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之我见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之我见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可是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在教学中,我发现,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的权利,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考试成绩不理想。于是,有的教师常态课上“不自主”,公开课、优质课“充分自主”。通过本次学习和平时教学实践,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学知识、练技能,学交往,学做人,求创造,体现注重知识为载体,发展能力,健康人格。那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怎样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现结合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尊重学生,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师生联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联系,能营造和谐的气氛,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幽默生动的谈吐也将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力,进而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更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进展。尊重学生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个性。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创造各种条件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学生能解决的尽量让学生去解决,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理性分析能力,使其主体精神在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维后产生动力,得到弘扬,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和个性也得到发展。
二、明确目标,创设自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要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而后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因此课堂中需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形式上的生动性的情境,使他们被吸引着,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境,投入到要学的内容之中。教师要精心营造学生自学的氛围,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使之想说、敢说、善说,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在开放、民主、自主、喜悦的气氛中积极思维各抒己见,共同探究。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学生的学法精彩纷呈:擅长朗读的分角色读得活灵活现;记忆力强是的同学复述课文;语感较强的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这样,教师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调动起来了。所以,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三、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需要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因此,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尽信书不如无书”。再好的文章也白璧无瑕,处处经典,老师的理解也并非完全正确,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才是理智的学习。“学者须要会疑”。在教学中我常常学生提问,哪怕是极其简单的或是极古怪的问题,有问题才会有动力,有问题才会吸引学生自觉地去思索、去解决问题,以而发挥创造力。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
拓展学习空间,开阔视野——强化学习习惯为开阔视野。学校阅览室藏书极其有限,在学生到学校图书室阅读的,动员同学每人借出一本书组成了班级图书室,中午和下午供学生阅读,并要求作好读书笔记或摘录,这一作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进了间的交流,同学联系更加融洽,学习风气逐渐浓厚。二是阅读名著。目的让学生在阅读中广泛涉猎,受到文学名著的熏陶,并不要求完全理解和准确掌握,只要有的认识和见解即可。每月一次的读后感交流,都能使学生有新的认识和变化,老师和同学的与表扬,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训练了写作能力,还矫正了学习较差的同学的习惯,激活了思维。另外,这个环节应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说这是最能体现和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环节,它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特点,联系实际生活,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根据语文的思路和结构进行仿写,结合现实生活写评语等等。如学《林黛玉进贾俯》一文时,在看懂文章之后,学生定会对某个人物产生兴趣,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深入思考,从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所处的典型环境等各个方面,依次说明,从而使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出现在读者面前,因此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红楼梦》中有四百多个人物,每位同学写一段有关《红楼梦》人物赏析的文段,除了上课分析的三人之外,其他都可以写,上至主人,下至奴仆、丫环,都可以写,既使同一个人,我们写的也不一样,因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你自己喜欢的、植得写的人物”,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如果能较自由、深入地展示自己的见解的话,那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目的也就基本实现了。
五、自我激励,自我评价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尽量地发掘他们闪光点,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动机,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护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经历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过程,定能促进积极的自我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在发展自我评价能力的同时,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得以增强,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使每一个学生学会不断调适自己的学习策略,愉快而有成效地学习,在自己的人生跑道上突飞猛进,发展成为有健康人格、有独特个性的学生。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与探究心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知识、探寻答案。同时,教师也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应用语文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与乐趣,进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时报.[2]全国信息教育论文集.
