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的学习方式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的学习方式
我们教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培养人才的方式,不断地探讨新的教育途径。在此,根据语文新教材的特点和目前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一、自主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迫切弄清未知事物的心理,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心态,并将其转化为内在学习的“自我需要”。记得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让学生初步学习课文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问题:“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文的插图,那位光着身子的人就是皇帝。皇帝为何光着身子?因为他很穷买不起衣服,还是他正在进行泳装表演呢?”刚说完,同学们就哄堂大笑。很多同学举手回答问题,都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并且理解得相当准确。创设这个问题,虽简单,却犹如一粒“开心糖”,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2.利用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创造机会
“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活动,是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去学习,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极好地创造自主学习的动机。在上《理想》一课时,可采用由教师引导、设计,学生自主参与的形式。该文是一首哲理诗,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自身的体会来加强理解。可以这样导入——“理想”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或是对未来的设想。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理想。今天请一位同学充当老师的角色来主持课堂,让在座的同学包括“我”在内都谈谈自己的理想。同学们看到老师和他们一样坐在讲台下,身心放松了许多,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轻松。这时,许多同学会要求老师也谈谈自己的理想。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适当补充、小结或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比如:“我”的理想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但美好愿望能很轻松、顺利地实现吗?诗人所说的“理想”是什么样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生快乐吗?从而在良好的师生互动活动中不断解决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维持动机
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中学语文文章体裁较多,可以因文设计教法。①内容浅近、故事性强的可以采用表演式。如《皇帝的新装》、《寓言四则》等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练习朗读和对话,来体现人物的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②科学性较强的文章,如《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等,则可让学生认真阅读,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补充,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③想像力极为丰富的文章,如《郭沫若诗两首》、《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等,教师可提出一些能够唤起学生丰富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想像力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比如用自己的话描述《郭沫若诗两首》里的想像世界等。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但合作学习应有节制,不能为合作而合作。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合作的形式应多样化、合理化。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1.主题要鲜明,目的要明确
主题鲜明,目的明确,这样,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会期望自己的伙伴努力,自己也会加倍努力,小组成员之间会保持一种和谐的伙伴关系,从而在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样的合作学习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共同完成任务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选择一些具有合作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时,我们要让学生明确每次合作的时间限制,既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某些与话题无关的无休止的争吵。如《理想》一文中“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对于这两句话的理解,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体会,也就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适当介入,并明确给出的时限。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本组的学习活动。
3.合作的形式要得当
要根据语文学科具体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甚至家庭情况、社会背景及个人的性格、脾气等的差异来决定合作的形式,可由两个人组成小组,也可由四个人组成,或将一个班级分成较大的几个小组。如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背诵,最好的合作形式就是俩俩成组(即同桌成组),可相互检查,相互督促,共同完成;对于具有辩论性质的话题,可由四个人或更多的一些人组成一组,这样有利于问题的思考,有利于交流、表达并最终解决问题。
4.适当评价
合作学习一般不需要正规的测评,但适时适当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同学间的合作效率。可采用表扬法、分组记忆法、最佳成员评比法等等。这样,也有利于小组成员互相督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应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社会和自身的学习生活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能促进学生发现和解决未发现和未解决的问题,最终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1.提出疑难问题或启动审美情感,激发兴趣
在教授科学知识性较强的文章如《看云识天气》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同学们,文章的内容你们都弄懂了吗?文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把老师弄糊涂了。人多力量大,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问题一出,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连老师都搞不清,真有意思!这样,学生会更进一步带着问题进行探究阅读。在教学《春》、用心
爱心
专心
《济南的冬天》等描绘大自然的文章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启动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欣赏文章里美的景物、美的语言、美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欣赏精彩语句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相关资料,深入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思考研究、查阅资料,进而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当发现通过学生思考还难以解决问题时,就要引导他们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入思考研究,进而最终解决问题。如在教学《绿色蝈蝈》一文时,可据此给学生提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昆虫的名称,并试着让学生介绍它们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等;若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解决,可引导他们找法布尔的《昆虫记》进行课外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
