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最终5篇)

时间:2019-05-12 23:3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

第一篇: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庆丰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新课程走进校园快十年了,但农村学校中许多教师面对新课程,还是保持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上课大多是参照教参上的步骤进行,教师成了教案的“忠实执行者”。面对新课程,许多教师显得很茫然,不知何种教学方式才是新课改所提倡的,这显然不利于自己对教学的研究,绝大部分的课堂还处于老师满堂问,学生回答,回答不上来,就简单启发下,如还回答不上来就讲答案,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师里,只有少数的尖子生勤于回答问题,许多学生懒于思考、回答,老师叫记笔记,他们才动手,显然这是十分被动地在学习,经常听到教师在办公室埋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问了几遍都每人举手。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没劲。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表明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取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堂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成为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1、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课堂中最主要的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了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质量是发展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时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想尽快提高质量,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师要以现代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现代学习理论为支撑,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心理学理论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影响的观点,切合农村教育实际情况和现有的资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农村教育必然会登上一个新台阶。

3、促进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发展。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的意义。老师说,学生听,“一言堂”、“灌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单

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推进的一大障碍了。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六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被动的、简单重复的学习,对于所学的内容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指望他全面发展?怎么指望他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怎么指望他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呢?由此可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任。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四)课题的实践依据

1、该课题的负责人是位学校的语文教学骨干,高年级的教研组长,能进行小学中大循环教学,参加此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有着十年以上的语文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而且一直在农村小学教学,对于农村的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现状甚是了解,也方便进行调查和访谈,每个成员都积极撰写论文,论文曾多次获区级、国家级奖励。

2、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所积极发展教研活动的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及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每个学期都会组织教师开展研讨课,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学校开设有电教化教室,开通了互联网,还建立在自己的网站,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为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二、研究的对象

三所农村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和学生,选择一所学校的六年级作为试点班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研究”以达到“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深入学校、课堂,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农村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

2、选择不同类型的课文进行集体备课,研究学情,讨论教法,设计教学方式,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格局,争取做到“一课多式”的教法。

3、了解、关注五、六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组织教师开展学生学习方式谈论会。

4、以课题负责人为领跑者,以课题研究成员为核心,开展教研课、示范课。

5、着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及试验。

6、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改变学生静态的学习方式。

7、组织教师观看优秀课例的教案和上课实录,取其精华,做好听课反思。

四、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问卷法:对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以便发现问题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案例研究法:听取各级语文老师的课,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堂效果、学习质量”等角度,探索从个别到一般的策略。

3、文献研究法:从杂志、报纸、网路、专著中查阅与检索与客体研究的有关资料,借鉴已有成果,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创新运用。

4、行动研究法:倡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边行动,边摸索,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

5、经验研究法:在上课、听课、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好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提高策略成果,互相交流,专题研究,验证完善,提升水平。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准备阶段(2009年11月-12月):

1、召集课题组成员,设计调查问卷,深入学校课堂对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调查。

2、通过网络和查阅文献的方检索同类课题的研究资料,选准课题,设计方案,修改方案,填写申请表。

其次是实施阶段(2010年1月-11月)1、2010年1月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及每月观看一次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碟片。2、2010年3月开始“清晨一刻,午间一刻”文章广播朗诵。3、2010年3月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研究之“导入技巧”讨论会。

4、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到户外“寻找春天”,进行“春天在哪里”口语交际训练。5、2010年4月组织五、六年级语文教师及课题组成员进行五、六年级语文S版教材整理、分类,重点探索“生活化教学方式”和“朗读化教学方式”。6、2010年4月张琴老师执教的《出色的老师》研讨课。7、2010月5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具体实施措施讨论会,并决定在庆丰小学六(2)进行试点,跟踪记录课堂教学效果。8、2010年5月朱基清老师执教的《青花》研讨会。9、2010年5月五、六年级“安全教育”板报比赛。10、2010年6月六年级开展的“再见了,亲爱的母校”朗诵比赛。11、2010年7月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性总结。12、2010年9月六年级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学校周围环境”调查,学写调查报告。

13、2010年9月张小玲老师执教的《海上日出》研讨课。14、2010年9月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对教学方式进行自我反思。15、2010年10月六年级“庆祝国庆”手抄报比赛(附有图片)16、2010年10月梁春梅老师执教的《酿》研讨课。17、2010年11月黄梅光老师执教的《怒吼吧,黄河》研讨课。

18、开展“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调查报告。18、2010年11月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性反馈,着重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及“朗读化教

学方式”和“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提出改进的建议。最后是总结评估阶段(2010年12月): 1、2010年12月,组织全体课题成员收集好结题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2、聘请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评估。

五、研究成果

朝着研究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达到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目标,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我们遵循“钻研理论,理论联系实践”“勤于试验,勤于总结,勤于反思“这些原则展开研究活动。但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既需要不断地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又要反复实践总结,才能摸索出课堂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是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在这里略为总结下: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确定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我们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每两个月组织教师进行一次业务知识学习,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下的课堂观》、《小学语文教学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学习辅导》等,组织谈谈心得体会,平时教师也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师》、《中国教育报》有关等书籍,观看了优秀教师的教学课堂实录,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教师明白了转变教育观念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语文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课堂教学效率。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出导入课文的一些方法。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课题组围绕“我们的教学方式如何激发学习的兴趣”这主题,首先对语文教师的导入方式进行访谈和书面调查:大多教师对于这一环节都不太重视,一般以直接上课为普遍现象,歹不知这短短的几分钟,如果是精彩的导入,不仅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接着,我们集中精力,从网络、杂志、《小学语文导入艺术》、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采访等多种渠道,进行搜集资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帅选出设计导语的几种方法:

1、实物导入,适合讲授直观的、能看到差别的教学内容,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如:《花生》、《荔枝》等。

2、看图导入,比形象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化抽象为具体,如:《敦煌壁画》、《故宫》等。

3、歌曲导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怒吼吧,黄河》、《永远的歌声》等。

4、借助媒体导入,多媒体教学的日趋完善,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根据需要结合声、色、图,甚至是影视片段来辅助我们的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感性,能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如《开国大典》、《飞天圆梦》等。

5、悬念导入门,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吊起学生的胃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6、意境导入,在教学那些情文并茂或优美的抒情散文时,用一段富有诗情画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课文的那种优美的意境中,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如:《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

等。

7、故事导入,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显得亲切自然,课堂上一定鸦雀无声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如《船长》、《两小儿辩日》《太阳》等。除了上述几种,还有很多如:提问导入、设疑导入、谜语导入等等。

最后,结合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把这些导入方法付诸于课堂实践,然后通过课堂反思,把这些导入环节中实施的效应记录在案。

【例1】 在教学《父亲表里的生物》这篇阅读文章时,我们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讲了 一个文章作者小时候有关于用染料给小鸟上色造成小鸟悲剧的故事进行导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然后在极感兴趣的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为上好新课打下了基础。这也是我们总结出来的“故事导入”带来的良好的课堂效应的例子之一。

