?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发现、欣赏搭石的美吧!

2、默读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写风景美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3、指名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师:同学们找到了好多写风景美的句子,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感到这里的风景很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走搭石的美吧!请看大屏幕;(1)、大屏幕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自由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3)、理解词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走搭石才叫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走过搭石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一走搭石。引导学生读走搭石的句子。(一、三排读:前面的抬起脚来,二、四排读后面的紧跟上去。)人们为什么能走得这么协调有序?是有人在指挥吗?(没有)那是为什么?因为作者的家乡有这样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什么叫紧走搭石?(就是快走搭石)谁来读出快走搭石的感觉。什么又叫俗语呢?俗语就是有一定道理的话,文中有没有介绍快走搭石的道理呢?谁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快走搭石的道理。正是因为人们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人们走搭石才走得那么协调有序。来,让我们再来走走搭石。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一、三排读:前面的抬起脚来,二、四排读后面的紧跟上去。(4)、发出踏踏的声音像什么?(轻快的音乐)那就让我们和着这轻快的音乐再来走一走搭石吧!播放音乐齐读。这美妙的音乐中,仅仅只有踏踏的声音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人们的欢声笑语、哗哗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这是一曲多么美妙的音乐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美美地来读一读。

(5)、文中除了能听到音乐,还能看到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漾”在字典中有两个意项,在文中应该选第几项?“绰”在字典中有三个义项(大屏幕出示),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谁来读一读这两词。

(6)、学生闭目听老师读(大屏幕播放音乐)并想像,这给人以美感的画中,除了漾漾的清波和绰绰的人影外还有什么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带着我们的想象,再来美美地来读一读。

(7)、这哪里欣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在吟唱一首轻快的小诗,看大屏幕齐读。

总结: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美丽的,漂亮的,优美的……)指名板书:美丽。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那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四、演绎文本,感受纯朴之民风。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说说面对面走搭石的情景。

大屏幕出示: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2、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谦让、)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可对我们来说做起来是多么得不容易呀!你们会怎么去读呢?指名读。

3、假如面对面走来的是一位老人,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大屏幕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伏下”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尊老)

(2)、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年轻人背老人过河。师现场采访。师:说得多好呀!年轻人背老人无需感谢,老人接受年轻人的帮助后也无需感谢。都认为是理所当所当然的事。

(1)、“伏下”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尊老)

(2)、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年轻人背老人过河。师现场采访。

师:说得多好呀!年轻人背老人无需感谢,老人接受年轻人的帮助后也无需感谢。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是什么?这是故乡的一处民风。板书:一处民风。

(3)、假如遇到的是一位残疾人,故乡的年轻人又会怎么做呢?大屏幕出示:假如遇到的是,年轻人总要。

师:故乡的年轻人又是跟谁学的呢?(老人、父母)文中也有一段话是写老人的,谁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负责),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词语来描写老人的?(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

(5)、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我来采访你:老人家,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需要人们感谢吗?为什么?(理所当然)这种以老带小,以老传小,以小学老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形成了作者家乡一处独特的、纯朴的民风,请学生板书:纯朴。

过渡:我在阅读课文时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感受到了纯朴的民风,还隐约感觉到作者想表达些什么?

五、齐读文本,感悟难忘之乡情。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屏幕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3)、作者仅仅是在表达对搭石的赞美吗?(作者同时还表达了对故乡纯朴民风的向往,对故乡的一份思念。这份思念就叫乡情)板书:一份乡情。

(4)、作者时隔多年还在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搭石,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份乡情?(难忘)

小结:同学们,有谁走过搭石?(没有或很少)是呀!可能一个人的一生都不曾走过搭石,但是在我们的人生的道路上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搭石,他们是,他们为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了作者刘章爷爷故乡的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了这一处纯朴的民风,回味了这一份难忘的乡情。同时也成为了你们学习之路上的一块搭石,希望你们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踏出你们的亮丽人生。谢谢!下课。

浓缩文本,浮现板书:

一道风景 美丽 搭 石 一处民风 纯朴

一份乡情 难忘

27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 教学目标:

1、认识

8个生字,会写

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

义。

设计思路: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

佛 出

一、现

课了题

导什

入么,引情

入景文

本 ?

