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分析

时间:2019-05-12 23:3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舞蹈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舞蹈分析》。

第一篇:舞蹈分析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舞蹈小鸭嘎嘎,让幼儿了解苗族,小鸭子的特点。2.培养幼儿大胆的表演及变现能力3.教师通过讲解小鸭嘎嘎在舞蹈中的摇摆动律,让幼儿塑造一个可爱、顽皮、滑稽小鸭子的形象 关键动作:鸭子步 教学重点:教学时注意步伐始终与扭胯动律协调配合。教学难点:1.舞蹈中的鸭子舞步 教学方法:

一、熟悉音乐,了解舞蹈情节。听乐曲跟老师做基本动作即熟悉乐曲,又舒展身体。教师讲述舞蹈情节。教师放乐曲引起幼儿兴趣。

二、分段欣赏舞蹈,分解联系动作。引导幼儿运用顽皮、可爱、滑稽的神态及动作表现。给并让他们分组表演,教师即使给予评价。

三、完整地跟随音乐跳舞。1.教师提醒幼儿根据乐曲变化作出相应的动作,并注意舞蹈动作的合拍,协调。2.教师表扬表现力好的幼儿,并请他们表演给大家看。3.轮流到在大家面前表演,其余幼儿学做评论员,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他人的长处,正确对待同伴的评价。我只能想到这些了!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的最简捷的途径,它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个性化充分发展,人格的完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在的农村,已经达到或正在大步迈向小康生活。在这些农村,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全面关心下一代的素质,提高生活素质,培养艺术才能,已经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需求。在此背景下,加上我校的舞蹈教育优势,开发了《农村小学舞蹈特色教学》为内容的校本课程。笔者谈谈在课程开发中关于小学生舞蹈能力培养过程中四个步骤。

一、以欣赏熏陶为先导。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和舞蹈题材。

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生舞蹈教育的任务和目的,选择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幼儿感兴趣的题材。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我们就选择一些节奏欢快、活泼、优美的音乐来让小学生学习舞蹈。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和舞蹈教材,这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败,也是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小学生对舞蹈感兴趣的基础。

2、让小学生感受舞蹈作品。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小学生感受舞蹈作品必须以感性知识为主,更多地依赖于主动、直观的形象。在活动中我们就利用多种形式、教育手段来让小学生感受舞蹈作品,让小学生能逐步投入舞蹈这种意境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发展形象思维,体验乐曲情感和意境。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再现作品所描绘的意境,就能体验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想象的水平依赖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就应该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表象。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语言、肢体动作、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艺术形象,提供想象的空间。

二、以舞蹈基本功训练为基础。

1、地面训练。主要解决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解放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为把科和中间的训练做好最重要的准备。

2、扶把训练。

3、中间训练。

4、技术技巧。

三、以舞蹈模仿训练为重点。

1.律动的模仿。

律动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等变化做不同的律动性动作。律动可以单一动作重复练习。也可将几个关联动作组合练习。律动的训练加强动作与音乐的协调配合,提高幼儿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为学习舞蹈打好基础。

如,形象模仿动作:鸟飞、兔跳等。集体舞一般是在短小歌曲或乐曲的伴奏下,有组织、有规定的队形、位置上做舞蹈动作,一般可以反复进行,舞蹈时要求学生要有相互的感情交流,动作和谐一致。

2.集体舞的模仿。

集体舞一般是在短小歌曲或乐曲的伴奏下,有组织、有规定的队形、位置上做舞蹈动作,一般可以反复进行,舞蹈时要求学生要有相互的感情交流,动作和谐一致。集体舞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变换队形,在音乐中整齐、协调的动作、树立相互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3.表演舞的模仿。

表演舞一般是指体裁广泛、主题突出、有特定的内容、情节、角色,有画面和队形的变化,舞蹈性比较强,是部分学生参加用于演出的舞蹈。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舞蹈,教师在排练舞蹈时,要给学生讲清舞蹈中的故事情节、表演时应注意什么。在教学过程要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并进行模仿,反复练习,达到教师的要求。例如,在排练舞蹈《花儿向阳开》时,主要动作是学生双手作动态开花状,脚下做娃娃步和小碎步,初学时,学生动作做得较僵硬,我反复示范,并用启发式的语调告诉她们:“你们就是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花,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欣喜的开放。”学生理解了动作的含义,头、眼、手、身段、表情的配合有了,动作也就做活了。

