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研究方法 学习心得
尊敬的胡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专业的。在此能代表教管专业学生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时感到诚惶诚恐。在这里,我遇上了江苏师大的老师,也遇上了来自省内外教育一线的同行,诚惶诚恐的是我工作阅历不深、资质还不长,对教育教学理论深度还不够,总感觉有点班门弄斧。在这里,我简单地说一下我们专业的学习心得。
胡老师的教育研究方法专题讲座犹如雪中送炭,及时地给我们指点了迷津。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如何进行教科研正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苦苦思索而不得其果的一个问题,听了胡老师的讲座,我茅塞顿开。我从原来对教育研究的懵懂无知到现在略知一二,这是11节《教育研究方法》学习的成果,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阅读文献的重要性,而且胡老师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需要查阅的文献,这对我们有很好的方向性指引作用;懂得了问题意识对于教师职业和研究的重要性,相信各位同学回到自己的学校后会比以前有更多的反思;胡老师所做的指导细致入微,他对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都没有一带而过。他列举的一个个数字、一种种现象、一张张图片,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他地心讲解正是对“科研严谨”的最好诠释。论文写作应抓住一个选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在这个选题上写深写透,这样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胡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知识广博,他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循循善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开课初,他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们情况。本以为这样就草草完成了,谁知道胡老师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份“精神大餐”—如何分析调查问卷。
胡老师批改我们的作业也非常认真、及时,他能准确的发现同学们存在的问题并认真讲解,解决问题。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为我们的作业疲于应付多,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我们要展开自我批评与反思,就是要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才能治好病,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尽快加以改正。
让我们非常感动的是,胡老师从不坐着给我们上课,一站就是半天。由于暑期高温天气,有时他的衣服都湿了。从多方面能看出他做学问的态度,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 下课后,在走廊里看到了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在此,我觉得胡老师是一位十分称职、值得尊重的好老师!在胡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和为人师表的榜样,胡老师的敬业精神让我们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作为一名老师,我真的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方向,比如对待教学的态度,知识理论的深度、专业的素养还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们再次感悟到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必须做到: 首先,要勤于学习。平时要注意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心理研究的发展动态,以便把握先进的教育思想。
其次,要勇于实践和探索。理论知识只有运用于实践才具有价值。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往往是善于把学习到的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从而丰富和发展理论。
另外,要敏于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说:“吾日三省吾身。”都表明思考对于学习、对于实践的重要性。学习不思考,不能把握理论的实质;实践不思考,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经常对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进行反思,才会不断有所收益和创新。
让我们做一个教育的智者,去除那些浮躁与不安,赶走那些虚华与不平,在胡老师的感染下,爱教育,爱工作,爱家庭,爱生活,爱学生,淡定地享受育人的快乐!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向一名科研型教师奋进,书写灿烂美好的未来!最后,祝愿胡老师及各位同仁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谢谢大家!
