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
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思维能力产生于阅读的基础上,是阅读水平的质化,体现在学生阅读后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广度、角度和速度上。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呢?结合笔者和我校教师在教学中的经验,本文谈几点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做法。
一、正视教学现实。重视学生的预习
学习新课文最忌一拿起新课文就学习。因此,每学习一篇课文,教师都会预先给学生布置新课文的预习作业。
预习是课堂之外学生独立或合作的一种学习,但对于课堂教学的好处不言而喻。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能节省熟悉课文的时间,提高学习的速度,加快理解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个高质量的回答。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新课文时,逐步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
二、在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方式必须多样化,以学生为本
在新课文的学习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学有所获。所以课堂阅读教学的方式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而最重要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就是给学生创设不同的课堂教学情景模式。恰当、良好的情景模式,有助于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兴趣。消除学生心理距离。
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个比较高的要求,事先必须备好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洞察能力,反应能力,概括能力等。
(一)导人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多样化
导人的设计因文章的体裁不同有所区别。总的来说,叙事性、写人类文章多用感染性的语言以故事导人;风景类、说明类文章多用图片或多媒体导入。这些导入方式的使用,是因为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为主体的思维阶段,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求知欲。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成功的导人,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要注重阅读
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要体现出阅读教学方式多样化,阅读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取决于教师培养学生各种基础技能的侧重点。而无论哪种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都必须通过读、写、听、说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则始终贯穿其中。
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小学语文阅读技巧并不复杂,一般来说,只要教会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1.寻找中心句的技巧
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能找出各段的中心句,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把握住各段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
一般来说,各段的中心句的位置是比较明显的。第一种,段落中心句在段首,其他各句都是对它的阐释;第二种段落中心句在段末,先用诸句阐释再得出主句;第三种段落中心句在中腰,前后句都是对中心句的阐释;第四种则困难一点,无中心句,段内各句意义同等重要,主句需学生自行提炼,当然教师在必要时可给予指导。
2.研读重难点句,交流体会
几乎每篇课文都会出现有几句重难点句,这是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重难点句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内在含义等,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慢品。
在初读课文后,学生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习课文时,学生因为事先有预习,一般都会对课文的后面的习题进行思考,所以,并不会一下子无话可说。只要教师引导恰当,理解这类型句子并不太困难。
(1)让学生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联系课文上下文,或者课文主要表达的内容、情感进行思考。让学生找准思考的角度、切入点。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的方式共同研究,分享阅读思考的成果。当然,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还能启发学生对问题思考的灵感,加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组织全班进行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时,可以用多种方式,辩论、讨论、展示、游戏、朗读、解释等,还可以参与全班交流,展开师生之间不同角度和层次的对话。
当然,学生的回答或者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教师可在学生回答时,给予一定的引导,要肯定学生思考的价值。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消除顾忌心理,大胆发言,从而说出更多有价值的阅读感悟。
3.反复朗读,促进理解
每次朗读都会是一次体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能通过多次的朗读才能更加深刻地感悟句子中所蕴藏的情感,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才会让思维理解力和感悟有质的飞跃。
读书是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式。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加强、丰富学生的阅读思维
小学生课外读物是丰富的,在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即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基础上,主动向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教师还可以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课外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等形式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可以要求学生摘录词语及优美句子,或写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语文阅读不能只限于学习教材。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可能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真正形成并发展起来。只能广博众彩,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恩维能力。
第二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
要重视词汇教学。词汇教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二是懂得词语的意思,三是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重视句子的教学。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各个年级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要使学生懂得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体会出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对于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要注意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深入理解。
段和篇的教学主要包括:认识自然段,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懂得有时候几个自然段合起来讲一个意思,成为一段。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分段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归纳段落大意,要抓住重点,语句要简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要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默读,要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边默读,边思考。随着年级的升高,适当提高默读的速度。
