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
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升,社会对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得到了快速的增加,因此造成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本文主要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实训课程体系,为我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
【关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 实训 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54-01
前言: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层次,有师范类本科、专科、高职和中职等。而高职院校作为专项培养人才的院校,他们在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有着较强的能力,但仍然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存在着问题,阻碍着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下面将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仔细分析。
一、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的教育中急切的渴望有高素质的学前教育教师团队来进行幼儿教育。近年来,家长们逐渐的重视起对幼儿的启蒙教育,使得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的发展起来。在对幼儿教师需求提升的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社会中教师队伍的素质良莠不齐,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不明显,因此社会急切的需要一批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教师。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能有效的帮助在校学生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提升教育的有效性,能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快速的融入到教育岗位中,并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1.提升教学质量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对此,作为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地与相关单位联系,进行实训型的教材编制,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实践培养。只有不断地强化教学中的实训型,才能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因此,建设系统的实训课程体系,是提升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2.促进学生就业
系统的实训课程体系构建,能有效地提升实训教学内容,极大限度的丰富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1]。同时,学生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将会接受到实践性较强的幼儿园训练,使学生得到无法在日常的学习中学到的技能。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很难感受到怎样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但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会参与实践,与幼儿进行充分的沟通,潜移默化中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这种方式能有效弥补学生在日常课程中的能力缺失,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强化,未来就业中也将更加顺利。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现状
1.缺少系统性建设
学前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涉及到教育学和心理学,同时要求学生进行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因此,培养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一定要建设期科学、系统的实训课程体系。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中虽然也安排了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训,但当中缺乏实训的教材,也没有成熟的教师带领,考核方式也十分随意,导致实训丧失了本应有的效果。
2.缺少实训基地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训课程的安排上都只是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导致严重的缺少实训机会。幼儿教师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十分重大,需要教导幼儿学习基础知识以及绘画和音乐等。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简陋,建设速度又比较慢,导致学生的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障。
3.教师能力缺失
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院校发展合并而形成的,因此教师也大多是原本中职院校的教师。这些教师中虽然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长时间的得不到知识体系更新,他们的教学模式比较老旧,同业观念也比较传统,导致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得不到良好的提升[2]。学前教育的实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高职院校中双师型人才的缺失也是导致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着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措施
1.以实践为核心进行课程体系构建
学前教育专业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首要任务。对此应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基础上,来设置一些相关的时间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得到实践性的锻炼。例如为学生拟定题目“趣味英语课”让学生模拟幼儿园教学课程来讲一场充满趣味的英语课。此外,应根据工作工程来设置不同的内容,以下一个阶段为奋斗目标,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2.构建与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作为高职院校应积极地进行课程方案修改,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的安排实践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趣味性教学很重要,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中的乐趣,未来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才会重视趣味性教学。
3.构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考试评价中仍然采用笔试的方法,这种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职业教育应当以社会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3]。对此,在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考核方面,可以采取作品展览或者活动策划等形式来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起点。因此,在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中应当不断地提高认识。虽然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只要坚持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信一定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春姊.高职教育中校企结合模式实训课程的构建[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04(02):41―44.[2]付成喜,李永梅.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训课程关系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12):20―26.[3]吴江,郑振华,肖红梅.高职院校文科公共实训课程开发探索[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01(04):42―43.
