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主 备 人: 唐 锋 审核人 :沈 慧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说明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这部分教材在编排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材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例如,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上课情景引入,在练习十五中又编入了两道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习题(第1、8题),最后还安排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来说明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用直观的图画来呈现知识。在引出“1时=60分”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图中1小时里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范围进行比较,就能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在练习十五中,除了安排看钟表读出时间的巩固练习以外,还安排了让学生用不同表示法记录时间以及按要求在钟表上拨出时间的相关练习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说一说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可能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是几时几分,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几时半”的认识,根据时针的位置在8和9之间粗略地说出是8时多。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哪些情况下要用到时间,例如,什么时间到校,什么时间放学,要鼓励学生开阔思路,说出不同的答案。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已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几时几分。
2、能正确书写时间。
3、学会节约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单元教学重、难点:
1、能准确数分(整五整十分);
2、能认识几时几分; 单元课时安排:大约3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认识时间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1页的例
1、例2及练习二十三第1、2题。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知道钟面上的知识。知道1时=60分。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5分5分地读取时间,能读出几时几分。难点:初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概念。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教学法。学法:游戏、操作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用钟面模型、纸制的钟面模型(2—3个)、学生用钟面模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上课铃响)谈话:刚才上课铃响是什么时间?(8:00)我们学校上第一节课是什么时间?(8:45,出示课件,显示一个钟面,定格在8:45)(2)导入新课。
引出8 时多时间概念,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认识时间)
二、直观演示、探究新知 认识钟面。
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大格、每一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认识时间(1)认识时。
多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出时针从几走到几是1小时?
小结: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以过的时间是1时。(2)认识分。
多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多媒体演示分钱从12走到1的过程。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5分5分地数)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
小结: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经过几小格时间就是几分。(3)感受1分钟。
看1分钟的时间究竟有多长。在这1分钟里都能做些什么事情?(4)认识时、分的关系。
时针从12转到1,分针从12转到了几?(又转到了12,即1圈)时针从12转到12和1的中间,分针从12转到了6,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时针经过的时间是几时,分针经过的时间是几分? 引出:1时=60分。(5)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教学例2第一个钟面。
三、巩固练习(1)游戏:贴分针。
(2)用投影仪教学练习二十三第1题。(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第2题。
四、总结提升
刚才我们是几点几分上的课,还记得吗?时间过得真快,很快40分钟就过去了,在这40分钟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时=60分
先看时针走过几就是几几时多,多多少分,再看分针从12走过了几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认识时间
(二)—用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页的例3及练习二十三第4—6题。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2)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3)合理安排时间。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全部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难点:判断时间的合理性。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教学法。学法:游戏、操作法。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空的作息时间表、钟面教具、挂图、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一填。(电脑出示一钟面)
①钟面上几()个大格,()个小格。②时针走一大格是()时。
③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④1时=()分。
⑤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小亮吃饭用了20()上学用了15()。
北京到深圳,坐飞机大约要3()。妈妈每天工作8()。(2)课件演示小红的一天。学生认识钟面所表示的时间,同桌讨论。
二、引出新知(1)谈话。
(2)课件出示教材92页例3的主题图。
(先出示周末的一天早上7:15时,明明和他的小伙伴在锻炼身体,明明说:“我做完作业后才去踢球。”他的伙伴说:“10:30我们还要一起去看木偶剧。”接着出示9:00时明明说:“作业做完啦!”)提问: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请把它画出来。(课件出示:7:
45、9:
15、10:50)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3)小结:解答这类问题我们可以遵循解题三步骤:先看知道了什么,再思考怎样解答,最后验证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4题。小组讨论,指名汇报,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二)—用数学
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请把它画出来。
7:
45、9:
15、10:50 解题三步骤:先看知道了什么,再思考怎样解答,最后验证是否正确。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认识时间(练习课)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熟练地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读写钟面时间,进一步明确“1时=60分”。
(2)进一步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作息时间。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较熟练地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读写钟面时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关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迅速地读时间。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在钟面上拨时间,理解感受作息时间。教法与学法:
教法:练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法。教学准备:
钟面及相关投影。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两天的学习,你们都学会认钟了吗?为了检验大家的学习情况,老师今天给大家布置了5道关于时间的关卡,你们有信心过关吗?
二、闯关游戏
(1)第一关:你认识这些时间吗?
谈话: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出题?每次请一名学生用老师的钟面模型拨一个时间,让全班同学来认。(任意5个时间)(2)第二关:你会写时间吗?(练习二十三第1题)这是芳芳一天的生活。看看她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先指名三学生读时间,再让学生独立完成。(3)第三关:连一连。(练习二十三第2题)先说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再连线。(4)第四关:你能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吗?
