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九澧
浅谈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
澧县九澧实验学校
田静
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在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实施,让不少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有过困惑,迷惘,有过怀疑,坚持,也有过惊喜和收获。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既要注重知识结论的教学,又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目标的转变必然导致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才学行为的转变。在此,就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简单的谈一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初中生中大约有70%的学生觉得初中数学家的学习难,对数学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其实这样的调查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数学,人它自己的学入物点。它,抽象,虚幻,实用性不强。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青少年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应试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为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往往都会按照:“复习—新授—应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几十年如一日,没有改变,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非常的单一,被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新课程改革的实行,让教师们深刻地明白了兴趣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教师们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设置了“从生活在中找寻数学模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探求新知——运用新知服务生活”的教学模式。让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体会到:其实数学就在你身边,只要你留心,你就能发现数学问题,你也能运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转变
课改前,课堂教学活动较为单一,教师在课堂上常设置的活动不外乎是(1)提问,答问;(2)请学生在黑板是板书解题过程;(3)诵读定义,定理等。课堂气氛较为严肃,为够生动。在新课程改革后,这些活动依然存在,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会循循善诱,适当地设置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讨论就似乎成为了探求新知的不可或缺的数学活动了。从讨论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能培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伴随着讨论而衍生的还有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总而言之,新课改让数学活动丰富起来,多样化,也让课堂活跃起来了。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变
说起教学评价,容易让人想起考试,分数这两个词。这就是应试教育带给大家的评价观念。现在的评价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在考试中对学给予评价,就在平时,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会实时地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评价观念在改变,评价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变,由单一的考试评价到现在的课堂多元化评价。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一堂课的结尾,教师可分层次布置一些评价试题,让学生自我选择性地做题,这样,既可以巩固新知,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还比如,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也可以换位评价,让学生找一找,挑一挑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不满之处。这样也可以促进教学相长。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评价会不断地成长,完善,教师要细心地对待,因为,不论在哪一时期,哪一阶段,评价对于学生都是至关生要的。
(四)课堂教学媒休的转变
以前,由于技术的限制,教师在教学时大多是运用黑板教学,有时会添加小黑板,以及制相应的幻灯片,来节省时间。现在,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教学软件的新鲜出炉,让数学教师们找到了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更多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在几何的教学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是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它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立体感及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以前都是用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但由于实际操作会出现误差,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在利用教学软件制出课件,在屏幕上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无论三角形怎么变,其内角和总是1800 当然,黑板教学有多媒体不能代替的功能,它具有灵活性,能随时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情况多方面地去探索问题,并能展现出失败的一面,能在错误中找出经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所以,数学课堂教学要事性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教学有机地相结合,达到让学生学好数学的目的。
这说是我这几年在新课改中教学的几点体会和感悟。新的课程改革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激情和活力,教师教学行为的逐步转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教学,不断地探索和人创新,数学课堂教学的明天会更加精彩。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
数学教学评价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测定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种种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对照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及个性发展水平,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进而调整、优化教学进程的教学实践活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的目的在于,总结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帮助教师诊断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便更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和促进教师反思习惯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自觉尝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知识。通过同事之间的评价活动,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引发教师之间的交流,形成教学研究的文化氛围的手段。
一、基本理念
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1.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的通过评价使教师更多的了解学生学习和教学的信息,及时了解教师自身在知识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的表现;诊断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凸现的重要教育理念,评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既要重视认知成分,也要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关注教学的环境、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求知欲、学习的过程的心理状况的同时。关注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取的数学经验和发展能力,要及时反馈学生数学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3.关注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沟通,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在评价的主体上体现多元性,在评价的方式上体现多样性。
二、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行为,引导评价对象向预定数学教学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对数学教学具有指导意向的作用。
(二)全面性原则
数学教学评价必须具有可信度与可靠性,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科学方法,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全面考虑制约评价的各个要素,把定量测量与定性评估综合起来,进行科学分析,得到切合实际情况的评价结论。
(三)可行性原则
要求在对教师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其内容和标准应明确、具体,不能含混不清或不可
初中数学教学评价
1捉摸;要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保证被评价内容的可测性;要简化评价程序,这是实施方法的实用性。
(四)层次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对学生的要求上要有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实施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