第二篇:学前教育专业实训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草拟)
一、笔试部分的内容范围(40%)
1.学前心理学 2.学前教育学 3.学前卫生学 4.教育学 5.心理学
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7.政策法规(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8.综合知识
考察形式:笔试
二、实践训练(60%)
1.试讲内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考察形式:现场抽签考试内容,给30分钟的写教案时间,然后抽签决定试讲顺序,并进行试讲。
考察标准:
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立要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一致。教学重点突出,难易适中,教学方法适宜,教学过程流畅、逻辑性强。
教案的设计要符合一定的格式或规范。
教学语言: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语言简洁、生动、声音清楚响亮,注意语速,节奏感和抑扬顿挫,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肢体动作:适当地运用动作、表情、眼神辅助表达一定的内容,必要时,甚至要用夸张的动作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态方面:衣着整洁大方,头发扎起来,或者挽起来,眼睛目十目视前方,与幼儿用眼神亲切交流,不要出现与内容无关的动作和表情。
教具:根据教学内容认真设计所需要的教具,并积极搜索或者制作相关教具,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呈现教具。教育随机性:根据情况,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基础技能训练 考察范围
1)美工活动:命题简笔画
2)舞蹈:自选一个成品舞蹈;抽签选择一个民族舞曲,即兴创编舞蹈。3)乐器与声乐:自选一个乐器,抽签选择曲目,进行即兴伴奏与演唱。
第三篇: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指导书
学前教育学实习实训指导书
《学前教育学》是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的内容丰富,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于研究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为了更好地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突出《学前教育学》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校内实习实训校外集中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高职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与教学工作的特点,巩固和加深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初步能力,使学生能够科学地制定教育活动计划,设计活动方案并合理组织,正确指导幼儿的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热爱。本课程除必须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42学时外,还安排30学时用于实践形式的教学,其中课内8学时,校外见习22学时。
一、《学前教育学》实习实训目的《学前教育学》实习实训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本实践教学环节在学前 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较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本科程过程中接受了大量的有关幼儿园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本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学生将学会把理论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技能。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的设计及指导能力,使之熟悉幼儿园教学实际,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并能
正确地进行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本课程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理论,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观,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以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对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
二、《学前教育学》实习实训要求
1、要求学生要善于思考,善于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与教师讲课范围内,而应该开拓视野,活跃思想,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训练自己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初步掌握幼儿教育工作的规律,学习幼儿教育工作的方法。
3、要求学生能理解学前教育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学会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幼儿园教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以及能够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的能力。
4、要求学生能将课堂听课与课外自学结合起来,阅读与收集各类幼教资料,培养自学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现代幼儿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探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一般规律和方法。
三、《学前教育学》实习实训内容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理论课,因此在实践教
学中,任课教师和实践基地的老师共同承担指导任务,主要结合所学内容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教学活动设计目标原则、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内容,在见习、观察、观摩课程的同时,要求学生对个别幼儿及活动内容追踪观察,写出观察日志;在见习活动后,要会做出对该活动从目标、准备、内容、过程的分析,锻炼学生的看课、评课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提升开展实践课题的研究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研究方法,比如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等;结合自己所学理论和直观的实践感受,会设计出不同领域幼儿活动设计计划,并能在班上或幼儿园实践操作锻炼;通过实践活动要掌握基本的幼儿体操、韵律操和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的基本技能
四、实训方式
运用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有效地为3——6岁幼儿设计和组织指
导各种教育活动、教学技能训练,并进行说课训练,并学会评价教学效果。
五、实训步骤
讲解《学前教育学》基本理论
讲解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运用多种方法模仿设计各种幼儿园活动
讨论交流
模拟实践操作
评价(自评和他评)
写出实训报告
六、教师指导实训中应注意问题
1、训练学生的观察及记录能力,通过对一些已有的记录让他们分析,让她们了解应通过事件描述或情景、对话记录的方式重现画面,将她们听到的、看到的以及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信息,能如实、客观地记录下来,并做出客观的分析;
2、对初次下园的常见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了解幼儿园教学实践,明确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内容与要点,初步学会看课和听课;
3、对学生评课过程,进行点评和讲解指导学生从课程活动设计的目标去听课和分析幼儿教师对活动的组织,能在看课的基础上写出对该活动
从目标、准备、内容、过程的分析;
4、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理论和直观的实践感受,设计出不同领域幼儿活动设计计划,并能在班上或幼儿园实践操作锻炼。通过图片和录像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特点,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对于实践环节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观察记录的撰写
是否客观、详细并有文本分析;对于教师上课是否能结合所学教学原则的要求来做出评价,评价方法是否得当、结论是否客观;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的规范性如何、对教学目标的贯彻如何?教学组织过程是否符合幼儿认知特点,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方面考核。主要是了解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的应用能力,这种考核也是动态性的,将教师积累的一些图片、学生的反思、总结等内容作详细的事后分析,以便在日后的实践指导中对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正,能更好的指导实践。
七、教育实习成绩的考核要求评定方法
因为这门课程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课程,理论要扎实,故作业和成绩考核应体现这一特点。总成绩=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基础理论40%+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30%+实际操作与演示组成30%。
1、成绩在实习班指导老师和幼儿园领导评定基础上,由理论教师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材料,审核确定实习成绩;
