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科技与美术的课程整合教学
信息科技与美术的课程整合教学
——信息科技二期课改教学模式初探
徐汇区紫阳中学 唐连芳
21世纪,人类将面临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的飞跃,即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它将我们推向了更为激烈的世界竞争中。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取决于教育。为此,世界各国对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已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它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一种手段,为此,我大胆地进行了以下的尝试:将信息科技和美术课程相整合,在预初年级进行电脑绘画的训练,把信息技术教育和美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科教学,为学科教学服务。
一、寻找信息科技与美术课程的契合点
我经常主动找美术老师交流预初年级信息课内容,以及信息科技和美术课程整合教学的具体想法和思路,并且了解了预初年级美术课程的学习情况,对每位学生的绘画功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设计主题系列如:以季节为系列的春、夏、秋、冬,以精彩的海底世界为系列的小宠鱼找妈妈,以小动物生长过程为系列的小蝌蚪变成可爱的大青蛙等,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资料或者自己创作一些有个性的画面。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在使用计算机时,强调发挥计算机的特点,使计算机成为学习的工具。
二、整合过程中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在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对信息科技和美术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1.教学模式结构流程图
导引
教师
学生
多媒体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感受情景,对学习目标感兴趣
提出学习任务,提供信息资源
学习探讨,进行创
作
及时发现问题,评议
学生自练自检
调动学生参与交流,互评
将绘画成果进入网络
交流
总结
2.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
通过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
“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做中学”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我都明确指出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作品,并给出一个透明的评价量规。完成任务是一堂课的核心。
(2)、提供更为理想的教学环境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型教学媒体,主要是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它们对教育教学来说是极为宝贵的特性,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如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和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3)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我们知道创新能力是21世纪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素质。课堂中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的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种能力的培养营造理想环境,网络是最好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课堂中校园网上老师提供的资料,也可以在因特网上自己查找素材,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自主发展,自主探索”,它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4)促进信息能力的发展
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现象要求以最有效的方法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与知识,据詹姆斯。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在9世纪是每50年翻一番,20世纪初是每10年翻一番,70年代是每5年翻一番,而近10年大约是每3年翻一番。可见,信息而后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为了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在教学模式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我们整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过程。
信息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检索、信息选择,即教学中的开始部分,为创作收集材料。
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和信息评价。即有选择地对搜集到的材料加以归类和整理
信息的加工包括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和信息的控制与传输。即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作过程,网上发布作品交流的过程。
显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学习和锻炼,从而使学生的信息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三、信息科技和美术课整合的优点
在实践中我总结出将信息科技与美术课整合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优化信息资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挂图、书本和录象等有限的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将信息科技与美术课整合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制作课件。我们更可以通过校园网、因特网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信息资源的优化促进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2、培养创造能力
信息科技教育与美术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悠然而生。
3、突破技能的限制
传统的美术课教学中,往往出现一个学生有很好的创意和设想,由于技能的限制,最终的作品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平时绘画技能好的,越来越好,绘画技能稍逊的学生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而整合以后,传统的绘画技能已被淡化到最小的程度,而创新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样,缩短了学生间的差异,使大家都能尽兴发挥。
4、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其他任何教学媒体的显著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即使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同时也可以协作式学习氛围,因而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四、值得探索的问题
1、计算机软件中有一类专门的图象处理软件,如PhotoShop Freehand 等,但我感觉使用FlashMX更适合我们的学生,因为,学生在初一阶段参加完上海市统考后,到初二就有一个自我创作和综合运用期,我们可以在FlashMX平台上进行动画创作,预初的绘画基础就可以发挥出来,软件的选择应该有一个系统性、发展性,这样创作的动画有可以运用到网页的制作上了。
2、学生收集的图片有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图片中的构图不是很理想,色彩未能达到设计者的要求,不易更改等。
信息科技与美术学科教学的整合,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两者的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与相互间的影响。把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资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第二篇:信息科技课程学什么
