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

时间:2019-05-12 01:2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

第一篇: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少数民族地区开设英语课已成为发展趋势。我们学校自1983年成立以来就开设了英语课,我负责高一的英语课教学,让我教英语,我很愿意学以致用,让每个学生都和我一起学好英语,迈入新世纪。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使每个学生学好英语。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缺少英语学习环境,我就把我的英语自修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与学生共同学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客观的,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最终都有所学。

英语语言有三个方面,即语音、语法以及词汇。语音是根本的。语法和词汇都是通过语音得到体现的。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好发音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只有学好发音,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也才能让别人听懂你说的话。能听能说,英语就算学活了。只有学好发音,才能把所学的语言材料以正确的形式在脑子里存储下来,以正确的形式使它重现,从而加强对语言的感受,最有效地掌握语法和词汇,提高实际使用的能力。因此,学好发音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步。发音没有认真学好,不仅英语说不好,连朗读都有困难;这样,就很难学得活和学得牢,也很难较快地尝到学习英语的甜头。一开头学好语音,学英语的方法对,路子宽,以后收效会越来越大的。

从第一节英语课开始我就渗透语音教学,教给学生发音,强调发音要领,持之以恒,以听说为主方向,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中真正感受到英语.学生学习英语,光会说几个单词、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如“Hello!Bye-bye!”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英语离他们是遥远的,所以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地去练习听说。Let's play中的绕口令,以及我平时教给学生的一些句子都可以看作是例句,课上课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有意练习”、“无意练习”。

学习英语的另一块基石就是词汇,不管是听说还是读写,都离不开词汇,所以,一定要重视词汇教学。一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课本插图、我去引导明确单词中文意义,二是学生自己看清单词字母组成、利用音图拼读出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己借助字典学习,我给予指正。在巩固记忆方面,采取定期听写、随机复习的方式.教学中的游戏对巩固教学有很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自然地学英语。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我的教学也比较顺利了。

此外,每课结束后,我都要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复习,学生先练习,然后在我跟前“一一过关”,查漏补缺。我把这些情况以表格形式记录,对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在课堂教学、课后复习时,我对自制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放手”让其“自学”,并要他们帮助其他同学;对有一定自制力、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学生给予辅导,组织他们一起学习;对自制力较差、知识和能力水平低的学生重点辅导,并组织其他学生帮助他们。我鼓励学生之间一起学习、交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虽然我在教学方法、形式上有所变化,但还是较单

一、死板,主要还是老师单纯讲解、学生听,练习仍是老师单纯叫、学生答,那些“优秀生”听得进去、读得下来,而有的学生对你的课就置若罔闻了.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学的覆盖面小,上面所说的教学方案并没有完全实施。由于我的时间、精力的原因和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同,我与学习好一点儿的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相对于学习差一点儿的学生多。比如,课堂提问并没有特别注意中等生和后进生。再如课后 “优秀生”“随时随地”找我练习,不对或不熟练的地方在我指导后再反复练习;中等生、特别是后进生,我得“主动”和他们“预约”,而他们往往“失约”;学习小组也没有完全搞起来;我对中等生和后进生“把关”也不严,中等生不熟练就放过去了,后进生是勉强“过关”。结果,“优秀的”越优秀,“落后的”越落后。

我计划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英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完善我的教学方案。更重要的两个方面是花工夫、下力气、千方百计彻底实施教学方案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制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初探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初探

杨英

(绿春县大兴小学 邮编:662500)

【摘要】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的发展与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小学生而言,学习英语有其固有的一些障碍,如:信息闭塞、民族语言和传统习惯干扰、家长思想素质较落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等;但同时也具备其特有的优势: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在多民族语言环境中,对不同民族语言耳濡目染,语言转换能力强,容易接受新语言的学习。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正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 英语教学 听说环境 教学方法

【正文】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的发展与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当今国际上,英语已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学习英语已不仅是与国际发展接轨的需要更是我们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而我们国家要想更好的对外开放跟上国际时代潮流,就首先应当使我国公民具备使用外语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底子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有限,又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特别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单一,因此,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需要,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就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制订了《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要求》,扬长避短,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呢?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劣势

一、优势

(一)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源大多都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从小生活在多民族语言环境中,对不同民族语言耳濡目染,语言转换能力强,容易接受新语言的学习。在交流中往往先人为主,用对方的语言与之交流,会哈尼族语言的彝族学 1

生见到哈尼族同学就会先用哈尼族语言主动与哈尼族同学打招呼、问候,于是双方自然地用哈尼族语言进行交流,来到学校见到老师他们也会自然的用普通话与老师交流。

(二)同时,少数民族小学生也具备了儿童好奇、好动、爱表现、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他们学习外语时有许多成人甚至中学生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例如:模仿力、可塑性强等。

二、劣势

(一)少数民族学生受家庭教育和母语的干扰,羞于说英语。尤其农村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并且易落于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因而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

(二)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只能接触一到二次,每次四十分钟,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回到家里,或许有的家长们能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科目就足够了,他们在学汉语拼音时还有很大的困难,再学英语,不是要分不清楚了吗?因此,当孩子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在取得进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们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而大部分少数民族家长则是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说是没有。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三)由于师资不足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少数民族地区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教师,多半是边学边教“半路出家”。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于城市小学,在农村小学中还存在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而这种“满堂贯、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一、听说语言环境创设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有其独特性,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的,通过听、说、读、唱、玩、演等方式,着重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学习智力,使之获得语言知识技能,形成初级语感、语音、语调,培养其简单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而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听与说的能力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鉴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语种多样的情形,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适宜英语听说学习的语言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积极和正确地练习听说英语,提高听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校内听说环境的创设

