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时间:2019-05-12 23:2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第一篇: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题目:语文的阅读教学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带动

姓名:朱俊科 学科:语文 职务:教师

职称:小学语文一级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板桥乡广河小学 手机号码:*** 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索玛花园 邮编:616650

语文的阅读教学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带动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民族地区的语文阅读教学是难题、是焦点。阅读教学是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难题之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体现,是发现、培养民族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培养人才的质量。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及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语文课的学习中,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特殊性、复杂性和差异性。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在课前认真准备,精心选择重点词语,课内教学中认真指导阅读,依托课内阅读开展课外阅读, 并结合实际,拓宽阅读渠道,布置明确的阅读任务,有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知其特殊的魅力,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长期的实践证明,通过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前人积累下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但是,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及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智力开发比较滞后,在理解、接受等方面的能力比城镇学生要相对差一些。有许多学生在刚入校时不会说汉语,甚至听不懂汉语,而且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内容多为汉语而不是其母语,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要把汉文口译成学生熟悉的本地汉语方言才能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困难。

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的几个环节上加强阅读训练。

一、课前精心选择重点词语,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人们在理解句子时总是首先从词语的理解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重点词语,精心选择合理安排,而不可随意。所选的词语既应该涵盖课文中学生识记较难的词语,又要涵盖关系本课主要内容的词语。紧扣重点词语导入阅读教学,针对重点词语所在的句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或是其它具有生发意义的地方,师生共同质疑,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欲望。教师更应该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充分理解所精选的重点词语,并结合口语表达和作文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字的背后,去感受、还原那隐于文字层面背后鲜明的形象。这样才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课内阅读认真指导,对重点句子精心品读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变“灌输者”为引导者。提高朗读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韵味,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之能够解答相关问题,进而教师再经过适当的点拨、总结,使之了然于心。

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思考。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堂充满“故事”,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真正走进课文的世界,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被感染。在课文的阅读和分析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民族地区当地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联想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联想他们熟悉的山山水水,如此则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依托课内阅读来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一方面,课内阅读的量总是有限的。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内只能阅读三百篇左右三四十万字的读物。而仅仅靠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肯定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课内阅读以精读指导为主,而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是泛读,课外阅读正好可以弥补课内阅读量不足的缺憾。经常鼓励学生在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积累好词、好句,并写读后感。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外阅读可以成倍、成十倍地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独立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让学生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对少数民族小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时,要结合课文的内容,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基础,提一些能总体把握课文的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样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教师不但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趣味性浓的课外书籍,而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有趣的问题或在阅读中运用形象的例子、恰当的比喻,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兴趣中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及时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讲故事、猜谜语、手抄报、朗诵比赛、古诗背诵大赛、谈天说地、读书汇报会等各种生动有趣的读书活动,处处给学生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学生经过阅读的过程,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现象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四、结合实际,拓宽阅读渠道,布置明确的阅读任务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杜绝走马观花似的阅读,为此,语文教师应让每个学生明确阅读任务,并分层布置阅读目标,促使学生阅读更为有效。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了解外界的欲望也愈加强烈,语文教学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拓宽阅读渠道,扩大阅读量,并结合口语教学和作文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买书不方便而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要等情况,教师可在班级内或在校内开展“好书共享”活动及从网上下载资料让学生阅读,实现资源的共享。

总之,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既要多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经验,又要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创新。

第二篇: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模版)

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

在云南省华坪县通达乡的少数民族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时遇上很大的障碍,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知识,首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思维方式,在日常教学中首先从掌握普通话入手,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语文教学

普通话

口语交际能力

一、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因素

位于云南省华坪县通达乡,是个一傈僳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通达乡傈僳族山区的社会和教育情况直接影响着华坪县的发展和繁荣。一个民族地区的文化素质,不仅反映出该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而且还决定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对高素质的人才要求越来越多,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有自身的困难,一是经济条件落后;二是文化资源匮乏,教育资源短缺;三是教育教学上没有实现性息技术化,再加上各个村户之间间隔比较远,学校分布在山中。因此,要落实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学的要求,在短期内是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教师只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渐次进取,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更应该懂得分析傈僳族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以及语言表达特点,从中提出教学中一些有效的的方法,为培养山区人才尽我们的责任。

