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声乐演唱中的应用
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声乐演唱中的应用
摘 要: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音乐作为一种精神产物,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与学科。越来越多的儿童与青少年加入到声乐学习的行列之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一种鲜活的生命力丰富了音乐教学。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到儿童声乐课中,使儿童在歌唱训练中快乐的享受音乐的同时,又能获得正确的歌唱技巧。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 儿童声乐教学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内容与方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育,同时还包括歌唱、表演、即兴创作等内容的综合教学。一般将其分为音乐、动作与舞蹈、语言三大类。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这三类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集体教学,在教学中,强调的是“过程”,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关键是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探索。遵循探索-模仿-迁移-即兴创作的原则。
但是,并不是固定的某种方法或某个音乐就是叫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或者是奥尔夫音乐,只要符合奥尔夫的理念和原则的音乐就是奥尔夫音乐,符合他的理念的方法就是奥尔夫教学法。正如奥尔夫本人所强调的:“走遍全世界的,不是我为表明一种观念所写的《学校儿童音乐教材》,而是那个观念本身。”[1]所以,在不同的学科所表现的也不尽相同:奥尔夫教学法中动作与音乐结合可应用于孩子们的数学教学中。只要正确、系统地学习、研究、探讨奥尔夫教学法,取其精华,有机地与不同学科相结合,就会为我所用,使教育不断地发展与进步。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声乐课堂中的运用
(一)运用在儿童发声技巧中的奥尔夫
1、呼吸
世界著名声乐教育家卡鲁索曾经说过:“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客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可见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所在,也是歌唱的关键因素。
在歌唱训练中,我们亦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呼吸训练,用生动活泼的比喻,或者创设一个情境,使理论的讲授变得生动、易接受。可让小朋友想像一下自己走进了一个大花园,里面的花开的争奇斗艳,一阵微风吹来,阵阵清香扑面而来用这种情境诱导孩子“闻花香”,用最自然的状态体验了深呼吸。也可给他们讲述:秋天来了,田野里长满了蒲公英,让我们拿着蒲公英,把它们吹散吧!然后和孩子一起做深深吸气、吐气的动作。
2、练声
在成人声乐中,经常会用一些字母来练声,像a、i、u、mi、ma、mu等。可是在儿童声乐课中,“可不能像烹调一样,照着‘烹调法’烧菜、煮汤。”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唱这些没有意思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会觉得歌唱很枯燥乏味。如果换成象声词,比如让他们模仿小猫、小鸭子、小鸡的叫声,孩子们则会兴趣盎然。
例如:3 1| 5 3 1||
小花猫喵喵喵3 | 5 3 |1?―||
喔喔喔喔喔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语言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应用到音乐教学中。“作为人声,它与歌唱在生理上和发生原理上有许多共通的东西”,“语言进入教学可以说是奥尔夫主张的‘适于开端’的教育观念的体现”,“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从孩子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2]
(二)运用在教授儿童歌曲中的奥尔夫
1、创设情境,由故事引入
西方有一种“以学生喜爱和兴趣为导向”的理论[3],也就是说由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如果上课之前用生动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和表情,绘声绘色的把歌曲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讲述出来,不仅能让孩子们兴趣倍增,还可以对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情感表达有更加深刻的把握。
2、以朗诵导入歌词和节奏的学习
能把语言、动作、音乐融在一起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训练就是奥尔夫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基础。在歌唱中,音准和节奏是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而通过每个人都会的语言,来进行节奏训练不仅是非常有效地手段,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还是奥尔夫在音乐教学中的一项伟大的贡献。
用孩子们所熟悉的姓名、生活的声音节奏进行节奏朗诵训练,如:
××|×××|××××|××|××××|
妞妞王小明欧阳雪莲走走跑跑跑跑
××××××|××××××|
刮胡子戴帽子真漂亮真可爱
这样,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提示孩子们这一小节是“走”的节奏型,这一小节是“跑跑”的节奏型,这一小节是“刮胡子”的节奏型,这一小节是“扔手榴弹”的节奏型……
(三)运用在理解歌曲中的奥尔夫
1、用身?w感受歌曲的结构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既然这是成长中的自然规律,我们更不能去抑制。可以利用这个规律让孩子用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对音乐做出反应,这种即兴表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反应能力、创造能力和想像能力。
通过这种方法可让孩子们根据不同歌曲旋律的高低走向、强弱变化、曲式结构用不同的动作做出相关的反应。当旋律上行的时候孩子们会用手臂往上划弧线,或者直接蹦起来;旋律下行的时候孩子们会用两个小拳头从上往下交叉旋转;每次开始时就是一个不同的动作;还可以提示他们觉得旋律一样或相同的时候,可用同样的动作表示。这样一来,孩子们会享受在其中,并在不断的创造新动作。在潜移默化中,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图形谱
除了通过动起来去感知音乐,我们同样可以用视觉的手段――图形谱来进行听觉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歌唱的听力训练和音乐欣赏教学中,图形谱的引入,让孩子们对音乐的旋律、歌词一目了然,使得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快乐。