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仿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

第一

时 而

加课

深程教

对安

学文

排本

:过的2程理

解课

。时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中

一座 么《

2词寻

二、、指是跨三要

越、求初名怎海品

读这

峡读读

答课。样的课

文样文老

案,师理生,相解命深

读整机

吧体指的桥入

》感感导

!知。?!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1)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2)

己的感

受。

3、换位思考: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1)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2)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4、指

读,课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1)感情朗读: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2)创境引读: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合 适 的骨课

„,件

容出

„ ? :

(3)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目 的指

导是

读什

话 ?

(4)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出示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 们

四、表小

示激

敬,铺

意垫

!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回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

请你 用二一、个

深来

入谈

阅你

读的感文受

本。

1、默读3—6自然段,了解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第二

时!

2、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学生谈自己感受,老师引导: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3、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上记号。

(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

——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意义。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剧烈的余震中进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找出来读一读。

5、同学们,我们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时,台湾青年和李的 6博、此时士

课此可

刻反

应件,他们

如出会贵想

示些什么

呢呢

? : ?。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学生更深入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

7、台湾青年的爱心和骨肉同胞的亲情,伴随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带到海峡彼岸,给小钱带来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点

题,想

展。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

师: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

课是

桥出,示因

:。

学生根据提示,用此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

2、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小钱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健康,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假

大陆台湾 28卡罗纳 如 你学

越就生是畅

3小所、板

钱欲,言

老你,想情书的感师

说得些到小

设生

什升么华结

呢。

? /。计 桥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自制PPT课件、歌曲《爱的奉献》、《世上只有妈妈好》音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1、观看《世上只有妈妈好》中的片段(小强与妈妈分别的一幕)

2、师: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一个只读小学3年级的孩子失去了妈妈,无限疼爱他的妈妈因为生重病去世了,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连两腿也站不稳,好象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他万分伤心。

3、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出示课题卡罗纳,板书课题。师:让我们轻轻地呼唤:卡罗纳。让我们再深情地呼唤:卡罗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下面让我们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大声地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读书要求一)

刚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谁能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呢?(学生汇报)(板书:老师、同学、“我”的母亲卡罗纳)

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读懂了这么多内容,真是会读书的孩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细细的读课文。看看又会有什么收获。

三、读第一自然段

1、可怜的卡罗纳就要来学校上学了,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什么呢?指名读这一段。

2、请你们再读老师说的这段话,老师要求同学们怎样对待不幸的卡罗纳呢?(板书庄重、严肃、热情)

3、老师怀着对卡罗纳的无限同情与热爱,怀着对我们的热切希望说:“生齐读老师的话„”

四、读课文2-7自然段。

1、失去母亲的痛苦是巨大的,当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我们如何去帮助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7段,并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的句段,划下来,在旁边写上受感动的原因。然后在4人小组里交流讨论。(出示读书要求二)

生讨论,师巡视,点拨引导。

2、刚才大家学习、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下面请同学来汇报一下,随学生的反馈,出示相关课文段落。(灯片出示相关句子)

A、“我心里不由得泛起„„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1)为什么大家都没有没有说话,都屏息凝神地望着卡罗纳?2

(为卡罗纳失去母亲而感到同情。)

(2)再请一人朗读。

B、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哪几个动作最能反映我对卡罗纳的同情与关心?3

朗读体会,止到“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从我的一个放,一个贴,一句卡罗纳别哭了,让卡罗纳深切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同情与关切。

男生朗读体会。

C、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孩子,你要坚强哟!”

