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研究方法
一.填空题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按研究目的分为基础研究、____、发展性研究、_______、预测研究五种。答案:应用研究 比较与评价研究
2.教育科学研究存在经验和理论二个层次,表现为四种水平,即_______,探究原因水平、_______、理论研究水平。答案:直觉观察水平迁移推广水平
3.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是历史性、_______和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答案 具体性
4.教育观察的记录方式主要有_______、取样记录法和_______。答案:描述记录法 行为核对表
5.教育实验按控制程度可分为_______、准实验和_______三种。答案:前实验 真实验
6.定义在形式上一般包括被定义项、_______和定义联项三种。答案:定义项
二.是非题
1.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与科学方法论是息息相关的。()答案:√
2.科学研究中的选题宜大不宜小。()答案:×
3.研究假设一般表现为疑问句。()答案:×
4.一个数量小但代表性高的样本,一般比数量大但代表性较差的样本好。()答案:√
5.一个测量如果信度高则效度也一定高。()答案:×
6.从严格意义上讲,行动研究还只是一种非正式研究。()答案:√
7.事件取样法可以得到关于事件、行为的背景材料,而时间取样则不能。()答案:√
8.多因子实验是指自变量只能有一个,但可有多个因变量。()答案:×
9.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变量下操作定义,但在下操作定义时,要使操
作定义吻合于概念定义,并能揭示相应的概念定义。()答案:√
10.实验法离不开观察和调查,它必须建立在观察或调查的基础上。()答案:√
三.单项选择题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
2.题录、索引、题要、文摘属于文献等级中?)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3.历史研究法中属于第二层次的研究是()
A.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研究B.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C.搜集、整理和分析处理史料D.历史事件与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
4.对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鉴别是否善本、“精本”或作者本人的稿本,需要
A.辨伪考证法 B.校勘法 C.年代考证法 D.作者考证法
5.根据观察的方式,教育观察研究可以分为()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6.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
A.访谈调查 B.问卷调查 C.测量调查 D.调查表法
7.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
A.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B.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C.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D.电话访谈调查和网络访谈调查
8.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B.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C.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D.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答案:CBDBA BCA
四.名词解释
1.测量答案: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事件或物体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数量化的过程。
2.集中量数答案:是用来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在量尺上表现为一个点。
3.特性等级评定法答案:观察者可以带着某种目的,对观察对象进行多次的观察,然后用某种等级评定量表对所要研究的特性加以评定。
4.文献法答案:通过查阅已有的文献和资料去了解研究对象。
5.自然实验法答案:在实际自然情景中进行,只能尽量地,不能完全地控制无关变量能 较长时期地持续进行。
六.论述题
试述科学观察的要求。
(1)安排观察预备期。(2)不干预活动。(3)讲究记录方法。
(4)如有多个观察者同时观察同一情景,需要预先训练,以求得满意的观察者信度。
(5)对同一行为应观察足够的次数或时间,以保证观察结论的可靠性。
(6)了解各种可能的误差来源,有意识地避免或减小误差:
①观察者的期望效应;②观察者放任现象;③被观察者的反应性行为可能因观
察过程中的某些因素而有所改变;④观察仪器设备的干扰。
七.分析与运用题
从浙江、四川两省幼儿中分别随机抽取各 1000 名幼儿进行计算能力测试,浙
江幼儿平均得分为 89.50,四川幼儿平均得分为 87.90,若要知两省幼儿计算
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应该选择何种检验方法,并说明理由。
应该选择乙检验(或: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理由如下:
(1)两个样本的平均数(或:均数)是由全然无关的组别随机抽取的样本计算得来的。
(2)N>30(或:样本容量大于 30)
模拟试卷
(二)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性别 B.感觉刺激C.分数 D.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
2.某特定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的程度称为()
A.内容效度 B.结构效度 C.内部效度 D.外部效度
3.区别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最主要的特性是()
A.预见性 B.灵活性 C.准确性 D.客观性
4.如果采用观察法研究幼儿的同情行为,最理想的方法是()
A.时间取样法 B.频率计数图示法C.日记描述法 D.事件取样法
5.下列观察法中,需要记录行为出现的频率的是()
A.清单法 B.时间取样法 C.实况详录法 D.事件取样法
6.“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属于()
A.关系调查 B.现状调查 C.原因调查 D.发展变化调查
7.根据自变量的性质,探讨空间密度与幼儿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实验研
究称为()
A.验证性实验 B.多因子实验C.S-R 法则实验 D.P-R 法则实验
8.在教学方法实验中,下列无关因素中,可不必加以控制的是()
A.教师的业务水平B.儿童的基础水平C.儿童课外受到辅导的机会 D.师生的心情
9.使用取样记录法,要求观察者在开始之前就确定()
A.观察范围 B.观察目的 C.观察时间 D.观察类型
10.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
A.调查报告 B.实验报告 C.经验总结 D.学术论文
11.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中,考察教育现象的起源、形成、变化发展过程及
其本质,常用的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 B.发生学方法 C.教育调查法 D.教育实验法
12.判定定性研究内在信度的主要指标是()
A.研究的差异性 B.研究的一致性 C.研究的多样性 D.研
究的特殊性
