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19-05-12 23:2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媒体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媒体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第一篇:多媒体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并发展个性爱好,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应用已被大部分教师认可。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多媒体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的《回声》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我先播放《山谷静悄悄》,歌中唱到:“„„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在歌声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后设疑:“同学们知道山谷为什么会产生叮咚--叮咚,叮咚--叮咚的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回声方面的知识。” 这样,教师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创设集声像、音效于一体的适宜情境易如反掌,学生如身临其境,探究的兴趣很快被激起,激活。例如,我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激发兴趣的方法。先用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听!”“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并且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对理解课文有不小的帮助。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动的直观性都是很突出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是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形象性强,感染力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勤奋学习,进而发展其智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能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声画并茂,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形象。教学中,让学生在视、听、思中丰富感性知识,产生再造想象,入境动情,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动情地描绘,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如在儿童诗《春姑娘》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童真的心,让他们领悟春姑娘美丽.勤劳的品格以及劳动创造美这一深刻内涵,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导语”设计中,选用生机盎然的画面为背景,配以卡通形象的春姑娘。并以《春天在哪里》这首儿童歌曲为主旋律,从而将学生迅速带入一个富有动感的童话世界中,为进一步了解这首儿童诗的意蕴美打下基础。所以借助于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化.直观化的感性材料,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不能比拟的,这里既有和谐的图案美,又有高雅的音乐美,动静结合,加强了语文教学对学生美感的熏陶。

三、利用多媒体课外延伸,拓展探究空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使课堂教学受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延伸,升华,课外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把语文课堂上没有尽兴的“节目”延伸到课外完成。一些来不及实施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放到课外,实施综合性学习。

总之,语文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也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我们应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有理性的认识,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从而开创语文教育崭新的局面。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景,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唯.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行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1)

[2] 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09)[3] 潘淑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吉林教育.2009(08)

第二篇:多媒体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整合的创新研究

【摘要】人类已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我镇农村小学已普通实现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已成为一条通往教学创新的必经之路。可是,对于经济不发达、教育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来说,要实施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必须根据农村小学的具体教学环境、条件、特点,围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个新课改核心理念,试图通过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创造性地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和主体作用,实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探索出一条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适合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整合 创新 农村语文教学

【正文】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1、时代的要求:

21世纪是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主的时代,它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和人文化的挑战,它与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已经势在必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已不再适应全社会倡导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对传统教学进行创新研究,探索课堂教学如何在新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突出主动探索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以实现未来的发展。一句话,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的“教”和“学”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这场教育大变革将深刻影响并极大促进课堂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等,实现“质”的飞跃。

2、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课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占主体地位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培养出这些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充满生命和活力,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

3、农村小学的现状分析:

(1)资源限制,手段单一。农村小学条件差,虽然有许多与语文教学相关的资源,却没有很好地挖掘和使用,造成了语文教学内容贫乏,手段单一。

(2)教师包揽,学生被动。大多数教师按自己的知识水平、认知方式和实践能力去组织教学活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却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尝试整合,缺乏研究。部分教师虽然在进行整合实践,却以技术的使用替代真正的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网络等多媒体手段作为单纯的技术独立于学科教学外,凸现于课堂教学中,对如何使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缺乏必要的研究。(4)以教代学,忽视学习方式的研究。教师只注重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忽视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创新,忽视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实现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应利用有限的资源,共同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规律和方法,实现多角度、多层面的整合教学,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高效。

二、研究与实践

1、概念的界定:“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用“整合”一词,比用“结合”、“组合”都更准确。因为它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就是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根据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新条件、新手段所带来的可能性,重新审视语文学科,实现整体优化。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就是以数字化为新动力,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呈现、传递、加工、处理信息的技术。而本课题所指的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教学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和传统的教育相比,有明显的特色:(1)设备先进。(2)表现形式多样。(3)促进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改变。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教师可以在课堂这一有限的时空内,巧妙、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多种感官充分运用,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既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又受到情感和品德的熏陶。因此,将现代教学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去探索现代教学媒体和网络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本课题实验研究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2、研究目标

(1)探索出一条在现在和将来多媒体信息技术不断普及提高的环境下适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有效地将小学语文传统教学由注重知识的灌输,转化为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提高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的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教学负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融合,进一步改变教师的语文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3、研究内容。

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有效途径等进行研究,以求更加科学地认识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象、总结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分析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特点、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规律。具体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创新研究。