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性格特点及思维方式

1、自尊和自卑并存。傈僳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较强,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维护自己的民族尊严。在学习中不甘落于人后,为家族争气,为本民族争光,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学会与别人和睦共处,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与此同时,他们强烈的自尊心也很容易演变成强烈的自卑感,如学习中遇上发音不准或词语读错后就畏缩不前,来个沉默是金,此情绪又极易传给别人。

2、傈僳族学生喜欢齐答群读,害怕独答,性格较内向。傈僳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常常欢聚一堂,边歌边舞。这一风俗在学习中使他们表现为学习中喜欢齐答群读。在这过程中,他们态度认真,声音洪亮,振振有词,兴致很高。如果遇上老师提问独答,他们就埋下头,眼睛不敢与老师接触了,往往是“茶壶煮饺子”—有语难言,或者来个有语不言。此种情况的发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受他们日常习惯的影响,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的害羞心理。

3、傈僳族学生常借助傈僳族语进行思维,思维方式具体形象。在山区居住的学生,由于交通闭塞,生活和学习环境非常艰苦,缺少五彩缤纷的现代化大都市生活的影响,学生思想单纯。但是,因为和外面世界接触少,见识少,知识面狭窄。生活中对事物或语言现象的观察缺少应有的训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逻辑、抽象思维的发展。在语言方面,傈僳族学生在儿童期主要以本族语言为交际工具。稍大些,才慢慢学讲本地的汉语方言,大多数学生是进入学校后才学习普通话。因此,他们的汉语思维相对滞后,形成了一种逆向思维,学习很吃力。

三、教学对策

1、结合实际通过口语交际使学生掌握普通话

傈僳族是一个拥有自己民族语言的民族,而且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和汉语有很大的差别,解放前傈僳族的居住方式非常简单,对种植和养殖方法也比较落后,直到现在部分傈僳族仍然保留着落后的生产方式。并且对外界的了解性息条件有限,因此傈僳族的语文教育对于学校而言,应该是学校教学任务的重点,也是难点。

首先,我们安排具有一定傈僳族语言功底的教师负责学前班及一年级的教学任务。通过双语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拼音的拼,写,读。在学校内,让大家养成讲普通话的好习惯,让学生不自觉的将普通话与拼音相结合起来,学校广播也该充分担当普通话教育者的角色,广播在课休时适当播放一些优秀课文或者新闻,创造出一种普通话氛围。利用一些课余时间让学生组织演讲比赛,在课余时间组织大家玩一些组词接力小游戏,这样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动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然后,走出课堂,体验生活。现在许多教师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展学习空间,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受到地理因素,社会经济等因素等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不要说是小学生就连高中生对语言掌握都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少数民族语言只能在本民族地区交流,以后要走出大山,走向社会,尤其遇到外地人,如不能与其交流,必会影响其发展。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必须引导正确说普通话为主,语文教学中必须正确引导,最后以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走出课堂、体验生活应该说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是非常有利的,现在的课堂,总的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当学生走出课堂后,他们会感到全身心的一种愉悦,会觉得有许多话要说,在这种动机的启示下,他们的交流肯定是活跃的,这种情境下,普通话也就发展了。

其次,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课堂这45分钟的教学是很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所以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课余活动来促进口语交际也是确实可行的。在活动中,让学生玩中去学,玩中去发展,在这些愉悦中去获取真知,去发展口语交际的能力,应该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组织一些活动,如自编故事,自讲演,自编谜语互回答等各种形式,来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总之,语文教学中只有尽力创设口语交际的交际情境,通过灵活多样,变化万千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动口、动手、动脑,让他们思维活起来,想象活起来,语言活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最后,精选“问答”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问答”即现新课标中的问题教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尽量达到科学、合理,尽可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问题的欲望,合理的问题提出有些是课前预先设计好的,这些课前预设的问题有时往往脱离课堂实际,理论性色彩太浓,有些问题则是根据课堂上的实际,临时提出的,恰恰是这些临时提出的问题更具实际,但是所有问题难度都不应该超过一个标准,确保大部分学生能通过思考后能回答,如果题目太简单,则没有探索性,如果太难,则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不一定要教师提问题,学生间也可以互相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回答问题,学生和教师之间也互相回答问题,在这互相考问的过程,就是互帮互助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提高学生普通话口语交际的过程。

