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梯次循进教育行动研究心得体会
阅读梯次循进教育行动研究心得体会
焦燕娥 2015.3.5
寒假我用心读了《梯次循进教育行动研究》一书,田征教育专家用自己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亲身的实践经验深深地震撼着我,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大,我决心以此为契机,真真正正地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扎扎实实地去实践专家的先进经验。提升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水平,为我的教育事业锦上添花。
一、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的内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研究——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途径方法。
2、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研究——教学、教材、学科渗透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
3、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研究——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
4、心理健康个性品质研究——智力、情感、性格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健康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与铸造。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对此开展了许多工作。但是现实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主要突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有一定的脱节,理论研究对实践行动没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因此,为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就要将理论研究和实践行动相结合,而行动研究就是最好的方法。行动研究是在人们行动的社会实践领域中产生的,它一方面指的是人们为达到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改变自身境遇的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渐进活动;另一方面又试图确认这些活动的标准,提供行动的处方,使渐进的活动系统化。行动研究关注的不是学科中的“纯理论研究者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教师、学生、校长等日常遇到和亟需解决的实践问题。它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一方面教师、学生可以从研究专家那里获得必需的研究技能;另一方面研究专家又可以从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获得第一手信息,使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更好、更快地应用于教育实践。所以说,行动研究将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深远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将研究与行动结合起来,以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突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止停留在表面文件上和理论研究中,而在于将研究与学校、家庭、社会的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势在必行。
三、通过学习学到了很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提倡团体自主训练为主,个别咨询辅导为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体现教育的主体性,因而主体的心理健康主要依靠自主训练,突出自立、自强、自救,同时强调群体互动,资源共享,传播幸福,共同进步;由于共性并不能取代个性,团体自主训练有时可能满足不了特殊学生的需要,因而对特殊的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必须给予必要的个别咨询辅导或干预。
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具体系统讲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他讲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包括四个方面,即: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班级心育,课堂心育,其中班级团体辅导是最主要的方面。他用一堂示范课讲解了一堂心理辅导课应具备的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团体热身,大体需要5分钟,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营造氛围,构造关系,可利用游戏、活动、歌曲等;第二个环节:团体转换,大体需要10分钟,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形成思想;第三个环节:团体工作,大体需要20分钟,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问题,基本形成共识,把团体动力激发起来;第四环节:团体结束阶段,大体需要5分钟,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体会成长的快感,总结升华,课外延伸。
总之,学习是紧张而短暂的,但收获是颇丰的。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学到了方法。今后,我一定要把学的知识、经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二篇:教育行动研究
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心得体会
孔艳琼
一听到研究就会联想到专家和学者和支撑研究的的高深的教育理念,其实教育行动研究就在我们每个教师身边,它是指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者组织中的成员合作,将问题发展为研究主题,进行有系统的研究,以讲求实际问题解决的研究方法。教育行动研究的要义主要归结为三点:(1)教育行动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2)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研究过程也行动过程的结合。(3)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手段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进行持续的反思。通过阅读本章后我觉得教育行动研究就是我们把平常进行的教育教学写成反思和笔记,收集相关的教育教学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或领悟。如: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的需要,更接近新课程的要求。最后要强调的是教育行动研究并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总结,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传统的校本研究常以经验交流或经验提升的方式展开,如观课,说课与评课,集体叙事与案例开发,专题经验的总结等形式,但这些研究的方法同教育行动研究相比较,主要是“规范性”的程度有所不同。从研究的过程来看,(问题的提出)教育行动研究重视理论和课程标准的参照作用,研究的问题感较强,重视对问题的初始调查,而教育经验总结对问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缺乏理论支持,问题的焦点比较模糊。(问题的归因)教育行动研究重视理论和经验的启发作用,以实证的调查为最终依据。而教学经验总结主要依靠主观推断和臆测。(措施与行动)教育行动研究措施建立在调查归因的基础之上,并体现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日常资料。而教学经验总结措施主要结合在备课和教案中日常资料的收集包括课堂实录,课后小结,教学日记等,行动展示则表现为上示范课,评课与说课等活动。(评估与反思)教育行动研究重视在实证观察的基础的上对措施和行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与反思,而教学经验总结缺乏实证材料的支持,评价上正面评价居多,反思成份较少。
我觉得不如变个题目更为合适,即: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行动研究?学校工作的改善需要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学校工作的实际问题,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教育行动研究促进学校工作全方位的改革,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行为、文化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等。