四、以培养舞蹈创编能力为目标。

1、创设学习和创编舞蹈的环境。

环境是小学生的教师,它能让小学生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为小学生创设健康、丰富的舞蹈活动环境。以满足小学生舞蹈发展的需要,获得有益于身心各方面健康发展的丰富经验。如:在班上设立音乐活动区,老师为小学生准备各种舞蹈表演器材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创编表演,让小学生随时随地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从而产生对舞蹈活动的兴趣,小学生通过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用自己创作的表演道具进行表演,不仅能激发小学生对舞蹈活动的兴趣,还能培养小学生自信心。

2、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积累舞蹈创编的素材。

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引导学生捕捉有趣的、耐看的动作形象,身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我们引导小学生观察的对象。让小学生观察可以作为舞蹈素材的事物,并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们,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小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把观察的重点放在观察形态、动态、神态上。以前我们做各种动物律动往往采用一种固定的动作,如小猫捋胡子,小狗耷拉大耳朵等。其实,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一种动物除了有平量被大家都注意到的特点外,往往还会有别的人们忽视的显著特点。

3、师生共同创编舞蹈,体验创造的快乐。

作为孩子的“好伙伴”,我们经常与孩子们一起创编舞蹈。如和孩子们共同创建表演区,搭建小舞台,提供演出服装,头饰,道具。并随着教学活动的变换,不断变换材料,使环境对孩子有了吸引力,又由于材料的变换,无形中给孩子创编动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性,孩子在当前生活经验的提示下,能够轻松自如的投入到舞蹈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教师顺应孩子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演实践的机会,并参与表演,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表演兴趣。

4、尊重首创,使小学生主动创编舞蹈。

大家都知道,舞蹈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尤其是创编出与众不同的动作那就更难了。试想,如果某个小朋友千方百计地设计了一个新动作,被别人模仿去了,而他没有得到肯定和表扬,那么,久而久之,他是不是也就有动脑筋创新了呢?教师要像尊重专利技术一样,重视幼儿的首创。在每次创编活动总结时,要对小学生的首创动作加以肯定、表扬。这样,不但能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让小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而且还能丰富其他小学生的想象,让每个小学生都产生创作出与众不同动作的欲望。

在小学生创编舞蹈的过程中,还可采用了从单独自由创作,到能力强弱搭配,再到自由分组创作的由易到难的形式。不仅在教育活动中让小学生进行创编,而且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节目排练中找机会,让小学生进行创编。有了这样的宽松的环境,小学生创编起来就更加自主、自由、自如。

一、二、民族民间舞是相对简单的,容易入门,也方便表演,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但学的人太多,外行人看不出来好坏。

第一,可以培养团队精神,舞蹈是一个团队协调的集体活动。特别是一些民族舞蹈。

第二,可以塑身,练就好身体,舞蹈和运动一样,需要大量的卡里路消耗,同时会促进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第三,可以培养孩子的民族情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民族舞蹈不是简单的动作构成,有他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史,所有学习民族舞蹈的过程也是了解一项文化的过程。

权威性:中国著名舞蹈教育家、北京舞蹈学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资深教授潘志涛领衔主编,北京舞蹈学院中华民族民间舞系十多位权威舞蹈专家教授倾力创编。

愉悦性:教材的编排遵循“愉悦教育和素质教育科学统一”的理念,集表演性、游戏性和专业性为一体,让孩子不受死板、枯燥的机械形体动作折磨,教学中一个课时都是在学习优美的成品舞目,让孩子在愉快的舞蹈学习及表演过程中完成形体训练、树立自信、培养气质,并充分感受舞蹈给人带来的乐趣。

多样性:教材以56个民族舞蹈素材为基础,取材多样化,舞蹈动态风格各异,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教材共分12级(另附3个表演级别),每级精心创编了10个舞目,通过全部级别学习的学员将掌握150个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

实用性:150个舞目均编排为1-3分钟的组合或4分钟左右的成品剧目,每个舞目除了编配有专业的课堂训练音乐及表演伴奏音乐外,还配有绚丽多彩的民族舞蹈服装及专用道具,使每一个舞蹈都可直接用于舞台表演及参加各类比赛,彻底改变了以前那种苦于练习舞蹈基本功却不能登台表演的传统学习模式。

合理性:教材编排切实考虑孩子阶段性成长的特点,由易到难,深入浅出,使没有舞蹈基础的孩子也能够顺利地入门和快速地进步。启蒙级:1—2级,适合4—6岁 初 级:3—8级,适合于6—13岁 中 级:9—10级,适合于13—16岁 高 级:11—12级,适合于16—18岁 表演级:13—15级,适合于18岁以上人

唯一性:考级学员通过学习及考试,将得到国内唯一的中华民族民间舞认证机构“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中心”的权威认证。

每个舞蹈教育者都要面对一个巨大的责任——那就是决定你教什么动作及何时教这些动作,以此来最大化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和保护他们的身体。