【例2】 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先播放了桂林风光的图片,学生的眼球被牢牢吸引住了,顿时迫不及待地进入课文的朗读。这也是我们倡导的“图片导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例3】 《两小儿辩日》中,教师先提出:“古代的孔子是位博学多才的教育家,但有一次他被两个小孩提的一个问题难住了,那就是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呢?你们在21世纪的今天,看谁比孔子还厉害,能找到答案?”出于小孩子的心里理,学生都十分认真地读课文,并积极参与讨论,有的甚至摆了很多理由,争得小脸通红,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就是“质疑导入”带来的课堂效应。

在这一年的时间中,自从教师开始重视并用心设计这一导入环节,许多学生开始期待并渐渐喜欢上了语文课,因为每次上新课语文老师都会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惊喜,有时讲故事,有时猜谜语,有时听歌曲,有时看图,有时看录像„„看到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被“点燃”了,我们的校长说以后这些的课题研究要多搞,探寻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探索了“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路径。

“文学源于生活”,学习的主要目的也是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因此,课堂应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我们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理解所学的知识,或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给单调的教学活动增添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课题组在研究的开始,为了了解“生活化教学方式”在五、年级教材运用的广度,我们找来了五、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和五、六年级的语文S版的教材,对其中的120篇文章及24个语文百花园进行一次整理分类。找出其中的一些课文比较适合“生活化教学方式”做试验。

【例1】 五年级的《猫》,在学习之前,可先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或邻居家的猫的特点,从外形到生活习性进行记录,教学时可以跟老舍文中的《猫》进行比较,领会老舍是怎样把小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这样学生能更深刻领悟到文中的写作方法。

【例2】 《开国大典》中,可让学生观看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大庆的典礼片段,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场面的气氛,让学生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在2009年10月1日,在教授这课,我曾经让学生回去观看国庆典礼,并记录下认为最精彩的场面,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进行口头表述。后来检查的时候,每个学

生都密密麻麻记了一页或几页纸,当我请他们反馈时,个个侃侃而谈,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这种联系生活实际场景进行学习,表述起来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也不会显得空洞。

(三)构建“朗读化教学方式“,提高了师生的朗读水平。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要充分提倡课堂朗读,促进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课题组在进行“朗读化教学方式“的研究时,第一步先着手提升语文教师的朗读水平,语文教师通过每天朗读一篇文章,每周听一次磁带朗读等方式提高自身朗读水平抓好范读。因为指导学生朗读,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能够营造课堂气氛,感染学生,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船长》感情色彩特别浓厚,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首先可以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奠定基础,使学生感受到人民对总理的无限热爱。

第二步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带情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华,在动情的读书中加深自身的情感体验,激发内心的共鸣,如有位教师在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一夜的工作》这课的教学方法时,对“极其简单”这四个字的重情品读尤为透彻:“再读这几句,体会体会为什么简单的前面要加上 极其 ?不是“十分”不是“非常”?不是“很”?在学生们的描述中,“极其简单”渐渐具体化了,它不再是简单的四个字,而是总理屋里那少得可怜的陈设,一读句子,学生有些动情了。此时,教师再从高大的宫殿式的建筑背景介绍入手,引发学生进行“总理屋里本

该有什么”的讨论,让学生想象、对比、再想象、再对比。“是的,在总理的办公室里摆上高雅的书柜过分吗?摆上舒适的沙发过分吗?„..可是,你看到么??二读句子,孩子们的心被震撼了。他们动情地几乎有些变调的朗读,仿佛都在诉说着总理无数个“极其简单”的日日夜夜。学生在品读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与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第三步是讲解与朗读的有机结合。有专家:“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本,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老师在讲解时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1]在教授《青花》中,要紧紧抓住两条线索来理解课文:一条是作者是如何找到青花的?二是父亲对于作者每次寻找结果的反应,特别是在分析第二条线索时要抓住a“在梦中,„„我还看到了父亲严厉的脸,我知道,那眼神里满是企盼,可是,父亲你要说什么呢?”b“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c“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的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这些句子来朗读,体会父亲用无声的语言引领作者不断地深入思考与实践。

[例2]《怒吼吧,黄河》中,在指导学生朗读光未然朗读他手中的《黄河大合唱》歌词稿时: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要理解光未然的声音为什么会发生这么丰富的变化,感受光未然的情感变化,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应穿插适当的补白、补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1937-1945年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期间

有无数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团结起来反抗„..)才能真正地领悟到主人公在朗诵歌词时思想的起伏而导致的声音的抑扬顿挫。

品味词句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对于一些准确、传神、生动的词语,让学生品位其语言的内含,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抓住关键词句讲解,让学生品味朗读的时候,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朗读技巧也不能忽视,如重轻音的语调、语速的处理,教师也要进行适当的点拨。

第五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朗读提出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为了达到“有感情朗读”,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候往往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请把XX感情朗读出来。”这显然固定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我们课题组在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技巧时,觉得有两点很重要,首先是以学生的感悟为主,使学生做到有感而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感情朗读这一目标。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同一文本也有不同的感受,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这经验既包括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包括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等等。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发挥已有的生活经验的作用,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例1]《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里有许多感人之处,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找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句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学生或默读或朗读或勾画),读完后进行交流,学生各抒己见,感受不一,所以朗读也各有特点。如:有的同学说印象最深的是:“我因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信心,砸东西,可是母亲却忍受了这一切,她不但没有怪我,还偷偷躲出去在门外观看我的动静。”因为觉得母亲很理解作者的心情,应用理解的语气去读。有的学生说印象最深的是第2自然段,因为那里讲了作者不知道母亲病得整宿睡不着觉。因为

写出了母亲为了儿女全然不顾自己,又体现了作者知道这一情况后深深的内疚感。有的学生说喜欢第3自然段,因为那里写了母亲再一次哀求要带“我”去北海看花散心,而且几乎哀求,很打动人,要读得发自肺腑,有点想哭。有的学生说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因为母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我”明白了母亲的爱,懂得珍惜生命,好好儿活了,要读出一种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有的„„

其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应让学生多练习,多种形式的读才是关键,如:自由读,齐声读,默读,与老师或选择小伙伴合作读,小组读,精读,略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教师范读„„教师可依据课文的内容选择朗读方式也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形式。但不能只流于形式,每种形式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能使学生有所理解、感悟。为此,我们课题组组织五、六年级的学生每天语文课前一分钟朗读,每个学生轮流选一小段当众朗读,利用学校广播在每天早上早餐时间和午休起床后十分钟播放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学生、教师、文本、广播四者融为一体,还课堂朗朗读书声。当我们看到六年级老师在上《詹天佑》这课时,教师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把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时,学生的表现确实出乎我们的意料,有的学生读完以后,加了个“哼”字,真是恰到好处呀,有的读完后轻蔑地甩了一下头,神态表现得很到位,有的语气中充满鄙视,有的读完还加了个“呸”字„„教师因势利导,教师问了一句:“中国那时侯有自己的工程师吗?”“有!”“谁?”“詹天佑”,“假如你是詹天佑,作为一名中国人,你在那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做的?”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完后,把课文第四自然段齐声朗读:“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个个读得都很投入,十分动情,因为他,们的爱国激情也被那句嘲笑的话激起了„„看到课堂上这些可喜的变化,我们的心很欣慰。

