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特色校本教研 共建共享幸福教育(共)
开展特色校本教研 共建共享幸福教育
哈尔滨市动力朝鲜族小学校 安文华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程中,我们谈论的最多的话题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校本教研”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我校坚持“共建共享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心情愉快地工作,充满自信地工作,充满智慧地工作”为教风,坚持“求真、务实、创新”的教研作风,按照“规范教研管理、落实教研过程、夯实教研基础、突出教研实效”的教研思路,形成了“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校本教研意识。创新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聚焦课堂,激发思考。开展课题研究,落实研究过程,解决教学问题。角色创新,专业引领与发展”的教研特色。下面就近几年来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情况做一个总结。
一、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校本教研意识。
有句话说得好“理论是先导,学习是保证。”搞好校本教研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因此,学校把“做学习型校长,建学习型学校,带学习型教师”、“工作必须学习”、“工作就是学习”作为我们办学的最新理念,要求老师们把学习看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存方式,要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要树立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反思意识、校本意识、责任意识。为此,开展了以下活动。
(1)两个制度保学活动。我校推行“五个一”的制度,即教师每学期读一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订阅一份学科教学核心期刊,记一本学习笔记,上一节研究课,每次教学活动进行一次教学反思。促使教师将学、教、研结合起来,确立学、教、研相长的工作学习观。而且我校在45岁以下教师中推行“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制度,全程记录教师参与学习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情况,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经历和成果。其内容有:自我介绍、座右铭、活动写真、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故事、教学随笔等。(2)开展“书香进校园”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勤于读书,不仅要读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还可以读名著等文学类的书,并在《业务学习笔记》中写出每月一千字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这项要求不仅是对老师们,就是对校长也不例外。因为校长就提出,有了学习型的校长,才能建学习型学校,能带出学习型教师。所以校长带头进行阅读教育名著,并对老师们进行培训,有时还同老师们进行交流,这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读书热情。同时学校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教师积极读书来丰富自己,我们曾经开展过“好书推荐”、“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读书意识,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整体素养。
(3)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走出去”我们主要向骨干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在这方面,我们的校长是一个非常有头脑、有远见的人,尽管学校资金紧缺,但每年、每学期校长都拿出一部分资金让我们的领导、老师到外面学习进修,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并且要求外出学习人员每次回来之后,都要做汇报课或在全校大会上谈体会进行交流。同时还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评课,使老师受益匪浅。“请进来”,请韩国教授、教育专家、教材编写人员以及我区进修校的老师和市教研室的专家来我校举办讲座,深入课堂听课,为教师解疑答惑、指点迷津,使老师们在教学中少走弯路,使学习落到实处,培训突出实效。
(4)开展教师反思活动:有一位专家曾说过:“一个教师备十年课,仍然是一名普通教师,如果做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学校特别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我们的教学反思有两种形式: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个体反思,要求教师写教育案例、写课后小结、写教学日记、写教学随笔等,而且从本学期开始建立了个人博客,把平时教学的心得体会等都挂上,与教师们进行交流。群体反思,要求同一个教研组的老师,可以针对一节课、一个教学片断、一次检测成绩、一次新的尝试,以及平时教学中的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等进行教学诊断,鼓励教师点评自己,点评他人,点评学生,总结规律,达成共识。
由于我们加强了学习,加强了校本培训,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现在办公室里唠家长里短的少了,探讨教学方法的多了,伏案批改作业的多了,主动走进课堂听课的多了,互相学习、比学习、比进步、比教学能力氛围在校园里已经形成。
二、创新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主要提倡“参与式”、“互动式”、“交流式”的教研活动。近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常见的校本教研活动:
(1)开展“集体备课,同步研讨”活动。备课时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做到“四研究”,研究重点、难点,研究双基能力、研究学法、教法。教师先在“自备”形成教学个案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形成通用教案,然后采用“一课多用”的形式进行上课,达到别人的优点可以为我所用,别人的缺点我为弥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集体备课,同步研讨”活动是我们学校沿用的传统的教研活动方式,深受老师们欢迎。而且集体备课中领导分工明确,朝语、数学、汉语、音体美、分出四组进行指导、参与,每一次的集体备课学校领导都参与,这样不仅让老师们重视集体备课,而且还能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这一活动增加了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克服了过去文人相亲、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而是形成了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研究氛围。
(2)问题式教研。以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教研活动。例如上学期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课堂上小组讨论环节流于形式,针对这一问题,教导处马上推出一节有价值的课,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老师提供方向。(3)专题式教研。这也是我们进行的一种教研方式,在教研活动前,先抛出一个专题,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突出朗读的实效性”,老师们围绕这个专题进行充分准备,在教研活动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达成共识,形成对策,从而指导教学。
(4)视频教研。主要是录像课回放。把一些名人、大师、优秀教师的优质课进行播放,学习名师优秀的教学方法,博众家之长为我们所用。
(5)诊断式教研。现场做课、评课,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及时改正,再进行教学设计,再上课,再教研。
(6)网络教研。2008年10月,学校首先在学校办公室、每个教室全部实现“室室通”,在班级还配备了电视。网络的顺畅为师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提供了有效而广阔的平台,解决了教师们普遍感到的教学资料缺乏无可借鉴的问题。现在有关课题的研究,教学问题的思考,可以通过“网上留言”的方式进行交流,避免了以往没有大块时间讨论,不能及时抓住“灵感”的遗憾;彼此沟通的愿望更加强烈,效率也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今年要求我们的教师注册教师博客,这样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家、教师“零距离”的指点,同时也可将自己所做的教学研究通过博客在媒体平台上公开发表。
三、聚焦课堂,激发思考。
