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心得体会
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研究已成为一个教师平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依照上级要求读了裴娣娜教授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深有体会,读过此书,我才知道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有自己的独立的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理论体系。
本书提出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方面的几个主要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方***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异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关系,一般方法与具体方法的关系,中外古今的关系等。这些题目都是教育科研中的重要题目。这些题目触及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及其坚持与发展题目上,教育科学的性质及其研究方法的特点题目上,和方***与具体研究方法的联系与区别题目等,所有这些题目都是当前正确地熟悉和选择、利用教育科研方法所必须解决的一些重要题目。
裴娣娜教授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书中对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构思和设计,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对我们一线教师授课及进行课题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没有浏览此书之前,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就是备好课,上好课,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题目和想法也就写在课后反思上,有时也想弄一下研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做,不得其法,没有想到原来就有这样的一门学科来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学科。这里面就有科学的方法,只有在科学的方法下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才能更好地解决题目。
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就要有正确的、科学的、现代化的教育研究方法。裴娣娜教授的专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为展开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本书的理论浏览,使我越来越清楚地熟悉到,研究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在研究实践中不断修正的学习进程和研究进程。我将浏览本书所把握的理论知识利用到现在进行的小课题研究中去,指导自己小课题研究的方向。
第二篇:《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心得体会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心得体会
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依照上级要求读了裴娣娜教授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深有体会,读过此书,我才知道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有自己的独立的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理论体系。
本书提出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方面的几个主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方法论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异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关系,一般方法与具体方法的关系,中外古今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是教育科研中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及其坚持与发展问题上,教育科学的性质及其研究方法的特点问题上,以及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的联系与区别问题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当前正确地认识和选择、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所必须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裴娣娜教授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书中对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构思和设计,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授课及进行课题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没有阅读此书之前,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就是备好课,上好课,对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想法也就写在课后反思上,有时也想搞一下研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做,不得其法,没有想到原来就有这样的一门学科来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学科。这里面就有科学的方法,只有在科学的方法下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就要有正确的、科学的、现代化的教育研究方法。裴娣娜教授的专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本书的理论阅读,使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研究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在研究实践中不断修正的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我将阅读本书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在进行的小课题研究中去,指导自己小课题研究的方向。
第三篇: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后感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书笔记
这段时间拜读了裴娣娜老师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感触很深。这本书对于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了教育研究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一编是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第二编的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其实是教育研究的起始过程,包括研究选题的构思与设计、文献检索、形成研究假设、研究设计;第三编的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就是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第四编是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其实是教育研究的结束过程,包括教育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与评价、教育研究的组织与效能等。
在书的开始,作者就指出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熟悉他们特殊领域的研究,而且,为使别人了解他们,应加入研究的行列”。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研究的基本特征
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活动或一个过程。研究的基本特征:(1)研究是经验的。教育研究是以典型的经验主义方法为特征的。(2)研究应是系统的。研究是一个过程,为了便于实施研究,使研究过程系统化将是合理的。一般划分为4~6个步骤: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研究过程是有系统的和有秩序的,但研究过程也不是死板不变的。(3)研究应是有效的。即它是基于事实或证据,也就是“能够被证明的”。
(4)研究应是可靠的。即研究的前后一致性。需要研究者在自身经验可能的范畴内尊重事实、尊重数据,运用已被验证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和科学(至少是合理的)的操作程序。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方法一,基于研究的目标或目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护展知识;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下的际的问题。
方法二,基于研究方法,一般方法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克莱斯万的一种定义方法,定性研究是指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量度,定量研究是指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的,而不是用语言文字。
(三)理论的作用
理论是一个判断或一系列判断,用它们我们试图以系统的方式来解释一些现象。“理论能提供一个框架,研究者以此为起点来追寻研究研究问题。理论能鉴别出最重要的因素,能为系统地、相互联系地展示研究的各个侧面提供一个准则。除了系统观点外,理论还能较好地鉴别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空白点、弱点和不一致点。”教育研究中,理论还有综合功能,它能将观点和个别的经验性信息整合为一整套的思维框架,使认识更深刻,意蕴更博大,应用范围也更加广阔。理论的另一个作用,提供一个或多个可检验的普遍性判断,并在实践和深入研究中使用这些判断。
(四)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研究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连续性的活动,其间,时有重叠和变化。(1)确定问题。这是研究过程的初始活动。问题必须能体现出特定的意义。
(2)收集资料。收集资料之前,一切测量的手段都必须明确。必须对资料进行集中、编码并为分析做准备。
(3)分析资料。对资料的总结、加工并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4)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需要解释、结合、洞察等,这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五)研究问题的选择。
研究问题不是在朝夕间便确定下来的。它是一个需要研究者对可能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并通过不断的思考,以及与他人探讨方能确定的过程。问题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再确定。有时问题会扩展,有时被精炼。
(六)查阅文献过程。
查阅文献过程,涉及到以下三个问题:
1、信息是从哪里发现的?