13.在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将调查法用于教育研究的是()
A.DeweyB.BoiseC.KendallD.Thorndike
14.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A.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B.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C.学术论文、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D.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教育观察报告等
答案:CCDDB BCDBD BBCS
二.名词解释
15.教育研究方法答案:教育研究方法就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 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16.调查研究答案:调查研究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17.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答案: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 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的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 客观规律。
18.系统方法答案:系统方法是一种将对象作为系统进行定量化、模型化和择优化的研究方 法,包括对系统的分析和综合,建立系统的模型以及系统的择优,从而揭示系统普遍性质和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系统的合理控制。
19.内在效度答案: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程度,决定实验结果释。
三.简答题
20.教育研究中历史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分析研究课题的性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有关的资料条件、史料的搜集与鉴别3、对史料的分析研究
21.调查表的基本格式。
(1)总标题(2)横行与横标题,纵栏与纵标目(3)数字资料(4)表尾(5)附录
22.定性分析的适用范围。、注重对过程的探讨,而不是十分注重结果、个体的发展,随时间推移发生的行为上的演变以及个案研究、比较研究中的差异描述4、定性的评价分析5、有关观念意识方面材料的分析
23.元分析的基本步骤、确定要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价的问题;2、尽可能全面搜集有关的研究报告和文献、对搜集的文献按记录特征进行分类4、测量效果的大小,并探讨效果大小与情境变的相关情形,从而获得总的 结论
24.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要求
(1)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创新(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4)语言文字精练简洁,表达要完整准确
载于:考
模拟试卷
(三)一.选择题
1.应用归纳法来得出研究结论,这一方法可追溯到()。
A.亚里士多德 B.培根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2.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文献可分为()。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3.随堂听课是属于()。
A.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B.实验室中的观察C.直接观察 D.间接观察
4.教育观察研究的设计包括()。
A.确定观察的内容 B.选择观察的类型C.制定观察记录表 D.训练观察人员
5.首次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人是()。
A.培根 B.梅伊曼 C.拉伊 D.冯特
6.一个好的教育实验的基本特征有()。
A.有较为明确具体的理论假说B.有合理的控制C.实验的设计、程序较为规范
D.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可望生成一定的模式
7.教育定义的规则要符合()关于定义的基本规则。
A.逻辑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美学
8.在研究中,研究方法及其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指的是()。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9.假设检验分为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属于参数检验的有()。
A.Z 检验 B.t 检验 C.F 检验 D.X 2 检验
10.定量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有()。
A.数据描述 B.数据推断 C.数据的综合分析 D.定性研究
BABCACABCDAABCDAAABCABC
二.填空题
1.倒数平均数常用于计算 _________,求入园儿童的增加率则可用
_________ 计算。答案:平均速度 几何平均数
2. 选题、查阅文献、提出假设、_________、收集资料、分析资料、_________
和撰写研究报告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答案: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 作出结论
3.教育性、可行性、实用性、_________ 和 _________ 是学前儿童发展与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答案:恰当性 准确性
4.由来自同一总体的无数组样本数据而获得的该总体的某种特征,称为
_________。答案:参数
5.测量的基本类型按照测量的参照体系,可分为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答案:常模参照测量 标准参照测量
6.统计分析的任务,一般由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两类统计方法来完成。
答案:描述统计 推断统计 或者: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
7.时间取样法中将行为进行分类的方式主要有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两种。
答案:类别系统 特选系统 或者:特选系统 类别系统
8.置信区间,一般选择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两个置信水平(显著性水平)。
答案:0.01 0.05 或者: 0.05 0.01
9.科学观察是一种 _________ 的观察,具有客观性、_________、系统性
等特点。答案:有控制 可靠性
10.学前教育实验常在现存班级进行,不能随机分配被试,无法完全控制无关
因素,只能尽量减少误差,这种实验称为 _________。答案:准实验
11.观察记录方法中经常运用的是连续记录法、_________、等级记录法、_________、现代观察技术与记录手段。答案:频率记录法 符号记录法
三.名词解释
1.科学观察答案:一般指科学研究中的正式观察方法,是有明确目的,有计划安排,有一 定控制,有严格记录的观察。它具有客观性、可靠性、系统性等特点。
2.清单法答案:是一种非正式观察研究方法。所谓清单,是指一系列项目的排列,并标
明关于这些项目是否出现的两种选择,供记录者判断后选择其中之一并作出记号。
清单法就是使用预先制定的清单表格进行观察并作出选择记录的研究方法。幼儿园
使用的成绩报告单中所提供的信息,也常可用清单法获得。
