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运用的魅力
浅谈语言的运用的魅力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生活中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沟通信息和传递知识的工具。它为人类所创造所拥有,同时为人类所应用而发展。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语言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驾驭教学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若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好教学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好的教学语言可以做到生动、形象、幽默机智,它能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对完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语言有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书面语言之分,它的应用主要是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由此作以下三方面的探讨。
一、正确掌握使用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语言,它能使听者在绘声绘色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口头语言的使用要注意如下几点:
1、以发音和发音技巧为表达语言的基础,形成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的授课语言,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优美动听的语言,让学生如沐春风,乐于接受。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的语音不但要正确、清晰,并且还要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这就要在掌握普通话发音基础上,把握不同的发音技巧,使声音具有艺术魅力。就像唱歌学练声一样,吐字归音,高低、快慢、升降、拟声、强弱等都必须正确掌握,方可行之有效。
2、以激励的语言传达和沟通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听课。心理学表明:对人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肯定和赞许,能使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表扬和鼓舞,会焕发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有益评价,无不是用激励赞美之辞引起学生良好的心理反应,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中受到教师语言的感染和启发的。故此,学生就会以百倍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去努力学习知识。
3、以幽默的语言活跃和渲染教学气氛,使其在课堂教学中,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又能加深学生记忆,同时也能让幽默来陶冶学生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二、努力发挥运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教学活动中无声语言。在教学语言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以自身表情和体态来表现的。体态语言的运用,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表达思想感情和内容的。体态是指人的身体姿态。姿态越自然,身体各部位表现出来的动作就越亲切,反映的思想感情就越真实,在课堂上,教学效果也就越好。作为教师只有表现出不做作、不矫揉和不失态,才能使体态语言得到应有的发挥。当口头语言不足以表达思想感情时,教师若能将体态语言运用得当,将会对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形神”自如,“意音”到位。这样,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互相结合互相弥补,调动教学信息的组织和传达,促进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心理活动,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的体态语言不外乎这么几个方面:
1、表情。表情是精神的内在体现,是教态积极的一面。精神愉快,如春风拂面,带给学生的是亲切、融洽的学习氛围。因为良好的表情始终是用微笑来赢得的。但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学生听课不安心、思想不集中等情况,教师可作出凝视皱眉、放下面孔稍停片刻或抿动嘴唇想说而未说等来提示学生注意;对不守纪律的学生,必要时用冷静的默不作声的方法来制止,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也有益于养成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2、服饰。教师的服饰得体、简洁大方,既能体现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素质,又能积极地发挥课堂教学效应。在课堂上,若教师不修边幅,着装不伦不类,是很难为学生接受的。因此教师要注重朴素的服饰和美观的仪表。
3、眼神和手势。眼神是心理和思维的反映。教师走进课堂第一次与学生交流的就是用目光,无声无形之中,透给学生一种情感,使学生进入听课状态。如果在听课过程中有学生讲话,教师目光一扫或注视一下学生,即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以自身的敏感从教师眼睛神色里体察和领悟到严肃、信任、激励的目光,以此端正自己的行为。手势所反映的是动作语言,但又区别于哑语,它是紧随着口语和眼神,作出暗示和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力量,它既能示意肯定,也能摆手否定,还能表示一定的节奏和力度。在课堂上手势动作的 发挥和眼睛的神情,均可填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和空白,从而为教学增添艺术魅力。
三、积极组织应用书面语言。
课堂教学是应用语言指导、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而书面语言是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以课本知识内容为基础的关键性的书面语言,组织、归纳、板书,并且要在理解记忆其定理、定义、公理和公式的同时,运用课堂教学手段进行练习,以便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1、书面语言在课堂上主要是指通过课本上知识性和教育性的语言再度板书于黑板,呈现在学生眼前的语言。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能加深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印象,能启示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它还能将字体的大小肥瘦、字迹的工整规范,刻意表现得有“形”有“意”。
2、书面语言的直观性和导向性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进行分析和讲解。板书精当的书面语言,使教学语言在课堂上具有通俗化和趣味化的表现特点,但教师在组织应用书面语言时,不要过于追求语言的通俗化和趣味化,要考虑到与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更不能忽略书面语言在表达时对学生的感染力。
3、在本着教材的教学原则上,让学生进入情境学习,这是教师趣味化教学的表现,实践证明,“以情动人”是教育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学中的旁征博引也是应用书面语言的又一个机会。
在当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正确运用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的素质。教学中,只有重视它,用纯洁健康的语言充实和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2011谈谈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的魅力
谈谈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的魅力
白云区人和幼儿园 曹凤彩
摘要:幼儿教师的语言是提高幼儿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架起与幼儿相互沟通的桥梁,也是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幼儿教师语言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和语言习惯的发展。恰当的幼儿教师的语言能够稳定幼儿的情绪,激发幼儿积极情感的作用,影响幼儿学习的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因此幼儿教师的语言在应用上应注意规范、正确、适宜、有趣积极的语言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
关键词:幼儿教师 语言 语言技巧 注意力 学习兴趣
正文:教师语言的有效性是指教师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表达出来的语言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实际效果如何,或者说是语言指令的目标达成情况。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教学语言是活动目标达成的根本保证,反之,无效的语言所组织的活动是没有意义的。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也是我们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没有教师的教学语言,就没有教学活动;没有使用有效的教学语言策略,也不可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活动。由于幼儿时期不识字或识字不多,作为幼儿教师更要注重语言的魅力:而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在于它是架起与幼儿相互沟通的桥梁,也是幼儿进入知识海洋的一把钥匙。它能够在活动中过程中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好的运用语言呢?
