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 医学动态影像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时间:2019-05-12 23:0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65 医学动态影像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65 医学动态影像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第一篇:465 医学动态影像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医学动态影像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①①① 孙碧海 张铁山 鲁长滨①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信息技术和管理部,100029,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2号 摘 要 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都建设了手术示教系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外科教学与学术会议的需求。随着应用的深入,手术示教系统在管理和信息整合方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短板”,直接影响其在医院信息化大环境下的深入应用。本文首先提出手术示教系统现存的问题,然后介绍医学动态影像的范围及统一管理的必要性,随后,借鉴成熟经验,提出医学动态影像管理的“平台”解决方案,最后,以我院继教需求为例,简单介绍一下该方案的实际应用情况及未来的应用。关键词

手术示教系统

医学动态影像平台 应用

对于医疗行业来说,“手术示教系统”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手术示教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了手术过程影像和语音双向的实时远程传输和储存,从而改变了传统外科教学模式,外科学术活动内容也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建设了手术示教系统,在日常外科教学和学术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应用的深入,手术示教系统在管理和与其它信息系统整合方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短板”,无法融入到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本文从现存问题出发,通过分析比较,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并采用实例的方式介绍方案的应用和未来应用。1 现存问题 [1] 目前,市场上的手术示教系统大多已选用基于网络传输的嵌入式录播服务产品,主要提供录制、直播和点播3大基本功能,以其性能稳定、兼容性强、设备小巧、安装部署便捷等优点,特别受医院用户的青睐。对于单个应用的解决,如手术过程的同步录制、同步直播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分布式产品(大致分为编码器(端)、媒体服务器、解码器(端)三部分,彼此间通过网络进行连接),也可以选择一体机(一种集录制、直播、点播等功能为一体的单机设备),只要网络通畅,实际应用就能够开展,显示出较强的灵活性和便捷性。随着应用的深入,单个应用的效果已无法满足用户持续的需求,一般会遇到以下问题:影像文件未关联患者信息,再次调阅某一资源文件显得特别费时耗力;媒体服务器(录播服务器)存储空间有限,(一般配备1-2T的普通硬盘),无法满足长期的资料存储和高可靠性的存储要求(冗余备份);仅提供较为简单的用户类型和权限设置,无法满足用户分级访问管理的需求,资源访问安全性低;服务资源,如通道,无法实现可授权的独立应用,即各通道资源独立管理和应用,从而造成可用资源的闲置;缺少开放且标准的接口,较难实现与现有医院信息系统的交互与整合,如电子病历系统、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其它管理问题,如设备管理、访问统计管理、资料剪辑分析等; 以上说述的问题,是当前手术示教系统的常见问题,如果不突破现有系统的架构,解决问题的根源,将直接影响其在医院环境下的进一步应用。

医学动态影像及平台解决方案 2.1 医学动态影像简介及统一管理的必要性 医学动态影像,有别于传统医学静态影像,如X光、CT、核磁、病理电子切片等,它是以连续影像来描述过程的新的医疗结果记录方式。它比静态影像包含更多的信息,且表现形式更直观;相反,所需的存储空间比静态影像要大数倍,甚至数十倍,分析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医学动态影像来源广泛,如手术过程、各类影像检查(B超、内镜、数字减影检查等)、各类教学培训过程、患者宣教电子资源等,可以说,所有服务于医疗活动的动态影像均可包括在内。医学动态影像作为一种有用的医疗信息资源,存在存储、传输、调阅等基本待解决的问题。按照一般的建设思路,势必依据来源、用途、适用范围等,分别建设多套系统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而多套系统的建设势必会造成未来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的困难,因此,对于医学动态影像的管理,应该推荐采用统一的方式解决存储、传输、调阅等基本问题,然后再通过统一的交互方式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最终实现统一的管理和应用。2.2平台化解决方案的提出与设计 2.2.1、方案的提出 医学动态影像管理存在与静态影像相类似的基础问题,即存储、传输、调阅等。医学静态影像管理,目前已有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例如放射影像管理,目前采用RIS(放射信息系统)+PAC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方式解决;超声影像管理、内镜检查影像管理也采取了类似的解决方案。借鉴医学静态影像管理成熟的经验,医学动态影像管理至少应该分为2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实现存储、传输、调阅等管理,为具体应用提供基础服务;第二部分,依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设计开发符合业务流程管理的具体应用系统。依据以上思路,医学动态影像管理应采用“平台化”解决方案。2.2.2平台解决方案的架构 手术示教系统解决方案虽然是医学动态影像管理的一个特例,但是基本解决了医学动态影像管理中的最基本的问题,如果将其系统结构重新规划,势必提高该解决方案的通用性、可靠性及可扩展性。经过重新设计规划,提出了以下架构的平台化的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

1、医学动态影像平台架构示意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该平台方案架构可分为5层:物理层、服务层、管理层、接口层和应用层。物理层主要由具体的硬件设备组成,包括编码前端、服务器及大容量存储 和解码终端,这些硬件构成平台服务和管理的物理基础;服务层向管理层提供3个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服务:录制、直播和点播服务;管理层则立足于各种基本管理,管理和协调好各种软/硬件资源,使其在安全访问的条件下得以灵活且便捷的使用;接口层由各种标准的开放接口组成,成为联系具体应用和下层基础服务和管理的桥梁;应用层为针对具体应用场景而开发的个性化信息系统,而这些个性化信息系统中的动态影像管理,均采用统一的接口方案进行有效解决。因此,物理层、服务层、管理层和接口层构成平台解决方案的核心组成,直接影响解决方案的各项性能;而应用层的多样性,却充分反映出解决方案广泛的适应性和扩展性。

2.2.3平台解决方案的优势 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进行手术示教系统的升级改造,使其成为平台化解决方案,其优势表现如下:服务能力与提供服务的物理硬件设备数量成线性正相关,服务能力的可扩展性大大增强,可以满足更大服务性能要求的应用;采用大容量存储及冗余备份策略,可充分保证存储空间的可扩展性和影像资料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将资源调度管理与用户权限管理相结合,实现了可用资源的“细粒度”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将用户权限“粒度”减小,从而提高用户资源访问的安全性;采用标准化接口,使应用层的个性化系统可以方便且灵活的实现动态影像资源的可靠管理,使解决方案的适用于更大的应用范围; 终上所述,平台化解决方案具有更强的服务性能、更精细的管理和更广泛的 应用适应性,是解决当前医学动态影像管理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值得推广。

2.3平台化解决方案的实现 依据平台化解决方案的思想,我们对医院现有的分布式手术示教系统作了如下修改:将直播服务和点播服务从录播服务器服务功能中独立出来,分别架设到2台独立的PC服务器上,录播服务器仅保留录制服务的功能;新增服务节点配置功能,如直播节点、点播节点,相关服务能力的扩展,可简化为服务节点数量的增加(服务硬件也作相应增加),用户更容易理解和操作;细化“通道”资源管理,用户或某一具体应用可授权管理到单个“通道”资源,彼此互不干扰,可满足多个用户或具体应用的“并发”应用;将现有系统及用户权限进行拆分和分类,并重新进行组合,实现不同用户角色权限的灵活配置,既满足用户使用,又有效防止非安全的操作,如资源下载,从而提高用户授权访问的安全性;在以上修改的基础上,结合我院教育处提出的继教管理的需求,我们开发上线了一个具体的应用—教育培训资源管理平台,实现继教课程的计划发布、自动录制、授权直播、课后在线剪辑、课件发布、课程评价等一系列管理和应用,满足各类医学人员,包括医院职工、进修医师、实习学生等的在线继续教育学习需求。正是因为重新采用平台化架构思想,对原有手术示教系统进行了改造,因此,实现从原有8通道录播服务器中独立出1个通道资源,来满足教育培训资源管理平台管理和应用的需求,而其余7个通道资源可以再次分配给其它可能的应用,如围手术期影像管理、B超检查影像管理、内镜检查影像管理等,充分满足医院各种类型的动态影像的个性化管理需求。图2为平台架构下的教育培训资源平台组成架构。

2、教育培训资源平台组成架构示意图 3 小结 [2][3]近2年,各大教学医院都陆续购置了手术示教系统,手术示教系统在医院外科教学和学术会议交流等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手术示教系统作为信息系统,如果无法与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如电子病历、手术示教系统、各类检查工作站系统等,进行交互和整合,其在医院环境下的受重视程度和未来的应用前景将堪忧,因此,手术示教系统建设走“平台”化道路是其未来的必然选择。目前,医学动态影像平台的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未来会遇到很多技术难题需要不断突破,如编码效率、存储备份策略、服务性能提高、交互接口标准化等,其建设也是一个需要持续资金投入长期的过程。虽然前途困难重重,但建设方向是正确的,相信未来会得到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医学动态影像平台化管理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参考文献:

[1] 肖波,刘红坡,医院手术示教和远程会诊系统解决方案,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1(8);

[2] 王国宏,郑富强,孙文泽等,数字化手术室手术示教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0); [3] 孙碧海,张铁山,鲁长滨等,手术示教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医院信息学杂志,2013,34(1);

第二篇: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首都医科大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分为放射学(包括X线、CT、磁共振和介入放射学)、超声医学及核医学三部分。本学科研究内容包括:1.器官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其解剖基础,2.各个系统疾病的影像表现、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3.正常和病理组织的功能成影和分子影像学,4.介入放射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应用。5.医学影像的图像处理,6.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三、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

2、超声诊断学;

3、核医学;

4、介入放射学;

5、医学影像新技术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7.0学分。

1、公共必修课

共5.0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学时 2.0学分

外语(英语)72学时 3.0学分

2、必选课 至少2门 至少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免疫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神经解剖学 54学时 2.5学分 头颈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胸腹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脊柱、四肢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骨盆会阴解剖学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病理学 28学时 1.5学分 临床医学影像学 36学时 2.0学分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 54学时 2.5学分

医学影像设备学 36学时 2.0学分

磁共振成象原理 36学时 2.0学分 SPSS for Windows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 54学时