1.营造学生敢于听说的心理环境

听说教学中,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听说上的害羞、紧张等心理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学生解除心理紧张,轻松愉快地进行听与说的练习:在教室里把学生的座位以小组或环形形式布置,让他们面对面而坐,以增加亲切气氛;

说英语时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而不是站着说,这样他们会感到更自然。开始阶段,允许学生使用录音机播放他们为某个话题提前准备的磁带录音,以免出现由于心理紧张带来的口误;让学生戴自己制作的假面具,以掩饰紧张而产生的尴尬表情;让学生在语音室或通过电话在相互看不到的情况下交谈等等。事实证明,营造一种气氛,使学生不再感到紧张,愿意提出问题并愿意无拘束地发表他们的意见,这是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首要条件。

2.课堂上营造宽松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和创设学生乐于听说的现实场景

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的态度,指导学生,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交际环境。教师在课堂上尽力用各种手势、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感染学生;教师不但要以一个导演的身份出现,也要以一个演员的角色出现,给学生以演示和示范。同时教师的态度要温和,只要学生用英语说话,有一点进步,就要给予表扬。态度要真诚,努力找到学生优秀的地方。不要表露出失望、生气和不耐烦的情绪,要以尊重和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珍视他们的勇气,不要嘲笑任何学生,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不是总期待学生符合教师的要求,要信任他们,等待他们接近教师的要求。

②教师也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特点,选择恰当的电教媒体,并掌握适当的时机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听力训练,集音、像、形于一体。它们的优化组合能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一种立体化的思维活动,多渠道地感知语言材料、物质材料,多层次地对大脑皮层进行刺激,通过文字、图像符号、声音信号等语言与实践联系起来。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丰富的声像并茂的语言教学内容,最接近语言交际的自然环境,能使学生在真切的情景中学习活的语言。

③教师还应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设置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上练习说英语,如:内容复述、角色扮演、看图说话、短剧表演、争论辩论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由地、创造性地进行表达。

3.抓住校园里的一切可用素材,创设校内英语习得氛围

如:在非英语课时,教师上课时使用一些简单的英语课堂用语;组建学校英语课外兴趣小组或开辟英语角;鼓励学生在校园内用简单的英语互相问候;课间休息时播放一些英语儿歌、小故事、校园英语磁带等。这些学习氛围的创设,有利于刺激学生的观感,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英语。

(二)校外听说环境的创设

1.在家庭里寻找学习的环境。如:要求学生收看英语电视节目,许多电视台都开设了英语栏目,收看这些节目就是很好的听力训练。通过英语光碟也可以创设听说的环境,市场上有许多英语碟片,深受学生欢迎,他们在自我娱乐的同时,也能学到不少的知识。鼓励学生在家里做家长的英语小老师,把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英语教给家人。

2.在校际交流中创设听说环境。与其它同类小学或中学开展英语联谊活动,如:英语联欢会、英语朗诵会、参观与导游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实际的交流互动中练习听说能力。

二、扬长避短,改善教学方法策略

(一)要重兴趣、重成就感、自信心的培养

1.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教学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爱学、乐学,而学习兴趣的保持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能否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多做激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2.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生理及所处环境特点,教师宜进行愉快教学,激发听说兴趣,在教学中可采取穿插歌曲、游戏等多种形式的辅助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二)要重体验、重实践、重参与

1.少数民族学生语言转换能力强,容易接受新语言的学习。但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习得英语,那么优势也会变成劣势。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为了让学生在初级阶段学好音标,学好语法,记忆一定量的词汇,这一方式导致了课堂教学时的教师中心化,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体验、参与、实践、创造,才能真正在教育这一主动过程中,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2.当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无短处,小学生学习英语时有优势,但不可否认的,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对事物的学习往往又缺少持久性,并且不喜欢单调的重复操作和机械式的训练。这都给小学英语教育者平常的正常教学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而如果我们只要小孩子单调的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背语音及语法规则,记忆词汇,就恰恰忽视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优势、长处,而学生本身也会因为学习的单调乏味及困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久而久之就会放弃英语学习。

结论

总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在语言环境的创设和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环境是要创造的,学习英语必须要有练习听和说的机会,这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我们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之余,还要努力挖掘课后的一大片练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既是对课堂训练的一种有效补充,也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一条学习捷径。实际上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愿望同样是强烈,他们“听不懂、不愿说”只是因为怕出错、紧张而造成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英语词语来表达自己。如果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方法鼓励、训练他们,学生会非常积极地、自动地和自然地运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

【参考资料】

1、高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点滴谈》期刊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学研究)2008年 第01期

2、龙梓菁,王江华《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环境思考——以普洱、景洪等地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为例》期刊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 第03期

3、王蔷《小学英语课程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4、刘道义《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

5、刘润清主编《外语教学与学习》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减少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一直困扰着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

【关键词】新课程

农村中学

两极分化

英语教学质量

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班上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教学质量老是难以提高,这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英语教师。如何减少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根据自己八年来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谈几点拙见,以与广大农村第一线的中学英语同行们交流、学习。

1.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非常差,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条件下,要想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是非常困难的,只有通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习好英语的现状。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主张“教是为了不教”;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学”。简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指导”两字。通过做事的方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例如,在讲授tea和coffee时,教师可以拿一杯茶和一杯咖啡,告诉学生们:This is a cup of tea and this is a cup of coffee.并且请同学们当场尝一尝这两种不同饮料,从而引出句型Would you like some tea / coffee?使他们在视觉、味觉、听觉上得到统一,然后让他们学说,这样就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锻炼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可以布置学生去网上了解茶的种类及性质。同时也减少了学说障碍,且有话可说,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学练新知识,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英语的目的。另外,英语教学,还要与远大的社会意义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重新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