我们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开展了“五课”活动:第一种推门课。就是不打招呼的课,这种听课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目的是对老师们的日常教学进行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从而提高常态课的质量。第二种课是骨干教师引领课。主要是让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献课,从而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达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亮一盏灯,映红一大片的目的。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其他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第三种是中青年教师评优课。在校内开展优质课竞赛,这种赛课我们每年都搞。老师们非常重视,想方设法备好课,总想获得好的名次。学校对优胜者也进行表彰奖励。第四种精品课。在优质课竞赛中获奖的优秀课我们再做为精品课在全校教师中公开展示。第五种研究课。要求全体教师人人都上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从而研究、探索出学科教学的新模式。
学校把这些教学活动都与岗位练兵活动以及家长开放日联系起来,每一次的活动都制定方案,并进行总结。因为学校的教学活动目的明确,所以在活动效果上就有了明显的变化。每一次活动,教师积极性高,准备充分,师生互动多,学生学习的趣味浓厚,可以说给师生提供了享受“幸福教育”的环境。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内容系统充实,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结构科学合理,充分展示出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可以看到老师们正朝着校长制定的教学工作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着教学质量。而且通过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课堂,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学习的快乐。通过岗位大练兵活动老师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坚定了全校教师走向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现在老师们在正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其次,我们还开展了 “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我们要求教龄在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向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名望的老教师学习,承诺双方互相听课,坦诚交流,并提出“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经验,老教师向年轻教师学观念”的新结对理念。期末,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情况通过自我评价、听课、访谈学生等手段进行评估。同时,学校对一些勤奋、上进、资质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青年教师着力进行打造,对他们做到“放心、放手、不放松”,给他们“指路子、定步子、压担子”,搭建平台,使其早日脱颖而出,从而达到发现能人,培养能人,鼓励能人,打造名师的目的。现在我校的曹璐和金福实两名新教师虽然只有两年的工作经历,但是两人都经过学校的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已经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教学比赛,荣获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开展课题研究,落实研究过程,解决教学问题
(1)“科研兴校,质量立校”这是我们办学的永恒的主题。要做科研型的教师,思辨型的教师,就应该致力于课题研究。近几年我校参与国家级课题两个,省级课题一个,市级课题三个。在十五期间承担的国家级课题《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与朝鲜族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因研究目的鲜明,思路清晰,课题开展认真,过程扎实,成果丰富,通过鉴定并结题,并且还获得了课题研究先进单位。还有十一五期间申请的市教育学会的汉语学科课题——《加强朗读教学,提高朝鲜族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数学课题—《关于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化”的研究》通过老师们的认真开展确实解决了我们在教学中的很多问题,更好、更快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汉语学科成绩的优异,朗读水平以及作文水平的提高还有学生速算能力的提高,取得的奥数成绩与科研课题的开展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两个课题都在08年12月顺利结题,并得到了我区科研部的好评。现在还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朝鲜族小学如何开发民族文化课程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和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滚动课题——《散居地区小学朝鲜语文朗读教学研究》,十一五心理课题——《当前城市朝鲜族小学校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还在研究当中。通过课题研究使老师们更深切地体会到科研与教学是不可分割的,而且能通过课题的开展切实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还能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使他们能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2)开展小课题的研究。小课题的研究,我认为这是我们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的方面的一个新亮点。小课题研究起来很简单,它的选题源于教师教学中最细小的问题,如新课的导入、课堂提问、作业设计、例题选择都可以研究,它研究的周期短,见效快,可以是两周,一个月,最多一个学期,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而且它的研究成果不需要轰轰烈烈的科研论文,也不需要上万字的研究报告,只注重它具有的实践意义,可以是教学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研究小报告、千字小论文等等,通过研究,让教师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因此小课题很受老师们的欢迎。
五、角色创新,专业引领与发展
管理者也是校本教研的参与者、合作者、学习者、引领者,因此,校长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要做到“四跟”,跟训、跟学、跟思、跟研。跟训:与教师同培训、同学习、同树课改观,跟学:与教师们一起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学习新课程理论、教学新案例、实验新做法和“聚焦新课程”前沿报道。跟思: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故事,发现教学智慧和技巧,思而有据,思而有得,随时随地撰写反思。跟研:坚持做到有听有评,通过热情帮助和见仁见智的讨论,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和二度教学设计,找到反思的发源点和触发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又促进领导课改理念的日益更新。
我校在校本教研中特别关注老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针对老年教师采取教研上倾斜、工作上照顾、探讨与青年教师分层评价等措施,让他们尝试成功,树立信心,充分调动他们的教科研的积极性。
近三年来,学校教师论文就有100多篇得到了国家、省市级论文一二等奖。40多人次获国家、省、市教学比赛一等奖,学生有150人次荣获各项证书,30多篇文章发表在刊物上,而且我校汉语文教研组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研组的光荣称号。
近几年还承办了汉语文校本教研现场会,朝语文校本教研现场会,以及数学校本教研现场会,哈市朝语朗读教学研究会、哈市汉语年会,哈市文科年会,哈市外语年会,黑龙江省体育年会,黑龙江省理科年会,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现场会,黑龙江省礼仪教育现场会,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朝鲜族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第三次观摩研讨会,还迎接了双高普
九、市人大领导视察调研、省标准化学校等检查。
总之,通过对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从中真正感受到了校本教研的着力点应该是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自己。也就是把问题变成课题,使教师变成研究者,让办公室变成研究室,让师生共建共享教育所带来的幸福。
我们会在引领中提升,在研究中反思,在交流中汲取,在反思中改进,在实践中探求。沿着校本教研这条金光大道一直走下去!