一、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示范性
教师语言技能的优劣、强弱,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知识的吸收及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首先,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腔一式幼儿都乐于模仿。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要规范化:教师在讲述中用词 要具体,词语顺序、词语搭配要正确。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说“从前在一个地方”,就不如“在一座小房子 里”、“在一棵大树 下”更具体;介绍交通规则,说“一个”汽车,“一伙”人,就不如“一辆”汽车、“一 群”人规范。幼儿爱动、好奇,教师就要把动词、形容词使用好,还有象声词的运用,更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在这类知识性活动中,不仅发展了智力、丰富了知识,而且还能受到规范化语言的训练,从而能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其次,幼儿教师要时时刻刻用普通话教幼儿说话因为在孩子眼里,你就是他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语,他都会牢记心中。中国如此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如果幼儿在语言学习的黄金期不学好普通话,将来会花更大的精力来学。广东话、北京话、上海话、四川话等等,全部都是方言,没有必要在幼儿园里进行使用。最后,幼儿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口齿清晰、准确。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当如同珠落玉盘,清晰悦耳,一字一词都不能含糊不清。语言要表意达情,首先要让幼儿听懂、听清教师在说什么,只有听得清楚,才能逐渐理解。幼儿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众所周知,幼儿语言的获得多由模仿而来,在家中,幼儿主要模仿家长;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对象主要是教师,因而,只有听清楚教师每一个词汇的发音,幼儿才能准确地模仿,幼儿的语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幼儿教师的语言应体现人性化:
1、要尊重幼儿:孩子虽小但也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说话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伤害幼儿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灵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平时应尽量注意保护幼儿的面子。
2、平等交谈: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把幼儿视为平等的合作伙伴,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
3、因人用语:幼儿教师的语言和运用要考虑幼儿的语言接受能力。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要有所不同,对内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幼儿要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反应慢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语速要放慢些。对脾气较急的孩子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要适中。对于刚入园的幼儿要使用儿童化拟人化的语言。而对于较大的幼儿要注意语言的坚定和亲切。
4、其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根据我们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总结出了在使用组织指导语时应该注意的地方。第一,根据小班孩子的这些年龄特点在开展活动时老师使用的组织指导语要适应孩子的原有的经验和水平。第二,2 老师在活动过程中的组织指导语言必须具体形象,最好还能辅助于一些实物或者手势、肢体的动作,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帮助孩子理解老师的语言。第三,在使用组织指导语时可以采用儿歌的方式,因为儿歌的语言简洁、明了、朗朗上口便于幼儿的记忆,对幼儿的活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四,在活动中老师们的语言比刚接小班时更加具体、简洁,在使用组织指导语时能够辅助与一些具体的事物或图片,有时还会辅助与一些手势。在活动中也开始能够尝试创设一定的情景性,并且运用一些游戏化的语言,三、幼儿教师的语言艺术化
1、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当幽默风趣、形象生动、富有感情。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入活动设置情境教学,配合多媒体教具的演示,再结合采取生动、趣味性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融入到活动中去,促使幼儿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生动趣味性的语言可以蕴含着游戏的成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容易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前苏联闻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因此,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该幽默风趣 幽默的特点,在于含蓄与富有情趣,其表现形式是诙谐而充满机智。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学校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当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活泼。如果幼儿教师像老和尚念经似地说话,只能使幼儿昏昏欲睡,但如果像播音员一样地说话则只能让幼儿感到生涩,毫无情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幼儿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例如教师提示:弯弯 的月亮像什么?幼儿会说出像小船的句子。如何引发幼儿更丰富的想象呢?教师可以用欢快的语调、以自述的 口吻告诉孩子们月亮的不断变化:我的名字叫月亮,我的身体每天都在变。最早我的身体只有一条线那么细,你们看象什么呀?这样一边讲一边问,再加上几个不同的月亮图形,幼儿的想象会随着教师的生动叙述扩展开 来,他们能说出:像指甲、像香蕉、像桔瓣、像摇篮、像月饼、像汽球、像镜子等多种句子。其比喻和想象之奇妙,为成人所不及。这就是语言艺术为幼儿启开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又例如: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如果只抽象地说“要守纪律”,幼儿很可能会问“纪律什么样?”“怎样才能守住它?”这并不可笑,因为幼儿就是靠形象认识事物的。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解释的:纪律像个大圆圈,小朋友不遵守它就不 3 圆了,如果不圆就没法滚动了。你看自行车的车轮,如果不圆就不能前进。不能说这位教师的比喻十分恰当,但她能用形象的东西说明抽象的道理,是值得肯定的。