2、应用教学策略提高普通话水平

鼓励

在少数民族教学中,如傈僳族,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强烈的自尊心又容易转换为强烈的自卑心,如果在阅读课文时遇到不知道读音或者发音不准的的字词读错过后就畏缩不言,来一个沉默是金。如果这时遇到老师批评,这种情绪非常容易传染给其他学生。因此在学生阅读训练时,在班上培养一些语感比较好并且普通话标准的学生作为带读生,通过带读让学生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环境进行阅读,学习气氛也活跃起来,对有进步的学生,直至所有学生参与带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再逐步上升为互读互检,教师及时范读,听录音磁带正音,多种方法识记词语等。对学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多加表扬和鼓励。因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有了自信,他们就能克服学习困难,战胜自卑心理。

讨论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性格内向,害怕独自回答问题,为克服这样的情况,我组织一些一些组词接力小游戏,这对词句的训练非常有效,能让全班参与,鼓励学生学习。对一些课堂上的知识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回答问题。小组产生的不同的意见大家再来讨论,因为大家都参加了讨论,所选的代表底气足,再加教师因势利导,改变了原来死气沉沉的学习场面。学生学习兴趣浓了,学习劲头更足了。

四、总结

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只靠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要靠全社会的参与。我觉得应当在我县发展一些优秀青年、党员和一些热血青年组织成为一支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可以参与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一对一的扶持,并且可以向当地一些大中型企业寻求扶持资金,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了解大山外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浅议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浅议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文山州丘北县树皮乡法果小学 李燚

摘要:本文叙述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家长的观念,教师的素养以及学生的基础等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给予一些相关的对策,希望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有所帮助。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拼音教学现状措施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有利于识字,阅读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发展思维。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小学阶段拼音教学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在少数民族地区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目前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在家长的观念、教师的素养、学生基础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质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我认为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拼音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资源匮乏,一直处于教师加课本的模式,无法进行直观教学,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师是少数民族教师或者本地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低,普通话水平不高,多数未经过高等教育或中等师范教育,有的甚至是非师范毕业。少数民族教师受母语的影响比较深,发音经常出现偏差现象,带有民族口音或本地口音。

(三)农村家长思想观念淡薄,学生课后辅导困难。在现在经济社会的冲击下和“读书无用”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家长纷纷外

出打工,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很多老人都不识字,有的识字也不识拼音,完全不给予孩子辅导,他们也辅导不了,这样就成了“课后盲区”,也就是课后家庭辅导很少,甚至没有。

(四)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生在入学前语言基本定式在母语,而且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学前教育。上学来学汉语,对于他们来说等于是学习一门外语,他们根本听不懂。学生发音受母语的影响比较深,个别音发音经常出现偏差现象,带有浓厚民族口音。比如我所在的文山州丘北县树皮乡的学生们经常出现平舌和翘舌不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不分,彝族学生把油(yóu)读成(yó),把药(yào)读成(yóu), 球(qiù)音发音不清晰带有彝族口音,汉语里面没有此音。苗族学生把球(qiù)误读为qué,润(rùn)误读为ruì,芬(fēn)和fēi混淆,壮族学生主要是送气音和不送气混淆,在文山州丘北县壮族的“沙支”语系中就没有送气音,壮族学生很难掌握送气的几个声母。

二、应对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是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说普通话的平台,营造一个学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在学校里,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的交流都用普通话,这样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普通话的环境,使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二是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善于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增强教学训练的广度,让学生充分动耳、动眼、动脑、动口、动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插图

教材在形象性和趣味性上作了充分而巧妙的设计,教材汉语

拼音部分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表音表形的特点来进行教学。

教学单韵母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小女孩在干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在进一步示范正音,让学生观察口形,然后编顺口溜:嘴巴张大aaa。接着,启发学生观察小女孩的头部:“小姑娘,圆圆的脸,扎着小辫子,像什么呀?”学生会惊喜的发现a的半圆就像小姑娘的头。通过观察和老师的示范发音,既帮助学生识记了字形,又使抽象的符号形象化。长此以往,学生看了图就能感知图意与字母的关系,既提高了拼音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应用多媒体资源弥补教师发音不规范的缺陷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规范发音,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发音环境。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里的范读就能弥补教师发音不规范的缺陷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规范发音。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拼音、课文范读不间断的让学生跟读、练读,让学生处于标准的发音环境当中,加快语言同化速度,学生的发音就会很纯正,这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是非常有利的。远程教育资源里把字母的音和形形象结合制作成动画,学生感兴趣,注意力集中,很快就能把字母的音,字母的形记住,通过动画演示书写笔顺,学生能很快记住字母的书写笔顺。

