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主题性学习 自主性教育
学习的主题是什么?语言学习,不说话。因此,学习的主题,不是教太多,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学习。小学语言主题学习是从这个核心的阅读开始,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由主题单元编写的课本,围绕课程进行大量阅读;提高教师的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用大约三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教科书,剩下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最终达到改进的目的学生的语言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压缩时间来研究课堂上的教科书,对于大量的阅读。学习的主题要求教师减少讲课,课堂学习时间回到学生;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内容,主动回报学生。不要进行麻烦的文本分析,不要盲目跟随新的概念,基于学生的学习,基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完成课堂教学。
根据小学语言主题的学习要求,应该做两方面:
首先,做好文字教学,使无罪的主题。在教学阅读,学生和文字对话过程中,是老师不断唤醒学生生活的过程。对于一个文本,明显的主题,必须基于学生的智力,在各个方面的渗透到教学的独特主题,使学生沉浸在他们,由情感的影响。如:人们教第五卷第五卷的文字,单位主题是友好,团结合作。赞美小刺猬和小獾的文字赞美对方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赞美的作用。在上课前,你可以让学生自由赞扬班级的学生,并立即采访学生们称赞的心情;类,可以让学生更换小刺猬,小獾互相称赞,评价学生阅读,说话;,看看谁能得到小刺猬,小獾的赞美?让学生做小刺猬,小獾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心情的赞美的快乐,同时学会在生活中仔细观察,给那些值得我们赞美的人送上自信,幸福和轻松。这样,一个文本的主题使学生感受到感情,感受情感,使学生学习真正振兴生命活力的过程,为实施单位主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浅水中的小鱼单位主题是保护环境,爱动物。在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主题的文本,然后通过教师阅读文字,自我识字的话紧密集中,引导写作。第二课:回顾介绍,新的温度知识阅读欣赏,背诵积累-扩大阅读,全面实践),它是基于自学的教学过程。在方法上,它体现了学生学习,主动,自主的热情;关于学科的特点,它体现了词语段的基本知识,听说,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
5.改变教师的作用,进入学生,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自我教育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自学,二是教师的自主教学。中国教师的自主性要求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角色,教师从教师转变为参与者,合作者和领导者。作为参与者,学生需要阅读,会回来,会写,老师也应该,所以我们倡导语言老师阅读经典,写水成分;作为合作伙伴,教师和学生学习,讨论,交流,展示,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进入学生;作为领导者,教师不仅教学生的语言知识,使用语言教他们学习,生活方法,用语言滋养他们的心,发展他们的良好习惯,发展他们的能力是重要的。
小学汉语教学中主观学习与自主教育的关系。小学语言主题学习是语言学习的观点,小学语言自主教育是教学方法。主题学习为多读,更多的回,更多的写,提供原始材料,丰富的阅读空间。它迫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阅读,积累和练习,迫使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主教育语言学习的地方。自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态度,素质,动员学生学习主动性,热情。它有主动学习的学生,学生在自主,合作,查询,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阅读,回去,写,它是完成任务的主题,执行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主观学习没有自主教育的支持和支持,它将成为一种学习的外观;独立教育如果没有专题学习内容,它将成为一种学习家具和空虚 架。总之,小学语言学习的主题为学生提供肥沃的土壤和种子;自主教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培养科学的农业技术。目前,小学语言教学是以这种土壤,种子,环境,气候和科学耕作技术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丰硕的语言教学成果。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主题性学习自主性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主题性学习自主性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主题性学习自主性教育
什么是主题性学习?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所以,主题性学习,旨在不要教得太多,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小学语文“主题性学习”就是从阅读这个核心入手,进行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教科书编写的主题单元为基础,围绕主题进行大量课内阅读;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用大约三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学完教科书,其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大量阅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压缩课内学习教科书的时间,用以进行大量阅读。主题性学习要求教师少讲,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要求根据学生的“学”设计教学内容,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搞繁琐的课文分析,不盲目追随“新”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完成课堂教学。
根据小学语文主题性学习要求,应做好两个方面:
第一,搞好文本教学,让主题深入童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就是教师不断唤醒学生生命的过程。对一篇课文来说,对显而易见的主题,一定要以学生情动为基础,将鲜明的主题渗透在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沉浸其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人教版第三册第五组课文,单元主题是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称赞》课文以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为内容让学生感受称赞的作用。课前,可以让学生自由称赞班中的同学,并当即采访被称赞的同学的心情;课中,可以让学生代替小刺猬、小獾相互称赞,评价同学的朗读、发言;复习生字词时,以“看谁能得到小刺猬、小獾的称赞?”让学生做小刺猬,小獾来评价。让学生体验被称赞时的快乐心情,同时学会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给那些值得我们称赞的人送去自信、快乐和轻松。这样,一篇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在动情中感受,在感受中动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为单元主题的落实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浅水洼里的小鱼》单元主题是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在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读课文感受主题,再通过师生对话,资料拓展与学生共同提升文本主题:关爱生命,享受生命,关注亲情,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在这样的多元感悟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在提升,让学生更广阔地了解文章的背景来丰富文本内涵。如果说一篇课文的主题在浓浓的情意中学生有所感受,那一组课文主题的连接,则将会给学生情感强有力的冲击。教材中一组课文一个主题,虽然几篇课文表面是独立的,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是不相连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教学时要教学生学会一篇看全组,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营造的意境中得到同一主题的陶冶和升华,从而构建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而不仅仅是学会语言文字。
第二,关注课内外阅读,让主题滋润童心。当前,开展主题性学习的瓶颈在于课外阅读甚少。一方面,教育与社会的认识水平不优化,缺乏读书氛围与大环境;另一方面,教师、家长观念陈旧,唯语文课本当圣经。这阻碍了语文主题性学习,导致语文学习路子越走越窄,甚至是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基于此,语文教学要加强文本与课外实践的联系;语文教学要加强有效的课外阅读,丰富原始积累。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语文能力。语文主题性学习可以向其他学科、向课外阅读,向社会实践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延伸,有层次、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如第三册第一组课文“美丽的秋天”,在整组课文学习中紧紧围绕“秋天”开展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从课文中的“秋天”走向生活中的秋天。上了《识字一》结合课外阅读让学生做一做秋天诗、文、词句的读书卡;上了《秋天的图画》结合美术课画一画眼中的秋天,贴一幅美丽的落叶画;上了《黄山奇石》、《古诗二首》、《植物妈妈有办法》结合秋游,到田野、郊外去欣赏秋天的美景、观察秋天的变化,写一写对秋天的感受。这其中有的可以独立完成,有的与同伴合作完成,有的与父母一起完成,再进行图画展示,落叶画欣赏,读书卡交流等相互交流活动,让学生沉浸在秋天的美景之中,享受秋天丰收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美丽,从而激起对生活的热爱。
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诗书”绝不可能仅仅来自于几本语文课本,更多的要来自于课外阅读、来自于对生活的阅读。在当前课外阅读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每一个语文教师有责任担当起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义务,每一所学校有义务为师生创造课外阅读环境的责任。语文教师或者说学校应做到:结合单元主题内容,每个单元向学生推荐2—3篇优美文章;每生每学期至少有1—2本可读性读物或者是经典读本;每学期至少开展3—5次读书活动;每学年图书室应当增加一定量的图书,把学习专栏从教室向图书室延伸。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站在这个高度去认真对待读书问题。当然,不同的读物、不同文体的文章,它们的阅读方法应该是不一样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理解文章时要精读;赏析精彩片段时要诵读;了解文章大意时要泛读;寻找信息时要跳读。总之,课外阅读是个永恒的课题,无论是学语文,还是教语文,对此的追求应该是不变的。
什么是自主教育?从宏观上看,自主教育是指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条件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依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弘扬自信、自主、自强、自律精神,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自己得到全面主动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学习上,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从微观上说,小学语文课堂自主性教学应把握五个基本点:
1.坚持以生为本,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基本能力。课堂教学中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课时目标,都要体现八个字:“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字词句篇讲的是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讲的是语文能力。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说会写。自主教育体现的是以生为本,就是要围绕这个目标,改变那些不适应学生主动发展需要的目标任务、教师角色、教的行为、学的方式、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说起来、写起来。学生能读、能说、能写,就是语文能力的具体表现。
2.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习参与率,均衡促进学生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教育的有效形式,它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彰其显独特的魅力。最直接最明显的是:有效的组织和维护课堂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搭建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均衡提高语文成绩的平台,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对此,笔者感触最深的有两个典型事例:一是xx镇中小学全部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当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秩序难组织、难维持、学习参与率低下时,xx镇即使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也井然有序,小学教学成绩的稳步提高、均衡发展也印证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尤其石塔河小学二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叹为观止。