2.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1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宜多让学生掌握与自身以及周围环境、事物有关的英语语言表达。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只学习了26个大小写字母和简单的日常用语,可让他们互相谈论自己的学号、座位号以及所在的组、排号,不要求他们写与认,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常提及学生的学号,而不叫其名字;学生来迟到了,可以用英语请示,教师方能让其进教室等与他们自身非常贴切的英语语言。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常用与他们自身有关的英语语言,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很熟练地且不由自主的说英语了。学习英语兴趣也浓了,自然教学质量就提高了。

2.2课堂教学采取多样化的游戏形式。在教材中,有些简单的歌曲,要让学生学会唱;遇到有趣的谜语、游戏,要让学生亲自尝试,让他们充当有关的角色进行表演。教师也可适当把有关内容编成谜语、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话题要多训练,多让学生表演,一部分词的意、形、用,教师在教学中可把它编成“顺口溜”来识记。(如:food与foot两词中“oo”一个发/u:/,一个发/u/,可记着Foot is short and food is long.“脚短,食物长”。这样学生就容易记住这两个词中“oo”的发音了。)

2.3教学中教学挂图、简笔画的合理运用,有利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学中结合教学挂图,简笔画进行对话训练与表演时,有利于把学生有意与之联系起来说的英语语言,使学生有一种真实的感觉,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激起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3.面向全体,进步差生

有些是由于智力因素,绝大部分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致。不管是哪种因素,在学生学习上存在着困难,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满怀热情地关怀爱护他们,进步差生,争取大面积提高。

众所周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差生决不能嫌弃排斥,优生是我们的学生,差生同样也是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差生具有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只要老师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差生完全可以教好的。常言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我们要主动去关心他们,去亲近他们,深入到他们中间去,与他们交朋友,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查明了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和知识的缺漏情况后,针对不同情况向他们进行辅导,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克服自卑感和压抑感,从思想上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在我教高一时,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我:教师,我又不想出国,我为何要学习英语?当时我就在课堂上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有出国才学习英语吗?试问:在中国能有多少人能出国?中国人学习英语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是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是为了更好地为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特别是当今时代,我们年轻人更要学习英语。就算你没有机会出国,可外国人有机会来中国,也许就在你的家乡建厂,你就有机会与外国人交谈或做生意。你说,如果到那时你不懂英语,你能做什么?你能帮家乡人做什么?所以说,就算你不想出国,学习英语也是有很大的用处。一番话下来,他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他的英语成绩提高了,高考时,英语科考得105分,结果考上了重庆大学。其他同学的英语成绩也提高了。所以说,只要认清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增强信心,就一定能把英语学好,学生认真学习英语了,那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就提高了。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热情大方,态度和蔼,表情自如,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从而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有利于消除学生紧张、拘束、畏惧的心理,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大胆地开口问老师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5.英语教师自身提高业务水平

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在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普遍处于薄弱环节。针对现行英语教材特点与教纲要求,要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英语教师平常要多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多看电视屏幕上的英语节目,多看多听有关的英语光碟,采取多渠道地接受英语语言,了解说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多运用英语,多参加有关英语方面的培训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逐步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6.教师转变英语教学理念

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究其原因,在于学习主观能动性差,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让学生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开始往往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兴趣会逐渐减退。所以,教师要向学生反复强调当今社会使用英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通过一些典型事例的介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其求知欲。

6.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利用新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在课堂上设置疑问情景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疑问,最容易引起定向思维。教师通过步步设疑问可使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可使学生的“学”从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当然,创设什么形式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要面向全体,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从而可使层次不同的学生得到各尽所能的训练。7.指导学生正确学习英语的方法

产生两极分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得法者,成绩不断进步,积极性更高,求知欲更强。而学习不得法者,虽然花的时间和精力不比别人少,但成绩就是不理想,并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失去进取的信心。可见,成功的学习依赖于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法,从而达到减少两极分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7.1

课前学习方法指导。要求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借助于生词表、工具书,进行预习寻找疑问。新课内容经过预习,不仅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在听课中容易做到有的放矢,而且比较容易进入教师设计的角色,听懂同学对话和表演,这有利于提高课堂听课质量。

7.2课堂学习方法指导。课堂上要求学生最大限度调动一切感官,力争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

7.3课后学习方法指导。英语教学仅靠课堂几十分钟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要求学生及时复习,鼓励他们多记、多用、多做。多记就是帮助学生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把学过的单词、词组和句型反复记忆;多用就是要学生学了什么用什么,凡是能用英语说出来的事,尽量用英语说,学以致用;多做就是多做预习和复习,多做一些同步训练题,让所学的知识及时得到消化、巩固和提高。

当然,消除两极分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只要我们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新思路,积累心得,改进方法,长期不懈地努力下去,就一定能大大减少两极分化,提高英语科目教学质量。8.开展多样化的英语学习活动 提高教学质量,要学好英语,仅靠45分钟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外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练习,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如在校内外开展“英语角”,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英语角”进行口语交际,能使自己语言得到充分自由的表达,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充分发挥自己在语言中的主动性,尤其是学生在用英语交际时,听话对方明白后,深知自己也能说英语了,别人也能明白了,学生英语学习自然会兴趣很浓,勇气倍增。

总之,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我们广大英语教师的只要多方努力,指导好学生学习英语,英语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大面积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玉祥、程正方.《心理学》.北师大公共课教材.北京:北师大出版社,1996 [2]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北京:人教出版社,1998 [3] 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科学出版社,1999 [4] 张正东.《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1999