2、在信息找到后,我们应做什么?
3、是什么构成信息?
查阅文献的意义:
1、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
2、告诉研究者在本领域内已做了哪些工作;
3、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4、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避免预想不到的困难;
5、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6、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通过对本书的理论阅读,使我对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作了一个回顾和反思。对比本书中描述的研究流程和规范,我当前的研究工作显得十分粗糙。本次课题研究前期的经历,使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研究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在研究实践中不断修正的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接下来,我将检查和补充前期的工作,调整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设计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思路和方法。
第四篇: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期末考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期末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以下不属于研究变量的是()
A. 因变量 B.分析变量 C.自变量 D.控制变量
2.当已知研究总体由不同性质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适合采用()取样方法。A.简单随机取样 B.系统随机取样 C.分层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
3.取样过程中,除少数情况,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一般不少于()A.200 B.150 C.50 D.100
4、以下不属于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的是()
A.明确规定总体 B.合理的样本容量 C.取样的代表性 D.取样的随便性
5、以下不属于形成科学假设的条件的是()
A.经验基础 B.客观条件 C.思想方法论 D.背景知识
6、()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新结论,推论出某特定假设。
A.归纳假设 B.演绎假设 C.研究假设 D.描述性假设
7、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应有的特点不包括()
A.科学性 B.表述的明确性 C.主观性 D.可检验性
8、“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零次文献 B.三次文献 C.一次文献 D.二次文献
9、查找的文献资料比较杂乱,缺乏时代感的方法是()
A.顺查法 B.逆查法 C.综合查找法 D.引文查找法
10、以下不属于教育档案类的是()
A.教育年鉴 B.教育法令集 C.学术报告 D.碑刻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A. 选定课题 B.课题论证 C. 历史分析 D.文献检索
12、“文献”一词最早见于()A.《论语·八佾》 B.《文献著录总则》 C.《学记》 D.《孟子》
13、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A.课题审查 B.课题论证 C.课题评估 D.课题鉴定
14、以下哪种不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A.教育本质说 B.教育社会化 C.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综合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创新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二、填空题
1、教育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时期,形成了___________研究方法为主的潮流。
2、教育研究课题一般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3、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都属于______________。
4、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代表性呈现________,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
5、简单随机取样的具体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分层随机取样
2、顺查法
3、归纳假设
4、样本
5、因变量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2、简述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简述教育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时期的基本特征。
4、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5、简述进行教育研究设计的一般过程。
五、论述题
确定研究课题,是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注意很多细节。试论一个好的研究课题的基本特点,以及选题的主要方法。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D
5.B
6.B
7.C
8.D 9.D 10.C 11.D 12.A 13.B 14.B 15.A
二、填空题
1、实用主义
2、基础性研究课题 应用性研究课题
3、资料性工具书
4、正相关
5、课题论证
三、名词解释
1、分层随机取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变异度的大小)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2、顺查法:按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
3、归纳假设:是基于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启示进而概括、推论提出的经验定律。
4、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成为样组。
5、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第一,教育研究的真实性。即教育研究问题、过程、数据资料以及结果都是真实的。
第二,教育研究的创新性。这是教育研究最突出的特征。理论和时间的创新是教育研究的灵魂,也是衡量、评价教育研究的重要标准。第三,教育研究的生态性,即进行教育研究是要强调研究的自然性与现实性。
第四,教育研究的反思性。对教育研究活动各要素以及整体的反思,是完善教育理论、解决教育问题、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
2、简述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第一,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第二,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第三,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3、简述教育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时期的基本特征。
第一,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第二,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
第三,考察这个时期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由于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在研究方法的探讨中,明显的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第四,在教育研究方法形成为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
4、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第一,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第二,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
第三,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应出来的种种矛盾。
第四,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第五,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
第六,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
5、简述进行教育研究设计的一般过程。第一,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第二,选择研究对象; 第三,分析研究变量; 第四,形成研究计划。
五、论述题
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有:问题必须有价值;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问题要新颖有独特性;问题要有可行性,考虑主、客观条件和时机问题。
选题的方法有:一是要明确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主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问题、考虑学科建设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从课题指南和规划中选题。二是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三是善于转换对问题的提法。四是要进行课题论证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第五篇:考研教育研究方法导论2
2010年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教育研究方法之二
四、教育观察研究