第二篇:开展校本教研_共享幸福教育
开展校本教研 共享幸福教育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感谢干部论坛这个平台为我校教导处提供的交流机会。今天我交流的主题是:“开展校本教研 共享幸福教育”。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并留下宝贵的意见。新整合的东疏镇第一小学一年多来,我校教导处认真贯彻落实校长办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践行校长办主导的“亲和务实、执着率真、缜密思考”工作作风,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力促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坚持以聚焦课堂为主线,以研训结合为途径,以“三教” 为阵地(即:学科教学、校本教研、教学管理),以“三用” 为策略(即:用理念引领课程改革,用研究提升教学品位,用精细打造管理文化),以“三心”为宗旨(即:潜心研究,悉心指导,全心服务),以“两提”为重点(即: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达标活动为突破口,按照“规范教研管理、落实教研过程、夯实教研基础、突出教研实效”的教研思路,形成了“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校本教研意识。创新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聚焦课堂,激发思考。开展课题研究,落实研究过程,解决教学问题。角色创新,专业引领与发展”的教研特色。下面就近年来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校本教研意识。
有句话说得好“理论是先导,学习是保证。”搞好校本教研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因此,学校把“做学习型校长,建学习型学校,带学习型教师”、“工作必须学习”、“工作就是学习”作为我们办学的最新理念,要求老师们把学习看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存方式,要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要树立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反思意识、校本意识、责任意识。为此,开展了以下活动。
(1)两个制度保学活动。我校推行“五个一”的制度,即教师每学期读一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订阅一份学科教学核心期刊,记一本学习笔记,上一节研究课,每次教学活动进行一次教学反思。促使教师将学、教、研结合起来,确立学、教、研相长的工作学习观。推行“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制度,全程记录教师参与学习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情况,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经历和成果。其内容有:自我介绍、座右铭、活动写真、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故事、教学随笔等。
(2)开展“书香进校园”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勤于读书,不仅要读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还可以读名著等文学类的书,并在《业务学习笔记》中写出每月一千字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这项要求不仅是对老师们,就是对校长也不例外。因为校长就提出,有了学习型的校长,才能建学习型学校,能带出学习型教师。所以校长带头进行阅读教育名著,并对老师们进行培训,有时还同老师们进行交流,这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读书热情。同时学校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教师积极读书来丰富自己,我们曾经开展过“好书推荐”、“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读书意识,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整体素养。
(3)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走出去”我们主要向骨干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在这方面,我们的校长是一个非常有头脑、有远见的人,尽管学校资金紧缺,但每年、每学期校长都拿出一部分资金让我们的领导、老师到外面学习进修,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并且要求外出学习人员每次回来之后,都要做汇报课或在全校大会上谈体会进行交流。同时还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评课,使老师受益匪浅。“请进来”,请县、镇教研室的专家来我校举办讲座,深入课堂听课,为教师解疑答惑、指点迷津,使老师们在教学中少走弯路,使学习落到实处,培训突出实效。
(4)开展教师反思活动:有一位专家曾说过:“一个教师备十年课,仍然是一名普通教师,如果做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学校特别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我们的教学反思有两种形式: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个体反思,要求教师写教育案例、写课后小结、写教学日记、写教学随笔等,而且从本学期开始建立了个人博客,把平时教学的心得体会等都挂上,与教师们进行交流。群体反思,要求同一个教研组的老师,可以针对一节课、一个教学片断、一次检测成绩、一次新的尝试,以及平时教学中的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等进行教学诊断,鼓励教师点评自己,点评他人,点评学生,总结规律,达成共识。
由于我们加强了学习,加强了校本培训,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现在办公室里唠家长里短的少了,探讨教学方法的多了,伏案批改作业的多了,主动走进课堂听课的多了,互相学习、比学习、比进步、比教学能力氛围在校园里已经形成。
二、创新校本教研活动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主要提倡“参与式”、“互动式”、“交流式”的教研活动。近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常见的校本教研活动:
(1)开展“集体备课,同步研讨”活动。备课时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做到“四研究”,研究重点、难点,研究双基能力、研究学法、教法。教师先在“自备”形成教学个案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形成通用电子教案,然后采用“一课多用”的形式进行上课,达到别人的优点可以为我所用,别人的缺点我为弥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集体备课,同步研讨”活动,增加了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了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研究氛围。
(2)问题式教研。以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教研活动。例如上学期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课堂上小组讨论环节流于形式,针对这一问题,教导处马上推出一节有价值的课,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老师提供方向。
(3)专题式教研。这也是我们进行的一种教研方式,在教研活动前,先抛出一个专题,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突出朗读的实效性”,老师们围绕这个专题进行充分准备,在教研活动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达成共识,形成对策,从而指导教学。