六、临床工作要求

医学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结合课题进行本专业的临床工作,时间半年。根据博士导师具体情况,分别将神经影像学、头颈部影像学、心血管影像学、呼吸影像学、腹部影像学、骨与关节影像学、儿科疾病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超声及核医学列为本专业的重点三级学科。

目的: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熟悉少见病和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具体要求:结合课题研究,通过临床相关科室的实践工作,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等,能够正确书写X线、CT、MRI、超声及核医学的诊断报告,熟练完成各系统的影像检查操作等。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2.5学分

3、选修课 不做要求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同前,略。

三、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

2、超声诊断学;

3、核医学;

4、介入放射学;

5、医学影像新技术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专业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6.0学分。

1、公共必修课

共3.0学分

外语(英语)72学时 3.0学分

2、必选课 至少2门 至少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免疫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神经解剖学 54学时 2.5学分 头颈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胸腹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脊柱、四肢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骨盆会阴解剖学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病理学 28学时 1.5学分 临床医学影像学 36学时 2.0学分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 54学时 2.5学分

医学影像设备学 36学时 2.0学分

磁共振成象原理 36学时 2.0学分 SPSS for Windows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 54学时

2.5学分

3、选修课 1.0学分

(从选课表中选择)

六、临床能力培训与考核

(一)临床能力训练 Ⅰ、基本要求:(1)掌握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地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 技术操作。

(2)培养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各系统的常见病和一些疑难病症的影像诊断,达到初年主治医师(第二阶段)规范化培训结束后的临床工作水平。

(3)熟悉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临床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Ⅱ、具体要求和安排: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训练时间为一年半。完成一定量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放射检查和影像报告书写工作,掌握本专业常见病与一些疑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达到初年主治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研究生可承担院内会诊和临床教学工作,要求担任总住院医师半年,并可以代理一段时间的主治医师工作。导师可根据各自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博士研究生进行重点培训和临床技能考核。放射学(X线、CT、MR,12个月)

1、理论知识

(1)掌握X线、CT、MRI和介入放射学的原理及适应证。

(2)掌握各系统常见病的影像表现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综合影像分析原则。(3)掌握相关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

(4)熟悉本学科前沿领域内研究热点和新进展,新技术的应用和前景预测。

(5)熟悉较为疑难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和综合影像分析原则。

(6)了解少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思路。

2、临床技能

(1)掌握CT、MR和介人放射的检查方法和操作技术。

(2)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

(3)熟悉某些疑难疾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4)了解少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超声医学(12个月)

1、理论知识

(1)掌握各种超声检查的原理及适应证。

(2)掌握各系统常见病的超声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综合影像分析原则。(3)掌握相关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

(4)熟悉本学科前沿领域内研究热点和新进展,新技术的应用和前景预测。

(5)熟悉较为疑难病例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6)了解少见疾病的超声表现和诊断思路。

2、临床技能

(1)掌握各个部位的超声检查方法和操作技术。(2)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书写超声诊断报告。

(3)熟悉某些疑难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4)了解少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核医学(12个月)

1、理论知识

(1)掌握核医学检查的原理及适应证。

(2)掌握各系统常见病的核医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综合影像分析原则。(3)掌握相关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

(4)熟悉本学科前沿领域内研究热点和新进展,新技术的应用和前景预测。

(5)熟悉较为疑难病例的核医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6)了解少见疾病的核医学表现和诊断思路。

2、临床技能

(1)掌握各个部位的核医学检查方法和操作技术。

(2)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核医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书写核医学诊断报告。

(3)掌握放射性核素的淋洗、标记等技术,做好放射防护和放射性废物处理。(4)掌握图像采集、处理、分析及核素治疗和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技术。(5)熟悉某些疑难疾病的核医学诊断和鉴别诊断。(6)了解少见疾病的核医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住院总医师:

申请博士学位者需担任住院总医师至少半年,并完成住院总医师以下职责: 1.全面了解科室各岗位的日常工作情况和独立处理某些疑难病症及危重病人。2.协助科主任管理科室日常医疗、教学工作,协调各专业组及科内行政组之间的关系。

3.协助科主任组织科内医疗和教学工作,组织病历随访、会诊和相关工作协调。

4.指导下级医师工作,书写并签核诊断报告,组织病例讨论。相关科室:

导师可为研究生选择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科室轮转,时间由导师结合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和研究课题制定。

(二)临床能力考核 见总则。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同前,略。

三、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

2、超声诊断学;

3、核医学;

4、介入放射学;

5、医学影像新技术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

1、公共必修课 共7.0学分 外语(英语)90学时 4.0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学时 1.0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学时 2.0学分

2、必选课 至少4门 至少7.0学分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 65学时 3.0学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科学型)36学时 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免疫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医学影像设备学 36学时

2.0学分 磁共振成象原理 36学时

神经解剖学 54学时

头颈解剖学 29学时

胸腹解剖学 29学时

脊柱、四肢解剖学 29学时

骨盆会阴解剖学 18学时

基础病理学 36学时

神经病理学 28学时

器官病理学 40学时

临床医学影像学 36学时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 54学时

2.0学分 2.5学分 1.5学分 1.5学分 1.5学分 1.0学分 2.0学分 1.5学分 2.0学分 2.0学分 2.5学分

3、选修课 4.0学分 视具体情况,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具体情况在培养计划中注明。

六、临床工作要求

根据首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的具体情况,分别将神经影像学、头颈部影像学、心血管影像学、呼吸影像学、腹部影像学、骨与关节影像学、儿科疾病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超声及核医学列为本专业的重点三级学科。研究生根据导师的科研课题安排和各自医院的实际情况从中选出至少三个三级学科进行半年左右的临床实践工作,参加门诊和病房的放射影像学、超声影像与核医学的临床工作。

目的:掌握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的影像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熟悉X线、CT、MR、超声、核医学技术的临床应用。

具体要求:结合课题研究,通过临床工作,学习本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进行技术操作和书写影像诊断报告。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同前,略。

三、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

2、超声诊断学;

3、核医学;

4、介入放射学;

5、医学影像新技术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5.0学分。

1、公共必修课 6.0学分 外语(英语)72学时 3.0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学时 1.0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学时 2.0学分

2、必选课 共8.0学分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 65学时 3.0学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专业型)36学时 2.0学分 临床岗位综合素质训练 18学时 1.0学分

临床通用技能训练 36学时 2.0学时

3、选修课 1.0学分

医学信息检索 18学时 1.0学分

(或选修本临床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

六、临床工作要求

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此项内容适于临床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根据国家有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执行(试行)。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第三篇:动态监控平台建设、维护及管理制度

秦皇岛红日旅游客运有限公司

监控平台建设、维护及管理制度

为有效实施对车辆监控,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防止和避免交通事故,保障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强化保障措施,公司配备了GPS监控平台。

二、使用的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符合以下标准要求:

(一)《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二)《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

(三)《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数据交换》。

三、公司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实时监控车辆行驶动态,记录分析处理动态信息,及时提醒、提示违法、违规行为。对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要留存在案,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至少保存3年。

四、公司按照法律规定设置的道路通行最高车速限值以及车辆行驶道路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相应路段的车辆行驶速度限速标准。对异常停车、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逆向行驶、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给予警告和纠正,并将实情详细记录报公司。依据违规实情按公司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五、为确保卫星定位装置正常使用,所有车辆必须运行时必须保持在线。公司对故意遮挡车载卫星定位装置信号、破坏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的驾驶人员,以及不严格监控车辆行驶动态的值班人员给予处罚。

六、监控岗位的工作人员,应积极与平台服务商沟通,学习,加深对平台的了解;如发现平台出现异常,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和服务商沟通。

七、公司运用动态监控手段,做好营运车辆的组织调度,并及时发送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通报、安全提示、预警信息。

秦皇岛红日旅游客运有限公司

2017年3月15日

第四篇: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作风严谨,为人正派,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学科研和教学,热爱专业,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分子影像诊断与研究

2、脑肿瘤MRI与病理对照分析

3、脑血管MRA与CTA的研究

4、高分辨CT在肺间质性病变诊断上的研究

5、脑、心脏、肾灌注成像研究

6、血管性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实验研究

7、三维成像研究

8、血管病和介入超声研究

9、电子束CT在心血管病的应用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医学(医学影像专业)学士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自然辩证法

(2学分)公共英语

(4学分)B类:

分子生物学

(4学分)

生化分析

(4学分)

神经解剖学

(4学分)

C类:

医学影像学

(4学分)影像解剖学

(2学分)影像技术与基础

(2学分)D类:

医学统计学

(4学分)医用微机

(2学分)医学文献检索

(2学分)医学免疫学

(3学分)细胞免疫学

(2学分)肿瘤学

(2学分)医学电子学

(2学分)肿瘤生物学

(2学分)六 ,培养方式

第一阶段:集中学习学位课程,由医学院统一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主要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医学影像诊断与技术的培养与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

第三阶段:进行专业定向培养,包括各研究方向特定的实验技能,科研设计,影像设备使用,专业知识学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院、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评定成绩。对成绩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应力求与省部级基金顶目或当前有较大影响(研究热点)的研究方向接轨,确保研究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论文题目初选后由系组织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九.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应在答辩前请2位(至少1位为外单位)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主共三人组成,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至少有二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临床能力和学位论文进行考核和答辩。同时还应对其学位论文能否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水平,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可在毕业后一年内补交。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十.质量监测

对在校研究生全面实行中期考核,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对毕业研究生进行不定期追踪调查,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能否满足现代医学影像学诊断发展的需要,从而改进培养方法,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第五篇:影像医学基本知识要点总结

影像医学基本知识要点总结 X线成像基本原理

密度高、厚度厚者吸收X线多,被透过的X线少,被感光的银盐少,X线片上呈现白色 反之,则呈现黑色。二者之间呈灰色CT检查技术 1).平扫 2)增强(动态)二期增强:动脉期+ 延迟期

