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大全)
读圣贤书 立君子品 做有德人
王郑生
先人的智慧与血汗,交织熔铸成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承,才能展现泱泱国风。今虽时光推移,但没有传统的延续,就没有现在的光华,且让我们一起了解什么是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和我们可爱的孩子一路同行。
一、走好人生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是我们通过经典诵读要达到的培养目标。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经典中有哲学,有智慧,有历史,有道德,有文化,有美学,它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涵储着中国人文精神的基因。例如:孔丘倡导:“立志有恒”、“身体力行”、“改过迁善”、“隆师亲友”的德育思想;在知识教育上倡导的“勤于学习,广见于闻”、“学而实习,温故知新”、“虚心求学,奋发不息”的思想……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潜移默化间,陶冶其性灵、开阔其心胸、端正其品行,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生就从这里开始。诵读的所得亦将伴随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茹吐芬芳、绽放光明,终身受益。
二、蒙以养正
“蒙以养正”语出《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这里的“蒙”字有两层含意:一是蒙昧、幼稚之意;一是启蒙、教育之意。可以理解为学生蒙昧幼稚,心智未开,需要启蒙、培 1 养。怎样对幼稚无知的学生进行启蒙、培养呢?这就要“蒙以养正”。教育学生走正道,做一个正直、诚实、品德高尚的人。这种教人走正道的品德教育,工作是“圣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学生处于幼稚蒙昧的阶段,记忆力最强,可塑性最大。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如果这时让学生与经典文化接触,让其纯正的品质出现,就会形成一个造就圣人君子的气氛,形成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是增强人文底蕴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礼、善良聪慧、乐观坚定,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美丽的校园中,撒播在心灵的田野上,让孩子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可以使学校的角角落落弥漫着朗朗书声,在浸透着前人思想精髓的文字里学生们不仅提高了的文学素养,而且也不断磨练自己的思想,五千年文明造就的丰富文化遗产,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它们隽永深刻、机趣睿智、使人聪慧,给人启迪。把人类最好、最精华的东西教给孩子,让孩子们在朗读、理解、诵读的过程中,与一位又一位的思想家进行了跨越时空的交流。“圣贤君子堪称道德典范”,他们慢慢地理解圣贤、慢慢地与圣贤对话、也就能达到了相当高的道德水平。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培育了学生爱国、爱党、立志报国的博大胸怀。诵读篇目中有大量的篇幅赞美祖国大好江山,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田园幽静,还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恢弘壮观,学生们都感受到祖国江山无限美。同时,他们又在吟诵《木兰诗》、《满江红》、《岳阳楼记》 中感受古代英雄为国从戎、戌边御敌的爱国气概,感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从而激发报效祖国、保卫家园的爱国情操,更加珍惜“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幸福生活。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还能培育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品格。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和宝贵财富,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在学生午餐及课间休息时间,选择了一些关于节俭的古诗文吟诵,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图文并茂地展示在墙壁上,学生见文生情,不再去浪费父母的血汗钱而贪图零食的甜美,不再把饭菜剩下,饭后空空的碗底折射出的是学生节约精神的光芒。
同学们在一次次的诵读中认识自己的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启迪思维
教育是立国之本,立人是教育之本.我们怀抱一个美好的心愿: 要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
我们要把学校的德育工作融合在所有的学科中,渗透到每一个细节里,尤其是让古诗文诵读启迪学生思维,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推广!”我们的“唐诗宋词元曲”可是世界大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最璀璨的精品经典之一。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说过:如果一个大科学家不懂点诗歌不算一个完整的人。此话告诫人们:中国人,必须懂得诗词曲!“文化没有暴发户!”孩子就从诵读经典诗词、名言警句入手,每天利用30分钟反复朗诵——从论语“学而时习之”到“为政”,“四书”。念完了念唐诗,换老庄……就在学生生气蓬勃的朗朗的读书声中,那些经典的国粹在孩子的心灵深处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背诵不单能够培养读书兴趣,古文、诗词对学生们积累词汇、熏陶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都大有裨益,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