谈话:我们每天不同的时间都在做不同的事情,老师这时里有几个时间,想想看,每天这个时间你在做什么?
(8:07、9:
15、10:
35、12:05)先和同桌说一说,再汇报交流。(5)第五关:你会时间的简单计算吗?(练习二十三第10题)谈话:(出示一个时间)过1分钟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过5分钟是什么时间?你又是怎么知道的?过7分、10分钟呢?看书上第10题,先看清钟面时间,再算算(也可以在钟面上数一数)过几分钟是什么时间。
三、课堂小结
关于时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主 备 人: 唐 锋 审核人 :沈 慧 单元教学内容: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单元教材分析: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传统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本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简单的排列——最简单的推理——简单的推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课题:排列
教学内容:教材第97页例1及练习二十四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排列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难点:掌握排列不重复不漏掉的方法。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
每组三张数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智慧城堡)这节课我们将在智慧城堡里学习,这是为爱动脑筋的、有智慧的小朋友准备的,你爱动脑筋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排列。(课件出现一把锁)这是一把密码锁,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们数。用1和2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呢? 指名学生回答。
密码正确,我们进去吧!欢迎同学们进入智慧城堡!走,我们先去哪好呢?(2)自主探究。
在游乐园里玩是需要游戏卡的,每个游戏都有一张对应的游戏卡,想知道怎样才能取得游戏卡吗?
(课件出示:在数字卡片1、2、3中拿其中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同学们大声地读一遍。请同学们摆卡片。(3)汇报结果。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摆了几个两位数? 指名回答。合作探究排列。① 合作讨论。不重复,不漏掉。②观察、比较、分析。③总结规律。
三、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3名学生在智慧乐准备合影留念,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几种坐法?(学生操作)学生展出回答。
(2)有3本书,分别是《儿童文学》《数学趣题》《自然奥秘》,送给小丽、小清和小红各一本,一共有多少种送法?(指名学生说一两个)
还有吗?看来有很多种送法,究竟一共有多少种送法呢?拿出学习卡,把你的想法摆出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趣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
排列
用1、2、3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 6 个两位数。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12 12 13 21 21 13 23 31
31 23
32 32
与顺序有关,有序思考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组合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3、4题。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组合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难点:理解排列和组合的不同。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1)复习“排列”。
用数字卡片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学生汇报:能摆出两个不同的两位数,是12和21。(2)引出“组合”。
讨论:如果说把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和会有几种? 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因为是求两张卡片的数字的和,调换位置和都要是3,得数只有一种。这种不爱位置影响的方式叫“组合”。(板书:组合)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1)三个数的组合:5、7、9 出示教材例题2。
有3个数5、7、9,任意取其中两个求和,得数有几种? ① 同桌进行合作,一人摆卡,一人记录。② 汇报自己的方法和结果预设。③ 评议方法。看哪种方法最好。
(2)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摆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求和时3个数却只能求出3和,这是怎么回事?
小结:摆数与顺序有关,摆数交换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求和与顺序无关,位置换一下求的和还是这两个数,只能算一次。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打乒乓球。
①想一想:每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么三个人至少要打几场呢?分别是谁与谁比的?
②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课件演示比赛方法。
小结: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组合。(2)搭配衣服。
翻开课本第99页,用连线的方式帮他们搭配衣服。(课件演示)小结:我们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不会重复,不会遗漏。(3)回家乘车付钱。
(4)教材98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很愉快,同学们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好不好?你知道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吗?
板书设计
组合
排列:12 21相同:不重复、不遗漏,有序的思考方法 组合:1+2=3 2+1=3不同:排列 要考虑顺序
组合 不要考虑顺序
教学反思: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2014新教材)
教学时间年级 学科数 学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第1小节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逐步对乘法有初步的认识,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和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概括出每道题是几个几相加并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列式。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母 案子 案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场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朋友在玩哪些游乐项目? 出示:
生:有玩小飞机的,有玩小火车的,还有玩过山车的„„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体会加法含义。
师: 从小朋友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咱们先来看看小飞机里有多少人?