(2)探讨语文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好农远资源,更好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落实素质教育展开研究。

(3)关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师”与“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问题进行研究。(4)探讨教师如何运用校园网络环境和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研究。

4、研究价值

对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创新研究,既是方法手段的创新,更是观念、思想的创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方面,有益于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这一新视角下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特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现代课堂教学的质量观与价值观等系列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对一线教师而言,通过研究活动,逐步成长,在科研中学习科研,在科研中推动教学改革,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适应现代教育环境,拓展教学外延,丰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内涵,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率,形成新的教育体系;对学生而言,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探究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研究的新视角点放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立足点在小学语文学科,切入点在农村,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具有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

5、实践操作过程

(1)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技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因此,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必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我校教师根据实际,认真学习了李克东主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吴娟主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何克抗主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马宁主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与解决途径》;朱玉民主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基本模式及应用方法》。通过学习,更新了教育观念,变以前单纯的教师的“满堂灌”为“师生互动”,将关注重点转变为学生的“学”,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平等、和谐、探索、质疑的课堂气氛。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2)师资培训。

对创新整合的成功与否来说,提高教师全面素质最为关键。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首要问题是通过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提高教师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使教师在学习中学会研究,有效地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可是农村教师培训因资金等诸多问题导致参与面不广的难题,为突破这一瓶颈,我校每年从语文教师中选拔几位骨干教师参加由市、县组织的各类培训,主要是围绕课程改革,特别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以及信息化培训。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支独特的培训队伍,通常采用选派学习——内部培训——交流研讨——共同成长的模式进行。培训内容有:

①熟练使用网络教室内的设备; ②远程教育资源的整理和应用;

③学会从网上获取信息或获取教学资源为课堂所用; ④熟练掌握使用powerpoint、flash等制作课件; ⑤熟练掌握编辑简单的视、音频文件等

(3)进行课堂实验,采用方式:“实践──反思──完善”。我校语文教师通过举行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创新的公开课。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讨交流,完善应用方法理论。去年下期,我上了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识字课,就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综合信息效应,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生字“飞”时,我用课件出示小鸟后,让学生自由说出识记方法,有孩子说:小鸟的身子 “乙”长了一对翅膀就能飞了,这时我又用课件演示出小鸟飞翔的样子。学生有了奇特的形象,就很容易记住了字形,甚至终身难忘。上完后,我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大家又针对这堂课展开激烈地讨论,各自发表识字教学的看法,交流有效识字的方法,最后达到逐步完善的目的。(4)形成基于远程资源的运用方法。

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并利用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备课、上课、辅导学生等,我们努力改进课堂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形成相对稳定的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模式,把远程教育资源很好的整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经过多次运用、总结验证,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的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创新整合的教学模式。(5)总结推广成果。

对实验的经验进行总结,完善形成科研成果,利用总结出来教学模式和方法来指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进而利用各种平台进行推广。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了与小学语文学科的创新整合,丰富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认为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很多,但要恰当选择,应用有度。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三适”:一是“介入适时”。即教师依据课标,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出周密的资源介入方案,把资源用在关键时刻。二是“选择适当”。即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三是“掌握适度”。即运用资源进行教学整合,通过音、色、形的和谐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与模式。

1、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创新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相整合,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库中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创设更多优美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我们的识字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出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识字教学的模式。这种以创设情景为主线的识字教学模式我们称“情境式识字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自主识字——拓展阅读——实践运用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颜色、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形象、直观的图片,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境,就能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2)、自主识字。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寻找和自由选择识记汉字的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习。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摘选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活动,如在识字活动中运用猜字谜、编字谜、编儿歌等学生喜爱的活动,利用多媒体显示出来,让小朋友去猜,去读。以这样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营造了一种和谐相融的学习氛围,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利用光盘资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很多记忆生字的方法:如用熟字加、减、换、改的方法识记生字。这样不露痕迹地给学生渗透了一些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他们以后的识字有很大的帮助。(3)拓展阅读。

