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04:4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

第一篇: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

研 究 方 案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创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开展小学语文课堂现代学习方式研究,能较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全面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小学的教育质量。由此,小学教育将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高素质,高规格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持而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更是这场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小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小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传统的小学课堂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和记忆过程,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小学生发展的阻力。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直接来源,认识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发生,也只有依赖于实践的推动才能发展。”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活动过程,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现代教学结构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主体地位,教师居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授活动的主体。学生与教师作为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教与学的联系就显得十分密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学生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先后15次用上“体验”这一词眼并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为学生设计体验活动。

《新课标》中有关“体验活动”的大量阐述为我们体验式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开辟了广阔的实践路途,也鼓舞了我们体验式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者之一:南师大课程改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郝京华教授指出,面对新教材,老师们要改变原来根据预先写好的教案,在课堂上“走”教案的现状,相反应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对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我们这次研究就要求 :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能力”的现状,构建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的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方式。

2、探明体验式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应用策略。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取体验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3、在实验过程中,分析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所遇的障碍,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主体教育论、素质教育理论、多元智力论等系统书刊是我们需要广泛涉猎的理论营养。(研究的准备阶段)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理论学习,教学设计的评析、教学过程的检查等活动,检验研究成果,探讨新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探索实验、验证阶段)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要不断地进行回溯研究,在反思和总结中,探讨现代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的运用。(评价总结阶段)

五、研究的内容

针对农村小学长期以来受到教育资源条件的限制和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小语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积极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丰富体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我们按研究的内容分为三个子课题小组:

(1)农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组。

(2)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组。

(3)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组。

华师大杨再隋说:“实施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而且必将改变教师生活,实现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改革就是变革,在变中求新,在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方法”是研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教育资源条件的限制,因而学生学习的环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体验式学习”特殊性。研究其特性,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探索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的现代学习方式。

其主要策略为:

1、注重儿童的已有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文本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与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

2、重感悟,重语感的培养,能理解的则理解,暂时不能理解的,可“不求甚解”。

3、重情感培养。情感是体验生成的动力。文本蕴含丰富的情感,即使是叙述性课文也隐含着作者特有的感情和特定的态度。体验性的课堂必须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和调动让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喜怒哀乐融入文本去,这也是一种“超原型”的创造力。

4、注重情境化。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大脑框架中的情知系统都充分开启,在文本、师生对话中,深入到文本宿地。

5、借助多媒体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世界中体验、感悟。

第二篇: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日益突现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

2、此刻,且让我们着眼于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课程资源的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许多学校甚至将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阅读的内容方面贫瘠到了四大名著的作者都不明了,更不用说斯威夫特、罗曼·罗兰、海明威他们的作品了;据调查:从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来看,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的人数占60.70 %,其次为文学名著,占50.69%,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纸杂志的学生相对较少,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从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来看,有73.7%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说明学生阅读的出发点是好的;有55.08%的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说明了学生读书还有较浓的功利色彩;有36.05%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说明了部分学生还没有把读书当成一个人所必需的精神需求。从阅读时间来看,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决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到30分钟。从阅读途径看,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可见,农村小学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由此可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方法,推进学生阅读,并切实达到相应目的。

3、教学实验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需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4、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我们的阅读现状,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

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志、情感、个性意识倾向、气质与美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智慧阅读就是读书有道,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规律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1、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母语课程资源,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实践研究课题。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读书教育的研究。就美国而言,并非常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读书策略的指导。不仅如此美国小学还十分重视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学生尽量扩大读书的面和量,并且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意向自己选择书籍阅读,读书作业有两种组合类型,以“个人为主”的类型和以“读书俱乐部为主”的类型,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读书作业室工作。他们所遵循的读书教学的思路是:读书的策略——读书的兴趣——讨论交流——讨论策略。

2、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有读书能力,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读书中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2、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和课内外阅读链接的途径。

3、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与策略 课题研究的对象:通元小学五年级学生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让学生智慧地课外阅读