第四篇: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鲁吉职业中学 胡德荣

笔者所在地是少数民族人口占90%的民族自治县,山高坡大,自然条件差,是全国的贫困县之一。穷县办教育,穷县办好教育,可想而知是一件相当困难之事。因此,当地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滞后,人们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作为第三语言(第一是少数民族语言,第二是汉语,第三才是英语)的英语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是很不理想。原因何在?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学,笔者有很多困惑和思考。

困惑一:农村英语教学条件相对较差。虽然国家加大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观。但是教学设备与东部和中部地区比较还相差甚远。有的学校连英语教学所必需的录音机和英语磁带都没有,更谈不上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有些农村初中和中心小学即使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但也很少让学生使用,原因是学校领导担心用坏。

思考一: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当地的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挤出资金,配备必要的英语教学用具。大大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怕用坏,只怕放坏。作为教师不能等、靠、要,要勤于自制教具,丰富教学手段。

困惑二:制约少数民族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瓶颈之一,就是英语教师紧缺,而且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据笔者调查,我们县的农村英语教师真正从大专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的只占一半左右,另一半的英语教师是半路“出家”,经过英语短期培训或通过函授学习而取得的英语文凭,其“内才”多少,很难断言;还有一部分教师是“拿着黄牛当马骑”,将非英语专业的教师来教英语。农村教师还有一个普遍现象:缺乏上进心,认为进城难,评先难,好像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农村教书感到很委屈。因此,很少钻研业务,整天得过且过。这样的英语师资水平,怎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思考二:作为基层的一位英语教师,要高度发扬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要脚踏实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管是英语专业毕业,还是半路“出家”的英语教师,“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应不断加强英语教师师资培训,一方面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知识水平,一方面补充英语师资,让紧缺的农村英语教师得到缓和,英语教学质量才有望提高。并且加大激励机制,让农村教师“有看头”,“有奔头”。

困惑三:学生和学生家长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到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家长要求不高。虽然,英语被当今列为三大基础学科(语文、数学和英语)之一,但是对于农村来说,还没有引起学生和家长的足够重视,农村孩子的家长们认为学习语文和数学在农村才有点用,娃儿必须学好,而英语在农村用不上,学了没作用。更有学生认为: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我又不出国,学它干什么?因此,农村英语一开始就没有得到家长和学生的重视,随着英语课程的增加,面临的就是大面积的学生放弃英语的学习。

思考三:

1、农村英语教师,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师面对这个普遍的现象,不能嗟叹,不能悲观,而要苦口婆心从形式、重要性、意义等几个方面的加以说服引导,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结合当今世界发展和我们身边的英语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英语非学好不可。

2、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的成功,主要是看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主导,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上课时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多用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正确的回答问题,哪怕是一丁点闪光之处,也要及时捕捉,加以表扬、鼓励,常用clever / well done /good / very good等词进行鼓励。对于学习较差的和学习上出现错误的学生,常用Don’t worry / Try again, you can do it well /Believe yourself.等进行帮助。对口语好的学生,让他们来领读;对写得比较好的作文,让作者进行范文示读。并且每一个大组设立一个集体作文本,让本组中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优秀作文抄在集体作文本上,优秀的作文抄在前面。这样优秀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严格要求自己,把作文写好更好,作文弱(次)点的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去模仿优秀学生的作文。总之多渠道让学生在学习中展示自我,体验成功,获得快乐。

困惑四:“一标多本”的英语课程设置,出现了许多种版本的教材,由于各地区和各时段所用的版本不同,可能出现教材连贯性不强,例如,在小学用的是人教版,到了初中却用小学三年级起始的外研版或者小学没有学过英语的学生进入初中也用小学起点的教材;初中用的是外研版,到了高中又用人教版,这给农村学校英语教与学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和影响。增加了教师教英语和学生学英语的难度。思考四:要解决这个困惑,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研修,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吃透“标准”,吃透教本,掌握重难点,灵活运用教材。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考虑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征订课本之时,考虑到教材的连贯性,由于大部分农村小学并未开设英语,即使农村中心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了英语,而课时只是每周2节,而且不列入小升初总分,因此,小学开设英语,在农村来说,目前形同虚设。因此,在征订英语教材时,农村初中目前最好是使用七年级起始版教材。

总之,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一名英语教师在困惑中成长,在思考中豁达,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关注学生,关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我们相信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质量会上一个新台阶。

一、外因制约着山区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

1.教学条件简陋 有的学校的英语教学设备仅限于大、小黑板和教师自制的图片、卡片、简笔画以及不成套的教学挂图和教学磁带至于现代英语教学所应具备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对于山区农村中学来说,只能是望尘莫及。

2.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由于山区农村经济落后,教师的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待遇较差,为此,难以吸引更多高水平的教师。一些地区代课教师较多,他们负担繁重,尚有后顾之忧,影响安心工作。因条件所限,教师们难以获得进修的机会,严重影响他们业务素质的提高。3.学生学习缺乏动力 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其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本费都没有保障,更不敢奢望初中毕业后继续读书,因此缺乏学习动力。由于受条件所限,山区农村初中的学生十分缺乏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于是,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法。

二、山区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要求进退两难

各地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开设外语的语种、范围和程度,条件有限的地区可以只按一级要求(初中只学两年英语)进行教学。国家还曾专门组织编写过农村版教材。

三、走自己的路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既然山区农村初中的学生不甘落后,英语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选派教师轮流外出学习、参加教研会,回单位后再向其他教师传授。

2.以学得为主 学习英语的最好途径无疑是在真实的语境中理解、学习和运用英语,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轻轻松松地习得英语。3.尽量创设习得语言的环境 山区农村初中缺乏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环境,但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语境,使学生在课堂内外有一些准真实的语境,从中理解、学习和运用英语,用英语进行思维。