2、幼儿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这些语言对即将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在幼儿完成了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诸如“你真行”、“嗯,真不错!”、“好样的!”、“你的想法很特别!” 等语言,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等等,这样的语言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3、幼儿教师语言作用于具感染力、吸引力的隐形无声语言。
教师在教学活动实践中,除了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外,还有一种肢体语言,对我们的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肢体语言,是一种借助于人的身体、姿态、表情、手势来进行表情达意的无声信息手段——人体语言。我们结合肢体语言,就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有味、充满活力,也会使幼儿对教师的课堂充满期待、从而来提高教师的活动效率。在工作实践中使我体会到这种极具感染力、吸引力的隐形无声语言。那就是眼神、表情、手势等,“无声胜有声”地吸引着孩子。如:孩子把玩具扔在地上时,我轻轻地拍拍他的肩,指指地上的玩具,并摇摇头。孩子便会自觉地拾起玩具。又如:当孩子在教室喧哗不止时,我会静静地坐着,做一个动作或表情吸引孩子的注意,让他们自觉安静。我觉得这“无声的语言”有时比“有声语言”有效得多。但表现时千万要自然大方,不要矫揉造作。只有出自真情,自然流露,符合自己的气质,才有效果。
4、幼儿教师的语言要简明精炼,灵活机智。
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当语言要表意达情,清晰悦耳,一字一词都不能含糊不清。首先要让幼儿听懂、听清教师在说什么,只有听得清楚,才能逐渐理解。幼儿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众所周知,幼儿语言的获得多由模仿而来,在家中,幼儿主要模仿家长;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对象主要是教师,4 因而,只有听清楚教师每一个词汇的发音,幼儿才能准确地模仿,幼儿的语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教师的语言不能单纯追求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形象,要避免以词害意。教师的语言,关键不在多而在于精,口若悬河和侃侃而谈都不应是教师所追求的。另外,幼儿教师的用语必须规范化,用词要求准确、符合科学性。学龄前儿童正是积累词汇的最佳时期,此时的幼儿表现出对词汇极大的兴趣,他们关注新词,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使用新词,因此,幼儿教师使用词汇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幼儿对词汇的积累和使用。
总而言之,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是评价幼儿教师语言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这就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从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力求使自己成为真正适应新时期幼儿教育发展的合格教师。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运用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还记得在北师大教材培训会上,培训老师说: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在阅读方面,一贯强调“广积粮”,而不过多地“深挖洞” 我认为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达到如古诗所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看张”的境界。但学生终究存在着年龄及个性上的差异,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一、通过熟练背诵,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精力旺盛,求知欲高,记忆力强,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为了抓住小学生的背诵黄金时机,我校几年来一直坚持使用我校自编的校本教材《小学生古诗名句诵读》
全书在照顾时令节气,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和知识基础上共选择240首古诗、240句歇后语或谚语、名言、警句,每学期平均按二十周计算,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词和一个名句。对学生背诵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而且形式多样,可检查性地抽背,巩固性地小组背、齐背,可游戏性地同桌或两组对背,也可在课间背、课前背、放学背、路上背等。
二、通过摘记好词好句,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记是对读过的、背过的语言材料进一步地加深巩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做好不同形式的摘记工作,这样既积累语言,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北师大教材,如“日积月累”设计了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习,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