1、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全校利用部分中午时间开展语文兴趣课,试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进行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以文化名人命名每个班级,诣在培养学生兴趣,因为它始终都是最好的老师。

2、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探究

利用晚托课进行大阅读自主学习。要实现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目标,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我们在阅读课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此外,也开设课外阅读课、读书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进行分层指导,逐步实施,开拓学生读书空间,让学生享受读书乐趣,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3、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积累习惯等。

4、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学生进步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5、以丰富的外延吸引学生不断提升

鼓励学生积极向图书室借阅资料阅读、订阅《南湖晚报》、《少年儿童故事报》、《小学生时代》等刊物杂志,像学生介绍可读性较强的作品等,让他们感受课外知识的广、深及读书的迫切感。

(二)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

充满智慧的课外阅读总不会脱离课内文本而孤立存在。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上《赤壁之战》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三国鼎立局面,同时辅以各人物性格及相关故事,推荐学生看《三国演义》,要《钓鱼与放虾》时则介绍《故乡》《少年闰土》等作品,鼓励学生走进鲁迅。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前置性、比较性、拓展性阅读,在联系中,对比下获取知识。

(三)创建大阅读学习型校园文化

阅读的还有一种大智慧,是创设阅读大情境。大阅读进校园,我校确定了《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古文观止》等校本教材,把“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必修校本课程。我校努力建设校园文化环境,设有《古诗长廊》,不断充实图书室、阅览室的藏书。学生诵读时间有保障,清晨,校园广播播送经典诗词,感受经典环境;中午“习字一刻钟”,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晚托设有“读书时间”,让学生在书海漫步。教师方面,努力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并制定了相应的科研教育制度,在竞争中求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

起始准备阶段(2005.9——2006.5)

1.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开展研究探讨,整理读书策略,做好理论的积累。2.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手段,掌握全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由此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3.编写校本教材及组织订阅小学生课外系列丛书。组织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并指导,根据学生的建议及普遍兴趣点精选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读书交流会、名著述评、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积累感性材料。

课题实施阶段(2006.9——2007.9)

1、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低、中、高)适合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重点探索和研究开展课外读书指导、探讨有效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2、导读书方法开设读书指导课。(1)、开拓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2)、提高读书品位开设阅读欣赏课。(3)、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

3、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对各校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链接活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感性材料进行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及时调整,使活动有效开展,课题深入研究。

课题总结阶段(2007.10)

1、将研究结果运用于本校各年段,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基本掌握适用的读书策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对对本学期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2、对本学期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3、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并在这一轮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六、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组长:汪丽芳 课题成员:马忠明

孙高峰

姚春

江飞

陈燕

通元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该课题负责人曾参加县级多项课题的研究,有着一定的组织能力。根据本课题目标,负责人有能力,有责任按阶段目标严格实施,并进行阶段总结,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

(2)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科研氛围浓厚。课题组成员在语文教学及课题研究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经验,同时课题组成员也都参与了“创建大阅读特色学校”的研究。课题组积极认真,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研究讨论、反馈信息,修改计划、方案。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实施方案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

275 字体: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浣江小学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便是老师和学生的终极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影响下,学生很少涉猎课本以外的东西,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依然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实不是没有出现在教材、课堂或作业中,遗憾的是,这种生活事实仅仅是以例证的角色出现的。当教师为了说明某个观点、证明某种结论、巩固某一记忆时,事实才临时被拉进了课堂,而此时此刻的生活事实,已经不是那种能给人热情、冲动、直觉、遐想的事实,它是被人制作、化妆过的一个道具或角色。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不是他有体会、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实,他是被动的、勉强的理解事实,而要让他再写出这种生活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这种僵死的课本,僵死的课堂教学,最终僵死了他们的思想。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化语文”、“语文生活化”。正如于漪老师所言:“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语文这一门学科是最富内蕴和思想的,是最富有灵气与诗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真正的语文教育决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只局限于课堂,而应该使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苏轼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指的就是丰富的社会生活。我们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就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为了教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的现状提出来的。我们认为:从社会的要求、学科的要求、学校的要求、师生的要求几方面来看,我校确定的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可行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利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思考:

(一)国外

1、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2、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查的知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

3、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提到:“生活,是我们最重要的教育工具,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它。大自然以及它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思维的主要源泉,是发展智力才能的主要学校。”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

(二)国内

1、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2、《语文新课标》(实验稿)十分强调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3、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4、我国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解决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人们都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向四十五钟要效益。但年复一年,收效不明显。原因何在?看法不同。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背诵一个又一个的概念和论断,要求一字不改;学习一个又一个的程式和方法,要求如法施行。教学远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变成空洞乏味的东西。学生不能生动活泼地学习,大大减损了学习语文的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须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只有这样,学习起来才欲罢不能。”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概念界定:

“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它包括三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的学生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既学到知识,而且语文素养得到主动发展。

四、研究目标:

(一)教师方面

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并要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与阅读精品中吸取生活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

(二)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三)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

五、研究内容: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全面实施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研究改进课堂教学,压缩语文课文的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在短时、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突出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突出写作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突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突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突出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二)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实施“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应该强化语文课外阅读和其他课外活动,沟通语文教学同其他各科教学,语文教育和学校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新体系。1、学生生活积累研究。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教学。同时要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2、学生生活实践研究。研究如何通过建立课外活动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他们懂得“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这个创造性一方面要在学生的写作方面反映出来,所有的习作是内心体验的反映,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有思想,有想象,有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在学生创造性的开展语文活动中体现,自办刊物、报纸,自办电视台、广播站,成立剧社等。

六、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五、六年级两班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初步建立课题框架,争取取得突破性成果。在研究初有成效的基础上,再延伸至五、六年级其它班级的学生和一——四年级的学生,使得课题起到连贯性、整体性,真正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准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总体上以行动研究为主,并辅之以各种研究方法。

前期工作:采取以文献资料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七、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的主要负责人:郦天林 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及分工:

1、翁善庆:负责课题的指导、监督课题的实施

2、赵国芳:负责课题的创意和指导

2、郦天林:负责课题的组织、统筹

3、许 惠:负责课题的策划、协调、管理,课题方案的制定,并负责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4、吴孟儿、寿圆芳:负责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

5、徐 令、吕建萍:负责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八、实施步骤:

(一)前期工作:(2003年4月——2003年8月)

1、筹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明确各研究内容的负责人。

2、各负责人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

3、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

4、制定和健全学习和交流的制度。

5、方案制定后,请有关专家提出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方案。

(二)具体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6年6月)第一阶段:(2003年9月——2004年6月)

课内:仔细研究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明确该阶段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确定分层、递进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制定每篇课文的教学时数和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充分意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这一道理。加强古诗文的诵读和对课外名作的阅读,学习写心得、体会。

第二阶段:(2004年7月——2005年6月)

课内: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缩短教学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节课重在实实在在真正有所收获的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的分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留出一定量的课时,对课外的阅读和写作进行指导。

课外:由学生创造性的开展多种活动,由被动吸收知识转为主动获得,并能写出一定的活动计划、调查报告、观察日记等。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料和网络资源,来获得更多的需要的信息,并学会交流信息。

第三阶段:(2005年7月——2006年2月)

课内:由老师教转为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最大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经验总结和一定的理论建设。

课外:能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制定自己的阅读、写作计划。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参与

一、两项课外团体活动,并在语文的某个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中期汇报(2005年10月)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请专家论证、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

(三)成果总结阶段:(2006年3月——2006年6月)

1、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

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学生写自己在这种生活化教学下的收获和体会;

4、制定课题延伸计划;

5、请专家进行评估验收。

第三篇:小学语文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

我很喜欢语文,一直是学校语文成绩第一名,我学习语文认真坚持下面的方法:

一,课前认真预习

每一篇课文预习一定要大声朗读三遍,手里拿上铅笔,第一遍慢慢地用铅笔指读,争取不读错一个字,最好是面对妈妈带表情朗读,出现错误妈妈会及时纠正,遇到不认识的字一定要自己查字典 二,课堂专心听讲

上课不能开小差,要积极举手发言,让老师指出自己的错误会加深课堂学习印象,还能得到老师的指导理解更多知识

三,课后好好巩固

认真作业和复习,对好的句子和词语一定要背诵下来,背诵很重要,脑袋里要认真想象课文中描绘的场景,这样能加深印象和理解 四,课外多看书

不要看漫画书,要看妈妈推荐的小朋友版的名著,周一到周五绝不看电视,在家里的重要活动上(比如外婆生日)要敢于上台发言,让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得到应用

第四篇: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让学生从个体积累的语言习得经验出发,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验语言文字的美和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本文从“指导入情朗读”“创设语言情境”“引导人文对话”三个方面阐述体验式阅读教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体验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在人文对话中体验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一、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读书中体验

1.默读中融入情感体验。对一些感情比较含蓄、寓意较为深刻的文章应把重点放在默读训练的指导上。如苏教版《生命桥》的第三段:“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后再让学生默读静思:从这段文字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之后课堂出现了几分钟的沉默,但可以断定的是学生在潜心与文本对话,学生的纯真和善良的思绪奔涌不息,他们已经体察到了这段文字的悲剧美:“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是生命的希望,却又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为代价的。“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猎人们也“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此时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学生在静静地体味,“此时无声胜有声”。

2.朗读中融入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对那些感情饱满、朗朗上口的文章,老师常常让学生齐声朗读。由于朗读人数多,气势强,极易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让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轻声读课文,先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因为学生自由读,快慢不定,遇到障碍,还可以停一停,想一想,有利于准确地把握朗读的语感。在自由谈的基础上过渡到有感情地轻声读,这是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教师要适当指点。再由轻声读转向齐声朗读,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充分的表演和纵情倾吐。

3.诵读中积累情感体验。诵读是表现文本之声,是诵读者语感与文本言语之声的碰撞、交流、融合,是诵读者与文本言语的对话。对古诗词、现代歌谣和精美散文的片段理解,学生通过诵读达到与文本对话的心灵沟通,是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如《可爱的草塘》第五段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启发学生头脑中浮现出草塘那满眼的葱绿、静中有动的画面,和作者一起步入这美丽可爱的草塘,然后进行诵读。在欣赏性的诵读中,学生如临其境,被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所感染,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在诵读中,他们倾吐了热爱大自然之情,把无情的书面语言化为了声情并茂的口头语言,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提高了情感的体验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体验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叶圣陶是这样表述生活体验对语感生成的重要性的:不了解一个字和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翻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语文老师要善于将学生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到前台,这样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激发学生生活体验的方法很多,教师利用语言,联系生活,帮助联想,展现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如一位教师教学《游园不值》时提出问题:同学们,诗人没能进入朋友的园子里,没能观赏到满园的春色,多么可惜啊。但你能猜出园里是什么样的吗?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我想里面一定是绿草茵茵、百花争艳,蝴蝶在翩翩起舞,蜜蜂在花间采蜜。”“我想里面有一条小石子路,两边都是垂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着身姿。”学生的描述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融入了对春天的切身体会。

2.通过表演体会情境。表演是体验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根据文本提供的情境、情节,让学生入境表演,求得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它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完整演绎,也可以是对文中“空白”处创造想象表演。于永正老师教学《狐假虎威》后半部分时,为了帮助学生通过读了解狐狸如何借老虎的威风在百兽面前神气活现的样子,他抓住“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这个很不起眼但极富启发性的问题,借助模拟表演这一形式,引导学生研读。学生如临其境,抽象的语言文字顿时“活”起来了,思维也“活”起来了,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引导学生在人文和谐的对话中体验