3.内容分析法答案:是对各种传播内容,包括文字与非文字形态(声音、图像等)的内容,进行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4.报表(调查)答案:是调查者按一定的组织关系,印发专门的调查统计表格,由被调查单位 或对象根据各种原始记录和资料提供有关调查统计资料(从而)用来收集调查资料的一种主要调查手段。
5.图示统计答案:是根据研究所获数据材料,用点、线、面、体、色彩等绘制成形象的统计图,借此把事物或现象的特征表示出来的一种描述统计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与功能。
答案:教育观察研究属于科学观察。其基本特点是:(1)教育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2)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3)具有直接性;(4)是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的解释是以有关理论为依据的;(5)教育观察要借助一定的工具。
教育观察的功能有三:一是有利于获得客观充实的事实材料,有利于教育科学
理论的提出;二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依据;三是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2.建立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答案:(1)要对教育实验目标进行科学分析(2)要了解编制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程序(3)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要用质和量的方法对每项指标及其指标体系的构 成结构进行检验。在综合分析时,既要
考虑指标系统的因素构成,又要考虑指标系统各因素的关系程度。(4)要使评价指标有个性特点。
3.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模拟试卷
(四)一.填空题
1.广义的科学方法包括 _______ 与 _______ 两个方面。答案:科学方法论具体的科学方法
2.根据研究的功能和目的,可把研究分为基本(理论)研究、_______、评
价研究、_______ 等研究类型。答案:应用研究 行动研究
3.自然数具有区分性、等级序列性、_______、_______ 等特点。答案:等距性 可加性
4.根据课题性质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一般可分为现状调查、_______、发展变化调查和 _______四种基本类型。
答案:关系调查 原因调查
5.行动研究是将改革行动与 _______ 相结合,它与 _______ 的具体行动息
息相关。答案:研究工作 教育实践
6.统计分析要求原始数据(资料)具有客观性、_______、_______。答案:可比性 完整性
7.推断统计一般包括 _______、_______ 和统计预测等方面的内容。
答案:参数估计 统计假设检验
8._______ 和 _______ 均为检验两个平均数(或比例、相关系数)的差异显
著性的常用方法。答案:Z 检验 t 检验
9.从原则上讲,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一般应具有正确性、_______、公正性
和 _______。答案:客观性 可读性
10. 在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时,直接引用他人著述文字的,应当采用 _______、段落后注(或篇后注)、_______等方式给予注释说明。答案:页末注 文内注 C
二.是非题
1.科学方法是具体的工作方法或研究方法,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实践和应用。()答案:×
2. 观察(研究)法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来认识研究对象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答案√
3.因变量是指实验的条件、原因变量。()答案:×
4.随檠幕驹蚴侨米芴逯械拿扛龅ノ桓鎏宥加型鹊谋怀榈蕉晌?nbsp;
样本的机会或概率。()答案:√
5.无关变量是指与实验对象和实验结果没有关系的因素,因而实验过程中无
须考虑对它加以控制。()答案:×
6.“ 2,4,5,8 ”,这一组数的中(位)数是 4.75。()答案:×
7.研究假设应当是有根据的推测,也就是说假设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或事实的基础上,并需经逻辑推断提出。()答案:√
8.试探性实验无须假设即可施行。()答案:×
9. 幼儿 A 智商 126,幼儿 B 智商 84,则幼儿 A 的聪明程度是幼儿 B 的一倍半。()答案:×
10.标准差是最重要、最完善的差异量数,它能较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差异情
况或离散程度。答案:√
三.单项选择题
1.区别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最主要的特性是()。
A.预见性 B.精确性 C.客观性 D.系统性
2.由来自同一总体的无数组样本数据而获得的该总体的某种特征,叫()。
A.常数 B.常模 C.参数 D.系数
3.选用某个测验或自编测验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测验的()。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4.下列观察方法中属于正式观察法的是()。
A.轶事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C.频率计数图示法 D.特性等级评定法
5.研究情景和条件与所研究的对象(或行为)生活(或发生)于其中的自然情景
相符合的程度,即为()。
A.生态效率 B.标准关联效度C.外部效度 D.表面效度
6.下列方法中,主观性较强的调查方法是()。
A.重点法、内容分析法 B.重点法、典型法
C.内容分析法、典型法 D.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7.根据自变量的性质,幼儿情绪状态与课堂秩序的实验研究属于()。
A.S —— R 法则实验 B.多因子实验C.验证性实验 D.P—— R 法则实验
8.利用有关数据报告研究成果时,为了形象地表示出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绘制统计图宜选用的图型是()。
A.长条图 B.次数直方图 C.曲线图 D.散点图
9.统计图、表的标题应写在图、表的()方。
A.上、下 B.下、上 C.上、上 D.下、下
10.下列陈述中不符合报告研究结果的要求的是()。
A.事实与数据相结合 B.定性与定量相结合C.客观与主观相结合 D.一般与典型相结合CCADABDCBC来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
五.简答题
1.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1)选题;(2)查阅文献;(3)提出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5)收集资料;(6)分析资料;(7)作出结论;(8)撰写研究报告。
2.简述调查访问的注意要点。
(1)事先约定时间、地点,切忌不期而至。(2)衣着适合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使对方感到可近、舒适。(3)事先准备工作力求完备。如用具、问题先备妥。(4)尊重对方,录音、录相事先征得受访人同意。(5)预先拟好日程计划,再开始实行访问。
3.行动研究法及其主要特点。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
其主要特点有:
(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4.简述检验的用途。
检验用途较广,即可用于参数分析,也可用于非参数分析。具体而言,它常用于以下情况:
(1)非连续变量的正态性检验;(2)连续变量的正态性检验;
(3)独立性检验。(4)无差异假设的检验。
六.论述题
1.结合课题,阐述建立和检验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的基本过程。