2、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3、评定实习成绩时要严格掌握评分标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标准过宽与学生实际水平差距较大的倾向,成绩为“优”的人数,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第四篇: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构1
谈 高 职 学 前 教 育 专 业 职 业 技 能 课 程 体 系 的 构 建
系别:教育科学系
专业:学前教育班级:0802班学号:12950082939姓名:杨晓俊
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类型。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速度的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会成为国家教育的奇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职业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们国家处在中间阶段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是:课程体系呈现重学术理论轻师范性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虽然课程设置也分为通识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技能教育课程和社会实践这么大块。看似合理。实际上存在许多弊端。如各类课程比例失调,技能培养力度不够,教育实践环节重视不够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1.基础性。重视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各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基础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强国际交流需要强化信息时代需要的基础学科,如外语、计算机、强调普通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重视专业需要的专业基础学科教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正力图在传统与现代双重因素影响下朝专业基础化的方向发展。课程设置必须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
2.针对性。课程设置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设置课程。以职业技术技能课程为主干,理论教学服务于技术培养,切实加大实践课的比重。课程设置要克服传统的单
一、封闭模式,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与行业、企业相结合,调查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群.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要注意将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高职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
3.实践性。课程设置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以理论“够用”为度,理论知识做到少而精,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沦知识。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要通过生产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设计各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4.实用性。高等职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就业教育,这类人才既不是白领,也不是蓝领,而是应用型白领,应该叫“银领”。培养的学生,既要能动脑,又要能动手,经过实践锻炼,能够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高职特色,理论“够用”,技能“实用”。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打基础的,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技能训练课程更应针对学生所从事的岗位要求,组织开展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课程内容要强调应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同时,还应强调课程模式的实践性,要求在高职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将专业知识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其职业适应能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目前不少高职高专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任教人员都是由中等师范的教师升格而来(这是21世纪出现的新情况)。从理念、意识到水准都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相应的提高,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都存在着转型的问题。那么,怎样的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才能较好地体现出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人才呢?我想,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目前不少高职高专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任教人员都是由中等师范的教师升格而来(这是21世纪出现的新情况)。从理念、意识到水准都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相应的提高,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都存在着转型的问题。
那么,怎样的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才能较好地体现出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人才呢?我想,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在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努力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包含人文类、自然类等各个门类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通识课程处于基础科学的地位,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观察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她们处理社会关系以及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在课程内容上。一般由人文类、自然类、工具类课程组成。作为文科生(现在也文理兼收,但仍以文科生为主),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则往往表现在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开设,而对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普却多有忽视。
实际上,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并不像中小学教师那样去“传道授业解惑”。她更多地应该是承担着激发幼儿对自然,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启迪幼儿心智的任务。因此,包括一些有趣的、有益的生物、物理、化学现象都应该包含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和修改学前教育专业通识课程的设置时,要适当增加自然科学方面的、浅显的、与今后幼儿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都作为基础学科正常开设,这对于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高学历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有极大的帮助。
二、加大技能教育设施投入和课程开设的比例,增强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
这是当前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一大软肋。我们很清楚。今天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现代教育对专家型教师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表达)能力,以满足幼儿教育自身的特殊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技能教育课程既是幼儿教育的任务决定的,是幼儿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特殊性所在。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同时还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乐理、视唱、演奏、舞蹈、绘画、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一定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既有利于今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但,问题是,目前学生艺术教育技能技巧差。也是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与我们目前的招生制度、以及学生进校后,我们对技能训练注重不够有很大关系。首先,招生制度的缺陷导致今天我们招收的学生艺术教育基础和技能形成先天不足。自2001年全国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学生分配制度取消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招生主要依据高考(中考)文化成绩(五年一贯制学制的学生,连文化成绩也先天不足!),而忽略了其音乐、艺术等艺术基本素养的考察。因为取消分配后,愿意做小学幼儿园老师的大大减少了,为完成招生任务,学校惟恐没学生来,所以连面试这一重要环节也随之取消了。你担心的是没有人来。哪还能去进行什么面试?!因而。绝大部分学生进校时不但文化成绩相对其他专业要低,且艺术素质较差,很多学生甚至都没有受过任何的艺术方面的训练。不懂音乐,不会画画,不会跳舞。不会生动有趣讲儿童故事的学生大有人在。怎么去培养?
