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合集)

时间:2019-05-12 22:5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对于刚走上讲台的我有不少收获,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与困惑。以下是我一个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 得:

1、让孩子学会去“展示自己”。

我在以前的教学中,总担心学生学的不够好,掌握的不够,每次教学我都要讲很多,让孩子们去记,结果效果也不好。例如:在讲“杨”与“扬”两个字区分的时候,我讲了很多,在组词的时候还有同学做错了,这件事让我很苦恼。后来,在学习时,找形近字,遇到了 “挂”和“哇”我叫他们说出了他的理解:“挂”东西与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而“哇哇叫”与口有关,所以是口字旁。他们还找出了“娃”和“洼”,也能说出他们的理解。这一次的收获让我很意外,所以我们要放手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2、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的意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学有所得。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包装纸上、电视上、玩具中„„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在学校里,让孩子们认识我们学校的校名、专用教室、名人名言、花草树木等,也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动画片,放一些成语故事《守株待兔》《坐井观天》《狐假虎威》,学生们一边欣赏,一边就记住汉字。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孩子们会认识更多的字,也会更爱学习语文。

失:

1、书写差,不整洁,笔顺笔划不规范

本班学生有一个缺点是书写错差,做题粗心,错题多,原因是书写随意,不讲格式,作业做完了,从不检查,如在写“口”字的时候,很多同学是一画写成。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强调书写格式,并要求字写得慢些,写得工整,格式不对,书写不工整,一律重新做过,经过一段时间,书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题还是错得多,于是我在班上宣布了这样一条规矩,如果语文作业连续五次既工整又正确,老

师就发小红花,小红花有一定数量时就可以换奖品,这样激发了优生的积极性,一部分学生是懒习惯了,对此无动于衷,怎么办呢?我就让他们把错了的作业重新改过,改正确了才算过关,前一段时间,学生没有这个习惯,作业错了没改就走了,或干脆不交作业,老师一一清查,清查出来严肃处理,这样一来,作业基本交得齐,有的学生也有改正错题的习惯了,部分同学现在也难改正。

2、阅读教学难开展。

在近两年的小学低段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会读书。这个问题表现在:朗读时拖腔,句子读得不连贯,语气没有抑扬顿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对话,不能从文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以上种种读书现象,使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某些教学效果。

3、部分课后题的处理不细,没有注重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4、很多内容课堂上讲过,但缺少及时、必要的复习;

5、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力度不够,有的学生不能及时改正错误,导致部分学生存在浑水摸鱼的想法;

6、所学知识点的应用不够灵活;

7、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缺少认真读题认真审题的习惯,缺少认真检查的习惯。

一份的付出,一份的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的认真工作,不断创新。

第二篇:教学中的得与失

浅谈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

时间的齿轮在不停的兜兜转转,从事教学工作已经两年有余,有必要停下脚步,细细的看一看我在教学中走过的路。我也曾像一年级的新生一样,对于周围的新环境格外的好奇和不适应。有一开始对讲台的蹑手蹑脚,到现在的落落大方,教学工作也找到了自己的轨迹。在刚结束的这一学期,忙碌中获得的新知,收获了经验,同样也留下了遗憾。

对于迈入教师行列的“新生“来说,如何在教学和带班过程中正确的取舍,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如果能够很好的驾驭这个问题,那么快快乐乐的带学生应该会不成问题。在我具体的工作中,结合得与失这两方面我想简单地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得”,适时的评价和正确的德育教育同等重要。

(1)在教学中做到“随风潜入夜”,再能收获“润物细无声”,合适的夸赞,用行动来鼓励孩子,会有很多收获

马克思曾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它需要教育者掌握一种神奇的力量,唤醒他们,唤醒他们所接触的人。所以教育者只有施加情意绵绵的师爱,再加以各种教育唤醒的手段和方法——信任和宽容,惊叹和鼓励,期待和发现,启发和引导,教育才会变得灵巧而有效,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让年青的心灵欢快地飞跃起来,跳动起来。那么唤醒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夸赞。学生在学习中,会用各种方法展示自己的成就,以增强自信和让人羡慕。教师及时的恰到好处的赞扬,会让学生有一种被肯定、被发现的喜悦,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会化为强劲的动力,促使他们继续前进,达到精益求精的要求。高明的教师,不仅会赞美学生已经表现出来的成绩和优点,还善于赞美学生潜在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