三期增强:动脉期 + 静脉期 + 延迟期

四期增强:动脉早期 + 动脉晚期 + 静脉期 + 延迟期 3 MRI信号含义

信号强度 T1WI T2WI 无/低信号

空气、骨皮质、钙化 高信号

脂肪

中等信号

与相比较组织信号相仿 6 MR优点

1、对水、软组织分辨率高

2、安全性大:无射线损伤, 无碘过敏危险,3、功能多、信息量大:直接多轴面成像、水成像、弥散成像、功能成像、MRS等

头颅五官

重点:

1、头颅X线检查的作用和限制

2、正常头颅X线表现

3、异常头颅X线表现

4、副鼻窦炎及乳突炎的X线表 难点:

1、颅内生理性钙化的区别

2、蝶鞍改变的X线鉴别诊断

3、急、慢性副鼻窦炎和粘膜下囊肿的X线鉴别 头颅X线检查的作用和限制:

作用:1)最为简便,安全,经济。2)是诊断头颅病变的基本方法。3)是检查头颅病变的重要步序。

限制:缺乏自然对比,对颅内病变难以发现 第一节 正常头颅

一.常规检查 1.侧位片 2.后前位 二.正常X线解剖

1.软组织 正常情况下看不见颅骨周围软组织

2.颅骨的大小、形态:类长椭圆,对称。(观察颅骨的要点;大小、对称性、有无畸形)1)颅骨分为:①面颅 新生儿相对较小,有脑积水更为明显 ②脑颅 正常两者比例 面:脑=1:2(成人),1:8(新生儿)2)头颅大小和形态改变

⑴头颅增大:①颅壁变薄:婴儿脑积水(比例扩大,颅缝未闭,可张开)②颅壁变厚:畸形性骨炎(比例缩小,属于脑发育不良)⑵头颅变小:见于脑小畸形或脑发育障碍

⑶头颅畸形:多见于狭颅症(为单一或多颅缝提早闭合,引起脑颅畸形)

3.颅穹隆-脑颅(正常成人颅壁分成三层:内板、板障、外板)其厚度、密度、结构因人而异。6岁前(也可8岁),60岁后,颅骨X线上可为单层影。颅骨各部位厚薄不均:①最厚-枕骨粗隆 ②最薄-颞鳞部

4.颅缝-23块颅骨,各颅骨相交形成的间隙 颅缝很多,记其中的三条:

① 前方 冠状缝-额顶缝,额骨和顶骨相交处; ② 后方 人字缝-顶枕缝,枕骨和顶骨相交处; ③ 正中前后面 矢状缝-两顶骨相交处。

其它各种颅缝的命名也都是根据相交颅骨的名称而命名的。如颞顶缝等。X线表现:(成人)锯齿状密度减低的阴影/直线;(儿童)直线状。与骨折区别:部位,走向,形态,外伤史。

各颅缝常在30岁以后闭合,但也可终身保留。口诀:后向前:3-6-18 前-冠状、矢状缝相交处(1.5~2年);后-人字、矢状缝相交处(2~3月); 矢状缝-常6~9月闭合。

5.颅壁压迹(三种)

⑴血管压迹-各种血管在颅壁上形成的低密度影。主要见于脑膜中动脉、板障静脉、静脉窦。X线表现:密度减低的线条状阴影,有一定位置和形态。

脑膜中动脉压迹:最常见。位于冠状缝之后,由下向上,由粗到细,两侧对称,有分叉。板障静脉压迹:多见于顶部,走向不规则,可相互呈星网状,也可汇成池或静脉湖。静脉窦压迹:主要是乙状窦和横窦,位于枕内粗隆的两侧,较粗大。⑵蛛网膜粒压迹-蛛网膜粒在颅骨内板造成的骨缺损或稀疏。位置特殊:多见于额顶部,矢状窦两侧4cm以内.X线表现:5~10mm大小的圆形低密度区。本质上也是血管压迹的一种。⑶脑回压迹(亦称指压迹)脑回生长压迫颅骨内板形成,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X线表现:多见于额颞部,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密度减低区。

6、蝶鞍 位于颅底中央。骨质薄,而突出,是平片判断颅内病变(高压和肿瘤)重要依据。也是肿瘤好发部位。

蝶鞍正常形态有三种:圆形-多见于儿童;扁平形-较少见;椭圆形-多见于成人。结构上分为:前床突、鞍结节、鞍底、鞍背和后床突。

蝶鞍前后位平均为11.7mm(7~16mm);深径平均为9.5mm(7~14mm)。

7、生理性钙化

⑴松果体钙化 10岁前少见。成人50%发生钙化,仅45平片可见,CT>40%。

X线表现:类斑点状不规则,大小约5~10mm的高密度影。侧位片上位于鞍背后上方各3cm的区域内,正位片位于中线。

⑵脉络丛钙化 发生于侧脑室之白区脉络膜丛。发生率不足1%(<0.5%)X线表现:呈细点状集结或环状,直径0.5~1.0mm,常两侧对称。位置:正位片- 眶顶上方,约2.5mm; 侧位片- 松果体后下方。⑶大脑钙化-发现率10%

X线表现:正位-居中线,呈带状或三角形致密影;侧位-看不见。⑷鞍隔钙化-少见(也称―鞍桥‖或―封闭型蝶鞍‖)

X线表现:侧位片上位于鞍顶的硬脑膜和床突韧带的线条状高密度影。

第二节 颅内病变的平片X线表现

一.颅内压增高 急性颅内压增高少有平片表现,以下均为慢性。(一).原因-陆内容物超过颅骨体积

1.脑内占位(Tumor , Haematome , Abscess)2.脑积水(Traftic , Obstructive)(二).X线表现

1.颅缝增宽 病程:3~4月以上,与年龄有关。

儿童主要为冠状、矢状缝。成人主要为人字缝。4岁以后,<2mm为标准〔侧位片〕。2.脑回压迫增多和加深,个体变异很大,不可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3.颅板变薄 长期的颅内高压,可使颅骨吸收、变薄。显示为密度减低,轮廓模糊,年龄愈小愈明显,成人变化不大。

以上三点,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成人少见。4.蝶鞍变化 为成人慢性颅内压增高常见的征象。

表现为:蝶鞍呈球形扩大,固执吸收、破坏,主要是从后床突向下、鞍背方向发展。即后床突变小,继之消失,鞍背变薄、变短,一致消失。

二.颅内占位病变的定位诊断(一).生理性钙化移位和增大

颅内占位性病变可推挤生理性钙化灶(如松果体、脉络膜丛钙化),向病灶对侧移位。如正位片松果体钙化移位>2mm,有意义。当松果体钙化增大>10mm,提示松果体肿瘤。(二).肿瘤钙化

各种脑肿瘤中,颅咽管瘤钙化率最高,其次是少枝胶质瘤和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其次之。原因:1〕缺血 2〕出血,坏死

钙化部位一般就是肿瘤所在部位。钙化部位和形态不同可提示肿瘤的性质。如:大脑半球区(尤其额叶)的条状钙化-胶质瘤(gliomas)鞍区蛋壳状钙化-颅咽管瘤(craniopharyagioma)矢状窦旁细小点状钙化-脑膜瘤(meningioma)其它钙化,炎症、寄生虫、等。(三).局限性骨质改变

邻近颅骨的肿瘤,可引起局限性颅骨的变薄、破坏和增生。主要见于脑膜瘤,其次胶质瘤。颅内病变首先影响内板,也可向板障和外板侵犯。X线表现:

1.膨胀性生长肿瘤 - 如良性脑膜瘤

内板变薄,密度减低骨质破坏,但边界清,也可引起周边或局限骨质增生。

2.浸润性生长肿瘤 - 恶性脑膜瘤,恶性胶质瘤 骨质破坏,边界模糊,无骨质增生。

(四)血管压迹改变

常见的是脑膜瘤,血供丰富。侧位片见:脑膜中动脉扩张、迂曲,压迹明显增多、增粗。如果颅底位,还可见同侧棘孔(MA通过)扩大。

(五)蝶鞍改变

鞍区是颅内肿瘤好发部位。根据蝶鞍形态改变,可大致判断病变发生的部位。一般将蝶鞍改变分为四型: 1〕鞍内型 2〕鞍上型 3〕鞍旁型 4〕鞍下型 X线表现:

1.鞍内型 肿瘤位于鞍区,蝶鞍骨壁吸收变薄,鞍底加深,呈球形扩大;

2.鞍上型 鞍上肿瘤易破坏后床突,使之较早吸收、破坏,随后破坏鞍背,使之变短,蝶鞍前后径扩大,呈扁平型。

3.鞍旁型 鞍旁肿瘤压迫一侧骨质,出现双鞍底。

4.鞍下型 少见。源于鞍下〔如蝶窦,后组筛窦,鼻咽癌〕,引起蝶鞍下部骨吸收、破坏。

第三节 副鼻窦和乳窦 一.副鼻窦(sinus)

副鼻窦为鼻腔周围面骨中含气空腔,它包括:上颌窦、筛窦(前后两组)、额窦、蝶窦。各副鼻窦均与鼻腔相同。

上颌窦、额窦、前组筛窦 - 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后组筛窦 - 开口于上鼻道。

(一)X线检查方法

鼻颌位(Caldwell位,柯氏位)-用于检查额窦及前组筛窦。

顶额位(Waters位,华氏位)-用于检查上额窦、额窦及筛窦。张口投照,可显示蝶窦。

(二)正常副鼻窦

1.上颌窦 - X线表现:华氏位位于鼻腔两侧,为倒置的三角形。双侧可不对称。骨壁清楚、锐利。中间气化密度与眼眶相仿或稍低。

2岁以下看不见,12~20岁逐渐成熟。

2、额窦 - X线表现:柯氏位。

位于眼眶内上方,略呈花瓣形,发育差异大,不对称。其它与上颌窦相似。中间可见骨隔。发育迟于上颌窦,6~7岁才可见,20岁左右成熟。

3、筛窦 - X线表现:(前组-柯氏位,后组-华氏位)婴儿仅见2、3个气房,20岁左右成熟。

位于鼻腔外侧,眼眶内侧,呈蜂窝状,两侧对称,似―八字形‖。正常时窦壁光整,气腔密度似眼眶。

4、蝶窦 - X线表现:侧位,张口华氏位

位于蝶鞍前下方,气化程度不一。一般为不规则的半圆形。

(三)副鼻窦炎 - 急性,慢性

1、病因:化脓性 - 细菌; 变态反应 - 全身性过敏; 气源性 - 鼻炎阻塞开口; 特源性 - 寄生虫,结核,霉菌。

2、病理改变主要在粘膜

急性期 - 粘膜肿胀、水肿,大量分泌液;