3、自制拼音图卡、教具

在农村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和学校资金问题,教师就得自制一些教具。把拼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让死的书本“动起来”。如b、p、m、f和a、o、u相拼时,用挂历制作活动教具,一边是声母,一边是韵母,翻动卡片让学生拼读。这样直观形象,学生兴趣盎然,接受起来就很快了。

三、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学中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学语言儿童化,使学生感到亲切而又贴切。如教学“J”在四线格中的书写位置时,可以说:“拼音家族中,J最淘气,他身子在二楼,把头伸到三楼,把脚勾到一楼。”这样学生就能形象的记住J的书写格式。

2、根据字母的特点编小故事、顺口溜、儿歌帮助儿童记忆。如四声标调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爬上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借此来读准四声。对于农村的孩子上坡、下坡这样的比方,他们非常容易接受。

再如教学“jqx ”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的两点要省略,这个跟学生说着容易,但是要熟练掌握却比较难。学生往往不是把“ju”“qu”“xu”中的“ü”读成“u”,就是把“ju”“qu”“xu”写成“qü”“jü”“xü”。

在教学中突破这一难点时,可以编一些小故事突破难点如:j q x 和小鱼(ü)是好朋友,一天啊j q x 和小鱼(ü)一起做游戏,小鱼(ü)忙着做游戏,连泡泡都忘了吹,所以ü碰到j q x 上面两点就不见了。然后接着可编一些儿歌帮助学生记忆这一规则如:j、q、x、小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他们和ü来相拼,见了帽子就摘去,小 ü见了j q x,去掉两点还读ü。

3、精心设计、反复练习使学生充分动耳、动眼、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实践和活动中学习拼音知识。

一是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教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如:猜一猜(看口型猜韵母,根据音节才图画等)传一传(一个接一个把看到的音节传下去)变一变(用电线折成字母)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二是是根据地区实际,抓住地区、民族发音的特点和字母发音特点、发音规律,精心设计、反复练习、引导学生读准语音,让学生在对比中练习,练习时个别音教师可以加以夸张发音如:教学in和ing时教师发ing时可以用夸张的声音读出后鼻韵母ing把后鼻音ng尽量拉长让学生区别开in。

这里所说反复练习,不是在较长时间作连续不断的机械性练习,而是以教师为指导,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特别要以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猜一猜(看口型猜韵母,根据音节才图画等)传一传(一个接一个把看到的音节传下去)变一变(用电线折成字母)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人人动耳、动眼、动脑、动口、动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注重课堂消化,全面提高学生

由于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回家辅导比较困难,就得特别注意课堂消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因此,在每天上新课之前,都应该进行必要的复习,然后才是新课的学习。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在家没有父母的很好的辅导,作业应该在课堂中完成,家庭作业也应该少布置,如果布置也就是让他们回去书写字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桌的两个同学在老师的知道下,让他们相互指认,相互拼读让他们从小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并逐步提高水平和能力。

五、要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1、在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教师要清楚自己的方音和标准音的区别。比如文山州丘北县的树皮乡存在的区别是,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方言里大部分是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方言里大部分是后鼻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加以区别,提醒学生注意他们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区分他们之间发音的不同。

2、学校应给予教师培训的机会,教师也应主动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十七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

统。”现代远程教育可以跨越时空阻隔,为少数民族地区送去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培训指导,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所面临的交通不便,经费不足,优质资源匮乏等问题,能像城市教师一样享受优质培训资源,接受高水平指导,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特殊优势,进行优质的资源共享,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高质量的培训小学教师。因此,当地教育部门、学校应提供教师这样的培训机会。教师也可以以远程教育来提升自己,提高学历。主动去吸收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

总之,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有利于识字,阅读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发展思维。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目前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在家长的观念、教师的素养、学生基础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质量。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地区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善于把干巴巴的抽象符号变活,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抓住儿童年龄特征,就可以使初入学儿童爱学、学好汉语拼音,为识汉字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为儿童提早踏上知识的宝塔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黄学武文山教育205期35页《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水平》