答案:回答要点:从选题、文献检索、形成研究假设、研究设计等几方面进行
阐述
第二篇:教育研究方法
谈谈你对教育研究方法的认识。
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教育研究方法不同类型。
(一)实证方法
实证方法作为自然科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其基本规范就是“用经验材料证明或证伪理论假说”。这些经验材料既可来自研究者的现实观察或实验活动(直接经验),也可来自记录了前人观察或实验结果的历史文献(间接经验);这些经验材料在形式上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非量化的,但都必须是可检验的。
实证方法包括教育测量法、定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内容分析法。
(二)质性方法
陈向明先生给质的研究方法下了一个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包括访谈调查法、定性观察法、叙事研究法。
(三)系统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论的运用体现在研究主体身上,主要表现为系统思维。它的关键特点体现在运用系统科学原理考察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性质,并据此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性方法——既包括实证方法,也包括质性方法,以达到研究目的。
(四)复杂思维方法
复杂思维直面世界或事物本来具有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变化的生动丰富性。它考察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思维方式,是以非线性思维、关系思维、过程思维、情境思维为特征的。
(五)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依靠教育专家、学者的帮助,在教育实践中展开科学研究,并以研究的成果指导自身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六)文献法
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第三篇:教育研究方法
非正式评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选题
现行的物理教育采用的多是终结性评价, 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在一段学习过程结束以后给予评定, 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而非正式评价正好能弥补这个缺点。非正式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 将非正式评价融合在物理教学中, 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并根据学生的需要,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并把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态度、建议等反馈给学生, 及时帮助学生调节、改进自己的学习。可见,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非正式评价, 可以优化物理课堂的教与学。
第二部分:研究框架及研究问题
近年来,受到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学术界对教育、语言、学习和认知等概念所采取的观点跟以前有所不同。大家不再视教学为传输,而以其为互动,也不再视学习为被动地接受,而以其为主动地建构。传统的正式评价的非人性化、脱离教学情境化等缺陷,日渐受到各界的注意。纵观世界各国近年来在学生评价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不仅强调评价在教学中的甄别、选拔功能,而且更强调它对教学过程的诊断和反馈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新的评价理念。
一、建构主义科学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教学不是传递科学知识的过程,而是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习者知道什么,更可贵的是要让学习者感受到什么;知识的意义不能直接传递,对知识的感情就更不能传递了。教师不只是关注如何呈现、讲解、演示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建构在知识的意义,时刻关注、了解、探知学生头脑中对知识意义的真实建构过程,并适时提供适当的鼓励、辅导、提示、点拨、帮助、支持,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建构活动。
二、建构主义评价观对非正式评价的启示
1.评价应重视过程性。建构主义强调先前知识经验对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强调在评价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随时掌握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从
而更有利于新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同时,建构主义强调评价应该侧重学生在一段学习过程中思想的转变与发展,知识水平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程度。因此,建构主义重视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
2.评价应建立在真实的情境中。建构主义强调,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通过简单“去情境”的对抽象概念的考试是无法真正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要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就应该将评价置于真实的场景之中,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与应用能力。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1.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要求
2.当前中学物理学生评价中的问题
3.非正式评价的兴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目的2.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文献综述
一、国外有关非正式评价的研究
二、国内有关非正式评价的研究
第三章非正式评价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一、建构主义科学教学观
二、建构主义评价观对非正式评价的启示
第四章 中学物理教学中非正式评价的现状调查
一、调研工具的编制
1.问卷的编制
2.访谈提纲、观察提纲的编制
二、调查实施
1.调查对象的确定
2.调查的实施过程
三、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第五章非正式评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非正式评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非正式评价的方法
2.中学物理教学中非正式评价的特点
3.学生对非正式评价的看法
二、非正式评价研究对物理教育的启示
第六章研究总结
1.研究的主要成果
2.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问题:
1.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非正式评价的方法有哪些?效果如何?