在歌词和旋律的学习中,可以一个分句画一个图形或者符号表示,比如《国旗,国旗真美丽》里的歌词。我们就可以画一面国旗代表第一句,第二句用星星表示,第三句画一朵云彩,最后一句画一张小嘴,这样歌词就轻而易举的记住了。此外,可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把听到的、学到的音乐画出来。[4]这样通过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
[2]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2009年11月第3次印刷
[3]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
[4]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2008年6月第4次印刷
第二篇:奥尔夫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包钢实验二小 郑世红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本着奥尔夫教育的指导思想,十几年来,一直学习和运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参于年月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某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到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我就是本着这种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高低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让孩子都参于到音乐中去。
一、游戏教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爱动,做不住的特点,选择的内容以游戏为主。如:一年级教材中有一课《小袋鼠》,歌曲描写了小袋鼠去摘果子,把果子装进大袋子里,挺着一个大肚子的可爱形象。在教学过程,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那位小朋友知道小袋鼠是什么样的?”“那位小朋友上来模仿小袋鼠呢?”。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袋鼠走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接下来老师把提前准备好的气球当果子,小朋友过来摘。教师可以象变魔术一样让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摘果子。小朋友把摘到的果子装进大袋子里(可以用书包代替袋子),然后模仿小袋鼠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这时老师可以先用打击乐伴奏,强音步子重,轻音步子轻。然后老师弹旋律,小朋友们可以踏着琴的旋律和节奏来进行表演,在小朋友们表演兴奋时老师把歌词朗读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记住。老师加上旋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同学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二、节奏教学: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来呢?那就是节奏。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在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节奏教学的。在低年级的节奏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小同学刚入学互相还不熟悉,老师也记不住名字的特点在第一节课时,老师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我叫 郑世 红]按节奏:[走 走 跑跑 走],让小朋友也象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分成两部分,叫两个字的站在左边,叫三个字的站在右边,按节奏[ 走 走 走 走] 和[ 走 走 跑跑 走]。然后在每个同学按节奏介绍完自己的名字后,在记住对面一个同学的名字。如:[我 叫 王 鹏]、[你 叫 张小 宁]。这时老师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同学们按‘走’和‘跑’读出来。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1)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2)用小动物的名字作游戏来巩固练习。如:小猫,小 猫,大老 虎,在练习过程中也可以用声音的强弱,来让小朋友们体会节奏有强弱。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这节课给小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声势训练:高年级的教学和低年级的教学有所不同,高年级不爱动,有时表演起来也会难为情,根据这些特点,我选择一些活动范围小,动一点脑筋的活动,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在声势训练中,高年级同学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高年级的同学做,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如:让学生左手匀速的拍,右手比左手快一倍或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便会感觉两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这说明各自独立活动,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们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在音乐中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无论是演奏,合唱,还是合奏,重唱等活动,常会遇到声部间多种不同比值的节奏关系。个人双手操作方式与他人合作都需要具备这种既能各自独立,又能互相协调的能力。通过这个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不仅学会音乐也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这也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宗旨。“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
在这十几年的音乐教学中,我对奥尔夫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音乐教学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是十分适用的。坚持此种音乐教学方法,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第三篇:奥尔夫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本着奥尔夫教育的指导思想,十几 年来,一直学习和运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参于年月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莫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到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 ”。我就是本着这种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高低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让孩子都参于到音乐中去。