美国国家舞蹈教育委员会主任瑞玛·费柏表示,了解和分析孩子们的身体发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们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用一种循序的进程,在快乐的气氛中教授舞蹈,将孩子们领进舞蹈艺术的大门并掌握舞蹈技巧。

那么如何决定不同的年龄段该教什么呢?这需要老师们用无限的耐心去研究,也就是说你必须真正观察和了解你的学生。

首先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将孩子们分成不同的班。

一、3岁—4岁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因此他们的舞蹈课时间要短,最长不超过45分钟。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要在家长或老师的帮助下上课。除此以外,一定要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5岁至6岁的孩子分开,因为这两个年龄段的孩子有非常大的差距。4岁的孩子仍然有一些幼童蹒跚不稳的痕迹,而5岁的孩子则是他们开始长肢体的时候,这使老师在教孩子舞蹈时同样也有巨大的差别。对于3—4岁的孩子们上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对肢体的意识。如:能够认识和独立地使用头、手、胯、胳膊肘、肩膀和脚趾头。在课的开始,你可以用一首歌曲来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孩子们会很快记住这首歌,并会很高兴地跟着唱和跳。这就是简单的唱歌和拍手练习,帮助训练孩子们的肌肉,让这些肌肉会动。对空间的意识也是这个年龄段非常重要的练习。让学生们学会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跳舞,如:用半脚尖走路,在地板上跳舞,以及和同学们站成一排或圆圈跳舞等等。

动作的技巧也同样应该得到训练。舞蹈演员们每天都要在地板上摇摆、旋转、走路、跑步、跳跃、滚动和滑动。而对孩子们来说就是发挥他们的想象,假装他们是马(就可以训练跑马步),是蛇(就可以训练滑动的步子)等等。同时也可以配合使用一些道具,如艳丽的丝巾可以帮助孩子们领会舞蹈时的轻盈和优美,孩子们会高兴地选择一条丝巾并与丝巾一起舞动。

在你的课程中既要开发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又要教授舞蹈技巧;既要教会孩子们创造性地跳舞也要教会运用技巧跳舞。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芭蕾舞的转开。简单地将孩子们的双脚分开,让他们站一位,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应当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如:用一个比萨条帮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一位。总之找任何与孩子们的世界有关系的东西,从孩子们的眼光中去考虑问题。

二、5岁—6岁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已具备足够的协调性,可以开始学习正确的舞蹈动作及基础的舞蹈队形和节奏。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技术激发他们自己创作舞蹈,用舞蹈讲述故事。如:表演一个轻盈飞舞的蝴蝶或者一个睡在玩具盒子里的娃娃是如何变成真人的。“公主”的概念也是在这个年纪扎根的。在教课时你最好用他们的语言说话:这是一个公主应该站的姿势,将自己往上挺直,保持下巴抬起。当舞蹈课结束时,轮流让孩子们给当天在课堂上练过的舞步起一个名字,或者是让一个孩子表演,其他孩子们给舞步起名字。在这个阶段,培养创造性和记忆力是非常有价值的训练。

三、7岁—8岁的孩子

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同时也具有成熟的语言和认知能力。用课堂的时间介绍舞蹈术语,开始让他们记组合。7—8岁的孩子也更独立,他们会骄傲地问各种问题,也会骄傲地向老师或家长表演他们学到的东西。在这个阶段,家长的及时反馈是特别重要的。老师是在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要给予他们力量。设法找到一种方法使孩子们觉得自己很特殊。在你提出批评之前,首先要指出他的优点。如:你的转开非常棒,你能试一试将你的膝盖稍微伸直一点吗?当孩子们先听到表扬之后,会很容易接受批评。但是也要小心空泛的表扬,诸如“你很漂亮”等这样泛泛的话。孩子们也是很敏感的,他们知道这其中的不同。

四、9岁的孩子

他们可以开始学习规定动作后面所蕴含的东西了,可以开始培养舞蹈的审美力和跳舞时的表现力。注意要保证你的课要适合该年龄段不同能力的孩子。如:你的课上既有10岁的较好的孩子也有较差的孩子,那你的课的难度就要考虑从8岁到10岁、10岁到12岁。这样那些差的孩子还是能够跟上同岁孩子的水平。你必须要让孩子们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自豪。

《乐记·乐象篇》中说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无论诗、歌或舞,都是从人的内心发出的,内心有所指引,然后才会表露于外。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它从内而外地对人进行全面的影响,美的舞蹈浸透人的心灵,感染人的思想、品质和情感;开发人的表现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力;塑造人的体形,培养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舞蹈是一门比较特殊的专业,学习过程枯燥而艰辛,尤其是起步阶段,长时间的基本功(劈叉、下大腰、横叉、抬腿等)训练单调而乏味,让人兴趣索然;身体上的痛苦,常常让人萌生放弃的念头。

