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2 23:2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高等院校对声乐教育给以了高度重视,声乐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以便促进声乐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推动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长久持续发展。本文就启发式教学给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即:情感表达方面的应用、吐字和咬字方面的应用、气息和连声方面的应用等,以便有效提高声乐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声乐艺术人才。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声乐教学 应用

现代化建设中,声乐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声乐教学的效果,通过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得到最大优化,从而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创新了教学模式。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努力学习本专业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启发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声乐专业知识,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扩展,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这样,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启发式教学给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

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简单的将发音、情感表达和吐字技巧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要领练习,致使声乐教学处于很浅薄的地位。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发音、情感和体态进行多种形式的结合,变换出各种音调,使声乐教学的感染力得到很大提高,最终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声乐发音、情感、气息等方面的转换,对即兴出现的环节给以高度关注,从而帮助学生创作出更多的声乐作品,在不经意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在对不同作品带有的情感进行领悟和创新时,每个学生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层的理解,在实践中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同时,对不同声乐具有的特点有更充分理解,启发学生更用心观察生活,提高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在声乐创作中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感表达方面的应用

采用启发式教学,必须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在完成声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创作能力不断提高。一般情况下,通过采用情景情感的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来进行声乐教学,从创设情景和激发情感两个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喜、怒、哀、乐等方面的训练。在对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方式的贯彻时,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不同情感的理解情况,以及不同状态情绪的把握和投入情况,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创设情景一般通过生活行为情境、实物演示行为情境和影像再现情境等三种方式来进行,以达到声乐教学的真正目的,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不同情感带来的心灵震撼。在进行生活行为情境创设和用于时,教师会将学生带到实际生活、大自然中,选取最合适的场景,让学生进行仔细、客观的观察,在教师的语言描绘引导下,将实际的生活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于社会上和大自然发生的事前无法用一般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在进行生活行为情境设置时,不能一时半会儿就将其中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因此,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表达能力,才能使启发式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

(二)在吐字和咬字方面的应用

在吐字和咬字方面的应用,启发式教学主要是通过观察体验和发现创造两种形式来进行声乐教学,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于提高学生的发音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通过观察演出、影像资料来产生创意,在表演现场和影像资料的播放过程中,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吐字和咬字技巧,从中体会到声乐艺术的要点,从而获得意外的收获。例如:在演唱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苏姗娜的咏叹调《美妙时刻即将来临》的此过程中,不断练习对白的吐字和咬字以及观看演出和影像资料,对苏珊娜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刻的揣度,而捕捉人物个性和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达到最佳演唱的目的。

(三)气息和歌唱的连贯方面的应用

在声乐教学中,气息和歌唱的连贯方面的应用,需要通过示范、观摩和不断练习等方式来进行启发式教学,其中教学前的准备和语言表达非常重要,学生和教师之间要具备一定的信任、了解,通过合理的调整,使声乐收发有力和完美。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演唱更加标准、生动和流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最终培养学生稳定、沉着的情绪,使学生的创作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通过观看划桨的过程,让学生领悟连声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的发声。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自身能力和文化修养的提高,在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展现专业技能和专业评价,帮助学生练好基本功,才能使学生的声乐表演更加完美。

三、结语

由于声乐教学中的一些艺术技巧并非是固定的、机械的模式,它是某种抽象的感觉意识,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启发式教学法一旦在声乐教学中得到有机的应用,就能够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上述内容可知,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指导舞声乐教学的重要思想,对于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声乐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方面向。

参考文献:

[1]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第二篇: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声乐教学也要在旧的教学模式上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新颖高效的教学方式,从而从上层结构上改变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而启发式教学法因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于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探究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高校;声乐教学

现今的高校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音乐教学形式,即以老师传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是采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的理念相悖,而且从长远来看也不能促进学生声乐学习的发展。而声乐学习作为高校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音乐教学水平,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采用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加深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认识,切实通过应用,能够提升教学实效性,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一、为何采用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以及情景,从而利用感染式教学法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产生探究欲望,最终在相对集中的精力下最大程度掌握所学的内容。