慢性期 - 粘膜肥厚、息肉和粘膜下囊肿形成,有时可伴骨炎、骨髓炎,引起骨质增生。常累及一侧,多个,单发少见(可见于上颌窦)。

3、临床表现 急性期体温升高,畏寒,头痛密切。局部压痛(急性)

4、X线表现

1)急性期 a.窦腔均匀透亮度减低; b.窦壁可见环形致密影-粘膜肿胀所致; c.立体水平投影可见气液面;d.骨壁清楚。

2)慢性期 a.窦腔缩小-粘膜明显肥厚,骨壁模糊;

b.息肉-窦壁上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影。常较小,多发,位于鼻窦下部。上颌窦多见,其它少; c.窦腔透亮度低; d.骨质增生,密度增高-少见。

(四)其它副鼻窦病变 1.鼻窦粘膜下囊肿

发病机理:粘膜的粘液腺管开口阻塞,致粘液滞留,腺体扩大而成。病理:与炎症有关。临床:同侧胀痛,无压痛。

X线表现:①只见于上额窦,单窦单发多见; ②多位于基底部,呈半圆形; ③局部密度增高,边界密度均匀、光滑,大可占整个窦腔。2.鼻窦粘液囊肿: 一般为单侧,系粘液渗出窦腔开口阻塞而形成。病因:炎症阻塞开口。

临床:额、筛窦 → 眼球移位、复视。多见;上颌窦 → 面部畸形; 蝶窦囊肿 → 眶

X线表现:1)透亮度减低;2)窦腔扩大;3)骨壁吸收、变薄。

二.乳 突

乳突是颞骨的一部分,是由多数大小不等的蜂窝状气房组成,通过鼓窦与中耳相通。

(一)正常乳突: 乳突及中耳结构复杂,需采用多种位置投照,如常用的: 侧位(Law’s)- 许氏位;轴位(Mayer’s)- 梅氏位;后前斜位(Stenver’s)-施氏位等 乳突X线分型:4型

1.气化型:气房大而多,透亮度高,呈蜂窝状,儿童、成人的正常乳突; 2 板障型:气房小及密,如颅骨板障。由松质骨组成。婴儿正常型;

3.坚实型(硬化型):致密骨组成,系婴幼儿期中耳慢性感染后乳突病理改变。4.混合型:二种以上混合表现。

(二)乳突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acute purulent otitis media mastoiditis)常见于儿童。继发于化脓性中耳炎。(儿童期咽鼓管较粗、短、直,易侵入)。病理:早期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后期形成脓肿(多发)。

X线表现:1)病侧乳突气房区密度减低,呈状改变;2)早期尚可见气房骨性分隔; 3)脓肿形成,密度继续增高; 4)乙状窦前缘锐利、明显。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chronic purulent otitis media mastoiditis)病理:鼓室、鼓窦、气房内慢性充血,炎性细胞侵润,纤维组织增生,以致肉芽肿形成,骨质破坏,甚至胆脂形成。

分型:单纯型、肉芽型、胆脂瘤型

X线表现:1)单纯型:密度继续增高,以鼓窦为中心,气房透亮度减低; 2)肉芽肿型:上鼓室、鼓窦入口及周围骨质破坏、吸收,边界不清;

3)胆脂瘤型:胆脂瘤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硬化型乳突。

形成机理:认为由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经穿孔的鼓膜长入鼓室,发生,脱落,混合胆固醇和坏死组织堆积,引流障碍,而逐渐形成。

临床表现:中耳炎反复发作,病理长,耳流脓带醒恶味,并有豆渣状脓性分泌物。X线表现:①早期仅为乳突窦扩大; 骨关节 重点

1骨关节正常X线解剖 2 骨基本病变X线表现 3 骨折基本X线表现,新旧骨折X线表现鉴别,骨折预后X线表现 4 骨肿瘤良恶性的X线鉴别 5 急慢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 6 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 7 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的区别 8 关节X线解剖 9 关节基本X线改变 10 化脓性关节炎 11 结核性关节炎 退行性骨关节病X表现与鉴别 X线在骨关节诊断中的作用 1.骨伤病的部位、范围、性质 2.随访 3.异物定位 4.研究骨生长发育

5.了解某些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

X线在骨关节诊断中的限制 l 某些表现迟于临床。l 不同病变可有相似表现。l 常不能反映全身性疾病的全貌。l 分辨率限制,缺乏天然对比者不能显示。骨关节病变基本X线表现 软组织改变

l 软组织肿胀

l 软组织萎缩

l 软组织钙化 l 软组织气体 l 软组织内肿块

骨骼基本X线改变 大小、形态、轮廓改变 密度增高的病变

u 骨膜增生X线表现 钙化后在骨皮质表面形状不同的致密影.u 骨质增殖和硬化 X线 骨质密度增高、骨骼 体积增大、皮质增厚、髓腔缩小

死骨:凡骨质血液供应断绝后,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在X线上表现为密度较高的阴影,周围常有密度较低的空腔。

密度减低的骨病变: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有机无机成分比例正常)

X线表现 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而清晰,骨皮质变薄

骨质软化(osteomalcia)单位体积内骨有机质正常,钙盐不足,有机和无机成分比例失调。X线表现 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糊,长骨骨干易弯曲

骨质破坏X线 局限性骨质密度减低,骨结构消失,骨皮质缺如 骨内钙化X线表现:大小不等的高密度点状或片块状致密影 3 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

l 密度减低的骨折线 l 密度增高的骨折线 l 骨小梁扭曲或紊乱 l 碎骨片 l 骨变形

4新旧骨折X线鉴别 新鲜骨折 陈旧骨折 软组织肿胀 有 无 骨折线 清晰 模糊

附近骨质 密度正常 骨质疏松 骨痂生 无 有 5 椎间盘突出

n 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纤维环破裂处突出,压迫神经根和周围组织 n平片:不能看到直接征象 间接征象:椎间隙变窄 n CT:椎间盘后缘局限性软组织突起

间接征象:硬膜外脂肪带消失、硬膜囊神经根受压

n MRI:矢状面和横断面均可见半球形、舌形髓核后突。并见最外层纤维环是否破裂 间接征象:硬膜外脂肪带消失、硬膜囊神经根受压,脊髓马尾受压 6 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

l 急性期(发病二周内)仅有软组织肿胀骨骼无明显改变

l 亚急性期(发病二周左右)骨质破坏:早期干骺端(小梁不清、虫蚀状)骨膜增生:平行,葱皮 病理骨折: 7 慢性骨髓炎

n 死骨 骨膜下脓肿血供断绝 +营养血管细菌血栓

n 包壳 脓肿扩散刺激骨膜增殖骨化,形成轮廓不整的骨膜新骨 n 骨漏管 包壳穿破形成不规则漏孔

n 骨质增殖骨硬化 骨膜增殖+骨皮质增厚+松质骨骨小梁浓密 髓腔闭塞、骨干增粗变形 骨髓炎X线特点 n 急性——以破坏为主。

n 慢性——以增生硬化为主,伴大块死骨形成· 死腔 ·窦道 8骨结核X线特点

n 多发生在干骺端 n 早期就有局限性骨质破坏 n 边缘较清楚无明显硬化 n 少有骨膜反应 n 可见砂粒样死骨 n 可见骨质疏松 n 多向关节腔内侵犯,形成关节结核 长骨结核和长骨骨髓炎的鉴别诊断表

骨结核 骨髓炎

好发部位 骨骺和干骺端 骨干

进行速度 慢性破坏 急性破坏

病变性质 破坏明显,骨质增生少或无 破坏和增生均明显

骨膜反应 较少或无 广泛而显著

死 骨 块小而多,呈砂粒状 块大,呈长条状

附近关节 常被侵犯 很少侵犯脊柱结核X线表现

n 椎体终板骨质破坏 n 椎间隙变窄

n 脊柱畸形

n 椎旁脓肿佝偻病 VD缺乏——钙磷代谢障碍——矿化障碍——骨质软化 12 良性瘤 恶性瘤 骨形态 大致不变 常有改变 骨结构 一般结构保留 改变很大 肿瘤的边缘 清楚 不清楚 骨膜增殖 无 有

肿瘤附近骨 无侵犯可压迫 浸润破坏 附近软组织 不受侵犯 广泛侵入 生长速度 进展缓慢 生长迅速 转移 无 有 关节基本病变表现

l 关节软组织肿胀

(大量关节积液 滑膜增厚)n 关节软组织萎缩

n 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间隙增宽 关节间隙狭窄 关节间隙消失)n 关节强直 n 关节面破坏 n 关节脱位

n 关节感染 化脓性关节炎X线表现 n 软组织肿胀和关节积液 n 关节间隙狭窄 n 关节面破坏

n 骨质增生和骨性强直 15 结核性关节炎

1.滑膜型(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略增宽,关节蘘肿大)

2.骨型(骨质破坏 病变边缘比较清楚,病程中出现不规则的蘘状破坏,常可以见到沙粒样死骨,关节与周围组织肿胀,关节间隙不对称狭窄)

3.混合型(关节面严重破坏,关节间隙狭窄甚至消失)16退行性骨关节病X线表现

n 早期:关节边缘变尖增生,关节间隙关 节面正常。

n 中晚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硬化、关节面不光整、关节面下囊变、关节囊内游离体形成。