课程是学生手中的教材,但又远远超出了这本教材。它应该是一泓源源不断的活水,能巧妙地拓展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体现出教师的语文教学素养和智慧。识字教学不单只在语文书的一个课文里能认就行,要拓展开来。所以在识字教学中,先找准课本的突破口,将课文中的资源进行拓展,然后再根据课文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根据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风格和特点,从远程教育资源中寻找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又贴近儿童生活的儿歌、诗歌、故事、童话等,并且是带有拼音的,指导学生去阅读,阅读前一定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中要引导他们进行阅读积累。不仅积累学习过的生字,更积累了新的语言,新的文化。让这些补充的资源能有效地在课堂的教学中运用起来,活动起来。让学生能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整合起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坚实基础。(4)实践运用

在学生大量阅读后,他们都会有一种想跟别人分享自己阅读收获的冲动。而教师就应该抓紧这个契机,为孩子提供一个表达的平台,让他们一吐为快。所以在阅读完后,利用多媒体出示几组课件,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说话练习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后,再让他们在留言板上留下了自己的“杰作”。虽然有的孩子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这也是他们涉足于写作天地的练习,不仅可以让他们的思绪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他们已经对所学的知识再次得到实践运用,也激发了学生从小对写作的喜爱。

2、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实践,我们在把握了新课标中有关阅读教学三维目标的前提下,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传承和创新,探索出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该模式是以读代讲为主线,共六个环节。我们简称为“以读代讲阅读教学模式”。即:看——听——读——播——议——做。教学方法:(1)、看

看图片。远程教育资源几乎为每一节课都提供了相关的图片,这些真实、形象的图片可以在引进新课时使用、也可以在生字教学中或讲读过程中突破难点时使用。我们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择机出示图片,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句子、段落等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听听情景朗读。远程教育资源为每一节课都精心准备了多种形式、多种格式的朗读音频、视频资源,这些情景朗读资源画面清晰、声音清楚、发音规范、有声有色,是对学生朗读训练的一个极好的参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有选择的使用这些资源。在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认真听情景朗读,帮助学生扫清生字障碍,还应该结合课文的自读提示、阅读提示,提出听读要求,听的时候做上记号,听完后共同解决。听情景朗读在初读课文中常常使用,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字词句。(3)、读

朗读课文。对学生而言,朗读不但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能充分张扬个性,培育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因此,阅读教学中朗读应成为主旋律。在整合过程中,学生的朗读可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需要,采用多种朗读方式。①跟读——就是跟上情景朗读的速度,小声跟着读。②选读——为了突出课文的某一部分,学生在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把音箱声音关掉,让学生自觉地体会这部分内容的思想感情。③分角色读。④人机对话——对于远程教育资源库提供的这些音、视频资源,我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加工、二次开发,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让学生读一部分、机器设备读一部分这样就实现了人机对话。人机对话可以营造氛围,很快地将自己假设在情境中,成为其中的角色。⑤表演读——通过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的情景、图像、文字,安排学生表演,看着情景、图像、文字,加上自己的想象、加工、肢体言语,再现课文的情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播 播放课件。在课文教学时,我们可以按照演示文稿的顺序,依次学习课文的生字、词语、理解重点句子、段落等,既省时又省力,体现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越性。(5)、议

议论、讨论。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在经历了看、听、读、播几个环节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这时出示话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在学习中共同提高。(6)、做

做作业。最后给学生提供最优化练习,让学生巩固提高。

3、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创新整合的方法与模式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自主创作、评改的能力,实现自主发展,通过教学手段的革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为该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性原则,我们简称为“主体性作文教学模式”。即:激趣——创作——共改反馈——拓展。教学方法:

1、激趣

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写作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作文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贴近生活的图景,再配上适当的音乐,这些景物会将学生带到一个斩新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感到作文内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这样学生会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觉得作文有话可说,从而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

2、创作

依托资源,自主创作。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多媒体作文课中,通过播放视频文件,让学生仔细观察,边看边想、边想边写。学生循着教师的思路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个体行为,又有协作学习行为。如果在个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采用小组协作方式进行学习。如果群体遇到困难,教师可以从远程教育资源中选取特级教师作文辅导课让学生观看,使学生能明确作文的具体写法。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进度不一样,习作水平也不一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宏观管理者和学生学习困难的解答者或引导者。

3、共改、反馈

师生共改,及时反馈。与传统的作文教学相比,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作文教学评价更为及时。当学生习作完成后,通过教学幻灯,各评价主体均可以第一时间浏览他人的作品并作出评价。学生很乐意指出别人写作上的不足并肯定他人的优点,从而使得每次作文训练都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习作拥有众多读者时,大大激发了写作与评改的热情,实现了教育心理学满足自我、追求成功的心理需要。