(4)视频教研。主要是录像课回放。把一些名人、大师、优秀教师的优质课进行播放,学习名师优秀的教学方法,博众家之长为我们所用。
(5)诊断式教研。现场做课、评课,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及时改正,再进行教学设计,再上课,再教研。
(6)网络教研。去年年10月,学校首先在学校办公室、每个教室全部实现“室室通”,在班级还配备了电视及多媒体。网络的顺畅为师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提供了有效而广阔的平台,解决了教师们普遍感到的教学资料缺乏无可借鉴的问题。现在有关课题的研究,教学问题的思考,可以通过“网上留言”的方式进行交流,避免了以往没有大块时间讨论,不能及时抓住“灵感”的遗憾;彼此沟通的愿望更加强烈,效率也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今年要求我们的教师注册教师博客,这样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家、教师“零距离”的指点,同时也可将自己所做的教学研究通过博客在媒体平台上公开发表。
三、聚焦课堂,激发思考。
我们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开展了“五课”活动:第一种推门课。就是不打招呼的课,这种听课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目的是对老师们的日常教学进行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从而提高常态课的质量。第二种课是骨干教师引领课。主要是让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献课,从而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达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亮一盏灯,映红一大片的目的。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其他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第三种是中青年教师评优课。在校内开展优质课竞赛,这种赛课我们每学期都搞。老师们非常重视,想方设法备好课,总想获得好的名次。学校对优胜者也进行表彰奖励。第四种精品课。在优质课竞赛中获奖的优秀课我们再做为精品课在全校教师中公开展示。第五种研究课。要求全体教师人人都上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从而研究、探索出学科教学的新模式。学校把这些教学活动都与岗位练兵活动以及家长开放日联系起来,每一次的活动都制定方案,并进行总结。因为学校的教学活动目的明确,所以在活动效果上就有了明显的变化。每一次活动,教师积极性高,准备充分,师生互动多,学生学习的趣味浓厚,可以说给师生提供了享受“幸福教育”的环境。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内容系统充实,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结构科学合理,充分展示出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可以看到老师们正朝着校长办制定的教学工作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着教学质量。而且通过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课堂,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学习的快乐。通过岗位大练兵活动老师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坚定了全校教师走向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现在老师们在正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其次,我们还开展了 “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我们要求教龄在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向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名望的老教师学习,承诺双方互相听课,坦诚交流,并提出“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经验,老教师向年轻教师学观念、新手段”的新结对理念。期末,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情况通过自我评价、听课、访谈学生等手段进行评估。同时,学校对一些勤奋、上进、资质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青年教师着力进行打造,对他们做到“放心、放手、不放松”,给他们“指路子、定步子、压担子”,搭建平台,使其早日脱颖而出,从而达到发现能人,培养能人,鼓励能人,打造名师的目的。
四、开展课题研究,落实研究过程,解决教学问题
(1)“科研兴校,质量立校”这是我们办学的永恒的主题。要做科研型的教师,思辨型的教师,就应该致力于课题研究。近一年多,我校学校紧紧围绕立项的市、县、镇、校“十一五”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取得显著成果。上学年,我校着力做好了“十一五”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工作,及时推广有创新且成效显著的教改成果。做好了“十二五”研究课题的规划和申报工作,做到了85%以上教师参与各种教学课题研究。上学年,我校的一个市级、三个县级、八个镇级“十一五”实验课题因研究目的鲜明,思路清晰,课题开展认真,过程扎实,成果丰富,全部通过鉴定并结题。申报批复了一个省级“十二五”实验课题和三个县级“十二五”实验课题,我校被确定为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十二五”研究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的研究实验学校。通过课题研究使老师们更深切地体会到科研与教学是不可分割的,而且能通过课题的开展切实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还能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使他们能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2)开展小课题的研究。小课题的研究,我认为这是我们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的方面的一个新亮点。小课题研究起来很简单,它的选题源于教师教学中最细小的问题,如新课的导入、课堂提问、作业设计、例题选择都可以研究,它研究的周期短,见效快,可以是两周,一个月,最多一个学期,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而且它的研究成果不需要轰轰烈烈的科研论文,也不需要上万字的研究报告,只注重它具有的实践意义,可以是教学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研究小报告、千字小论文等等,通过研究,让教师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因此小课题很受老师们的欢迎。
五、角色创新,专业引领与发展
管理者也是校本教研的参与者、合作者、学习者、引领者,因此,校长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要做到“四跟”,跟训、跟学、跟思、跟研。跟训:与教师同培训、同学习、同树课改观。跟学:与教师们一起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学习新课程理论、教学新案例、实验新做法和“聚焦新课程”前沿报道。跟思: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故事,发现教学智慧和技巧,思而有据,思而有得,随时随地撰写反思。跟研:坚持做到有听有评,通过热情帮助和见仁见智的讨论,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和二度教学设计,找到反思的发源点和触发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又促进领导课改理念的日益更新。