二是某镇中心小学曾经从一年级开始分组教学试验,两学年中笔者跟踪调研四次,无论是本校教师授课还是十堰市直学校名师到该校送教,该校两个平行班在课堂教学秩序、课时教学目标落实,特别是在听说读写方面,试验班远远好于非试验班。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语文传统教学的“多读”互动:一是书目举荐互动。在课外阅读中,小组成员的阅读书目不尽相同,这个书目可能代表了一段时间内班级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话题,阅读需求,小组同学之间通过开放的、互动的书目推荐能够扩大阅读范围与视野。二是读本借阅互动。充分利用小组的读本资源,增设数条借阅链,组织开展读本借阅互动,变单向借阅为互动借阅。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享受平等的换书快乐,享受赠与别人精神食粮,手有余香的快乐。这份快乐,引领他们更加关注读本,关注阅读。三是分享交流互动。读书的体会,读书的收获,必定有个载体呈现。结合课外阅读,学生或摘抄好词佳句,或抄写隽美的文章,或写读书笔记。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优秀的摘抄,畅谈读书体会,分享各自的理解,各自的感受,各自的体验,各自的思想。在交流互动中,不仅学习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还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是是非非从自主教育开始就有了争论,这里无须在理论与实践上再举证。所以,能不能推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是高年级能行、低年级不行的问题,也不是小班额可行、大班额不行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把握理念、勇于探索自主教育课堂改革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创新的老师,才有资格品尝它的魅力。
3.精心编制导学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提倡所有年级都使用导学案,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受识字量、阅读能力的限制,往往对导学案涉及的问题还不能靠独立阅读去审题。条件成熟的中高年级可以编制导学案,但导学案的编制必须与教案、作业练习区别开来,做到四个突出。即突出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突出自主性学习方法指导,突出阅读、感悟、倾听、交流、表达、评价等学习过程,突出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养成教育。语文导学案切忌重书面作业,轻阅读理解。
4.优化课堂流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落实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最大障碍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自主性学习的“三环”(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反馈提高)“六步”(导入定向→自主体验→合作展示→探究点拨→自测反馈→反思总结)是革除语文教学陋习、开展自主性学习、高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三环”“六步”教学流程增强了目标意识、时间意识、方法意识、效果意识,体现了先学多学、后教少教、顺学而教的教学原则。我县小学语文中心研究组研究的精读课文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激情导入,构建阅读兴趣——初读课文,自主识字词——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紧扣重点,指导书写。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温故知新——细读课文,感悟内容——品读欣赏,背诵积累——拓展阅读,综合练习),正是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流程。就方法上来说,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就学科特性上来说,它体现了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基本能力。
5.转变教师角色,融入学生之中,实现师生共同进步。自主教育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自性学习,二是教师的自主性教学。语文教师的自主性教学要求教师从根本上改变角色,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作为参与者,凡要求学生会读、会背、会写的,教师也要会,所以我们提倡语文教师要读经典、写“下水”作文;作为合作者,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交流、展示,倾听学生意见,尊重学生人格,融入学生之中;作为引领者,教师不仅仅传授学生语文知识,重要的是用“语文”去教给他们学习、生活的方法,用“语文”去滋润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他们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主题性学习与自主性教育的关系。小学语文主题性学习是语文学习观点,小学语文自主性教育是教学方法。主题性学习为多读、多背、多写,提供了原始素材,丰富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它“迫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阅读、积累、练笔,“迫使”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它为自主教育在语文学习领域提供了用武之地。自主性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态度、品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读、去背、去写,它为主题性学习任务的完成、目标的落实奠定了基础。主题性学习如果没有自主教育的保障与支撑,它就会成为一种学习的表象;自主教育如果没有主题性学习内容,它就会成为一种学习的摆设和空架子。简单地说,小学语文主题性学习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种子;自主性教育,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培养了科学的耕作技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把这种土壤、种子、环境、气候与科学的耕作技术完美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会结出语文教学的丰硕成果。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学知识、练技能,学交往,学做人,求创造,体现注重知识为载体,发展能力,健康人格。