(二)声乐教学内在需求。声乐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发音技巧以及情感控制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是教学的第一步,而启发式教学法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因此两者在理念上深度契合。另外,声乐教学内容偏向理论化,对于学生而言,很多教学术语非常抽象,因此,作为教师,需要运用更为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将枯燥的内容转化为形象可理解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最后,启发式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切实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高校声乐教学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舞蹈以及角色扮演等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现今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需求,只是大班化的传授歌唱技巧,对于声乐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也只是念念书本上的内容,对于发声方式以及歌唱技巧,没有从教学设计上对学生进行系统而准确的传授,因此从根本上无法完成现今声乐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

三、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对于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应该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提出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教学设计,从基础出发,层层递进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效果,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训练歌唱发音。在声乐课堂中,对于学生声音的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声音这一部分教学而言,传统的声乐教学注重让学生通过模仿去掌握,选择一些旋律较为单调但容易模仿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机械重复让学生学习如何发声,教师对于发声原理以及技巧等知识的讲授非常少,这就导致学生只学会了单首歌曲的演唱,对于声乐整体的学习丝毫没有掌握,最终产生厌学等负面情绪。将启发式教学引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进行声音训练时,通过设计有一定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发声的本领。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很多生活中的场景,菜市场的吆喝声,剧场里的京剧演唱等,通过不同场景的引入,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通过不同的发声模式可以创造不同的艺术形式。而且教师在对发声技巧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入课前播放的场景声音。比如在讲授如何演唱跳音时,教师可以通过传统的吆喝声,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此为载体,让学生观察演唱跳音时的发声位置以及相应的技巧,最终让学生通过训练使得腹部肌肉更具弹性。启发式教学的引入将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以及掌握技巧。

(二)培养歌唱气息。教师在完成了发音技巧等知识的讲授后,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气”。因为在声乐教学中,气息调整是非常关键的。在歌唱过程中,其支撑点和动力都来源于呼吸,调节呼吸是各项训练的基础,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一部分内容引起重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内容如果只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会显得非常枯燥。而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其中,要求教师为学生设立一定的教学场景。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气息的训练与仰卧起坐这一运动相结合,给学生传授了一些仰卧起坐过程中调节气息的技巧,从而启发学生,使得他们对于调节气息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在获得基本认识后,再结合声乐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对于调节气息非常有帮助的歌曲,如《花非花》等,结合歌曲的演唱,为学生讲解如何调节气息以及调节气息的技巧。这样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让学生对于调节气息有了基本认识,再加上专业讲解,就能够使学生对气息的掌控以及调节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三)传授歌唱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夯实了学生发音以及气息调控的基本功后,就要给学生传授声乐演唱技巧,很多歌唱技巧不仅有利于保护嗓音,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演唱。而对于技巧的传授更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逐步引入的方式让学生摸索掌握。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化记忆,那么,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就会忘记技巧的应用,导致这一部分知识没有达到应用的目的。在歌唱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引导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在刚刚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歌曲演唱,在学生对于歌曲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师再给学生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歌唱技巧的应用,往往能将歌曲演唱得更好以及更省力气,这样就会引发学生对于技巧应用的渴望。教师结合学生以及自身演唱过程中的差异,给学生讲解技巧知识的运用,在完成技巧知识的讲授后,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不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现,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使学生在训练以及纠错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歌唱技巧,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高效。

(四)培养歌唱情感。学生在歌曲演唱过程中,除了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从技术上能够把歌曲诠释得很好以外,对于情感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歌曲在编写的过程中,希望传递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如果只是机械化演唱,不能很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与内涵。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控制情感,也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前者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情感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讲授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思想感情等,从而启发学生对歌曲能够有更深的认识。在学生了解了歌曲创作背景后,往往对于歌曲能够有更为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诠释歌曲。例如在教授《小河淌水》等民歌的演唱时,要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因为只有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才能了解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倾注自身的情感,最终完美演唱歌曲。

(五)启发歌唱表演。学生在完成了个人歌唱基本功训练后,就要侧重于整体歌唱表演的训练了。因为在歌唱表演过程中,学生往往还需要克服一定的外界影响以及内心紧张等因素,从而能够将自身正常水平发挥出来。而在这一部分启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平常训练时给学生构建不同的场景。例如,将学生带到学校操场进行声乐演唱的训练等,让学生适应不同的演唱环境以及演唱场景,从而增加学生声乐表演的经验,让学生适应不同的场景,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训练对于学生整体适应性以及自身对于歌曲的掌握,都是大有帮助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启发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其能够从夯实学生发声、气息等歌唱基本功开始,进而培养学生歌唱的技巧,帮助学生懂得如何应用情感,从而最终掌握歌唱表演。切实提高了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轻松愉悦地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以及歌唱训练的方式,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涛.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5(08).[2]王丽春.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通俗歌曲,2015(05).[3]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4]武潇.浅析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