4、拓展

延伸拓展,巩固提升。由于信息化的便捷性,学生进行延伸训练也很简单。在写完一篇作文后,教师再布置相关联的作文内容或题目。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写作积累,所以在写后面几个题目时,学生就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实践证明,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基本上可以适用于所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及片段练习。该教学模式集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的特点。这种模式相对于传统作文教学,优势不言而喻。它不仅在单位时间内发挥了教师和全体学生的群体力量,扩大了交流、评价,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使得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最大的收益,真正实现了作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有了模式的支撑,要真正把两者有机整合,我们认为要切实落实多媒体信息技术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更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避免产生“教师成为机器的操纵者,学生成为看客”。教师要转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积极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习过程的交流互动、强化学习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基本技能培养,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实现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同样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

四、结论

1、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整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促进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加快发展,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逐渐转变为以“学”为主的多样化的教学设计,从而真正实现上述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可以预期的。

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取决于诸多因素(如学校的硬件、软件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素养,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架构等等),而且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有各种不同的模式;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从所在的地区、学校的实际出发,让多种多媒体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并存,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逐步使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如果脱离实际,过于浮躁和不踏实,我们能看到的仍将只是在演示课和示范课上停留在表面上的做秀,而没有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的“整合课”。

2、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整合的核心是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优化教学效果。

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有其突出的优点,但其它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也有其自身的长处,如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至今仍是确有成效、最为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不能片面夸大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的作用,而排斥其它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同样,基于“教”的教学设计和基于“学”的教学设计也各有其突出的优点,科学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整合特别应该联系实际,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合适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并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认知工具和环境构建工具,选择各种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并进行优势互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

[2]、朱名燕 彭志修 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蔡新梅 [6]、《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三篇: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平谷区马坊第一学区 贾富荣

内容提要:教育跟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要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要适应社会要求,甚至超前于社会发展。而多媒体是集文字、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的双向媒体。它以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便捷的交换手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动力。文中我主要从变语文教学中的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缩短时空距离、增强阅读教学中的直观体验、增加信息含量开拓视野几方面谈了自己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作用,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人才的摇篮,知识的发源地。

主 题 词:运用 多媒体 优化 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的双边媒体。它以色彩鲜活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怎样使多媒体真正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实践:

一、变抽象为具体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在理解和领会教材中概括性描述的内容或语言极为凝练、内涵极为丰富的诗歌时,有一定困难,有些学生会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那些抽象的、概括的、凝练的语言文字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看得见、听得到。如教《晓出净慈寺》这首诗时,可显示优美如诗的动态画面,同步播放与此意境吻合的乐曲和纯正的朗诵,而且教师可以随时调出其他所需的文字、声音、图像资料予以理解佐证。又如在《打碗碗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打出四幅不同鲜花的图案,接着根据课文对打碗碗花的描述,打出打碗碗花,再将打碗碗花图案放大,同时配上文字,艺术地再现形象信息。清晰、鲜明、真实的画面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经历的不足。此时图文对照,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内化。

二、变静态为动态

在现有的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图文并茂,深得学生的喜爱。但课文配的插图毕竟是静止的,无法展现文中用一连串动词和形容词(状态、色彩等)所描述的情景。教师可精心制作动画软件,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音与图像的渲染,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仿佛亲眼目睹文中所描述的这一切。如在《买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中,我用多媒体演示小女孩三次擦火柴,在火光中幻化出烤鹅、火炉、奶奶的形象,再配以感情朗读,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之感,既理解了课文意境,又受到了情感的陶冶。

三、创设生活情景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设与教学相适应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里,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将学生的请假条、申请书、日记、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以及街头的问题广告、招贴等储存起来,到上课需要时随时调出。也可以把外出游览的图片和见闻,编辑后输入电脑储存,供写作课调用。写作时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资料库里,采集有关信息,加以编辑和处理。此时,学生便会笔下生花。

四、缩短时空距离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反映的是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描述特定的民族风情,反映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甚远,单从课文的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有其局限性。《十里长街送总理》所描述的十里长街上千万人背泣送总理的庄严肃穆之情景,学生无法想象;“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多么希望,希望车子能停下来”、“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的心情,学生同样无法理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这“牵动着千万人心”的悲痛场面,加上哀乐的感染,把学生带入这一场景中,进而深刻领会课文的内涵,感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教学《秦始皇兵马俑》,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由近及远、由大及小的推拉方式,把学生十分陌生的秦始皇兵马俑展现在学生眼前,再配以简练的解说词,学生不仅直观感知了各种不同姿态、不同身份、不同装束的兵马俑,更感受到军阵的威武雄壮、气势宏大,并透过军阵看到秦朝将士的精锐、勇猛和所向披靡。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知识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研究价值。