(五)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1、培养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毛泽东说过:“不打无准备的仗。”学生学习也一样,如果不预习,学习效果很糟糕。很多老师经常埋怨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甚至答非所问,经过调查,发现其实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是因为学生回家后根本不预习课文或不懂如何预习课文,老师布置了此项任务,但毕竟不象其它家庭作业那样要上教,所以大部分学生得过且过,即使是尖子生也不懂得如何入手预习,只是大略看了一遍课文。高年级的学习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应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课题组成员先弄清五、六年级的预习要求,给学生制定了预习“四小步”:(1)初读课文,标好自然段。(2)查字典或借助参考书查阅不懂的词语,做好笔记。(3)再读课文,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把文中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其次建立检查机制,确保质量。这一环节主要由小组长负责,老师也可通过早读课上抽读、质疑等环节检查。经过半学期,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习惯,很多老师反映上课容易多了。

2、做笔记习惯的培养。俗话说:“好记心不如烂笔头。”虽然我们提倡学生发挥自主性学习,但是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学习经验、心理成熟等本身因素的限制,决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完全脱离老师的引导、指导和帮助,否则,学生就会茫茫然无所适从,无所倚靠。所以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做笔记的时候,要先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重要的内容,哪些该怎样做笔记。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也会知道如何做笔记了。现在我们班上的学生都有一本笔记本和积累本,积累本用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的。每天早上学生都会自觉来读读。

3、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习惯包括喜欢读书、会默读、喜爱图书、爱护图书,养成读书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的习惯,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等。我们课题组成员所带的班级中,每个班级设立一个图书角,有合资买的,有学生自发捐的,有向学校借的,有些班级还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资助买了一些,每周的周五是“读书日”,由班干管理,向学生开放,那天的中午学生会自觉早点到学校,看课外书,有些调皮的学生看到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津津有味的看书,也被这浓浓的读书气氛感染,加入这行列。

(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发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实践活动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还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究和研究的过程。

在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之前,乡村小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安静地坐在教室静态地去接受知识,很少机会到校内外去亲身实践,获取知识。我们课题组遵循“知识性、趣味性、自主性、合作性”的原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

1、周围人是如何花压岁钱的讨论会

2、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稻田“寻找春天”,通

过视觉、嗅觉、感觉、触觉把春天的点记录下来,进行习作。

3、学雷锋,做好事,为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4、学生按小组进行学校周围的环境调查,学写调查报告。

5、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十年前家乡的样子,主要是衣、食、住、行方面展开调查。

6、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歌颂祖国”朗诵比赛

7、五、六年级学生板报比赛

8、五、六年级庆祝圣诞、元旦手抄报比赛

9、妇女节为妈妈做的一件事

10、敬老节家中的老人尽孝心、我设计的壮锦。通过开展这些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及和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还渗透了爱国、爱集体、保护环境、尊老爱幼的思想教育,亲身的实践远比简单的说教感悟更深。很多家长读反映孩子懂事了,回家学习的自觉性也提高了,这都是我们课题研究带来的令人欣慰的些许成果。

(七)合作化学习方式的发展。

我们主要从两种形式来研究学习方式如何从“个性化”走向“合作化”。

1、“学习小组”。这组小组形式是针对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活动而设立的,教师在编排座位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安排临近的几个学生中至少有一个尖子生,有一个后进生。并且每个人轮流当小组长,每次的如果有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就由当次的小组长根据个人的特长安排,其他同学可以建议,但决定权在组长那里,这既提供了人人当干部的机会,也避免浪费过多时间在争议分配任务上。每次的学习活动,必须保证人人参与学习的过程,别人发言时要专心倾听,听完后发现错误要及时指出,每个成员都要针对学习内容发表意见,有时侯需要谈体会,保证每个成员都知道学习的结果。这种形式首先在庆丰小学的六(2)班进行试点,总结了经验再到其他班级实践,再进行总结。现在六(2)班的学习小组已初得其法,初见其效了,无论是学校的公开课,还是镇上的公开课,如果是学习内容需要小

组合作学习的,学生都能做到快速、积极、勇敢,不会因为人多而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在学习《詹天佑》时,当老师叫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詹天佑是如何解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难题以及如何设计“人”字行线路时,每个学生都很积极地在纸上画呀,有的用笔在台上模拟演示,虽然他们有些设计图画错了,但人人都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是值得肯定的。像这样合作的例子有很多:如《自相矛盾》中课本剧的表演,把难懂的文言文转化成活泼生动的市场小贩的语言,活灵活现。《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自学五次划火柴后的幻象内容。《奇异的琥珀》中的复述推测故事„„

2“竞争小队”,这也是我们在“学习小组”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班级中的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和谁组成小队,自拟对名,如:学生自起的“多姿多彩队”、“绿光队”、“飞龙队”、“竞争队”„„但要规定人数。这种团队的合作、竞争贯穿于整个学期,平时小队成员可以进行大的课本剧的表演、共同完成调查报告、参加团队知识竞赛、朗读比赛、手抄报比赛、团队中成员的“一帮一”辅导(主要是拼音及朗读方面)、合作出学校的宣传板报,各个团队每个星期都会进行操行分的汇总,分数囊括纪律、学习成绩、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等,但是平时测验成绩与操行分的挂沟必须不能统一标准,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如果你定的标准是80分,超过多少的就在操行分上加多少,这对于优秀生轻而易举,但对于后进生难于上天,就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打击学习热情。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每个人的测验分标准不一样,只要能超越以前的自己,就会有加分,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纵比”,而不是“横比”,“横比”是就队与对之间的竞争来说的。总之,各个小队的成员就像是一条船上的人,团结协作、奋力前进,力争上游。每个学习我都会进行奖励,也曾

进行过调查访问,学生对于这种团体的合作方式很是喜欢,而且班级的学风很浓,因为你一旦不努力学习,你的成绩关系到整个小队的荣誉,谁也不愿意成为被别人埋怨的对象。

六、反思

回想课题的研究过程,深切感到研究课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这个课题研究来说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许多方面还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许多有价值的案例和有关思考,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及时记录下来,在总结的时候,才发现第一手材料的积累远远不够多。因为这是我们教学生涯的第一次课题研究,也是这个学校及本乡镇的第一次课题研究,可以借鉴的经验没有,研究的过程总觉得不是这个出现问题,就是那个手忙脚乱。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进行理论的学习,多写教育教学随笔,勤于思考和总结,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第二篇:语文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语文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初中 卫菊珍

邮编 215011联系电话:0512-66817098

内容摘要: 语文新课程下,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课程和内容设计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学习方式转变

