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五个步骤:感知阶段(课前预习)、感受阶段(交流预习、质疑答惑、品读课文)、感悟阶段(课文感悟)。运用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文章的自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一切都围绕着教师。在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很难得到发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当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一、感知阶段(课前预习)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无疑应从预习方面入手,加强指导,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仍是不少语文预习只是流于形式,无章可循,难见成效。有的语文教师只以一句“去读读课文,预习一下”草草了事;有的教师让学生的预习存在有布置无检查等情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安排预习呢?一般分三个层次
安排预习。
第一层:通读感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学习生字词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层: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
第三层: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写出预习笔记的内容,即“我学会了(哪些生字)、我理解了(哪些词语)、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什么内容)、我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不明白的问题(是什么)。
总之,语文预习多在课外,看似较难调控,但只要教师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切实落实指导规范,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感受阶段
这一阶段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要进行第二步“交流预习”、第三步“质疑答惑”和第四步“品读课文”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分组交流预习情况,让每一个学生从其他组员身上学到一些预习中可能没学到的知识,对于预习过程中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相互讨论,合
作交流达成共识,但也会出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接着进行第三步的学习“质疑答惑”,学生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让学生多参与,学生理解不透彻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因势利导,和学生共同解决,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又达到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这一步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可能和教师备课时所设想的问题顺序是不一样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和教师想的不一样,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没有深度,涉及不到中心问题。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在此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控作用,随机应变,对学生没提出的重点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提出并引导学生解决。中心问题解决了,接着进行第四步的学习“品读课文”。这一步要求学生通读全篇课文,或抓住重点词句,或抓住重点段落,或全文品读,从而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这一步的学习,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深一层的感悟,提高了知识层次。
三、感悟阶段
课文的美景虽然无处不在,但却需要教师去发现它,并带领学生去寻找、感悟,探索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此时,学生经过前面几步的学习,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了活动尝试之后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对课文的内容及重点部分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思想境
界和课文的写作技巧上去感悟课文,感受文章的美,悟出文章的精髓,悟出文章的写作技巧,以提高写作水平。在感悟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对所学内容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例如,教师在讲完课文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学课文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心境。在深刻感悟中,和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先倾听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教师再说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体会,引导学生在思索中发现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和审美力。
四、布置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文所讲内容进行灵活安排,争取所留作业既使学生感兴趣,愿意做,又可以达到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目的。通过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写作业时,不断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落实新的“三段五步”教学法,此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也引导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和兴趣,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更加懂得反思自己,更加懂得如何生活,自然成长得又好又快。
第二篇: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互动质疑——释疑教学法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互动质疑——释疑教学法是以多维互动为形式,创设良好的互动氛围。以问题为核心,以质疑和释疑为内容,探究方法和知识形成有机统一的教学法。经过初中思想政治课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来优化政治课教学,现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总结。
根据教学研究实践,我们基本归纳为互动质疑——释疑教学三段五步教学模式。三段指:课前质疑互动——课中质疑释疑互动——课后评价再疑互动。五步指:自学质疑互动,创设问题情境——质疑互动,问题定向——探究问题,释疑互动——训练迁移互动,建构知识——评价再疑互动,拓展延伸。
互动质疑——释疑三段式教学这三个阶段是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即预习、学习、复习这三个阶段分别提出要求的,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实现这三个环节的互动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更密切的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思想指导和总体构思。