我校在校本教研中特别关注老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针对老年教师采取教研上倾斜、工作上照顾、探讨与青年教师分层评价等措施,让他们尝试成功,树立信心,充分调动他们的教科研的积极性。
一年多来,学校教师论文就有50多篇得到了国家、省、市、县级论文一二等奖。10多人次获市、县教学比赛优质课、教学能手奖励,学生有30多人次荣获县及以上各项证书。
总之,通过对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从中真正感受到了校本教研的着力点应该是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自己。也就是把问题变成课题,使教师变成研究者,让办公室变成研究室,让师生共建共享教育所带来的幸福。
虽然我校在校本教研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深深感到自己工作中仍存在着不足,距离上级部门和家长朋友对我们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距离先进兄弟学校还有较大的差距。有一些问题至今还困扰着我们,如:
1、如某些教师职称到顶或晋级无望,职业倦怠日益严重,内驱力不强,校本教研走过场;
2、研训项目过多,系统性不强,精深度不够;
3、校本研修与核心教学领域结合得不够;
4、应对上级各部门的督导、验收、创建、调研、教研、比赛等活动频繁,应接不暇,与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产生冲突,浮躁多,静心思考少等现象。但我们相信,工作中有不足,说明还有努力的空间;实践中有困难,说明还有研究的价值。今后,我们将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针对不足与困难,完善校本研修,享受校本研修,为把我校建成一所高品位、高质量、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学校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共建 共享 共赢
摘 要
园长是幼儿园的最高决策者、领路人,对管理层的辅导联动直接能提高本辖区办园水平的提高。为了促进规范办园,我园出台了《钟公庙街道幼儿园考核管理办法》,每学年由中心幼儿园负责牵头,统一对街道内的幼儿园进行规范化办园的量化考核。
我园采用多元化的辅导方式形成辅导活动个性化、辅导结构合理化、辅导管理人性化、辅导研讨园际化等特色。辅导工作是一项双赢的工作,在辅导过程中,互帮互助、切实促进了各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关键词
公办园 园长 辅导方式 多元化
钟公庙街道地处鄞州新城区的中心,目前,街道内共有8所幼儿园,我园是一所公立的中心幼儿园,其他2所为公立幼儿园,5所为民办园。为承担好本学区学前教育管理和业务辅导职能,我们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辅导方式,努力使辅导工作从单项辐射转换到双向联动,满足各园所多方面需求。
一、管理层的联动
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园长是幼儿园的最高决策者、领路人,对管理层的辅导联动直接能提高本辖区办园水平。
(一)设立站点,定期会晤
中心园设立辅导小组,制定辅导计划。每学期定期召开园长会议,由辅导小组负责人介绍辅导工作的重点,各园长交流幼儿园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辅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讨辅导工作,有效落实每一项计划,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除此之外,我们还设立了辅导会晤日,各园的业务负责人定期到中心园进行碰头,交流园内业务活动开展的情况,提出工作中的各种疑惑并给予解答。
(二)统一考核,促进规范
为了促进规范办园,出台了《钟公庙街道幼儿园考核管理办法》,每学年由中心幼儿园负责牵头,统一对街道内的幼儿园进行规范化办园的量化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幼儿园进行一定的奖励,而考核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幼儿园由考核组进行问题反馈并及时督促其限期整改。在管理考核细则的引导下,各管理层结合自身园所的需要,不断改善办园条件,提升师资水平。
二、青年教师的联动
目前我街道共有专职教师138人,其中3年以下教龄的新教师有5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7%。新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生力量,是确保幼儿园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希望。新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准,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中缺乏对活动价值的挖掘,不能很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对她们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加快各幼儿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一)讲座参与式
在幼儿教师的培训中,讲座的方式是最为常见的,但是在一般的讲座中,往往由于形式单一,教师的培训效率不高。正因如此,我们考虑在讲座中引入教师的互动。如在简笔画培训过程中,加入了实践的练习,授课者根据授课内容的安排,进行阶段性的方式调整,通过将前阶段学习的内容进行实践作画,不但减少了教师的单通道感官的疲劳状况,也增加了讲座的趣味性。除了简笔画练习外,还增加了实际应用练习,比如给儿歌或故事配上插图,给插图配上适合的色彩等等。
(二)竞赛促进式
通过学习对自己来说提高有多少,掌握有多少,最简单的衡量办法就是举行一次竞赛活动。如通过一学年的简笔画培训和幼儿园语言活动的理论研训,将教师们所学的东西进行综合整理,使两者技能有效结合。以《咕咚来了》为题材,对故事进行分析并制作出适合该语言活动的彩图教具,在比赛活动中教师纷纷学以致用,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完成比赛。试讲也是青年教师比较薄弱的专业技能,为此,我们举行了新教师试讲比赛,通过比赛及专家点评,进一步提升了新老师的试讲水平。
(三)展示提高式
教学活动展示是教师们参加研讨活动的常见途径,同时也是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捷径。在掌握了基本教学方法和组织实施要点后,教师的展示活动就自然成了实践验证的方式。
1.优质课展示。优质课展示不但能锻炼上课教师的自信和胆量,也可以在相互观摩的过程中学习展示课教师的优点。在青年教师展示课的练兵过后,选出优秀的活动,通过教研组教师的团体指导,成为优质课来进行展示,在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使听课的老师受益匪浅。
2.研讨课展示。所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问题来自于哪里是许多青年教师比较困惑的地方,为此,以研讨课为契点,展示青年教师在常态课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在听课前,为了聚焦问题,让老师们听得精、记得清,将她们以不同角度分组记录活动状态。展示活动后,分组进行研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重构活动,提高了教师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质教育资源的联动
中心幼儿园除了为下属幼儿园提供业务上、物质上的帮助外,还需做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互补,以此来提升本辖区整体办园水平。
(一)共享名师开课活动