一、游戏教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爱动,做不住的特点,选择的内容以游戏为主。如:
一年级教材中有一课《小袋鼠》,歌曲描写了小袋鼠去摘果子,把果子装进大袋子里,挺着一个大肚子的可爱形象。在教学过程,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那位小朋友知道小袋鼠是什么样的?”“那位小朋友上来 模仿小袋鼠呢?”。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袋鼠走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接下来老师把提
前准备好的气球当果子,小朋友过来摘。教师可以象变魔术一样让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摘果子。小朋友把摘到的果子装进大袋子里(可以用书包代替袋子),然后模仿小袋鼠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这时老师可以先用打击乐伴奏,强音步子重,轻音步子轻。然后老师弹旋律,小朋友们可以踏着琴的旋律和节奏来进行表演,在小朋友们表演兴奋时老师把歌词朗读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记住。老师加上旋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同学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二、节奏教学: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来呢?那就是节奏。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在一年级的第 一堂音乐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节奏教学的。在低年级的节奏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小同学刚入学互相还不熟
悉,老师也记不住名字的特点在第一节课时,老师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我 叫 郑世 红]按节奏:[走 走 跑跑 走],让小朋友也象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分成两部分,叫两个字的站在左边,叫三个字的站在右边,按节奏[ 走 走 走 走] 和[ 走 走 跑跑 走]。然后在每个同学按节奏介绍完自己的名字后,在记住对面一个同学的名字。如:[我 叫 王 鹏]、[你 叫 张小 宁]。这时老师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同学们按‘走’和‘跑’读出来。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1)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2)用小动物的名字作游戏来巩固练习。如:小 猫,小 猫,大老 虎,在练习过程中也可以用声音的强弱,来让小朋友们体会节奏有强弱。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这节课给小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声势训练:高年级的教学和低年级的教学有所不同,高年级不爱动,有时表演起来也会难为情,根据 这些特点,我选择一些活动范围小,动一点脑筋的活动,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在声势训练中,高年级同学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高年级的同学做,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如:让学生左手匀速的拍,右手比左手快一倍或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便会感觉两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这说明各自独立活动,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们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在音乐中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无论是演奏,合唱,还是合奏,重唱等活动,常会遇到声部间多种不同比值的节奏关系。个人双手操作方式与他人合作都需要具备这种既能各自独立,又能互相协调的能力。通过这个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不仅学会音乐也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这也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宗旨。“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
第四篇: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某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到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我就是本着这种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高低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让孩子都参于到音乐中去。
游戏教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爱动,做不住的特点,选择的内容以游戏为主。如:一年级教材中有一课《两只小象》,歌曲描写了两只小象扬起鼻子相互握手,表示友好的形象,在教学过程,我首先提问学生:‚那位小朋友知道小象是什么样的?‛‚哪位小朋友上来模仿小象呢?‛。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象走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接下来我把提前准备好的波浪形的纸比作河水,让小朋友沿着河边模仿小象走路,让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姿势走路,握手,小朋友把胳膊扬起来,然后模仿小象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这时我先用打击乐伴奏,一、强音步子重,轻音步子轻。然后我弹旋律,小朋友们可以踏着琴的旋律和节奏来进行表演,在小朋友们表演兴奋时我把歌词朗读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记住。这时加上旋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同学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二、节奏教学: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来呢?那就是节奏。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在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节奏教学的。在低年级的节奏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小同学刚入学互相还不熟悉,我记不住名字的特点,在第一节课时,我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我 叫 齐 兵],然后我按节奏:[走走 走 走],让小朋友也象我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分成两部分,叫两个字的站在左边,叫三个字的站在右边,按节奏[ 走 走 走 走] 和[ 走走 跑跑 走]。