第二篇: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1.了解到教育研究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等。2.研究文章的写作格式,有一种“标准意识”,如参考文献。
3.接触到教育方面的核心期刊,以前关注不够。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看一些重要的教育专著,以及学术文章,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4.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学会了一定的写作技巧或者说是写作时值得注意的地方(少说大话、空话),知道该如何去写一篇比较标准的开题报告或者学术文章。5.培养问题意识,用研究的态度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6.做学问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智商,而是态度。
7.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有的严谨,有的温和,有的开放。胡老师严厉中也有民主。
第三篇: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的学习快要结束了,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还是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教育研究方法是作为一个现代师范生所必须学习的学科,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教师进行从教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刚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觉得这课上不上都一样,只要因材施教就能当好好老师,后来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这门课。不管后面有多少人来上课,但是我每次都去上课,学习到不少有关教育研究方面的知识。
教育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简单地说,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教育研究方法的真正意义是:要老师发现在教育中的问题,并研究出问题的所在,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该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注重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要教育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教育研究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思维也得到了转变。
下面我来谈谈,这次的教育研究方法学习的收获。收获之一:我开始感到教育研究并不是十分神秘的事。这种意识对我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将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收获之二:是了解了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教育研究领域积累了种种研究方法,诸如调查法、观察研究、访谈法、实验研究、历史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
收获之三:是感到学无止境。平时各科的学习一般是先学知识再学知识如何用,有的知识学了以后一时还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往往只感到知识太多而感受不到知识的不足。而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正好是反过来: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回过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中,我不仅感到知识不够用,在提到研究的能力方面也马上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学无止境的感受将激励我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
收获之四:是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研究方法时团结很重要,合作就是力量。教育的研究过程就是团结合作的过程,大家要共同努力自不待言,还要填写问卷的同学的积极配合,有时还要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等等,都对教育研究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收获之五:是培养了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且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要难。只有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才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进尔进一步提升自己。收获之六:培养了我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初步理解到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教师这个职业,几乎全部的时间都是和学生打交道,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进行各种“研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术问题等等。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要教育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传统式的教学方式现在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发展。“一支粉笔,一个讲台,一块黑板”老教师的三件宝,有经验的老教师只需要这三样东西就能讲一堂很精彩的课,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师生互动也有,课堂纪律保持的很好,这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精彩的课堂。