3.激发想像力,调动创新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达到目的 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激活学生的想像力,调动创新思维,积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如给《寓言四则》中的《蚊子和狮子》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充分调动,想像力也会得到极大激发。可以说,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的学习方式应是有创新,也有继承。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接受学习。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性学习,其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技能,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也许在课文中有许多陈述性、事实性的知识运用接受性学习的方式更为有效。但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转变语文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转变语文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精神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一、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阅读、习作等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逐步培养。
1、预习习惯的培养
要讲清各年级的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如三年级学生预习的要求主要是自学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四年级预习要求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及每段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五六年级的预习要求,除了三四年级要求外,主要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预习要求明确后,就要建立检查机制,确保预习质量。生字词的检查主要通过抽读、听写的形式完成字词句的理解。问题的提出,可通过质疑问题环节表现出来。这样,每节课都要检查预习效果,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生的预习习惯就可以得到培养。
2、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会默读、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等。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做记号,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也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也可以写读后感。
3、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培养
习作习惯是指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的联系。还要养成认真修改初稿的习惯。
二、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内容
要改革机械、繁琐的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多实践、多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可以布置一些自主性、开放性的题。可以让学生背一些精彩片断,好词好句,写读书心得;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观察所得;可以结合语文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可以对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或电影、电视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或辩论,以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学了《三顾茅庐》,读成语歌“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就布置让学生课外阅读《诸葛亮的故事》。学生读了这本书,不仅知道了诸葛亮的一生事迹,也加深了对成语歌的理解。又如学了《秋游》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到郊外采集树叶,做树叶画,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召开树叶画作品展示会,介绍自己的树叶画;还可以搞树种调查等。
三、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出现的某种情况,给予示范,或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如《穷人》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我们知道桑娜一家生活穷困,但她心地善良,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看看列夫·托尔斯泰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认真体会课文哪些词句表现桑娜的善良,读完之后组内交流。”(学生或默读或朗读或勾画)当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我认为这一句最能表现桑娜的善良,我愿意为大家读一读。学生动情地朗读: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学生各抒已见,把体会到的,找到的句子拿出来共同体会、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增强,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只是课堂上的事,应该是学生终身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立足于现在,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发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学习方式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因为语文学习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阅读同一个文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学习《落花生》,有的学生认为花生的品质值得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现代社会要有竞争意识,要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如果都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没有单位会用你,所以在现代社会,苹果、桃子、石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又如学了《乡下孩子》这一课,有的孩子想起了爸爸、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无微不至的关怀,有的孩子产生了对农村生活挖野菜、逮小鱼的向往,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意识,应该给予鼓励、提倡和培养
第三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语文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内容摘要: 语文新课程下,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课程和内容设计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 学习方式 转变
一.背景分析
8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中有许多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且以局部的、单项的改革和操作性的修修补补居多,局限性较大,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这次教学改革是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次教学改革要改的是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明显特征和核心任务。