五、增强阅读直观体验

小学阅读教材,都是经专家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由于学生见识有限,有些课文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沿海的孩子不知《草原》的辽阔,内地的孩子较难理解《海底世界》,农村的孩子较难领会鲁迅笔下的“高墙院子上四角的天空”。北方的孩子很难体会《瀑布》那“如烟、如雾、如尘”意境,课堂上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的场面。如果运用电教手段,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认识、观察事物的良好条件,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瀑布》一课,对瀑布声音的认识、理解,可通过播放“浪涌岸滩,风吹松林”的录音。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达到叶圣陶先生指出的“入境始与亲”的境地再通过瀑布录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让 认真观察,细细品位。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像一座珍珠的屏“等理解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又如教学《詹天佑》一课,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铁路时,我运用抽拉灯片演示火车进行过程,形象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不仅明白了课文内容,更钦佩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

理解词语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而又重要的训练。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许多: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但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用语言表达而学生的认知仍不够清晰的情况,此时,若恰当的用上电教手段,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对“追上去”“迎上去”不大理解,可设计活动幻灯片,通过观察动片让学生明白:小蝌蚪面对面向鲤鱼“游”过去叫“迎上去”;小蝌蚪从乌龟后面朝同一方向“赶”上去,叫“追上去”。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直观地理解,品析了词义,语言训练也就到位了。

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抽拉灯片指导背诵,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可用动片演示:狐狸和老虎怎样向森林深处走去?百兽看到了都吓得怎样?学生边看边说边记。也可制作或比较句子的文字灯片,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这样既加大了训练密度,又加快了信息反馈的速度,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六、增加信息量

多媒体集各种媒体之长,改善了信息表示的方法。文字、图像、声音可以从不同方面来着重表达信息的内涵;可以通过实时采集,编辑处理,将电影、电视、录像、录音等切割拼接,合成完整的、视听结合的、表现丰富的、适应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辅助教材。因此,教师可以将名人的文学作品、学生的佳作、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实时教学所用,增大信息量。如教《少年闰土》一文,可适时调出《故乡》等作品加以欣赏;教《万里长城》一课,提供或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领悟诗人的诗作风格,也可以调出不同诗人同一风格的诗作加以欣赏;学习常识性课文,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对天文、地理、历史、生物、化学、人文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组合等等,以增大信息吸收量,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正确把握,有机整合,科学合理的运用,就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的心智和各种能力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助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技术现代化

浅谈多媒体助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技术现代化

1摘要: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电脑、投影等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大跨步走进乡村学校,多媒体教育技术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现代化。本文就从当今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施的需要入手,对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整合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探讨。根据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而目前“轰轰烈烈喊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的现象还普遍确实的存在。本文就结合当地的实际及农村小学在多媒体技术与新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见解。关键词:少数民族 多媒体技术 教育现代化 农村教育

少数民族教育相对落后,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与接触较晚,作为教育工作者,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差,启蒙晚,学前教育跟不上,入学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等特殊情况。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积累,我认为对少数民族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设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全社会都在呼吁“开展素质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新形势,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思想,不断掌握和提高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小学学科为多媒体技术与学科的整 合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融为一体,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在教学中,巧妙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灵活的特点,在情境中导入新课,学文明理,辨析导行,归纳延伸,可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发挥多媒体优势,激发兴趣,创设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学习的动力”,“对于一切来说,兴趣才是真正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兴趣是一种情感性质的因素,它是能力发生的最早征兆,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智慧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能唤起学生认知、情感、兴趣的情境,能使教学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学生通过刺激——疑惑——探究——思维等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情境的渲染,展开思维,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利于新课的导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数学课中非常枯燥的计算题训练,设置一种游戏模式:扛旗攻占山顶的形式设置,形象设计,画面刺激,激励机制层层递进。由于有了画面形象的提示,使学生带着极高的学习兴趣进入计算训练。就是这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伟大导师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里人们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核心,是人格整体不可缺少的特质因素。道德情感具有巨大的动力,如果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和别人的行为冷漠无情,他自己的行为也就不可能是非分明,他的道德认识也往往停留在口头,只有认知和情感相配合才能推动道德认识发展为道德信念,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人的情感波动归根结底是客观事物作用的结果,人所产生的“情感波”的大小是由外在客体的“情势”及内在主体的“需要和期望”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情感。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因此在科学知识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可以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多媒体要素的优势,进行有机合并,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例如我们乡村教师在语文课中讲到大海,北京天安门,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等等的画面时,同学们一脸茫然,无法感受其之美好。此时就得依靠多媒体的展示,让同学们如身临其境,拉近距离,加深认识。又如我们实验课堂中的在现场无法完成的实验操作,而同学们又不得不需要观察现象分析总结,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中的实验视频给予孩子们机会安全、清晰、快乐地观察。这样,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展示,把对于我们乡村学生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通过录像、课件等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真情。

