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中的日记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日记教学
日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引领学生开启写作大门的一把钥匙,写日记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量自由灵活的练笔,同时为他们积累不同的写作材料,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但遗憾的是,日记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意,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对写日记的兴趣不浓。针对这种现状,我从三个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1)“实用四法”指导写日记,激发写日记的兴趣,提高日记水平。(2)用心批阅日记,让学生爱上日记。(3)展示日记成果,享受日记的乐趣。通过以上方法,最终使学生有兴趣写,能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享受。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说自己想说的话,日记可谓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自由的天地。在学生眼里,日记不再是负担,学生爱上了日记,同时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一、日记教学的意义与现状
日记是小学语文高年级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它运用形式灵活,题材多样,它是引领学生开启写作大门的一把钥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表达内心的一个重要途径。写日记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量自由灵活的练笔,同时为他们积累不同的写作材料,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认识,从而塑造美好的心灵。
但遗憾的是,日记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意。我对我校3—6年级 的248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喜欢写日记的只有40人,不到10%,在其余的208名不喜欢写日记同学中,有67人觉得“日记没内容可写”,有119人认为“日记作业没意思,老师批改日记也是一个日期加一个阅,分不出是好是坏,写好写坏都可以反正老师也不详细看”,另外有人觉得“写日记是一种负担,无奈的记录着每天的吃饭、睡觉、看电视„„”。孔子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了智者不如好之者。”针对这种现状,我对我们班日记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二、对日记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实用四法”指导写日记,激发兴趣,提高日记水平。
1、范读法。
针对儿童模仿性较强这一特点,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童话以及一些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力的小短文来范读。老师读完之后,让学生试着讲讲刚才老师所读范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再做简单讲评,然后请同学们将所读范文的大致意思写在日记里。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日记没内容可写了。例如:我找来一篇《小灵在“文明王国里”》的短文,读了以后,请同学先将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一下,然后我再问:“小灵到底遇到了那些事呢?”同学们没等我说完,便七嘴八舌的说开了:“他想骂人,嘴巴张不开”;“他想打人,手抬不起来”等等。然后,我再趁机指导将刚才两个问题的答案连接起来,使其连贯性更强,让学生更容易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他们在写的时候,便不会出现“东一言西一语”的现象。同时我也鼓励 学生将自己读到的好故事,好文章拿到班里来读,然后共同讨论。通过对这类故事的叙述,不仅可以使学生觉得日记有内容可写,还能起到对学生思想的教育作用,真是一举两得。
2、观察法。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是作文的基础,是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变成文章的桥梁,一个人只有对周围事物不断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观察,才能获得大量感性材料。观察的深浅和文章质量的高低是成正比例的[1]。为此,我要求学生平时留心各样事情,养成观察的习惯。开始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事物,如:文具、生活用品、喜爱的小动物、玩具或是一个人等。对于这类日记,由于内容是他们最熟悉的,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意见各抒。可是开始有好多同学尽管兴趣很浓,却不知道要从哪开始写起,于是在指导学生写这类日记时,我会首先提问。例如:在指导学生写自己的文具时,我会首先提问:“谁告诉我,你的文具盒是怎么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文具盒里都有些什么?他有什么作用?他给你的帮助大不大?你喜爱他吗?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学生就能把自己的文具盒写的很详细。学生想要写好这类的日记,就必须细心观察文具、日常用品、动物、自己的玩具„„等到学生将这些内容写的得心应手的时候,我又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自己生活。“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看周围,看世界[2]。如:关注自己所熟悉的人,注意观察周围的美景,注意电视、杂志上形形色色的、生动有趣的广告,注意听广播、看电视,了解天下事,写他 们关心的事,把自己每天感触最深的事记录下来,保存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能使他们随时留心周围的一些事物,学生通过定点观察、移位观察、换时观察、比较观察等方法,发现日常生活虽然平凡,但也色彩斑斓,有事可记,写出了大量精彩的日记[3]。把日记放到生活中去,加强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生活、积累语言,这应成为新时期习作教学改革的趋势。如果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做到了这些,学生的日记一定会充满活力。
3、读后感。
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读写结合会使学生感到轻松自然。在一堂语文课结束后,我经常让学生把学过课文后的想法和上课的经过写下来,就像是每节课末尾的课堂总结,只是总结的人物发生了变化,由老师转换成学生[4]。学生们想象力极为丰富,要善于引导启发他们联想,如,学了《会说话的草》一课后,我及时要求学生说一说,“假如我是一棵小草”,在田间行走,可以听到、看到小草们的喜、怒、哀、乐,这足以引发学生的想象,他们很愿意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紧接着我便要求把课上说的内容写成日记;又如,在学完《不懂就要问》这一课以后,我先让学生说出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然后再讲述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想法和打算。日记收上来后,果然有意外的收获。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篇关于孙中山先生的课文,文中讲了关于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的故事,他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的向先生提出问题。学完全文,我感到非常惭愧。平时,我遇到不懂的问题,怕同学们笑话,总是装懂,根本没去 问老师和或其他同学,这样既没有学到知识,还欺骗了老师。我发誓我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我要向孙中山学习,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学生。看,这样的日记内容既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又能够使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想。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贴近学生。同时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学生对课上所学的东西掌握的更牢固,何乐不为?