二.新课程下学生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对应于他主学习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不会视学习是一种负担,而视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相反,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监控的学习。一个具备了自主能力的人,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教育。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建立和维护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找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整、信息搜寻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专题性、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学生通过经历探究过程,可以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并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现,必须实现三大转变:
(一)教学内容,应当从过去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如学完新课文《坐井观天》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有的和同桌互说,有的前后座凑在一起争论„„思考、讨论后,一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另一学生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又一学生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很惊奇,很感兴趣,学生一般是顺着“青蛙跳出井口后将怎样”的思路进行想象,他怎么又让青蛙跳回井里了呢?因此我进一步发问道:“为什么呢?”这一学生继续说道:“青蛙跳出井口,来到一条小河边,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回了井里,并自言自语道: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我的心被震撼了,连连点头。是啊,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井里完全合乎情理。我不失时机,因势利导:青蛙是益虫,是庄稼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一堂课,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做到了“语文学习不只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习生活,学习发展。”
(二)教学方法,应当从过去以知识量为目标,以讲授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听中学“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学习鲁迅小说《故乡》,让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经过思考、讨论,有同学说:文章写了杨二嫂把“我”母亲的手套塞在裤腰里拿走了,后来又拿了“我”家的“狗气杀”,说明杨二嫂有贪小自私的心里。有同学说:杨二嫂的贪小自私的言行同她不参加劳动的坏习惯有关。原先她开豆腐店时,就“擦着白粉”,“终日坐着”,招徕顾客,所以写杨二嫂,是对她好逸恶劳的坏习惯进行嘲讽。有同学说:过去的杨二嫂“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圆规”式的姿势,生活比较宽裕。现在变成了“圆规”,说明作者在对她讽刺、批判的同时,还寄托着一种同情。有同学说:文章写杨二嫂主要是为了突出闰土。像杨二嫂这样早先开豆腐店的小商人都变成这个样子,那闰土的生活就更不用说了。还有同学说:写杨二嫂这个人物,是为了全面地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衰败、萧条的悲惨景象„„老师没有公布什么标准答案,同学们也没有拘泥于一个方面,而是从不同角度来谈自己的认识、看法,不能不令人欣喜。
(三)教师角色,应当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展。新课程下,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如初一新生入学时正值秋天,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我爱秋天》的作文。要写好作文,首先应该亲自去感受秋天。同学们一致认为去田野。我带着同学们来到田野,大家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摸,通过自主实践,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有的说“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的稻子成熟了”;有的说“好多好多菊花开了,有白的、黄的、红的”;有的说“一串红就像小鞭炮噼里啪啦地开了”„„在同学们的交流过程中,我又适当及时引导学生探究,如:当有的同学说:“向日葵的脸全向着太阳呢!”我及时引导:“是呀,那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呢??有没有不向着太阳的?”同学们马上去观察一同说:“没有不向着太阳的。”可至于“为什么”就说不上来了。我嘱咐他们课后自己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又有同学有新发现了:“老师,这里有好多蚂蚁排着队搬东西呢!”我马上启发到:“那它们为什么要搬东西呢?它们是怎样适应气候变化的?课后仔细观察、研究,认真查阅资料,到语文活动课上交流。”
同学们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学习,积累了了关于秋天的好多知识,回到教室,没有同学感到无话可写,相反,都流露出亲身实地体验丰收的喜悦。
语文活动课上,既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来解决语文、作文等课上出现的新问题,如以上问题: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蚂蚁生活是怎样适应气候变化的?又可以采用专题形式,下面以一节“词语积累”语文专题活动课为例。要求学生把课外自己从书报刊物上发现的优美词句亮出来共同赏析,然后分门别类地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甲同学首先发言:“请听一片断,晓梅瞪着艳羡的双眸,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万分崇拜洋妞,认定她就是电视剧中的小燕子„„这里面哪个词用得最美?”同学们都认为是“艳羡”,但就“艳羡”一词的意义却各执己见。有人认为“艳羡”即“羡慕”; 有人认为是“十分羡慕”,理由是“艳”是“羡慕”,“慕”是“羡慕”,相叠应是“十分羡慕”„„同学们争论激烈,但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我决定:各自去查找资料,独立思考,细心斟酌,真正弄清它的含义。第二天,同学们把结果带来了,有的同学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应用汉语词典》,有的同学查了《汉语大词典》、新《辞海》,有的请教博学的父母、老师,我当然也查阅了不少资料,最后得出结论:由“艳”组成的含有“羡慕”意义的双音词可分为两类:一是“羡称”。“羡”与“称”的词义各自独立,组合后的词义相加,即“羡慕、称赞”。二是“艳羡”“艳慕”,它们组合后的词义是重叠关系,即与原来单音词的词义相同,“艳羡”即“羡慕”。这一现象是词汇由单音向双音发展的结果,并不是表义的手段。至此,同学们通过独立、合作、探究学习完全理解了“艳羡”一词的意义。
实现上述三个转变,能够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是啊,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找答案,相信他们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相信他们讨论后能找到答案,相信他们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四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内容摘要: 语文新课程下,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课程和内容设计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学习方式转变
一.背景分析
8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中有许多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且以局部的、单项的改革和操作性的修修补补居多,局限性较大,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这次教学改革是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次教学改革要改的是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明显特征和核心任务。
二.新课程下学生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对应于他主学习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不会视学习是一种负担,而视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相反,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监控的学习。一个具备了自主能力的人,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教育。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建立和维护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找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整、信息搜寻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专题性、用心爱心专心 1