第一阶段:课前自学质疑互动。这种不仅对学生,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自学提出问题并记录在专用的问题本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质量越高,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能力越强,便于教师评价学生方式的多样性。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自学质疑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途径。其次,这也要求教师要自觉质疑,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来学习,考虑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去备学案,根据教学的条件及学生的实际思考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出现的问题。第三,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质疑情况和教师的自学质疑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师生的自学质疑互动,教师根据分析情况确定质疑的方向,即质疑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最后根据确定的方向来决定质疑情境的创设。因此课前质疑互动为下一阶段的质疑——释疑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第二阶段:课堂质疑释疑互动。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师生互动发现、解决问题的主要场所。这个阶段承接了前一阶段的互动结果,进一步实现互动。在前一阶段的结果即创设质疑情境中实现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及教学媒体互动。首先,学生感知情境生成问题后相互质疑,最后形成问题定向即形成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教师质疑起到引导和深化作用,帮助、引导学生问题定向,使课堂教学深入开展。师生与媒介互动起到问题定向的辅助作用。其次是释疑互动。承接课堂质疑定向,开展多形式的探究互动释疑,包括生生之间的自主及合作探究互动,使学生个体及群体都能发挥释疑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发挥释疑的点拔和引导作用,媒介继续发挥辅助作用,实现师生及媒介的多向互动,最终形成结论。第三、训练迁移的质疑——释疑互动。这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是对学生前一环节质疑释疑效果的充分检测和深化,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间的质疑、释疑,教师只是再深化,再引导和点拔,让学生构建知识。
第三阶段:课后评价,再疑互动。这是对前两阶段的总结及深化拓展。学生对全课教学进行回归评价,在专用的评价本上进行一些基本的评价: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同学们学得怎样,老师教得怎样,哪些还不懂:还有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等。这是对前两阶段的再反省和再疑。教师进行分析后可把握教学下一阶段的方向,也便于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合作交流精神,因此这一阶段的互动达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去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问题意识。
思想政治课互动质疑——释疑教学的三段模式是对教学过程的总体构思和指导思想,在研究中我们又归纳了实现该模式的具体步骤即“五步教学”。这五步教学属于三段教学之内,是对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主要有:
第一步:自学质疑互动,创设问题情境。
①学生通过预习教材及相关资料自学自疑,通过思考,提出问题,记录在质疑本上。
②教师阅读教材及参考资料等,从学习者的角度提出系列问题,备学案和问题教案。
③教师分析自己和学生的自学质疑情况,对质疑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析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关程度,综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结构确定质疑释疑的重点、难点。教师修改学案,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问题情境的设定,即师生预习自疑互动,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第二步:质疑互动,问题定向。
①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景中自学质疑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生成问题。②生生相互质疑、释疑,对于较为简单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形成有价值,值得探讨的问题即问题定向。教师质疑释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的质疑释疑,是对学生质疑释疑的补充,起到点拨、引导作用,使主题深化,引导问题定向。
第三步:问题探究,释疑互动。
师生在确定了探究问题之后,采用多种形式互动探究释疑,可全班、大组、小组、个人或几者相结合探究问题,生生互动共同学习、研究,相互交流、辩论,发表见解。教师释疑点拔、引导,实现生生、师生互动释疑。最后归纳总结,求同存异。①学生释疑。对师生的质疑由学生释疑,学生对释疑进行评价与反评价,形成生生互动释疑探究问题。
②教师释疑。教师对于学生难于解决的问题要进行释疑,这有利于教学的进行,但教师的释疑重在点拔、引导。
③师与生、生与生在互动过程中共同探究,组内与组外、个人与小组释疑结合,推动课堂进入高潮,形成师生共同探求、讨论、辨论的局面。
第四步:训练迁移互动,建构知识。
这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和运用能力的再煅炼。教师创设情境,实现师生及教学媒介的互动质疑——释疑,共同发现、解决问题,是对所学知识的训练和迁移,最终让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的有机整体。
第五步:评价再疑互动,拓展延伸。这是对前几步学习的评价与反思。学生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既包括对教师教、学生学的评价,也包括师生共同活动的评价。既包括优点,也指出缺点,还有对教学的再问再疑。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实现评价再疑互动,一方面反思评价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探讨,给师生都留下拓展空间,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总之,思想政治课互动质疑—释疑三段五步教学模式仅是互动质疑——释疑教学的基本模式,还有许多值得丰富和完善的地方。
第三篇: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三段五步教学法”教学反思
吴洪恩
“三段五步教学法”,即:精心预设、促进生成——及时捕捉、筛选生成——合理评价、运用生成;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明确目标——自学探究、合作归纳——检测达标、当堂练习——应用拓展、巩固提高。
“三段五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此教学方法是在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要能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去做。
1.“三段”的组织安排
课前:学生利用上课的前一天大约15~30分钟的时间,根据学习目标,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并进行自学检测,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备交流。
课中:按照“五步”的要求,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通过当堂检测;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大程度地减少讲授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
课后:利用当天课后时间,结合课后提高学案对问题进行再思考,自主巩固升华。若学生经过反思还有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由教师帮助解决。
2.“五步教学法”的组织安排