一.背景分析

8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中有许多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且以局部的、单项的改革和操作性的修修补补居多,局限性较大,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这次教学改革是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次教学改革要改的是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明显特征和核心任务。

二.新课程下学生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对应于他主学习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不会视学习是一种负担,而视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相反,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1

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监控的学习。一个具备了自主能力的人,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教育。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建立和维护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找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整、信息搜寻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专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学生通过经历探究过程,可以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并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现,必须实现三大转变:

(一)教学内容,应当从过去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

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如学完新课文《坐井观天》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有的和同桌互说,有的前后座凑在一起争论„„思考、讨论后,一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另一学生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又一学生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很惊奇,很感兴趣,学生一般是顺着“青蛙跳出井口后将怎样”的思路进行想象,他怎么又让青蛙跳回井里了呢?因此我进一步发问道:“为什么呢?”这一学生继续说道:“青蛙跳出井口,来到一条小河边,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回了井里,并自言自语道: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我的心被震撼了,连连点头。是啊,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井里完全合乎情理。我不失时机,因势利导:青蛙是益虫,是庄稼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一堂课,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做到了“语文学习不只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习生活,学习发展。”

(二)教学方法,应当从过去以知识量为目标,以讲授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听中学“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学习鲁迅小说《故乡》,让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经过思考、讨论,有同学说:文章写了杨二嫂把“我”母亲的手套塞在裤腰里拿走了,后来又拿了“我”家的“狗气杀”,说明杨二嫂有贪小自私的心里。有同

学说:杨二嫂的贪小自私的言行同她不参加劳动的坏习惯有关。原先她开豆腐店时,就“擦着白粉”,“终日坐着”,招徕顾客,所以写杨二嫂,是对她好逸恶劳的坏习惯进行嘲讽。有同学说:过去的杨二嫂“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圆规”式的姿势,生活比较宽裕。现在变成了“圆规”,说明作者在对她讽刺、批判的同时,还寄托着一种同情。有同学说:文章写杨二嫂主要是为了突出闰土。像杨二嫂这样早先开豆腐店的小商人都变成这个样子,那闰土的生活就更不用说了。还有同学说:写杨二嫂这个人物,是为了全面地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衰败、萧条的悲惨景象„„老师没有公布什么标准答案,同学们也没有拘泥于一个方面,而是从不同角度来谈自己的认识、看法,不能不令人欣喜。

(三)教师角色,应当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新课程下,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如初一新生入学时正值秋天,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我爱秋天》的作文。要写好作文,首先应该亲自去感受秋天。同学们一致认为去田野。我带着同学们来到田野,大家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摸,通过自主实践,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有的说“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的稻子成熟了”;有的说“好多好多菊花开了,有白的、黄的、红的”;有的说“一串红就像小鞭炮噼里啪啦地开了”„„在同学们的交流过程中,我又适当及时引导学生探究,如:当有的同学说:“向日葵的脸全向着太阳呢!”我及时引导:“是呀,那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呢??有没有不向着太阳的?”同学们马上去观察一同说:“没有不向着太阳的。”可至于“为什么”就说不上来了。我嘱咐他们课后自己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又有同学有新发现了:“老师,这里有好多蚂蚁排着队搬东西呢!”我马上启发到:“那它们为什么要搬东西呢?它们是怎样适应气候变化的?课后仔细观察、研究,认真查阅资料,到语文活动课上交流。”

同学们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学习,积累了了关于秋天的好多知识,回到教室,没有同学感到无话可写,相反,都流露出亲身实地体验丰收的喜悦。

语文活动课上,既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来解决语文、作文等课上出现的新问题,如以上问题: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蚂蚁生活是怎样适应气候变化的?又可以采用专题形式,下面以一节“词语积累”语文专题活动课为例。要求学生把课外自己从书报刊物上发现的优美词句亮出来共同赏析,然后分门别类地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甲同学首先发言:“请听一片断,晓梅瞪着艳羡的双眸,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万分崇拜洋妞,认定她就是电视剧中的小燕子„„这里面哪个词用得最美?”同学们都认为是“艳羡”,但就“艳羡”一词的意义却各执己见。有人认为“艳羡”即“羡慕”; 有人认为是“十分羡慕”,理由是“艳”是“羡慕”,“慕”是“羡慕”,相叠应是“十分羡慕”„„同学们争论激烈,但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我决定:各自去查找资料,独立思考,细心斟酌,真正弄清它的含义。第二天,同学们把结果带来了,有的同学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应用汉语词典》,有的同学查了《汉语大词典》、新《辞海》,有的请教博学的父母、老师,我当然也查阅了不少资料,最后得出结论:由“艳”组成的含有“羡慕”意义的双音词可分为两类:一是“羡称”。“羡”与“称”的词义各自独立,组合后的词义相加,即“羡慕、称赞”。二是“艳羡”“艳慕”,它们组合后的词义是重叠关系,即与原来单音词的词义相同,“艳羡”即“羡慕”。这一现象是词汇由单音向双音发展的结果,并不是表义的手段。至此,同学们通过独立、合作、探究学习完全理解了“艳羡”一词的意义。

实现上述三个转变,能够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是啊,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找答案,相信他们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相信他们讨论后能找到答案,相信他们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书目:

①《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周小山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③《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初中语文》陆志平顾晓白编著东北

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语文课程新探》陆志平编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⑤《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 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傅道春 徐长江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之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之研究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理念的践行过程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不断的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对此,为了全面的增强学生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通过自身的尝试与总结,探索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对合作学习模式在校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理念不断践行的过程中,各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起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全面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下面我们对多元化的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与应用方法进行一下具体的分析与了解。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之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老师固有的教学观念,利用全面的方式与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对此,老师在进行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中,要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通过对各种现代教学理念的应用,全面的激发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有针对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以及分析等综合素质能力,进而达到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主要目标。在相关教学活动开展过中,老师要始终坚持贯彻执行相关新课程改革理念,要全面的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思维拓展能力的正确引导与培养,加强学生的整体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综合水平奠定基础。同时,老师也要提高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对学生的综合了解,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状态,积极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今后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之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增加学生的阅读质量。在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中,学生是主体,具有主要的地位,对此老师要提高对学生自身地位的重视,运用各种先进的、全面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全面的促进学生各种阅读活动的参与性,这样可以全面的保障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体质量。

1.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在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中,老师应用有效地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与方式,构建系统的教学情景,营造一个与阅读匹配的教学氛围,全面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全面的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与爱好,这样可以全面的加强阅读的整体质量与效果。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老师应用有效地利用各种对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各种教学课件,像学生直观的展示各种相关图片与视频等,这样可以全面的激发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兴趣,进而全面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率。