【2】张砾月 云南教育2010年9月上旬第25期19页《汉语拼音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3】陈拉宝 《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王丽媛 《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初探》

http:///zjcxedu/documents/200425113736/cxjywlb/7/xkxh/fed82

第四篇: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

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

作者 :张开国

电话:*** 邮编:674300 工作单位: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烂泥箐民族中学

“教学是指教师教学生的统一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我们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目的乃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对其自身有所发展,让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如今新的教学改革向教师提出了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我国的民族众多(有55个少数民族),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落后,再加上少数民族受其长期的历史因素、本民族风俗习惯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使其的语文能力素养都比较落后(语文素养主要包括: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我想,在少数民族区域人教的语文教师都有深刻的体会,许多学生虽然初中生,但是他们应用语文及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还不及发达城区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水平(当然有部分学生的语文水平还是很好的),有的还听不懂普通话,更不用说听、说、读、写了,这给我们在少数民族区域里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带来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针对少数民族区域这一特点,我们在少数民族区域任教的老师应怎样开展语文教学,又怎样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一)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常言到“爱屋及乌”,一位成功的教师他最大的特点除了教学方法独道、经验丰富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但又不失威信。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对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好多教师(特别是刚走上讲台的新手)往往最受学生的欢迎,最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但常会一发不可收,最终导致课堂纪律大乱,这一现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学工作最大的忌讳。因为他往往会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无法开展。应怎样做到收放自如呢?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了解当地民族的风俗

人们常说:“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就是要求我们能够做到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能和当地民众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受到民众的欢迎,所开展的工作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本民族传统习惯和思想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有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要充分的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把民俗和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比如: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十七课《安塞腰鼓》,在讲这一课是我们就可以把它和我们少数民族的乐器联系起来最好能在教学中实地演奏一番——可以叫学生演奏也可以教师自己演奏(在傣族地区任教的老师可以吹奏一曲葫芦丝,在彝族地区任教的老师就可以来一曲笛子演奏,当然,也可以叫学生来吹奏)。这样不仅是教学更加生动具体,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更加具体。也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少数民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很强的,只是缺少了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学得很慢,接受得也很慢,有的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如果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任教的老师能做一个有心人,抽出一点儿时间来读读“民俗史”,读读我们所任教地区的“地方志”,那么,要做到入乡随俗是很容易的了,要做到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也就更容易了。要赢得学生尊重的第一步也就做到了,当然,要赢得学生的完全尊重和信任仅此一点是不够的。

2、将心比心,赢得学生的感情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有第一就必定有倒数第一,谁愿意倒数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对于基础有待于提高的学困生我们要多加鼓励,最好把本少数民族的风俗融入到对这部分学困生的开导和引导上来,好多少数民族往往倍加注重自己的“面子”,那么,我们何尝不可以给足他们这个面子呢?对待学困生更应该如此。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老师看得起他,从而树立起自信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再者,初中阶段是一个人迈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这时期的学生往往个性十足、争强好胜的心理尤为突出。在这时期我们教师就不应该过多的压制、责骂学生,以免伤了学生的自尊,使其对你产生反感进而厌学。相反,在这时期我们要做的是给他们多一点的鼓励、肯定和引导。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转变角色变教授者为合作者、引导者、共同的探讨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再如“安塞腰鼓”中让学生亲自表演从而使之从中领悟到笛子、葫芦丝的柔美悠 扬和安塞腰鼓的雄健有力,气势恢宏。教师就更应该 “走下讲台”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有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只有真正的成为学生的朋友、合作者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赢得学生的感情,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更加充满活力、更加顺畅、更有效率,才能更好的实现我们教师作为引路人的作用。当然,要赢得学生的感情光靠这一点是不够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教师就好像一个仓库,要想仓库里的东西不被用完我们就得不断地积累知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有不安于现状,不服老的积极进取精神;要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你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是最适合他们的。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就应该在备好课的同时还要多注意观察学生的动向,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备课不仅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对他们的动向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打心眼里佩服你,才会尊重你爱戴你。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赢的学生的感情,才能拉近师生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才能做到和学生以心灵感受心灵,并最终在师生间产生共鸣,学生也才会明白老师是理解我们的,俗话说:“理解万岁”,也正是这个道理。