第三篇: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论文

内容摘要: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歌唱感觉,文章试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于歌唱中的气息运用、咬字吐字和歌曲的艺术表现三方面分析了声乐教学方法的应用。

关 键 词:声乐教学 启发式教学 应用 研究

声乐教学是师生的真诚合作、默契配合的双边活动。由于声音具有时间性的艺术特点,除非进行录音,不然将瞬间即逝。笔者在十来年的声乐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实际情况认真进行了启发式教学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后培养了一批出色的学生。

一、启发式教学法在歌唱气息上的运用

笔者在声乐教学中,首先解决学生的歌唱气息的问题。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为帅”。那么这气又该如何“调”才正确呢?这是每一位学习声乐的人首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首先,笔者运用了学生熟悉的例子。比如当你走在路上时,你的钱包被抢了,你会毫不犹豫地喊抓小偷,而不会去想你该如何吸气,用什么声音来喊,声音的位置在哪等问题。这时候你的声音与气息是自然的、正确的配合,声音的位置自然是高位置。这样讲能更直接地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深呼吸、高位置。

其次,笔者用跳音练习让学生体会气息与声音位置的关系。

学生:“老师,你看我的跳音这样练习对不对?”

老师:“你的腹部没有任何动作,而胃部的动作却是很大,说明你的气吸得很浅。因而发出的声音无法送到头腔,导致喉部也紧张,声音发虚发直,所以你这样的动作是错误的。你先叹口气,体会放松的状态,身体像松树一样挺拔站立,把腹部放松下来,这就是吸气了。在唱跳音时,要在小腹要往上微收的同时发声,唱完一个迅速将腹部放松,这就是跳音的技巧。如此反复,腹部肌肉得到训练,会变得灵活、有弹性,对气息的控制能力也就增强。这种跳音技巧的优点在于快,气息深,肩平,喉器稳定,外表好看。”笔者要求她做一次,她能基本准确地做到。当然,腹部肌肉由于缺乏锻炼还是不够灵活,笔者要求她回去用这方法练习,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用线串珠子成为项链”的比喻进行“气息”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教学方法。有的同学在唱延长音时,常感力不从心,不是无法一气呵成就是声音的位置不统一。

老师:“项链是用什么串起来的?”

学生:“线。”

老师:“对,你们在歌唱时‘声音’就是珠子,‘线’就是气息,你们要把每个一样大的珠子用线串起来,这样声音才能连贯。”

学生:“有些项链的珠子是由小排到大再由大排到小的。”

老师:“不错,就像我们唱音阶时,音阶上行,声音要渐强,下行则要渐弱。但它们始终都由‘线’串着。”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明白了歌唱时要同时注意声音力度、音量的对比。

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位歌唱者的发展前途.笔者认为要掌握正确的气息,如同建高楼先打好地基一样重要,只有打好地基,才能开始建楼,不然即使建起来,也是海市蜃楼。声乐教学第一步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用气方法,才能得到好听的声音。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歌唱吐字教学中的应用

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歌唱艺术直接受语音的影响和制约。古今中外的声乐家在声乐训练和演唱中都十分重视歌唱的咬字、吐字问题。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曾说:“古之善歌者有语: 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就是说要将字融汇在歌声之中,即“声中无字”;将字变成音乐化的有声字,即“字中有声”。明代魏良辅在《曲律》中也提出“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他将“字清”列为三绝之首。“千斤白,四两唱”“气为帅,字为本”“字领声随”“以字行腔”“字正腔圆”等都是声乐艺术吐字、咬字的科学概括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于声乐吐字、咬字的教学呢?