学生从古诗文中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满招损,谦受益。”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生从古诗文中知道了如何学习,如何珍惜时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学生也知道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学生更是因为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 4 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类的名言警句而立下了雄心壮志,并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如果是这样,整个校园就会充满了生机,就会充满了活力,一切是那么祥和,是那么美丽:充满了知识和智慧的美丽。
学生的思想是平和的,没有一点浮躁,这都跟“诵读古诗文、做谦谦君子”有莫大的关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了,道德素养也在提高,那么,老师的教育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都会严格要求自己,要求自己做一个文明、诚信、自尊、自爱、自信之人,精神面貌会更好,德育建设就会更加完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清魏子安(花月痕))
在我看来,语言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一种生命运动。离开“人”,“言”无从依附;离开“言”,“人”难以自立。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大都积淀在语言文字之中;人们通过语文活动,吸收了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同时,语言通过交流而存在,在交流中学会使用语言,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的人”。
四、纳人悦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诵读经典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品质。中国素有诵读经典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有十分骄人的成效,值得研究和借鉴。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学习经典是人类攀登更高文明 的阶梯,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
少年习经,终身受益。但是社会中有一种最深入最普遍的误会:“儿童读经了,有君子之德了,但是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小人出头的社会,君子往往吃亏的,我难道要我的小孩将来在社会上吃亏吗?”其实大多数人,不是存心要占别人便宜,只是不肯吃亏就是了。但是心里老存着“不肯吃亏”的念头,便是“俗”,便是“自私”,便是生活在“计较”中,生命便受限制,格局不会广大。君子之人,只管该不该,不管吃亏还是占便宜,然后才能坦荡,才是自主,才能超然物外,才有真正幸褔可言。“读经”便是想要培养这种品格,所以说读经,是鼓舞他做一个君子,也就是做一个为自己幸褔而活的人。这种幸褔是以人格换取来的,是永恒而舒畅的。要让孩子出息,就应当请圣贤来教,也就是让他“读经”。不然,如果我们的孩子都小气好争,遇事不敢担当,号称“聪明”,自以为“识时务”,我们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吗?社会没希望,我们的子孙能安稳吗?在报纸上读过这样一条报道:某地几名学生私自到一处鱼塘内游泳。在此期间,同学因体力不支,在水中挣扎,生命垂危。已上岸的4名同学因为害怕老师和父母责备,置同学的生命不顾,任其溺死,并将其衣服藏在南瓜地里。杀死同学,残害父母此类报道比比皆是,令人触目惊心。《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对这个传之广远的朴素而又古老的道理,即便是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夫也不难理解和接受,可是本性纯朴善良并且已经在接受着现代文明教育的4个孩子,对同伴的生命毁灭却采取了置之不理甚至藏衣灭迹的态度。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沉痛反省:是什么样的东西扼杀了孩子们“性本善”的天性?这“狼”是不是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我们的教育是否需要开设善良教育这一课呢?
据调查,喜欢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犯罪率是极低的。中华文 化经典诵读更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但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根本不知道孝为何物。在现在的中国家庭中,孝已经成了昨日黄花。作为一个教育者,经常遇到一些家长倾诉孩子不听话的烦恼,有些家长甚至被孩子气得泣不成声,仅仅是因为孩子的功课问题。但是自从学生在欣赏课上诵读了《弟子规》,经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领会到了《弟子规》的精髓,诵读经典,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内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发展。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学生自然就会树立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胸怀,树立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理念,树立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一个社会总须有几根中流砥柱,“读经典”,就是期待我们的下一代担负起这个任务。他,小则撑起个人,撑起一家;大则撑起一个社会,一个天下。“读经典”,就是想让生命的希望常在,让人间的美好流传,纳人悦己,因此诵读经典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持之以恒
经典诵读,魔力无边。古韵缭绕,书香阵阵,令人怡然,经典文化的气息融入了学生生活之中,使学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学生响亮的口号是他们认真诵读经典、认真做人的坚定决心。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为了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了学生们将来的“厚积薄发”,“经典诵读”应持之以恒认真开展下去。
我们一路欢笑着走去,聆听着祖国未来栋梁成长拔节的声 7 响,心中盛满的是教育者潜存的满腹豪情!