师:怎么算出来的?谁来列算式? 生:3+3+3+3+3=15 师:我们接着来看看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式呢? 生:6+6+6+6=24 师:我们最后来看看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来列式呢? 生:2+2+2+2+2+2+2=14 2.认识“相同加数”和“几个几”。出示: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师:请你观察上面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一个加法算式中,如果每个加数都相同,我们就称这些加数为“相同加数”。这些算式就是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说说每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是在求几个几相加? 3+3+3+3+3=15 5个3相加 6+6+6+6=24 4个6相加 2+2+2+2+2+2+2=14 7个2相加 3.理解乘法的含义。
师:刚才写了这么多个2,算式很长,写起来比较麻烦,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们今天学习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乘法。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师:2+2+2+2+2+2+2=14 表示7个2相加等于14,也可以写成: 2×7=14 或 7×2=14 师:这是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它叫乘号,读作:乘。这两个乘法算式读作:2乘7等于14。7乘2等于14。小结: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列乘法算式时,先看相同加数是几,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然后把这两个数相乘。出示:3+3+3+3+3=15 6+6+6+6=24 师:请把这两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三)拓展延伸 1.师:今天咱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运算“乘法”,认识了“乘号”,咱们就来看看“乘号的由来”。
2.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1、2。
石门口联校“三备”模式活页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年级一学科数学备案教师周永梅 教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情景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有主动探究新知的意识,真正体验到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母 案子 案
(一)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气球吗?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
生:有5个气球。
师:5个气球系成一束,我们看成“1个5”。
(二)探究新知
1.进一步理解乘法含义。出示:
师:现在是几个几?这是2个5。出示:
师:现在是几个几?这是3个5。师: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可以怎样列式?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列式是这样的,有的同学列加法算式:5+5+5=15 有的同学列乘法算式: 5×3=15 3×5=15 师: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它们表示的都是3个5相加,3个5连加也可以写成3×5或5×3。2.认识乘法算式的名称。
师:我们已经知道乘法中间的符号叫乘号,这三个数数学家也分别给起了名字:两个相乘的数分别叫乘数,所得的数叫积。出示:
师:请你说说5×3=15和3×5=15,各部分的名称。3.巩固练习
出示:4+4+4+4+4+4+4+4+4=36,师:请你观察这个加法算式,说一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 你能把这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出示:4×9=36或9×4=36 师:请你读出这个乘法算式,“4”和“9”在这个乘法算式里叫什么? “36”在这个乘法算式里叫什么?
(三)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3。
做完后提问:第一题的乘数是几?积是几?
请说出第二题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九第1题
做题时,让学生先看图,按照图中的内容,说一说:相同的加数是几,就用几做乘数;有几个相同加数,就用几做另一个乘数,最后写出乘法算式。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九第3题
做完题提问:每个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 4.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九第2题
每个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什么?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
石门口联校“三备”模式活页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年级一学科数学备案教师周永梅 教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乘法的意义,进一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2.让学生根据乘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练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母 案子 案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是什么?(板书出来)
你对乘法有了哪些了解呢?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基本训练
师:请同学们开火车读出乘法算式。
师:学生读乘法算式,注意不把乘读做乘以。师:请同学们看图独立填空。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注意数清楚一组有几个,有这样的几组? 师:自己独立完成填空。
师:比较(1)和(2)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师:看图自己填空。
师:注意单位名称是“个”。2.巩固练习
师:自己先画一画,然后填一填。
师:先写出算式,再自己读一读。
师:注意“几个几”相加一般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特殊的像:2个2相加、3个3相加,因为两个乘数相同,这样的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
师:下面这些加法算式,有的可以直接写成乘法算式,自己先做一做,然后和同桌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能直接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自己完成下面各题,注意运算顺序。
师:说一说上面这些题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点儿什么?
小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 的运算。
(三)拓展延伸 师:连一连
师:这道题中有没有不能连线的?
师:3+3+5和4+6,没有连线,为什么?是的,这两个加法算式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师:想一想一个乘法算式能写成几个加法算式?
师:一个乘法算式一般能写成两个加法算式,特殊的像:4×4,5×5,这样的两个乘数相同的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师:自己先画一画,然后和同学交流一下。
师:可以画出2个3或者3个2,都能用3×2表示;可以画5个4或者4个5都可以用5×4表示。
石门口联校“三备”模式活页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年级一学科数学备案教师周永梅
教学课题第2小节 2--6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 5的乘法口诀 2.初步了解5的乘法口诀具有的规律。
教学重点 5的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 5的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教具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母 案子 案
一、情境创设:
问:看,这是我们2008年在北京召开运动会时的吉祥物,福娃,可爱吧?今天 咱们就和福娃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教师:一套福娃是几个?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教师板书)教师:两套福娃有多少个?用算式怎么表示?(教师板书)
2×5=10 5×2=10(教师板书)教师:三套有多少个福娃呢?四套呢?五套呢?你能自己算一算吗?(出示福娃图片及算式,生试算)2.汇报交流
教师:谁来读一读你的答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深入理解
1.观察,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都是10,可以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二五一十
教师板书:二五一十
2.那么1×5=5 5×1=5 口诀怎样编? 教师板书:一五得五
3.教师:那3×5=15 5×3=15的口诀你会编了吗? 教师板书:三五十五
教师:利用这句口诀可以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看看我们刚才编写的口诀
4.教师: 请你打开数学书52页,快看看福娃下面的每一行点子图,都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数的?再看看右边让我们填什么?