“五步教学法”要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的组织和内容安排。特别是编写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等众多因素,使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便于交流。内容要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利于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利于激励创新。组织要到位,应使每个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每个时刻都能精力集中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注意检查学习效果。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沿着学案确立的目标、指示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能完成自学。学案编写应遵循:①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相信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②探究性原则。学案应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案编写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基本知识(问题化)、学习反思、反馈练习、归纳总结、作业布置等。形式可以是直接叙述明确答案、填空、选择、详解笔答。
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下根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翻阅资料,领会内容实质,进而完成学案中的识记类及理解类问题,而对知识的应用及拓展类问题能形成初步因惑,以便带入课堂交流。所以,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的问题后,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学生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学习:事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4~6人,上课初将学案中的问题分配给不同小组共同讨论,每组至少一个问题,达成共识后,选出一人准备向全班同学讲解问题的答案。5~10分钟后,由每个小组选派的学生按问题顺序讲解答案,教师待一个问题讲解结束后让学生再讨论,从而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最后教师总结明确,画龙点睛。
答疑解惑:针对学生讲解时出现的错误或不妥之处,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更正。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亲自讲解。讲解时利用“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把握住“示范性、重过程、激励性”原则,让学生的思想水到渠成。
反馈练习:练习的命题分为三个层次:巩固知识、综合运用、提高能力。巩固知识的命题主要是结合课本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综合运用的命题应结合课本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来完成。提高能力的命题应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并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反馈练习的时间掌握在十分钟以内。
最后,习题的设计上要有弹性。为了让困难学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在习题设计时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多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
“三段五步教学法”给学生规定预习时间,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能够真正集中精力去思考、探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备而学,有方向、有目的、有兴趣、有成就感,并完全参与其中。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及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第四篇: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一、“三段五步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今天,人们对数学这门科学的认识是:数学不仅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力手段,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深刻而丰富的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数学内容、思想、方法乃至数学语言、符号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加上学科枯燥无味的特点,学生厌学、畏学。于是,本校学习借鉴外校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在反复实践、总结、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三段五步教学法”,即:课前——课中——课后;提出问题——探究学习——答疑解惑——反馈练习——总结归纳”。
二、“三段五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此教学方法是在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要能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去做。
1.“三段”的组织安排
三段: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学习,课后自主巩固。
课前:学生利用上课的前一天大约15~30分钟的时间,根据学习目标,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并进行自学检测,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备交流。
课中:按照“五步”的要求,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通过当堂检测;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要将“三讲三不讲”落到实处,讲规律,讲方法,讲问题的突破口,最大程度地减少讲授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
课后:利用当天课后时间,结合课后提高学案对问题进行再思考,自主巩固升华。若学生经过反思还有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则用“疑难问题解答卡”送到教师处,由教师帮助解决。
2.“五步教学法”的组织安排
“五步教学法”要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的组织和内容安排。特别是编写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等众多因素,使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便于交流。内容要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利于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利于激励创新。组织要到位,应使每个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每个时刻都能精力集中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注意检查学习效果。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沿着学案确立的目标、指示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能完成自学。学案编写应遵循:①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相信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②探究性原则。学案应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案编写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基本知识(问题化)、学习反思、反馈练习、归纳总结、作业布置等。形式可以是直接叙述明确答案、填空、选择、详解笔答。