一般来说,以一个幼儿园的规模难以请到市一级名师、学科骨干来指导业务工作。作为中心幼儿园在有幸请到宁波市名师李江美老师来上公开课后,为了将这一宝贵教育资源发挥其最大作用,我们及时通知各下属幼儿园,让空班的老师都来学习。虽然公开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30分钟,但从李老师的活动展示和活动解析中让所有参加听课老师明白教材分析的必要、教师积极回应的重要,并对如何设计一堂有效的语言活动有了新的认识。
(二)园际教研活动
公办中心园师资力量相对比较雄厚,许多教师都是正规院校毕业,且工作年限比较长,因此在专业领域方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每次教研活动,教师们都能主动地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了提高下属幼儿园组织教研活动的能力,中心园负责开展了主题为“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的策略”的园际教研活动,邀请下属园的教研组长来参加我们的教研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分组观察记录,到积极研讨互动的形式、时机、方法等,让与会的教研组长们对教研活动的组织有了新的体验和想法。
(三)开展辅导周活动
为了及时了解和指导各下属园的工作,中心幼儿园每学期举行辅导周活动。在一周时间里对下属7所幼儿园进行专项调研,并针对调研情况,积极展开交流研讨,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四)组织送教活动
中心园的优质课研讨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并通过多轮的磨课形成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活动。为了辐射和资源共享,中心幼儿园经常举行把优秀的教学活动送到下属幼儿园,使听课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个镜子效应,在反思中进行提高。
多元化的辅导方式使我园形成辅导活动个性化、辅导结构合理化、辅导管理人性化、辅导研讨园际化等特色。辅导工作是一项双赢的工作,在辅导过程中,互帮互助、切实促进了各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第四篇:校本教研幸福之旅
校本教研幸福之旅
——麻城市乘马岗镇院子中心小学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总结
“创新红土文化,形成院小思维,奠基幸福人生”是我们院子小学的精神追求和办学理念,随着校本教研的步步深入,我们这个偏僻的农村学校逐渐活起来,学生的思维逐渐飞起来,教师的智慧逐渐燃起来!近年来,我校沿着“校本教研、提升素养、幸福成长”的思路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教科研的幸福之路。
一、健全教研制度,为师生开启幸福之源
校本教研最重要的是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等活动。于是,我们根据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师资相对薄弱的具体情况制定并严格实施了这么几项校本教研制度,具体是:
1.抓组织,点亮领导实践智慧。
学校成立了以徐能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江培柏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等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建立了校本工作运行机制和责任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是“校长决策——主管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组织落实——教师群体参与实施”; 责任管理制度是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四全责任制”,即“全程规划责任、全程组织责任、全程保障责任、全程管理责任”。这一制度下,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制定了详细的校本教研计划,定期召开校本教研会。校长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变为大家的行动,点亮了教师的教研人生,彰显了我校校本教研的鲜明特色。
2.建制度,确保校本教研有序开展。
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体系。《院子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是校本教研工作总章程,确保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与其它规章制度,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研队伍,并负责监督实施。《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要求教研组长既独当一面而又有创意的在课改背景下负责组织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旨在鼓励教师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建立“五个一”工程。学科教研组紧紧围绕学校“五个一”和教师“五个一”开展校本教研。学校 “五个一”:(1)每周要有一次教研汇报活动,内容可是集体备课、说课、评课、教学观摩、校长论谈、学习读书交流等。(2)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反思交流会。(3)每学年举办一次教学开放周。(4)每学年举办一次“课
1内比教学”活动。(5)每学年进行一次实验论文或案例分析评选。教师“五个一”,即建立一个个人博客,每周写一则评论或反思,每月写一篇心得,每学期讲一节公开课,每学期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深入开展“走近名师、走进名著”教育阅读活动,让教师与名师对话,与名著交流,及时补充“新元素”,有效汲取“营养品”。
3.强机制,开启教师幸福之源。
学校尝试建起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形成了“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名师”层级梯度攀升的“金字塔”教师能力提升模式。
机制完善了,就能保障教研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形成良好的教研动态,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师生开启幸福之源。
二、开展课题研究,为师生奠定幸福之基
校本教研的核心工作就是必须找准学校的定位,选好课题和切入点,拟订出近、中、远期规划,并持之以恒地开展科研活动。2012秋学期,我们申报了黄冈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特色研究》,旨在通过课题研究,使全体老师全身心地去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遵循儿童发展规律,挖掘学生幸福的源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搭建学生幸福成长的阶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培养学生幸福成长的引路人。
1.注重过程管理,保障课题实验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学校成立课题实验管理领导机构,经过充分讨论,制定科学的课题实施计划。在课题实施计划指引下,课题实验小组力求不断探索更贴切学校、班级实际的子课题,鼓励教师大胆进行个人探索。同时,倡导同伴互助。学校加大理论和实践指导,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性和延续性。教研组制定可操作性强,认同感强的研究计划,组织教师积极搜集材料,切实开展理论培训工作,为研究工作积淀丰富的理论,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严格按计划开展工作,及时开展阶段性反思、总结、调整,并及时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不断丰富经验、理论的累积。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