第三篇: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论文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为现代教育心理学所关注的课题。自主学习又称个别学习,选择性学习,它的理论依据是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论,其内容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自我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所以说自主学习首先必备条件是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一般对小学阶段我们可从三年级开始。其次就是要有积极的学习心向,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做到“自找水源”。最后还得坚持不懈,具备自主学习的意志,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创新人才。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经笔者调查,结果显示大约75%的学生会自觉地做好预习工作,25%的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堂学习中,只有25.3%的学生会经常主动提问,71.7%的学生只偶尔提问,还有3%的学生从来不会提问。还有在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20%的学生对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持消极态度,有79.8%的学生能主动参与其中。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喜欢活泼,自主的课堂,学习成为自己的事。在调查中还发现,在如今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这问题教师已认识到,在部分课中教师会利用学生的合作学习组织教学,但这样的课堂形式不是完全运用到每一堂课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的过程,让学生能自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从调查分析来看,要想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创新才能,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一名探索者,发现者,自主的学习者,主动的获取者,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培养自主意识、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初步掌握一些自主学习,探索的方法。在自主的前提下,可尝试进行一些合作学习。为此,笔者从小学语文课堂自主学习这方面着手,谈谈如何组织开展自主学习。
(一)能学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习不论是认知的情感的或是运动技能的,都是由一定的自我过程决定。就学生本身而言,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其自主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要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从而进一步开展自主学习。所以说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就是“能学”。能学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基础上。自我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动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自我意识越强,则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发挥自己力量的自觉性越强。
就学生而言,自己的认知情况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原因。所以一般认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展自主学习比较适合。自主学习还受到师生间的关系,集体的氛围,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如师生间很融洽,那么学生就会由对学生的信赖转化为学习的自主。在教师民主的领导下,学生较喜欢学习,自主性强。教师的鼓励和期望使学生感到,就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一个班风”积极向上的集体,会使集体成员互相模仿,自主学习较强。在此榜样会起到一种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想学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生认知结构已具备,有了自主学习的基础。每个孩子都是想学习的,也是能学好的,那就得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想学主要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学生要重视及时调整自主学习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激发“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做学习的主人。要主动确定学习目的,制定具体的,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自我奖励等。
首先激情引趣,设问引思,在课堂教学起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对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或要掌握的内容设计引语。所设计的引语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并能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定向。就如笔者在设计《狐假虎威》一课的引语时,就利用剪贴图片,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并通过课件,设计疑问,激发小朋友探索的欲望,展开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创新意识。
其次是激“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启发学生质疑。例如在笔者实习时给学生上《狐假虎威》一课中,请小朋友们读完“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小朋友们兴趣很高,提出好多疑问,像“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老虎怎么会相信狐狸的话吓跑了百兽呢?”„„小朋友们对故事十分感兴趣,这么多疑问,可见学生已进入到课文情景中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情趣达到最佳境界。
(三)会学是自主学习的升华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热情,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行不通的,那就要求学生能对学习有个升华,这就是“会学”。“会学”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方法体现自主性。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取不同的结论,是一种符合个性化学习的好方法。
1、“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
每一个人的学习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地学习,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课堂上就会形成“场”的效应。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例如在听《海底世界》一课时,初读课文中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读课文”,老师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读课文”这“喜欢”二字就体现了阅读教学中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一个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