提出问题:上节课结束时把下一节课的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课下根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翻阅资料,领会内容实质,进而完成学案中的识记类及理解类问题,而对知识的应用及拓展类问题能形成初步因惑,以便带入课堂交流。所以,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的问题后,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学生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学习:事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4~8人,上课初将学案中的问题分配给不同小组共同讨论,每组至少一个问题,达成共识后,选出一人准备向全班同学讲解问题的答案。5~10分钟后,由每个小组选派的学生按问题顺序讲解答案,教师待一个问题讲解结束后让学生再讨论,从而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最后教师总结明确,画龙点睛。
答疑解惑:针对学生讲解时出现的错误或不妥之处,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更正。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亲自讲解。讲解时利用“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把握住“示范性、重过程、激励性”原则,让学生的思想水到渠成。
反馈练习:练习的命题分为三个层次:巩固知识、综合运用、提高能力。巩固知识的命题主要是结合课本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综合运用的命题应结合课本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来完成。提高能力的命题应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并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反馈练习的时间掌握在十分钟以内。
最后,习题的设计上要有弹性。为了让困难学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在习题设计时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多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
“三段五步教学法”给学生规定预习时间,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能够真正集中精力去思考、探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备而学,有方向、有目的、有兴趣、有成就感,并完全参与其中。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及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三段五步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按课堂时间来说,是将下一节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在了本堂课的最后及课余时间;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是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其目的: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从而达到课前预习的效果和要求;二是课后的一些课余时间可对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对一课内容来说,老教法是先以教师为主(讲授),后以学生为主(作业),本教法则是先以学生为主(预习),后教师参与(点拨),欣赏“成功点”。一堂课上下来,总会有些地方上得比较顺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引起了教学共鸣。课后及时把这些成功点记录下来,然后进行“点击”:为什么这些地方会取得成功?它体现了哪些新理念?具体可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思考:①教学目标是怎样得到有效落实的?②如何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的?③因为采取了什么手段而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④哪几个教学环节效率最高?为什么?⑤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⑥在调控课堂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教师在总结时要:(1)反思“失误点”。尽管在准备教学预案和学习学案时力求完美,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生生的人,因而,教学中会出现各种不确定因素,这决定了教师难以真正全面把握好每一堂课,教学过程难免有疏漏之处。
(2)点击“创意点”。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行为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突破原先教学预案的框框,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此时及时调整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激励、启发下,产生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想法。对这些师生之间的智慧闪光点,课后要及时地把它们捕捉下来。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三段五步式”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校以县教育局构建四种课型的高效和谐课堂为重点,大力加强课堂教学改革。2009年底,学校认真提炼课堂教学改革之精髓,逐步形成了“三段五步式”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一、总体目标
学校坚持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以构建高效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一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创设有利于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学内容、思维空间、学生心理、教学结果的开放。逐步使教师实现由“教书匠”向反思型、学者型教师转变,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二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面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三段五步式”的基本内涵及教学流程。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校坚持以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总结出了“三
段五步式”教学法。
(一)“三段”:即“先学—后教—达标”三个时段。
1、“先学”是“指导—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和关键。“先学”是指导学生课前独立学习,尝试练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对学生“先学”的培养,追求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
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先学”学什么?怎样学?
①常规性先学。重点把它放在阅读和双基的学习上。如数学的读懂教材,理解线式、图式、格式的表达意
思等,强化问题何在,策略何在的探索。
②引导性先学。针对教材的目标精要、重难点等,确立以导学提纲、预习指要、实践操作、收集材料、社会调查等形式作为先学指南。这些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导学,具有“吊胃口”的作用和激发学生的好奇
心,充满挑战性、趣味性和探索性。
③拓展性先学。指学生在自主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由教师指导参阅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课外读物、材料、了解社会、历史背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学习教材。
总之,落实“先学”使问题形成、提出,使矛盾、困惑碰撞,逼近学生最近发展区,逼迫学生思考,使学
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近同学、小组和教师。
2、“后教”是“指导—自主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
“后教“教什么?怎样教?
