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03:1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

第一篇: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

新城学区 邢美玲

研修组成员名单:

组 长:邢美玲

组 员:陈能书、张艳红、张素娟

许利英、王 敏、王翠茹

一、主题的提出

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基础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分阶段达标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地域、家庭环境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意识,不能主动进行阅读实践;“应试教育”的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尚未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未发挥应有功能;学校、家庭未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课题,旨在改变目前课外阅读的现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二、主题概念的界定

课题中“阅读”是指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

课题中“主题性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冀教版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有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

三、主题确立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利用这些知识发挥自己的阅读能力去分析、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和与外界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经验的丰富和重组,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

2、“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是教育得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时机以后再去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得法于课内,及时进行同步拓展延伸,就会事半功倍。

3、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象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两倍。”“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

四、主题的价值与意义

开展主题性阅读的研究与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由课内向课外、由以教科书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识开放、由应试教育向读书滋养人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该课题的成功运作对农村学生阅读的外部大环境的开发、整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小学语文学科阅读的内容整合方式、阅读指导方式、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体系的建构都很有价值,也对改善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无序状态,规范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增强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五、主题研究的过程

(一)用好教材,搭建桥梁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阵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挖掘教材,重组教材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阅读信息,以促发学生课外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材的内容作深入的解读和挖掘,揣摩作者思想、文本内涵,提炼出相应的主题。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围绕主题,深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与人物对话,与作者交流,获得许多真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郑成功》(主题:爱国)一课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感受郑成功的爱国举动,同时引导学生就“爱国”这一主题进行延伸:在历史上还有许多爱国人士——屈原、陆游、林则徐等,引导学生到图书馆、上网阅读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还有同学提到当前大家共同关注的“台湾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红娘”的作用,在学生与书籍(故事)间拉起一根红线,让学生有兴趣、有方向的进行阅读。

(二)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活动便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沉浸在其中,享受读书、成长的快乐。

1、校园读书节。学校(班级)每学期定期组织校园读书节活动,以此来浓厚学校(班级)的读书氛围,营造书香校园。2007年秋学期,学校成功举行了校园读书节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阅读现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各年级确立相应的主题,低年级“童话世界”,中年级“人物故事”,高年级“经典名著”。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中午午休时间、放学回家后的时间等,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另外,在读书节期间,我们还开展了系列化的活动,如“课本剧表演”、“人物故事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结束还可以评选出“书香班级”、“书香个人”等。

2、读书交流会。我们结合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也可以借助于“阅读资料卡”将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等摘抄下来,然后在班级中组织读书交流会,和大家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

3、好书(美文)推荐。在日常教学中,利用课前五分钟、晨会、夕会时间等,让学生走上讲台,说一说最近读的书目,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或文章,并简单地交流其内容或心得体会,给大家的课外阅读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发掘资源,维持兴趣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资源丰富多彩,如何发现并有效的加以利用应是当务之急。

1、图书室、阅览室。随着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学校图书室的管理也趋于规范和科学,图书架上的图书也越来越丰富,这些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力保证。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学生该如何选择,如何更好地从书籍中汲取精神的营养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进行主题性的阅读便是理想的选择,结合日常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提升,提炼出相应主题,可以结成研究小组,制定主题性阅读计划,撰写阅读心得体会或是小论文。这样做大大的减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提高了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也对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网络世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定期带领学生上网浏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问题”,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论坛,鼓励学生阅读的同时积极的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六、主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通过组织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参与科研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能够积极围绕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实践,有了许多新的想法和体会,并及时进行总结写成文章。王翠茹老师撰写的《当“自由选择”遭遇“尴尬”》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并获金坛市案例评比一等奖;

2、“主题性”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中,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开阔,阅读能力、综合素养得到了培养。徐天在邢台市比赛中获得了优秀奖的好成绩,徐天、潘嘉欣等学生在沙河市阅读竞赛中分获一等奖。同时,阅读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习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戴玉慧、江天白、郭辉辉等多位同学在沙河市“迎六一”作文竞赛中获一等奖。