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各种角度看问题,从细微处看出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及时准确地给予表扬。只要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教师就及时鼓励强化,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持久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中,有的同学作业进步了,教师写上“你进步了!”、“你今天的作业真棒!”、“今天你的字很漂亮!”“老师希望每次都看到你这么认真的作业!”等等,这样的评语,会产生无穷的魅力,使学生的作业一次比一次好,对于一次小小的值日,做的认真,老师要及时的鼓励,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做好值日,提高他们团队合作意识。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不管哪个学生都有获得老师夸赞的权利。

(二)、“德行为先”以身作责,雪中送炭——适时德育

孩子有了向上意识,教师的夸赞还是不够的,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是我上大学第一天,现代汉语老师的开场白,虽然简单地几个字,却让他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解。做一位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并非易事,如果不能将学生的道德意识树立,一切都是空谈。班里的一名后进生,上课看不到他举手发言,每节课只能安静10分钟,其它的时间不是在影响周围的同学就是在做小动作,周围的左邻右舍对他抱怨连连,都不想和他成为同桌。学校通报批评也有他的“大名”。对于自己的值日,少做一次是做一次。唯有一点,别人要他帮忙的时候,他答应的非常爽快。想要“解决”这个后进生,我开始关注他。通过和他的谈话,才知道,父母离异,整天就在小饭桌吃住。没有父母关爱的孩子是可怜的,听到了这里,我心里不由的内疚起来。收起了对他的抱怨,多了几分关心。毕竟是孩子,他也想让别人来关心他,他也想有个健全的家庭。经过几天的观察,我想:学习一下子提不起来,我为何不找找其他的出口?我为何不让他有好的品德?这么爱乐于助人的孩子,那就给他机会,去做校园执勤。不但管理班级的不文明行为,全校的不文明行为也交他去监督。何乐不为。班会课上,其他同学听了我的决议,炸开了锅。我只说了一句:“谁都有犯错的时候,我想每位学生都是善良的,为何不给他一次机会?”全班安静了下来。看到他意外的表情,我知道,在他的内心,依然

没有放弃自己。通过几天的执勤,不爱听课的他。尽然能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听讲了。胳膊上的红袖章起了大作用。通过多次谈话,说说名人小时候都在做什么,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孩子一下子有了自信,自己也在小心翼翼的维护着来之不易的荣誉。有道德规范的约束,有自己内心的积极向上,学习自然也会变得轻松得多。期末考试中,一向上不了九十的他,考了92.5,学习上有了进步,自己在班级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同学由一开始的排斥,到最后都在说他身上有哪些地方和以前不一样了,是名好同学。这样的评价,对于他来说,“好同学”胜过“学习好的同学”。通过他,我发现,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意识,怎么能有好的学习态度,以一部分也要取决于家庭教育是否和学校教育同步。有人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比作“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足见对孩子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必须保持平衡。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尤其是与“后进生”的家庭之间的沟通。德行为先,不管是从教学,还是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也不可小视。教育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要比教育一个只说不做的孩子容易的多。让我们从德育出发,先树人,再育人,蜡炬成灰时才是值得。