①营造民主氛围。它以学生精神放松,活中有序为表征。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学会倾听,快速思考;学会补充,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引起学生学习意向。创设学生认知冲突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欲望,让思维擦出火花,让矛盾碰撞,使学生积极加入有意义学习行列。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个性自主张扬,焕发思辩活力,从中汲取他人的观点为
我所用,激活学生挑战、迎战的能力。③让学生选择学习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手段、角色等表现自我,表达自己的行为,表述自己的认知,表演自己的创作,满足学生表现欲望。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以“让”为“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④把问题抛给学生,促进交往互动,并适时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学生多些互动,多些探究。互动可分为师生互动,让教师做个“平等中的首席”;生生互动,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生本互动,引导学生与书本(教材)交流,回到文本中再认知,再发现。当学生思维受阻、外放或出现定势时,给予
“柳暗花明”的启示。
3、达标是整个课堂“自主学习—点拨导练”最终落脚点。
当堂检测是高效课堂必备的环节。当堂达标检测题要具有层次性,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优秀学生;题目既能体现对当堂所学知识的检测,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方法的训练。
(二)、“五步”:即“目标导航—学案助学—合作探究—点拨导练—测评拓展”五个教学环节。
1、目标导航。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认真分析教材教法和学生认知基础,精心创设情景,让学生分析、讨论、思考,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师科学有效地导入新课后,教师及时的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认定,从而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任务和目的,带着任务学习,精力集中,主动积极。
2、学案助学。
在备好课标和教材基础上,精心创设有思维价值的典型性问题,编制好自学指导提纲或学案。自学提纲的设计以简明概括为主,注重问题的整合,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学指导提纲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学习目标,②学习内容和要求,③达标测试题。
3、合作探究。
合作交流是学生在自学基础上相互质询,相互展示,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确认、升华学生个体的自学成果和落实双基的过程。学生独立思考,对简单问题通过对答案和过程及思路解决,对标注的疑难问题、困惑和想到的新问题,进行互助交流,完成基本的学习目标,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对经过讨论交流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在的困惑,小组进行记录,作为课堂讨论的重点。
【说明】我校的互助小组是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进行分组的。其目的就是促进小组间的互助与互学。首先,小组合作前要先确立活动目标,即对具体的问题解决,有个明确的方案,在整个小组中达成共识。其次,有的放矢,明确分工,让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并在一定时间后,角色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
4、点拨导练。在该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各小组提出不明白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并对这样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其次让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思考,找出疑难问题和困惑;第三用鼓励性语言诱导学生积极踊跃回答问题。第四,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及时的激励诱导学生质疑困难,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或不同想法,给学生创造广阔驰骋空间。然后,教师依据课堂教学表现,指导学生当堂解决出现的问题,实现堂堂
清。
5、测评拓展。
为落实双基,查缺补漏,使学生确认个人的学习效果,适时引导学生限时、高效地独立完成课堂检测题。针对出现问题,教师要采用恰当的矫正方式,进行矫正。矫正时教师要据学生的思维适时地进行点拨、诱导,让学生再思考、反思,自己找出错误或不足,或让学生讨论、争论,相互矫正。通过反馈补救,达到
拓展延伸之效果。
三、保障措施。
(一)成立高效和谐课堂构建领导小组,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校级领导班子成员组成课改领导小组。由教务处、教科室,主管该项活动的具体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召开专题大会,研究部署“高效和谐课堂构建”工作。二是制定《“三段五步式”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修订《课堂评价标准》等相关条例,保证将课改落到实处。三是改革成果评价办法,激发教师投入课改的积极性。
(二)逐年增加经费投入。
以现有多媒体设施为基础,进一步改善教学和办公条件,激励教师强化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达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效益,真正实现“增效减负”。另外,学校积极加强校际联谊活动,增加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加快更新教师理念。