三、巧用视听觉媒体,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视听觉媒体承载并传递的教学信息能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两种感官,引起刺激,它具有直观、鲜明的图像与生动的语言、语音、语调的有机配合,这种配合的默契创造出一种新的环境氛围,不仅使所需传递的信息充分表达,而且更有利于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系列演示或片断演示,可以有效解决重点和难点。

例如:教师在教学《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一课,学习对课文中“毒品”的描述难以理解。教学过程中播放录像,真实再现有关毒品的生长过程极其吸毒者实况采访,看过这段录像之后,学生们自然也就明白了毒品的危害以及远离毒品的必要性和方法,领悟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深刻道理。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在学习中,眼和耳最有效;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电化教学使教学信息传递的质量、容量、速度、效果都大大提高。电教媒体的合理和有效地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达到多种感官并用的教学效果。用较短的时间,真实的画面,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快达到教学目标。

四、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变灌输为感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兴趣,领悟知识,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课本或适合课文内容的动画片,把课文单调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富有生机的立体场面,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情、景、理”的相互交融之中明白道理,升华情感,指导行为。

例如:教学《谢谢您,老师》一课时,教师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的事例,表露出自己对老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绪共鸣。接着,播放录像《烛光里的微笑》,再出示一幅平时老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录像中毛老师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事迹联想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体会认识到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课件MTV《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说说想对老师说什么,想为老师做什么。此时,学生已经很想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了。可谓情到深处,一触继发。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加信息。

众所周知,上课不应当上成单纯的理论说教课,它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来创设一定的情境,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例,让学生来辨析、判断,从而感知一定的道理。这样才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对道德现象的分析于判断能力,也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既避免了教学的平板化和蜻蜓点水,又利于使学生把课堂所学向课外延伸,与生活实际相连,使学生真正明白有毅力的重要性。

六、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科学知识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在语文教材中容纳了许多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便是学习的榜样。可身处多元时代的孩子们并不完全相信,他们总爱追着我问:老师,真有这个人吗?(是不是为了教育我们编出来的人物)他还活着吗?他长什么样?”可见,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榜样,而教材的介绍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则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例如,教师在教《一心为人民共产党员》一课时,发现大家对孔繁森不够熟悉,更不知西藏的艰苦环境,因此对孔繁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不能体会。教师就得号召同学们去收集资料,增加对他的了解。教师则找到展现孔繁森生动事例的录像片,让同学们观看。孩子们被他的事迹深深震撼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孩子们亲眼看到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信服了,也乐于向榜样学习。可见,现代多媒体技术活现了榜样形象,强化了正面教育的效应。

七、利用多媒体的网络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信息化社会里,合作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因此,我们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采用协作式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所谓协作式教学策略,要求对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交流与沟通方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并随时随地的学习,不但可以从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无限乐趣,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丰硕成果,从而促进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八、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其他学科。

多媒体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应时而生,它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下,建构学习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旨在通过多媒体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教育环境下的良好的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空间和条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提供大量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形象感知,动情明理,自我辩析,再由矫正反馈提供行为要求,他们的认识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不仅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不受限制地再现于课堂,扩大了教学信息的传递范围,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感觉和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努力把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进行整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细心人,不仅要使本学课教学目标心中有数,而且要把握所教年级其他学科的内容,使多媒体技术课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活用、实践和延伸,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数学教学中有“米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等内容的时候,事先在计算机课上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来了解这些内容,在数学课教学中学生掌握容易,教师教学轻松,使得信息素养的培养显性地和隐性地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当中。