我们刚刚总结了一部分5的乘法口诀,请你把点子图右边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5.汇报交流:
教师:咱们一起来把五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教师板书: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四五二十这句乘法口诀可以帮我们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你怎么算出五五二十五呢?(“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的推导过程)(1)按照顺序数出来:5、10、15、20、25。
(2)用四五二十再加上一个五就是五个五,20+5=25;(3)五个五等于三个五加二个五,也就是15+10=25;
(4)五个五等于二个五加二个五再加一个五,也就是10+10+5=25;
6.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看5的口诀共有几句?仔细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小结:口诀中“小数在前,大数在后”。
一句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只有五五二十五就可以写出一个算式。5的乘法口诀一句比一句多5。
乘法算式中都有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不同,积就不同;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增加1,积就增加5。
7.教师: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记住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利用规律记:5、10、15、20、25; 如果忘记了四五(),怎么办?
可以用三五十五加上一个五,15+5就是20;或者用五五二十五减去一个五25-5=20。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数学书52页做一做
三、拓展延伸 1.背诵口诀
对口令:一五()三五()五五()口诀接龙:连续接龙、间隔接龙
2.3×5= 5×4= 5×2= 5×5= 1×5= 2×5= 5×3= 4×5=
说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四)小结
1.学生谈收获(略)
2.小结:通过同学们动手操作,推导出5的乘法口诀,知道了一句口诀一般情况下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有了乘法口诀,可以使计算更迅速。
第三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检测题(A)
人教实验版 数学 一年级上册
第七、八单元A
一、数一数,填一填。(共12分)
二、填空题。(共12分)
1.2个十是()。
2.6+10=()。
3.15-10=()。
4.1+9+8=()。
三、看图。(共22分)1.再过1个小时是几时?
2.看一看,写出每个时钟的时间。
3.四、连一连。(共16分)
五、能力题。(共20分)1.先找规律,再填数。
2.根据所给的时间,在钟面上画出分针和时针。
3.看钟面写时间。
六、小小数学家。(共18分)1.
(1)兔哥哥拔了多少棵白菜?
(2)兔弟弟比兔哥哥少拔了几棵?
2.三个小朋友在一起踢毽子,小红踢了10下,小明踢了9下,小刚踢了7下。
(1)小红比小刚多踢了几下?(2)小明和小刚两个人比小红多踢了几下?(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试着解决一下。
第四篇: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72—74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插图制成挂图或幻灯片,一张月历。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背5和6的乘法口诀。
2.回答:6×5是多少?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被乘数是几?表示什么?乘数是几?表示什么?
二、新课
1.做教科书第64页的准备题。
教师出示方格图,同时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4页上面的准备题。请1名学生读题后,让大家把得数填在自己的书上。学生填完以后,教师边提问,边在黑板上填写。
“第2个格里填几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第3个格里呢?„„” 2.教学例1。
(1)出示1条小鱼图,并提问。
“这一条小鱼是由几个小三角形组成的?1个7是几?” “1个7是7的乘法算式怎样写?你能编写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鱼圈的下面板书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2)出示2条小鱼图,并仿照上面的问题提问。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
提问:“7乘2等于多少?可以编成哪句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陆续出示3条、4条、5条、6条、7条小鱼图,同时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教师注意巡视。学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填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教师板书: 7×3=21 三七二十一 7×4=28 四七二十八 7×5=35 五七三十五 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教师:同学们填写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7的乘法口诀。(4)齐读7的乘法口诀。
(5)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提问:
“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1个数在乘法算式中是什么数?表示什么?”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2个数呢?”
3.做教科书第65页上面“做一做”的习题。
(1)出示一页月历(或看教科书上的图),让学生观察。提问: “一个星期有几天?两个星期呢?3个星期呢?„„”(2)做第2题。指定1名学生读出第1小题,再提问: “7乘3表示什么?等于多少?”