2.注重课题实验与课堂实践的有机融合。我们坚持把课堂教学与课题实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反馈会议,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让师生体验、感受幸福,培养勤奋的精神品质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如:一个奇思妙想、模型制作;
战胜留守的孤独、融入同伴的快乐;大伙在一起的风雨彩虹、智慧共享;学校社团的构建、“快乐周三”课程形成。
3.建构起一套课题研究的运作模式。有课题指挥层、学术指导层、项目承担层、智囊协助层,项目制为抓手,责任制为保证,匹配性为标尺,各种活动过程见师生发展和成效,每个乐手都立“军令状”,在同一舞台、同一乐团进行各显神通的律动,对谁都是不容舍弃的诱惑和体验,对谁都是不可不试的考量,对谁都是一条通向幸福的光明大道。满足师生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幸福人生奠基的特色研究”课题,就像在院小师生心中点亮一盏灯,照亮了前行的路,大家在“幸福”点上探索、实践、创造。缔造、发现了人生之真,课改之妙,辛苦、忙碌中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三、创新培训模式,搭建教师成长幸福平台
1.搭建青年教师岗位成长平台,感受成长的幸福。
活动培训。如我们以“课外访万家”活动为载体,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情操和价值。在“访”与实践中教师反思到:仅仅自己具有广博知识、深厚学养是不够的,还要能转化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和进步的养分;教师仅仅内心具有爱的情怀还不够,还要能体现在与学生良好的沟通交流,体现在学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的培养上。
校本培训。有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学校组织教师的读书活动;聘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学研讨活动;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了因势利导的培训。
骨干培训。对中层以上的干部、班主任、教研组长进行专门培训,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升骨干教师的思想素养和业务水平。既做到层级、有序发展,又各自有不同发展方向和目标。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学校力求做到加压与加冕相结合,放电与充电相结合,扬长与避短相结合,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成长与发展的快乐,从而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快乐工作的每一天。
2.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学习的平台,享受学习的幸福。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服务教学应用教学。依托中国教师继续教育网这个信息平台,采取远程与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实现了教师培训学习网络息化。现在我校已掀起学习和利用资源进行教研教改的热潮,学校还购买专家的专题讲座、录像课,教师都认识到学习、应用的乐趣,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重视名师的引领作用。省级骨干教师、麻城名师徐能英同志,带头钻研业务,自制培训课件,为全体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充分发挥了本校的教育资源。黄冈市骨干教师陶月汉和汪信敦同志,带头主讲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并指导师徒结队的青年教师讲研讨课和撰写教育叙事。
三是创建“涵咏”读书吧。学校成立了“涵咏”读书吧,创设阅读环境,开展读书活动,拓展学习研究功能,满足师生求知的需求。2012年9月份,学校接受“泉蒙读书会”近七千元的图书捐赠;2012年11月份,曾经在学校工作的阮老师的子女也向学校捐赠总价值八千余元的图书。今春学期,上海泉蒙读书会又向我们捐赠了三千余元的图书。读书吧开展了系列活动,包括学术、科技、文艺、论辩、演讲等,校园图书拓宽了师生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现在,学校的读书活动,得到了外界人士高度关注,获得了多项赞助,泉蒙读书会的志愿者们还表示今春将来到学校作志愿者,引领学校发展。
3.搭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平台,体验发展的幸福。走出去与城市联手,加快农村小学发展步伐,拓展视野,面向未来。走出去学,定点的、不定点的,只要有利于提高和发展的学习机会我们决不放过,利用各种机会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观摩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各项业务素质。仅今秋学期短短两个多月来,我们选派教师30余人次赴武汉格鲁伯儿童学院、麻城市实验二小、各兄弟学校,多次参加好老师送课下乡活动,帮助教师了解新的教学信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每次外出学习的骨干教师回校后均书面进行了专题交流、汇报,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讲了教研示范课,使老师获得了有益的启示。2012年秋全镇优质课竞赛我校参赛的数学和英语老师陈克海和刘晓青均获得镇二等奖的好成绩。请进来专业引领。2012秋学期,我们聘请麻城市文化馆缪益鹏和中国书法作协会会员担任学校的文学社顾问,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也多次来专家给师生作主题讲座,教研室已退休邬主任也为学校课题的申报指导„„老师享受了学习的幸福,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打造管理特色,引领师生走向幸福之旅
在管理中,我们努力打造管理特色,以更新鲜的形式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管理的效果。从而使校本教研直达核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
1.评课方式的创新。
对话式交流:我们要求参与活动的教师,在听完课后,至少要思考准备一个问题。评课时,在执教者说课后,我们改变以往教师依次评课的做法,而是听课教师就某个方面进行质疑,由执教者回答释疑。刚开始,有些教师不知问题如何设计,问题的价值不高,也出现过执教者回答不了的尴尬场面。但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从前没有过的热闹争鸣,就坚持下来。在“真诚、真实、真话”的直面交流中,求真务实,求同存异,或理性评析,或观点争鸣,或亮点回味。理越辩越明,设计越辩越趋于科学合理。也促使每次的开课教师,必须把教材钻研得更透彻,环节设计更注重科学理论的支持。教研质量越来越高。
2.研讨方式的创新。
博客网交流:把研讨中存在的焦点、难点、疑点等突出的问题加以整合,上传中心校区域教研网,作为“延伸性”教研,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彼此交流互动,共同分享快乐。同时,我们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写个人教育博客,聘请专业人员对教师在个人博客建立、心得上传、评论撰写等技术进行指导培训。现在,我校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团体博客,所有成员都可以通过个人博客进行自由交流。博客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新的平台。
在线研讨:在网络的帮助下,我们改变原来的教研组织形式,多次尝试组织教师参与各种规模的在线研讨。“网络教研”,不仅本校的老师参加,也吸引了外校教师参与。教师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互动中激荡、生成,同时教师们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不断增强课题研究的效益。