二、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的是我们才会去做,才愿意去做,才会全力以赴的去把它做好。同样,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在教学中我们只有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愿意去学,才会感受到轻松学习语文的乐趣,才能把语文学好。而回归生活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学生都已经历过或喜、或怒、或哀、或惧等事情,我们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试着用所学的知识把它们表达出来,并尽可能的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更多的时候它是一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学科。因此,让学生多说是语文学校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人要想把一件事情表述的清楚明了那么他首先必须要善于观察还必须善于组织归纳材料。所以,在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就在无意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比如八年级语文(人教版)在说明文单元有一课《中国石拱桥》,对于桥我们是不

陌生的,那么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叫学生先用语言来表达出他所看到的桥有何特征、公用、结构造型如何?在以之和课本介绍的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进行比较看看有何异同,这样就可以达到既形象又直观的教学效果,并可以锻炼学生的类比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此我要说的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一般情况下条件都比较滞后,不可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再如,七年级语文(人教版)第6课《黄河颂》、第26课《猫》、和第29课布封的《马》,八年级下(人教版)第2课《我的母亲》第11课《敬畏自然》等等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先谈谈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所见到的,所想到的,然后再和文章中作者眼中的同一类事物活人又有何异同。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觉得语文其实就是他们在生活中所发生的、所见到的一切,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不过作家们用文字把它们写在了书本上而已。这也就避免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唱独角戏”,枯燥无味的氛围,让学生充分的发挥其主导性,这也是新课改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要求。只有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了学生学起来才会更加轻松、更加主动、更加积极,他们才能体会到课堂上主人公的地位,更可以拉近师和生之间的距离。

只有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的、轻松的氛围中我们的学生才可能发挥出他们的最佳状态,学习的的效率才会是最好的,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一个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体现,它在我们一生的学习中都占有相当大的地位。相信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语文教师都有着共同的体会——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的表达能力还不及城区小学生的水平,他们在作文时往往是辞不达意、文不对题、不知所云,作文往往是层次不清,叙说紊乱。教师批阅一篇作文就好像在考古一得慢慢推敲其意。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最重要的就是“交流”而作文的宗旨就是要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一篇好的文章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使人的心灵能彼此相通,从而产生共鸣,并最终达到“心心相映”效果。反之,一篇辞不达意、叙说紊乱的文章却会给人带来苦恼,影响人的情感。所以一片作文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素养能力的高低,它也往往体现出一个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能力。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少

数民族地区从事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提高语文素养的综合运用能。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众所周知,写作材料来自生活,而少数民族地区往往交通不便利,信息闭塞,这致使我们的学生对外界的了解较少,再加上业余生活没城区的学生丰富,使学生在写作时没话可说,没材料可写。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有着一个比城区学生更优越的条件——他们对新鲜事往往比城区的学生更加好奇,由此引起的对新鲜事物的观察往往比城区的学生更加细致,这是城区学生所不及的。我们可以抓住这一有利的条件找一些实物鼓励学生多观察,用心去体会,做到心有其物、脑有其画。当然,只去观察使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观察的进行整理、加工(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每天都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出一件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或物有一两句话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表述出来。这一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学生在作文时就有方向可寻,材料可写了写出的文章也就有了条理,层次自然也就分明了。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的智能发展尚处于较低的阶段,他们的意志内控力较弱,往往情绪性较为突出,观察事物也往往比较粗略,缺乏较为精细的辨别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针对学生观察过程中的特点耐心的指导学生如何观察。

(1)、从玩中观察

初中生的自控能力弱,贪玩是这一年龄段说有人的天性,为此我们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口头描述,这样他们就会自然地用心去观察了,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见到的事物在班上交流比赛,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自信心(初中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自我表现这样做既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既让学生玩得开心了,有从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

我们不得不承认初中生的想象力士丰富的,他们往往会由一件不起眼的事想到很多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在上课是会走神的原因所在。我们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多肯定、多加以诱导鼓励就可以使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得以开发。比如,下雨了、打雷了、天空中出现彩虹了等等,它们就总会引起学生们不经意的去看看,甚至乱想一通。自然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时我们倒不如就地取材,让学生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用所学到的知识把自己所见到的和由此想到的说出来,并要求用上适当的词语和修辞,这样同样能达到语文教学的效果和目的。我们只有尽可能的教会学生把想象力和观察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他们感知到事物的有形性和有神性,做到胸有成竹。