那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怎样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现结合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尊重学生,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师生联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联系,能营造和谐的气氛,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幽默生动的谈吐也将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力,进而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更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进展。尊重学生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个性。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创造各种条件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学生能解决的尽量让学生去解决,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理性分析能力,使其主体精神在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维后产生动力,得到弘扬,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和个性也得到发展。
二、明确目标,创设自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要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而后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因此课堂中需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形式上的生动性的情境,使他们被吸引着,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境,投入到要学的内容之中。教师要精心营造学生自学的氛围,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使之想说、敢说、善说,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在开放、民主、自主、喜悦的气氛中积极思维各抒己见,共同探究。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学生的学法精彩纷呈:擅长朗读的分角色读得活灵活现;记忆力强是的同学复述课文;语感较强的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这样,教师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调动起来了。所以,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三、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需要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因此,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尽信书不如无书”。再好的文章也白璧无瑕,处处经典,老师的理解也并非完全正确,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才是理智的学习。“学者须要会疑”。在教学中我常常学生提问,哪怕是极其简单的或是极古怪的问题,有问题才会有动力,有问题才会吸引学生自觉地去思索、去解决问题,以而发挥创造力。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
拓展学习空间,开阔视野——强化学习习惯为开阔视野。学校阅览室藏书极其有限,在学生到学校图书室阅读的,动员同学每人借出一本书组成了班级图书室,中午和下午供学生阅读,并要求作好读书笔记或摘录,这一作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进了间的交流,同学联系更加融洽,学习风气逐渐浓厚。二是阅读名著。目的让学生在阅读中广泛涉猎,受到文学名著的熏陶,并不要求完全理解和准确掌握,只要有的认识和见解即可。每月一次的读后感交流,都能使学生有新的认识和变化,老师和同学的与表扬,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训练了写作能力,还矫正了学习较差的同学的习惯,激活了思维。另外,这个环节应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说这是最能体现和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环节,它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特点,联系实际生活,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根据语文的思路和结构进行仿写,结合现实生活写评语等等。如学《林黛玉进贾俯》一文时,在看懂文章之后,学生定会对某个人物产生兴趣,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深入思考,从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所处的典型环境等各个方面,依次说明,从而使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出现在读者面前,因此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红楼梦》中有四百多个人物,每位同学写一段有关《红楼梦》人物赏析的文段,除了上课分析的三人之外,其他都可以写,上至主人,下至奴仆、丫环,都可以写,既使同一个人,我们写的也不一样,因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你自己喜欢的、植得写的人物”,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如果能较自由、深入地展示自己的见解的话,那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目的也就基本实现了。
五、自我激励,自我评价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尽量地发掘他们闪光点,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动机,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护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经历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过程,定能促进积极的自我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在发展自我评价能力的同时,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得以增强,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使每一个学生学会不断调适自己的学习策略,愉快而有成效地学习,在自己的人生跑道上突飞猛进,发展成为有健康人格、有独特个性的学生。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与探究心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知识、探寻答案。同时,教师也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应用语文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与乐趣,进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时报.[2]全国信息教育论文集.