2.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无论在何种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兴趣都是学生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于自身的兴趣的基础上开展的学习,学习成果会事半功倍。在阅读教育过程中,老师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正确引导,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以小组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进行全面分析,科学合理的分配成不同的合作小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类别的游戏以及辩论活动,利用小组内的成员竞赛、小组外的组织竞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学生的年龄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学生在认知程度、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层次不同,所以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明确学习目标,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有着明确的目的行,可以在小组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最终的结果,然后通过小组代表在全班内进行观点的表述。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对学生予以肯定,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

3.科学引导,完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应用过程中,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可以全面的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限制,老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对学生进行正常的引导,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全面、透彻的了解文章的主体思想与内容。老师在学生开展小组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对学生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积极的讲解与分析,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ρ?生的想法与意见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老师在讲解唐朝诗人李白的 《送元二使安西》的过程中,可以先通过朗读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然后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利用自身的辅助工具,对古诗中的具体含义进行了解,老师在小组出现失误或者遇到问题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古诗中的思乡情感。

4.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培育良好的阅读观念。在小学语文语文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因为时间的限制,无法全面的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对此老师可以利用各种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而全面的加强阅读的整体质量。在语文阅读课堂活动开展中,老师要基于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以及理解水平等设置各种阅读主题活动,通过老师推荐、学生爱好等方式开展自主阅读,这样可以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在我国新课程理念系统不断的完善之中,老师要全面践行各种新课程理念理念与方式,要积极的改变固有教学思想与观念,有效地提高对语文阅读的重视,利用多种全面的教学模式,全面的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兴趣,为学生的未来的学习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兴军.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6,(35):202-203.[2]吴燕清.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4,(10):179.[3]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199.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新城中心校科研中心执笔人:张亚萍

弹指一挥间,伴随着“十一五”的春风我们新城镇中心校的科研工作已经,经过了五年的教育教学的洗礼,在上级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已完成了市级一般课题也就是——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学校一支科研型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提升个人素质正在成为现实;奠基幸福人生的教师心理已经形成。取得了点滴成绩,现在工作己进入了尾声,为了让个级领导了解我们五年的辛勤工作,也为了能和全镇教师回顾我们走过的艰辛科研历程,下面我将“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时代的呼唤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要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可见,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全面的新要求。新课改的要求

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从此,我国开始实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长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住处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3.学校发展现实的反思

我校一直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不断地探索教育管理与教育改革的方式和方法,总结出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心理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以及学生扩招,教师扩员给我校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33.8%的教师认为学生主体性缺失。自主性学习严重不不够,学生学习性不高。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需要运用它们来完成的学科教材内容的教学不协调。

第二,部分老师思维简单化,从摒弃不尊重演算个性的“满堂灌”,走进了一个新的误区:课堂要热闹。于是,辩论式、角色表演、图示教学法等异彩纷呈,凡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都源源不断地引进课堂。而且,这种观念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甚至成了“优质课”的典型特征,以便至课堂设计,特别是公开课,比赛课,老师们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运用多媒体,运用哪能些方法,哪能些形式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不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特长等等去优选、组合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重于“内容”的本末倒置的倾向。原有课题的深化

早在2002年,我校就承担了市重点课题——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研究。在三年多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虽建构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并且概括地总结了一些优化教学进程的经验,以及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但大多只是凭经验从一般现象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有效化运用以及两者的优化组合策略缺乏实效性研究,特别是对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缺乏深入的探讨,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其中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决策错误,时机不当,结果收效甚微;

⑵分组不科学,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势互补; ⑶规则不明,责任不清,“活而无序”,“活而不实”: ⑷进度难把握,场面难控制,完成不了预定的任务; ⑸教师不敢讲,退居二线。因为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变得不敢评了。结果,该引导的不引导,该点拨的不点拨,该解释的不解释,该指正的不指正,须掌握的知识模梭两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此,于2005年12 月确立了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课题中“教学方式”是指教学行为的方法和形式,指依据课程标准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活动细节”如讲授法中的讲述、讲解、讲演;练习法中的示范、摹仿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2)构建一系列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模式。(3)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调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理念。(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内函与特征研究。(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价值取向的研究。(4)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教学方式研究。①低年级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转变。②中年级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转变。③高年级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评价研究。

①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评价标准研究。②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评价实施研究。③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案例研究。(6)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案例研究。

重点:学科教学方式的转变;难点:总结和完善学科教学方法选程序。

(四)、研究对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根据课题的研究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1.查阅文献法

在开展“新课程背景下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研究”过程中,带着明确的目标和问题,有目的地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取理论支持和指导,以利于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研究方法,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反思的实践者”的理念必须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本课题将对教师和学生所从事的课堂与课外教学与学习的计划、实施、反思与评价活动进行研究。行动研究主要项目有:(1)《教案》的设计与实施。

(2)对作业批改的操作方法进行系统研究。(3)实验管理。3.实践研究法

即教师根据先进的教育理念,立足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产生新理论,指导新实践的研究活动。4.调查法

通过问卷和深入课堂听课等形式,调查了解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领导高度重视

常言道: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确实如此,我们新城镇历届校长都有超前的领导意识,总是走在课改,教改的前面。用科学的理念,推动全镇的教育教学发展。大家都知道,教育科研工作,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形态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这就是说,这项工作需要漫长的时间,还要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果的一项艰巨性的任务,没有发展眼光的校长是不能支持和开展这项工作的。美国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说、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学校的校长就是这样。他们常说,通过教育科研的实践,有助于学校在更广阔的视野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搞教育科研,既能广泛地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活跃他们的思维,提升原有的经验,又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校教育科研能达到兴教、兴校、兴师的作用。为此,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始终摆在了学校发展的先导位置,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校每学年每学期工作计划。

“十一五”期间,为了尽快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最前卫的教育理念指导工作。学校不惜资金投入,积极组织一线教师参加省、市、县的各级培训,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是06年开始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当时是中心校校长陈学会主管,先后派出主管副校长、科研室主任等教学方面的领导到市电机小学、县实验小学、冷云小学等地参观学习,派中层以上分管教育和德育的领导到教改前沿的四马乡两所中学和五所小学进行实地考查学习,并把带回来的资料、信息及时组织教师学习、观摩、研讨活动。

五年来,我校到外地参观、培训、听课的领导、教师近百人次。通过学习考察培训,使老师们的理念不断更新,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不断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更好的搞好教育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课题规范化管理

十一五开题后,新城镇中心校就及时制定了科培训计划,针对课题进行了骨干教师培训,让广大实验教师及时的吸取了科研信息,屏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式的理念迅速形成。

“十一五”期间,学校进一步加强教科室的工作职能:制订全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和方案,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采取“校长室规划——主任室设计——科研室布置落实——课题组实施研究、检查”的四级管理模式,以校长室为龙头,以主任室为核心,以科研室为纽带,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以课题组为基本单位,充分调动各方面主体力量进行教育科研活动。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科研机构、制度、措施。

(1)构建教育科研组织,形成教育科研网络,有利于科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全镇各中小学校全部有科研组织机构,校长主管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学校的科研工作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校教研组为龙头,以课题组骨干为中坚力量,各教研组长及校委会成员积极配合,教师人人参与,使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性与个体性研究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使我镇各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始终在规范运作。