二、关于“失”,及时发现,及时改正,不要雾里看花。

(一)得失相融

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看世界,一只看自己。只有看清自己,才能够正确的对待得失。尤其是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我,在教学中的失误比比皆是,课堂上没有完成课堂设计,对于学生在习作中的错别字没有及时的挑出来,忘记通知学生穿校服等等。面对自己的失误,痛恨过,懊悔过,这样的失误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没有做到一个称职的老师。一个人能够看清自己的失误,说明他有改正错误的态度,及时后果已经无可挽回,但是希望有下次出现的话可以让这类错误避免再次发生。这一学期,新的环境下,对于孩子和我来说,都是陌生的。看着新接手这个班的孩子,用陌生的眼神看着我时,自己突然感觉到压力骤然降临。怎样和他们尽快熟悉,怎样快速的了解整个班的情况,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在我不长的教学经验中,告诉我,想要上好一堂课,除了认真备课和设计课堂外,与学生达成彼此之间的信任是不可缺少的。学生陆陆续续的围过来问我问题时,我便知道这是一场情感“拉锯战”,班里人称“猴精”的孩子让我印象深刻,他的思维反映敏捷,尤其是上数学课,那是他独占鳌头的45分钟,但是对于语文课,感觉每次都是在”长征",语文成绩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时好时坏。一开始的我可谓严师,对他的要求比较苛刻,作业写不好重写,课文读不好一遍又一遍的读。这样反复了几周,成绩依然没有太大的起色。自己心里暗暗下决心,这块“顽石”一定要让他心服口服。现实总

比理想骨感的多,就如同唐僧取经一样,磨难一个个经历,却总有下一场在等着你,对于孙悟空这个顽童,念紧箍咒也是暂时缓解,根本治不了本。自己的好胜心使得自己把焦点都关注与他一人身上,忽略了还有很多等待我关心的其他学生,第六单元的测试成绩,有几位同学的成绩不够理想,个别同学哭了起来。此时站在讲台上,我沉默了,我后悔了,后悔自己太自私,忽略了太多。本末倒置。下课铃声的响起,打破了沉静。我缓缓走下讲台,步伐显的格外的沉重,重新审视了自己工作上的失误,让我再次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每一位”这三个字,在我的心里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随后的我,调整的方案,将有待提高的学生分批次的留下谈话,作业设计也有多不同。在看到他们因自己的努力而露出会心的笑时,我发现,自己的收获的加倍的,这要比培养一名尖子生更加有成就感。

(二)才疏学浅,驾驭不了课堂和学生。

学生们天天在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从工作以来,自己所读书籍少之又少,给孩子们将的知识完全局限于自己在高中和大学所读的书。每天都以工作很累,回家要放松放松为借口来搪塞自己。将自己的枕边书搁置在一边,拿起了手机,在不停的浏览。一

次课堂的提问,让自己晾在了讲台上。在讲到关于古希腊神话的那一课时,有位同学站起来问我“老师,你还能给我们讲一个关于雅典娜的故事么?”台下的学生各个睁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再说“老师快点讲,快点讲。”此情此景下,凭借自己大学看的《诺亚方舟》我只简单的讲了故事的经过,故事的主人公的名字也不记得了。讲完看着学生满足的样子,真的让我很惭愧。是该给自己充充电了。作为一名教师,当听到学生那滔滔不绝的视听享受时,看到其他学生如痴如醉的眼神时,我自豪无比。是阅读让自己的心灵有所积淀,但是现在它却离我越来越远。适时拿起书籍再次阅读,为的不单单是让学生看到满腹书籍的老师,而是让自己富有学识,驾驭得了学生。无数优秀老师的经验告诉我:只有爱读书才能够高效的教好书;有博览群书才能更好的育人;生命应该浪费在美好的实物里。作为教师,读书不单是一种享受,还是一种责任。

得与失,只有融合在一起,才能有所收获。不能因为自己是刚刚参加工作而放弃了应该坚持的准则,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快乐的,但是做一名快乐的老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将自己所学到的,毫无保留的教给孩子,要给每一位学生留有发挥潜力的余地,教学中的得与失,看似相互矛盾,其实他们是相辅相成的伙伴,得到的要加倍珍惜,失去的想办法弥补,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博采

众长,做一名让学生爱戴的老师。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小学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该教些什么,怎样教,教到怎样的度,都是很有讲究的。如果教者把握不到位,那势必降低语文课的效率。所以有时尽管课堂热热闹闹,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并没有真正得到提高。更谈不上有效了。