(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在教学过程中,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互相参照,互为补充,减少评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增强数学教学评价的可靠性和公平性。
(六)反馈与调节原则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比较和判断,并把获得的结论不断地反馈于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以调节和改进数学教学。
(七)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把数学教学评价的标准、原则、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地进行自我评价,这样会不断地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三、评价内容与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2.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发展的水平。
3.表述准确、具体,准确使用刻画知识与技能与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二)教材的处理
1.正确分析所教内容各部分知识的本质、地位及与相关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包括对所教学的知识(数学概念、原理等)的本质及其深层结构的分析;
2.选择、运用与知识本质紧密相关的典型材料的分析;
(三)教师教学方式
1.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景,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做好了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正确教学方法。
2.把主要事件和精力放在重点的关键性问题上。围绕数学知识的本质及逻辑关系,有计划地设置问题系列,使学生得到数学思维训练的分析。
3.知识生成过程中,教师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积极性,并能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恰当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4.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学生间的互动过程,(1)重视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质疑问难;(2)充分估计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地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
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在高水平状态;
(3)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安排教学活动,恰当把握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指导的“度”,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应变机智。
(四)学生学习方式
1.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关注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活动。
2.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统计观念、合情推理、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与初步的反思能力。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问题解决)过程的机会。
3.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五)教师基本功
1.教师语言科学正确、简练,示范性强,富有感染力。2.板书设计合理,正确、工整、美观。3.教态自然大方、富有激情与活力。4.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5.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工作操作技能。信息技术的使用注意遵循必要性、有效性、平衡性、实践性等。
(六)教学效果
1.大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知识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
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3.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
(七)教学反思
1.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若没有达到其原因何在?有何改进的措施与方法;
2.基于学生的反应,你认为本节课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新的数学知识?
3.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及能力是否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范围内?你是怎样做出判断的?
4.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与预先的设计方案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没有事先设想到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有它的合理性;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及时?评价的激励功能发挥如何; 6.有哪些令你最为难忘或最为遗憾的教学情节?这些令你最为难忘或遗憾的教学情节是否为偶然现象?原因为何?是否含有一般的规律?由这些情节产生了什么感悟、体会等;
7.整体上看来,你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是否协调一致?如果不一致,你认
为应该如何改进?重新设计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设计?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课堂评价量化表)(见附件1)
附件
1新课程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
课题:
学校:任课教师:年级:年月日
注:
1、本评价为模糊评价。A表示达标;B表示基本达标;C表示未达标。
2、优秀课:A
等级数占80%以上,且C等级数不超过5%。不合格课:C等级数超过30%。合格课:介于“优秀”和“不合格”两者之间。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2.刘兼、黄翔《数学教育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辽宁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第三篇: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转变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随着教育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家庭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的越来越高,教师传统的教学行为已远远适应不了新课标的要求,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抑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影响其创造力的发挥。“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我认为,教学质量的高与低,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应如何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关注主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指导行动”要想转变行为,必先端正思想,我们必须要对原有学生观、课堂观、评价观进行重新审视,要知道: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式的教学,而是实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发展性教学;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神圣不可侵犯,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建构的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活动的参与者,学习的主人;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天地,而不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舞台。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始络保持“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不浮夸、不张扬、切合实际、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师良好教学行为的形成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转变角色,合理定位
传统地教师角色被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这六个字已远远不能诠释今天的教师角色,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所谓:“把自己当成什么样的角色,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作为现代教师,我们要承担多种角色:课程赉源的开发者、创造者;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引路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学生的知心朋友,合作伙伴等等,虽然这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及表现形式,但其主旨就是充分解放学生的眼、手、脑,用多种方式去激励、去启发、去引导、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才会得以发挥,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得以张扬;也只有这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会得以确立,而最终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创新实践,提高能力
教师要想使目己的教学行为适应新课程,就要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体验.将自己学到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渗透到自己的课程内容中来。“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思考和研究,在研究与反思状态下实践。”不断地摊陈出新,找出自己教学的新路子。例如,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教学,往往