如何把学生引进门,冲破这些难关,激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成为舞蹈教师面对的重要难题。这就要求老师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把苦练变成趣练,提高学生的舞蹈兴趣。我在教授舞蹈的初期,接触了很多因训练十分艰辛、乏味而想放弃的学生。当时我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只是一味地鼓励和劝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慢慢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当初的舞蹈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没有注重因材施教,认为教授舞蹈不过是让学生练出柔软的韧带,掌握技巧,学会动作而已,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忽视学生的个性;以让学生一味地模仿自己作为基本教学方式,不断重复“像我这样跳”之类的话;漠视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现在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于不少舞蹈教师的教学中。这样用自己的经验式的感觉和粗疏的体会去教授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学习机械而被动。时间一长,原本对舞蹈有兴趣的学生也受到桎梏,上课提不起精神。舞蹈教学应把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当成学生智能的开发者,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每一次教学和示范都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挖掘学生的舞蹈感觉和表现力;通过配合音乐、夹杂游戏、变换训练模式等方法使单调、辛苦的舞蹈训练变得丰富而充满趣味。如此持之以恒,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也会变得乐趣无穷。

当学生的舞蹈学习达到一定的层次以后,要特别注重表演实践。表演实践是提高学生舞蹈水平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经过大量的训练自信地登上舞台表演时,其身份发生了转换,变成了演员。演员在每次的演出中,发挥自己所学,在舞台上、观众前酣畅淋漓地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这既是学生刻苦训练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今后坚持学习舞蹈的一种激励。把平时的学习和舞台表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大大提高课堂训练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笔者发现,相对于没有参加过考级、比赛、演出的学生,那些有过舞台表演经验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得更加认真、积极。舞台表演使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心理素质等得到了锻炼,舞台驾驭能力不断增强,阅历也更加丰富。

考级,对于今天中国的家长和学生来说,已经成了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儿。自1989年北京舞蹈学院首推中国舞等级考试制度以来,在历经18年以后的今天,除北京舞蹈学院以外,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歌剧舞剧院、各地方舞协等机构都在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考级„„然而,在舞蹈考级不断深入人心的同时,一些负面问题也突显出来:刚开始兴致勃勃学习舞蹈的孩子,不到几个月功夫,有一些居然“谈舞色变”,更有甚者,有的变得厌恶舞蹈。

一、警惕·丧趣

儿童时期产生的对舞蹈的这种体验,将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其严重性应当引起舞蹈教学人士的关注并给予高度的重视。作为一名从事青少年舞蹈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讲,我们最大的“失职”莫过于让我们的孩子丧失了对舞蹈的兴趣。究其原因,我认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教学方法不当

现行的各类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在编排上备有路数。以中国舞蹈家协会编创的“中国舞蹈考级”为例,这是一套融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自娱性、知识性、技巧性于一体的教材,对学生的表演、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渗透在一个个教学组合当中,而考级本身只是作为检验舞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手段而已。

然而,很多培训机构和教师,为了考级而考级,完全违背了教材编排的初衷。

其一,灌输式教学模式。有些老师不认真钻研教材及教学法,而是按照组合从第一个动作硬生生地教到最后一个动作,没有启发和想象,只是要求学生模仿并刻板地掌握相应的规格要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之中,完全不了解自己在跳什么和表达什么。而且,针对每一级教材中专为进行创造性训练的组合,很多老师也是千脆自己编好让学生跳,结果在考级中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完全泯灭了孩子们的创造性。

其二,考级教材使用不当。每一套教材的编排,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了相应的学习时间,要求教学内容和进度循序渐进。但很多培训机构和团体为了追求考试合格及优秀率,在教材的时间安排上强行加码,有的甚至超过规定时间的一倍还多,并且除了考级教材从不安排其他的相关辅助教学内容,目的只为了考级,从而严重忽视了少儿在学习舞蹈过程中美育和娱乐的功用。不断机械重复式的训练严重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其三,对身体软开度及技术的强制性要求。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骨骼、韧带以及身体各器官系统正处于不成熟至成熟的发育过程,在此期间,如果给予他们某一动作过多重复的训练(如:蹲、弯腰、跳跃等),或者过于强烈的外力训练(如强压硬扳等),都可能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严重危害,这种危害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不同级别的教学内容,对孩子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软开度要求,有些老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孩子的生理特点,过分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让孩子们在承受着巨大身体疼痛的情况下强制完成某些动作。有些艺术教育机构和教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没有严格执行考级中心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不同级别课程的要求,考试时在学生年龄上弄虚作假,拔苗助长,致使学生进行超出自己身体承受范围的训练。