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有所得,是所有小语教师所必须面临的一大主题。

一、合理取舍,正确把握教材是关键

《争论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兄弟俩看到大雁不去射,反而争论怎么吃大雁,还找过路的老人评理,最后大雁飞走了,兄弟俩再也射不着了。这一部分在叙事中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失射雁的时机。第二部分,主要写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的感想。这部分借文中的学生之口说理,帮助学生感悟理解并产生共鸣,从而深入领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就《争论的故事》这篇课文而言,我认为其人文性是比较浓的,如果深究的话,很可能会减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比如:故事中“射大雁”的言谈与今天所倡导的“珍爱自然,保护动物”是相悖的。如果我们没有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那么争论的焦点将会转移,使学生对本文争论所引发的意义产生偏离。而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是将这个经典的故事通过盛老师的讲述来呈现的,这样一来使这个故事具有了现代意义。课文巧妙地采用了“两全”的办法,即通过“讨论”来进行渗透,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理。

施教导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所以在执教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运用多种方法读出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上。通过朗读来再现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内心,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蕴涵的深刻道理。在不影响本文人文性的基础上凸显了语文学科的显著特点——语文味。引导学生细细研读,让学生读好读透,真正读出味来,而省去了文中兄弟俩请老人评理一段的讲述,表面上看,似乎显得不够完整,但为更好地展开教学的重点节省了时间,也为本课的作业留有了宝贵的时间。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什么都要讲,但什么都讲不清,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更累。所以我认为,作为小语教师要学会取舍,有所“失”方能有所“得”。而合理的取舍的关键在于教者对教材的正确把握。

二、悉心指导,注重语文实践是根本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是什么?老师们都知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在滔滔不绝的讲解中,时间在悄悄地流逝,老师似乎是一片好心,但剥夺了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权利。表面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获得了语文知识,但你知道学生失去了什么吗?有的老师往往会埋怨自己的学生是如何如何的笨,尤其是公开课上,不会说,试想,你平时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公开课上,学生怎能如你愿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施教导对学生的读书指导,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她采用了合作分组读、自由练读、师生表演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多角度,多层次地感悟争论过程中人物的表情、语气、心理,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到“闻其声——见其人——文中人”的三重境界。使读书不再浮于表面,在层层深入的朗读中,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而说理部分的教学,施教导更是匠心独运,采用“开火车读”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表达的逻辑顺序,从而水到渠成地揭示了文章蕴涵的道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者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他们学习的一个伙伴,与学生一起参与语文实践的过程。共享语文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理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在理念跟进的同时,我想,还有我们的学习,实践,反思也同样需要跟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在得失的权衡中,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语文时间机会,在语文实践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第四篇: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内容摘要: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之一,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起,改变着当今的世界。教育要赶上时代潮流,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正如陈至立部长所说:“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多媒体、激趣、优化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之一,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起,改变着当今的世界。教育要赶上时代潮流,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正如陈至立部长所说:“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并积极投入到这一新生事物中来。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以浅谈,以引起语文界同行的关注,希望共谋良策,趋利避害,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多媒体作为高科技的产物,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大大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它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新颖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场景,用文字来诠释意境。这些方法在一般传统教学中可以局部采用,不易有机结合在一起,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相结合,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贯通古今中外,跨越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与虚实相结合,联想与想象争生辉,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例如,在努力把握课文内容的精髓基础上,可以选择最能为内容服务的背景音乐,放入最恰当的地方,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如以《月光奏鸣曲》配合《荷塘月色》

重点段落的讲解,以清新明快的音乐来教授《绿》;用充满神秘色彩的古乐曲配合《聊斋志异》的有关诗文,用古朴凝重的古筝独奏曲引出《论语》中的有关课文,用欢快的圆舞曲插入《项链》的高潮部分。优美的各具风格的音乐使惊喜、陶醉、亢奋,直至主导他们的情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乏术的语文教育者带来了福音,给了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将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的。

三、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很早以前人们就体会到了“情景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而我认为多媒体可以看作是“情景教学”的一个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俱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如在教学《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时,可用潘长江的《过河》片断来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从画面中找出哪些是虚,哪些是实,这样既加深学生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的情思信息、语言信息清晰,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如《项链》一文“精巧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三个教学目标可在一堂课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并使人回味无穷。同时它还可以把那些大容量的信息,诸如时代背景、作家作品介绍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准确、及时、稳定的传达给学生。