第四篇:自主学习教学反思
自主学习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发”(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三、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可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1(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却是做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
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自主学习教学反思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性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每节课,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抓起。
问题启发,使学生思考具有方向性。在学生自学开始之前,根据教材所要解决的重点知识,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强调“用脑子读书”克服思维惰性。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思维上养成惰性。所以在学生读书时,要学会找关键词、学会概括段意。学生读书不是照本宣科地浏览一遍,而是要在读中思考,使脑子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亢奋状态中。
精心小结,培养思维概括性和严谨性。教师在课堂小结中,不是一味地讲,而是采取多种不同的小结形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提纲式小结、测验式小结等小结方式可交替使用。
自主学习教学反思
(三)最近一段时间,我听了很多学校的公开课。突然感觉到自己很多的不足。下面我对课堂上的学习方式进行一次教学反思。
学习方式太单调,课堂上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练,比较枯燥。而在听的公开课里,很多老师确定以小组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反思我的课堂上学生受到很多限制,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抑制,答案得不到肯定,没有成功感,形势上学生可能有合作活动,但实际上学生还是在老师的“圈圈”里转来转去,没有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主体与主导作用没有协作起来,忽略了交流协作的重要性。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可以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
我设计这样一节裙子款式图的新授课:先让学生观察所展示的三条裙子,然后小组交流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共同找出它们的共性,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让他们派出代表试着讲出裙子的分类,只要学生能说出正确的分类,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交流合作能更好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即学生根据自我的个性、意识、能力、习惯、风格,自己做出学习决定、学习选择,自己独立拟订,自己执行,自我评价。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我们偏远的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不是可望而可及呢?它能否给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呢?本人对此做了一些尝试。
一、交给学生一块能够自由开垦的空地。
赤手空拳上课,是我们乡村小学一种司空见惯的教学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对落后的教学条件是我们得过且过,不思上进,不求创新的借口。我们作为一个青年的乡村小学教师,应该用最新鲜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冲破长期以来困扰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模式(学习生字——范读课文——讲解课文——总结课文)的束缚,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一改过去要求学生统一预习的,在每次学习课文之前,留给学生一节课,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制定预习课文的目标,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初步感知课文。因此,有的学生自读课文,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和自己的同桌或好朋友学习生字、试读课文;有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课文的某些词语写句子、写一段话;有的学生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学习课文。总之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要怎样去学习,而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怎样去学习。留给学生一块真正意义上的一块空地,让他们把握自己该做些什么。结果,预习课文出现这么几种情况:上等生能流利读完课文,能用一些词语写句子,会欣赏一些优美的句子;中等生能读完课文,写完生字、组词;后进生会读、写生字,能读课文某些段落。久而久之,学生在预习课文上自学自得、渐渐有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想改变过去“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课堂,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即教师主动退居一线,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
1、放手学生参于学习。“学习通过学生的积极行为才进行。不是教师做什么,而是学生做什么,学生自己才能学到什么。”我们教师的一切活动应该落实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上,教学中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知识放手学生概括等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而且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去感受和获取知识,使自己的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例如在学习《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结果学生发现了一个很有价值手问题,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课文的结尾是这样的:
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老爷爷眼中只有一个儿子,是哪个儿子呢?是翻着跟头的孩子,还是唱着歌的孩子,或者是帮着妈妈提着水桶的孩子?持三种意见的学生自动分成三组展开激烈的辩论,教师成了忠实的听众,且不忘在旁边时适的引导,课文在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场所,充分发挥了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在这节课上,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主动发展。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学生能变被动为主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活动,是学生在主动思考,发表意见,而且课堂上氛轻松愉快,不但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调动,而且也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得以充分发挥。课堂上没有了学生被教师强行灌输的场面,真正成了学生主动发展的环境。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分四组来合作学习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以及丰富的物产。这节课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贯穿课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授的时间少了,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自主学习。通过读、议、画、说等方式进行小组交流。然后,掌握了新知识的各个小组又进行大交流,全班同学的听、说、读、团结协作等能力都得到提高。又如教学《群鸟学艺》这篇文章时,学生自由组合,自学、自编、自演,把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等鸟类的骄傲、没耐心、不虚心以及小燕子的认真学本领等特点演绎得栩栩如生。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留给学生存在个性差异的余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致力于发展每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他的个性特点。”课堂教学怎样考虑到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既保证每个学生在诸多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没有缺陷的健康地发展,又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呢?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允许他们存在个人看法、个性的差异。例如,在教学《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学生就“老爷爷眼中只有一个儿子,是哪个儿子呢?”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当然答案有三个,其中认为是第三个儿子的同学占多数,因为他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母亲,帮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但有一个学生对此进行反驳,她说:“只会帮家里干活的孩子不是好儿子,他比不上会唱歌、会翻筋斗的孩子,因为单单会干活的人比不上歌星、体育明星。如果当了歌星、体育明星,赚了很多钱照样能孝敬母亲。”对于学生这些独特的看法,我们应该给予鼓励、支持。又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时,我叫学生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准备一份生日礼物。结果有一个学生两手空空地站起来说:“老师,我礼物看不见,摸不着。我要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是一个吻,感谢爸爸妈妈对我的关爱。”还有的学生拿出一个萝卜说:“我祝愿自己的爸爸妈妈长得像萝卜一样白胖胖的。”这些想法、语言、动作,都充分表现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给他们自主发展的机会。这样,才能培养出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