(三)加大集体备课力度,确保高效和谐课堂实施。
我校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以“三案定教”的形式开展工作。在学科组长的组织下,教师通过自主合作,形成教学设计的课堂准备过程。“三案”包括“分工备案”、“集体定案”、“个性补案”。“三案定教”积极关注教师个人研究教材的深度、教师之间交流的广度、三案之间递进的梯度,推进教案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继续落实“半日教研制”。
每周安排半天活动,按时组织活动,保证教研时间,按计划严格组织。做到“一有三定六突出”保证教研活动的实效。(一有:有计划,三定:定时间、定中心发言人、定主持人,六突出:突出研究内容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突出研究内容对课堂教学的促进、突出研究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突出教学研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的促进,突出教学研究对教学质量的促进、突出研究内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的促进。
(五)搭建教师专业成长交流平台。
学校将有计划有步骤的举办系列性“教师成长论坛”。一是召开课改经验交流会。二是开展教学反思、教育叙事征文活动。三是优秀论文、教案设计评选等。四是定期开展“三段五步式”和谐课堂优质课评选。五是开展“拜师带徒”和“青年教师入门达标”等活动。
四、主攻方向
(一)加强合作小组建设和分组教学研究。
长期以来,我校班额较大,通常把五六十人的大班分成十来个小组,每个小组内又按不同层次进行较为均匀的搭配,在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变课堂为赛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使每个小组成员团结互助,在布置作业时按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布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学习。着眼未来,我校进一步加强分组教学研究。一是依据新课标把章节习题编制成《分层练习》。二是加强学法指导,探讨五种分组方式对教学效益的影响。即:“头脑风暴”式、模拟课题式、同伴互助式、角色扮演式、组合式。
(二)以同课异构为载体,在听评课上做文章。
为改变听评课上存在着的盲目性、业余性、消极性的弊端,学校将逐步构建起指向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听课评课范式。组建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按计划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通过听评课加强教师的业务交流与合作,整体推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第五篇: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在《中东》一课的运用
刘桥中心学校王昆仑
今天课堂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它对学校来讲,需要的是充分的理解和强力的执行,对教师来讲,需要的是勇敢的尝试和科学的创新。我们学校在此不甘落后,较早就确立了“以校为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促进发展”的办学思路。教学中一直坚持“举科研兴校之旗,走内涵发展之路”。因此我校被评为濉溪县“教改实验基地”。现在我校以此为契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建设学习型学校为载体,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我校课堂教学中的“三段”指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时段。先学:学习认知的储备阶段;后教:理解认知的交流阶段;当堂训练:消化认知的收获阶段。“三段”被细化为“五步”,即课堂教学中的五个具体的步骤。“创设情境,导课示标”是教学的起步,“问题引领,自主探究”是教学的迈步,“小组合作,讨论解疑”是教学的快步,“展示交流,点拨评价”是教学的稳步,“归纳总结,当堂训练”是教学的跨步。前三步对应教学的第一个时段“先学”。第四步对应教学的第二个时段“后教”。第五步对应教学的第三个时段“当堂训练”。
下面本人以《中东》一课的教学为例,展示我校“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以此让老师们更深层认知我校的“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再者恳请老师们给出宝贵意见,使我校“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地更科学、更有效。
一、创设情境,导课示标
教师首先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娴熟本课教材,即使不能达到“手中无书,心中无书”的境界,也应力求做到“手中无书,心中有书”的状况。这样才会有课前的自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
教师的候课是非常必要的。我校要求教师提前三分钟到教室门口:了解学生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联络师生的感情------这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有了上述准备教师满怀激情走上讲台,表情自然,目光环视学生“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组幻灯片,同学们请用心观看思索”。学生观看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中东地区在哪儿(位置)?中东地区为什么战争不断?等问题,然后引入本课教学,并展示本课教学应实现的目标:
1.能读图说出中东的位置和主要产油国,并认识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认知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了解中东水资源状况。3.认知中东宗教文化上的差异。
二、问题引领,自主探究
学习内容
(一):中东的位置。教师组织学生自学“三洲五海之地”,并把本部分相关教学目标转化为以下自学问题:
1.三洲指的是哪三洲?五海又是哪五海? 2.中东联系了两大洋是哪两大洋?