教育行动研究可以改善学校工作:一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如上海一所中学搞的“成功教育”研究旨在使学习困难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一种教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最终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大幅度提高,一些学科统考成绩名列全区前茅。二是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我国学者季苹把学校文化比作一棵“生命树”。生命之树的叶子是学校中具有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状态,生命之树的主干是指学校中大多数人对具体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态度和方式。生命之树的土壤是指学校所在地区的本土文化和行政文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提出了全新的学校文化要素,就是学习、开放、交往、研究。美国学者提出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一组共享的价值和信仰,主要体现在(1)学校有开放、多向、诚信的沟通形式(2)学校要有一个互助合作的社群观(3)成员间要有持续的对话与深思熟虑(4)每个成员根据计划与实际积极地探讨和解决问题(5)注重个人与团体的反思与行动。三是教育行动研究能广泛应用于学校各工作领
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经过教师的整体教育研究,而且实施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教育研究的过程,为了确保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教师必须自觉地进行课程探究,而这种研究活动对教师自身发展来说也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研究活动促进自己的教。教师通过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可以发现和解决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活动水平。此所谓“教研相长”。其次,研究活动也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随着社会与教育实践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拓宽。当今社会不仅要求优秀教师具备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而且要具备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职责内容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再者,研究活动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不仅仅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生涯中体现自己的专业价值,而且使自己在学术研究、学术创造、文化发展上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并能更好地体现教师实践社会责任,使教师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
教育研究中的几个注意的问题:
第一,以行动研究为主。教育行动研究作为教师行动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教师为改进新课程实施的实践,解决新课程实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这意味着:教师在学校中成为教育研究的中心,教师自主地进行探究,成为不断反思的专业人员并且其专业地位得以实质性提高。教育行动研究在西方已经有较长的历史,现在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发展出多种类型,拥有多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在当前的中国,教育行动研究也开始受到重视,由于重视教师的参与,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与研究过程的结合。重视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课程实施实践的反思和改进,因而是提升教师的新课程实施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类型。
第二,以校本研究为主。近几年来。“校本”日益被我国的学者和教师广泛关注,即人们日益关注学校生活,日益关注学校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校本”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校本研究。所谓校本研究就是以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培养更高层次学生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活动的研究活动和实施实践活动的改进。
第三,在研究中加强合作。由于教育研究的复杂性,也由于教师研究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要加强教师与教研员的合作,校内教师的合作,甚至是大学课程专家和研究机构的合作,通过合作寻求一定的理论支撑,并借助各方面的智慧和努力来提高教师的研究和决策水平。为了加强这种合作并使之规范化和有序化,有学者主张,要建立以下三种研究共同体:一是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合作的共同体;二是教研员和教师合作的共同体;三是校内部分教师结成的共同体。
第三篇:石循毅—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石循毅
在读硕士期间,跟随硕导傅定涛教授做课题研究,最初我对于这“课题”二字是既茫然又惊恐。因为在思维定势里,课题都是那些经验丰富、理论和知识水平都达到一定高度的学者所研究的。我这样的“菜鸟”怎配得上这“研究”二字?而且对于要怎样主持“个人课题”,我一无所知。这时,多亏了导师的督促和指导,我对“个人课题”有了逐步的了解,原来的茫然也变成了期待。因为当我将平时教学中的主要困惑定为研究对象后,便豁然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且这个任务极具挑战性,能够不断激励我们去阅读、观察、实践、探索。
相对于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和校级等集体课题,“个人课题”是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独立主持,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研究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具体而微观的教育问题的课题,也属于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范围。
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没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个人课题项目,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引导教师自我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在个人课题研究中,紧密联系日常工作,积少成多,使科研进入常态化。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生命质量的提高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得到发展。
首先是选题:1)选题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2)研究范围宜小3)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4)视角新颖创新。我们将实践联系理论稍加研究就可解决,并不需要我们花费一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去调查、实验,这样的不适合做课题研究。课题的名称应具有问题性,不宜用肯定语句,而且也不宜用比喻和拟人,否则无法清楚表达研究的“是什么”。那评委自然而然没兴趣知道你要陈述的“为什么”和“怎么办”了。
同时提醒大家在选题前可以进行文献检索,以避免重复前人已讨论过的问题,并可从文献检索过程中发现研究的空白区,获得灵感。
在个人课题的研究有多种方法,其中个人课题的调查与实验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而“个人课题”的行动研究则有行动研究法、案例法等。在这里我就不赘述。另外还有几个小提示:
第一:我们最初申报课题的“个人课题”申报表,一定要留着,因为后面我们最重要的研究报告,其中很多内容有重复,特别是研究目标及理论依据,研究过程及方法,后面只需要结合实际的研究过程,再补充完善。
第二:可以先把最主要的教学案例和教育论文先完成!中间研究过程中所用的过程性材料记得要收集,特别是与课题相关的学生或教师调查问卷,还有访谈记录,特别是和本课题相关的学生作业,体现成果的学生成绩,还有一些相关的获奖文章都是后面我们需要的。