因此,教育研究方法学习是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基本目标。教育研究的结果是获得新认识,形成科学的结论,即形成科学的理论或观点,教育研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在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科学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搞教育研究就要按照这些方法的要求进行。其实,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规律的反映,按教育研究方法的要求搞研究,其实质是遵循教育研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凡是遵循教育研究规律,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教育研究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遵循教育研究规律,盲目搞研究带来的则是事倍功半,甚至是一无所获。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时代要求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广大教师不仅应该掌握教育规律、教育教学技巧,还应通过教育研究实践,不断取得新知识,探索新领域,在教育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老师的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去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再通过我们自主探究,使之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由了解教育研究学习到初步学会教育研究学习,到学会教育研究学习,再到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学习的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能让老师更好地了解教育的规律,懂得在教学当中该如何处理有关学生的事情。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一个教室的水平,也使得教育在方法上更能体现出其有章可循,让我对以后的教育事业充满了信心;相信教育将会变得更加的科学与民主。
第四篇: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2008—2009年第一学期我在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期间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姜秋霞教授讲授的《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的学习,通过一学期的我讲一下自己对于论文写作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首先,通过学习我对论文这一概念有了比以前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认识:论文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一、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二、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学位论文的创造性都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不断地创新。因此,没有创造性,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三、理论性。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四、平易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其次我掌握了较为系统的论文写作方法和步骤:的效果。我们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作。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选题: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缺或空白的填补;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目的在于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明确在本学科中过去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什么成果;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以便弄清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为此就要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报刊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以及年鉴等工具书。另外,还要做文献目录卡片。这种卡片可以先从最近发表的新的文献资料调查开始,按年一项项写出来。卡片的写法是,记上作者、标题、杂志名、页码。若是单行本,要写上出版单位,报纸要写上发行的年月日。
4、发挥想象力进行积极的思考。在查阅文献资料、做目录卡和对目录卡进行分类整理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分析、综合、就得不到新的题目。在阅读资料、进行思考的同时,既要注意资料的记录,更要注意思考的记录,尤其是对
二、研究 科学研究从选题、确定课题时已经开始。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乱的资料条理化,具有可用性。3查可用开会、查勘、个别访问等方法进行。在调查中要注意搜集原始材料,有时要绘图,或者摄影,或者录音,或者翻印。创造性的阶段。它是由一系列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着的方法所组成的,这种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就是辩证逻辑。
三、写作 首先,拟制论文写作提纲。其方法是:
(1)不论学术论文还是学位论文的写作都可以用系,局部与整体的逻辑构成是否均衡、标题写法。以简要的语言,用标题的形式把该部分提纲的顺序:
①先拟标题。或提示论点,或提示课题
②以论点句写出论文基本论点。
③选择论文构成的基本型,确定全篇逻辑构成的骨架。
⑥全面检查,修改提纲。其次,根据论文提纲执笔起草。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提纲排列的顺序从绪论写起,接好本论、结论后,再写绪论。
在执笔写作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以下的方法:(论旨;(5)从概说到分论;(6)从具体到抽象;(趣淡薄的;(10)语言尽量写得简洁、精炼;避免烦冗、罗嗦;(取义,要核对无误;引文的出处要加注,四、参考文献
论文必须有充足、齐备的参考文献。耳、鼻、舌、身的直接感知,通过直接的实践活动认识世界,获得直接知识,但更重要的、大量的是学习运用前人已获得并被证明正确的知识,这就是间接知识,而这种间接知识,都以各种文献的形式传承了下来,而规范,—般排列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杂志
一、选题 选题在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获得好
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
“打腹稿”的办法,通过拟制提纲,2)论文写作提纲应包括以下项目: 的内容概括出来。
二、句子写法。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起来。(要求:直接,具体,醒目。④写出层次与段落的先后顺序。1)从已知的到未知的;(7)从读者容易赞成的到不大同意的;(11)表和图的运用有助于论文的变化,增强表达效果;(参考文献作为学位论文的重要辅文,“站在巨人肩膀(或书)、出版者、出版者地点、出版年代等等。
2、有利于展开。你对你所选的题目要有浓厚的兴趣;能 的过程中,大脑的思维就已经开始工作。论文作者应该