胸部影像学

(一)检查技术

1.X线——平片:透视、摄片(摄片方法:PA位/AP位;侧位;前弓位;侧位水平投照;呼吸气相对比;分层;支气管造影……)体层,CR,DR,CT,DSA 2.其它影像检查手段 MRI、PET、SPECT等 3 胸部X线检查的作用和限制 作用: 天然对比好;功能观察:透视

限制:分辨率不足:指对比分辨率和重叠现象;敏感性不足:有些病变如大叶性肺炎的充血期,尽管临床症状表现明显,但X线并不能显示异常;特异性不足:不同疾病相似表现;相同疾病不同表现(同病异影、异病同影)。

(二)正常胸廓影像解剖:构成:软组织+骨骼

(三)正常肺纵隔影像学解剖lung and mediastinum

一、肺、支气管分叶分段(Lobe Segment)肺野分区 Lung field 横向 第2,4肋骨前端下缘划水平线 上中下野 纵向 3等分 内中外带

间隙 第1肋以上为第1肋骨圈 1、2肋间为第1肋间隙,依此类推

二 肺部结构

1肺门: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管进入肺组织的门户,范围包括第二至五前肋间的肺内带,为以上结构的综合投影。2 肺纹理:

由肺门向肺野分出的树枝状阴影,由肺血管、支气管、淋巴管以及结缔组织支架构成。3 肺实质与肺间质:

肺实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和肺泡壁毛细血管网,具有换气功能。肺间质包括支气管、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肺泡间隔、小叶间隔、胸膜下结缔组织支架。4 纵隔 mediastinum:

胸廓入口以下、横膈以上、胸骨之后、脊柱之前、两肺之间的组织构成,平片为致密阴影。主要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胸腺、淋巴组织、神经等器官。平片的作用有限。目前主要用CT和MRI诊断 纵隔分区

4分法:胸骨柄下缘至T4下缘划一水平线分上、下; 下纵隔以心血管气道为中分前、中、后。9分法:3×3=9区 ® 胸骨柄下缘至T4下缘、T8下缘各划一水平线分上、中、下; ® 以心血管气道前缘、食管前缘为界分前、中、后; 5 小儿胸腺

在上纵隔的一侧或两侧见三角形或帆形阴影(Sail Sign)。勿误认为纵隔肿瘤或肺内病变。6 横膈(diaphragma)= 为胸腹间薄的肌腱性间隔,呈圆顶状,轮廓光整,亦可呈波浪状。

= 肋膈角:横膈与胸壁形成锐角,前高后低。心膈角:横膈与心包之间形成,为锐角。

= 位 置:膈顶在第十后肋水平;右侧较左侧高1~2cm;两侧对称,运动范围为1~3cm,深呼吸时可达3-6cm。

= 透视下可观察运动状况。胸膜(pleura):是极薄的浆膜,分为脏层和壁层;

< 脏、壁两层胸膜间形成胸膜腔,正常内含有少量液体,在呼吸时起润滑作用。

< X线表现:正常不显影。仅在返折处与X线平行时的叶间胸膜可显示。

(四)基本病变影像

1.肺门 2.肺纹理 3.肺实质 4.肺间质 5.气管支气管 6胸膜腔 7.横膈 1 肺门异常

§ 增大:肿瘤、淋巴结、血管等病变,表现为阴影增大增浓,原有结构移位或模糊不清。§ 缩小:发育异常、术后、肺血流减少(先心)§ 变位:肺不张 肺纹理异常:局限性或弥漫性 § 增多增粗 炎症、纤维化、水肿 § 集聚 肺不张、萎陷 § 稀少 肺气肿 3 肺实质异常 病理 X线表现

渗出性病变exudative 炎性分泌物(液体和细胞)替代了肺泡内气体,并可向邻近肺泡蔓延。密度淡、均匀,边界不清(累及整个肺叶时边界清楚);呈小片状或大片状,可累及一个肺段或肺叶。

增殖性病变 proliferative 炎性细胞、上皮样细胞、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堆积; 密度较高、不均匀,边界较清,形态多形:结节状、斑片状、不规则等。

干酪性病变 caseous 结核病变坏死的特征性表现;渗出性或增殖性结核病变发展,结核灶内部发生凝固性坏死,呈黄色奶酪状。密度高,边界不清的片状阴影,可伴有钙化,周围有纤维索条或播散病灶。纤维性病变 fibrous 慢性炎症或结核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包围并代替病灶,属修复过程。边缘清楚,密度较高,呈索条状或不规则形。对周围组织有牵拉作用--纵隔肺门移位,横膈抬高等。

钙化 calcification 钙盐沉着,常见于肺结核愈合;也见于许多其它肺病变愈合;但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也有,如错构瘤、转移瘤等。高密度的散在斑点状阴影,也可融合成块。

空洞、空腔• cavity 病理 肺内病变组织发生液化坏死并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 肺内腔隙的病理性扩大。无液化坏死过程,内壁有上皮结构

X线表现 低密度透光区;壁厚薄不等,内缘规则或不规则;外缘可清楚或不清楚;可有液平壁较薄、光滑

疾病 结核、脓疡、肿瘤等 肺大泡、肺囊肿、囊状支扩等 肿块与结节 mass/nodule 具有一定形状、边界清楚的局限性密度增高影。£3cm 结节,〉3cm肿块 § 良性:生长较慢,边缘光滑,少有分叶或毛刺,有时可见钙化;

§ 恶性:生长较快,常可见分叶和毛刺,边界清楚而不光整;可伴肺门淋巴结肿大。4 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changes § 实质性病变常合并间质性改变,间质性病变也可以出现实质性改变; §平片不易显示特征,但CT有许多不同的征像。5 支气管病变:支气管内外因素导致支气管阻塞

§ 肺不张(atelectasis):完全阻塞,肺内气体在18-24小时内吸收,肺萎陷(肺不张影像表现与部位、阻塞时间和肺内是否存在病变有关)

§ 肺气肿(emphysema):不完全阻塞 6 胸膜腔病变

§ 积液 pleural effusion · 积气 pneumothorax ·液气胸 hydropneumothorax § 胸膜增厚、粘连、钙化pleural thickening , adhesion and calcification § 胸膜疾病:炎症、损伤、肿瘤

游离性胸腔积液

少量 未达第4前肋前缘。<300ml不显示;300-400ml肋膈角变钝或三角形;膈面模糊。

中量 达第2-4前肋前缘之间。立位:外高内低凹面向上的弧形阴影(毛细管吸附,表面张力);下部均匀高密度影,横膈被掩盖。卧位:大片均匀模糊影。

大量 第2前肋前缘以上。全胸部或仅肺尖以外的大部胸部大片均匀浓密阴影;间接征象:纵隔移位或肋间隙增宽等。

u 包裹性积液(encapsulated effusion):胸膜粘连使积液局限,切线位呈梭形。

u 叶间积液(interlobar effusion):呈梭形,需与肿瘤区分。u 肺下积液(subpulmonary effusion):可致横膈抬高假象。®

气胸:自发性、外伤性、人工性;开放性、闭合性或○张力性。【X线表现】

< 气体位于肺外带呈均匀密度减低区域,内无肺纹。胸膜粘连者可不规则。< 间接征象:胸廓膨隆、纵隔移位等。气体量的估算:外1/3-50%,外1/2-75% 液气胸:胸腔内液、气体同时存在【X线表现】

下部均匀致密影,液平面;上部外为低密度的气体,内为致密压缩肺组织。

(五)肺 炎 pneumonia l 分类:病因: 感染性、过敏性、物理或化学性(毒气或放射性);

解剖: 大叶、小叶或间质性炎症 病程: 急性、亚急性、慢性

l 常见急性炎症:大、小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1.大叶性肺炎 Lobar pneumonia 病理过程 X线表现

①充血期:12-24hr。毛细血管充血,少量浆液渗出,肺泡部分仍含气; 可无异常或肺纹理增粗 ②实变期:2-5d,分红色和灰色肝硬变期,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均匀实变影,与肺叶、段一致的高密度影,随各肺叶形态不同而不同。

③消散期:1w后开始,2-3w消散。不均匀斑片状,逐渐吸收,胸膜侧最晚,可有胸膜增厚、纤维条索 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Lobular pneumonia/bronchopneumonia l 病原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l 病理改变: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为单位的、灶性分布的肺化脓性炎症; 【X线表现】:肺纹增粗及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可融合;中下肺野内带多见。3.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l 病原体:肺炎支原体

l 病 理:主要位于间质、肺段性分布的炎症:间质充血水肿、多核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肺泡少量渗出。

< 临床特点:青壮年秋季好发,症状轻,白分不高,抗生素无效,冷凝集试验阳性,可自愈。【X线表现】:

1)一侧肺中下野近肺门区;

2)肺纹增粗,网状阴影,自肺门向周围扇形浸润的片状模糊影; 3)多在2-3W内吸收。

(六)肺结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 1.原发性肺结核 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原发综合征: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后95%在肺内形成原发病灶,机体抵抗力差,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

® 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核三者构成原发综合征,98%可自愈。【X线表现】 原发灶:上肺下部或下肺上部,单个或多个。1-2cm或整个肺叶。淋巴结:表现为肺门影增大,同时出现淋巴管炎则为哑铃形--双极期。淋巴结结核: 为原发综合征的延续,分肿瘤型和炎症型; 【X线表现】:单侧多见,小儿好发;肺门增大。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hemo-disseminat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 原因:肺内原发灶破坏血管;气管支气管或肺门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破坏肺静脉壁-结核杆菌进入血循环;其他部位结核破坏静脉进入血液。

® 分类:急性:大量结核杆菌一次或短期内进入;亚急性或慢性:少量分次分批 【X线表现】: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三均匀:大小(1-3mm)、分布、密度 慢性或亚急性:三不均匀:分布,大小,密度(表明病灶新旧不一)。3.继发性肺结核(再染)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结核杆菌再次感染人体引起的肺结核,多见于成人 途径:①原结核灶复发或重新活动,②重新感染。