2、家长期望值过高与社会评价标准的偏颇

就舞蹈考级课程的学习来说,家长们都非常重视考级证书。除了课堂训练外,在家还要求孩子每天苦练,动作没有完成好,有些家长会责骂甚至动手,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在长期的高压下致使有的孩子产生焦虑。而过度焦虑或长时间持续焦虑是孩子在学习中的一种消极情绪。长期的过度焦虑会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出现逃避和退缩行为。家长、社会过高的期望,教师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对学业失败的后果忧心忡忡,加重了焦虑的程度。

舞蹈考级制建立以后,社会对于孩子们舞蹈水平的高低,往往以考试等级为基准,以考试级别、基本功的好坏论高下。有些学校甚至把等级考试纳入招生条件或者加分条件中,直接影响孩子的升学,这又助长了社会以及家长对舞蹈考级的过度重视。艺术的学习一旦被附加上如此功利性的目的,这种学习就已经和它的初衷南辕北辙了。

二、反思·激趣

面对课堂上一次比一次少的学生,我们该如何挽留我们的孩子?强制肯定不是办法。我想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把兴趣还给孩子。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跨越式发展。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我们应该始终以“激趣”作为核心目的,让孩子在获得良好的形体、身体素质、舞蹈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享受舞蹈的过程。

第二篇:千手观音舞蹈分析

千手观音舞蹈分析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21个年轻的聋哑演员演绎的《千手观音》实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结构:

《千手观音》其动作现代化的价值是艺术形象再创造的一次成功的尝试。改变了动作的单一性,打破了传统的动作连接逻辑,注重多方位、小角度的变化。在运动方向和线条、造型上也多选择不对称性,多重处理法,打破了原有的舞蹈组合的规整性,加强了舞蹈动作变化的莫测性和流动性。

语汇特征:

第一:讲究圆形艺术。21位演员通过不同的手势造型,划出了全圆、半圆、三分一圆、四

分一圆,以及各种圆之间的变换过程。

第二:讲究曲线美。在中国古典舞曲线美的舞姿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讲究弯曲、交叉、旋扭。

舞蹈动作三道弯,反弹琵琶等就充分体现出了女性曲线的美丽。

第三:讲究刚柔并济。舞蹈常常是“刚柔动静统一”的, 动作讲究起伏迭宕、有动有静。《千

手观音》中,我认为演员们刚开始一个个伸出手时,就将东方那种传统的含蓄的古典美”柔“展现得很好,出手时一下到位和快节奏的手臂运动,又很好地诠释了“刚”。最后:讲究“形神具备”。做到:“手到、眼到、步到、身到”。当镜头拉近时我们可以看到

每个演员脸部表情和眼神的变化,演员把她们所要表达的感情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社会时代背景:

具有佛教背景,佛教中千手表示法力无边,可以拯救众生于危难。千眼表示智慧无穷,可以普观世界,明察秋毫。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千手观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

艺术成就:

《千手观音》将中国古典舞和汉唐乐舞的元素巧妙运用,重新编创,有机构成,确立舞蹈基本的、持续的、形成一定独特风格的律动,将视听和谐、美学统一的姿态、动态、动律的舞蹈动作完美地结合,形成独特的舞蹈语言。这部作品表达爱与拯救、生命与升华,天地之爱与天地之美,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想法:

《千手观音》中的舞蹈演员都聋哑演员,他们的经历相对于健康人来说,都比较艰难。我想,一个人不论他们是否是健全,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是可以使自己变得更美的。不只是舞蹈,任何一件事情,没有付出过,就不会有收获。最后,我想用汪国真写的诗歌来结尾,“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纵然前路漫漫,只要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地走下去,成功就在下一个路口。