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学生通过经历探究过程,可以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并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现,必须实现三大转变:
(一)教学内容,应当从过去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如学完新课文《坐井观天》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有的和同桌互说,有的前后座凑在一起争论„„思考、讨论后,一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另一学生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又一学生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很惊奇,很感兴趣,学生一般是顺着“青蛙跳出井口后将怎样”的思路进行想象,他怎么又让青蛙跳回井里了呢?因此我进一步发问道:“为什么呢?”这一学生继续说道:“青蛙跳出井口,来到一条小河边,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回了井里,并自言自语道: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我的心被震撼了,连连点头。是啊,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井里完全合乎情理。我不失时机,因势利导:青蛙是益虫,是庄稼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一堂课,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做到了“语文学习不只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习生活,学习发展。”
(二)教学方法,应当从过去以知识量为目标,以讲授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听中学“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学习鲁迅小说《故乡》,让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经过思考、讨论,有同学说:文章写了杨二嫂把“我”母亲的手套塞在裤腰里拿走了,后来又拿了“我”家的“狗气杀”,说明杨二嫂有贪小自私的心里。有同学说:杨二嫂的贪小自私的言行同她不参加劳动的坏习惯有关。原先她开豆腐店时,就“擦着白粉”,“终日坐着”,招徕顾客,所以写杨二嫂,是对她好逸恶劳的坏习惯进行嘲讽。有同学说:过去的杨二嫂“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圆规”式的姿势,生活比较宽裕。现在变成了“圆规”,说明作者在对她讽刺、批判的同时,还寄托着一种同情。有同学说:文章写杨二嫂主要是为了突出闰土。像杨二嫂这样早先开豆腐店的小商人都变成这个样子,那闰土的生活就更不用说了。还有同学说:写杨二嫂这个人物,是为了全面地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衰败、萧条的悲惨景象„„老师没有公布什么标准答案,同学们也没有拘泥于一个方面,而是从不同角度来谈自己的认识、看法,不能不令人欣喜。
(三)教师角色,应当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
用心爱心专心
2展。新课程下,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如初一新生入学时正值秋天,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我爱秋天》的作文。要写好作文,首先应该亲自去感受秋天。同学们一致认为去田野。我带着同学们来到田野,大家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摸,通过自主实践,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有的说“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的稻子成熟了”;有的说“好多好多菊花开了,有白的、黄的、红的”;有的说“一串红就像小鞭炮噼里啪啦地开了”„„在同学们的交流过程中,我又适当及时引导学生探究,如:当有的同学说:“向日葵的脸全向着太阳呢!”我及时引导:“是呀,那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呢??有没有不向着太阳的?”同学们马上去观察一同说:“没有不向着太阳的。”可至于“为什么”就说不上来了。我嘱咐他们课后自己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又有同学有新发现了:“老师,这里有好多蚂蚁排着队搬东西呢!”我马上启发到:“那它们为什么要搬东西呢?它们是怎样适应气候变化的?课后仔细观察、研究,认真查阅资料,到语文活动课上交流。”
同学们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学习,积累了了关于秋天的好多知识,回到教室,没有同学感到无话可写,相反,都流露出亲身实地体验丰收的喜悦。
语文活动课上,既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来解决语文、作文等课上出现的新问题,如以上问题: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蚂蚁生活是怎样适应气候变化的?又可以采用专题形式,下面以一节“词语积累”语文专题活动课为例。要求学生把课外自己从书报刊物上发现的优美词句亮出来共同赏析,然后分门别类地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甲同学首先发言:“请听一片断,晓梅瞪着艳羡的双眸,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万分崇拜洋妞,认定她就是电视剧中的小燕子„„这里面哪个词用得最美?”同学们都认为是“艳羡”,但就“艳羡”一词的意义却各执己见。有人认为“艳羡”即“羡慕”; 有人认为是“十分羡慕”,理由是“艳”是“羡慕”,“慕”是“羡慕”,相叠应是“十分羡慕”„„同学们争论激烈,但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我决定:各自去查找资料,独立思考,细心斟酌,真正弄清它的含义。第二天,同学们把结果带来了,有的同学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应用汉语词典》,有的同学查了《汉语大词典》、新《辞海》,有的请教博学的父母、老师,我当然也查阅了不少资料,最后得出结论:由“艳”组成的含有“羡慕”意义的双音词可分为两类:一是“羡称”。“羡”与“称”的词义各自独立,组合后的词义相加,即“羡慕、称赞”。二是“艳羡”“艳慕”,它们组合后的词义是重叠关系,即与原来单音词的词义相同,“艳羡”即“羡慕”。这一现象是词汇由单音向双音发展的结果,并不是表义的手段。至此,同学们通过独立、合作、探究学习完全理解了“艳羡”一词的意义。
实现上述三个转变,能够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是啊,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找答案,相信他们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相信他们讨论后能找到答案,相信他们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用心爱心专心 3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观浅议的论文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的地位比以往有了进一步提升。本文试图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探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意义,即在发展、交往和生成的教学观念指导下,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新目标。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观新课程背景
所谓教学,顾名思议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统一,两个方面互相依赖不可分割。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活动更加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和交流,师生双方互相沟通、互相补充,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中,从而使“教学”活动产生预期的效果。正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师以讲解为务者尚不乏其人,以为学生鲜能自览,必为之讲解始能明晓。”这个情况存在于各个学科中。本文以语文学科为例,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观念。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与语文学科的关系