4、活动法。
思维是表达的前提,积极的思维可激发学习的求知欲,不仅“有话要说”,而且更多的时候是“有话可说”。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仅是校内的,校外的有益活动也要参加,甚至是家务劳动。指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中选取材料。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写这类的日记他们最感兴趣。通过写这类日记能够使学生由生活的陌路人变为生活的有心人,自觉得观察、感受自己身边的事。
如:学校开展运动会,开会前我就布置,运动会当中要注意观察,看一看运动员、裁判、老师、甚至同学中有哪些有令你感兴趣的事,及时的记录下来,如果记不下来,也可以过后发挥想象,把它写下来。这样写成的日记交流后,我便发现,学生的日记内容相当丰富,有写运动员跌倒再爬起来接着跑的,有写运动员搀扶运动员的,有写失利以后潸然泪下的,有写获胜后如何兴奋的,有写老师关心鼓舞运动员的,有写同学们怎样卖尽力气呐喊助威的等等,可谓丰富多彩。有一次有同学这样写道:我点燃煤气灶,放上锅,倒上油,然后抓了一把葱花放到锅里,没想到,葱花一个一个都“蹦”起来了,因 为我离锅太近,差一点儿蹦到我身上。呵!好家伙,真没想到葱花还会跳高,成了“运动员”了。我又把鸡蛋倒进锅里,然后翻一翻,再把它倒出来,放上西红柿,最后把鸡蛋再倒上,一块儿炒,可那西红柿好像在跟我作对似的,我想往左翻,它却向右“溜”;我想往右翻,它却朝左“跑”。这还不说,它还老想往锅外跑,有好几块险些掉在地上。过了一会儿,我终于炒好了。我心里想:西红柿炒鸡蛋也这么不容易啊,那妈妈平时做各种各样的饭菜,多么辛苦啊、、、、、、正如茅盾先生在《创作的准备》一书中提到“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的警觉,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出“老牛啃西瓜——无从下手”的困境[5]。
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了,不再有同学说日记没内容可写,他们觉得日记就是记录他们生活中不同时间的思想,日记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二)、用心批阅日记,让学生爱上日记。
批注日记要注意尊重学生。因为学生的日记不是作业,不是学习产品,无需老师把关验收,它是学生内心世界中一块温馨圣洁的芳草地,阳光雨露才能使它茁壮成长,狂风暴雨只能令其枯萎,严肃有余而温柔不足的劝戒会使学生深感索然无味,失去兴趣;无遮无掩不讲方式的批评会引起学生反感、挫伤他们积极性[6]。多肯定,多鼓励,才能使学生充满信心。只有在愉快心境下,学生才能写出好的日记来。我对学生的日记不强行规定天天上交,但规定每周四是学生的“日记日”,那天必须人人上交日记,其他的时间,学生自愿上交。学生的 日记中有认错的,有说心里话的,有反映问题的,有写自己的想像的,有请教问题的,有对班级进行建议的,有询问求救的„„对于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我总是耐心的、有针对性写好评语,尽量避免大手笔,下重语,并尽量保持日记原版原貌,不在日记上随心信笔。评语的内容包括:
1、回答学生的问题;
2、和他们一起探讨有兴趣的话题;
3、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
4、暗示不足;
5、分享快乐等。面对学生的童声稚语,我总会深深地感动,不忘写下批语:如“你的朋友真有趣,可以介绍给老师认识吗?我也想和他交朋友呢!”“相信生活中快乐总是多于烦恼的,解决烦恼最好的办法是开怀大笑。”“努力吧,成功永远属于你。”“你的心真细啊,老师佩服你。”等等[7]。有一个调皮、爱动的学生,他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我的成绩那么差又那么调皮,同学们都不太喜欢我,可是同学们都说你喜欢我,是真的吗?我在批语中写道:你知道吗,你每天都在进步,这不,你的日记语句写的那么通顺,字体又是那么端正,老师当然喜欢你。至于调皮,那是你活泼的表现,活泼有什么不好,只是要控制自己,能分清时间和地点就可以了。大胆的进步吧!大家都会喜欢你的!这个同学开始一点一点的改变,开始用心去和同学们交往,开始变得上课时认真思考。批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了老师和学生在写作上的互动。慢慢的,日记似乎成了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桥梁,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通过日记与老师谈心。平时不好意思当面说的事情,孩子们会通过日记告诉我。
(三)、展示日记成果,享受日记的乐趣。
1、开展日记交流活动。
叶圣陶曾指出作文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这种能力应从低年级写日记时就开始培养,要减少苦劳役,研究点金术[8]。我每天用一定的时间介绍学生的日记,引导大家评议:你觉得那个词用的好,那句话写得好,为什么?你觉得这篇日记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也可以出示学生写的不通顺的句子,引导大家讨论:怎样才能把话说清楚,说通顺?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既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在交流展示时也让他们做到胸有成竹,信心百倍。继而从集体点评过渡到自己评改自己的日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有了感性的认识,自我评价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学们交流日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或他们自己读日记,或互相传阅日记,或真情朗诵日记,或批评日记,这样使学生感到日记就是自己情感的抒发,心声的流露,是真实生活的再现。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日记拿出来与别的同学分享,愿意让其他学生给自己指点。我们应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更宽松、愉快、自主、广阔的平台,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以提高写作水平。
2、日记结集,互相欣赏、互相学习。
学生对于这样的“作文书”的阅读兴趣远远高于阅读其他书籍,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果实,品尝起来也就格外香甜。那些品尝到成功喜悦的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更爱写日记。
总之,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说自己想说的话,日 记可谓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自由的天地。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不再觉得日记是一种负担,日记变成了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日记内容的不断扩展,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所进步,作文内容不再空洞无味,不再是空话连篇,不再是抄写范文„„只要老师从要求、过程、交流、评价等多方位、多角度关注并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学生获得丰厚的收获指日可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写,能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享受,我们相信,在作文教学这块热土上,迎接大家的必将是春风拂面、春光灿烂的胜景。
参考文献