第三篇:少数民族舞蹈分析论文

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期间举办的少数民族舞蹈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发言时提及次数多的是四川省代表团的《阿莫惹妞》(阿莫惹妞,彝语,意为“妈妈的儿子”)。专家对它的评价是:将彝族自然的舞蹈语汇提升到表现人物性格的高度。虽然表现母子情深的题材不算新,但编导马琳能打破传统的写实技法,在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正是这种创新的意识,在参演舞蹈剧节目当中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自1980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有了质的飞跃和长足发展,突出表现就是培养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各民族舞蹈创作和表演人才,产生出不少享誉国内外的优秀舞蹈和舞剧作品。从这次参加会演的舞蹈作品来看,绝大部分都以传统的、民族的舞蹈为基础,在保持原有韵味的前提下,既体现出编导的创新意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舞蹈理论家张苛谈到对几台节目的观后感时说,编导们的手法多种多样,传统型、元素型、状态型、抽象型、意念型等兼具,表现出创新的精神面貌。有的节目抓住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生活内涵;有的用肢体语言打开精神世界的大门;有的突出展示民族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民族舞蹈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然而创新不单指表现新的主题、运用新潮的动作,而重在拓展。同样,民族舞蹈的现代化也不是抛弃和改造民族性,而是强化和发展。一些专家围绕这些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徐尔充认为,目前各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不平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民族舞蹈家群体对自己生长的这块土地所产生的舞蹈语汇的驾驭和创造能力不同。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需要这个群体不断努力,一方面提高对传统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其他民族舞蹈的借鉴能力。

著名舞蹈家贾作光认为,民族舞蹈艺术要在挖掘、继承和积累的基础上创新,要注重在生活中捕捉舞蹈形象、完善技法,再以现代的观念对民族舞蹈加以关照。但是,即使是在发展过程中,创新也应万变不离其宗,创新的根本是民风、民俗、民情、民味、民神和民族语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马盛德提出,民族舞蹈早已从简单的展示发展为体现人文关怀和各民族的多样风格。不足之处在于表现风格有余,而人文关怀不足,这主要是因为编导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他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的民族舞蹈创作存在一个如何更深入地表现各民族新生活的问题。人民需要既具时代特色,又具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这就需要创作者深入各民族生活,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从传统中吸取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走向舞蹈本体的主体化、诗化、内在心灵化、内涵意蕴的深刻化和形式的多元化。而这必然要求舞蹈家在进行舞蹈创作时极大地发挥个人的独创性,同时要求每个舞蹈团体要有和别的团体不同的艺术风采,每个舞蹈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四篇:现代舞蹈分析论文

西方女权主义思想也称女性思想,它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于20世纪六十年代末期,首先在欧洲大陆产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女权阶段、女性阶段、女人阶段。

第一阶段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女权主义者提出与男人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经济地位、就业地位和思想解放。1968年以后女性主义者不再局限于同工同酬和职业的认可。1980年以后女性主义者提出了以强调两性对立和女性提出了以强调“女人”为特征的新民族主义,不再强调两性对立和女性和女性一元化,而是提出多元论,女性不再和男性对立,不再是准男性,从而消弭男性统治话语,使世界成为有新生意义的后现代世界。

女权主义思想的最初萌芽可以在29世纪形形色色的作家和社会评论家的著作中见到。同时一批个性鲜明、反抗意识强烈的女性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想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小仲马的玛格丽特,福楼拜的爱玛,易卜生的娜拉等等在世界文库中已成为不朽的艺术没的典型.现代舞蹈是在反对僵化的前提下产生的历史现象,是现代舞之母依莎多拉.邓肯对陈腐的芭蕾向世界大喊“芭蕾一点也不美”时开始的轰轰烈烈的舞蹈革命。但邓肯从未想到要去建立一个什么新的学派,而只是想从芭蕾的清规戒律中获得一种肢体与精神的自由,然后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跳舞。

随着现代舞的发展,我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目睹了美国人对舞蹈兴趣的大副度增长--这种兴趣很快就反映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舞蹈是一种女性的艺术,而我们的文明是父权家长制式的。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男子与女子一样频繁的跳舞,有时甚至比女子跳得更多,甚至主导着舞蹈的走向,在很多女性跳的舞蹈中,他们诠释的却是男性的思想观点,用大部分男人的审美决定着舞蹈的审美,用男人的眼光决定着舞蹈的角色.如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改编的芭蕾舞剧《驯马记》描述的就是一位具有自己思想和个性的女性在社会和家人的责备下被丈夫驯化的过程。在舞蹈中编创者使用讽刺和滑稽的舞蹈语言表现这位“悍妇”,用一种洒脱而尊重的舞蹈语言表现那位丈夫,并宣示顺从男人是女性的最大美德,并认为这表现了人类灵魂中真正女性的方面。

女权主义思想真正影响舞蹈这门特殊艺术的是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女性观点。正如中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戴镜华所说:“真正的女权主义文学和艺术批评,重要的在于提供一种女性视点去解构文学中是男权主义文化中心的存在和整个男权社会的权利机构。”

用女性视点看舞蹈及其所表现的意义,从女性的心理及思维去表现舞蹈,使一些舞者进行了有意识的创作。最早由玛莎.格雷姆创作的《悲歌》就是一个从女性心理和视角象征女性的经典作品。作为一种对女性悲哀的描绘,格雷姆的舞蹈表现是隐喻的。她突出了送做特征和女性的情感倾向,使观众了解到“紧身衣壳”带给女性的束缚,反抗并控诉男权思想和文化体系。