2.中学物理教学中非正式评价的特点有哪些?
3.非正式评价研究对中学物理教育有什么启示?
第三部分:收集数据方式
一、访谈法
选取嘉峪关市某普通中学中男、女物理教师各五名,选取时另外考虑了他们的年龄、教龄以及所教年级。
访谈提纲:
1.您认为什么是非正式评价?
2.在日常物理教学中,您常用的非正式评价的方法有哪些?能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法方法简单地说一下吗?
3.您觉得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非正式评价有哪些特点呢?
4.这些特点对您有什么启示吗?
5.您觉得非正式评价研究对中学物理教育的作用在哪?
6.基于非正式评价对物理教育的作用,您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注意些什
么?
二、观察法
观察法一是应用于访谈的过程中,二是应用于真实的课堂观察;均做为对访谈的补充。随意从每个年级各选取一节物理课进行观察。
观察提纲一:
1.该学校中教师、学生的精神状态;
2.受访老师的性格、脾气及行为举止。
观察提纲二:
1.所选班级的教室环境及布局;
2.所选班级中学生的整体情况,如学习氛围、总人数、男女生人数;
3.课堂进行中老师采用的非正式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具体在什么时候用、如何使用?学生的反应如何?评价效果如何?
三、问卷调查法
1.调查对象选取
随机选取该学校中任意两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2.问卷的编制
问卷的编制主要涉及评价的方法、评价的效果及学生对评价的看法。其中,有关调查评价方法的问题有:
1.日常教学中,物理老师经常和我们有交流和互动;
2.物理老师经常以提问的方式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
3.讨论问题时,我经常进行自我评价并对他人进行点评。
有关调查评价效果的问题有:
1.物理老师对我的看法启发我审视自己;
2.有时候,物理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能够对我产生影响;
3.当老师对我的表现进行评价之后,我更加积极的学习。
有关调查学生对评价看法的问题有:
1.我重视物理老师对我的看法;
2.我觉得非正式评价能让我更轻松的学习物理;
3.我希望物理老师给我更多的关注和反馈。
第四部分:反思
看到这个问题,我才意识到这门课程已经即将结束,回想这一学期里自己的表现,确实值得反思,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一开始,这门课程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主要原因是:我一直以为专业硕士是为培养高级的一线教师,我们只需要学习、锻炼如何讲好一节课而已。所以忽视了有关研究方法的学习。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渐渐发现,实践还是需要理论的指导,只有掌握了更深更新的理论,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
我研究的题目是《非正式评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最初的研究设计相比,我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有所进步。现主要介绍一下完善、修改、改进的地方。首先,根据研究题目我查找了更多的文献和书籍,对相关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并进行了分析、整理。其次,通过认真思考,对自己的研究问题也做了比较大的修改,使自己研究的目的更加明确。接着,我阅读了有关研究方法的书籍,对质性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对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数据收集方法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最初研究设计的数据收集方法等做了修改。最后,我大概整理、分析,列出了论文大体的研究框架。由于能力和时间有限,论文做的还不是很好,存在很多问题,希望老师能够谅解。
第四篇:教育研究方法(简答题)
一、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
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
文献资料提供科研选题的依据。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搜集现有的与这一特定研究领域的有关信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作系统的评判性的分析。内容包括:该课题前人或他人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的研究水平,研究的重点,研究的方法、经验和问题。要了解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和补充,在此问题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从而进一步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自己的问题。只有了解了有关研究的动态,才能选定最有价值又最值得研究的前沿课题,才能发现前人研究问题所涉及的范围。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研究学术思想和最新成就,了解科研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进行教育研究,必须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不仅可以找到获得课题科学回答的线索,使研究范围内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为更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丰富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之上。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文献资料提供科学研究的有关信息,使研究者充分占有资料,从而避免做前人已解决的问题,重复前人已经提出的正确观点,甚至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二、教育研究中的比较研究法 1)明确比较的目的,选定比较主题。这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根据研究课题确定比较的内容,限定比较的范围,从而使比较目标明确而集中;第二,按比较主题统一比较标准。比较标准既有可比性又有稳定性。这是比较的依据和基础。2)广泛搜集、整理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调查、实验等多种方法,尽可能客观地搜集所要研究的教育现象的有关资料。3)对材料的比较分析这是比较研究的重要环节。从初步分析到深入分析,要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和评价。分析时要注意事物间的因果性和全面性。4)作出比较结论最后要通过理论和实践论证所得的结论。