2、“小组合作,质疑讨论”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领悟一些自主阅读的基本方法,并通过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合作交往,感知自主课堂的实质和乐趣。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提供机会,指导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合作学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学习过程。
在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一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可采取“个体读书寻疑——小组内质疑讨论——组际交流汇报”的方式进行。即学生先进行独立预习,将发现的问题在课本上做出标记,然后在小组内提出来,并在组内将各种问题进行讨论筛选等。“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已是一句至理名言。语文教学追求让学生自主读教材,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阅读能力。有一种观点认为: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提问,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因此在初步感知阶段,自由读读课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主动的“学问”地位,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做到学生独立预习的目的。
(四)坚持学是自主学习的延伸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不能坚持那也是过眼云烟,不能使学生真正行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那就需要“坚持学”。坚持学是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学生学习的毅力与信心是坚持学的动力。
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坚持学的最主要的因素。教师鼓励式的正确评价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更热爱学习,愿意学习,继续学习。而老师的不良评价会使学生产生不良的情绪,对学习没信心,厌恶学习。就如这次实习过程中,发现教师都采用鼓励式的正确评价,给学生树立信心。笔者在教学《狐假虎威》时,一段狐狸和老虎的对话,请小朋友来读读,品品。有位小朋友读得非常棒,于是就大大表扬他“真像我们课文中的这只狐狸!我们大家来学学他,看谁能和他比一比?”这么一赞赏,这位小朋友在下来的学习中不仅积极发言,而且课上情绪很高,完全融入课文情境中,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大家把这则有趣的故事生动地讲给爸爸妈妈听。就是这位小朋友他告诉笔者说他回去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他们表扬他讲得棒呢!从这儿可见,教师的正确合适的评价会使学生树立信心,继续学习。
除教师评价外,还需要让学生多多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使学生更深入地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真正做到坚持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是一名探索者、发现者、自主的学习者,主动的获取者,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能发现的让学生发现,学生能习得的让学生去习得,学生能说的让学生去说,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去做„„课堂教学中就是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自身的价值,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可以让学生享受“我是主人”的快乐!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自主学习模式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合作参与”教学模式探索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校语文教研组建立的“自主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
一、模式的指导思想
我们在探索“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把“三个以”作为指导思想:
1.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当学生这一学习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才能产生实效。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为本,因学论教,从学生的学情(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特点等)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2.以发展为主旨。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方法定位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3.以活动为主线,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活动,特别是以师生、生生的合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组织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增效益。
二、模式的操作程序
1、激趣导入。语文课的课前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2、自主学习、合作参与
(1)导读提示。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在整体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采用适当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互相启发,相互交流,获得共识。在这一环节中,活动的主要形式有: ①小组学习,即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学生分工进行学习,然后组内交流,形成结论;②讨论,就是把学生分成两人、四人、六人一组,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讨论,获取共识;
(3)质疑问难,师生互动。在学生小组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的 体会,并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由教师点拨或学生互相启发。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师生之间的知识、情感等信息的多向 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活动的形式以常规性的问答以及学生之间的议论、争论为主。
3、总结拓展。
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依据目标设计有层次、多形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顺向迁移。
第五篇:《语文学习实践之我见》
语文学习实践之我见
————浅析中学语文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王虹学科教学(语文)20132104007
摘要:话题作文要写得丰富生动,而又出新显靓,与写作技巧的恰当运用是分不开的。本文将从观察生活、增加阅读量、训练思维、养成良好写作习惯、掌握基本结构来进行阐述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话题作文写作方法
一、话题作文学习方法的综述
(一)对“如何写好作文”的研究。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第一,“让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让学生在作文中“写真话抒真情”;第二,“让作文衔接生活”;第三,学生作文时应该有读者意识;第四,要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让它在实实在在原汁原味的生活基础上进行升华和提炼;第五,“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二)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第一,从整体上进行思考。刘国强提出了写话题作文的“三要三不要”,即“要紧扣话题,不要偏离话题”;“要善于引申,不要东拉西扯”;“要有文体意识,不要拘泥于文体模式”。吕学文认为,“‘两个不忘’(不忘揣摩提示语,不忘紧扣话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拟好题目’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选好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核心”;“‘立意创新’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保证”。