辔纳教授指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统率和指导作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在中学教学中,如何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转移到新的教学观念,即从单一的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移到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上来,是当下语文教学面临的实质问题。①这一观念不仅对各学科教学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对部分学科尤其对语文学科有着更为突出的意义。这是因为,语文学科所关注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而人总是与社会产生尖锐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所在便是教育先行,让人文理念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与新的教学观念有着尤为紧密的联系。
余文森教授认为,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就是全方位的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观。新课程把发展的内涵界定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整合,即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是指,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中,其实质是交往。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而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是指,教学活动必须做到开放,意味着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将学生从“书本世界”和“科学世界”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回到自己的“生活世界”中。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也需要的到全面的实现。交往和互动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的地位是显著的,在语文学科中也不例外,语文学科要求学生有很深文化底蕴能力。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按传统教育教学,学生是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下进行的,并且在学习中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学习变得呆板、枯燥、乏味,毫无乐趣可言。可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模拟情景、也谈“乐园”、前后比照、今昔对比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把自己看成鲁迅的朋友,和他一起漫步百草园,体会其中的乐趣,感悟书屋的生活,明白什么样的环境才最适合儿童的健康成长,从而进一步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如何贯彻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观
紫刃枰了解的是语文学科的特性。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属性,因而也有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只有以科学的教学观为指导,并结合优质的教学方法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学生们必须对生活的环境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社会环境,都应该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为学好语文打下牢固的基础。从语文教学观上看,我们应该重视以下三点:
2.1全面发展的语文教学观
疚脑谏弦唤谥卸匀面发展的教学观做了简单的描述,在本节主要论述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应用。理论必须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才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因而语文教学也必须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观的指导。从结论和过程的统一角度来看,在讲授语文学科的过程中,必须应用科学的讲授方法,多样化的讲授模式,才能使得语文知识深入学生心中。语文学科的趣味性较强,单凭照本宣科难以到达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如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应该把全文分为四个板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评价、探究性阅读——拓展训练。对于整体感知部分,上课开始先请学生唱或播放《童年》这首歌,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并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以此导入新课。对于精读课文部分,指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自由读、跳读、默读、朗读。对于评价、探究性阅读部分,让学生将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可参与小组的活动,针对问题师生互动,全班合作完成。对于拓展训练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作文、说话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促进语文学习的生活化。所以说教师们应该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整个教学过程才是其乐融融的。2.2交往与互动的语文教学观
谟镂慕萄е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师生互动。教师要在潜心专研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深处隐而不见的观点,通过“激疑——引疑——设疑——解疑——存疑”多个环节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②,假如所有的疑问都是由老师提出并由老师解答,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那么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变成传统意义上的机械的知识传授活动,这是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相违背的。如在教《新闻两篇》时,对于新闻的结构,学生感到比较陌生,所以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相互交流中让学生牢固掌握有关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等有关知识,有收有放,以放为主,在学习第二则新闻的时候,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学生可以学到知识,老师也可以一起进步。
2.3开放与生成的语文教学观
ヒ蛭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③语文教学中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写一篇小作文的方式,学生一般对自己的家乡比较熟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多渠道多方面了解家乡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与人文理念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3.在贯彻语文学习观时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谛驴纬痰耐菩邢拢新的语文教学观也得到了全方位的贯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的语文教学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语文教学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缺乏创新和实践。再次,课堂没有互动性,教师只是在机械的传递知识,必然也会制约课堂的效果。
纤述,在全面贯彻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观,我们必须着手解决上述的问题,同时还必须提升教师的素质,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讲课的过程中,避免枯燥平淡。还必须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学习。在硬件和软件环境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才可以得到提升。因此在贯彻新的语文教学观的前提下,需要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可以使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注释
[1]《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50页
[2]《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民主教学》
[3]《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探究》,《探索与实践》
[4]《初中语文课程创新教学初探》,《教育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