(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1.含义:教育观察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
2.基本特点:①有明确的观察目的②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③有翔实的观察记录;
3.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原则:①目的性②客观性③自觉性;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3.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1.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①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②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③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④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2.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1)描述记录:①日记描述法(裴斯泰洛齐首先使用);②轶事记录法;③连续记录法;
(2)取样记录:以行为样本;①时间取样②事件取样;(3)行为核对表;
五、教育调查研究
(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1.含义: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2.类型:①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②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③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
3.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①确定调查课题②选择调查对象③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④制定调查计划⑤实施调查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二)问卷调查
1.优点:①调查过程的标准化②调查形式的匿名性③调查的范围广④适用于大样本,效率高⑤结果较少地受主、被试交互作用的影响;⑥结果较易量化;
2.局限:①灵活性问题②主试无法直接观察每个被试,无法记录其答题时的反应;③问卷的效度问题也应予以关注;
3.问卷的结构:①指导语②问题③结束语;
4.问题的设计:
(1)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关于问题的内容与表述;②关于问题的数量(时间为20-30m);③关于题目的排列;(2)问题的形式:①结构型(封闭式问卷)②非结构型(开放式问卷)③综合型;(3)问题答案的格式:是否式;选择式(菜单式)、评判式(排列式、编序式)、等级式、等距式、划记式;
(三)访谈调查
1.优点:①灵活性强②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③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④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⑤容易进行深入调查;
2.缺点:①样本容量有限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②无法控制主试对被试的影响③干扰性因素、不可控因素较多④访谈结果不易量化;
3.类型:①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②一次性和重复性访谈调查③个别和集体访谈调
查;
4.过程:①选择访谈对象②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③正式访谈(包括初步接触、进行提问、注意记录和结束访谈四个步骤)
(四)测量调查
1.含义: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特点是根据一定的法则,以测试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且进行量化分析;
2.类型:①定名测量,数字仅代表事物,无绝对零点,无相等单位,不能进行量化和四则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次数和百分数;②定序测量,数字仅代表等级或顺序位置,无绝对零点,无相等单位不能进行四则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数等;③定距测量,无绝对零点,但有相对单位,能进行加减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等;④比率测量,最高级别的量表,有绝对零点和相对单位,可进行任何形式的运算;⑤学业成就测量,也称教育测量,最后以学习成绩来表现;⑥智力测量,也称一般能力测量;常用的有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量表、瑞文推理测验等;⑦能力倾向测量,测被试潜在的某种能力,以了解其发展的可能性,预测个人能力发展倾向;⑧人格测量,也称个性测量,较为著名的有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等;
3.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①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的度量,它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测量效度就是指测量的结果是否能真正反映测量的目标和意图;②信度,测量可靠性的度量,它是鉴定测量的结果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注意低信度的测试效度一定低,但低效度的测试信度不一定低;③难度,即受测团体中被试者在答案范围内回答题目的程度;④区分度,即题目对受测者作答反应的鉴别程度;
六、教育实验研究
(一)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1.含义: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
2.基本要素:①自变量和因变量(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测因变量)②实验组和控制组③前测和后测;
3.特点及优缺点:
(1)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科学实验活动的基本特点,包括①因果关系的探讨;②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③合理控制无关变量;(2)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体现在试验研究对象、实验物质手段、研究方法和教育实验结果上;
4.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①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分析模式),即物理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实验心理学→实验教育学;②从一般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人文科学的方法);
5.功能:①检验、修改和完善教育理论;②促进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发展;③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求操作顺序;
6.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顺序:
(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①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②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指导;③确定实验的自变量;④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及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⑤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确定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2)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按照实施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而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③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要对实验中取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科学结论,最后进行重复实验或扩大实验;
(二)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1.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2.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3.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
4.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①前实验,可以进行观察和比较,但对无关因素的干扰和混淆因素则缺乏应有的控制,因而无法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很难将实验结果推论到实验以外的其他情形,内外效度均低;②准实验,不能随机分派实验对象,无法像真实验那样完全控制误差来源,只尽可能予以条件控制;准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境中进行的,因而具有推广到其他教育实际中去的可行性;教育实验大多属于准实验,是因为教育实验的情境和教育实验的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实验难以满足一般科学实验的规范要求,在许多教育实验中,实验对象是处于正常的自然状态接受实验的;③真实验;
(三)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
1.含义:在确定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研究者必须科学的确定和描述教育实验进行过程的一系列活动,论述它的内容和方法;