信息科技课程学什么? 要实现信息科技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在课程中如果只包含一些基础知识和某些软件的操作方法显然是不够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应能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并且能正确处理信息社会中人与技术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因此,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内容改变了只从知识、技能角度提出要求的做法,而从“信息科技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科技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信息素养。
这四方面的学习内容中,“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训练内容应该是最核心的。思维决定行为方式,要学会使用信息工具解决问题,首先要学会如何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例如:确定目标、确定需求、制定方案、制定评价标准、选择方案、实施方案、小结反思等,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信息技术在各个步骤中的作用,有的信息技术工具可以提高信息收集、加工、表达、发布、管理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的信息技术工具可以激发灵感、梳理概念、促进创新;有的信息技术工具则可以用于合作交流等。而在“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内容中,不拘泥于工具和软件以及它们具体操作的统一要求,强调信息技术工具的特点、功能和应用规律。例如:知道信息技术工具是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设计、制造,按照人们设定好的程序处理信息,各个部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知道信息技术工具都有用于接受指令和反馈信息的部件,如键盘、鼠标、遥控器、计算机显示器、摄像机上的液晶屏;知道信息技术工具的工作原理以及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掌握它们的操作规律;知道利用好信息技术工具本身提供的信息,例如:各种说明书、软件中的“帮助”功能、网上其他人的使用心得等。因为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以上要求,才能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能从容应对不断更新的各种工具和软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真正地用好信息技术。“科技社会与个人”的内容,是为了学会处理好信息社会中科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理解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劳动成果;理解信息技术既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对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等。
这些学习内容有别于原来计算机课中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习内容不能简单地用知识点或操作要求来描述或规定,因此,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对学习内容的要求是以“学习要求”来叙述的,即学生学习后应该达到的表现水平,这样一方面能够用“学习要求”来限定“学习内容”,衡量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从教学内容是否能使学生具有这些表现水平来评估;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空间,只要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达到这些表现水平,学习内容中的工具、软件以及具体的操作就可以根据不同年段,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的基础和学校特点灵活选用。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初中阶段为学生提供统一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科技知识、技能,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学生今后专业化发展打好基础,为今后进入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化学习做好准备。不同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发展空间和志向,为了让信息科技学科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需要,让每位学生都学到有用的知识,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若干模块,供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和今后的发展需要进行选择。让学生分别学习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原理、方法、技巧;学习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数据管理效率的方法;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设计、制作水平。
为了更好的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信息科技课程还设置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即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保证每位学生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拓展型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研究型课程让学生把信息科技与其它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使信息科技成为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观念和学会科学方法。
总之,信息科技课程的内容不仅仅只包含一些计算机软件操作,或者一种计算机语言,而从让学生具有信息素养,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的角度进行安排。
信息技术课程怎么学?
有效落实信息科技课程目标,高质量的课程内容是重要环节,高效的学习过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更是重要保证。信息素养是无法通过机械的记忆和重复的操作训练来形成的,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思维、感悟才能形成。因此,信息科技学科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让学生在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使用信息技术的需求,形成学习信息技术的愿望,继而主动而有兴趣地学习信息技术,才能保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明确的目标,始终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且能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学习过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和思考,养成积极探索研究的学习方法。其中包括:能不断发现自己的需要,提出新问题,明确问题的真实意义;能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经验提出一些假设,获得足够信息验证这些假设,尝试归纳总结其中的规律;能执著地按照方案解决问题,面临困难能迎难而上,遇到挫折锲而不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每一项活动、任务结束后能想一想自己获得了什么新知识,还有什么遗憾的地方,今后如何避免或改进等。
学习过程中提倡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爱好选择不同的工作或者任务;与同伴共同制定完成任务的计划和评估工作结果的标准;积极发表、维护自己的观点,乐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和帮助,与伙伴们相互勉励;工作过程中自觉遵守小组制定的规定,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确保整个小组的利益。在这样一种合作形式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和领悟与他人合作的技巧,逐步养成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相关的行为规范。