再指定1名学生做第2小题,也要求先读题,再回答表示什么?等于多少? 让全班学生把其余的题做在自己的书上,做完以后再集体订正。
(3)做第3题。先让每个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指名学生读题说得数,再分别回答:
“7乘2再加7,就是7乘几?” “7乘4再加7,就是7乘几?” 4.教学例2。
教师在黑板上写乘法算式:7×4
(让学生读出得数,并说出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教师板书得数和口诀。)教师:7×4=28,4×7你会算吗?板书在7×4=28的下面
学生算出后,教师提问:4×7=28和7×4=28用的口诀相同吗?为什么?因为4×7和7×4都表示7个4或4个7相加,所以它们的得数相同,都可以用同一句口诀。
“可以同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在“7×4=28”和 “4×7=28”的后面板书:“四七二十八”。5.做教科书第65页例2下面“做一做”的习题。(1)做第1题,先做第1组,指定1名学生回答:
“7乘5等于多少?5乘7等于多少?同用哪一句乘法口诀?”(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教师指黑板上7的乘法口诀,同时让全班学生齐读。读后完,教师将乘法口诀中的得数擦去,再指题让全班学生齐说得数,先按顺序指,后打乱顺序指。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教师再将黑板上7的乘法口诀全部擦去,指定2名学生背出7的乘法口诀。
2.做练习十九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吗?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76—77页
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竞赛、直观、游戏相结合式的综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三角形,圆形印尼(或圆片、三角形),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设计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挂图出示:校园里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花坛里五颜六色的花开了,招来了许多蝴蝶。
教师:图中有几只白蝴蝶?有几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几只?
学生:2只白蝴蝶,6 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4只,白蝴蝶比花蝴蝶少4只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也说一句,花蝴蝶是白蝴蝶的3倍,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倍)
二、谈话讨论共建倍的概念:
教师:我把两只白蝴蝶看成一份。(课件展示1个圈,把两只白蝴蝶圈上)花蝴蝶有几个两只呢?(课件展示3 个圈,每两只花蝴蝶圈一个圈)花蝴蝶与白蝴蝶比:板书白蝴蝶有两只;花蝴蝶有3个两只
当花蝴蝶的只数有3份白蝴蝶那么多时,我们就说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板书: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分组讨论:
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学生:因为花蝴蝶的只数和白蝴蝶比,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有3个2只,所以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教师:肯定结论的正确性,对说出问题结论的同学给予表扬,并同时用贴图飞来2只花蝴蝶并且提出问题,现在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呢?为什么? 学生:4倍,有4个2只
教师:又飞来1只花蝴蝶和1只白蝴蝶,现在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呢?为什么?
共同小结:要回答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就要看白蝴蝶有几只,把它看成一份,再看花蝴蝶的只数有几份白蝴蝶那么多?花蝴蝶的只数,就是白蝴蝶的几倍。
三、集体练习:
1、图片展示:
教师: 的个数是 的几倍?为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摆
教师: 的个数是 的2倍,谁会摆?同学们拿出学具自己摆或用印尼在练习本上印。
(请一个同学上台摆,教师来回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
2、拍手游戏:
教师:第一次拍几下?(3下)第二次拍几个3下?(2个3下)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 师生对拍:
教师:拍2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自己的4倍 教师:拍1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自己的5倍 同桌对拍练习:
3、组织分小组找倍数关系比赛:
教师:用课件展示动物园图,要求学生看一看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数一数每一种动物各有几只? 分小组说一说:
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把谁看成一份,谁是谁的几倍。(对一题加10分)(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鸟的只数是熊猫的5倍。(5 个2只,2只)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2个3只,3只)兔子的只数是大象的4倍。(4个1只,1只)„„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将板书完整:倍的认识)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小鸟的只数是熊猫的5倍。(5 个2只,2只)
(1份)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2个3只,3只)兔子的只数是大象的4倍。(4个1只,1只)„„
(4份)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8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独立写出8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例1图片,乘法口诀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背诵1-7的乘法口诀.
2.说出得数,并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3.出示准备题.
每次加8,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8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格表示1个8,第二格表示2个8„„,第八格表示8个8.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1)学习第一句口诀:一八得八.
出示一个正方体,引导学生讨论,它表示几个8,求1个8怎样列式,怎样编一句8的乘法口诀.
使学生明确:表示1个8,列式 口诀:一八得八
学生读口诀,说出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2)启发学生学习第二句口诀
出示2个正方体,使学生明确所乘的数比第一个算式多1,表示2个8,列式,口诀二八十六,并填书.
(3)分组讨论,学习第3~8句乘法口诀,并填书.
①分组讨论,探究8的乘法口诀.
②填书.
2.反馈练习.
(1)读→背诵8的乘法口诀.
(2)做一做 1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3)做一做 2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三、全课小结.
略
四、随堂练习.
1.做一做3题.【继续演示课件“8的乘法口诀”】
2.练习二十二 2题
(1)6个8相加是多少?(2)8乘4是多少?