3、“主题性”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多次市研训中心组织的学科质量调研中,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均在农村小学中名列前茅,尤其表现在2010年小学毕业考试中,我校的语文学科考试成绩突出,特别是在“阅读理解”方面,得分率较高,在市毕业考试分析会上,受到研训中心王尚海副主任的高度评价。我想,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长久的坚持和努力。“主题性”阅读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框架,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补充,大大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得语文教学真正朝着“大语文”的路子迈进。

七、我们的困惑和设想

“主题性”阅读的课题,从课题选择、论证到审报直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年的时间,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特别是学生的阅读热情高涨,习作水平提高,都是大家都可以共同见证的。然而,细细回顾研究的过程,我们仍然发现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惑与不足:

1、“主题性”阅读的实施在学校中受到了更多同学的欢迎,但是很多教师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课题的实施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认为这样的“阅读”会耽误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想法,不仅存在于教师之中,同时还存在于一些家长中,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将语、数、外学好,就可以了,每天他们希望看到孩子埋头看教科书,看到他们不停地做题,而将看课外书当作是“不误正业”。因此,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我们还应关注到教师、家长的态度,通过细致有效的工作,彻底转变他们的观念。

2、“主题性”阅读需要学生腾出更多的“自由时间”,但这一点在学校里似乎很难做到,尽管我们每周安排各班学生到图书室借书、看书,但是这一点时间是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读书需求的。而在课表上,各门学科都已排得满满的,学生的在校时间都已经有了充分的安排,如何争取更多的阅读时间,给学生更多的阅读上的指导应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3、“主题性”阅读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教师更加用心的加以引导,特别是给予学生方法、策略的指导。而在前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一线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活动只是一味的“放手”,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指导,学生只是盲目地读书,缺乏选择和提取的过程。因此,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力度,特别是鼓励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关注课题研究的动态,研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力争使课题研究工作推向深入。

第二篇:《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淅川县老城镇黑龙泉中心小学李俊朝

一、课题的提出

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基础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分阶段达标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地域、家庭环境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阅读现状令人担忧:(1)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意识,学生对于读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能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建构知识体系;(2)“应试教育”的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总是把目光盯着几本教科书和试卷上,大搞题海战术,认为“阅读”只能作为学生的一种消遣,学校尚未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3)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未发挥应有功能,多数学校图书室只是成为一种“摆设”,学生很少有机会走进去阅读,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图书室的图书很少有更新和补充,这些都很难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4)学校、家庭未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教师看好学生的成绩,大搞“习题战”,家中父母也认为孩子只要读好语、数、外,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课题,旨在改变目前课外阅读的现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课题中“阅读”是指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

课题中“主题性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苏教版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有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

三、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利用这些知识发挥自己的阅读能力去分析、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和与外界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经验的丰富和重组,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

2、“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是教育得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时机以后再去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得法于课内,及时进行同步拓展延伸,就会事半功倍。

3、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象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两倍。”“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

四、课题的价值与意义

开展主题性阅读的研究与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由课内向课外、由以教科书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识开放、由应试教育向读书滋养人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该课题的成功运作对农村学生阅读的外部大环境的开发、整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小学语文学科阅读的内容整合方式、阅读指导方式、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体系的建构都很有价值,也对改善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无序状态,规范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增强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用好教材这一“例子”,促使课内外有效衔接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阵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挖掘教,重组教材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阅读信息,以促发学生课外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应该作深入的解读和挖掘,揣摩作者思想、文本内涵,提炼出相应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围绕主题,深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与人物对话,与作者交流,获得许多真切的感悟。然而仅仅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来感悟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只能是蜻蜓点水式、浮光掠影式的,要想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感悟,只有借助于课后的主题阅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好课文这一“例子”,还要将这一“例子”放大,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的阅读中。例如在教学《郑成功》(主题:爱国)一课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感受郑成功的爱国举动,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就“爱国”这一主题进行延伸:在历史上还有许多爱国人士:屈原、陆游、林则徐等,还可以引导学生就“台湾问题”作深入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红娘”的作用,在学生与书籍(故事)间拉起一根红线,让学生有兴趣、有方向的进行阅读。