三、实验设计的具体步骤 1)陈述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要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研究的问题及研究假设。2)确定实验处理处理即所要操纵的自变量的变化,一个实验最少有两种以上的不同处理:实验组和控制组 3)列举群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群体指样本的总体。要研究小学生能力发展,那么目标总体就是在校学习的小学生。接近总体则是指实验进行的具体单位,场所的样本。实验单位,可以使个人、班级、也可以是一个学校、团体,必须独立接受实验处理并作出反应。关于取样相关问题,已在第七章做过阐述,在此不再重复。
4)选择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手段;
对因变量的测定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确定所选择的反应变量时是能够提供有关研究问题的信息的;第二是决定怎样进行测定,如何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度量单位及必要的技术手段;第三要考虑测量数值的可能准确度。
5)判定该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选择控制方
法,设计控制过程和预测控制的程度;
所谓无关因素是指在实验研究中除所规定的自变量外的一切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包括外部的、介入的,或主试者变量等。由于不可能做到控制所有干扰,因此要集中考虑会影响实验因变量的主要因素,而对影响不大的因素可不予考虑。
6)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并提出伴随这个设计的统计假设。
四、问卷法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目的,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范围收集所需资料,并确定调查对象。2)列出调查问卷所需研究问题的纲要,确定所要搜集的信息和问卷类型。3)围绕主题草拟问题,列出标题和各部分具体项目。4)征求有关人员、专家的意见,修订项目。
5)试测。从总体样本中出去30-50人为试测样本,以检查问卷表述的方式、项目,内容是否被受试者所理解,并求出信度、效度。
五、运用访谈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避免只凭主观印象,或谈话者和调查对象之间毫无目的、漫无
边际的交谈。关键是要准备好谈话计划,包括关键问题的准确措辞以及对谈话对象所做回答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事先做好如下准备:谈话进行的方式,提问的措辞及其说明,必要时的必要方案,规定对调查对象所做问题的记录和分类方法。
目前往往出现的问题是,访谈时总想跳过指定谈话计划这一步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事先准备不充分,因而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一个不愿思
考的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在研究工作中是很难有成功的希望的。2)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对其经历、个性、地位、职业、专长、兴趣等有所了
解;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要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另外,在访谈时要掌握好发问的技术,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善于随机应变,巧妙使用直接法——开门见山、间接法、迂回法等。3)关于访谈所提问题,要简洁明白、易于回答;
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
4)研究者要做好访谈过程中的心理调控。如,为
了使被访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善于沟通,消
除误会隔阂,形成互相信任融洽的合作关系。研究者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其中关键是以诚相待,热情、谦虚、有礼貌,有时访问的失败正是沟通不够所致。
第五篇: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研究的效度: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p8)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有把握地准确解释的程度(即研究本身的真实性)。外在效度: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推广到更大人群的程度(即研究的推广性)。
教育研究的信度: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即研究的可靠性。
内在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搜集、分析和解释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即研究的一致性)
外在信度: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背景下重复研究并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论。(即研究的重复性)
2、操作性定义:(p26)
操作性定义是一种规定,它是被确定的需要定义的变量和条件的操作或特征具体化。
3、常量: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或条件。(P22)
变量: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价值或条件的特征。
4、准实验研究:指一个实验运用原始群体,而不是随机的安排被试进行实验处理。(P84)
5、调查研究:一种使用范围很广的研究,它包括对现状的研究,以及确定和解释社会的或心理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P106)
6、比较研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教育之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P161)
7、参与观察:也称为自然观察,它是指就研究对象在自然的状态下研究者参与某一情境中去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在实地研究中,参与观察是主要方法之一。(P172)
(从某种程度上说来,实地研究就是一种个案研究,因为研究最佳答案可以从个案分析中获得。)
8、访谈:通常是两个人(有时包括更多人)之间有目的的谈话,由其中一个人(研究者)引导,搜集对方(研究对象)的语言资料,以此了解研究对象如何解释他们的世界。是实地研究中一种获得资料的重要方法,在实地研究中,访谈的方式基本上也分为非正式的和较正式的两种取向,而访谈的结果加大地依赖研究者的技能。(P176)
9、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P206)
二、简答题
(一)教育研究的分类(p9—10)?