第二篇:读圣贤书 立君子品 做有德人(定稿)
读圣贤书 立君子品 做有德人
宋江怀(退休教师)
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涵储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是新世纪具有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经典诵读工程,是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2004年7月,在区教育局的组织倡导下,我校有幸成为我区首批开展经典诵读实验的学校之一。两年多来,诵读经典为我校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教学改革,创办特色学校开辟了新途径。现将实验工作有关情况,向大家汇报。
一领导重视,全力营造“诵读经典”氛围
我校十分重视这项活动的开展,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专人负责、各教师为组员的领导组,“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是这项活动的目的。我们将“经典诵读”工程列为教研科研课题,业务校长亲任组长,并将“经典诵读”列入课表,授课教师拟计划,使之制度化、常规化。
校领导在学校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为全校师生购买了经典书籍《弟子规》《老子》《论语》《大学中庸》《儿童中国文化导读》读本,积极创造条件,让人人诵读。并购买了古典音乐CD光盘,配合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其次,我们还利用教师会议和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校教师观看录像,向教师宣传经典诵读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校长亲自聆听专家教授学术报告,学习经验。2002年9月我校派教师去北京等地学习,这些学习使全体教师认识到这项活动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仅是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事,更是全体教师应尽的职责。
学校还邀请家长进校听讲座,观看王才贵教授讲课盘。使家长认识到儿童诵经可以了解传统文化,造就文化功底,陶冶情操,为孩子将来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全校班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诵经风气在校园蓬勃发展。上学前、放学后,课间十分钟校园内以古今中外的优雅和谐旋律陶冶儿童心灵,音乐悦耳动听,琅琅的诵读声此起彼伏,成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华经典古诗文的古色古香溢满校园,古文化气息融入学生生活之中。
二、认真实践、扎实诵读、不断创新
我们的“经典诵读”实验活动在区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加上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扎扎实实的开展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我们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时间上保证。学校规定每天早上诵读时间为10分钟,中午诵读时间为15分钟,每节课预备铃后的两分钟,以及每周的经典诵读课是各班进行诵读活动的时间。同时,各班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要求学生回家后也要抽一定的时间进行诵读。有的教师还利用班队活动集中开展诵读指导。学期结束时,有的学生能把《弟子规》背完,能背《论语》、《老子》、《大学》、《庄子》、《中庸》、《三字经》、《弟子规》等古诗文中的大部分段落。
二是方法上多样。
经典专家王财贵博士说:如果“读经”开发期待提升一个人的智慧高度,就像开发生命的纵轴;那么“阅读”就是随时开拓一个人的常识空间,就像延展生命的横轴。于是,我们选择了《弟子规 千字文 孝经 三字经》《论语》、《老子》、《大学中庸》等经典读本,按照编排,从头读起,不讲解,鼓励他们多读,在读熟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背诵。全校读经风气浓厚。三是方法上多样。在读经学习中,教师主要采用台湾王财贵博士所提倡的六字
真言:“小朋友,跟我念”。老师依照文句,教学生去“读”,而学生也只是“跟我读”、“反复读”。在吟诵中,教师采取语文教学中多种朗读方式进行穿插。由于知识水平和基础有限,学生常常因为不理解或难体会,给 诵读古诗文带来了障碍和困难,如果教师不能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学生往往会失去最初的兴趣,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因此,我们在开展活动时要求教师大胆创新,不断丰富诵读形式,让诵读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在进行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采取集体背与学生单独同时进行。教师经常在班级中开展诗词接力、读背小能手、经典书写比赛、经典诵读手抄报、“看谁背得快”师生擂台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还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了 “中华经典诵读会”的活动,“诵读擂台赛”等活动,在比赛中,有的学生能经得起他人的随意点诵,有的节目融诵、唱、舞、乐、书法为一体,有的采用配乐、打快板的形式来吟诵,形式多种多样,让人耳目一新,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诵经的兴趣。不仅如此这样的经典诵读活动能将知识透入心灵深处,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是措施上落实。
为了“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采取了一些的措施。如我们为学生制定了诵读档案,记录下学生日常的诵读情况,积极的进行评价。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每周一小评是学生个人的,根据诵读篇目选出每周的诵读小明星,每月一大评是针对班级的,根据诵读情况评选出诵读明星班。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诵读状况,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同时,学校还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多样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心得,探讨成功得失,相互取长补短。在进行语文考试中,我们还专门把诵读的掌握情况列入考核范围,以引起师生的重视。