(二)以活动为载体,在阅读实践中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活动便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沉浸在其中,享受读书、成长的快乐。

1、校园读书节。学校(班级)每学期定期组织校园读书节活动,以此来浓厚学校(班级)的读书氛围,营造书香校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各年级可以确立相应的主题,低年级“童话世界”,中年级“人物故事”,高年级“经典名著”,当然这些主题并非固定不变的,可以各年级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决定。在读书节期间,开展系列化的活动,如“课本剧表演”、“人物故事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结束还可以评选出“书香班级”、“书香个人”等。

2、读书交流会。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也可以借助于“阅读资料卡”将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等摘抄下来,然后在班级中组织读书交流会,和大家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

3、好书(美文)推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说一说最近读的书目,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或文章,并简单地交流其内容或心得体会,给大家的课外阅读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发掘身边的资源,让学生持续乐读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资源丰富多彩,如何发现并有效的加以利用应是当务之急。

1、图书室、阅览室。随着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学校图书室的管理也趋于规范和科学,图书架上的图书也越来越丰富,这些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力保证。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学生该如何选择,如何更好地从书籍中汲取精神的营养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进行主题性的阅读便是理想的选择,结合日常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提升,提炼出相应主题,可以结成研究小组,制定主题性阅读计划,撰写阅读心得体会或是小论文。这样做大大的减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提高了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也对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网络世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上网浏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问题”,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论坛,鼓励学生阅读的同时积极的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3、“红领巾”电视台。为充分发挥“红领巾”电视台的作用,学校少先队等部门可以在班级推荐的基础上,进行“校园主持人”的选拔,评选出“校园主持人”,成立“播音小组”,并授予相应的证书,给予奖励,然后由专人(有专长的教师担任)对其进行培训,最终承担相应的播音任务。

学期初,播音小组应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学期的工作计划,确立每期节目的主题,之后积极的搜集材料,提高每期节目的质量。节目的内容就尽量做到丰富多彩:古诗文诵读、美文鉴赏、童话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阅读(写作)方法介绍、说说心理话、校园新闻,等等。

五、研究对象

1——5年级所有班级的学生

六、实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9)

1、文献资料研究(明确课题研究思想);

2、组建成立课题组(形成共识);

3、上报《课题申请表》(争取达到指上级要求);

4、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力争严谨、科学)。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3、10—2014、10)

1、落实好各年级段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

2、教师培训。

3、教研活动。

(三)总结阶段(2014、11—2015、1)

1、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2、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3、收集教师论文;

4、编制各年级主题性阅读的校本教材。

七、研究方法

1、实践研究法;

2、观察法。

八、预期成果形式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

2、论文;

3、编写同步主题阅读教材;

4、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5、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和检测报告。

第三篇:《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结题报告

淅川县老城镇黑龙泉中心小学 李俊朝

一、课题的提出

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基础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分阶段达标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地域、家庭环境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意识,不能主动进行阅读实践;“应试教育”的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尚未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未发挥应有功能;学校、家庭未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课题,旨在改变目前课外阅读的现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课题中“阅读”是指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

课题中“主题性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苏教版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有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

三、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利用这些知识发挥自己的阅读能力去分析、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和与外界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经验的丰富和重组,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

2、“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是教育得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时机以后再去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得法于课内,及时进行同步拓展延伸,就会事半功倍。

3、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象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两倍。”“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