(2)完善了一系列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实验教师 2.营造科研氛围,提升教学品味。

(1)从学习理论、专题辅导入手,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学校倡导教师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霍懋征“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等相关资料。不定期,不定时的教育新思想、新动态培训是业务学习的重中之中。定期每学期一次业务讲座也成了主管科教研领导的业务范畴。还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写心得体会,对本校的教育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2)强化教师写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能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教育随笔能激发教师的潜能,让教师不再是被动的发展。我镇号召在职一线教师人人写教育随笔,并且有计划、有检查。在写教育随笔这项活动的开展上中心小学表现得犹为突出,以校长为龙头的每周三篇优秀随笔的演讲活动是周五晚全体教师工作总结会上必备的项目,并且校长挂帅,从青年教师到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人人参与,个个响应。

教育随笔的意义已经超过了简单的文字记录,已经形成了一种职业乐趣。它不单单是对课堂教学感悟的回顾,而且也包括了反思教育行为,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学校民主氛围„„我们已经坚持五年了,教师在这项活动中剖析自我,完善自我。(3)以科研课题为导向,开展转变教学方式活动。

①为了让教师领会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我们开展了教师论谈活动。十一五期间我们开展四次大型教师论谈活动。

A .城乡差别,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城里孩子的待遇我们开展了第一次教师论谈——城乡交流。这次活动是在启动和佳市电机小学手拉手活动基础上开展的。通过两学期的教师进城学习、待培,让教师感受到了城里教师的知道能力,激发了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所以论谈谈的深刻可操作性强。

B.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深入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整体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探索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教、改、研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的新路子,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举办了《如何构建理想课堂》、《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教师论谈活动。教师的发言,让新课改的课堂充满活力,增添了鲜活的血液。

C.们的对教师理论学习是逐步形成,在理想课堂、和楷课堂的基础上我们为了打造个性化的课堂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让你的教学更有魅力。这次论谈活动,让教师加强了自身修养的理念,懂得了课堂是一门艺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地不会教育的老师”。D.当前,我们正常处在新课改前沿,很多多教师认为工作压力重、职业生活单调、工作量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身体状况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影响工作效率,前进步子迟缓,更有甚者,停滞不前。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一次开展了《幸福人生快乐生活》教师论谈活动。这次活动让教师懂得了教师的教育人生的幸福就是在教育活动中让自己愉悦的境遇和使自己感觉温暖的事实。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 由于自身的职业理想得到一定程度实现, 并由此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感和自我愉悦感, 将决定着他对待工作的情绪、投入程度及工作的意义。②课题的研究要在课堂上找到亮点。

课题的研究不能只限于纸上,要在实验中检验,并且应用在课堂中去,每学期每个实验教师的汇报课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于海燕老师的朗读教学与众不同——读、读、读,老师的新术,让孩子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李科雪老师的找、找、找,规律遍地跑,让孩子体验到了数学中活动中到处都有金钥匙,它是是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谭海燕《Where is wangwang?》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外语那种陌生感荡然无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曲春峰老师在教学《少年聂耳》一课时采用新课改,新课堂——对话、开放、感悟的方式让少年聂耳酷爱音乐的形像和那美妙的音乐潇洒的孩子的大脑中回放;王微老师一节《导体与绝缘体》把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激情激发了——好奇心、求知欲,合作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语文课题组的《快乐识字》确立了低年级“234集中识字法”.“2”指两个渠道.即:课堂内识字和课外识字(环境识字)并行,相辅相成.课堂内识字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这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除了课内的识字教学,我们还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识字(即环境识字),课外识字的范围很广泛,如路上的广告牌,食品包装袋,校园宣传栏,电视上的字幕,报纸,课外读物等等,都是学生生活识字的载体,我们通过晨读时间说一说,读一读,认一认等形式,每天都让学生把收集到的字在小组内交流,自制生字卡片,不断复习巩固,不断扩大识字量.“3”是指教师识字教学中必须渗透的三个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为此我们在识字教学中注意渗透三种理念:一是方法领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识字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借助拼音认读汉字,用查字典知其音义等方法;注意让学生尽早了解汉字的结构规律,音形义的内在联系和特点,以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有效的识字;同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些识字方法,如用换部首,猜字谜,编识字口诀等方法来识字认字.二是集中呈现.课堂教学中打破一个字一个字教学的惯例,把一堂课中需要认识的汉字用课件或其他的方式一下子全部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发现规律,提高识字的效率.三是学用结合.识字教学一定要注重识字和写字紧密结合起来,识字和词句结合起来,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而不仅仅是单独的孤立的识字.“4”,是指识字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步骤:

一是复习引入.上课前,教师把本节课内需要认识的字进行认真揣摩研究,找出和以前学过的字有联系的部首或熟字,进行复习,为下一步集中识字打好基础.二是集中识字.把本节课中需要识记的字全部呈现出来,先让学生自学,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或工具书了解字义,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方法来寻找规律,记忆字形.最后小组合作,集思广益.让学生汇报字音,字形,字义的自学情况,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切磋,教师适当加以点拨.三是学用结合.让学生在识记字形,字音,字义的基础上进行组词,造句加以运用.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学课本上的词,朗读课本中的句子;第二步就是要仿造仿写,积累词语和句子,锻炼发散思维.第三步是情景运用,充分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是指导书写.采用一看二描三对照四练习的写字方法.一看:看间架结构,看笔画笔顺,看字在图形格中的位置.二描:在图形格中进行描红.三对照:把自己描红的字和范字加以对照,找出不规范的地方,进行修改.四练习:然后独立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习。

数学课题组“激发兴趣,体验成功”的五种成功经验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的快速的提高。第一,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可持续性学习。教师通过给学生可操作的获取信息,分析讨论,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一种迫切要解决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思想和方法;第二,创设“合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未来的社会需要广泛的协作,未来社会的人如果不懂合作,不会合作,只知养尊处优,把自己闭锁在个人的小天地中,缺乏交往,心理脆弱,是难以做出成绩来的,甚至难以生存。“合作学习”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分手友好的竞争精神。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可把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逐步转向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具体做法是:①合理分组。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分组原则,为便于交流讨论,把座位相邻的同学编在一组,每组选一名组长,尽最大可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发起的,教师不是合作诸方中的一方,他只是一个“旁观者”。这种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合作目标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能够非得进行。因此,每次合作学习都要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以免责职不分,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第三,走近生活,提高应用能力。数学问题在实际中无处在,无时不有。比如春节刚刚过去,老师五问学生:你们中有没有出去旅游的呀?能不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收获呢?待充分肯定出去旅游的学生所介绍收获后,接着说,我这里也带来了几位同学的旅游收获,你们想不想知道呢?学生此时兴趣正浓,顺势播放画面,引出旅游团购票问题;第四,提升知识结构与科学方法的系统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过程来进行,就要自始至终让学生处于积极创造学习的状态。教师要高度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即方法的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探究时思维训练是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进而“发现什么”的问题,通过思考、研讨、质疑、探究、发现,调动学生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大脑思维,从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全面发挥,发展学生的综合智力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真正达到“以活动促创新能力发展”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常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在目前的实践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如果教师能仔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把“吃透”了的教材内容作些“手脚”,形式翻新,做到源于教材,活于教材,而又不脱离教材,给学生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锻练机会,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变被动的“听而得之”为自主探索的“思而得之”,就能把课本知识变“活”,把课堂气氛激“活”,把学生教“活”;第五,注重课堂教学的“空白效应”