分组练习,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 4题
8×3 4×8 8×6 7×8
5×8 8×2 3×8 8×8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准备题:每次加8,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1个8 2个8 3个8 4个8 5个8 6个8 7个8 8个8
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84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
2.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式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教科书第87页例1的教学挂图(图片:例1图),有条件的可以把挂图制成投影片,或准备81个小正方体.
2.把教科书第88页“做一做”第2题的百以内数表制成放大的挂图(图片:百以内数图).
3.准备2-8的乘法口诀卡片若干张,以及10道已学的乘法式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背已学的乘法口诀.
2.看卡片把口诀说完全.
二八()
四六()五八()六八()
三七()三八()六七()五七()
3.看题写得数.
8×
47×8
8×6
7×
58×4×7
3×7
8×8
4×6
2×8
订正时,可选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用哪句口诀计算.
二、新课.
1.每次加9,把得数填在空格里【演示课件“9的乘法口诀”】. 9
让学生看书,指名读题,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在空格里填数.在学生做的同时,教师用小黑板挂出准备题.同时进行行间巡视.
2.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9的乘法口诀”】.
我们学习7的乘法口诀和8的乘法口诀时,许多乘法口诀是同学们自己编出来的,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乘法口诀,看哪一位同学会编成乘法口诀.
(1)出示例1挂图中的第一个长方体.(或用9个小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图中的长方体是由9个小正方体拼成的.
提问:一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成的?求1个9是多少,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图下面板书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形式如下:
(2)出示第二个长方体.这2个长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的?有几个9? 2个9相加等于18,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让学生自己想,并填在教科书上.教师在“9×1=1和“一九得九”下面板书:
9×1=9 一九得九
9×2=18 二九()
(3)出示第三个长方体.教师说明依照前面的方法,同学们自己根据图中的条件,写出乘法算式和编出乘法口诀,并填在书上.以下依次出示第四、五、„„、九个长方体,让学生独立填算式、编口诀.教师依次板书:
9×3=27 三九()
9×4=36 四九()
9×5=45 五九()
9×6=54 六九()
9×7=63 七九()
9×8=72 八九()
9×9=81 九九()
(4)学生编完以后,教师指名说自己编的口诀,如有不恰当的,其他同学帮助订正.教师把每句口诀的得数用红粉笔填在括号里.填完后,教师让学生看一看今天共编出几句乘法口诀.然后指出: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9的乘法口诀.在挂图上面板书课题.
(5)齐读两遍9的乘法口诀.然后指出:用9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9乘以几的乘法式题.让学生对照乘法口诀,读一句口诀,读一个乘法算式.边读教师边把乘法算式中的积擦掉.然后再参照乘法口诀说出每个乘法算式的积.加深学生对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关系的认识.
(6)教师说明,乘法要计算得又对又快,必须熟记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提问:9的乘法口诀,在相邻的两句口诀里,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的积多几?为什么?前一句的积比后一句的积少几?为什么?并让学生初步背口诀.暂不要求又对又快.
3.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9的乘法口诀”】.
(1)
(2)在下面的表里找出9、9的2倍、3倍„„9倍,把这些数圈起来。
看一看9的乘法的各个积,你发现了什么?
(3)如果你记得9×2=18,你能推想出9×3,9×4的得数吗?
如果你记得9×5=45,你能推想出9×6,9×7的得数吗?
4.教学例2:6×9=□
先让学生说明题意,然后独立做.指名说出是怎样想的.学生对这种形式已经熟悉,不必花过多时间讲解.
5.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哪句口诀.
2×9=
3×9=
7×9=
5×9=
6×9=
1×9=
8×9=
4×9=
三、巩固练习.
1.背出9的乘法口诀.
教师可让学生齐背,也可以根据学生掌握口诀的情况,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背.还可以不按顺序,教师和学生采取“对口令”的练习形式等等.
2.(1)9个5相加是多少?
(2)9的8倍是多少?
3. 一个小皮球的价钱是9元,___________,一共用了多少钱?