女性主义在内容上是对性别意识,对关于性别意识的女性文化与男性文化的探索。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女性文化与男性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追求男女社会的地位平等。如果说现代女性主义的口号是“男人是人,女人是人”,那么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口号是“女人不仅是人,而且是女人”。这一时期主要强调女人个性化。这种思想也对中国女性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以林白,陈染等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创作的高潮。舞蹈界出现了以舒巧为代表的舞蹈创作主体。主要创作《祥林嫂》、《胭脂扣》等一系列作品,虽然她没有将主要视角集中在女性问题上,但对于舞蹈而言,却启示了一种新思维方向:冲破传统文化艺术色彩,重新痊释作品,把女性最隐私的内心敞开来解读。创作者用自身独特的感受去展示他们对女性自身的不同体验。北京舞院王玫根据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创作的现代舞《雷和雨》重新痊释四凤和繁漪三个女性的情感世界,并以他们为主线展开.其中在繁漪的几段独舞中用跑动、静止、彷徨、旋转、跌倒等等一系列对比强烈的动作,表现繁漪对男权制度的不满,对自由、对爱情的渴望。在这之前也有关于《雷雨》的升毫亿 舞蹈作品,但那些作品只着重于表现人物的关系和剧情的合理展现,而不是从人性给予表现。在《雷和雨》的舞剧中用女性主义视点,把他们作为人,作为女人提炼出来。从家庭、经历、爱情各个层面刻画着三位女性,使她们立体起来、丰富起来,从而展现女性完整的心理。

这是女性主义思想带给舞蹈的影响,它从本质上改变了舞蹈的观点,用女性主义思维和视点看世界,使得创作者们有意识地创作以女性为主题的舞蹈作品,开拓了思维的另一个空间。

回首女权运动的发展过程,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及其思想是影响是巨大的,从诞生就显示出不凡的生命力。它以自身的经验、智慧和力量,开拓并发展了另一种思维,提高了女性地位,丰富了世界女性艺术。它不仅使女性在舞蹈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也使舞蹈艺术的发展和实践更加成功和生动。

第五篇:舞蹈作品分析4

舞蹈作品分析

《孔雀飞来》

舞蹈编导:田露

舞蹈音乐:黄芸

舞蹈首演:2000年北京

首演团体:北京舞蹈学院 首演演员:徐萌。

荣获奖项:2002年第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表演铜奖

2003年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优秀剧目

清风徐来,细雨轻飘,是孔雀飞来了;芦笙声声歌声悠扬,是孔雀飞来了;芦花绽放,木棉红透,是孔雀飞来了;多么美妙的画卷,多么祥和的图景,在这幅美妙的画卷里走来了一只美丽的孔雀,它步伐轻快,它轻梳羽毛,它随风起舞。给傣族村寨带来了祥和,带来了幸福,它也和傣族人民一起沉浸于这吉祥的欢乐之中。这就是傣族独舞《孔雀飞来》所表现和营造的舞蹈意象。

在《孔雀飞来》之前已经有过《孔雀舞》《雀之灵》等经典作品。而《孔雀飞来》的独到之处在于它脱离了单纯的形态模拟,但又不远远超脱与尘世,而是创造了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孔雀形象。编导抓住孔雀一转身,一昂首,一展翅等瞬间的动态,并把這些动态美化,加工,抽象,提炼成神韵四射的舞姿,又通过這些动态的语言传达出祥和欢乐的寓意。这个舞蹈的最成功之处在于编导对舞蹈的节奏的处理。由于傣族所处居住的地区四季温暖潮湿,又受‚水文化‛的影响。傣族女子多以节奏舒缓,动作柔美为特点。编导在这个作品中打破傣族惯有的节奏类型,多处选用切分节奏。这一节奏变化使舞蹈的动作更加有节奏感,更赋予跳跃性跟动感力度。而这种舞动状态正好应和了编导所要传达的欢快之意。此外,节奏处理还表现在舞蹈动作的快慢对比上。舞蹈的前部分以跳跃性的快节奏为主,在舞蹈的后半部分,音乐依然是3/4拍中速稍快,而演员的动作却明显放慢,类似于电影慢镜头特写,孔雀迈着轻盈的脚步,轻轻的走进傣族村寨,人们心中的神鸟已经化作幸福、吉祥降临在人间,而那欢快的情绪也正在慢慢的感染着观众,使观众感同身受。