特点:病灶较局限,病程反复,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很少有淋巴管和淋巴结的变化。4 浸润性肺结核 infiltr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最常见类型)

①渗出性病灶:上肺野锁骨上下区,小片状云絮阴影,密度较淡。

②结核性空洞:洞壁薄,内光,外清;无液平;周围多有播散。③结核球:2-5cm球形病灶,边缘光整,密度高,多有钙化。④混合病灶:数量不等,大小不等,密度不同,形态多形性。5 纤维增殖性肺结核 fibro-prolifr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 结核灶吸收好转,主要形成纤维增殖灶

§ 【X线表现】: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晰的结节或斑片状影或索条影。§ 局灶性肺结核--位于肺尖锁骨上下区 6 干酪性肺炎 caseous pneumonia § 原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对结核杆菌敏感性很高时,大量结核杆菌引起肺组织急性干酪坏死。§ 【X线表现】:干酪性大叶性肺炎、干酪性小叶性肺炎--沿支气管播散所致;密 度较高,内有透光区,簿壁空洞。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chronic fibro-cav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 由其他类型肺结核发展而来;反复发作,时好时坏的结果; § 病理改变:纤维增生和纤维空洞;

§ 【X线表现】:两上肺为重,大量纤维病灶相互融合;空洞,大小不一,新旧不一;增值渗出并存;间接征象:纤维牵拉。结核性胸膜炎 tuberculous pleuritis

(七)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 :支气管内径异常增宽 ® 发病机理:

1、管壁破坏

2、管内压增高

3、壁外牵引

(八)胸部外伤

®平时:挤压伤,挫伤; 战时:火器伤、刺刀伤、爆震伤。X线对明确伤情,指导抢救有重要意义

①胸廓变化:多发肋骨骨折、气胸、皮下气肿。②胸腔: 气胸、张力性气胸;血胸或血气胸;脓胸

③肺部变化:肺挫伤--肺泡内充盈血,呈片状模糊影,类似肺炎,可有肺气囊或肺血肿。④纵隔气肿:肺、气管、食管破裂所致;可与颈部相连;纵隔障炎:纵隔影增宽,双侧。

⑤横膈破裂-膈疝: 横膈阴影部分或完全消失,胸腔内见肠管液平,或为实性,如大网膜、脾脏等;钡剂造影可确认;左侧多见。

(九)纵隔病变

1.技术:CT/MRI逐渐成为常规;X线平片在初级医疗单位作为筛检手段 2.诊断:定性常依赖于定位,因此定位是关键;密度、信号特点; 钙化、脂肪、水等有特点 前纵隔 上:甲状腺瘤、胸腺瘤

中:胸腺瘤、生殖细胞瘤、淋巴瘤

下:心包囊肿

后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

中纵隔 上:甲状腺、淋巴瘤、前肠囊肿

中:淋巴瘤、前肠囊肿 下:前肠囊肿、心包囊肿

(十)支气管肺肿瘤 原发性肿瘤 : 恶性--支气管肺癌、肺肉瘤等 良性--错构瘤等 ; 2 转移性肿瘤:血路、淋巴路、气道等转移。3支气管肺癌 bronchogenic carcinoma 组织发生

® 支气管上皮:正常有6种细胞:基底细胞、粘液细胞、纤毛细胞、纤毛粘液细胞、神经分泌细胞(Kultschitzky)

® 肺泡上皮: Ⅱ型肺泡上皮、Clara细胞 ® 病理类型 1.鳞状细胞癌 2.腺癌:腺泡性腺癌、乳头状腺癌、粘液性腺癌、实性粘液细胞癌,及细支气管肺泡癌。3.大细胞癌 4.小细胞癌

5.低度恶性肿瘤:类癌、粘表癌(占早期中央型的第二位)、腺囊癌、混合瘤、圆柱瘤。® 分型:按起源部位 Ⅰ 中央型肺癌:段以上 直接征象:①支气管狭窄或阻塞

②肺门肿块:突破支气管壁向腔外生长时,在肺门形成肿块,可伴肺门淋巴结肿大;

间接征象: ①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部分阻塞;

②阻塞性肺炎--分泌物引流不畅; ③肺不张--支气管完全阻塞 Ⅱ 周围型肺癌:段及段以下 ® 直接征象

® 形态:圆形肿块;分叶征:棘状突起;结节征;空泡征、空洞征 ® 密度:基本密度;钙化;强化:动态增强 ® 支气管征:充气征

® 邻近改变: 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卫星灶

® 界面:边缘清楚;毛刺征;尖角、桃尖征,索条;模糊征;充血征 Ⅲ 弥漫型肺癌:主要指细支气管肺泡癌,一些腺癌也可以呈弥漫性 ® 结节或斑片影弥漫分布于两肺; 多个叶段的炎症样实变 4 肺转移瘤

® 途径:直接蔓延 ;血路转移 ;淋巴转移; 支气管播散 ® 影像表现

® 典型表现:多发大小不等、边界光整、密度均匀的圆形结节影 ® 不典型表现:

附:

肺内空洞的鉴别 肺TB 肺脓肿

基本病变 干酪性组织坏死,液化

位置 常在上肺野 中下肺野较多

洞壁 一般较薄,四周常有密度不均的病灶 多较厚,四周有较浓的炎性变化 内缘 多较规则 多不规则 液面 少见,量亦少 常见液面

邻近组织 其余肺野常有TB病灶 常无结核病灶

心脏大血管影像诊断

(一)影像检查方法 1 常规X线摄片:

后前位和左侧位;吞钡左侧位;双斜位;左前斜位:60°;右前斜位:45° l X检查的作用、限制 作用

= 摄片:心血管位置、大小和轮廓; = 透视:搏动和功能情况;

= 其它:结合肺血管改变判断血液动力学变 化或功能的变化。< 限制

= 解剖结构重叠;

= 心包、心壁、心腔缺乏对比; = 正常范围变化幅度大; = 病变早期不产生形态学变化; = 不同病变表现重叠。2 血管造影:常规造影、DSA 3 CT血管造影:CTA 4 MRI血管造影:MRA

(二)基本病变 1

类型 左心室增大 右心室增大 左心房增大 右心房增大

常见病因 高血压,主狭,主闭,二闭,PDA 二狭,肺心病,肺动脉狭窄,法四 二狭,二闭 右心衰,三尖瓣病变

正位 左心缘增大心尖向左下方移位 心尖上翘,心腰消失,右缘右突 双房影左心缘四弓现象 右心缘右突延长右前斜位右后缘下段后突

左前斜位 左心缘后凸、向后、向下、重叠、消失 右心前下缘前突,心前间隙下段缩小左心后缘后突,心后间隙保存 左主支气管上抬气管分叉角增大 前上缘前突延长

右前斜位 前下缘前突,心前间隙下段缩小 心前间隙缩小右室前缘前凸肺动脉段隆起 食道受压移位 后下缘后突

左侧位 左心房压迫食道主动脉扩大

后前位:A结突出;增宽;迂曲;移位 3 肺动脉扩大:PA段突出;心腰消失 4 肺血变化(1)肺血增多 类型 肺淤血 肺充血

病因 风心二狭 等 导管未闭 间隔缺损 等

表现 血管纹理增多、血管纹理模糊、上肺静脉扩张、严重时可以合并肺水肿 血管纹理增多、肺纹理清晰、肺动脉扩张、严重时有―肺门舞蹈‖(2)肺血减少 : 肺动脉狭窄 法四 等

(三)常见心脏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风心

类型 二尖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血流动力学 血流入左室受阻®左房压力®左房扩大®肺静脉淤血®缺氧® 肺小动脉痉挛®右室增大®右心衰 左心室压力 ®左心室肥大 左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双重压力 ®左心室肥大®左房压力®左房扩大®肺静脉淤血®缺氧® 肺小动脉痉挛®右室增大®右心衰

X线表现 梨形心左房扩大:双心影,四弓,食道压迹,左主支气管受压抬高。右室增大:肺静脉淤血和肺循环高压。主动脉型心左心室扩大 二尖瓣狭窄+左心室增大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鉴别表 ASD VSD PDA 右房 增大↑↑ 正常 正常 右室 增大 增大 正常,晚期增大 左房 正常 正常, 晚期可增大 可稍增大 左室 正常,可能缩小 增大 增大较明显,早期出现 主动脉弓 缩小 正常 增大,搏动↑↑ 肺动脉段 增大↑↑ 增大 增大,有时↑↑ 肺门舞蹈 较常见 常见 有时不显

腹部

消化系统:消化管: 食管、胃肠道 消化腺: 肝、胆、脾、胰

泌尿生殖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子宫、附件、前列腺、肾上腺

一、消化系统常用检查方法

1、X线平片 价值有限

2、消化道主要靠 硫酸钡造影

消化道造影的价值:

1、观察内腔形态和功能改变

2、可早期诊断器质性病变

3、根据消化道移位可进行腹部肿块定位

4、术前估计肿瘤切除的可能性

5、可作疗效的动态观察

3、肝、胆、胰、脾检查主要靠US、ERCP、CT、MRI、DSA

二、消化道X线检查方法

1、平片 1 低密度:气体——胃肠道积气;腹腔游离气体;胃肠道液气平2 高密度:不透光结石、钙化、异物….软组织(中等)密度:实质器官——位置、大小、形态及轮廓等;肿块

2、造影 口服法:硫酸钡(钡餐)气钡低张双重对比造影(服产气粉),碘水 灌注法: 硫酸钡(钡灌肠)钡低张双重对比造影(注入空气)造影前准备 受检部位空虚,禁食12小时; 幽门梗阻:洗胃,抽尽胃内容物(胃检查)清洁灌肠(结肠检查)2 不加任何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 3 不服重金属盐类药物 消化道造影方法:采用各种体位、方法,透视与照片显示

粘膜相 充盈相 双重对比相 压迫相 消化道CT、MRI检查:

1、对消化道整体观察能力不及钡剂造影,不作为消化道疾病首选技术

2、薄层扫描,应用合适的后处理技术可提高图像的质量

3、增强扫描可了解病变血供情况

4、对肿瘤分期有重要价值

三、正常消化道X线表现:

食管:上连咽部,下接贲门;C6-T11成人长约 25~35cm;宽约 2~3cm 颈段

弓上段 分段 胸段

胸中段(T4 – T8)

腹段

胸下段

生理狭窄:食管入口处;膈食管裂孔

生理压迹(右前斜位):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老年:降主动脉)粘膜:纵行、纤细

蠕动 第一蠕动波(原发蠕动)第二蠕动(继发蠕动)第三收缩波 胃的分部:

1、胃底(胃泡)

2、胃体

3、胃窦

胃的形态:1 牛角型(高张型)2 无力型(低张型)3 鱼钩型(等张型)4 瀑布型 胃粘膜皱襞:具有可塑性;有纵、横、斜三种走行;胃的各部粘膜皱襞有所不同 胃粘膜细微结构:1 胃小沟 :呈网格交错的细小沟纹,正常小于1mm 2 胃小区 :上述细小沟纹包绕形 成的微小粘膜凸起,直径不超过3mm 胃的轮廓、柔软度、移动度、蠕动、动力 胃的蠕动:蠕动波持续20~30sec,每波间隔20sec,可同时出现2~3个蠕动波 2 胃的动力:指排空的快慢1~5min开始排出,1h排出大部,2~4h全部排空 小肠分组:

1.十二指肠:球,降,横升

2.空肠上段:左上腹 3.空肠下段:左中腹

4.回肠上段:右中腹 5.回肠中段:右中下腹

6.回肠下段:盆腔内

小肠的蠕动及动力:蠕动是推进性的运动,有时可见分节运动。钡剂2~6h小时达盲肠,7~9h全部排空 十二指肠:全程呈C字形。分部:球部、降部、横部、升部 低张时降部内侧中部,有一岬部,其下方常 见十二指肠乳头 十二指肠球部:1 充盈时呈三角形或卵圆形 2 廓光滑整齐 3 粘膜皱襞为纵行 4 蠕动为整体性收缩 空 肠 回 肠

大部位于左上腹 位于右中下腹部 皱襞呈羽毛状 皱襞少而浅 环形或斜形

蠕动较活跃 蠕动不活跃 多为粘膜像 多为充盈相

阑尾:盲肠内下方;粗细较均匀;边缘光滑;易于推动;不显影或有充盈缺损不一定病变 大肠:

1、包括盲肠、升结肠、肝曲、横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2、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的位置及长度变化较大,盲肠有一定活动度

3、粘膜皱襞有纵、横、斜行三种,右半结肠较密,左半结肠较稀 4、6小时达肝曲,12小时达脾曲,24小时排空

结肠袋:因结肠带的长度比肠管短,及环肌收缩所致,右半结肠深而明显,左半结肠不明显,双重对比造影时可不明显(无名沟、无名小区)粘膜:纵、横、斜

直肠:1、两个弯曲—骶骨曲和会阴曲 2、一个膨大—直肠壶腹

3、直肠后间隙——宽度在1cm以下

四、消化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形态改变 功能改变

粘膜皱襞 分泌 管腔 张力 管壁 蠕动

位置、活动度 动力 粘膜皱襞改变(早期诊断的关键): 肥厚或萎缩:前者一般代表慢性炎症;后者多 见于萎缩性胃炎 2 粘膜纠集:常见于胃与十二指肠慢性溃疡 龛影(niche):溃疡形成的管壁凹陷称为壁龛。钡剂充于壁龛内形成的影象成为龛影。龛影是溃疡病的直接征象,是X线诊断溃疡病的主要依据。

切面观:龛影呈底宽口窄的乳头状或口宽底窄的圆锥状,边缘光滑,凸于胃腔轮廓之外。正面观:龛影呈圆形或椭圆的致密影,边缘光滑整齐管腔的改变: 充盈缺损(filling defect):多为腔内肿块所致,可根据其大小、形态、边缘轮廓来推测性质。消化道内食物团块、异物、胆石、粪块、蛔虫团等也可造成管腔狭窄:向心、偏心,规则、不规则 3 管腔扩张:原发性,继发性 管壁的改变:主要是柔软度(僵硬)和可扩张性的改变

功能性改变:

1分泌增加:钡剂涂布不良(雪花状)2张力改变:张力增高和张力降低 3蠕动改变:蠕动增强和蠕动减弱 4动力改变:排空加快和排空延缓或停止 5器官的位置和移动度

五、消化道常见病的X线诊断

食管: 食管憩室 食管癌 食管静脉曲张 胃: 胃炎 胃癌 胃溃疡 小肠 : 十二指肠憩室 结肠 : 结肠癌 结肠炎 1 憩室Diverticulum:

1、由管腔向外突出的囊状腔隙

2、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3、分三型:内压性憩室;牵引性 ;牵引内压性憩室

4、圆形或乳头状(内压性)三角形(牵引),大小多为1~2cm,有粘膜皱襞通入 2 食管静脉曲张 Esophageal Varices:

门脉高压重要并发症,呕血的主要原因(破裂出血时不宜钡餐检查)早期:食管下段粘膜稍增宽,略迂曲

中晚期: 蚯蚓状、串珠状充盈缺损,张力低,蠕动弱,上行性发展 程度:自下而上,分轻、中、重 CT、MRI对食管旁静脉曲张价值高

3癌 Carcinoma:特征:粘膜破坏,管腔狭窄,管壁僵硬,蠕动减弱,充盈缺损,龛影形成

1、增生型(蕈伞型、髓样型):不规则充盈缺损隆,隆起性病变

2、浸润型(硬性癌):局限型 管腔不规则狭窄;弥漫型(革袋状胃)

3、溃疡型:恶性溃疡

4、混合型

1.食 管 癌:好发于中下段,进行性吞咽困难,鳞癌多见。晚期可纵隔脓肿,食管-气管瘘,肺部感染

恶性溃疡:半月征(腔内、环堤、半月);指压迹征;裂隙征;龛影周围粘膜中断

2.胃癌: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胃窦、贲门、小弯,起自粘膜上皮细胞,均为腺癌(半月征 指压迹征 裂隙征 龛影周围粘膜中断)

3.大 肠 癌: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 常继发于肠血吸虫病和息肉;绝大多数为腺癌 增生型:多于盲肠、直肠,菜花状充盈缺损 浸润型:多于乙状结肠,向心性环状狭窄,分界截然 溃疡型:腔内不规则龛影,半月征

与炎症鉴别:局限、截然、固定、破坏、肿块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Gastric and Duodenal Ulcer:

胃肠壁溃烂形成缺损;中青年好发,男性多见;好发于小弯(胃),后壁(球部)直接征象:龛影 诊断溃疡的主要依据:

胃溃疡1cm左右,>2.5或4cm者称为巨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一般1~3cm 侧面观:腔外乳头或圆锥状光滑 正面观:圆或椭圆,边光整

壁龛附近的改变:1 粘膜水肿:月晕征、狭颈征和项圈征 2 粘膜纠集:放射状、达溃疡口部,愈近口愈细 间接征象 痉 挛:幽门附近溃疡 幽门痉挛 球部溃疡 ―激惹征‖

张力和蠕动改变:张力增高和张力减低 分泌功能改变:分泌功能亢进 动力改变:排空的快慢 压 痛:局限性压痛

器官变形 1 球部溃疡: 叶状、―山‖字(三叶草征)、花瓣状、不规则状胃体部溃疡 : ―沙钟胃‖或―葫芦胃‖ 3 胃小弯溃疡 : ―蜗牛胃‖ 胃窦部溃疡 : 幽门管偏位或梗阻 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X线鉴别要点: 龛影特征 良性胃溃疡 恶性胃溃疡 边缘 光滑整齐 不规则 指压迹征 无 有 裂隙征 无 有 狭颈征 有 无 项圈征 有 无

龛影位置 胃腔轮廓之外 腔内或部分腔内 环堤征 无 有 半月征 无 有

周围黏膜 均匀纠集达龛影口部,愈近口部愈细 突然中断,不达口部,愈近口部愈粗 附近管腔壁 柔软,有蠕动波 僵硬,蠕动波消失

六、急腹症:起病急、病情重、演变快、多系统、多器官

消化系统:胃肠穿孔 肠梗阻 肠套叠 技术要点:投照体位 立位、侧卧位水平投照;对比剂: 碘水 诊断技巧:1 临床特点:病史、症状、体征 2 腹腔气体:来源、分布、形态 胃肠穿孔:气腹征——X线表现:膈下弧形、新月形透光影

肠梗阻: 病 因:1 机械性肠梗阻 2 麻痹性肠梗阻 3 血运性肠梗阻 X线检查

1、一般用透视及腹部平片(立、卧位)

2、急性梗阻一般不做钡餐检查(碘水)

3、怀疑大肠梗阻可行钡灌肠检查 X线平片可提供下列问题的信息:

1、有无梗阻

2、确定梗阻的部位

3、判断梗阻的程度

4、区分机械性和动力性梗阻

5、机械性梗阻是的单纯性还是绞窄性

6、梗阻的原因

假阳性 假阴性

急性胃肠炎 肠梗阻早期 服用泻药 高位小肠梗阻 长期卧床 严重绞窄肠管充 清洁灌肠后 满液体

2.梗阻定位? 1 小肠高位 2小肠低位 3结肠低位 3.梗阻程度? 结肠内气体变化的诊断价值: 结肠内无气体,小肠梗阻逐渐加重——完全性 ·多次检查结肠内仍有少量气体——不全性 ¸结肠内气体不多,且时有时无——不全性 4.动力状态?机械性 OR 麻痹性 5.有否绞窄?