总之,多媒体技术助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技术现代化。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利用多种媒体传递教育信息,能改变少数民族小学教学的封闭状态,适应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信息时代的环境,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想,也不再是被禁锢在小小的课本与教室空间里,它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更好地使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同样乡村教师也有这样一份责任,带领少数民族孩子们走出大山,心向远方。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摘 要: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要求新课程下的“新”教师必须建构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环境。随着现代信息社会快速发展,课堂教学越来越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等媒体系统的支持。应此趋势,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进一步变革学习方式,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语文

新课程背景下,新型语文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是:“立足课堂,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现代信息社会,课堂教学越来越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等媒体系统的支持,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和求知的最大动力。”这句古老的谚语永远闪烁着智慧的光彩。用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是教育的最好方法,多媒体课件可使学生置身于五彩斑斓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悲壮、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由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知识层面有限,关于大象,学生熟悉的只是它的外形和一般生活习性,对大象作为士兵参战战斗的历史可能知之甚少。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战象的历史资料,然后动情地讲故事,同时播放象兵作战,战尘滚滚、吼声震天的课件。创设此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如教学《与象共舞》(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时,多媒体出示泰国独具风情的风光图片,配以空灵的佛教音乐,这一导入设计,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引领学生走进异域文化,走进文本,感受人与象和谐共处的独特境界。

二、直观呈现,激活想象思维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通过多媒体引路,可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资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进入课文的意境,打开思维之门。

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文中的“海水”这一部分时,西沙群岛在我国的东南,这些内容对于处于祖国西北区域的学生,空间距离大,认知上有障碍,利用多媒体来组织教学,能增加教学的形象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观赏音像资料,直观呈现“海水的瑰丽无比”,学生既轻松地理解了海水的瑰丽,又对西沙群岛“美”的感知渐趋于丰满,实现了同课文内容的对接,唤起了学生热爱西沙群岛的热情,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减少教师繁琐的讲解,拓展想象空间的生成。

三、渲染气氛,激起情感共鸣

适时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的解读更加丰厚,水到渠成地发展语文能力,可形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的导向。

教学《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时,我们虽不能去德国亲眼目睹花之绚烂,闻花之清香,但作者精彩的文笔把我们带进了德国小城――哥廷根,一个奇丽的境界。(课件播放视频:德国街景花团锦簇图)多媒体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美的窗口,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进入课文的意境,在意境中体验,将姹紫嫣红的画面定格在脑海中,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丽沉淀于胸中,尽显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无穷魅力。

四、培养语感,重视感情朗读

培养语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语感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语感训练,引导学生朗读训练,充分感知和领略课文内涵,促进语感升华。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极好素材。教学中,由于圆明园很多景物已不复存在,要想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就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获得丰富的语感,这样不仅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与向往,也为下文学习圆明园被毁、激起愤懑之情埋下伏笔。

五、熏陶感染,提升审美情趣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较之原生态教学,多媒体教学在展示形美、音美、意美方面有独特优势。

教学《草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一曲《天堂》带领我们走进美丽的草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唱响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天涯碧草”美景;在《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中,品味“蒙汉情深”之情。三段乐曲贯穿于教学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受到美的熏陶,达到“物我同

一、文我合一”的境界。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是精神的宠儿,她与功利无缘。”教师要平平淡淡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让多媒体教学如行云流水般走进课堂,与学生共同成长,诗意地栖居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

下载多媒体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媒体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典阅读助力小学语文教学

    经典阅读助力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经典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因为文章本身即是经典,更重要的是经典课文有着较为浓厚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帮助。反观......

    让多媒体技术“辅”好小学语文教学

    让多媒体技术“辅”学语文教学 新建县第一小学 谭慧芳 *** 好小让多媒体技术“辅”好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主流。实施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具体......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文稿 小学·高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刘金柱 龙南县南亨中心小学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低年级识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和中小学语文教学(提纲)

    多媒体技术和中小学语文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的优势 (一) 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二) 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巧......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审美教学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审美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能够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和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到知识的营养,获得了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添彩

    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添彩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卓资二中 朱丽芳 摘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课文都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环境景物描写等内容,教师利用多媒......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麻美聪 文章来源:论文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5 16:31:25 内容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贵州省安龙县兴隆镇青龙小学 张鑫 多媒体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并非常规教学的全部,它只是常规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