先让二、三个学生口头填一个条件,讨论确定之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而且由于积的数字都比较大,所以给学生在第一课时上的得数速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学生发现了很多有关积的规律,如相邻的每两个积都相差9;积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为9;除第一句外,其他上下两句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反……,在学生说了很多规律后,我引导学生理解另一条规律: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一方面为记忆9 的乘法口诀作铺垫,从而极大限度地“暴露”出了学生们的“个性化”记忆方法,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推理、概括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
考虑到学生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后,虽然积累了学习的经验,但相同的学习程序,相似的口诀同时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为此,我又设计了一个用手指游戏来记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这个手指游戏,是这节课的又一个亮点,既吸引了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发现,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的掌握比以往
乘法口诀表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88页乘法口诀表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捷、清楚,懂得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会比较熟练地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乘法口诀表动态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每组准备全部乘法口诀卡片(一张卡片一句口诀)。教学过程设计:
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1.回忆所学乘法口诀。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学过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归纳。
(1)学过的乘法口诀是:1—9的乘法口诀。关于“1”的乘法口诀有1句,关于“2”的乘法口诀有2句„„也就是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十6牛7+8+9=45(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种:
①数全部乘法口诀卡片,共45张。
②按上面算式中数的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连加。
③1+2+3+4+5+6+7+8+9=40十5=45(利用凑整的思想进行简算。)④1+2+3+4+5+6+7+8+9=5X 9=45(利用加法结合率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对于能找到第3、4种简便算法的小组,给予奖励。2.整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的整理经验,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如教材所示。3.展示乘法口诀表。
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对整理得有结构、书写整齐美观的
小组给予奖励。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自己也和大家一样,整理了全部乘法口诀,并将整理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1)先出示“一一得一”
(2)接着出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整齐的排在“一一得一”下面。(3)依次出示3、4、5、6、7、8、9的乘法口诀,按教材的排 法排好,就形成了一张乘法口诀表。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提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三、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1.复习口诀的含义。
任意挑出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如“七八五十六”,使学生知道它既表示8个7相加是56,又表示?个8相加是56。2.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用口诀进行计算的活动。(1)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游戏。
方法是:请一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位学生则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乘,并算出结果,如果结果又是一个两位数,再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乘,直至结果是一位数或零。
如,一位学生说: “79”,另一位学生则口算:7X 9=63 6X3=18 1X8=8;一位学生说: “58”:另一位学生口算:5X8=40 4X0=0(告 诉学生0和一个数相乘得零)一位学生报了3个数以后,互换角色进行。(2)已知积求两个因数的游戏。
方法是:一位学生说一个积(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另一位学生则说出相应的口诀。如:一位学生说“24”,另一位则说:“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
这两个游戏可在两人间进行,也可在一人和全班其他学生(或小组其他成员)中进行,还可在师生间进行,由教师说数,学生写算式。
四、课堂作业
1.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可让学生先观察表中出示的那一斜行数和正中数的特征,然后填数,并涂上颜色。
(2)将表格填满以后,再引导学生整体观察这张数表,看看还能发现什么规律。如,由于将那一斜行数涂了颜色,学生能较快地悟出这行数就是这张数图的对称轴,两边对应方格里的数是相等的。学生发现的规律也许有很多,说出来都应给予鼓励。
2.做练习二十的第2题。这题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可让家长协同学生做好学具。学具做好后,学生在家中或在课内都可用它进行表内乘法口算的练习。3.做练习二十的第3题。由于这是第一次出现填最值的练习,教师应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让学生弄清“最大能填几”的意思,可分两步引导:(1)先让学生思考: “()里能填几?”如,()X4<29,学生会说在()里能填1~7。(2)再让学生思考:所填1—7中,谁最大?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完成其他几题的练习。
看一看,摆一摆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92—93页 课前准备:让学生准备好小棒、直尺、三角板、硬纸条、6个图 钉。教师也要做相应的准备,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大客车)的活动。
(1)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好让学生观察的物体。如需在课外,就应组织好学生去课外实地观察。如,观察的是一辆客车,就应让 每个学生分别站在这辆车的前、后、侧面几个不同的角度,让他们 认真观察,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看到的形状的基本特征,同时要求 他们把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记在脑子里。
(2)根据学生观察的对象,教师应从不同角度画出该物体的形 状,·回到教室后让学生进行辨认。
(3)请学生说一说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后的感想。使学生从低 层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高一层次的理性认识上来。如,学生理解从 不同角度去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所以不能从一个侧面去 断定一个物体的形状(或性质),如同中国寓言中的“盲人摸象”,盲人就是犯了片面看问题的错误
二、利用学具进行拼、摆、量、画几何图形的活动。(1)拼摆基本图形。
教师说明活动的要求后,分小组进行活动。先让学生摆出已经 学过的平面图形。教师在各小组间进行指导。在学生摆好图形后,让学生想一想:
“摆1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摆1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
“摆1个长方形用了几根小棒?”
“1个三角形有几个角?”
“1个正方形有几个角?”
“1个长方形有几个角?”
“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的角是什么角?”
接着,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
“用6根小棒能摆几个三角形?”
“摆3个长方形要用几根小棒?”