总之,只要山区农村初中的教师勇于进取,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自身钻研大纲、驾驭教材的能力,结合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教学良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就一定能培养起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兴趣与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山区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水平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带来了教育新的春天。新目标英语(GO FOR IT)是“在(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最新出版的Go for it!教材的基础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改编而成的”。这套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它的出现给中国的英语教学注入了一些新鲜的东西,但也给身处农村的教师们带来了不少的困惑。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又应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提高农村中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呢?本文将就此问题做一些浅析。

一、教学中的困惑

(一)教材本身的困惑

《新目标英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词汇量大。按理说,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必要基础。但是,一个单元约四五十个的词汇,对于零起点的农村学生来说,无疑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负担与烦恼。多而复杂的英文名字,出现率奇高,好像“有了英语情境”了,但是却不利于学生的记忆与学习。对于名字的拼写、发音,学生一见就发悚。还有,新教材一直强调学英语不能以语法讲解为主,但是教材中的语法现象比比皆是,而且没有先易后难的顺序,交相混杂,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学生学习缺乏动力

1、底子薄。目前,除县城外,一般小学都没有开设英语课程,所以,七年级是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年级,学习英语的起点几乎是零。而由于这套教材是非零起点的,教材容量扩大,要求较高,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当部分同学就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2、由于受条件所限,农村初中的学生十分缺乏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于是,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法。农村远离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学生学得的英语知识又极少可以用到。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设备不足

学校的英语教学设备仅限于大、小黑板和教师自制的图片、卡片、简笔画以及不成套的教学挂图和教学磁带。至于现代英语教学所应具备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只能是望尘莫及。

二、立足现实,探索适合农村中学的教学方法

面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三难处境,我们不可盲目效仿他人,而应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尽可能靠近新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下面,就我个人在课改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情导趣

农村初中缺乏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环境,但我们老师应尽可能地创设真实语境,使学生在课堂内外有一些准真实的语境,从中理解、学习和运用英语,用英语进行思维。例如:“I’d like a large pizza.”这一单元。在教授“pizza, onion, olive,lemonade, orange juice”等表示食物及饮料的单词时,我就把相关的食物带到课堂上进行教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初步感知并沉浸在学pizza及其配料等食物名称的氛围中,然后创设 “How to order pizzas” 的大情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shopper and customer),让学生通过订购pizza来学习食物的名称,并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与他人打交道的活动能力。

(二)构建合作小组,转变学习方式

1、合理组合,增强合作信心。

合理搭配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互补的学习小组,小组既可以二人一组、三人一组、四人一组等。要求学生围绕教师所给的话题进行语言活动,或操练语言知识,或发表个人见解,或通过讨论获得某个问题的答案。例如:学习了第五单元How was your weekend?后让学生四人一组根据话题“How was your weekend ?”进行讨论。用自己所学的句型“What did you/he/she do over the weekend ? How was her/ his/ Ming’s weekend ? ”等进行交际。这样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就能从表达能力好的学生那里获得益处,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好的学生也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并获得成就感。现行教材对学生的词汇量要求大大提高,但通过学生互助合作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记住更多的单词。比如:制作单词卡片互相交流使用,进行填词比赛,单词接龙,单词归类等,通过竞赛形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加大学生语言的实践量,还能够培养学生在群体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整体行动,促进合作发展。

教师不但可以在英语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而且可以经常利用一些活动,如“指导小先生”帮助组内成员巩固当天学习内容;互查当天作业;互相听写;互相纠正;通过各种相互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也对小组合作的认识趋于一致,兴趣激增,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英语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人就认为,农村学校条件有限,与城市是没有办法比较的,开发课程好象跟我们搭不上边。其实不然,课程资源是无穷无尽的,不论是城里的学校,还是农村的学校,不论是城里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都可以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条件,积极和有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要相信,我们的学生与老师一样、甚至更聪明能干。作为教师,发现学生的特长非常重要。新目标英语采用任务型教学,学生在准备任务的阶段实际上就是在寻找、发现或者说开发各种英语资源的过程。他们的手工制作、单词卡片、图片图画等,可以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极大的便利。例如,在教“I want to be an actor.”这一单元时,仅靠其配套的一张教学挂图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这单元学的更生动,更形象,我在课前把任务布置给学生:画自己理想中的职业,并借助字典注上其英文名称,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学习。这样不但展示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到了课外职业名称,如:driver, farmer, writer,actress, spaceman等,还为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Go For It!》这套教材在要求教师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同时,也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法。所以,这套教材不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农村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尽管我们以后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更多、更复杂,但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勇于进取,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自身钻研《课标》、驾驭教材的能力,结合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教学良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就一定能培养起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兴趣与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水平。

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厌学情绪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1-11-14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21期供稿 作者:李桂香

[导读]近年来,农村中学英语学科学困生大幅增加,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为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摘要:近年来,农村中学英语学科学困生大幅增加,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为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学习;厌学情绪;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李桂香,任教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鹿苑中学。

一只小白兔很想吃鱼,于是,他就去他家附近的河边去钓鱼。第一天,忙碌了一天,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第二天他又去钓鱼了,可还是空手而归。第三天,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可是,这只小白兔很执着,有一股永不放弃的精神。就这样接连七天兴高采烈地去河边钓鱼。到了第八天,他刚来到河边,一条大鱼跳出水面,生气地朝小白兔大喊:“如果你今天再敢用胡萝卜喂我,我就杀了你!”笔者认为,我们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们就像小白兔一样,每天兴致勃勃地去上课,却怎么也引不起学生们的兴趣。于是,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逼着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逼着学生记单词短语,训练其应试能力,还美其名曰:好好学英语吧,学好了英语对你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好处!