[1] 程行军,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新课程(小学版),2007.8 [2] 王雪芹,引生活之水 行习作之舟,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6 [3] 杨丽莉、米旭燕,注重积累,突破作文教学难点,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7 [4]秦新然,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小语课堂教学效果,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0 [5]贾玉涛、李丹,抓好日记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8 [6]谢博平,怎样指导学生写日记,小学教学研究,1996.1 [7] 金雪兰,日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作用,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8]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仓小——蔡群
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从小学语文来看,一般质疑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同时,更要指导学生,把握时机积极质疑探究。
1、在预习中质疑。
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自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般任务外,还应“不提问题不读书”、“读书必发问”。让学生将初步自主探究课文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2、在课题上质疑。
课题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可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题,又为学习课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如教学《鸟的天堂》,出示课题后,学生问:“天堂”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出示了课题《一定要争气》后,学生质疑:谁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的?
3、在阅读理解中质疑。
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读书必疑从而培养了他们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启迪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如学习《林海)一课,“亲切与舒服”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学生问:为什么这儿要写三次?它们有什么不同?《凡卡》中,学生读了凡卡写的信封“乡下,爷爷收”问:信封这样写,爷爷能收到信来接他回乡下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产生的疑问,对理解文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提出后,探究的兴趣高涨,积极思考讨论,很快就能更深入理解这些内容。
4、在教学后质疑。
学习完课文后,学生整合全篇课文内容,再联系实际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学生此时质疑,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深化,应鼓励学生学完课文后积极质疑。学了《一夜的工作》后,有生问:周总理贵为一国,工作是那么劳苦、简朴,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大小官员工作不认真,还贪污受贿呢?此问更是拓展了学生思维。
总之,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开端,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我在教学中努力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扩大学生词汇量的方法很多。教学中,让学生识记生字、词语,多读课文,读熟课文,背诵课文。教会学生查字典、词典,培养学生遇到生字、新词会使用工具书帮助理解,积累好词佳句。课外让学生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书,并积累好词佳句。
工作和学习同样重要,工作中要注意调节,努力工作的同时要挤出时间加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期简报设计太巧妙,让我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
【摘要】加强语言文字教学,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使学生获得初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加强 语言文字 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语教学的任务首先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小语教学的任务中, 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呢?根据我个人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谈谈如下几点:
一、要正确寻找和确定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有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等。这样就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年级不同的教材要求和基础水平来确定。低年级应注意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的训练。如二年级语文中有一篇课文《丑小鸭》,有位老师上这一篇课文一味地让学生分析故事的发生、发展、经过、结果。这样就不适合低年级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那么,这篇课文应该先从关键的字、词去理解课文,再让学生通过读来训练,这样学生一方面掌握和积累了一些字、词,还可以通过分角色进行读的训练,领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如我让学生理解“梦”字的意思,学生理解为“做梦”,再让学生根据这个“梦”的意思引出一连串的词语:梦想、梦话„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又能丰富和积累词汇。
二、要正确运用训练的方法