首先,学生要讲好普通话。在这基础上构成咬字、吐字技巧。我国的汉字是属单音节体系,从明代起根据汉字的这一特点,每个字分字头、字腹、字尾。字头——辅音(声母),字腹——元音(韵母),字尾——归韵收音。因此要想得到清晰的歌唱语言,就要从说好汉字入手,注意字的头、腹、尾。字头是字的起音,一般都是辅音,辅音是不能延长的,因此要咬得敏捷利索,短而有力,着力点准确,气息必须有一种突破阻碍的力量,可称它为一刹那的爆发力,而且这种力量一触即发,要咬而不死,否则辅音就会咬得过死。如朗诵“八百标兵奔北坡”。“b”是字头,发音的着力点是在双唇,双唇要有力短而快地喷出b,过渡到字腹上。潮汕地区的同学对字头H与F经常搞不清楚。他们常把“花”读“发”。字头如果发音不准确,会导致整个字的词义完全改变。字腹是字的元音,元音是字的发声和延长的部分,因此要发得流畅圆润、丰满而富有色彩。字头喷出后,立即过渡到字腹,除气息的支持外,字头所用的力量和状态应立即消失,保持韵母的发声状态,气息不断,字声统一,音韵准确。如“ba”就要在“a”音上延长,声音才能饱满。笔者要求学生体会下巴有根线将其往下拉的感觉。字尾也叫归韵收音,字尾要准确,归韵过重过长就会使声音干涩,不归韵字又会走样,如上例“搬”有学生将其念成“八”就是因为其收声时,嘴是张开了,但没有很快闭上双唇,因而变成“八”。因为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所以语言都带着本地区的方言。比如有位来自茂名的同学,他在家乡是讲白话的,他总是把“长江”唱成“长间”。这是他没区分好字尾归韵在前鼻音还是在后鼻音上。

其次,要做到字正腔圆。在教学中,笔者启发学生解决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字与字的关系。歌唱中字与字的转换和衔接必须做到连贯统一,否则会模糊不清,甚至会破坏声音的统一。怎样才能做到字与字的完善过渡呢?笔者让学生说“ a e i o u”,要求学生无论字怎样变化,咽喉腔体一定要打开,并保持相对稳定不变,把舌根放松,把字都安放在同一个位置的共鸣点。尽管字点变化不一,声点却是一个,在不统一中求统一,从而把字与字的过渡转换好、衔接好,达到“累累如贯珠”的艺术效果。就像是五个人坐在同一张沙发上一样,很稳当。又像是同一个人穿着不同的五件衣服一样,很合身。第二,字与气的关系。歌唱中,每个字都必须在气息的正确支持下发出,所有的字都必须在气息的轨道上走动和过渡,用气将字贯串起来。如果气息支持不足,就会声跌字落;气息猛,失去平衡,也会将字冲散走形。它们的关系可以用水与舟作比喻。水即气息,舟即字;水不足,舟难行;水过猛,舟易覆。如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这首歌是描写彝族姑娘赶集回来,买回了许多的东西,心里特别高兴的场景。引子必须用气息支托着“阿”字,声音应由弱到强,表现人物形象由远到近。气不能向上冲,那样容易跑调。因此,以正确的呼吸作为歌唱吐字的基础,达到“珠圆玉润”的歌唱效果。第三,字与声的关系。字与声的关系是以字传情,以声动人。笔者把它们比喻成建好框架的房子与装修好的房子的关系来启发学生。歌唱发声吐字时,舌根舌尖要灵活,喉部要稳定,每一个字都要唱在同一支点、同一个共鸣腔体里和同一高位置上,做到字与声的完美结合,达到声如串珠的效果。如歌剧《小二黑结婚》里边的一首《清粼粼的水 蓝莹莹的天》中的第一段,描绘小芹以洗衣服为由,背着母亲到村口河边去等二黑哥归来的淳朴可爱的形象,音乐清澈、飘逸、优美,仿佛进入了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山乡村落。如何用明亮、亲切、柔美的声音来塑造小芹那似山泉般纯净、可爱的形象呢?这就要求声音位置应比较靠前,咬字的着力点向前移到软口盖和硬口盖的交接处,咬字发声抬起面颊肌,嘴角和上大牙,字头要咬得准确有力和夸张些。许多字音发声时都有装饰音的小拐弯,这些音都要轻巧地唱。字与声的关系,要处理好是有很多学问的。例如,唱“清”这个闭口音时,上下前牙的距离要开一指,在大牙尽头发出声音。“粼粼”两字口型不变,只需舌尖动作将字头咬清。以上两字按中国传统唱法咬字发音习惯,都在字音的开始部分加隐约的装饰音。“水”和“来”字都是一字多音,要唱好字的腹和尾。“蓝”字加装饰音,“个”字加滑音,“天”字再一次强调韵母的发音。学生按照笔者的提示作了声音的共鸣与色彩,咬字的韵味立刻不同。第四,字与情的关系。语音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信号,字本身在歌唱中就是传情达意,必须做到“字里传情”。仅此还不够,还必须通过吐字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和风格,才能“字里含情”。如弄清字的语气、语势、语调,加以强调和运用特殊的唱法给予润色,这样才能“一字成趣”,韵味浓郁,达到“词尽意不尽”的艺术效果。