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
写下面的字时应该注意什么――辨析字形,发现字的易错点。如:“礼物”的“礼”――示字旁,只打一点。“博大”的“博” ――左边是“十”字,和竖心旁区别。
抄一抄――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常用词语的积累。这些词语有的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有的是常用书面词语,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在语境中使用汉字。此题每一行后面,留有一个方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文中的词语学习。如:精美、滋润、郑重其事。
比一比,再写出几个词语――体会、辨析词义,扩大词汇的积累。如:一瞬间、一眨眼、一刹那,都是表示极短的时间。
读一读――比较每组句子表达的不同形式,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决心,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在陈述的过程中加入抒情和议论,产生了感染力)
此外,“日积月累”还设计了有关区别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词义,结合句子理解词义,读警句、格言,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等方面的练习,不仅注重读的积累,而且重视写的积累,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通过生活积累,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种多彩的语言文字积累资源,就要靠老师去慧眼识得。作为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将其各种生活体验充实到他们的脑海中,视线里,引导、启发他们的积累。如:小朋友们都爱看动画片,我们不防允许他们在晚上完成作业的基础上,看10分钟的动画片,让他们在动画片里找人物的名字。另外学生还可以把动画片里的故事记在脑子里,和小伙伴们分享,真是其乐融融,语言文字积累的兴趣马上激发起来了。电视广播媒介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而积累这些语言文字,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最值得一提的是小朋友们都爱吃东西,玩玩具,很多商家都通过做广告的形式,对自己的商品进行推销,很多好的广告词,其实都是诗词般精练简洁含义深刻、琅琅上口、的优美语句。平时让小朋友们多关注这些语句的话,真的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4、通过勤思勤记,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既能积累语言文字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是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糖果纸、门票、小照片等剪贴而成的剪贴式日记,在日记本上,根据自己贴、画的内容用上自己的语言文字写几句或一段话。
还有通过名篇名句的摘记,写读书心得,课文的续写、仿写等。如:四年级上册《散落的钞票》:用100个左右的字缩写这个故事,从中挑选出最关键的几个词语。五年级上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老船长营救了所有人,自己却与轮船同归于尽。如果你被感动了,如果你联想起别的事,就拿起笔写一写你的心得吧。四年级下册《谁说没有规则》: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仿照课文,续写一节。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尝试把下面的资料作适当修改,插入课文。四年级下册《七子之歌》:假如 闻一多先生见到香港、澳门回归,会有怎样的心情?试着改写一段课文。三年级下册《给家乡孩子的信》:抄一抄课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话,背下来。四年级上册《桥之思》作业:熟读课文,挑选喜欢的句段背诵。这类习题可以充实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语言精华,加厚文化底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这样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学生的思路会逐步清晰,阅读能力会随之提高。多知才能多智,厚积才能薄发。在积累了大量语言文字后及时练说练写再加以创造性想象,将来就能挥洒自如地应对考试、写作和辩论。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始终坚持以语言积累为轴心,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多读、巧记、乐说、善写,让记忆与感悟融合,积累与运用并重,储存与整合统一,趣味性与生活
性兼顾,多管齐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对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语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浅谈如何实现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运用
浅谈如何实现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运用
【摘 要】多媒体语文教学是以计算机做辅助工具的新型语文教学形式,它形象、直观、生动,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同期、音色共处,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语言运用
据调查了解,当前许多语文教师为赶新潮,随波逐流,盲目滥用多媒体技术,全然不顾语文学科以言语教学为本位的教学特点,试图完全通过立体化的字符,直观化的音像资料来锻炼学生的各种言语能力,这就导致了多媒体语文教学中言语本位的严重缺失。