我们应充分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程度的开发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语文的魅力才能使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周俊《中小学管理案例教学》北京: 教育科技出版社 2004年1月

【2】唐建新、《中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

【3】周军

《教学策略》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

【4】郅庭瑾 《教会学生思维》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5】吴永军 《备课新思维》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6月 【6】《宁蒗彝族自治县“两基”资料汇编》 宁蒗县两基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05年9月 【7】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中学卷上册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五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初探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初探

杨英

(绿春县大兴小学 邮编:662500)

【摘要】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的发展与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小学生而言,学习英语有其固有的一些障碍,如:信息闭塞、民族语言和传统习惯干扰、家长思想素质较落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等;但同时也具备其特有的优势: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在多民族语言环境中,对不同民族语言耳濡目染,语言转换能力强,容易接受新语言的学习。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正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 英语教学 听说环境 教学方法

【正文】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的发展与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当今国际上,英语已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学习英语已不仅是与国际发展接轨的需要更是我们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而我们国家要想更好的对外开放跟上国际时代潮流,就首先应当使我国公民具备使用外语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底子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有限,又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特别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单一,因此,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需要,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就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制订了《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要求》,扬长避短,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呢?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劣势

一、优势

(一)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源大多都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从小生活在多民族语言环境中,对不同民族语言耳濡目染,语言转换能力强,容易接受新语言的学习。在交流中往往先人为主,用对方的语言与之交流,会哈尼族语言的彝族学 1

生见到哈尼族同学就会先用哈尼族语言主动与哈尼族同学打招呼、问候,于是双方自然地用哈尼族语言进行交流,来到学校见到老师他们也会自然的用普通话与老师交流。

(二)同时,少数民族小学生也具备了儿童好奇、好动、爱表现、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他们学习外语时有许多成人甚至中学生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例如:模仿力、可塑性强等。

二、劣势

(一)少数民族学生受家庭教育和母语的干扰,羞于说英语。尤其农村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并且易落于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因而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

(二)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只能接触一到二次,每次四十分钟,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回到家里,或许有的家长们能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科目就足够了,他们在学汉语拼音时还有很大的困难,再学英语,不是要分不清楚了吗?因此,当孩子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在取得进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们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而大部分少数民族家长则是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说是没有。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三)由于师资不足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少数民族地区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教师,多半是边学边教“半路出家”。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于城市小学,在农村小学中还存在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而这种“满堂贯、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一、听说语言环境创设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有其独特性,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的,通过听、说、读、唱、玩、演等方式,着重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学习智力,使之获得语言知识技能,形成初级语感、语音、语调,培养其简单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而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听与说的能力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鉴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语种多样的情形,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适宜英语听说学习的语言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积极和正确地练习听说英语,提高听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校内听说环境的创设

1.营造学生敢于听说的心理环境

听说教学中,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听说上的害羞、紧张等心理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学生解除心理紧张,轻松愉快地进行听与说的练习:在教室里把学生的座位以小组或环形形式布置,让他们面对面而坐,以增加亲切气氛;

说英语时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而不是站着说,这样他们会感到更自然。开始阶段,允许学生使用录音机播放他们为某个话题提前准备的磁带录音,以免出现由于心理紧张带来的口误;让学生戴自己制作的假面具,以掩饰紧张而产生的尴尬表情;让学生在语音室或通过电话在相互看不到的情况下交谈等等。事实证明,营造一种气氛,使学生不再感到紧张,愿意提出问题并愿意无拘束地发表他们的意见,这是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首要条件。

2.课堂上营造宽松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和创设学生乐于听说的现实场景

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的态度,指导学生,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交际环境。教师在课堂上尽力用各种手势、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感染学生;教师不但要以一个导演的身份出现,也要以一个演员的角色出现,给学生以演示和示范。同时教师的态度要温和,只要学生用英语说话,有一点进步,就要给予表扬。态度要真诚,努力找到学生优秀的地方。不要表露出失望、生气和不耐烦的情绪,要以尊重和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珍视他们的勇气,不要嘲笑任何学生,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不是总期待学生符合教师的要求,要信任他们,等待他们接近教师的要求。