3.文化管理模式创新。
首先,构建文化引领模式,形成集体信念和价值观。我们院子小学共同确立了“创新红土文化,形成院小思维,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创新红土文化”的核心是奋发图强、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形成院小思维”一是让头脑充满智慧,让心灵充满阳光,达到“有志者事竟成”的心态创新;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视角创新;三是让学校活起来,学生的思维飞起来,教师的智慧燃起来的行为创新。“奠基幸福人生”意在遵循儿童发展规律,挖掘学生幸福的源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搭建学生幸福成长的阶梯;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幸福学生,成就教师。
其次,构建将军文化和经典文化模式。红土文化系列校本课程,以乘马将军
作典范,让学生寻将军足迹、读将军传记、讲将军故事、学将军言行,奋发有为,“为幸福人生奠基”。经典阅读校本课程,让本土的红色文化与经典交相辉映,师生享受与活动同行,与文化同行,与快乐同行,体现“朝气蓬勃 书香气华”的学校精神,为院子学生一生幸福奠基和老师们事业上的成功提供文化保障。一套《红军摇篮》校本课程又有新的突破,经典阅读校本课程学生爱不释手。学生在县、市、省组织的读书征文比赛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泉蒙第五期征稿,我们有刘清华等20多位师生文章都被刊登,学生初步形成了“行为规范、思维活跃、志存高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第三,构建物质文化。(1)提高学校设施、设备现代化进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落实校园网络建设和现代化办公条件;(2)营造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谐交融的校园物质文化,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3)增设一栋面积470㎡造价70万元的食堂以及建筑面积1100㎡、造价120万元的幼教楼;(4)完善校园图书、照片、录像、课件等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给二至六年级添置图书柜12幅,处处给学生以熏陶感染和美的享受。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院子小学虽“小”,但有校本教研领航,全校师生拧成一股绳,心贴心地想、实打实地干,扎实开展“教”与“学”的探索,正在昂首阔步,向幸福之旅迈进!
第五篇:立足校本教研,共享教研资源(精)
立足校本教研,共享教研资源
——《语文》省编新教材教研活动综述
2006——2007学,是我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全面更新的一年,教材的更新带来了新一轮教研活动的开展,也带来了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更新。
2007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研主题:立足校本教研,发挥集体智慧,共享集备资源,促进教师成长。在这个教研大主题下,青岛经济职业学校、青岛旅游学校语文教研组主动“招标”,承担全市教研任务。根据学校多年校本教研的经验积累,经济职业学校承担了语文“微格教学”研究课题。所谓微格教学是指“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坚持这种校本培训的方式已经三年了,在这种教研培训中青年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十分明显。在刘炜主任的指导帮助下,语文组确定了“微格教学”的训练课题——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篇目则采用省编教材第二册讲读课文《哈姆莱特》。在整个教研活动中,首先是全组每人编写一份说课教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独自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编写详细的教案。教案中需要说明该教学技能应用的构想,注明教师的教学行为、时间分配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其次是微格实践——说课展示,这是微格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训练教学技能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最后是评价反馈,这应该是微格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在教学结束后,全组老师互相评议、集体评议,找出每位教师教学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进一步修改教案,完善教学设计。这种校本教研形式,使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相结合,使组内每个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相互碰撞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特别使每个青年教师得到了锻炼与提高。5月31日,在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学术报告厅里,臧传国老师集众人之长,在全市高一语文教师面前出示了《哈姆莱特》“集优课”,向全市高一语文教师汇报语文组的教研成果。
省编语文新教材,以话题组元,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单元引言紧扣话
题,描述新颖,富有诗意;选文题材新颖,时代感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富有职教特色。但是大量新教材的引入同时向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备课时缺乏资料,几乎没有现成的材料可以借鉴,更谈不上有课例可以参考。第二册第六单元以“触摸时代的脉搏”为主题,选编了5篇文章,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单元,不仅文章新、视角新,而且涉及领域广泛,信息量大。青岛旅游学校语文教研组高一集备组勇敢接受挑战,选择了这一全新单元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经过全组多次研读文本、讨论确定教法、试讲反复修改,听取了刘炜主任听课后提出的评课意见,根据学生专业和个性特点,于6月6日,在青岛旅游学校Z306演播厅举办了第六单元“触摸时代的脉搏”市级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由江军红老师做单元整体思路发言,李欣老师做《人口》篇说课、刘畅老师开设研究课《现代人的智能》,由金贞爱老师点评,最后由教研室刘炜主任总结发言。整个单元集体备课,以认知知识和培养筛选能力为重点,结合职校特点,设置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升;在方法上注重启发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此次活动比较成功地探讨了语文教学如何同职业教育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两所学校的新教材校本教研活动,给全市职校语文教学研究开了个好头。今后的语文教学将不再局限于文本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研究,同时要与学校专业、学生特点相结合,真正落实“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教学理念,使语文教学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学生,使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青岛市语文教研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