根据不同的标准,教育研究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目的来区分的。
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量度;定量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对象,而不是用语言文字。两者各有自己的特征,但在教育研究的运用中,它们的连续性多于他们的两分性。
3、描述性研究与干预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是对客观事物予以考察,努力反映其客观状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干预性研究着力于对客观事物施加可能引起改变的影响。
(二)、自变量、因变量的关系(P23)?
自变量和因变量是教育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变量描述术语,源于数学。因变量是我们可以测量的变量,自变量仅仅是一个分类变量,它对研究的个体进行分类。自变量可影响因变量,在某种意义上,因变量取决于自变量。
(三)、“好设计”实验的标准(P62)
1、充分的实验控制——指对实验条件有足够的控制,以便研究者能解释结果
2、不加人为修饰——实验结果能否推广到非实验设定的情景,这一标准在教育研究中尤为重要。
3、比较的基础——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有实验效果。
4、通过数据获得充足的信息——数据必须足以检验实验假设,应有对假设作出判断的足够的精确度。
5、非污染的数据——数据应充分反映实验效应。不应被实验中出现的蹩脚的测量或误差所影响。
6、无相关变量间的干扰——这一准则与充分的实验控制密切相关。可能存在其他正在操作的对因变量有影响的变量,这些影响不应该被错误地解释为实验效应。
7、代表性——研究者常常希望将实验的结果推广到一些个体、条件、方法等中去。
8、省力原则——指如果所有其他特征相同,我们更倾向于采用较简单的设计而非较复杂的。
实验易受技术上和方法上误差的影响,进行并完成一项合理的实验设计,需缜密、仔细的计划,同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计划应先于实验。
(四)、跟踪发送信函的方法(p121)?
跟踪发送信函对于问卷调查,被认为是必要的,而且应事先做好计划,主要有两种方法:
1、紧接着给那些没有回答的人寄一封信或者明信片。这种方法更受欢迎,因为它比较便宜,而且排除了从同一个人那儿收到两张已经做好的问卷的可能。
2、给每个人都发一个空白问卷的信封。只有当不能鉴别出不答卷人时才使用,使用的时候应该告诉答卷人,如果他们回答了第一次问卷,就不要做第二次了。
另外,电话、电报或特殊的邮件也可以用作跟踪发送信函。但,由于它们在时间和花费上都比较贵,因此,使用不是很广泛。
(五)伯格登对定性研究中的伦理问题给予的简单伦理建议(P146—147)
1、非常小心地收放现场记录,确定不要将现场记录留在任何人可能拿到的地方。
2、不要和其他人讨论或谈到研究内容或研究中的任何人。
3、在现场记录和最后的研究报告中,使用研究对象或场所的假名。
4、不要将所发现的任何资料,告诉可能用这些资料使研究对象困窘或受伤害的人们。
5、和研究对象有个清楚的协议,让研究对象知道他们能期望从研究中获得什么,和需要什么义务。
因为在教育研究的情境中,对象受到的伤害通常不会是身体上的,而是属于心理上或社会性的伤害,在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下,研究者进行研究之初,就需要设想周密,与有关当局或人员有个正式的协议。当然,保护研究对象的最重要的伦理责任应是尽力地搜集资料和仔细地分析资料,避免误解或扭曲研究对象的观点。
(六)文献研究的优缺点(P156)
优点:
1、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孔子进行研究,我们无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亲身考察,这样,通过《论语》这个文献,我们就可以对孔子进行研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简便易行,费用较低。与实地调查法等方法相比,文献研究法相对具有方便、自由、费用低等优点。
3、真实性较强,可靠性较大。文献研究法,一般人们总是从日记、自传、信件、遗书等个人文献中流露出真实的心理和行为动机,因此,文献研究相对比较真实、可靠。
缺点:
1、文献本身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有些文献出于特殊的目的和意图,有意夸大或掩盖某些事实;文献的保存具有很大的选择性,知名人士的文献保存完好等等。
2、收集文献难度较大。在许多情况下,一些事件根本没有文献记录,有些文献档案机关不予公开机密,在进行文献研究时,很难把所需文献找齐找全,容易造成文献不足的遗憾。
3、文献抽样缺乏代表性。因文献资料大多以文字记载的形式保存的,所以能否留下文献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程度的高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写文献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故若仅仅依据现存文献来了解和分析人们所处生活状况、生活情形及思想观念,可能只能了解社会中某一阶层的情况,其文献抽样未必具有代表性。
(七)比较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P160)
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比较研究具有重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比较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教育的普遍规律。
第二,比较研究法能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本国、本地的教育状况。
第四,比较研究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三,比较研究能帮助人们获得新的发现。
三、论述题
(一)论述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
教育研究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以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