五、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直接体现,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可以对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行洗礼,完成感染——打动——共鸣的情感历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不同情态的荷花图片,并配以轻柔舒缓的乐曲,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情韵,进而回忆品味自己以往有关荷花的所见所闻所感,完成第一个层次的联想和想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层面:如果在一个月光淡淡的夜晚,看到的荷花会是什么样子呢?再进一步拓展: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处境,那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此层层联想与想象,就超越了眼前、生活和作品的界限,达到不借说教而自知自觉的境界。在这里多媒体提供了引发想象的触点,提供了想象的方向,避免了盲目和无限发散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又加强了情感教育,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引起广大同行的重视,但这种重视必须坚持适量、适当的原则。有些教育者夸大了多媒体作为辅助性手段的作用,一味的追求,盲目地认为优质课少不了多媒体,用多媒体才能体现出教师的现代性,这势必使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产生了许多误区。在此提出几点不恰当使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希望可以引起同行们的思考。

(一)牵强地选取材料来制作课件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产生误导,不利于掌握知识的准确性。

运用多媒体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制作课件的质量。有时,在制作课件时,有些材料并不理想,但又不想使整个课件半途而废,所以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而正是这些内容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甚至教师传授知识的准确性。以前看过一个课件《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里面涉及厅、堂、楼、阁、亭、轩多种古代建筑,但由于课件制作过程中“厅”的图片没有找到,但又不想放弃整个课件的制作,只好找来现代建筑中一间装修豪华的“厅”的图片来充数,这就影响了整个效果,甚至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产生误导。还有一个《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课件,整体上还是不错的,但课件里的录音范读却不如同学们的朗读,我想这就是因一味地追求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的效果。

(二)过多的运用多媒体会使教师的作用向不良的方向转变。

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有的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有时一节课,学生就看老师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忙着操作键盘和鼠标,既不深入讲解,也没重难点的板书,“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一种繁琐的单调,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如此滥用多媒体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有时候或许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也很活跃,而老师忽视了教学密度,课后学生的脑子里也还是空荡荡的。任何情况下,教师都应该是课堂的主导者,语文作为“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精妙之处是机器难以完成的,所以老师的作用不能等同于放映员,多媒体教学也不能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三)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不利于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提倡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扩展,又有感情的交流。尤其是我们语文教学更是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

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一颦一笑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而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交流缺乏能动的感情交流,学生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图象。教师忙着操作机器,播放课件,既不深入学生中间,又不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显然是违背现代教育原则的。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疏远,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自然大减。

(四)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

检验一位教师是否有经验,从他对课堂灵活性的驾驭能力上可以看出。我们常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尤其是语文这门灵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它没有什么规律性可言,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一些学生提出比较个性化的问题,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显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这也是我们一直大力提倡的。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尤其是老师制作课件时,都事先设计好了分析课文的内容、板书、问题及其答案,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埋没了一些有创意的见解,这种机械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

如同样一段描写月亮的文字,有人觉得温柔异常,有人感到莫名辛酸,如果各人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描绘一幅言外之画的话,前者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静谧的夜空,莲花般皎洁的云朵,调皮的眨着眼睛的星星,周围夏蝉贴心的“知了知了 ”;后者想到的却可能是孤寂的窗前,凄清的冷风,断肠的枯柳。如果在多媒体教学中将这段文字用一幅幅确定的图片展示出来,将抹煞学生各异的生活体验所带来的丰富想象,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更何况人们的情感本身就极其复杂。再如《再别康桥》,同样描写对康河边美好生活的怀念,第二节着眼于深情,第三节着眼于温柔,第四节着眼于沉醉,第五节着眼于欢欣,这样细腻曲折的感情变化,岂是确定的图片所能表现的?因而,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先天的,不可轻易取代的优势。在某些情况下,多媒体的直观性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力避对形式多样的插图、动画等

因素的一味追求,自觉对所选素材、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植根深厚的民族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最大限度的克服多媒体运用不当对学生的误导。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掌握和研究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但是必须明确它仅仅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不可能代替粉笔和黑板等其他教学手段,更不可能代替教师。同时它的使用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不能搞得费时劳神,机械死板,禁锢和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进而增加传统教学的魅力,而不是要取代它或者消灭它。正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样,我们应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摸索、研究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使它日趋完善,从而更好地为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服务。