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美好的心灵”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智慧的头脑”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只有二者兼具,才能更好地去创造未来幸福的生活。“提供优质教育,奠基幸福人生”不正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吗?诵读经典正如一场春雨,传承了民族文化,提高了语文素养,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全校学生每生皆能将所读教材内容熟读成诵,尽管不大理解诗句意思,但在平时的说话尤其在习作中还会引用相关语句,显得那么的稚嫩,又那么的自然。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多数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老师们经常鼓励他们大量阅读。学生的书越看越多,成人看的书或者文言文的书籍,他们也能读得通看得懂。
我校学生有了文化经典的熏陶,有美好的古典音乐陶冶,他们的生活更充实,就在这种教学氛围中,一个气质高雅、性情平和、班风纯正、学风浓厚。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经家访了解,读了经典古诗文后学生在家中比以前更懂事,更体贴父母了,乐于帮助家长做家务,他们从经典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家长们普遍反映学背古诗文的孩子明显比其他孩子大方、主动、特别活泼。有的家长在反馈表中这样写到:“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背诵经典既习得先贤哲理,又可减少看电视,打电子游戏的机率,我们家长在和孩子反复的诵读中,对经典也有更进一步的领略与体会,希望经典诵读工程越办越好。”一些家长感慨地说:老师教学有法,学生学习得法,这么枯燥深奥的诗文,学生们学得如此津津有味,孩子们记忆惊人竟当堂背诵了诗文,真让我感到惊讶!希望经典诵读持久地办下去,让我们的孩子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经典诵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曙光微露,自然还有更艰苦的路要走,为了锤炼出我们深厚的文学功底,为了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了学生们将来的“厚积薄发”,我们将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继续热诚而执著地将“经典诵读”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开展好。
“争当文明先锋 建设和谐校园”演讲稿
三亚市崖城镇南山小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争当文明先锋,建设和谐校园。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别人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是有着一些不文明行为:课桌上总能看到一幅或一串莫名其妙的涂鸦或难解的字符;楼梯上、教室外面的空地上总能见到与美丽校园极不和谐的垃圾;教室内、走廊上总能听到起哄打闹的声音;道路上总能看到走路时的推推搡搡,听到部分同学的脏话、粗话;……凡此种种,不仅有悖于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影响了同学们的自身形象,也破坏了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学习,我们需要
一个优美、和谐、温馨、干净、秩序井然的校园环境。为此,我向全体同学发起倡议:
一、自身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遵守道德规范,做文明人,行文明事,说文明话,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呵护美丽的校园。
二、向粗鲁的言行告别,向陋习告别,做到地面无痰迹,墙壁无脚印,出口无脏话,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把文明的礼仪带进学校,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心带给长辈,把谦虚带给社会。
四、爱护公共财物,不在墙上和课桌上乱刻,乱画;严禁损坏门、窗、锁、墙等学校公共设施。
五、文明学习。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不旷课;杜绝在教室内大声喧哗,吃零食等不文明现象。
六、勤劳俭朴,不铺张浪费,不攀比,不贪图享乐。注意节约用水用电。
文明就像一阵风,轻轻地吹走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文明更像一堵墙,挡住骂人的嘴打人的手;文明还是一个垃圾桶,把一切危害健康、污染环境的陋习通通扫除,是啊,文明就是一个天使,她飞到哪,就会把幸福、快乐、平安传播到哪。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人人争做文明先锋,向不文明行为宣战,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第三篇:文明相伴,做有德人演讲稿
文明相伴,做有德人演讲稿
敬爱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文明相伴,做有德人”。
古人说,人生有三件大事:做人、做事、做学问。其中做人是核心,是基础,是其他两项的灵魂支柱。
所谓做人,就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古语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意思是说小到个人,道德是做人之本;大到国家,道德是国家兴旺之根。每年的3月“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首先是明确道德建设的要求。让“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入脑入心,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习惯。
生活中常有不道德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破坏着我们的人际交往,比如:从楼上往楼下扔一些纸屑杂物;上下楼梯不靠右行;在教学楼走廊追逐打闹,影响同学的学习;讥讽嘲弄同学的缺点,撒谎欺骗同学和老师;不按秩序排队,不守时;顶撞长辈,欺负弱小;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其实,道德就在我们身边,道德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只要你留心,用心,有道德的高尚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当你拧紧正在滴水的水龙头,是尽责,当弯腰捡起校园的一片纸片时,是尽责;当你在升国旗时庄严肃穆,是尽责;你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你认真做好值日工作,你准时到学校,你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你给自己,给他人一个灿烂的微笑时,这些都是尽责。在同学需要帮助时,我们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这就是有道德;生活中爱护环境,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吐痰,见到垃圾主动拾起来,同样也是有道德。道德并非天生具备,而是在对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中,逐渐积累而成。如果我们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摒弃掉我们身上种种不文明的行为,用你们的爱心播撒美德的种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一个自尊、自爱、自强的好学生;做一个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品德高尚的好学生;做一个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文明之花开遍我们校园。