想象在言语欣赏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且不可替代。散文中惟妙惟肖的描绘,诗歌中美轮美奂的转移,小说中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戏剧中惊涛骇浪的冲突矛盾,都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经过大脑独特的言语加工在文本再现出来的,而读者阅读又会折射出许多因人而异的画面来,即通常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例如,同样一段描写月亮的文字,有人觉得温柔异常,有人感到莫名辛酸,如果个人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描绘一幅言外之画的话,前者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静谧的夜空,莲花般皎洁的云朵,调皮的眨着眼睛的星星;后者想到的却可能是孤寂的窗前,凄清的冷风,断肠的苦柳。但是,如果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讲这段文字时用一幅幅定格化、直观化、单一化的图片展示出来,这样不仅扼杀了学生的文本性言语欣赏能力,而且限制了他们因不同生活体验所带来的丰富的想象,学生只能学到一鳞半爪,影响其创造力的发挥。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人类获取信息的实验表明:人类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的内容的70%都能记住。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交流是必不可缺的。另一方面,只有通过言语对话活动才可以使学生把言语对象内向化,从而,实现在“学得”过程中“习得”能力的一种提升。但在多媒体环境下,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需求,更多的时候老师成了“解说员”,甚至有的一节课下来学生竟没有打开过自己的课本,如同在电影院里欣赏电影而不是上语文课,没有师、生与文本,师生、生生的言语交流,只是在做单一的“人---机”循环运动,打破了传统的“人---人”问答的交流模式。
一、教师与文本的交流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文章的朗读者,但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却被吐字、发音可谓字正腔圆的播音员所代替,虽然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听觉享受,但从朗读目的上来看,播音员想通过润色了的音符来展示自己的专业功底,只是凭借一种专业语感来朗诵,没有充分地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更不会从教学本位出发,渗入自身独到的情感体验。其实,范读课文还是应该教师本人来担任,既是对自己阅读的总结体验,也体现了对学生的高度负责。
与此同时,制作课件会花去很多时间,转移教师的精力。忙于搜集、整理大量浅白直观的图、像、音等资料,编制大容量全程式的繁复的课件,不仅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及教学方案的钻研,没有时间仔细品读文本,而且会忽视备课过程中的自身言语思维及言语加工。如果语文课只凭借课件的热闹,不可能达到言语欣赏的更高境界,更不可能提高教师及学生的言语表达技能。
二、学生与文本交流
教师用多媒体视听代替学生自我朗读,一味追求画面美、音乐美,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朗诵美”。在好多公开课和评优课上,教师为展示自己的高素质,占去学生朗读的时间,滥用课件,还会说:“大家在课下已经熟读了课文 ”,意思是课上不会再给你时间来齐读、分读了,这样“朗朗的”读书声就在视听冲击下,在老师展示“完美自我”的冲动下趋于沉默了。
其实,有很多时候是不适合上多媒体课的,比如教师在讲内容浅显的文言文时,教学中有明晰透彻的讲解和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即可,学生在大量的朗读过程中充足思考,在精熟的背诵中逐步培养和掌握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
由于多媒体的介入,师生之间情感化言语的双向交流演变成“师与机”、“生与机”的单向接受性交流。教师埋头操作计算机,演示课件,口中念念有词,但却无暇顾及和观察学生的反映,不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自我感觉”良好,学生只闻教师其声,不见教师其人。课堂上教师不问问题,学生不提问题,更没有热闹的课堂讨论。但是,语文只有通过教师的言语表达才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人生和做人的道理,电脑不会“说话”,是不可能告诉学生这些的。没有了口传心授,没有师生间语文学科规范化或文学化欣赏言语的交流,只是停留在用定性与硬性的音像信息硬塞给学生信息化、符号化的理解罢了,结果是学生的言语表达之门打不开,一直跟着老师跑,没有自己的任何观念与思维创新。
四、学生之间及学生自我的交流
多媒体辅助教学下,数字图像化信息思维单向地输入了学生的大脑,而不是借鉴作者独到的思维见解来训练学生言语思维的各种能力。长期使用多媒体,会使学生“明心不明口 ”,不善表达,经常“言不由衷”,写作过程往往辞不达意,言语的思维生命被遏制在摇篮里。
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模糊,因为词语被图像捕捉、显现和定格,学生的信息思维与言语思维混乱,感情浮泛,心神不宁,无法进行自身言语思维的重构。这一点表现在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滥用,占用学生运思动笔的时间与精力,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欣赏来启发学生的心智,进而实现一种“直观图像--唤醒大脑--抽象文字”的效果,虽然在激发活力方面不容置疑,但却霸占了学生言语思维的空间,学生在目迷五色眼花缭乱之后,拿起笔来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这种情况类似于当了一天运动会观众,甚至拉拉队成员。这样其实是忽略了教师应该通过与学生进行言语交流来碰撞出言语思维状态下形态各异的火花,即学生在“百家争鸣”的状态下才可以写出自己的言语特色来。
第五篇:美术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美术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交换都是靠语言来完成的。本文旨在表达课堂语言(导入语、提问语、评价语、结束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分别从形象生动的导入语、启发思维的提问语、树立信心的评价语、发人深省的结束语四方面进行阐述,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教学;语言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道德修养,还应该追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用语,语文、数学如此,作为具有美感、具有艺术性教学内容的美术课更应如此。“用艺术的语言来阐述艺术”,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让课堂语言迸发出生命的光彩。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美术教师课堂语言的看法。
一、导入语――形象生动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正如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欲望。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语不仅为之后的教学作好铺垫、埋下伏笔,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联想、活跃气氛。