“如果要摆大一些的图形可以怎样摆?要用多少根小棒?”
„„
注意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学生的 意见有道理,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同意见,要注意劝导学生虚
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2)拼摆组合图形。
在活动前,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学生思考,并做简单的示范。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用3根小棒可以摆出1个三角形,用6 根小棒可以摆出2个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能不能 用5根小棒摆出2个三角形?”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 学生摆要求的图形。
接着,还可以让学生思考:“能不能用7根小棒摆出2个正方形?”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拼摆,看怎样用比较少的小棒摆出比较多的图形。教师巡视时,一 方面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要注意发现学生中摆出的比较 特别的图形,以便在讨论时在全班进行交流,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收 益。
(3)拼、摆、做生活中的图形。
活动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我们还可以拼摆出哪些平常 见过的东西?”“1个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像什么?”
教师还可以拿出事先做好的五角星,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条 和图钉,说明操作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照样子做一个五角星。
在活动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拼、摆、做出不同图形。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每一种正 确的方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三、利用数学工具量、画几何图形。(1)判断活动角。·
先让每个学生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让学生转动活动角,使角的 大小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角的大小的含义。接 着,让学生转出一个直角,并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你转 出的是直角呢?”引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2)画角。
画角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已经有所接触,做起来不会有太 大困难。这里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画一个角的步骤。
在画角时,除了让学生画出一个任意的角外,还可以让学生先 用直尺画一个直角。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检验自己画的对不 对。
此时,可以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比着活动角画一个 角,还可以让学生比着三角板上的角画出不同的角。
活动时,可以让学生相互观摩,看谁画得又对又快。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八单元月考检测试卷
一、读一读,我会写。
zuó tiān lì shǐ kē jì yǔzhòu
zāi hài kè kǔ yǎn jīng zhǐchuán
yōng bào cāochǎng yǔ máo háng tiān
二、比一比,我会组词。
份()晴()从()厂()
粉()睛()丛()产()
代()味()园()州()
化()妹()圆()舟()
三、加减一笔成新字。
1、术--()=()注---()=()
夫--()=()甲---()=()
2、三 +()=()二 +()=()
日+()=()今 +()=()
3、历=()+()愁=()+()
景=()+()确=()+()
四、大家一起玩接龙游戏。(最少写三个)
看见 见面 面子 子女 女儿
劳动
集体
掌声
五、照样子,写词语。
一片片 叶 子 一把把
一块块 一棵棵
一只只 一条条
一个个 一台台
六、用哪个读音(或字)是正确的呢?我给它画朵。
1、他们都(dōudǖ)是四川人,成都(dōudǖ)是四川的省会。
2、你听过嫦娥奔(bēnbèn)月的故事吗?
3、洪水淹没(méimò)了村庄,他的家没(méimò)有了。
4、小枣树(温 暖)和地说。
5、小柳树的叶子(己 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
七、我也能照写句子。
小河上有座石桥。
有。
孩子们跑出教室。
孩子们 跑出教室。
人造卫星能飞上太空,宇宙飞船也能飞上太空。
能,也能。
他把小鱼扔进大海里。
被。
八、读短文,答问题。
每当我拾起一片枫叶时,总以为找到了一片最红的。可是不久,我又找到一片更红的。
啊,我终(zhōng)于找到了一片最红最红的枫叶!它比朝霞还红,样子也很好看,就像我小小的手掌(zhǎng)。
我把枫叶贴在一张洁(jié)白的纸上,再写上一首小诗,做成一张贺(hè)卡(kǎ),送给我的老师。
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有一天是老师的节日。
1、这篇文章有()段话。
2、第二段话有()句话。第二句话写了枫叶的颜色是(),样子像()。
3、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有一天是老师的节日。我知道老师的节日是()月()日。
九、我也写几句祝福的话送给老师。
参考答案
一、12分。写正确一个字给0.5分。(略)
二、16分。写正确一个词给1分。(略)
三、12分。填正确一处给0.5分。(略)
四、9分。写正确一个给1分。(略)
五、7分。写正确一个给1分。(略)
六、7分。选对一个给1分。(略)
七、12分。每小题3分。
八、12分。每空2分
1、有4段话。
2、有(2)句话,颜色是(红色),样子很像(手掌)。
3、老师的节日是(9月)(10日)。
九、13分。
语句通顺,意思清楚,学过的字要写正确。
可分为11-13,9-11,6-9几个 等级,只要写了,最低不少于5分。
除有“正确书写学过的汉字”要求的题外,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如试题中有失误或错误的地方,请教师自行更正。
说明:请教师向学生更正拼音字母“g”的写法为手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