概 念 血供障碍 常见病 扭转、粘连、内疝 分 类 完全性、不完全性

特征性表现 空回肠换位征、假肿瘤征,咖啡豆征/黑白鸟征 非特征表现 腹水征、小肠多液征

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机械性肠梗阻

典型X线表现:1 钡剂灌肠:杯口状充盈缺损,触及包块,―弹簧状‖、―螺旋状‖、―线团状‖影像 2 空气灌肠:圆柱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块影

灌肠的治疗适应症:病程短,<48小时;无肠坏死可能;压力60-100cmH2O 消化腺:

肝:

一、管道结构:肝动脉、门静脉、胆管、肝静脉;第一肝门;第二肝门;第三肝门

二、分段

Ⅰ.尾状叶 Ⅱ.左外上段

Ⅲ.左外下段 Ⅳ.左内侧段(a ,b)Ⅴ.右前下段 Ⅵ.右后下段 Ⅶ.右后上段 Ⅷ.右前上段

三、形态

T1WI信号 脂肪>肝脏>肌肉>脾脏>大血管 T2WI信号 脂肪>脾脏>肝脏>肌肉>大血管

四、肝脏血供

肝组织: 肝动脉 20~30% ; 门静脉 70~80% 1 肝癌HCC: 肝动脉90%以上

CT(HCC):

平扫: 较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出血、坏死、脂肪变)灶,边界较清(假包膜)或不清 增强: ―快进快出‖强化模式, 供血动脉增粗

MRI(HCC):T1WI: 不均匀较低、等、稍高或混杂信号 T2WI: 不均匀较高或混杂信号,边界较清(假包膜)或不清 门脉癌栓:门脉增宽,充填软组织影 AVF:静脉早显

2肝转移瘤:平扫:边缘模糊的略低密度灶; 增强:环形强化、靶征、牛眼征 3肝海绵状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HCH: 典型CT、MRI表现:边缘较清,光整或浅分叶状 增强:从外到内结节样―充填式‖强化,―早出晚归‖

CT平扫:较低密度;T1WI:较稍低信号;T2WI:均匀高信号

4肝囊肿hepatic cyst 典型CT、MRI表现:边缘清清楚、光整,均匀,囊壁薄;增强扫描无强化 CT平扫: 0~20 HU;T1WI:低信号;T2WI:均匀高信号

5肝脓肿hepatic Abscess 典型CT、MRI表现:边缘模糊或较清、可环晕状,壁厚

增强扫描囊壁呈(多)环状强化,病灶有缩小;CT平扫:较低密度灶,中央坏死区呈低密度 T1WI:不同程度低信号; T2WI:不同程度高信号 6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

典型CT、MRI表现: 体积 早期增大、晚期缩小

肝叶比例失调 左肝及尾状叶相对增大 肝裂增宽 胆囊向后外方移位 轮廓 肝表面小波浪状 质地 肝硬化结节形成

继发改变 脾大、门脉高压、腹水、肝癌 脂肪肝:

1、肝脏CT值<40-45HU(正常:42 – 72 HU)

2、肝脏密度<脾脏密度

3、局灶性脂肪肝、肝岛与肝占位有时鉴别难,脂肪肝内血管无移位 胆 道Biliary Tract: 1 检查方法(一)平片

(二)X线造影: 口服胆囊造影;静脉胆道造影;术中胆道造影; ―T‖管造影 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引流(PTCD);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三)MR MRCP(四)CT CTCP(五)US 2 胆囊CT表现:胆囊壁:菲薄呈细线状;胆 汁:多呈水样密度 3 胆道MR(MRCP)表现

胆囊壁:菲薄呈细线状。;胆汁:T1WI:胆汁多呈低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 胆石症(cholelithiasis)注意CT与MRI诊断 分类:阴性结石: 胆固醇;阳性结石: 含钙盐多 1.胆囊结石---X线检查

(1)阳性结石:蛋壳状,石榴子状(2)阴性结石:需造影才能显示, 充盈缺损 2.肝外胆管结石---X线检查:多为阴性结石,可伴胆道梗阻 3.肝内胆管结石

慢性胆囊炎症(chronic cholecystitis):胆囊缩小,壁增厚常合并结石 胆囊癌:胆囊壁不均匀增厚,肿块,易肝脏受侵、转移 胰 腺Pancreace:

胰腺正常CT表现:平扫:软组织密度,与脾脏相仿;增强:―快进快出‖,与脾脏相仿 正常胰腺MRI表现:T1WI:中等信号,与肝脏相仿;T2WI:略低于脾脏信号 脂肪抑制序列信号高于肝脏、脾脏 1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单纯水肿型胰腺炎

1、胰腺体积增大

2、胰腺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匀强化

3、轮廓清晰 / 或模糊,可有胰周渗出

4、可肾前筋膜增厚

坏死性胰腺炎:

1、胰腺坏死

2、轮廓模糊,可有胰周渗液 2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

1、胰腺萎缩:局灶性 / 或完全性

2、胰腺增大:炎症、水肿、合并囊肿

3、胰管扩张:管状/串珠状,局限/弥漫

4、密度改变:正常 /减低(胰腺脂肪替代)

5、胰腺内假囊肿形成(34%),囊壁可钙化

6、钙化:胰管结石、胰腺钙化 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

1、胰腺肿块,局部增大,肿瘤远端胰腺常萎缩

2、平扫多呈等密度 / 或略低密度,3、增强扫描多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4、可侵犯邻近血管

5、T1WI较低信号,T2WI上信号表现多样 6、可有肝转移、腹内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泌尿系统(一)、尿路平片

准备 清洁肠道:饮食、灌肠 范围 胸11椎体-耻骨联合 作用 肾轮廓、结石/钙化、节育器 限制 等密度病变、功能(二)、尿路造影

1、静脉(顺行)尿路造影 禁忌症 碘过敏、肾衰… 作 用 功能、解剖、阴性结石 限 制 阳性结石 2.逆行肾盂造影 禁忌症 感染、尿道狭窄 实 施 无菌、注气、给药 作 用 解剖、阴性结石 限 制 阳性结石、功能

3、膀胱、尿道造影

作 用 膀胱、尿道病变 限 制 感染、外伤

4、血管造影

作 用 血供特征 限 制 创伤、碘过敏

(三)正常X线尿路造影表现 肾脊角;肾盂、肾盏;三个生理狭窄 对比剂逆流

(四)常见泌尿系统病变 1 肾盂积水 hydronephrosis 原因:结石、肿瘤、炎症、粘连、先天 尿路结石 urinary stone 分类 阳性结石 磷酸钙、草酸钙 阴性结石 尿酸盐

部位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 后果 血尿、积水、肾功能减低

鉴别: 肾 结 石,胆结石,输尿管结石 淋巴结钙化,膀 胱 结 石,淋巴结钙化、静脉石 鉴 别 要 点 解剖+形态

重点注意肾盂积水与尿路结石的CT,MR的典型表现 肾占位:(抱球征)

肾盏:拉长、分离、压扁、扩大或变窄 肾盂:受压变形、移位肾肿瘤 renal tumor 临床 血尿、腰痛

病理 肾癌、肾盂泌尿上皮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影像 KUB 肾影?

造影 变形、破坏、充盈缺损、积水、功能减低 CT、MRI、DSA

一、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1、最常见的良性肾肿瘤,女性多见

2、瘤体多较小,无包膜

3、生长缓慢,可局部侵犯

4、瘤内发现脂肪成分是诊断关键

5、多发者常与结节性硬化有关,可伴有脑室旁钙化结节、面部皮脂腺瘤、智力减退

二、肾细胞癌

1、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

2、<4㎝者常有假包膜

3、瘤内出血、囊变、坏死、钙化

4、分十种亚型,其中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约占90% 以上, 恶性程度依次递减 透明细胞癌:富血供而不均匀;乳头状癌:少血供而不均匀;嫌色细胞癌:少血供而均匀

三、肾盂癌

1、肾盂及肾盏内

2、多为泌尿上皮癌

3、少血供

4、常伴肾盂积水

5、可向输尿管及膀胱种植转移,也可侵入邻近肾实质

四、膀胱癌(Cystocarcinoma)

1、泌尿系最常见恶性肿瘤,以泌尿上皮癌最常见,易复发

2、多见于老年人

3、常出现无痛性血尿及排尿困难

4、多位于膀胱三角区和膀胱侧壁

5、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充盈缺损

五、肾脏创伤

1、平扫:有出血时密度增高。

2、根据血肿密度,可大致判断出血时间

3、增强扫描:

肾血管损害:肾灌注减低

肾组织存活:肾实质有强化 活动性出血:造影剂进入血肿、腹腔

下载465 医学动态影像平台的建设与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465 医学动态影像平台的建设与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物理信息化平台及物理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中小学物理信息化平台及物理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课题名称]中小学物理信息化平台及物理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课题负责人]某大学各相关学院院长,电化教育馆馆长 [课题组主要成员]......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五篇材料)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

    复合材料的最新应用与研发动态2011

    复合材料的最新应用与研发动态 时间:2011-11-6 点击率:178 编者按: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关于“复合材料的最新应用与研发动态”的报告,不仅全面介绍了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的最......

    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建设规范

    附件七: 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建设规范 基础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集合点在于应用平台的建设。学校信息化平台集合于网络、硬件、软件、应用和服务,形成数字化校园管理与应用整......

    环翠数字校园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环翠数字校园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环翠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 王胜平团队 随着互联网环境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进步,教育行业也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学校越来越多的将网络应用融......

    开放式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精选多篇]

    开放式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摘要:开放式教学是当前教学形式的需要,要解决当前的教学观念、实践教学等问题,就要建设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开放式教学平台,以达到“以人的发展为目......

    医学超声影像技术发展综述(5篇可选)

    医学超声影像技术发展综述 张禄鹏 摘要:本文回顾了医学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历史,阐述了A型、B型、M型和D型超声诊断方法的历史、原理、特点、用途和发展状况,总结了医学超声影像......

    医学检验影像互认制度

    医学检验影像检查互认制度 (一)适用范围 认可全省范围内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经我院临床医师认真诊查病人,并认为二级乙等医院的检查、检验结果与临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