如教学《我们的影子》一课时,我以儿歌“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日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引入,很多学生在儿歌还没有结束就不停地说:“是影子,是影子!”并懂得影子产生的原因,联想到各种物体的影子及各种动态、静态的影子,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再如《我心中的太阳》这一课,我以故事的形式导入:“以前,天空中有十个太阳,它们把大地炙烤的火辣辣的,人、畜、植物干渴难耐。十个太阳中一个是妈妈,太阳妈妈有九个孩子,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脾气,这十个太阳年龄、模样都不同,脾气有的温顺,有的暴躁。”我在讲故事的同时让学生欣赏部分作品,这样,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已经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下一步画画奠定了基础,使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趣大增,信心十足的上好这节课。
此外还可以运用游戏、魔术、多媒体课件等方法设计导入语,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神奇的境地,去感受美,去创造美。
二、提问语――启发思维
一堂课中教师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美术课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入课堂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而且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联系,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地思索。如果?σ荒昙兜男⊙?生提出非常专业的“肌理、形式”、“前后遮挡关系”等问题,会让学生一头雾水。提问要避免过多、过杂,不能为提问而提问,美术课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因此,美术课堂提问要以启发学生思维为出发点,要问在关键处,问在重点处。
此外,提问的类型很多,有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点拨性提问、质疑性提问等,合理的设计好、组织好各种问题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总之,教师有意识的设疑,激发学生探索求解的愿望和热情。
三、评价语――树立自信
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语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意义,倡导评价方式的改革,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沐春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受益一生。就绘画而言,老师的评价语言就应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例如:“画得很好,如果颜色再鲜艳一些就更好了。”“画得真认真,不过要是加上背景就更好了。你试一试!”“这幅画你画得多好呀!请你对大家讲讲你的创作思路,老师都被你的画感动了。”„„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教会了方法。制作课,“你真是个善于动手的孩子!”“你有一双巧巧手!”„„欣赏课,“听了你的介绍,老师觉得生活变得更美妙了!”“瞧,你描绘的世界太美了!”„„总之,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及时表扬,适当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不断完善人格。
四、结束语――发人深省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个好的结尾,不只是对一节课的总结,它能把课堂教学再次推向高潮,并延伸至课后,直至课外。但有些美术教师不以为然,课堂小结随随便便,或者干脆没有小结,于是就给学生一种不完整的感觉。通常一位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将教学过程中比较零散的知识概括整理成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帮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储存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一年级设计《鱼》一课时,我是这样小结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制作立体的鱼,大家还记得方法吗?(学生回答:‘对!我们先撕出鱼形,然后添画花纹,最后让鱼立起来,变成一张美丽的贺卡’。其实,不仅仅是鱼可以做成立体的,其他小动物也可以。想好形状、颜色、花纹,就能做一张漂亮的立体贺卡!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想亲手做一张送给你的朋友,那就试试吧!”
美术课的课堂小结有时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或是与下节课衔接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思考、讨论或练习,既可以巩固新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沟通有关知识间的联系。结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结课无定式,美在变通时。
总之,教学首先是语言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无处不在。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把自己看作是特殊的艺术家,在课堂教学中,要彰显语言的魅力,巧妙地运用具有艺术美感的教学语言来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真正达到向40分钟要质量。
参考文献
[1]段晓蕾.成功教师语言艺术[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2]杨欣.教学语言艺术[M].巴蜀书社,2009.[3]贾英明.用艺术的语言阐述艺术.[4]包晓特.让精彩从“头”开始――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导入艺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