教育研究有它本身的特点,它既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如客观性、系统性和创造性),但同时,教育研究又具有特殊的个性:
第一,伦理性。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因此,所设计的研究必须具有教育意义,每一个环节必须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研究必须充分考虑伦理性的特点。
第二,复杂性。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周期长,把握的难度也大。因此,教育研究比自然科学研究还要复杂。
第三,全员性。教育研究主要是服务教育教学活动,而育人活动是需要全员参与的活动,因此,要求所有教师参与到教育的行列中来。
教育研究的意义有:
1. 新时期教师角色转化的需要(从技术工人向知识分子)
2.使自己的生命不断丰润增色
3、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4.提升职级的需要
5.打破对研究的迷信,恢复教师的主体性
教育研究的过程分为六步:
1、确定问题:这是研究过程的初始活动,也是最难确定的。
2、查阅文献:文献查阅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一般在研究过程的前期就开始着手进行
3、制定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计划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前提,一般研究计划大致包括:课题依据(理论和现实依据)、研究目标、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步骤、主要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课题研究保证措施等。
4、搜集整理材料:收集资料的过程一定要经过适当的组织和控制
5、分析研究资料:要针对问题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不能甩边了。
6、撰写研究报告,得出结论:这个结论的得出,必须是在分析资料的前提下得出的,不能分析归分析,下结论时你自说一套。
(二)、论述行动研究
严格地说,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行动研究额特征有:
1、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研究不是为了理论上的产出,而是为了实践本身的改进。
2、对行动的研究(research of action)。表明行动研究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形式。
3、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教师工作于其中的实际环境,从事研究的人员就是将要应用研究结果的人,研究结果的应用者也是研究结果的产出者。这种双重身份整合在同一主体上。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行动研究没有整齐划一的研究模式,但总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计划。
计划阶段主要完成的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
明确问题和分析问题: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这个问题的存在会产生什么影响?
对问题进行了界定和分析以后,就要制定一个计划,这个计划主要包括的内容是:
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标、对解决问题试图改变的因素、具体行动的步骤与时间安排、本研究涉及到的哪些人。
第二:实施
把计划付诸行动是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改善实践。因此,把计划付诸行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1、教师按计划付诸行动时,要充分考虑到现实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2、对行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收集有关资料。经常用到的方法有:观察、访谈和问卷、个人资料收集与记录、教师自己的个人资料
第三: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对计划、实施进行反思,大致有七个方面:
1、问题界定是否明确
2、行动的操作定义是否清楚?必须清楚地赋予操作性的定义,把概念的含义用可操作的行为表现出来,减少主观臆断。
3、研究计划是否周详?
4、研究者是否按计划执行?如有变化或修订,要进行说明
5、资料收集与记录是否详尽无误?
6、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如何?
7、资料的分析与解释是否慎重恰当?
行动研究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意义
1、存在着问题:
教育目的存在为研究而研究
研究形式上存在脱离实践,成为游离于实践之外的、教师们教书之余的另一项活动内容。
2、意义:
(1)关于合作问题。因为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重,很少有时间阅读教育书籍、报刊,这不但大大地限制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视野,而且在正确对待教育理论、运用理论语言等方面,也有一些欠缺,如果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这个欠缺不至于对研究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
(2)关于研究的“成果”问题。关注行动的改善、强调研究过程中的交流与研讨,不但大大提高教师对研究的兴趣,而且它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关于资料的收集。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少有教师能够把自己的实践记录下来,作为分析、总结、反思的资料。因此,如果重视对资料的收集,这对事件案例,对以后的研究都会提供很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