(中国教育报载文)目前许多课堂教学仍然没有摆脱“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困境,课堂教学上依然存在着“讲解如山”、“练习如山”这“三座山”。

这三个障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弄得人人“身心疲惫”、“不堪重负”,必须推翻。心理学告诉我们:“满堂灌”的教法极易使学生产生生理和心理的疲劳,容易引起学生的“分心”现象。而留下“空白”,学生就可以从中得到积极的休息,由听转为思。

英语课题组《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总结出了方式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掌握英语语言的特点,让孩子能说会写,对它产生喜欢的情感。(4)不断探讨,积累经验,逐步完善。①教案、学案一体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长期以来,教案只是教师个人用以施教的方案,教师自己清楚,学生却不甚明了,学生只能被教师牵着走、缺少应有的主动权,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实施新的备课模式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设计教案,优化学案,两案分离,师生共用(学案)。即:备课组长统筹安排主备教师(骨干教师)。主备人提前一周将学案初稿打印出来,并提出教案的设计意见,交备课组长初审,备课组长提出修改的主导意见,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组织全组成员讨论、充实完善,定稿后印刷发至教师、学生人手一份,师生共用学案,实施课堂教学。实施教案、学案一体化以来,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厌学现象减少了,学习成绩有明显的上长升趋势。②践行新课改。

各校的科研工作是在科研骨干的动带动下开展起来的,针对一个转变教学的新方式,全组成员都会积极的参与讨论,论证,形成方案,在措施中不断总结,完善。06 年我镇开展了“课堂合格验收”活动。

当时,全镇各校是刚刚合并的第一年,教师和学生的基础都不相同,针对这一特点,校长没有“拔苗助长”而是循序渐进,先进行“课堂合格验收”活动,提出了课堂的基本要求——遵循教育规律,符合课堂教学要求。优秀者给予表彰鼓励,对课堂教学稍差的进行定期培训,及时的理顺的教学常规。

07年根据新课改提出要求提出“践行新课程理念优质课展示”活动。

接受新课程,在思想上就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然后落实在行动上。对这三个方面认识的不足,是我们科、教研面临的一大困,因此我们开展这次活动。通过活动让教师认识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决定学习质量。只有改变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08年至09 年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名师评先活动,用名师的效应带动教育教学。我们把有个性化的教案及上优质课展示突出的教师评选为名师:县级有刘兵、于海燕等6 名同志,镇级有杨春香、王微、李科雪、王晶波等6 位同志。③积极编辑校刊、向上一级输送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为了总结经验,解决教学中的疑惑,给全镇教师打造交流的平台,我镇从05年开始就创办校刊,至现在已经在全镇各校发行14期。内容丰富多彩,有领导的管理——感悟、实践、探索专栏;有展示教师案例、反思、教学心得学习反馈——教师随笔专栏;还有学习外地经验,掌握时事信息、倾听专家讲座平台的——他山之石专栏;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家校共育专栏,给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交流的平台。校刊的发行在全镇教育教学中真正起到了交流、引领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8年是科研成果闪光的一年,我们不单个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集体也硕果累累。我们向佳市教育周刊集体一次投稿26篇被采用,并在2008年第3-4期上发表。科研的成绩调动着广大教师向上的积极性,他们随时总结自己的工作情况,反思工作中的误区,不断轻装上阵,改革着自己,推动着教学的发展。

每学期每个实验教师的一篇阶段性课题总结,都保质保量的完成,效果特别显著。及时的总结了十一五期间科研课题工作的进展情况,为科研成果得到了正确推广垫定了基础。

三、教科研成绩显著五年来,我们扎扎实实地搞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给我们带来的收获和成功。通过系列活动,“十一五”期间我校培养出了一批科研上有成就、教学上有特色的骨干教师——于海燕、谭海燕、刘兵、冯玉平、王晶波等。特别是青年教于海燕,撰写的《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熟读指导》一文,被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选入《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一书中。她能运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指导课堂教学,几年来她在全县举行的“春花杯”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市级、县级大奖,青年教师李冬雪、王微、谭海燕、刘兵等都获得优异的成绩。五年来累计共获各级作课证68个,论文证73篇。案例、反思、说课等证书123件。成绩的取得只能让我们更要加倍努力,总之,“十一五”期间我们扎扎实实地抓了教育科研工作,在教育科研实践中求得了新的生存和发展,取得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水平的升华。

四、不断的反思。

回顾五年的科研路,我们觉得科研工作:

(一)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校本,让科研有再生的功能。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科学化的需要。只有科教才能兴国,科研才能兴校。那种只知用功,不讲方法;只传授知识,不培养能力;只重智力因素,不重非智力因素的作法是不科学的。但是,盲目的领会教改精神,脱离课堂实际,形势化的被动研究,导致课堂教学走了许多弯路,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提高,甚至滑坡,出现生员减少,生存能量力削弱等现象,也是改革大不为。因此,课改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校本,让科研有再生的功能。

(二)课题的研究必须形成一条锁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通过近五年的研究活动反思出:课题的研究必须形成一条锁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在课题确定后,首先让大家明确的是我们研究的目的、锁定的方向,立足的阵地;其次制定可行的计划、方案、措施;再次,及时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最后肯定成绩,推广科研成果。

(三)科研和教研一定要融为一体,科研才能发挥引领作用,教研才能有效推动科研的发展。教研,即指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纵向上看,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教育科研是教研的发展;从横向上看,教研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科研包含着教研;从两者的作用来看,教研给教育科研提供条件,丰富教育科研内容,教育科研促进教研,指导教研工作。所以,科研和教研一定要融为一体。

(四)总之,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改革是永恒的主题。《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要求我们各级学校都要积极地开展各个领域的改革,要求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改革就是破旧立新,这需要科学研究才能知道。因此,教育科研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认认真真地抓好教育科研工作,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五参考文献:1.《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 2.中国教育报载); 3.《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第五篇:新课程下有效转变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新课程下有效转变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

韩朝平余荣军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001年由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随着后课标时代的到来,2011版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对照纲要和课标内容,结合教学实际不免让我们思考:教育改革经过了这一长时间的阵痛以后,真的蜕变成蝶了吗?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是不是真的把这些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了呢?2011年,我们课题组通过大量的课堂跟踪活动,发现课程理念和行为相脱节的现象很严重,部分老师是有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等的新理念,但课堂上出现的却是大量的假合作、假探索、假交流、为了动手做而动手做,学生充当的完全是个操作工,实际上课堂教学还是 “涛声依旧”,穿新鞋走老路,走上了一条形式化的道路。只是发生了形变,并没有产生质变。