②教师也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特点,选择恰当的电教媒体,并掌握适当的时机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听力训练,集音、像、形于一体。它们的优化组合能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一种立体化的思维活动,多渠道地感知语言材料、物质材料,多层次地对大脑皮层进行刺激,通过文字、图像符号、声音信号等语言与实践联系起来。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丰富的声像并茂的语言教学内容,最接近语言交际的自然环境,能使学生在真切的情景中学习活的语言。

③教师还应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设置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上练习说英语,如:内容复述、角色扮演、看图说话、短剧表演、争论辩论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由地、创造性地进行表达。

3.抓住校园里的一切可用素材,创设校内英语习得氛围

如:在非英语课时,教师上课时使用一些简单的英语课堂用语;组建学校英语课外兴趣小组或开辟英语角;鼓励学生在校园内用简单的英语互相问候;课间休息时播放一些英语儿歌、小故事、校园英语磁带等。这些学习氛围的创设,有利于刺激学生的观感,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英语。

(二)校外听说环境的创设

1.在家庭里寻找学习的环境。如:要求学生收看英语电视节目,许多电视台都开设了英语栏目,收看这些节目就是很好的听力训练。通过英语光碟也可以创设听说的环境,市场上有许多英语碟片,深受学生欢迎,他们在自我娱乐的同时,也能学到不少的知识。鼓励学生在家里做家长的英语小老师,把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英语教给家人。

2.在校际交流中创设听说环境。与其它同类小学或中学开展英语联谊活动,如:英语联欢会、英语朗诵会、参观与导游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实际的交流互动中练习听说能力。

二、扬长避短,改善教学方法策略

(一)要重兴趣、重成就感、自信心的培养

1.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教学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爱学、乐学,而学习兴趣的保持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能否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多做激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2.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生理及所处环境特点,教师宜进行愉快教学,激发听说兴趣,在教学中可采取穿插歌曲、游戏等多种形式的辅助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二)要重体验、重实践、重参与

1.少数民族学生语言转换能力强,容易接受新语言的学习。但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习得英语,那么优势也会变成劣势。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为了让学生在初级阶段学好音标,学好语法,记忆一定量的词汇,这一方式导致了课堂教学时的教师中心化,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体验、参与、实践、创造,才能真正在教育这一主动过程中,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2.当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无短处,小学生学习英语时有优势,但不可否认的,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对事物的学习往往又缺少持久性,并且不喜欢单调的重复操作和机械式的训练。这都给小学英语教育者平常的正常教学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而如果我们只要小孩子单调的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背语音及语法规则,记忆词汇,就恰恰忽视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优势、长处,而学生本身也会因为学习的单调乏味及困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久而久之就会放弃英语学习。

结论

总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在语言环境的创设和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环境是要创造的,学习英语必须要有练习听和说的机会,这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我们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之余,还要努力挖掘课后的一大片练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既是对课堂训练的一种有效补充,也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一条学习捷径。实际上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愿望同样是强烈,他们“听不懂、不愿说”只是因为怕出错、紧张而造成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英语词语来表达自己。如果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方法鼓励、训练他们,学生会非常积极地、自动地和自然地运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

【参考资料】

1、高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点滴谈》期刊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学研究)2008年 第01期

2、龙梓菁,王江华《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环境思考——以普洱、景洪等地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为例》期刊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 第03期

3、王蔷《小学英语课程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4、刘道义《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

5、刘润清主编《外语教学与学习》

下载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双语教学

    浅谈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双语教学 许玉宁 内容摘要: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老师应该注重语文双语教学,让学生走出母语影响的困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

    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最终版)

    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内容摘要】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特殊性、复杂性和差异性。因此, 如何提高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效培养......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一年级语文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一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析 【内容摘要】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思想感情的基本手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

    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二)

    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二) 游开安 四、启蒙欣赏和评价,落实阅读重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欣赏在少数民族地......

    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摘 要:本文从形式、内容、时间三个方面阐述了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中第二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关键字:第二课堂 教学 小学少数......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双语教育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双语教育摘要:随着全国普通话的普及,汉语成为全国最普遍使用的语言。学习汉语便成为我国各种少数民族的一种必然。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双......

    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育现状调查

    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育现状调查 —以榕江县仁里中心校为例 一、调查概况 2011年9月1日至10月23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到仁里中心校度过了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

    浅论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

    [内容摘要]法律援助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法律援助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密切。提高法律援助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