是啊!老师像母亲一样爱他,安慰他,鼓励他.假如你是老师,你该怎样对卡罗纳说这些话呢?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句话。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谭颖宁读)(学生评价)

谭颖宁的朗读中体现了对卡罗纳深深的爱,她确实是被感动了。请全班同学仿照她的语气读一读。

D、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师:放学了,同学们没有像往常一样跑出教室,奔向自己的母亲、奔向自己的家,而是围在卡罗纳的周围默默地看着他,这仅仅是默默地注视吗?不,这是默默的关怀,默默的疼爱。在他们的眼里、在他们的心理正流淌着浓浓的情,深深地爱。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此时你肯定有很多话要对卡罗纳说,把想说的说出来吧!

生:“别伤心,你要坚强。”“卡罗纳,我们大家都是你的亲人。”„„。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打开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同学们,卡罗纳是不幸的,因为他失去了母亲,卡罗纳又是幸福的,因为他身边的老师、同学是这样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这庄重、严肃、热情言行中就包含着深深的爱。我们相信,卡罗纳一定回从失去母亲的悲痛中走出来,快乐而坚强地生活着。

七、拓展延伸

1、《卡罗纳》这篇文章选自于《爱的教育》这本书,下面就请你们读一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了解这本书吧。

2、老师这儿打印了另外一篇选自于《爱的教育》中的文章《小抄写员》,请你们照刚才学习《卡罗纳》一课的方法读一读这个爱的故事。请看读书要求三:认真读读这个故事,你又感受到了哪一种爱呢?有什么收获呢?(出示读书要求三)

3、交流读后的感受。

4、师:同学们,你们明白了爱是什么吗?

八、总结下课

同学们,爱是一句温馨的话语;爱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爱是一个鼓励的眼神;爱是„„让我们拿出自己的情,去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吟唱《爱的奉献》这首歌,让世界充满爱吧!

板书:

28* 卡罗纳

老师、同学、“我”的母亲

庄重严肃 热情爱

卡罗纳

第五篇: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七单元备课单元备课 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备课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单元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古诗两首》学习让学生想像出初夏荷塘的美景和小儿垂钓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丰富相像力及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情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内容介绍了樟树有许多可贵之处,要求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黄河的主人》写了黄河、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和筏子上的人,赞扬了艄公是“黄河的主人”。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必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1、对学生加强人文教育。

2、文中的 生字、新词。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分角色表演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磁带、投影片 课时安排:

21、古诗两首„„„„„„„„„„„2课时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课时

23、黄河的主人„„„„„„„„„„2课时 实践活动课

(七)„„„„„„„„„1课时 练习七„„„„„„„„„„„„„„3课时

下载鲁教版语文四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良师益友 难忘成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鲁教版语文四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良师益友 难忘成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上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说明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明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编排的。关于“生命”这一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而教材编排者......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 第七组 异域风情 【本组概述】 本单元围绕“异域风情”这一主题,共安排了24篇文章,其中课文4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2篇。五彩斑斓的世......

    苏教版四上语文知识点第七单元(含五篇)

    至今我认为知识是我们最坚固的梯子,当我们离开知识也就不能生活在一个灿烂,光明的日子里,那我们不就得生活在一个黑暗的社会里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教版四上语文知识点......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推进教学的反思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推进教学的反思 案例描述 我们四上语文第二单元备课的主备老师是徐老师,她的备课细致、深刻。在备课交流会上四、五年级的老师一起提出尝试整体推进的教......

    鲁教版四上二单元集体备课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主题: 以诚待人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4篇课文《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和语文园地二组成。其中四......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四小)

    “成长的故事”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

    鲁教版五四制第四册语文第七单元词语

    想象喇叭糟糕很糟脏乱心脏肯定宁肯玲珑 电铃山岭楼梯数学电梯滑梯脑筋电脑钢筋 采用采摘莫非莫斯科斯文爱莫能助莫明其妙派人派出所委派蜜蜂附近附加附件远近近处 惊讶引路......

    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整体教学设计

    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