在歌唱中,要做到声音美和语音美的高度统一,完美结合就必须字正腔圆,字清意明,使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真正成为音乐化的艺术语音,从而在歌唱中完成语音对情感的表达、对形象的塑造、对艺术风格的体现。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启发式教学起到很好的直观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教授歌曲的艺术表现方面的运用

歌唱是表现思想感情的艺术,准确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就成为歌唱艺术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在声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发挥最大潜力去唱好每一首歌,去实践歌唱艺术的任务和目标。

首先,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把严格要求与循循善诱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对歌唱的热爱,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歌唱欲望、表现欲望,着力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肌肉松弛,精神焕发,头脑清醒地进入歌唱的训练活动,这样才有可能完成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要求。这个过程有两点特别要注意:一是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因势利导地用学生的长处克服其短处,绝不可“恨铁不成钢”而急躁易怒,使学生产生恐惧的情绪和心理;二是对那些条件稍差学生不能表示出有歧视的态度,以免使其产生自卑感。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歌唱者的自信心要比优越的专业条件更重要,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学生才能有大胆去表现和处理歌曲的勇气。

其次,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歌曲艺术表现能力。由于每个人的阅历、艺术素养、感受能力不同,对相同的作品的演绎也就有差异。要准确表达歌曲的内涵,首先要启发学生去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曲式、调式。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歌曲,表现作品,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例如,《绣红旗》是七场大型歌剧《江姐》的唱段之一,是江姐在狱中临刑前听到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含着热泪绣红旗的一段唱。有位学生把声音唱得很明亮,但没有内心活动,无法刻画出江姐此时的形象。于是笔者给她讲了这首歌的时代背景,并要求她朗诵歌词,再让她谈里面讲述的人物情景。通过这样的引导,她终于领悟到江姐那种无所畏惧、坚贞不屈、对敌人无比憎恨、对新中国成立无比激动的情形。经过这一启发,学生就懂得什么是声情并茂的艺术表现。

再次,用启发式教学法教授学生掌握歌曲的三种处理手法。

1.整体构思的艺术手法。在对歌曲进行整体构思处理时,首先要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确定演唱基调,即以什么情绪作为表达歌曲的基本感情。笔者以下面例子启发学生如何进行整体构思:

例:A.《祖国我永远热爱您》 热爱之情

B.《珠穆朗玛》赞美之情

2.对比艺术处理手法。是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和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的重要手法。对作品进行对比的艺术处理手法时,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作品形式结构上的对比;二是作品内容情感上进行对比。

例:将下列歌曲与相应的对比形式连接起来

《桃花红杏花白》内容情感

《长城谣》形式结构

3.夸张的艺术处理手法。演唱时要注意夸张不能过分,要有分寸。如夸张过头,不但失去真实性,还会失去歌曲的艺术品位和格调,歪曲歌曲的内容与形象。当然,如果夸张的火候不足,又会显得平淡无味,失去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突出高潮的艺术处理,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语

启发式教学法与填鸭式教学法不同,能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脑,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由于声音是时间性的艺术,也是零的艺术,它是多变的,今天唱得好,明天不一定唱得好。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学会自己去分析、去掌握,便于他们课后的自习、练习。声乐教学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声乐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对象不同,方法灵活多变,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各不相同。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如同一把金钥匙,帮助同学们打开声乐殿堂的大门。

第四篇: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应当采用更多不同的教学方法,加深教学的成效。在实践中,启发式教学法逐渐受到了重视,能够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旨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从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和含义出发,总结了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声乐教学;实践应用

教育作为培养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往往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在声乐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优秀人才,诸多的教育者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也致力于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成效。但是,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想使学生能够在声乐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则必须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音乐等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感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步。而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的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和含义