信息技术的学习与训练,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只依靠教师的传授,更多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进行体验和感悟,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合作、探究和反思。因此,信息科技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设计了各种训练,这些训练的目标涵盖了信息素养的三个方面。学生可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训练思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训练的方法也应根据训练目标进行设计,始终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对高中阶段算法部分的教学内容,就可以采用书面练习和在计算机上实践验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
第三篇:《美术鉴赏》课程信息
《美术鉴赏》课程信息
一、课程简介:
美术是一种文化,是各种造型艺术的概括。从文化的角度看,洞悉造型艺术的奥妙,加强鉴赏的能力,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并且能够从它的形象中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是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开设,就是让学生系统的了解美术的文化内涵,美术的功能与作用,美术的分类与艺术语言,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美术的风格与流派等等有关的知识,使学生对造型艺术不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而是要有心得、有感悟,能够识别,从而达到鉴赏的高度。
本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艺术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艺术作品欣赏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剖析,使学生了解艺术美学的基本原理,激发对艺术与美学的兴趣,培养对艺术理论的认知和思考力,提高艺术鉴赏力。同时吸收当代“大美术”的观点,融入建筑、园林、室内陈设、工艺品、雕塑等多种广义的美学形式的学习,用宏观的视野全面揭示美术规律、介绍美术知识、剖析美术作品、指导美术欣赏。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学习美术理论、参加美术活动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除理论教学外,还会安排一定的艺术沙龙和展览参观,同时经常开展课堂讨论,每节课结合幻灯片欣赏、电子课件的运用进行,将艺术理论学习与学习者艺术精神的真实感受有机融合。正如艺术最重要的本质就是用我们的触觉去感受世界。
二、选修对象:全校学生
三、考核方式:出勤占10%、学习态度占20%、作业占70%。
四、个人简历:
教师:余钰,女,讲师,投身艺术十余载,深恋艺术之妙境,醉心其间。具有活跃的设计思想和冷静独特的艺术见解。现任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教研室专业教师。长期从事设计艺术学科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攻设计美学和艺术理论研究,致力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艺术在当代的发展探索。已在中外设计艺术类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数篇。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
第四篇:信息科技课程学习总结
加快物联网建设,夺取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胜利
一种技术主导一个世纪,一种技术成就一个时代。从18世纪的大机械系统和工业革命,19世纪的蒸汽机时代,20世纪的信息技术时代,我们不禁要问21世纪又将是什么样的技术进步能开启时代的新篇章?
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难以预见的,主要依靠科学家的灵机一动,技术的演进则取决于科学发明。但如果从更全面的角度认识技术变革,就会发现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战略取向。技术变革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发明电子计算机的驱动力来自二战时计算弹道的紧迫需求,发明晶体管的驱动力来自电话通信的交换机。远离真实需求的所谓新技术往往成为泡沫。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强调: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着眼于引发技术和产业变革。
在过去几十年中,信息技术一直走在信息科学的前面,无论是图灵机理论、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还是香侬信息论,都是在20世纪30~40年代建立起来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尽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但许多重要的信息科学基本理论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根据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经济长波理论,我们预计21世纪上半叶信息科学将取得突破性发展,而下半叶将出现一次基于科学突破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美国智能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日本重点关注教育、医疗和政府服务这三个领域。韩国政府出台了韩国未来的IT战略,英国提出来数字英国计划。这些都是把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融合应用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在欧盟、日本出台的电子信息相关的战略中,还特别强调物联网在传统当中应用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中国科学院信息领域战略研究组通过一年多的战略研究工作,做出的最基本的判断是:第一,信息技术经过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以后,不会变成以增量改进为主的传统产业技术,而是面临一次新的信息科学革命。第二,不论是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还是互联网和存储器,2020年前后都会遇到只靠延续现有技术难以逾越的障碍(信息技术墙),孕育着新的重大科学问题的发现和原理性的突破。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信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攻克“信息技术墙”的核心技术,解决信息系统的可扩展性、低能耗、安全性和易用性等难题,逐步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的信息网络体系。
在本届两会上,信息产业的重要性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渐渐清晰。首先,政府继续力推“两化融合”。其次,强调信息基础设施作用。此外,在谈到“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时,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和中小城市商贸流通、文化体育、旅游、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态”。在谈到“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时,报告提出“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完善信息网络管理”等。
报告中重点提到“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十二五”规划中则进一步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
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范围很广。笔者认为我们发展重点应在于物联网及其产业的建设,尽快打破信息技术墙: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主要致力于研究如何最好地设计、构造、分析和编程计算机,而现在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最好地设计、构建、分析和操作网络。继20世纪发展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之后,21世纪将提出新的网络论——物联网。