其次是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力。尤其是样经济落后地区的地方专科院校。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与专业建设的需求严重不成比例。使得学生只有理论学习,很少有实际操作的机会。怎么能将书本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技巧呢?甚至一些学校的教育系,以培养小学教师、幼儿教师为自己全部任务的专门系,没有专门的练功房、没有专门的琴房,没有专门的学生技能技巧活动室。怎么去培养合乎要求的学生???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从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出发,我们是否可以做如下的尝试:
比如招生,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实际是恢复)音乐、美术专业那样进行招生面试?!当然,我们面试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艺术素质、了解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基础,并非是要招收特长生。所以不能苛求。比如课程设置。我们应该适当调整好技能学习与技能训练的课时比例,将艺术教育能力的提高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并将幼儿教师技能的训练工作贯穿于学生就读的全过程。再如,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技能考核标准,实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制度。这样,在学生毕业前,要求他们通过有关诸如编唱幼儿歌曲、编创幼儿舞蹈、简笔画、讲故事等考核内容,并将考核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甚至能否毕业的重要内容。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各级领导都要高度重视这个专业的建设。在现在基础上更大力地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教学设施的添置和建设。
三、在上好理论课程、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特别注重能力的转化
理论与实践既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前面我们已经说到。幼儿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因而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我们开设教育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 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
在笔者所知的学前教育专业计划中,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两大部分。原则上,三年制学生的教育见习在4、5两个学期各有一周。教育实习呢,则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时间是8周:五年一贯制的学生的教育见习则安排在前三年一周,后两年一周(即中专、大专阶段各一次),从课程开设出发。他们的教育实习只有6周。总的来看,见习次数太少,实习时间不长。而且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也往往将见习、实习仅仅看作是锻炼学生在幼儿园备课、上课的技能,不太注重视学生参与幼儿园全面教育活动的锻炼。等等。从而使他们的幼儿园教育实践可能流于形式,很难实现
我想,进行这方面的改革,一是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学前教育实习基地,并与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积极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能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我们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要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如试讲、试教)、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幼儿的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她们的能力;另外要探索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实(见)习、分散实(见)习等各种实习形式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见)习安排的创新。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第三要增加教育实(见)习的时间。使之更合理。现在通常的做法是:三年制学生的见习为两次,分别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各为一周:实习则在第六学期,为期8周。五年一贯制教育见习分别在前三年和后两年各进行一次,每次也为一周;实习则在第10学期,时间为六周。但目前来看,见习一次时间为一周,这个安排是合理的,但问题是次数可能还不够。因为幼儿老师的教育教学是综合性的,她是一个“杂家”,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幼儿园,尽可能多地去接触幼儿,这有利于我们学生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的消化及能力的培养。为期6-8周的实习远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锻炼和成长的需要。可否做如下考虑:除在平常的教学时间中加大学生训练的力度外,是否还可以作如下这样的安排:或是延长实习时间。即最后这个学期整个学期就是实习,而不要局限于8周;二是将实习分为两段。第一阶段在二年级的下期,为期一个月左右,主要的任务就是看,即看幼儿园有什么?要做什么?再去做点什么;第二阶段就是最后这个学期,可以把所学到理论知识在前阶段见习和实习的基础,好好地付诸实施。这个时候的学生,不仅有理论知识了。也有相应的动手能力了,实习起来可以得心应手。如果这种考虑存在着学习时间上的冲突的话,第二种做法是,是否可以考虑在日常学习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利用无课的空闲,经常带学生去幼儿园参加参加诸如“支教”、“助教”这一类的活动,帮助学生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
年龄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他们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消化他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培养她们的能力。
我想,只要我们将学前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努力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幼儿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掌握宽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技术,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幼儿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这一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教育需求的目标。高素质学前教育专门人才培养的工作就能真正取得成效,我们的学前教育专业也才能稳步向前发展。
这是改革时期时代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呼唤,也是从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与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第五篇: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训教材的改革研究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训教材的改革研究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训教材的现状,结合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化建设的研究内容,提出改革方案,构建实训教材的体系化建设,同时指出应注意的问题,提倡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增强实训内容的仿真度等。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 实训教材 体系化 改革