1.加强读的训练,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要让学生有充分接触语言文字,多读课文。读有默读、朗读、背诵。默读,是理解词语,熟悉句子、感知内容的好方法。朗读,既是吸收语言文字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文字、培育感情的有效方法。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文字材料的最有效方法,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①在默读中理清思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作者的思路,可采用默读。因为默读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冷静 地思考。要求默读时对每一篇课文都要先弄清这是什么类型,板书时点明:人、事、活动、景物。比如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在学生初读完课文之后,弄清是写事的文章之后,深入反问写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然后串成课文内容:徐悲鸿励志学画,为国争光的故事。接着在默读中弄清写作的顺序,列出几种顺序,教给几种分段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是写事的,肯定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先分三大段。至于写景的文章如《九寨沟》,可以在默读的基础上先找出头尾两个自然段来说说是写什么?与中间部分是什么关系,理清了总、分、总关系再学习游览部分,这样一边默读,一边点拨学生,思路一清,分段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②在朗读中理解词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和目的。比如《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这篇课文, 在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在弄清今昔变化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在读中了解深圳的昨天是什么样的,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昨天的贫穷落后,贫穷落后体现在什么地方?对一些词语如:“遥远、渺茫、夕阳”,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遥”就是远;“渺茫”讲水势辽远看不到边,在此要灵活理解为非常落后根本看不到现代文明;“夕阳”,要发挥想象力,说明是挑回的溪水中映着夕阳。在朗读“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时,要读出父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艰辛,口气略带悲伤;读到小孩子和姑娘时,要读出因无书可读任光阴流逝的惋惜,口气要充满无奈。在悟情的基础上自然地理解深圳的昨天是贫穷落后,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地朗读分析明天和原因两部,特别是读到深圳的巨变时,要以惊喜、自豪的口气读,学生就会清楚课文是采用对比的写法,就能轻松地找出“焕然一新”和“改革开放”这两个词语。最后以三个中心词提纲挈领地串连全诗,复述诗句,达到以读悟情、以读解词、以词概文的目的。③通过背诵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幷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语文教师尽量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优美段落。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先会背,与生同背, 2 与之同乐。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下列活动:每日背一句。也可由老师选择一句简单优美的课内外语句、诗句。每天早上利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背诵。另外每周背一诗。教师每周选择一首适合学生的古诗,要求学生不仅会背诵而且能理解其意,感悟其情。背诵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而且形式多样,可抽查性的抽背,巩固性的小组背、齐背,可游戏性的同桌或两组对背,也可在课间背、课前背、放学背、路上背等。
2.抓好语言的比较训练,可从文字的比较、词的比较,句式的转换等方面加以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相当的一部分要学生学习词语的运用,语文中有大量的词汇。能否正确、流利、优美地使用语言,关键是看学生能否理解大量的词汇,词语的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学中词语的教学是相当重要的。记得我在指导学生用“饱满”一词造句时,问:哪位小朋友能用“饱满”来造句? 生:菜子结得多饱满,豆粒长得多饱满。然后我胸略一挺,头微微昂起,面带微笑,两眼有神,又问道:“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学生说:“老师精神很饱满。”师:现在让老师看一看,小朋友上课精神是不是饱满? “饱满”一词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颗粒丰满,二表示精神充足。此时如果单纯使用抽象的语言,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无法真正理解的。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运用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到“精神饱满”就是昂首挺胸,双目有神,这样理解就够了。小学生模仿能力强,造句较易陷入范句模式。其实,有时候学生造不出有新意的句子并不是学生不动脑子,而是头脑中没有适合与表达的客观事物,缺乏造句的基本素材。老师在课堂上所做的昂首挺胸,双目有神的动作,填补了学生感受上的空白,给学生创设了表达的情境,提供了造句的 素材。于是“老师精神很饱满”就脱口而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同步到位。
又如在一年级下册课文《放小鸟》的教学中重点的词语有:“非常”一词,“小鸟非常可爱。” 师:“非常”什么意思? 生:就是“特别”的意思。师:那“小鸟非常可爱。”一句中,“非常”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句子的意思不改变呢? 生: 小鸟特别可爱。生: 小鸟很可爱。师:如果在可爱后面加一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呢? 生:他可爱极了。
这样的发散教学,使学生自然地明白同一意思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 3 式,进行近义词的教学,不露痕迹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只有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其它思想、科学意识等教育,才能较好地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宗旨》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摘要】: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培养创新能力是小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显得更为重要。新课程的实施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性研究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成为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最佳实践模式的选择。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探索反映了新课程理念的客观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和必然选择,不论是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还是教师的发展都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想象 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影响着我们教育目标和人才构成。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探索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下面浅谈我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充分运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中心学习环节,想象渗入到思维,才能有完整的创造思维,因此想象进入语文教学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