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相关内容和客观的学习规律等诸多因素,采用多种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以此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借以实现教学效果的增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式教学往往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通过种种方法,促使或者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辅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启发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调动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采取各种方法巧妙地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欲望,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提升教学的综合性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

声乐教学相对于其它科目的教学而言,其内容往往更加抽象,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及时理解并吸收相关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当采取更加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法生硬、死板的特点,能够用更加切合学生思维模式的途径,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等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知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二)提高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往往都可以采取不同的具体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同时,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采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将教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理解,并进行吸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同时增加了成就感和满足感,更容易提起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此外,启发式教学也着重于强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够带给学生美好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激发学生对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拓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也具有主导作用,因此,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往往跟着教师走,容易形成固化的定势思维。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思维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形成对于相关知识、技法等的正确理解,这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以更加多样化的思维面对学习的内容。这才是真正地“授之以渔”。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善用形象的语言

声乐本身就是要用声音去表达自身的情趣、对生活的理解,并感染他人。因此,教师本身不仅需要具备较为深厚的声乐功底,还应当具备相当的语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教学过程中比较生硬、专业化的语言转化为更加切合学生理解、提升学生兴趣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声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气息等的专项训练,其内容都比较枯燥,如果教师采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还容易使学生因为学习受挫而打消其练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更加应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形象诙谐的语言,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相关的教学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还有利于形成对于学生的启发作用,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刻认识。例如,在训练学生将声音靠前唱时,教师可以避免传统教学语言中的枯燥性,转而使用形象生动、诙谐有趣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画圈,然后再抛向前方”。简单的转化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训练的捷径,还能使教学过程充满乐趣。

(二)创造合理的情境

声乐是艺术的一种,往往有其产生的特定情境。而教师也可以将声乐教学的相关内容转化为与之相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特定情境的氛围中受到引导和启发,并逐渐形成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情境的创造也有利于打造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拓展,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全面、具体。情境的创造不一定需要借助过多的道具,往往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等的指导就可以完成,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其能够产生教师预期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师创造的情境收获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气息下沉的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造,将刻板的练习方法用更加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训练的成效。为了避免学生用错误的方法将气吸到胸上,教师可以创造闻鲜花芳香气味的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做出相应的动作,继而进行正确、有效的气息练习。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表达,是声乐的一项重要功能,同时也是其艺术魅力所在。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要想达到启发式教学的良好效果,激发情感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只有受到相应情感的感染,学生在声乐中表现出来的艺术才会具有更大的魅力。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不足,因此,教师往往需要在激发学生情感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情感的激发往往并不是一个直接的过程,甚至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要想使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和充沛的情感投入到声乐的学习和训练当中,激发情感的方式应当是多变的,或直接,或婉转,或激烈。只有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予学生不同的启发,才能使其情感的表达更加符合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曲目意境。例如,曲目《大海啊故乡》是一个质朴深情、平易亲切的曲目,在进行该曲目的训练时,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对母亲、祖国、家乡、大海的感情。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母亲的影片等形式,以“母亲”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情感,并逐渐上升到对于家乡、祖国的情感,最终形成完整的情感层次,促使学生表达出浓厚的感情。

(四)组织多样的活动

声乐的学习并不是死板的,也不是仅属于个人空间的,应当严禁类似“闭门造车”的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来自于实践的启发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形式。无论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还是声乐练习的教学,教师都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的举行,带给学生不同形式的启发。尽管学校的教学设施、场地、课时等都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作用,但是,教师仍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组织不同的活动,如竞赛、表演等等。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收获经验,还能使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更加主动的方式弥补自身的不足。例如,教师可以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进行到一定的阶段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民乐演唱大赛,使同班甚至同校的学生能够同台切磋技艺、进行交流。在这样的竞争氛围中,促使学生从他人的长处受到启发,并对自身的声乐技能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

四、总结

声乐教学由于自身特点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代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应当更加认识到让学生发挥主体功能的重要作用,因此,启发式教学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启发式教学的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其学习兴趣、锻炼其思维方式。但是,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多样的选择或者组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歌,王朝辉.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方法[J].北方音乐,2015,(01).