第四篇: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 [1500字]
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
班会目的:
1、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主题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高尚情操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3、检测班级的古诗 的诵读情况和收集情况,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人文修养。
课前一诵:
(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朗读,组长吟导语,整组齐诵。)《春夜喜雨》 唐/杜
甫 《小池》宋/杨万里
《山行》 唐/杜牧
《江雪》唐/柳宗元
班会流程:
甲:同学们的诵读声在耳边响起,如此美丽。乙:莺歌燕舞喜迎大地。
丙:书香墨香飘满校园。
丁: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五年级
齐:《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三字经》朗诵
甲: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乙:中华民族的经典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魂宝。丙:你们听,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三字经》朗诵
二、舞蹈《春晓》
丁:《三字经》蕴涵着做人的道理,人立世必先立身,身不正学髙亦无用。
丙:我们在诵读中成长,诵读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妙和学习的快乐。请欣赏舞蹈《春晓》
三、《弟子规》跟读
甲: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乙:书香校园,诗意的生活,诵读千古美文,促进良好行为的养成。
丙: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诵读经典。
丁:你们听,书院里传来了弟子们的读书声。
(课件)播放弟子规录音,学生跟读,拍手配乐。
四、朗诵《少年中国说》
甲:中古民族古诗人浩若烟海,华夏文明灿烂辉煌。乙:读千古美文,做美少年君子。
丙:请听《少年中国说》
五、古今诗词pk赛
女:动听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画卷。古诗中有很多为我们描绘了四季美丽的景色。听说二年级最近学了一首描绘四季的现代诗,今天我们就请来了几位二年级的小朋友,下面让我们班 等同学和他们pk一下吧,让我们在古今诗词中欣赏美丽的四季景色。春:《咏柳》 夏:《小池》
秋:《山居秋暝》 冬:《江雪》
二年级诵读现代诗《四季》
听了这些同学为我们朗诵的古今诗词,你觉得古诗和现代诗都有什么特点呢?在诗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六、对数字诗
男:在诗的形象中,我们欣赏四季美丽的自然风光。
女:在诗的形象中,我们感受着古诗词的魅力。下面让我们来对一对数字诗吧。
带一的。
带二的。
带三的。
带四的。
带五的。
带六的。
带七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二月春风似剪刀。白发三千丈。四面荷花三面柳。五月人倍忙。毕竟西湖六月中。七月七日长生殿。
带八的。平林云鸟八窗秋。
带九的。疑是银河落九天。
带十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带百的。采得百花成蜜后。
带千的。千山鸟飞绝。
带万的。万里长征人未还。
七、舞蹈《读唐诗》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让我们一起去唐诗里聆听圣哲先贤们的声音吧。下面请欣赏 舞蹈《读唐诗》
丁:受益于千古经典的滋养,让我们拥有“天下为公”的理念。甲:受益于千古经典的滋养,使我们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
乙:受益于千古经典的滋养,给予我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教导。
德准则。
丙:受益于千古经典的滋养,教会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丁:今天的班会让我们受益良多。甲:感谢经典文学对我们的启迪。乙:让我们站在历史伟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共同体会经典之美。丙:敬爱的老师们,丁:亲爱的同学们,齐:五年级《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第五篇:读千古美文 做翩翩君子
读千古美文 做翩翩君子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灿若星河,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是中华民族屡遭灾难而始终没有解体的坚强纽带。正是有了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
诵读传统经典,就像与历史上的古圣先贤对话。这些经典就如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诵读经典就会把“最好的货币”存在心中,就是用“经典文化血液”浇铸了“童子功”,给了我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它所表达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
经典诵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文化积淀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去反复吟诵,在经典诵读的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去梳理五千年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去沐浴春风化雨般的艺术美感,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经典诵读,为我们刷新加厚了五彩斑斓的人生底色,影响了一代中华少年,给民族的未来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腹有诗书气自华。少儿读经如“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愿诵读经典活动能长久坚持,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成为21世纪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