1、运用教材语言诱发学生想象。
—1—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景、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如《林海》的第2~5段,写山岭的各种形态: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顺着的……写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种的绿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的难以形容;写落叶松的海洋和俏丽的白桦的句子等。凡是这样生动具体的语句,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边读边想象画面,既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又发展想象力。
2、讨论关键词语内涵,激发学生想象。
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就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义、含蓄义、言外之义,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全神贯注》一课,第二节中,两个“好像”的句子,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出说了什么悄悄话。“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画好了,陶醉于作品之中,什么都忘了)。把两个“好像”的句子内涵揭示出来是需要学生想象的。在加以启发时,学生还会想出更多的内容。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想象,其语言必然是具体的、形象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科渗透。把音乐融入语文。
运用音乐,启发想象。利用音乐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海底世界》一课中,充分发挥学校远程教育优质资源,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边放课文朗读,边放一曲有海浪、海鸟、海底动物叫声的自然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海底是什么样子,同时,要求学生以《海底见闻》为题写一则短文。这样他们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五彩斑斓的景色,摸到了形状各异的矿石,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样就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课文中的很多内容并不是学生都能接触到的,因此把画面融入语文教学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把课文中平淡的语言描述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形,学生在这过程中既理解了课文知识又提高了动手和想象能力。以图导思。教材中的插图除了画面上能看出的意思,往往还包含着深刻的“弦外音”。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深入思考,配合文章重点段的描述,以领悟文章中心。如《丰碑》一文的教学,文中插图可与第七自然段文字结合教学,用学校远程教育的资源里的画面、文字,然后指导学生透过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等深入剖析,联系上下文描写,体会天气之“冷”及军需处长为了革命,勇于牺牲的精神。
3、课堂教学中注重训练的创造设计。
变换句式训练:如以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或设问句;由反问句或设问句改为陈述句;由一般句子改为比喻句或拟人句;还有对话改为叙述或叙述改为对话,都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改变人称的训练:有的句子可由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主旨求活,求出创新。教学《狐假虎威》一课,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得出“狐狸很狡猾,仰仗别人的势力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喻意)也就行了。这个喻意大家也是认同的。而现在新的理论应同中求异,激发同学谈出新的看法。老师说:“你们看过狐狸的卡通片吗,想想那里对狐狸怎么看的?”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纷纷说:“那里说狐狸很聪明。”“这篇寓言把狐狸说成很狡猾我觉得不公平,其实狐狸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既没伤害别人又保护了自己,不是很聪明吗?它这个机灵劲还真值得我们学习呢?”……同样的一篇课文、同样的一个事物,能够谈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无疑培养了思维的独创力。
连词串句,串出精彩。课堂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串联词语成句或连句成段系组句等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增加有趣的细节提高组成相关知识点的能力。比如,“我、天空、飞机、大海”,这四个词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把这四个词串联起来,使其能够表达
一个完整的意思。可以串联:“我看见有一架飞机在天空中飞行,飞机下面是碧波荡漾的大海。”
4、在鼓励性的课堂评价中巩固学生的创新激情。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学习及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引导及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赞扬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会被激活,创新能力会得到发展,就如陶行知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参考文献:
刘敬发《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李向成、任强:《点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丽、《发展创造性思维,优化语文教学》,教师论文集;
熊建峰、《小语教学培养创新素质的策略》两摘。
作者基本情况:程国军,男,汉族,1986年2月17日出生,本科学历,云南省麻栗坡县人,现在麻栗坡县铁厂乡关告小学任教,小学一级教师。
通信地址: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铁厂乡关告小学 邮编:663608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