近年来,农村中学英语学科学困生大幅增加,两极分化现象出现的时间提前到了七年级上学期,两极分化率明显变化,过差率大幅度增加,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为英语学科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正常的英语教学甚至无法进行,学生苦恼,教师困惑。

一、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1.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使学生厌学情绪提前产生

根据本校七年级教师实际调查和教学实践发现,小学英语教学环节薄弱,课时不足,师资不足,最基本的英语教学任务根本没有完成,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该掌握的词语、语法、句式没有掌握,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最基本的英语技能没有形成。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办学学习英语,其英语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学生。所以,学生一升入初中,已经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和大量的学困生,部分学生看到别人英语水平明显高于自己,感到压力过大,自尊心受到伤害,一开始就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2.农村中小学英语教材存在严重的弊端

其一,内容过多,每天学生学习任务过重,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英语技能训练,更谈不上融会贯通的使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比如,GO FOR IT!九年级教材,要求一节课进行一篇文章的学习,其中有大量的词汇、短语和难点句子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大部分学生在45分钟之内仅能扫清文字障碍,分析了解文章层次和大意。至于对课文完全的理解,然后能把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扩展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课后得利用大量时间熟记单词和短语,朗读甚至背诵及其它扎实的技能训练和巩固方可得到。但是,学生必学科目繁多,各科教材内容多且繁,农村学生在家中没有人能给其帮助和指导,而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很有限,每天疲于应付各科作业,所以,学生根本无法扎实认真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部分意志力较强,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基本能巩固所学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当天繁重的学习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一天天落下许多知识,造成知识的不连贯甚至空白,听不懂教师讲课,百无聊赖,厌学情绪凸现。

其二,教材内容与农村生活脱离,学生不感兴趣,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无用。农村学生只有20~30%能进入重点高中或普通高中继续就读,而大部分学生要进入职业中学或技校学习工作技能,或直接走向工作岗位成为一般的劳动力。大部分学生及家长认为学习那么复杂的英语与以后的工作生活无益,不如不学。所以,与其浪费时间在英语科上,还不如学学别的科目,或者看看小说,玩玩游戏还可以益智或练练动手能力。3.考试题型过难过多,学生体会不到学习英语的成功感

陕西省中考试题近年来逐步趋向偏难繁,有些题型甚至比全国高考题型还要难。同样是两个小时,中考高考题量不相上下,中考听力占去20分钟,剩余100分钟学生得完成7篇阅读,10个单选,2个对话,5个句子和1篇写作。而高考在120分钟内学生完成7篇阅读,15个单选,1个对话,10个单词和1篇写作。下表是部分中高考试题题型比较:

很明显,初中生本来注重词汇学习,中考却没有考查基本语音知识,中考考查学生分析句法和语法写出完整句子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文意理解的能力,要求学生跳跃思维非常灵活地使用英语知识处理文字信息。一个单词拼写,一个标点,一处大小写错误都会失分。而高考从语音知识、词汇、短语以及文章意义的理解各个题型都有一定的提示。平时月考尽量靠近中考题型,因为它是指挥棒,决定学生前途,所以直接冲击教师上课方法和内容,甚至违背语言学习目的“用来交际”的初衷。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分组表演对话,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己见非常活跃,相当快乐。教师尽可能鼓励学生说英语,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可每经过一次考试,那些课堂上大胆发言、善于交际的孩子们倍受打击,很痛苦。因为,考试从来不考课文内容,不考课本上的对话,不考口语表达能力。考试根本显示不出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努力不努力成绩都差不多。反而不会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不善用英语交际的孩子的成绩反而高一点。大部分学生信心受挫,厌学情绪难免。学生和教师都没有成功感,平时教学,学生还能训练一下说的技能,到了毕业前期,学生基本上围绕中考题型进行训练,单纯的提高英语成绩,经过一学期备考,学生考试能力不断提高,英语能力却在直线下降,这严重违背英语教学规律。

4.农村家长及学生大部分认为读书无用

农村孩子花几万元上完大学,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大学毕业,就意味者失业,所学英语知识更是搁置不用。所以,家长就更不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不督促检查孩子作业,家庭教育严重脱节。学生思想素质差,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甚至违反课堂纪律,逃课、打游戏、不完成作业等不良习惯已成风气。学校,社会都要求考试成绩要高,教师却不敢过多要求学生学习。否则,学生会和教师对着干,甚至责骂教师,打教师事件时而发生。教师职业不再是阳光下最灿烂、最令人向往的职业,而已经成为高危职业。

二、解决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厌学情绪的对策及建议

那么,如何解决农村中学学生的英语厌学情绪呢?通过长期农村中学教学体会,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笔者认为: 首先,作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要有计划地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能力,经常进行教育理论学习与校本教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要善于分析学生学情并能根据学情,善于进行教学教材资源的科学合理整合,适当删减和补充教材内容,用教材教英语,而不是只局限于教教材。注重平时教学过程,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经常和同行探讨磋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其次,作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要耐得寂寞和清贫,要舍得把大量的业余时间用来分析学情和个性差异上,分析不同个体学习英语困难和具体厌学的原因,再对其进行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树立远大目标,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和拼搏精神的同时,花费精力耐心指导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学法,帮助其掌握英语学习方法使其轻松地学习英语,同时在短期内给学生恶补遗漏和空缺的英语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归类和整合,使其能尽快赶上所学英语教学进度,以便学生扫除听课障碍,避免产生新的困难,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教育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习,根据个人特长,结对子,组成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兵教兵,兵练兵,小组荣辱与共,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英语,参与课堂活动,有能力想办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三,优化课堂教学,抓住课堂主阵地。在备课时,研究教材内容,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同时,还要注重备课中的学情差异,设置课堂活动和任务内容时,要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切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层次性、趣味性、挑战性,鼓励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同时注意活用教材,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化枯燥为趣味,精讲多练,用短暂时间达到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从读课文,读对话,到写单词短语,从背诵课文,表演对话,到复述课文,讲故事,演讲等等,调动学生参与度,使人人有事做。通过课堂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体验到成功感,使其克服“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同时,一定要加强课堂反馈,及时检查学生对当天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督促学生“今日事今日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稳步成长。