靠教师一味的讲解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老师觉得累,孩子们学起来也无趣,对于这一类的课文,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可行的新路子呢?我们在课堂上做了一些尝试,总结出学习古诗四步教学法:一是知诗人、解诗题;二是抓字眼、明诗意;三是想意境、悟诗情;四是诵诗句、品诗味。首先通过一首古诗师生共同学习、理解、品味、赏析,总结出这四步;接着让学生按着这四步,借助工具书,或者上网搜集资料等多种形式来自学其他古诗;最后全班汇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老师恰当点拨、概括、总结、升华,从而完成古诗的学习,这样一种由扶到放、由易到难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在课堂上一试验开来,受到学生的欢迎,他们不但学会了这几首古诗,而且能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学习更多的其他的古诗文,所谓“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以上事例说明,作为教师只有不安于现状,不随遇而安,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和创新,才能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教坛上的精英。
如何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演进历程。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只要把新课程改革看成自己的神圣使命,就一定会在实践中进步、成熟、发展,只要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时时关注学生,让其主体牲得以主充分发挥,我们教学的效率就一定会提高。
论文
转变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木 兰 镇 中 学
王 立 柱
第四篇:新课程条件下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变
目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新的数学教材,新的数学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在的教育体系,涉及到更为实际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适应,涉及到深层次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迫使越来越多教师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把数学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但是,由于几十年来中小学基本上都是沿用着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目前还存在着较多数学教学方面的问题,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在教学方式上应作进一步的改进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面对传统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在解读新课程课标准、观摩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以及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转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运用教学技巧,创造乐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转换角色和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
1、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的活动为基础的认识过程。情境教学需要应用前人的经验和现代人总结出来的大量例子,并用创造性思维方法规范这些例子并应用在教学中,形成一种教学模式,用以提
高学生解决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且起到帮助教师借鉴和发展的作用。
在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在这种课改潜能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情景的创设”, 不管是习题课、概念课、应用题课还是实践活动课都有一个“情景的创设”,不少教师都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创设一个“情景”,当然,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蕴涵着学生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数学信息,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并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然而我们在充分认识“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不能片面地理解“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形式化地创设生活情境,要使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背景、认知基础及教学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情境才能起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绞尽脑汁捏造的“失当”情境,只会是”事与愿违”的“画蛇添足”罢了,定会导致数学课堂“数学味”的丢失。创设情境应谨慎,对于预想的结果要有充分的认识、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千万别因老师“一相情愿”式的“失当”演绎而令学生“众里寻她千百度”,使教学走向尴尬、低效,甚至是无效。
因此,教师在选取情境要恰当,要具备基础性、代表性、发展性、系统性、趣味性,它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数学定理的工具,而且将数学
知识联系实际的体现。情境选取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总让学生感到是高度抽象的理论框架。对数学学科来讲,选取情境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一种欲望——不断攻克难关的决心,因而使他们对问题爱不释手。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体验课堂中 “做”数学的快乐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局限在概念,定理,公式和试题的解答中,认为数学活动是高度抽象的,因此,在传统的课程里,对知识的“再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严格的智力活动,在课堂上听课,在作业本上做题,这种单一数学活动,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参与只是单一的感觉器官,被动地接受知识,最终只会导致其思维的僵化和个性的呆板,而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获得知识。
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鲜明个性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简单地从教师手中获得知识的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一步步获得的因此,在新课程的中学数学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互助互补,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共同探讨研究的空间与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中体验数学。
以合作交流形式开展探究性活动,改变了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性学习的新局面。学习小组一个学生的意见,往往会引起小组其他伙伴思维的火花,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会促使每个成员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活动,从而使探究的成果更完善,更具有价值。同时也必须指出的是,小组探究学习方式必须做到合理分工,教师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合作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注重小组成员的搭配,更好地发挥互相交流和互相启发的效能。
在整个实践探究过程中,要求在“做中学”, “边做边学”,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在做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全新的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当作了是一个具有鲜活生命现象,有自己情感,有思想的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自己亲身体念的实践过程。“只有亲身感受过的东西,才会刻骨铭心”。
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即在“做”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时为了解决问题,他会去查阅一些资料,与别人合作交流。其次,他还会在自己实践探究后学会去分析,归纳,形成自己的假设和猜想,并进行合情推理和验证,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学习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
个性的过程。《教育改革纲要》同时指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本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鼓励和引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怎样理解并保护这个“独一无二”,使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充满灵气,彰显个性和智慧?这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探索并努力在每一平常的课里加以实践体现的。个性化的学习转变了我们过去的教育过于注重“教”,而少关注“学”的做法,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中心,是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
为更好的实施教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书匠”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势。那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到底应该怎样呢?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职业态度和关注倾向等方面都要进行转变,对广大教师来说,是挑战、更是考验。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问题,就成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解读新课标、观摩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以及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理解到,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好以下角色的转变。