学生阅读课文,其实是学生与文本的一种对话过程。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从接触课文开始,学生就在与课文进行对话。于是,《丰碑》中的军需处长走出了大雪山,来到学生的心中;白居易笔下的《忆江南》的花草江水化作灵动的生活经历,感动着学生的心灵……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活跃在学生的心间;一处处独具特色的景观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一种种感人至深的情感浸润着学生的灵魂,作品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

实践证明:“体验式”阅读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体验文本和自我体验的实践中,既有独立学习的意识,又有合作探究的行为。课堂教学始终在自由、民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第五篇: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

金羊镇窑沟小学

《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

课 题 方 案

(2011年秋学期)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体验式学习方法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体验式学习,就是指能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所体验,在体验中又能生成新的学习方法。狭义的体验式学习方法是指课程中的体验式学习,即把过程作为一个学习内容来掌握,是教师把学生组织到元认知领域的过程。学生关注的焦点是自己经过的学习过程。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交流合作、价值建构是体验性学习方法的主要特征,其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是生成体验性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学生的体验一方面来自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另一方面是对经历过程所带来的情绪回味,体验式学习方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属于学习方法的范畴。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学生通过教科书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教学和探索,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或技能的学习过程。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长期以来受到教育资源条件的限制,因而学生学习的环境给教学带来了“体验式学习”的特殊性,研究其特性,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探索农村小学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因而也具有着极其普遍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

主动接受体验,解决难题。

2、教师和学生通过教科书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教学和探究,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或技能,获取体验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针对农村小学长期以来受到教育资源条件的限制和小学生活动好动的特点,结合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积极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丰富体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情境世界中”还把这一种方法进行迁移,使之与其它的方法形成一个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整体。

中国古代哲人曾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在体验式学习方法中,开放性教学和学习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并构建创新型语文学习方法。我们运用在“情境世界中”这一方法首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原有的实际经验,恰当地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这些相关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感官必然产生强烈的共鸣,不自觉地进入课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原有的经验慢慢释放出来,并且在体验式学习中不断调用这些被释放出来的经验,去和课堂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联系,深化自己的学习,逐步提高认知,合成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实施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而且必将改变教师生活,实现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改革就是变革,在变中求新,在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方法”是研究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长期以来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的基础是一线教师,因为他们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学校对教研组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

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①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

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2)建立数字校园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3、教学经验。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

1、课题报告

2、特色活动展示

3、论文集和教学案例集萃

十、组织领导

组 长:王 飞(窑沟小学校长)成 员:韩永红(窑沟小学教导主任)

赵 炎(窑沟小学总务主任)

史淑萍(窑沟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连晓红(窑沟小学数学教研组组长)

参加人员:窑沟小学全体课任教师

十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教学相关网站中的资料。

窑沟小学 2011年8月

下载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中卫市柔远中心小学:拓晓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把这种知识当作良种,种一粒会绿一片,收一筐。如果一个人正在挨饿,给他一条鱼,只能解决临时的饥饿,而授于他捕渔的方......

    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方法123[大全]

    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把这种知识当作良种,种一粒会绿一片,收一筐。四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些学习方法: 一、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语文学......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收集整理)一、解读课本(一)汉语拼音 借助拼音儿歌形象、直观地进行识记,要求读准确,能正确书写,并分清声母、韵母、声调及整体认读音节。 ◆拼音儿歌集锦......

    四年级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浅谈

    学习方法浅谈 杨永琪 这次期中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我自己有几点学习的体会提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希望同学们给出宝贵建议。 一、学数学 学习数学,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

    小学语文作文体验式教学

    试论小学语文作文的体验式教学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呢?我觉得应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性阅读。所谓体验式......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2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 日基小学毛成军 在教育改革的形式下,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中。我们作为基层的教师,如何将新课程理念溶进自己的教学中,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