然后在每个同学按节奏介绍完自己的名字后,在记住对面一个同学的名字。如:[我 叫 王 鹏]、[你 叫张小 宁]。这时我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同学们按‘走’和‘跑’读出来。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1)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2)用小动物的名字做游戏来巩固练习。如:小猫,小 猫,大老 虎,在练习过程中我有时也用声音的强弱,来让小朋友们体会节奏有强弱,体会不同拍子的强弱规律。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这节课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第二节课之前,我还会继续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进行《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我让孩子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再次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然后我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孩子不再需要听我唠叨四分音符为一拍,打一个'/'呢就是一拍,八分音符为半拍,''是前拍,'/'是后半拍……"最终孩子还是一头雾水。奥尔夫就是这样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训练孩子的节奏和音乐感。活动中孩子始终是以自己的身体在感受乐音的特点。这个游戏我是收到奥尔夫光盘中的一项游戏的启发,可能我讲的不是特别身临其境,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三、声势训练:在奥尔夫教学中,有一种节奏律动活动被发挥到了及至,这就是声势。以人体作为一种乐器不同的拍击方法和绚烂的动作相结合可以成为音响效果极好同时又很能感染人的打击乐声音效果。在对低年级进行小的合唱教学训练时,我先请孩子玩交通工具游戏,说出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交通工具,如卡车(x x)、摩托车(xx x)、公共汽车(xx xx),每一种交通工具代表一种固定节奏型,这就是奥尔夫教学内容中提到的节奏基石,把孩子分成三组,每组反复念一个词,加上音量的大小、力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指的是声音的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就组成了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
除此之外,童谣、儿歌、唐诗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节奏性,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边念边加上身体动作,这样,稳定的拍子、准确的节奏感在他们动的过程中得到训练,一首儿歌我们可以让孩子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来为其伴奏,通过身体或乐器来伴奏,合在一起就成了美妙的多声部作品了。我们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音乐或舞蹈的结构。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片进行即兴唱故事接龙。把故事用嗓音、动作、舞蹈、演奏、表演即兴的编成音乐舞蹈剧等等
高年级的教学和低年级的教学有所不同,高年级不爱动,有时表演起来也会难为情,根据这些特点,我选择一些活动范围小,动一点脑筋的活动,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在声势训练中,高年级同学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高年级的同学做,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如:让学生左手匀速的拍,右手比左手快一倍的速度拍,我曾经在给六年级上《当五环旗到北京的时候》就实践过,我那时是让他们选择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拍这样,另一部分必须换成其他的方式,比如换成唱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他们感觉两只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他们知道了各自独立活动,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们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在音乐中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无论是演奏,合唱,还是合奏,重唱等活动,常会遇到声部间多种不同时值的节奏关系。个人双手操作方式与他人合作都需要具备这种既能各自独立,又能互相协调的能力。通过这个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不仅学会音乐也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在他们以后唱合唱曲子时更注重了相互配合,而不用大的音量来盖过另一声部,他们懂得了合作,这也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宗旨。
在这六年的音乐教学中,我对奥尔夫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觉得小学音乐教学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是十分适用的。坚持这种音乐教学方法,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通过音乐教育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尤其是对孩子们进行早期的培养,对他们的毕生都具很大作用。这个在本世纪初就出现的音乐教学法,竟能如此恰如其分地诠释如此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指出的,优秀的课堂教学应该是:
教育,应该使儿童从一开始就体验到发现的快乐。最好的教育,是通过简单的装备来获得最优化的信息。
教育的环境,必须在本质上是一种有助于启动和启发思维的酵母。学习是一件无缝的外衣,是不能随意裁剪成碎片的。在教学中,如果你忘记了学生是有身体的话,你一定会后悔莫及。对照这段话,觉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像为他量身定做的一样。所以我相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该是真正适合孩子的教学法。
第五篇: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高等院校对声乐教育给以了高度重视,声乐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以便促进声乐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推动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长久持续发展。本文就启发式教学给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即:情感表达方面的应用、吐字和咬字方面的应用、气息和连声方面的应用等,以便有效提高声乐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声乐艺术人才。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声乐教学 应用