1、教师要实现从“主宰型”向“指导型”的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为了传授知识,强化技能训练,往往是教师主宰课堂,给学生灌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剥夺了学生主
动学习的权利,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这一种教学方式,虽然在短期对智力较差的学生会有短时效果,但从长远观点即高层次思维和学生长足发展看,是远远不够的。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好课堂,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当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辩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时,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教师要实现从“传授型”向“合作型”的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课堂成为教师单一传授数学知识的场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模仿、和记忆,新课程标准给教师角色地位赋予了新的含义。在教学环节中,教师不只是讲授者和权威,教师更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评判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堂上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教师要当好顾问,帮助学生解决讨论和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又要有效的组织讨论和交流,还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充当对话者的角色。通过讨论 交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交流与合作,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融洽师生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3、教师要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转变
在传统的“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思想指导下,数学教师更多的是较为单一的课程执行者。通俗一点,教师仅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书匠”。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是课程研究、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从教学内容的改变,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求数学教师成为“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如,函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都可应用几何画板、Flash等数学软件进行教学,同时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深入思考:如,怎样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的环境,怎样在打好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怎样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
三、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的本质。教材在便于使用信息技术的地方,都提出了有用的使用建议,设置了“信息技术应用”栏目,例如:“用《几何画板》探究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用《几何画板》研究抛物线”、“借助信息技术求方程的近似解”等等。新课标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去充分体验数学和欣赏数学,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过程,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扮演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但是光有
这些还不够,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还必须把现代信息技术用于数学学科教学中,这样才能更好去完善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通过短暂的影视片、简单的动画演示等,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直观地反映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激发、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结合一些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数学本身就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教《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先让学生从多媒体中了解有关日食现象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出:宇宙中太阳和月球在运行,再配上解说学生便明白月球和太阳在平面的位置关系,因此产生了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媒体的形、声、色、光结合,生动形象,使学生通过媒体看到自己从没看过的天文现象,产生了许多的联想。于是对圆与圆的位置的知识有了兴趣都主动学习,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丁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努力帮助学生熟悉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如讲到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上)“反函数”这一节内容时,学生思维往往轻易出现“混乱”,搞不清为什么有的函数有反函数,有的函数没有反函数。这时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知道映射是函数,反函数作为一种函数,也必须符合函数的定义,从而推导出在定义域和值域间只有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例如:求y=x2(x≤0)反函数时能否把条件x≤0去掉,结论当然是不能,假如去掉,则给一个y值时,就不是一个x值与其对应,不是一一映射,就没有反函数。上课提问时,应要求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条理性和完整性。我们要指出学生回答中的漏洞所在,不严密的回答可能会造成哪些不同结果。如有的学生在回答“三垂线定理”时说:“一条直线假如和平面的一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就存在问题。因为他没有说这条直线是否在射影所在的那个平面α内,若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正确的应是“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见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下]。通过以上这些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会使学生慢慢地达到理解深刻和思维缜密。对于学生上黑板做的练习题,要及时地评讲,指出其基本知识以及思想方法上的欠缺,这不但对做题者,而且对全班同学都是一次提高。
新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应是多样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数学知识的罗列,而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场所,否则数学教学将失去生命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是一个长期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积极的参与。走进新课改,我们老师的任务还很重,要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化、人文化精神,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希望我们的教学方式日新月异,能带给学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创新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1.对教师发展的实质性要素的认识
2.教师发展因素的研究(P1-3)
3.教学行为的特征与涵义(P4-6)
4.结合案例片段分析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行为的反思?(P8)
5.试述数学的文化价值(补充材料)
6.谈谈对数学观的基本认识(补充材料)
7.结合自己的认识谈数学的特点
8.中学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P)
9.试述数学美的基本特征及在教学中的渗透(P) 10.大众数学的思想(P24-31)
11.结合课例分析数学教学改革的实施(P)
12.结合案例谈谈你对数学学习的认识(P)
13.让学生为自己的数学学习做主(P32-34)
14.数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呈现和探究(P36-40)
15.如何建立重在促进发展的评价(P41-45)
16.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树立合理的数学教材观(P47和补充的PPT) 17.如何利用学生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P49)
18.教师的实践性知识(P57)
19.结合课例分析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PPT)
20.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多媒体及CAI课件运用的度(书上和PPT上,并结合自己的认识)
21.如何关注数学教学过程中资源的创生(P68)
22.结合案例试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穿启发式教学思想?(PPT)
23.对讲授教学行为的认识、设计与实施(P79) 24.对话教学的认识及实施策略(P90)
25.数学活动教学的涵义、特点设计与实施(P102)
26.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计与实施(P118)
27.结合一堂新授课分析课堂教学目标和过程的设计(P126) 28.课堂教学中激励与强化的方法(P 136)
29.如何搞好数学课堂行为评价(P142)
30.结合《位置的确定》、《分类讨论思想》的课例及数学评课的几个视角,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PPT)
Email:tysyhls@163.com
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