四、课题的价值与意义

开展主题性阅读的研究与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由课内向课外、由以教科书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识开放、由应试教育向读书滋养人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该课题的成功运作对农村学生阅读的外部大环境的开发、整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小学语文学科阅读的内容整合方式、阅读指导方式、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体系的建构都很有价值,也对改善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无序状态,规范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增强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用好教材,搭建桥梁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阵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挖掘教材,重组教材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阅读信息,以促发学生课外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材的内容作深入的解读和挖掘,揣摩作者思想、文本内涵,提炼出相应的主题。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围绕主题,深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与人物对话,与作者交流,获得许多真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郑成功》(主题:爱国)一课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感受郑成功的爱国举动,同时引导学生就“爱国”这一主题进行延伸:在历史上还有许多爱国人士——屈原、陆游、林则徐等,引导学生到图书馆、上网阅读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还有同学提到当前大家共同关注的“台湾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红娘”的作用,在学生与书籍(故事)间拉起一根红线,让学生有兴趣、有方向的进行阅读。

(二)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活动便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沉浸在其中,享受读书、成长的快乐。

1、校园读书节。学校(班级)每学期定期组织校园读书节活动,以此来浓厚学校(班级)的读书氛围,营造书香校园。2014年秋学期,学校成功举行了校园读书节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阅读现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各年级确立相应的主题,低年级“童话世界”,中年级“人物故事”,高年级“经典名著”。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中午午休时间、放学回家后的时间等,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另外,在读书节期间,我们还开展了系列化的活动,如“课本剧表演”、“人物故事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结束还可以评选出“书香班级”、“书香个人”等。

2、读书交流会。我们结合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也可以借助于“阅读资料卡”将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等摘抄下来,然后在班级中组织读书交流会,和大家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

3、好书(美文)推荐。在日常教学中,利用课前五分钟、晨会、夕会时间等,让学生走上讲台,说一说最近读的书目,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或文章,并简单地交流其内容或心得体会,给大家的课外阅读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发掘资源,维持兴趣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资源丰富多彩,如何发现并有效的加以利用应是当务之急。

1、图书室、阅览室。随着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学校图书室的管理也趋于规范和科学,图书架上的图书也越来越丰富,这些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力保证。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学生该如何选择,如何更好地从书籍中汲取精神的营养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进行主题性的阅读便是理想的选择,结合日常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提升,提炼出相应主题,可以结成研究小组,制定主题性阅读计划,撰写阅读心得体会或是小论文。这样做大大的减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提高了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也对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网络世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定期带领学生上网浏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问题”,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论坛,鼓励学生阅读的同时积极的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通过组织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参与科研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能够积极围绕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实践,有了许多新的想法和体会,并及时进行总结写成文章。

2、“主题性”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中,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开阔,阅读能力、综合素养得到了培养。

3、“主题性”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多次市研训中心组织的学科质量调研中,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均在农村小学中名列前茅,我校的语文学科考试成绩突出,特别是在“阅读理解”方面,得分率较高。我想,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长久的坚持和努力。“主题性”阅读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框架,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补充,大大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得语文教学真正朝着“大语文”的路子迈进。

七、我们的困惑和设想

“主题性”阅读的课题,从课题选择、论证到审报直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年的时间,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特别是学生的阅读热情高涨,习作水平提高,都是大家都可以共同见证的。然而,细细回顾研究的过程,我们仍然发现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惑与不足:

1、“主题性”阅读的实施在学校中受到了更多同学的欢迎,但是很多教师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课题的实施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认为这样的“阅读”会耽误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想法,不仅存在于教师之中,同时还存在于一些家长中,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将语、数、外学好,就可以了,每天他们希望看到孩子埋头看教科书,看到他们不停地做题,而将看课外书当作是“不误正业”。因此,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我们还应关注到教师、家长的态度,通过细致有效的工作,彻底转变他们的观念。