1999年 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2008年后,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在中国,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形态的形成。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国家高层领导的重视,温总理在2009年提出“感知中国”以后,物联网被正式列入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对于物联网应用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中心主任刘海涛自豪的说过“与计算机、互联网产业不同,中国在‘物联网’领域享有国际话语权!”。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互联网把物品与物品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环境监测等各个行业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某些行业已经积累一些成功的案例。
工信部14日在北京为我国首个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重庆市南岸区“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授牌,同时重庆市南岸区就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签约金额超过200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在授牌仪式上表示,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工信部正在制定全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指导意见,主要包括促进物联网在战略性产业和民生事业的先导示范应用,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培育物联网企业,在全国合理布局物联网产业等内容。工信部于去年12月正式批准重庆市南岸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这一基地将承载着促进重庆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为全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和云计算是重庆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和“五个重庆”的建设,为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积聚了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重庆市打造了一大批物联网示范项目,物联网应用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落户重庆,将对重庆城市智能化、资源优化配置、社会运行系统提升等方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十二五”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排在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第一位,表明了国家在整体战略规划上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深切期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国信息科学人才和广大同胞的努力下,我们必将走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沿,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第五篇: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判断下列观点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50分)
1、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学习动力的基本标志。
2、美术教学评价的内涵提到,在美术教学中倡导教师和学生要相互欣赏。
3、创造力的行为表现有三个特征 :变通性 流畅性 独特性。
4、美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美术作品只能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才能被正确的认识和解读,而且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教师如何开发利用网上课程资源?
2、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意义是什么?
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开展心理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心理档案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智能状况、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出鉴定和评价的记录,建立心理档案是系统地收集资料与证据的过程,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描述、分类的过程.心理档案像“学籍档案”和“身体健康检查档案”一样,打破了以往老师、家长仅凭主观意识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心理档案不仅为开发学生潜能提供了帮助,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培养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提供了保证。
三、论述题(共20分)
1、“人贵有自知之明”,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正确的自我评价呢?
答:“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意思是,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是很可贵的,这里的正确认识自己是指实事求是、全面客观,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自我评价是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大学新生对自我的评价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活中的学习效能、职业选择和事业奋斗中的自信心。
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渠道: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
进行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自然条件,包括健康情况、心理状态、情感特点、兴趣倾向、知识水准、专业特长、智力情况、能力特点,还可以测定一下自己的生物节律周期、智商指数、气质类型、性格类型等作为参考。
其次,是用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如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取得的不同成绩相比较,以发现自己的长处,确定奋斗的目标。
间接的自我评价法,是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及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些人不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原因之一。当事者迷,那么就不妨用与他人相比较的方法及用自己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比较的方法鉴别一下。
对女大学生来说,她们在自我评价的问题上常常会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好幻想,把个人的境遇、发展、前途勾画得绚烂多彩;另一方面又常常低估自己的才智和工作能力,自我评价常常是过谦的甚至是比较自卑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的人可能不辨音律,但却有高超的组织才能;有的人也许不解数字之谜,但却心灵手巧,长于工艺;有的人可能不会琴棋书画,但酷爱大自然,精于园艺;有的人或许记不住许多外语单词,但有一副动人的歌喉,擅长文艺。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奋斗方向的前提。在实践的鉴别中,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要使思维方法尽可能地全面些、辩证些、灵活些。
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现和开发。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与果敢魅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测试,将为你作出科学的自我评价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