要重视复述和背诵。复述和背诵,要讲究方法,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
阅读教学,各个年级的要求要有所侧重。低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帮助学生理解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句和段落,了解整篇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学会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第三篇:教学的基本环节
教学的基本环节、方法与组织形式及其改革
【内容简介】
《教学的基本环节、方法与组织形式及其改革》专题课程的主要目标是理解教学的基本环节与要求,并体现于教学设计中;掌握国内外典型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要求,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并运用;理解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现场教学、复式教学等几种典型的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缺点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了解当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本专题课程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几个基本的教学环节及其基本要求;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的要求;第三部分,阐述了几种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组织的新形式——自主、合作和探究,介绍了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核心解决的问题是学员要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与要求;明确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能够恰当的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方式并运用。
【课程特色】
《教学的基本环节、方法与组织形式及其改革》专题包含的课程内容比较多,因此,在以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继承上,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理论性,学员要了解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第二,实践性,密切联系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介绍教学的环节、方法和组织形式。第三,可操作性,注重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一、二年级课堂教学环节
一、趣味导课 质疑课题 引入初学
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主动探索的欲望,并初步了解课题涉及的内容。注意此环节不易占时太多。
二、整体感知 了解学情 以学导教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初步掌握一些直观、简单的自学方法,进行最高效益的自学,帮助老师及时有效的进行检查,掌握学情,以学导教。
1、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2、明确自学要求
3、检查自学,肯定鼓励
(1)认读字的检查 多种形式识字认读。
(2)检查课文朗读,指导读准、读流利。
(3)二年级可以训练针对课题初步质疑的意识与能力。可以是对一个字、一个词的质疑,使学生学会初步质疑,集体解惑。
三、精读课文 评鉴领悟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学习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一定语气的朗读课文。课文的学习探究主要通过运用情境帮学法、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理解体会课文内容,适当采用问题导读法来深入理解。
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词语的理解、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问、关注想象。
四、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1、回归全文,朗读课文
2、思维、阅读拓展
五、积累内化
指导背诵、复述
六、自主识字 指导书写
程序:我来记(要体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住生字);我来组词(扩词训练,鼓励向课外延伸,与生活结合);我来描(教师在田字格示范,学生书空,然后描红);我来写(本上书写、组词)。说明:以上六步可以作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二三四)主要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感;第二课时(五六)主要积累语言、学习生字词。
三------六年级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一、交流预习,整体把握,以学定教
这部分主要解决“课文写了什么”,涉及对文章内容及字、词、句的理解。
1、交流预习,了解学习重、难点。
2、梳理问题,明确目标,以学定教。
二、读书感悟,自主探究,平等对话
这部分主要解决“课文为什么这样写”,涉及对上面问题的理解和深化,分析要结合课文特点进行。
1、潜心读书,用心感悟,自主学习。
2、多维活动,合作探究。
3、平等交流,展开对话。
4、上钩下联,带动全篇,再次质疑,深化认识。
三、重点阅读,领悟表达,从读到写
这部分主要解决“课文是怎么写的”,涉及文章的思路、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既要从文章整体进行关照,又要从细节、局部进行探究。
1、回顾内容,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展示情感。
四、拓展阅读,丰富认识,发展能力。
要有坡度的推进学案引领,扩大阅读,一篇引入,多篇跟进,一篇带多篇带一本书的多种阅读方式。大力提倡使用“主题学习丛书”,开展“主题学习”实验。
说明:
1、以上四步可以作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一二)主要处理内容(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第二课时(三四)主要处理形式(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
2、三——六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字词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会认会写生字,要体现出年级段的训练重点,做到课堂教学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
3、学案式预习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灵活操作。
4、多维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应视学情而定,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然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然环节——自主学习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改革发展。适应时代要求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语文学习新课堂 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生活的 空间 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 现实空间,而且,又将进入并 漫游 在一个神秘浩瀚而又虚无缥缈的 虚拟空间。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规定了清晰的上位框架。对小学语文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透、贯穿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中。实施自主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这一精神的具体实施,因此,我们应当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在“放”字上做文章,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就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善于合理安排自己.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去获取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