基于以上种种,我们课题组觉得有必要对此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让老师们通过专家的引领、自身的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最终将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上,达到以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这一终极目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这一课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均有多方面的研究,网络、报刊、书籍有很多理论性的阐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既是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国内课程改革的重点。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许多国家便纷纷倡导“主题探究”活动。而在国内一些学校和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的尝试,可称为“数学泰斗”的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法”就是一种适合中小学生自主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

还有很多成功的课题研究,比如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等等。不难发现这些大都是中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

再看看小学数学教学,发现只限于某个人、某个案例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很多,但却很少能实现在整个小学全面推广的成功经验,可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此课题各校虽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是比较系统的理论和具体的做法和深层次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纵观国内外有关“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状况,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既顺应了世界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与必需。因此,面对这一现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在积极的研究中,希望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并得到领导、家长、学生认可的路。

三、课题研究内容

1、认真分析研究教师队伍的现状,实现教师观念的真正转变。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本次课题实验的首要任务。认真分析教师队伍的现实情况,采取有利措施,扎实开展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识,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把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促使教师由“维持型”向“教育科研型”转型。

2、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课题实验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师生在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交流,适时指导,优化评价,注重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方法,学会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针对不同的年级与课型,建构合适的教学模式。

查阅资料发现:在教学研究领域介绍教学模式的理论较多,结合教学实践探寻合适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却较少;而以年级与课型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视角。也正是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视角。通过初步的研究我们发现以年级与课型建构教学模式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的研究紧密结合新课改的精神与实践,以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标,更具有效性;另一方面,它针对不同的年级与课型为前提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更具操作性。

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内容实际就是我们研究课题的三个子课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方式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的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下,以自己的背景经验和知识结构为基础,主动地探索、发现、总结、实践的反复过程,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学习技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认识的过程。因此我们汲取建构主义精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2、有意义学习的理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现代教学论理论。现代教学论理论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结论仅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究的过程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的价值总和很可能超出结论自身价值的若干倍。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班级教学的动态环境中、实践中具体研究如何转变学习方式;

(2)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学习方式转变的文献进行学习和探讨,以促进课题在我校的深入发展;

(3)案例研究法:对教学中转变学习方式而取得成功和失败的相关案例予以研究和探索,从而建立富有实效的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六、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三年。

本课题研究按四个阶段逐步展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1年2月~2011年5月

(1)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相关理论,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找准新的起点。

(2)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及不同课型,调整并确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提出本课题实验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整理相关资料,确定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准备开题。

(3)根据课题组的总体部署,结合教学内容、课型,各年级课题小组采取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边改进的行动研究法,将课题研究引进课堂,开展相应的研讨,为第二阶段全面展开研究作好准备。第二阶段:初步阶段

2011年6月~2012年6月(1)这一阶段,各年级课题小组将把尝试发现方式、引导探索方式、合作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数学实验方式、问题解决方式等教学方式全面引进课堂,并进行务实性的研究,构建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2)这一阶段,我们将全面推进反映不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课。

(3)课题小组的老师结合自己的侧重方向,做好研究课教案的设计和修改以及其他研究素材的整理与归类,每人写出一篇相关的论文,为课题的研究积累文本资料。

第三阶段:深入开展阶段

2012年7月~2013年6月

(1)这一阶段,我们将在总结前面各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课题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在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研究的基础上,做好课外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拓宽研究性学习方式及合作学习方式研究的范围。

(2)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课型特点,形成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特色鲜明的较为成功的课例,将相关的课件及课堂教学实录拟制成光盘。

(3)按年级继续做好相应教案的修改和收集工作。每人至少写出一篇有一定价值的研究论文(包括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学习方式的指导研究、习题教学与整合研究等),争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相关文章,努力使我们的研究得到同行及专家的认可。(4)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邀请市、县有关专家和老师来我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2013年7月~2014年1月

这一阶段,在继续做好推进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工作的同时,做好课题结题以及接受验收的准备工作。

七、课题研究人员组成及分工

姓名 职 称 工作单位及职务 学术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韩朝平课题指导 负责课题指导 余荣军 小高 森达实验学校教科室副主任

数学教学 负责课题中高 森达实验学校校长 教育管理 课题负责人

负责申报、研究及结题报告的撰写 王吉明 小高 森达实验学校

教导主任 数学教学 负责各阶段的计划与总结 曹兆文 小高 森达实验学校总务主任 数学教学 负责课题经费的筹措与管理 夏玉良 小高 森达实验学校教导副主任 数学教学 负责课题的调研、整理资料 徐友萍 记录 李文娟 理与存档 小高 森达实验学校教师 数学教学 负责资料的收集、整小高 森达实验学校数学教研组长

数学教学 课题会议陈步珍 成 小高 森达实验学校教师 数学教学 负责研究报告的形

八、研究基础

1、本课题的所有参与人员均是市县级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及骨干教师,在进行此项课题研究之前,课题负责人及所有课题组成员都曾参与过省级课题《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和谐教育因素的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的研究,对课题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这支研究队伍是专业知识扎实、研究经验丰富的队伍,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定成果奠定了理论基础。

2、我校拥有一支强而有力的数学教师队伍,全体数学教师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完整的科学文化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业务,健全的生理、心理素质,教科研意识强烈,有敬业精神。另外,还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观念新颖,在市、县各类评优课中屡获好评的优秀骨干教师,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人员保证:除了课题组成员外,发动全校所有数学老师参与探索和实践。

2、学校保证:我校韩校长对教科研工作一直十分重视;“科研兴校,质量立校”是我校的重要治校理念;我校各学科都有课题在研究之中,全校教科研气氛浓烈。

3、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我校不仅有图书室、阅览室,为大家的学习提供方便,每学期还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4、制度保证:我们课题组研已经建立了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同时要求课题组成员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组织其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定期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总结,及时开展交流;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深入理论提升,认真撰写论文。

5、经费保证:学校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都能保证经费的落实。

下载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下学习方式改革案例分析

    课程与教学论考题编写 数教102 杨晓燕 10# 选择题: 1.奥苏伯尔提倡的课堂教学是 A.讲解式教学 B.发现学习 C.程序教学 D.范例教学 答案:A 解析:为促成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和认知结......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1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研究方案 更新时间:2012-6-16 来源: 编辑: 阅读次数: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 教学目标: 明确新课程理论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是如何改进的。 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新课程理论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有怎样的改进。 教学内......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转变语文论文[5篇材料]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转变语文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方式》(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获得好的评价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抓住评价也就抓住了牛鼻子。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学生......

    信息技术下教学方式探讨

    信息技术下教学方式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教学方式上,不管是作为传教......

    初中语文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

    《初中语文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自主学习”是语文新......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内容摘要: 语文新课程下,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习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