第二,从审题上进行研究。王磊认为,话题作文的审题一是“审情景材料,做到见微知著”;二是“审话题关键词,准确把握主要信息”;三是“审‘三自’方针,讲求创新,扬长避短”。
第三,从立意上进行指导。杨斌提供了三种方法:调整思路,另辟蹊径;别具慧眼,敏感善悟;深入开掘,小中见大。施云康提出了三条思路:研析话题;多向发散;比中评优。第四,从切入点上进行分析。丁卫东在《话题作文的切入技巧》一文为我们提示了四点:大题小作;小题大作;实题虚作;旧题新作。在写话题作文时,找到一个独特的视角很重要,如何才能使其独特呢?其一,“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入题的角度要小”;其二,“深思慎取,标新立异,构思的角度要新”;其三,“融入真情,关心社会,主题开掘要深”。第五,从文体选择上进行论述。朱学坤、徐武汉、魏星在其编著的《语文的魅力》一书中写道:“话题作文常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讲文体。考生应该有鲜明的文体意识。要用好自选文体的权利,一是自己掌握的文体要有选择的余地,二是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及自己的情况扬长避短。”
第六,从拟题上进行指点。张定华、沈根元在《话题作文拟题方法例谈》中指出,话题作文拟题应注意两点,一是准确、简洁,二是新颖别致、有文采。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如反常式,悬念式,引用式,数学式,古诗、歌词、成语(俗语)翻新式等,朱学坤、徐武汉、魏星认为,要使标题“出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名著标题改装,对术语进行嫁接,引用名言佳句,运用比喻手法,运用夸张手法,运用呼告手法,运用对比手法,运用设问手法,运用反问手法,运用对偶手法,运用比拟、双关、借代等手法,运用数学符号和标点符号,运用数字手法,等等。
关于中学话题作文写作方法的研究,除了上述提到的六个方面以外,还涉及到很多内容,下面我将从另一个视角,来对话题作文写作方法进行浅析。
二、话题作文写作方法
话题作文要写得丰富生动,而又出新显靓,与写作技巧的恰当运用是分不开的。但不能生搬硬套,为“技巧”而“技巧”,若没有了写作者的真情实感,丰富的表现内容,真切自然的语言,那么,仅有一些“技巧”来装饰,那是会弄“巧”成拙,难以让人信服的。
本文要谈的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是从写作者的角度提出的,即作为话题作文的作者应从自身的特长、个性、能力素质等出发,对话题作文作一番构思,在选材、立意、表达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而上述的写作技巧到时就能自如而自然地运用,而非生硬地套用。
(一)观察生活,体悟人生
常言道:“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一定要善于观察生活。并且我们都知道思想也离不开生活,一切皆从生活中来,一切也皆将回归生活,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也更是如此,它们有的是对世界本质的反思,有的是要表达人们的一种愿望或想象,在课改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也倍受重视,更有对人生经历、生命内涵的体悟。话题作文是要求学生对身边的一切都有敏锐的感悟力的一种作文形式,虽然它看似没有任何硬性要求,但学生的分数这些年来却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话题文比人们想象中的要难得多,中学生还处在人生旅程的起始阶段,必须培养自己在这个人生阶段的独特视角与感悟力。每个人只要细心观察,都可以轻易地从中领会出自己的真谛。因此,想写出一篇出彩的话题文,就必须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总结生活。
(二)多阅读,增加材料储备
积累材料的方法有许多种,当然最主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途径莫过于增加阅读书籍的量。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千百年来人类圣哲思想的经典总汇,因此,要尽量增加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多读些经典名著,陶冶自己的情操,认识这个世界。这样在写作时,也就能信手拈来。
如今,大多学生课业繁重,没有太多空闲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这也不要紧,每个学生身边都有一份非常好的阅读资料,那就是人手必备的语文教材。教材可以说是无数教育学家按照学生心理年龄与认知水平而打造出的完全符合其自身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呕心之作,因此,只要能够有效地利用好自己的教材,把课文中出现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牢记于心,那么成为一个有思想且能够出口成章的儒林学士也不成问题。
(三)训练独特思维,立意求新
这一点说明话题作文的选择角度非常重要,一篇文章如何立意,那就要取决于自己的思维,那就是理智、积极、个性、真实,而这所有的种种却又都要回归于真实,如果你敢于把自己真实的想法付于笔纸,那么“文情并茂”中的“情”就可以轻易地表达了,而一篇优秀的文章也会“接近”完成。
但要注意的是个性并不等于不同,批判也并不是叛逆,两者不可混淆,不能一味地用“异于常人”作为个性的最佳代言,也切忌用叛逆来代替批判精神,这样很容易步入阅读与写作的误区。对理解文意毫无帮助,也最终会导致思维的一种批判模式,一旦这种模式在其心中根深蒂固,那么不仅会影响其阅读写作,其一生也终将活在吹毛求疵的误区中。
(四)勤加练笔,熟练写作
在现实的作文写作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有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心中明明已满载乾坤,等到真正落笔时却词不达意,文章显得苍白无力,这种表达能力的缺乏必须经过“艰苦”的练笔来克服。
我们现在的学生一般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作文,而所写的作文一般都是具有强烈叙事色彩的记叙文,因此,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就得到了一定的锻炼,相对于议论思辨等能力来说具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学生只要有意识地练习写
作或诵读片段式记叙文(或称作叙事散文)、微型小说、故事、童话、寓言以及抒情散文等,就能够比较轻松地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我手写我口”的境界。这样也就自然不会害怕动手写作文了。
(五)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1、仔细审题。写作时我就要求学生学会读题。如在平时练习时,我甚至让学生声读出来。这样学生慢慢就有了仔细读题的习惯。
2、粗列提纲。引导学生审题后,可以指导学生围绕写作的主题和要点,写出主题句、关键词,为撰写初稿做好准备。
3、撰写初稿。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使用固定句式,并注意使用关联词,按时空或逻辑顺序连成一体,形成语意基本连贯的初稿。
4、自我检查。让学生在检查中注意这几个要素:要点是否齐全,布局是否合理,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连贯,有无主谓不一致、人称、等方面的语法错误,有无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
(六)掌握基本话题作文的结构
一般在写作时,学生的作文布局形式一般采用“总—分—总”结构,这不仅适用于话题文,也同样适用于议论文与记叙文,这种结构形式也可以说是“凤头、猪肚、豹尾”。初中语文教材上的课文范文,70%以上都是这种三段式结构,熟练地掌握这种文章结构,不但可以作为写文章的基本保证,而且当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更高一层的境界时,自然就会举一反三,以此为基础写出更多优异结构的美文了。对于善于创新、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可以在自己的思考摸索出更适合自己行文的结构布局。这种结构的固定只针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
总的来说,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很多,要想提高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只有学生自己平时多关注社会动态,感悟生活,再综合多方面的方法和技巧,方能写出精彩,写出创新!
参考文献:
[1]何雨蓉.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2]郝玲君.高中作文有效教学指导策略和原则[D.河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