现代化建设中,声乐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声乐教学的效果,通过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得到最大优化,从而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创新了教学模式。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努力学习本专业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启发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声乐专业知识,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扩展,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这样,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启发式教学给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
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简单的将发音、情感表达和吐字技巧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要领练习,致使声乐教学处于很浅薄的地位。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发音、情感和体态进行多种形式的结合,变换出各种音调,使声乐教学的感染力得到很大提高,最终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声乐发音、情感、气息等方面的转换,对即兴出现的环节给以高度关注,从而帮助学生创作出更多的声乐作品,在不经意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在对不同作品带有的情感进行领悟和创新时,每个学生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层的理解,在实践中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同时,对不同声乐具有的特点有更充分理解,启发学生更用心观察生活,提高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在声乐创作中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感表达方面的应用
采用启发式教学,必须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在完成声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创作能力不断提高。一般情况下,通过采用情景情感的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来进行声乐教学,从创设情景和激发情感两个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喜、怒、哀、乐等方面的训练。在对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方式的贯彻时,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不同情感的理解情况,以及不同状态情绪的把握和投入情况,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创设情景一般通过生活行为情境、实物演示行为情境和影像再现情境等三种方式来进行,以达到声乐教学的真正目的,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不同情感带来的心灵震撼。在进行生活行为情境创设和用于时,教师会将学生带到实际生活、大自然中,选取最合适的场景,让学生进行仔细、客观的观察,在教师的语言描绘引导下,将实际的生活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于社会上和大自然发生的事前无法用一般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在进行生活行为情境设置时,不能一时半会儿就将其中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因此,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表达能力,才能使启发式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
(二)在吐字和咬字方面的应用
在吐字和咬字方面的应用,启发式教学主要是通过观察体验和发现创造两种形式来进行声乐教学,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于提高学生的发音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通过观察演出、影像资料来产生创意,在表演现场和影像资料的播放过程中,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吐字和咬字技巧,从中体会到声乐艺术的要点,从而获得意外的收获。例如:在演唱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苏姗娜的咏叹调《美妙时刻即将来临》的此过程中,不断练习对白的吐字和咬字以及观看演出和影像资料,对苏珊娜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刻的揣度,而捕捉人物个性和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达到最佳演唱的目的。
(三)气息和歌唱的连贯方面的应用
在声乐教学中,气息和歌唱的连贯方面的应用,需要通过示范、观摩和不断练习等方式来进行启发式教学,其中教学前的准备和语言表达非常重要,学生和教师之间要具备一定的信任、了解,通过合理的调整,使声乐收发有力和完美。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演唱更加标准、生动和流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最终培养学生稳定、沉着的情绪,使学生的创作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通过观看划桨的过程,让学生领悟连声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的发声。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自身能力和文化修养的提高,在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展现专业技能和专业评价,帮助学生练好基本功,才能使学生的声乐表演更加完美。
三、结语
由于声乐教学中的一些艺术技巧并非是固定的、机械的模式,它是某种抽象的感觉意识,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启发式教学法一旦在声乐教学中得到有机的应用,就能够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上述内容可知,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指导舞声乐教学的重要思想,对于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声乐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方面向。
参考文献:
[1]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