第四,加强情感教学,形成民主课堂氛围。教师要用自己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表现出对英语及英语教学极高的热情来感染学生,在教学中用标准的英语抑扬顿挫的教学,不失时机地播放优美的英语视频和英文歌曲,使学生亲身体验英语的美感,鼓励学生说英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告诉学生“没有人在外语学习中不犯错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越多进步越快”,哪怕学生英汉夹杂表达也行,只要他们在尽力使用英语,形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尽可能轻松的学习,愉快的表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再耐心个别指导学生纠正口语失误,改正笔头作业中的错误,同时,鼓励学生继续用英语大胆表达自己。

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首先,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英语教材不宜过于复杂,内容不宜过多。如果说,要在中小学阶段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数学、物理、化学及其他科目就要相对简单,内容相对删减。因为,农村中小学生学生智力差异很大,学习环境和精力有限,学生不可能同时学好那么多科目,而且,太复杂、太多的英语知识在学生毕业后到底有多大用途?这个问题难道不值得上级主管部门和各位教育专家们思考?

其次,中考试题类型是否应靠近高考题型?笔者认为,中考试题类型至少要低于高考题型难度,低于高考题量,考查学生经常学习的内容,不应让教师和学生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上,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而应让教师和学生把大量时间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上。

第五篇:浅论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

[内容摘要]法律援助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法律援助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密切。提高法律援助的管理能力,不断改进和完善法律援助机构自身工作机制,对于有效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由于缺乏经济能力和法律方面的知识,每当遭受侵权后,成为急需政府和社会援助的特殊群体。因此,加强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努力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的工作目标,是当前法律援助工作的重点。[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法律援助

一、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法律援助各项规定未能完全满足困难群众法律需求。

我国现有法律援助制度关于援助对象的规定、关于受援人权利的规定,均较为严格,即援助层面限定较窄。《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规定在六种情况下,民、行案件的公民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一条、十二条规定,五种刑事诉讼案件中的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或者由法院指定辩护。因此使一些经济困难,但不在受援范围规定之内的困难群众,和一些条件略高于困难标准的困难群众,难以得到法律援助的服务。究其根源主要是法律援助受政府财力限制。

以肃北为例,现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户121,其中城镇人口占1103人。未成年人达1340人;残疾人297人,占全县人口数的6.49%;老年人533人,占全县人口数的14.7%。这支潜在的法律援助受援队伍是十分庞大的,群众的法律需求也呈现多样化。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更多法律援助范畴以外的法律问题正在困扰困难群众,比如城市的房屋土地拆迁,医疗事故纠纷等。现有的法律援助案件范围,不足以跟进困难群众日益增长的援助需要,实践中供需矛盾日益明显。

长期以来,人们在生活习性、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对事物的认识接受等方面受民族习俗的影响很大。这使得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工作面临的大背景与工作开展状况与其他县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表现在:

第一、受民族习俗影响较深。法律意识不强。第二、群众解决问题讲武力,法制观念淡薄。第三、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较深。

第四、牧民居住较分散,交通不便,寻求法律援助十分不便。民族地区大多系边远山区,群众分散居住在大山沟里,山高路远,交通十分不便,有的地方至今仍未通车,靠马和骆驼,最远的从家里到乡要一天,从乡到城区要一天,往返就要四天,群体寻求法律援助十分不便。第五、经济落后,民生困难,无钱打官司。民族地区往往都是穷地区,经济落后,群众收入不高,往往靠外出务工挣钱养家糊口,除去生活支出,所剩无几,连寻求法律援助的交通费用都支付不起。

第六、法律援助数量庞大。其合法权益受侵犯案件时有发生,法律援助工作量大,实现“应援尽援”目标任务重,压力大。

第七、法律援助工作受经费等因素制约,举步维艰。民族地区由于其“边、山、穷”等共性,财政困难,人才难引进,法律援助工作受经费、编制、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开展十分困难。仅月一名专职律师,没有交通工具,其设置与业务发展极不适应。由于经费不足,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供需矛盾突出。第八、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等其他援助措施衔接不够。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建议:

(一)加大对民族地区法律援助事业支持力度,帮助民族地区建立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二)加强法律援助中心三大建设

一是网络建设,在各镇乡建立援助站,村设援助点,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分别设立职工、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在主要劳务输出基地设立外出务工人员法律援助工作站。二是队伍建设,各援助站落实1—2名工作人员,保证正常工作开展。援助中心增编至10人,面向社会公招具有律师资格的执业人员专职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和法律援助管理工作。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各援助站配齐办公用房和必要的办公设施,援助中心建设独立的办公房,配置交通工具,确保工作开展需要。(三)放宽民族地区法律援助条件,扩大法律援助范围

1、现行《法律援助条例》主要针对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在民族地区,可以考虑把患重大疾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受侵犯纳入援助范围。

2、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的现象特别严重,建议将民族地区妇女申请法律援助条件放宽,不用审查经济状况。

3、少数民族地区涉嫌家庭暴力的,无论男女都应提供法律援助。

4、少数民族地区家庭财产权利受侵害,如公路、水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损坏农民家庭财产的,免费提供法律援助。