1、搜集资料。凡是与课题有关的资料都应昼搜集齐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使论文骨架、轮廓视觉化,便于研究全篇文章的论点、材料的组合关 题目,基本论点,⑤资料、卡片按构思的顺序标上序码备用。2)从亲近的到较疏远的;(8)从与读者有关的到 是由科学文化的继承性决定的。
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1、具有科学性。它应包括:急待解决
3、选题确定之前,要查阅文献资料。突然来临、转瞬即逝的灵感的记录。
4、思维创造。这是研究中的最富有从具体到抽象,总结部分(3 着写本论、结论。二是从本论入手,写3)从简单的到复杂的;(关系不大的;(12)引文尽量要少,引时不可断章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种创造性的想象,缺少它
2、整理资料。使散
一、4)拟制
4)从预备知识到本题9)从读者兴趣浓厚的到兴需通过自己的眼、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演绎、归纳、分类、组合、加减、反逆、类推等等),对文献资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是
一、调查材料。材料是科研的基础,除了查阅资料搜集材料外,有时还要进行调查。调查分为实地调查和书信调查两种,实地调其中主要有:再从抽象到高级的理性认识。
严谨。(内容纲要,)每个项目的写法可选用:……
方法有夹注、脚注、章(节)附注、尾注。”上的学位申请者,必须充分进行文献研究,并把文献作为辅文列于文后。开列文献要 最后,推敲修改,誊清定稿。论文的初稿写成之后,还要再三推敲,反复修改,认真誊清。论文的修改,一般包括观点的订正,材料的增删,结构的调整,语言文字的润色等几个方面。修改的方法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但不论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注意:
1、要主动听取别 人的意见;
2、要再查阅、再研究,然后动笔修改;
3、要“冷处理”,即把初稿搁上若干天,然后广泛地浏览有关的资料,让头脑冷静下来,再行修改。这样修改,往往容易突破原 来的框框,发现问题,产生新的看法,就可以使论文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六、论文的后记、致谢
论文的后记、致谢是学位论文的必要的辅文。撰写时,文字要尽量简洁明快,言简意赅。后记一般应简要写明成文过程;致谢则要对帮助过、指导过自己的先生、前辈、同学致谢。学位论文的后记和致谢,不仅仅是必要的辅文,写好了还能表达作者的良好风范、道德人格,是“文德”成熟的展现。
七、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必须有充足、齐备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作为学位论文的重要辅文,是由科学文化的继承性决定的。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需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的直接感知,通过直接的实践活动认识世界,获得直接知识,但更重要的、大量的是学习运用前人已获得并被证明正确的知识,这就是间接知识,而这种间接知识,都以各种文献的形式传承了下来,而(1)作者在对论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其中最权威、最新的文献,就是论文的一级文献:后面还有更多的三级文献:C1,C2(2)分类。在参考文献中,要把中外文的文章、著作、网址分类列出,尽可能按由近及远的年代排列。(3)开列文献要规范,—(4)突出重点。重要文献要突出,重点文献是论文的的下面(有的论文还把几句文献摘录放在论文前,规范的是放在后边的文献中(5)学位论文的引语、引文多采取
八、论文附件
为使论文完整丰满,有时在文后配置一些附件,主要有以下四类:①阶段性成果;②所承担的相关相近的研究项目;③围绕此论文中心发表过的文章;④围绕此课题的有关调研和凋研报告。配置附件的目的是支撑论文,强化成果,扩大学术影响。
九、阶段开发、递延开发 为使学位论文取得效益最大化,作者应进行些阶段开发和递延开发,主要分两点。(1)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可把论文浓缩发表或拆零发表,正式发表的部分可支持论文,同时做到早出成果。(2)学位论文完成后的进一步开发,①将论文内容再研究、充实、调整、提高,精修精改,重新发表、浓缩发表、拆零发表均可。②将论文内容经过充实、修改后出专著。③延伸其他与学位论文相关相近项目,从而多角度延续取得的成果。总之,撰写学位论文,至少包含四项内容,即:①学习过程;②进行研究性学习;③是对学位申请者的教学环节;④是学位申请者进入学界的里程碑。因此,所有的学位申请者和导师,都应允分重视,应以对申请者本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文化传承积累负责的精神,精心组织,认真完成。
“站在巨人肩膀A1,A2,A3……;每个—级文献后,必然有更多的文献:(或书)“核心文献”或“支撑性文献),以示此文献与其他文献的不同。”方式,一般不采取“随文注)。作者首先应围绕自己的选题,阅读相关、相近的权威文献,B1,B2,B3……这是论文的二级文献;二级文献“文献树”。
“引某些段落,精妙理论”放在该文献
”上的学位申请者,必须充分进行文献研究,并把文献作为辅文列于文后。逐步形成自己的与论文相关的“文献系统”(文献树,C3……。依此类推,形成一个由近及远,由少到多,并包揽无遗的文献系统,此系统俗称般排列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杂志、出版者、出版者地点、出版年代等等。”,要放在突出位置,突出的办法是“页下注”和“文后注”,目的是方便阅读,但在采用文献、引语的页下注时,要符合规范。
第五篇:教育研究方法
谈谈你对教育研究方法的认识。
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教育研究方法不同类型。
(一)实证方法
实证方法作为自然科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其基本规范就是“用经验材料证明或证伪理论假说”。这些经验材料既可来自研究者的现实观察或实验活动(直接经验),也可来自记录了前人观察或实验结果的历史文献(间接经验);这些经验材料在形式上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非量化的,但都必须是可检验的。
实证方法包括教育测量法、定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内容分析法。
(二)质性方法
陈向明先生给质的研究方法下了一个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包括访谈调查法、定性观察法、叙事研究法。
(三)系统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论的运用体现在研究主体身上,主要表现为系统思维。它的关键特点体现在运用系统科学原理考察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性质,并据此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性方法——既包括实证方法,也包括质性方法,以达到研究目的。
(四)复杂思维方法
复杂思维直面世界或事物本来具有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变化的生动丰富性。它考察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思维方式,是以非线性思维、关系思维、过程思维、情境思维为特征的。
(五)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依靠教育专家、学者的帮助,在教育实践中展开科学研究,并以研究的成果指导自身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六)文献法
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