3.中东有哪些国家?其中埃及、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三国有何共同点?波斯湾沿岸有哪些国家?
学习内容
(二):中东战争不断的原因。教师组织学生自学“世界石油宝库”,“匮乏的水资源”,“多元的文化”。并把这三部分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以下自学问题: 1.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产油国。3.中东石油哪儿去了,输出国外的咽喉要道?
4.中东水资源特点,形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5.请举例谈哪几个国家会因为哪条河流而战? 6.出言献策,中东国家如何走出水资源的困扰? 7.中东是哪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8.中东居民主要有哪些种族,他们的信仰状况? 9.中东国家最会因为那座城市发生争战?
这一环节是学生自学环节。学生自学应避免任由其泛泛学习,让学生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自学,而问题的引领便使学生不失方向。在此教师应注意问题的设计有序有梯度,问法讲究科学。伴随着上述问题,学生就可自主的学习课文了。
三、小组合作,讨论解疑
学生自学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小组内相互交流,解决个人还存在的疑惑,组内形成共识。这一环节是最核心的一步,毕竟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一些问题他们难以自行解决的很完善。这就需要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疑,小组内你会一点,我补充一点,问题的回答就会很全面。
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不自主的有下面一系列举措。得到问题后,学生会主动去思考,自己能不能回答出来;遇到困难会主动去自学课文,在课文中寻找解答线索;再遇到困难会主动向别人请教,做完问题后,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就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最后会主动要求老师指点迷津。先学把学生推到主动的位置。
学生在先学期间,教师应深入学生中去,督查学生自学,为思考后进的学生指点迷津,点而不破,帮助学生启发思维,开拓思路。再者教师要关注小组内交流,保证人人有任务,有目标,有责任,有希望,使小组合作的形式有效。
四、展示交流,点拨评价
新课堂的展示,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学生一定会呈现出精彩的问题诠释。教师用亲切、真诚来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让学生敢说、想说。教师还要宽容学生的跑题,耐心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循循善诱小组内同学,扩大小组合作互动空间,因势利导,提高小组甚至全班学生的认知水平。
针对《中东》一课,学生通过先学,对本课基本知识已有较准确的把握,上述问题的展示亦多会水到渠成。而就“中东位置的战略地位”,“中东石油资源的利用”,“中东水资源问题的解决”,“中东多元文化的形成”等问题。教师应给予拓展、点拨,让学生容易了解认知,也使本课教学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由学生自主归纳或总结,亦可以生生间的总结,还可以师生间总结。贵在归纳到位,总结深刻,流畅,不可拔高或生硬。如本课我用的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总结,组织学生分小组去归纳:说一说中东的地理位置,中东地区为什么会战争不断?谈一谈中东资源的具体状况。讲一讲你对中东多元文化的认知情况等各题。最后各组推代表总结。
学生阐述本课时的主要内容及收获后。教师展示课堂训练,当堂训练的作业能起到及时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作业设置要适量,难度要有梯度,保障多数学生在课内能够完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所真正优秀的学校,并不是把某一种教学模式做到了极致,而是敦促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教学平台、学校的教研资源,根据所带班级的教学现状、所带学科的不同课例,研究、寻找到了相应的教学模式。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遵循规律,适合学生,发展学生。我校在全校着力研究“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大力推广“三段五步”教学模式目的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