第三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有好几次市级的课题培训及交流活动,专家会对课题研究中的常见问题给予指导,并为大家提供优秀的个人课题研究的案例。而且在结题时必须上交课题培训会议的参会证,否则无法结题,所以请各位密切留意市教研室网站的通知,不要错过会议。
在主持课题的过程中,我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时间分配很不合理,前轻后重,导致到后面手忙脚乱的,甚至修改的时间都没有。从“个人课题”申报表通过审核之后,我们正式开题算起,我们将近有一年的时间去完成这个课题,但不能总觉得有的是时间,不断往后拖。我结题时那叫个悔不当初啊。因此,我深刻感受到:个人课题不是一篇论文,需要我们要做的东西很多。要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对文献进行研究,夯实理论基础。
希望大家通过我做的这不成熟的介绍,对个人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能避免我犯过的错误,更有效率的进行专业化发展,并祝愿大家的课题都能够立项,个人课题成为促进我们教师团队共同发展的助推器。
第四篇:课堂行动研究心得体会
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分为开放性的和定向型的。开放性研究过程是先制定行动方案,在教学中实施方案,实施中根据观察和反馈调整计划,分阶段有计划的
课堂行动研究心得体会
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进行反思和评价,最后撰写行动研究报告。定向型研究报告是发现一个新观点或新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并实施,实施中根据观察和反馈调整方案,分阶段有计划的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进行反思和评价,撰写研究报告。
作为农村的一线英语教师,我每天都面临着很多教学中的问题。如:学生对单词、语法等知识点不会灵活的使用;记不住单词;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讲了多次后,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语法课上,大量的讲解、练习几乎占据了整堂课,使学生失去兴趣;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教师不知如何将课改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需要认真思考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自己所处的教学情境和所教的不同学生出发,调查和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本质,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和其他教师讨论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在合作中构建自主发展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会观察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能够针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在此基础上学会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及学生、对教育的认识,通过不断反思与实践,获得自身发展,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
在课改中,教师应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重构自己的教育世界;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教育的价值,使开展教学研究成为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一种职业精神。通过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形成改革意识,发展教育创新能力,让教育改革获得动力。
第五篇:校长行动研究论坛心得体会
校长行动研究论坛心得体会
朱东营
1月22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社旗县第二届小学校长行动研究论坛”,使我受益颇丰。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校长来说就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参加小学校长论坛,我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方向,理清了办学思路,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充分意识到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品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下面谈几点心得体会:
1、加强自身学习,转变观念,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因此,校长治校一定要做到“目中有生”、“目中有师”,要看到学生和教职工不仅是管理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他们不仅是管理的客体,也是学校的主人。校长要强化人本意识,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成功和成才为本。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使学生会飞的让他飞,会跑的让他跑,跌倒的扶起来牵着走”。这句话一语中的,直指教育本质。没有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爱满天下”的博大精神,没有敬业、乐业、专业、勤业的奉献精神,根本不可能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走向成功,这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校长要强化人本管理意识,要把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看作是自己份内最主要的工作,最重要的职责。校长治校,不能离开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财力支撑。办好一所学校,也不能忽视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但是,身为校长一定要认识到,在所有的教育资源当中,最宝贵的还是人力资源。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切不可放松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实施课堂改革,推进”四引”教学法,首先是提高教师素质,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个校长在他离任之时,衡量他的功过,主要不是看他盖了几幢楼,而是看他有没有带出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3、树立教育科研意识,打造活力课堂。
活力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办好学校靠什么?方法纵有千万,但依靠教育教学研究,即走“活力课堂”道路,才能使学校不断地有所进步,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设计出具体的方案,提出操作性的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按照要求去实践去发展。要以课题为载体作抓手,积极开展实验研究,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最好是人人都有研究的课题,这样才能使每个教师科学而有效地开展工作,才能使课堂活起来。
4、坚持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一个学校影响最长久、最醉人的莫过于独特的办学特色。要形成个性化的办学特色,校长必须善于在学生、社会和家长的共同需要中寻找到平衡点,平衡点往往体现在教育理想但又切合实际的办学目标上,办学目标首先要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目标既要源于家长与社会的需求,更要高于社会和家长的世俗要求。同时办学目标也要体现学校的层次,要从实际出发研究自己的传统,寻找自身的优势。
办学特色不仅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重建和发展学校文化的基本源点。校长要紧紧扣住特色,通过活动激人,活动感人,使大家由生到熟,由小到大,由被动到主动,由徘徊羞涩到成功喜悦,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特色文化的竞争,出类拔萃的学校,都有强而有力的特色文化。
总之,校长必须在“人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把“活力课堂”放在首位,组成一个高效能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校成员与群众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互动关系,使教师的发展、学校的特色文化品牌在群体的学习文化中不断持续、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