2、“主题性”阅读需要学生腾出更多的“自由时间”,但这一点在学校里似乎很难做到,尽管我们每周安排各班学生到图书室借书、看书,但是这一点时间是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读书需求的。而在课表上,各门学科都已排得满满的,学生的在校时间都已经有了充分的安排,如何争取更多的阅读时间,给学生更多的阅读上的指导应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3、“主题性”阅读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教师更加用心的加以引导,特别是给予学生方法、策略的指导。而在前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一线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活动只是一味的“放手”,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指导,学生只是盲目地读书,缺乏选择和提取的过程。因此,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力度,特别是鼓励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关注课题研究的动态,研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力争使课题研究工作推向深入。

第四篇:语文主题性学习心得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

语文课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要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从语文课程高度认识语文教学内容: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

“学生优异的语文成绩不全是老师教出来的,读书,大量的阅读也可以创造奇迹。” 朱继宏老师的这段话,道出了主题性学习的真谛。

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人们的阅读能力不断下降,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教学中没有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阅读不仅是学生分阶段达标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然而现实中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意识,对于读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能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因此,有意识的开展主题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在此次的学习中,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自己的认识。开展“语文主题性学习”能改变很多。一:能改变学生的海量阅读,以量变达到质变;二:能改变学生没时间,没兴趣读书的现状;三:能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写作现状。

“语文主题性学习”是个新课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主题性学习呢? 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究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应充分利用教材,并把握以下两点:(1)鼓励学生质疑,尊重学生探究精神;(2)创设情景,营造探究氛围。

二、联系教材,让第一个学生成为开拓者。开展语文主题性学习,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点向外发散,力争超越教师、超越教材。

三、贴近生活,让每个学生成为现实的关注者。语文主题性学习的内容选择应以学生需求为主,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关注现实。

四、依据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合作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动力与积极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主题性阅读”是以培养学生主题意识、能力和创造精神为目的,语文主题性学习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动参与、主动探究,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可以做到: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在阅读实践中完成 1.读书交流会。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也将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等摘抄下来,然后在班级中组织读书交流会,和大家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2.好书(美文)推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说一说最近读的书目,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或文章,并简单地交流其内容或心得体会,给大家的课外阅读提供有益的参考。用好教材这一“例子”,促使课内外有效衔接。

不过,在开展“语文主题性学习”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不能忽视字词教学;二是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三是不能只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而削弱语言的实践和运用;四是不能忽视对学生动笔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五是开展此活动不能急功近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主题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会坚持不断,也会更好地上好语文课,让学生在“语文主题性学习”中既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能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2015.3.29

第五篇:“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修计划

“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修计划

一、研修现状述评

传统教学存在着“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近年来,“主题阅读”这个词逐渐走进了语文教学的领域,“主题阅读教学”也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主题阅读教学自产生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在我国,主题阅读教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反思问题和现状,本研究提出的主题阅读教学的内涵应定于一种在系统思维指导下的教学“思想”。不能把主题阅读教学作为教学“模式”理解成浅层次的操作方法,更不能使之在“社会本位”的价值观的片面引导下走向“异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它需要回归到关于“人的整体性发展”的本质和初衷上来,以系统观为指导,探索“主题阅读教学”的新形式,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语文教学的需要。

二、选题意义和研修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开发语文教育的资源,“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基础学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分阶段达标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因此,我们都在努力试图构建阅读教学的新模式,特别是在学科间融合,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课程形式上在不断地摸索着,努力着,但是,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尚未从阅读教材资源的开发、阅读评价方式的改革方面去深入、系统地触及阅读教学改革最本质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实践与研究”是有研究价值的。

三、研修的内容和目标

(一)研修的内容:

1、调查、分析小学生语文主题阅读能力的现状。

实施小学生语文主题阅读能力的个案研究,对学生的阅读现状、尤其是主题性阅读的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主题性阅读能力培养方面要求。探索提高培养小学生主题性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小学生主题性阅读能力培养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小学生主题性阅读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3、研究小学生主题性阅读的心理需求及阅读、理解、鉴赏的基本方法。

(二)研修的目标:

1、立足语文课堂教学,通过理论研究,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能力培养的论文或调查报告。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总结出适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新策略。

3、通过主题阅读的实践与研究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研修思路

研修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

(一)以现行教材编写的主题单元为基础,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大量课内外阅读。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大量阅读,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阵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挖掘教,重组教材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阅读信息,以促发学生课内外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应该作深入的解读和挖掘,揣摩作者思想、文本内涵,提炼出相应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围绕主题,深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与人物对话,与作者交流,获得许多真切的感悟,要想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感悟,只有借助于课后的主题阅读,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的阅读中。

(二)开展各种读书促进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1、校园读书节。学校(班级)每学期定期组织校园读书节活动,以此来浓厚学校(班级)的读书氛围,营造书香校园。在读书节上要有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展示,可表演课本剧、童话剧,活动结束还可以评选出“书香班级”、“书香个人”等。

2、读书交流会。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也可以借助于“阅读资料卡”将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等摘抄下来,然后在班级中组织读书交流会,和大家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

3、好书美文推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说一说最近读的书目,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或文章,并简单地交流其内容或心得体会,给大家的课外阅读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持续乐读

1、图书室、阅览室、阳光书屋。随着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学校图书室的管理也趋于规范和科学,图书架上的图书也越来越丰富,这些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力保证。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学生该如何选择,如何更好地从书籍中汲取精神的营养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进行主题性的阅读便是理想的选择,结合日常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提升,提炼出相应主题,可以结成研究小组,制定主题性阅读计划,撰写阅读心得体会或是小论文。这样做大大的减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提高了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也对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校园电视台。为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台的作用,学校少先队等部门可以在班级推荐的基础上,进行“校园主持人”的选拔,评选出“校园主持人”,成立“播音小组”,并授予相应的证书,给予奖励,然后由专人(有专长的教师担任)对其进行培训,最终承担相应的播音任务。

课题中“主题性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有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

五、研修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及课题开展前后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

2、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学生主题性课外阅读的信息和学习研究,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3、实践行动法。召开不定期的课题研讨活动,举行观摩课、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开展读书活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

4、经验总结法。及时对课题开展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教学案例及相关论文的编写等。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7年6月-2017年8月

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和课题组分工;搞好研究的前期工作,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文献研究、现状调查、论证并制定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7年8月-2018年2月

(1)根据研究的内容,以教材为主,选择好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做好课内外阅读的链接,开好阅读篇目。(2)学习有关理论,做好学习笔记,定时组织交流。(3)把拓展阅读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上好课内外有机整合的阅读教学研究课。(5)开展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

3、总结阶段:2018年2月-2018年3月

研修总结、撰写优秀课外阅读教学案例集、教案集、相关论文集及整理。

研修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主编:钟启泉 《小学语文教学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开明出版社(陆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师用书)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研修总结(样例5)

    《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研修总结 一、研修主题的提出 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尤......

    农村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中卫市柔远中心小学:拓晓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主题性学习自主性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主题性学习自主性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主题性学习自主性教育 什么是主题性学习?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所以,主题性学习,旨在不要教得太多,主要是让......

    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阶段性小结(共五则范文)

    《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 阶段性总结 为倡导读书,改变目前课内外阅读的现状,丰富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生活,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主题性学习自主性教育

    学习的主题是什么?语言学习,不说话。因此,学习的主题,不是教太多,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学习。小学语言主题学习是从这个核心的阅读开始,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由主题单元编写的课本,围......

    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 研 究 方 案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创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开展小学语文......

    八步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情况调查情况研究

    《八步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情况调查情况研究》 中期实验报告 执笔:邓玉妹 曾兰芝 八步区教学研究室于2006年3月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背景下的小学母语教育研究”课题组......

    转化农村小学语文后进生的研究

    转化农村小学语文后进生的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农村小学,特别是我们峡口小学地处江山市最南端,山区孩子特别多,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子女上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