2014-07-24

第五篇: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按照中心学校的工作安排,今日此时给了我一个与各位同仁学习交流的机会。说实话,这让我记有点诚惶诚恐,又有点不知所措。试想,我有什么资格占用这么多同仁的宝贵时间呢?说到教学经验,我觉得没有,又好像有一点。那就勉为其难,请各位同仁指导。

一、解读文本,找准主干问题。

在语文课文的教学前,我首先要对课文文本进行自我解读,找到在课堂教学中起牵一问而动全篇的问题,这就是理解课文的主干问题。这样的问题,既有利于教师掌控教学方案,又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且能有话可说。如《小英雄雨来》一文,我找到的主干问题是“雨来是谁?”,达到了学生在速读课文后把握全文内容的效果。主干问题有时是一个问题,有时可能是一组问题。

二、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利用教学参考书。

我们都在使用教学参考书,或许我跟大家使用的教学参考书是一样的,我只不过使用的更自觉、更灵活罢了。这道理很简单,试想每一篇课文都一上来就实施检查预习、理清脉络这样的教学方案,是人都会烦。我想,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课文内容、文章体裁等实际情况,对参考方案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取舍,才更符合教学实际吧!这样一来,好比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干自己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三、打腹案,练真功。

提到课前准备,大家可能在暗骂我了。大家都知道,课前准备主要就是备写教案,更确切的说,我们都在抄写教案。依我说,对已有的教学方案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取舍也已不错了,但那还是假的,还是假把式。那真的、真把式是什么?那就是经过大脑反复琢磨,反复推演的腹案。腹案才是真把式,才是可行性教学方案,才是我们要练就的课堂真功。

四、慎重使用语文课件。

现在下载语文课件很方便,但我们也同时发现:下载的课件就是幻灯片式的教学方案。这样的课件,即改变了教师在课堂当中的组织者、引领者、点拨者的角色,又容易把课上得“蜻蜓点水”。课堂上走过场,没有厚重感,最终会哄了自己。

五、为所教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想着点。

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良心职业。为所教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想着点,这是我们所从事的这一职业的底线。

教学真的学无止境。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也仍有不足。

一、传统观念还在支配着我的语文教学。教学还停留在“忠实于教材”的过去观念上,教学拓展不够。

二、教学功利性很强。我也是一个仅为完成教学任务、为考试需要而教学的教师。

三、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不够。没能引导好学生理解、体会、感悟课文,更谈不上品味和鉴赏课文了。

虽然我还有诸多不足,但我相信,有中心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引,有中心学校为我们搭建的发展平台,我以及我众多的同仁们一定会继续努力,让我们共同所坚守的这片教育热土欣欣向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在体育教学中多媒体的得与失 多媒体给体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使用中也......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利川市汪营镇兴盛小学 曾祥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它集图像、视频、声音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

    语文检测中的得与失

    六年级语文检测中的得与失 一、本次检测说明 本次检测知识面比较广,难易程度适中,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试内容大致分为三大板块:基础、积累;阅读、理解;习作、运用。......

    高三语文教学得与失

    高三语文教学得与失 2011年高考山东语文卷沿袭了历年山东卷的风格,整体难度有所降低。高三的教学工作是紧张但有序的,回眸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 一、制约本学科各轮复习的......

    我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我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在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有不少收获,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与困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际,谈......

    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得与失

    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得与失 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大家好,对于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来讲我应算得上是一个新人。感谢学校对我的信任今年继续留在六年级历验和学习,也感谢王主任给我这样一......

    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得与失[推荐]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得与失 木格镇中心小学小学 冯燕芬 随着多媒体教学在农村中小学校的普及,现在多媒体教学各类资源能直接服务于学校的教育工作和教师的学科......

    2012高考语文得与失

    2012高考语文得与失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不仅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质”,而且体现了重视基础,考查能力的命题宗旨。 我们高三教学都紧围绕高考进行,从第一轮复习到最后冲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