(二)案件补贴和受援人素质影响律师办案质量。

现行的民事、刑事案件500元的补贴标准与律师办案收费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尽管我们将出台新的案件补贴办法,调高补贴额度,但仍无法比拟社会律师承办案件的费用。

法律援助的受援人通常缺乏法律意识,文化素质偏低,长期的无助状态造成他们思想偏执、固执己见、疑心重重。这些当事人既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又难以听取和接受律师的意见,要求律师根据自己的错误主张办理,使律师在办案过程中难以得到当事人的理解和密切配合,增加了办案难度。

当事人带来的障碍和压力,迫使律师花精力去克服当事人的心理障碍,猜测当事人的性格、意图、判断其意识真伪,调整受援人的心理障碍,排除来自他们自身的干扰。律师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导致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总体上远远低于有偿服务的质量,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维护,法律援助的社会信誉面临严峻挑战。(三)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掌握得过严。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对这些标准难以掌握。一是外来人口户籍是农村的,只要提出申请法律援助,村委会一律出具“生活困难”;二是肃北地区出具经济困难证明掌握在最低生活保障线。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法律服务购买能力的公民被排斥在法律援助之外,使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市场之间形成了一个“都不管”的地带,处于这个地带的少数民族公民既无法获得法律援助,也无法购买到法律服务,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四)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

从司法保障体制来说,法律援助和法院诉讼费的缓、减、免是国家司法保障机制中的组成部分,法律援助应包括律师法律援助和法院诉讼费的缓、减、免两方面。法院诉讼费的缓、减、免本身是国家司法保障体制的一部分。目前,我国仍以律师法律服务作为法律援助主线,法院诉讼费的缓、减、免方面尚未统一纳入法律援助范畴。在受援人的诉讼权利出现阻碍情况下,法律援助也难以贯彻到底,作用也就大打折扣。所以,现行法律援助仅给予法律服务援助的规定,不足以对受援人权益的充分保护。

二、法律援助在社保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法律援助与社会保障的内容在本质上高度契合

1、法律援助的责任主体与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高度契合

法律援助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主体也是国家或政府。其原因是:第一,法律援助和社会保障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基本社会制度,而维护社会稳定是国家繁荣的基础,也是政府的基本责任;第二,政府具有强有力的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实施有效的保护,以维护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法律援助和社会保障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

法律援助和社会保障都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保障是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的必要手段,而法律援助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司法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我国宪法所确定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与法律原则。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保障公民无论贫富都能平等实现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因此,从广义上讲,社会保障也应包括司法保障,因为他们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3、法律援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高度契合

法律援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都是稳定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社会保障借助国家力量解决社会上大量存在的失业、贫困和疾病等社会问题,起到对社会经济进行干预和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使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能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消除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法律援助的社会稳定功能表现在:当弱势群体由于司法上的劣势地位难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时,法律援助可以改变他们在司法上的劣势地位,弱化其对社会的排斥感和逆反心理,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4、法律援助和社会保障的服务对象高度契合

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保护的社会收入分配政策。法律援助是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制度。在我国,法律援助主要针对弱势群体而设立的。只要受援对象是维护自身合法权利而因经济困难的及确实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均可寻求法律援助。在少数民族地区,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是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低、社会地位低和心理承受低,他们的生存困境体现为就业难、生活难、住房难、子女教育难、医疗难和法律救助难,社会保障和法律救助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救助,形成对弱势群体完善的救助系统。(二)法律援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

1、法律援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现代社会保障是政府和社会为了解除或预防某些社会经济风险对社会成员造成的威胁,通过一系列公共措施,为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的一种保护,是现代社会实现保护人权的一种重要手段。向不特定的人提供诸如社会保障和法律援助这样的特定的公共产品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援助属于社会保障这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诸如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等共同构成对贫弱者的社会保障体系。

2、法律援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以间接救助方式实现终极目的

国家不仅要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应当享有的各种权利, 而且要为公民行使权利和实现权利提供保障。特别是在需要法律帮助而又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时, 国家必须提供援助。

3、法律援助作为司法人权保障制度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社会保障以保障人权为核心,集中体现了国家对需要采用社会保障手段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意志,其核心是对社会成员基本人权的保障。法律援助保障弱势者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法律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手段,是对受到侵害的权利的补救与恢复,对损害或侵害行为予以纠正和惩罚,没有权利的救济,基本人权的保障往往会落空。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也正是为了弱势者不受经济困难的制约,享有与普通公民同等的法律救济权,保障司法公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

(三)法律援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肃北的社会保障和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设处于各自推进阶段。加强两者关系研究的紧迫性日益明显。按照人们的一般理解,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内容。

事实上,法律援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尽管法律援助与一般概念中的社会保障有所不同,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法律援助同样具有社会保障的功能。将少数民族群体的法律保护纳入法律援助的轨道,是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发展的必然要求。

下载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

    浅论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 浅论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 [内容摘要]法律援助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法律援助工作与......

    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模版)

    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 在云南省华坪县通达乡的少数民族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时遇上很大的障碍,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

    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信仰 一、概况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璀璨夺目的中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五光十色。民族信仰是一个民族重要的灵魂,她左右着这个民族的思想和......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报告1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在寒假利用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探讨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论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探讨 摘要: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证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

    浅论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解读

    浅论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 浅论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 [内容摘要]法律援助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法律援助工作与......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工作报告

    内容提要:一、基本情况xx县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2568个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瑶、仡佬六种民族,总人口40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7%,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工作报告。20......

    少数民族地区市容执法浅谈

    浅谈对少数民族违法小商小贩市容执法管理工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依法执行相对集中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