随着高职“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项目的深入开展,各高职院校实训教改工作也全面开拓,配套实训教材的同步成为其中的一个掣肘,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根据近几年实训教学的经验提出实训教材的改革方案,为实训教学改革建设抛砖引玉。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训教材现状
1.1 实训教材种类繁杂,但很难具有普适性[1]。工商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涉猎的管理内容复杂而全面,各个高校实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而各种实训教材比比皆是,有创业类的实训教材比如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系列教材《大学生创业技能培训教材》以及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创业综合模拟实训教程》;也有模拟企业经营的实训教材比如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工商模拟市场实训》;还有管理单项实训教材,比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技能实训》;当然,最多的还是配套电子沙盘模拟企业经营的相关教材,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教程》以及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实训指导教程》。这些教材各有其特色,但从实训目标、课时安排以及课程设置上都不可能满足所有学校的要求,为了对外公开发行,实训教材必须保证通用性,在内容上难免广而全,这就使得教材难以具有针对性,不可能有适合所有学校的实训教材,这就是为什么众多的实训教材销路不畅的原因,学校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训要求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实训教材。
1.2 实训教材与实训课程内容契合度低。如此众多的实训教材,教学中当然可以选取较为合适的几本来满足需要,但常常会出现为了适应教材内容,改变之前实训教学目标、调整实训课时的情况,或者只选取教材中一小部分内容实训,其他的内容以学生自修等方式来妥协,这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实训课程设置来配合实训教材,而不是让教材来契合实训课程,本末倒置,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1.3 专题实训教材偏多,综合实训教材偏少。工商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多元化,大部分的实训教材只是针对其中的某一个项目撰写的专业实训教材,而要开展多种实训就必须购买众多的实训教材,事实上,高校开展实训教学的课时有限,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为例,学生在大二下学期有一个时长三个月的实训周期,其中校内实训一个月,校外实训两个月,校内实训要进行四个项目: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人力资源实训、ERP实训和物流管理实训,这几个项目分配课时并不相同,多则十天,少则五天,如果要分别配套教材,学生的负担过重,所以长久以来没有给学生配套教材,只由教师上课讲解实训内容,学生常常实训前感觉茫然,实训后也没有复习依据,实训效果大打折扣。各个高校在开展实训时都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缺乏适合高校具体实训安排的综合性教材。即使有部分教材在内容上编排的较为全面,但也未必能适合所有高校的实训课程设置。
1.4 校外企业实训内容缺乏教材。现今,高职院校普遍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教改项目,校外实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校外实训开始之初通常由企业专职技能型人才为学生讲授实训课程,由于教改项目开展不久,所以校外实训教材还是一个空白,而事实上学生接触的实训内容与之前在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差距较大,更需要有文字说明的实训教材来辅导,因此,编写紧扣校外实训内容的有针对性的实训教材尤为迫切。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训教材改革方案
2.1 构建基于实训教学体系化建设的校本教材。社会上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给高职院校提出了崭新的教学思路,现今,各大高职院校都纷纷加大实训教学的力度,增加实训课程比例,培养技能型人才,与本科教育实现错位化发展。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在此契机下提出了“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思路,构建了“校内分层次,校外分方向”的实训教学体系,以此为蓝本构建全新的系统性实训教材,编写新的实训校本教材,零散的实训课程内容体系化、系统化,让学生在实训中有理可依、有据可查,方便学习。根据校内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训安排,校内实训环节主要安排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和“人力资源实训”以及“ERP企业流程实训”和“物流管理实训”这四个环节,分别培养学生的企业整体运营能力和人、财、物的控制能力,从而系统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管理技能。(见表1)
2.2 深化校企合作,教材增设校外企业实训部分[2]。“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这是现今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迫切要求,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近几年来为了深入发展校企合作,与众多企业进行交流,现有的校外基地主要有:浙江十足商贸有限公司、安徽采蝶轩蛋糕有限公司、合肥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和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既有生产型企业也有连锁贸易型企业,既可以培养学生在生产型企业中的基层管理能力,让他们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运营流程,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商贸类企业的了解,培养学生门店管理的经验,了解门店运营流程,熟悉各岗位职责,具备创业意识,双管齐下,把学生培养成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见表1)
校外实训时,企业除了每年接受学生参观、考察,直观感受企业管理外;还要在实训中由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以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师充当师资,为学生讲解企业工作的流程和业务,极大地丰富了实训教学内容,完善了实训效果,这种与课堂理论完全不同的新知识能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但在教学中,长久以来一直缺乏实用的配套的教材,企业的培训手册并没有体现学校的实训教学目标,也不完全适用,因此急需由高校教师和企业技师共同开发配套的校外实训教材,使实训教学真真切切的落到实处。
2.3 增加实训教材与实训内容的配套性,提高利用率。长久以来,实训教学并不是缺少实训教材而是缺少适用的实训教材,设计并编制完全契合学校教学要求的实训教材是实训教改进程中一个关键的评价指标。编写教材并不难,难得是编写完全配套,利用率高的教材,不是要编写完了、成果总结了,就束之高阁的教材,而是要让学生在整个实训教学周期都必须要频繁使用的一本理论指导和文字说明。并且在今后的实训过程中,教材的内容还需要不断做出调整,以适应不断深化的实训教学改革,增加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