2.步骤:①陈述研究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②确定实验处理;③列举群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④选择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手段;⑤判定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选择控制方法,设计控制过程和预测控制程度;⑥选择适合的实验设计,并提出伴随这个设计的统计假设;
3.基本类型:坎贝尔和斯坦利的分类为
(1)单因素设计,包括①前实验设计(单组后测、单组前后测和固定组比较设计)②准试验设计(不等控制组和时间序列设计)③真实验设计(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组控制组后测和所罗门四组设计);(2)多因素设计;
(四)教育实验研究设计的效度
1.含义:教育实验研究效度是指一个教育实验研究的有效性,是衡量教育实验成败优劣的关键性质量指标;
2.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内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①历史②成熟③测验④工具⑤统计回归⑥被试选择⑦被试的缺失⑧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
3.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外在效度分为总体效度(指实验结果从特定的研究样本推广到更大的被试群体中去的适用范围)和生态效度(指实验结果从研究设计的实验情境推广到其他教育情境中去的范围)两类;外在效度的影响因素①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②测验与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③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应(霍桑效应)④多重处理的干扰;
(五)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
1.内涵:①研究对于外部因素和实验情境的控制能力,包括各种无关因素的控制;②研究对于实验所操作的自变量的控制程度;③研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成分,即研究如何通过实验的设计控制无关变量;
2.主要方法: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是教育实验研究的重点,研究者要用平衡、消除、抵消、恒定和随机等方法来控制或减少其干扰作用;
(六)教育实验涉及的主要格式及优缺点
1.单组前后测:①优点是有前测,可以在实验处理前提供被试的某些信息;通过前后测,可以提供实验处理前后两次观测条件下行为变化的直接数据,能明显验证实验处理的效果;被试兼作控制组,便于估计被试个体态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局限是没有控制组,不能控制历史、成熟及统计回归;可能产生练习效应;
2.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①优点是使用了控制组,成熟等因素受到一定控制;其它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变量影响,则对两组产生的影响是一致的,可以得到抵消,可以控制历史因素;②局限是被试不是随机分配,没有前测数据,判断被试的同质性是困难的,无法控制被试的差异;
3.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①优点是消除前测与后测、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以控制历史、成熟、练习与统计回归的影响②局限是不能对被试缺失加以控制;
4.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①优点是随机分配,可以控制选择、被试缺失等因素;有控制组,可以控制成熟、练习、统计回归等因素;局限是前测与实验处理产生交互影响;
5.所罗门四组设计:优点是将前测反复效应分离出来;可以做四组比较;运用2×2方差分析处理结果;局限是同质的四组被试很难做到。
七.教育行动研究
(一)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1.产生与发展:①柯立尔进行了最早的行动研究尝试;②勒温把行动研究描述成一个螺旋状逐步行进的过程(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将它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③考瑞在1953年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中,第一个将行动研究引入教育研究之中;
2.含义:就是教育实践工作的参与者和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共同合作,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特点:有学者把行动研究归纳为三项主要特征:为行动而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总之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主;研究主题使教育实践工作者;研究应用者是行动研究者;研究过程注重协同合作;问题的解决具有及时性和立即应用性;
4.优点:克服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弊端;有利于突破科学实验的种种限制,比较简单易行,容易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和社会的沟通;
5.缺点:适用于小规模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利于宏观的理论的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不能对研究的外部效度做过高要求;需要教师对教育科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需要教师对工作保持敏感,具有积极主动性和负责任的态度;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在总体上,行动研究的过程是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①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订总体计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的方案;②行动,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观察和反思;③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是反思、修订计划和进行下一步的前提条件;④反思,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反思这一环节包括整理和描述、评价解释和写出研究报告;
八.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1.含义:资料整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按调查目的进行审核、汇总与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
2.意义:是对调查资料的全面检查;是进一步分析研究资料的基础;是保存资料的客观要求;
3.资料整理的步骤:①审核,确保资料的质量,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②分类;
是整理的核心工作;确定分组标志,进行整理和统计;③汇总,把分散的资料集中起来;
(二)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1.概念:主要采用数学方法(主要是数理统计分析),对获得的资料和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揭示所研究事物和现象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进而确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定量分析的方法:①数据描述。主要用于特征分析,通过一些概括性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全貌和特征;分为集中量数(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差异量数(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地位量数(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T分数)、相关系数;②数据推断。主要是用抽样的方式对样本进行研究,并从样本统计量对事物的总体做出统计的推论和估计;分为参数估计(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和统计检验;
(三)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1.概念:是对资料的质的规定性做整体分析,主要采用逻辑方法,同时还要求对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和客观度等可靠性指标进行检验和评价,以便对研究对象有整体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的把握;
2.过程:①按照研究课题的性质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及分析材料的范围;②对资料进行初步的检验分析;③选择适当的定性分析方法,确定分析的维度;④对资料进行归类分析;⑤对定性分析结果进行信度、效度和客观度的评价;
3.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因果分析、归纳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
九、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1.教育调查报告及其构成:调查报告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2.教育实验报告及其构成: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等部分;
3.学术论文及其构成: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文字陈述。学术论文的总特点是学术性,具体表现为创新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学术论文按研究目的可分为理论探讨性、论证性论文,综合论述性论文和预测性论文三类;构成①标题②内容摘要③序言④正文;⑤结论与讨论⑥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4.教育研究成果撰写的基本要求:①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②观点和材料的一致要求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④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