[2]谭锡颐.浅析情感表达在声乐艺术中的价值[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1).[3]周劲飚.开启声乐艺术大门的钥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22):160.[4]杜慧,段维.启发式教学法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大观,2013,(09):178.[5]俞子正.歌剧长河—从达芙妮到图兰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6]刘鑫.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率的方法探讨[J].黄河之声,2015,(1):26

第五篇: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一、结合学生实际、深入研究教材,做到胸有成竹

要在一堂课中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这个备课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①研究教材――确定目标,梳理知识点的分布。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十二册,内容很多。教师要对整套教材有大体或更为具体的了解,熟悉各知识点在各册中的分布,了解小学阶段各学期乃至各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总的目的要求,正确把握整个小学阶段及各学期的教学目标,在学期初就应该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做到在完成教学目的任务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在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任务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更重要的是对本单元、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对本单元、本课的知识点要进行梳理。一篇课文、一次作文训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能有很多,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40分钟中全部顾及,因此要敢于取舍。有的新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总喜欢面面俱到,觉得这也重要,那也必须,舍不得放手,结果自然会变成“满堂灌”。在教学目标要求下,哪些知识点应重点突出,哪些可以一语带过,哪些必须反复训练,哪些甚至可以根本不涉及,这都是备课时应该明确的。

②研究学生――划分层次,顾及不同程度学生。在备课中还应对教学的主体――学生――进行研究,脱离了学生的教学是一种无目的的教学,是完全失败的教学。同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是相对接近的,我们在备课时就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上、教学手段的采用上、语言方式的运用上,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往往会造成“启而不发”。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只有不懂得提问题的老师。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学识水平、认知结构等都会存在不同的差异,一个成功的教案应顾及到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一堂课中既应让程度高的学生有所得益,也应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有所收效,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不致拔高了一些人却抛下了另一些人。总之,备课时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就为成功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浅入深出”,恰当设计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

我们经常用到一个成语――深入浅出,它指的是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词却浅显易懂。用浅显的文字表达深刻的立意,这是表达上的成功。而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提倡“浅入深出”,它遵循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孔子的“温故而知新”,从已知导入未知,就是“浅入深出”。从浅显而逐渐深奥,需要一个启发的过程。启发的关键就在于“浅入深出”恰当地设计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比如《假如没有灰尘》这篇文章我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①你知道灰尘有哪些危害吗?(用文中文字回答)

②你了解灰尘多少?知道它的特点吗?(概括回答)

③灰尘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它又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什么作用呢?(答: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没有灰尘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假如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将是湿漉漉,更为严重的是大气中的相对湿度将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④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答:事情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这几个问题都是同学精读课文后能够回答的,不会太深而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作为一篇自读文章,解答了这几个问题就基本上达到了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要求。这些问题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开拓思维,从而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有新的提高。问题的设计由浅而深,由简而繁,由具体而抽象,逐步提高,逐步发展,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随之得到解答,学生藉由这些问题的引导得到启发,学得新知识。

小学语文的课文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比较适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而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正是由低年级阶段重于感性认识向高年级阶段重于理性认识的转形期,其理性思维处于发展较快的关键时期,他们越来越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其思维的独立性明显增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语文教师能够用好启发式教学方法,就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下载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启发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启发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豪洋中学 初中部 赵武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

    启发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 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

    启发式教学在美术课中的应用(范文)

    启发式教学在美术课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实践中一个古老而新颖的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知识无限与人生有涯的矛盾的日益尖锐,启发式教学成了教学理论研究与教......

    启发式教学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 衡阳市雁峰区飞雁学校 黄小青 摘 要:书法教学中应多启发学生的灵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书法融到绘画中去,让学生在学书法中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

    高师声乐教学中微格教学法应用[模版]

    高师声乐教学中微格教学法应用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高师声乐集体课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声乐微格教学法,通过对微格教学法在其他学科运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声乐课的特殊性和......

    高校声乐启发式教学法研究论文(五篇模版)

    摘要:高校声乐教学事业发展已经有一段历史,但是由于教学方法的局限,导致教学质量长期无法得到质的突破。为了优化高校声乐教学工作,教育界提倡大力推行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本文探讨......

    启发式教学法

    在春秋时期,老祖先孔子已经对“启发式教学”有了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启发”的条件和时......

    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声乐演唱中的应用

    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声乐演唱中的应用 摘 要: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音乐作为一种精神产物,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与学科。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