在动作的编排方面,编导很注意局部动作的挖掘。列如快速的上下耸肩,胯的闪动,脚的摆动。编导并没有把這些动作放大,而是以小来突出這些局部,以小来装饰和点缀,形成了动作的轻快、灵动,也使这个舞蹈的动作语汇更加丰富,舞蹈形象饱满、动人。也正是因为這些细小的动作所营造的动感之美,突出体现了孔雀的‚神‛。孔雀飞来了,美好的生活也到来了,人们欢欣的歌唱着。《孔雀飞来》是个情绪性很强的舞蹈,编导处处强调和突出这一情绪,在舞台的调度上,编导同样不忘这一目的。通过舞者多向度的调度,反映欣喜万分的的心情。通过这种调度,观者仿佛看到了傣家村寨的巨变,看到你们富裕祥和的生活,更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孔雀飞来》一上演,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编导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抓住傣族舞的审美内核,又大胆突破传统,借鉴现代舞编排技法,调动起身体各个部分的自由充分的舞动,从傣族三道弯的这一风格的特征中延长出很多新的动作和姿态。而這些新的舞姿又完全吻合于傣族舞审美意蕴。因此,可以说这一作品开创了傣族民间舞蹈新的创编和发展思路。另外,音乐本身充满着强烈的动感和现代气息,也使这个舞蹈处处充满新的感觉。《孔雀飞来》脱离了传统傣族舞蹈的模式,焕发出一种新质,创造了一支迎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傣族新民间舞蹈。

《秦俑魂》 舞蹈编导:陈维亚

舞蹈音乐:选自民族打击乐《绛州大鼓》创编的同名同曲 舞蹈服装:韩春启 舞蹈首演:1997年北京 首演演员:黄豆豆

《秦俑魂》的舞蹈创编是根据男子四人舞《秦王点兵》的改编而成的古典舞男子独舞剧目。由黄豆豆1997年第五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上首演,震惊四座,博得一致好评。舞蹈以突出‚人‛本身为创作目的,结构紧凑无任何多余枝蔓,无论是道具的运用还是舞美灯光的配合都结合的天衣无缝。陈维亚导演以他独特的思路和丰富的想象塑造出一个标新立异的秦诵形象,演员黄豆豆也把他刻画的有血有肉,惟妙惟肖,剧目中所展示出的中华英魂的气概和千年古韵的威武之躯让人们观后久久不能忘怀。

舞台一拉幕便在一片硝烟弥漫中呈现出一个威武刚健。身着盔甲的灰色砖制秦俑造型的身影,他一个泥塑的古代士兵雕塑由一个固体的外壳忽然间开始蜕变。他的脖子开始一点点地扭转,嘴角微微颤动,他的手也有了知觉,掀开了糊在脸上的泥壳,撕掉了束缚在身上那沉重的盔甲,一块一块地抛向身外,脚也从泥土中有力地拔出,带动着魁梧的身体一步一步地向前行进。上千年的沉睡对他来说太长也太久了,他好像灵魂出窍般地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从舞台后区翻跃着进发出来,他单腿跪地,昂首挺胸,一个威武战士的形象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就在这扣人心弦的一瞬间,音乐戛然停止,整个舞台被红色重彩的笔墨所笼罩,这时鼓声带着强有力的节奏感缓缓地从远处响起,演员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拧动身体像木偶一样出现了顿挫的感觉,渗透出一种古朴的气质和凝重的历史感,在古琴的一拨之弦中,演员的身体忽然向后一躺,加之弦外之音的一颤,身体慢旋了三百六十度,这种带有棱角又不乏韵律的动作把人物僵硬的躯壳韵律化,灵魂化。

从舞蹈的动作编排来看,编法技术纯熟,舞蹈当中没有为技术而炫耀,没有为动作而堆砌的生硬之笔。演员随着那由远到近,由轻到重的音乐节奏的不断升华,情绪也不断高涨,在一招一式干净利落的动作问,转换得是那么自然流畅,并把技术技巧与人物情感融合得合情合理。特别是黄豆豆的旋转技巧,速度之快,旋转之多,稳定性之强,不仅把技术性动作运用到了一种较高的情感化的表现程度,而且在那神乎其神的旋转之中演员也达到了一种随心所欲,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在‚朝天蹬‛、‚旋子三百六‛以及许多空中的腾跃和倒地翻滚等高难度的动作中,给观众显示的不仅仅是技术技巧的精彩,而是华夏英雄昂扬的斗志,坚韧的信念和满腔的热血,这正是此舞蹈最引人人胜和难能可贵的地方。《秦俑魂》将中国古典精神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使在整个舞台弥漫的浓烈的民族情感的神话世界之中,观众们被不灭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所震撼。

《秦俑魂》的结尾真可谓是整个剧目的点睛之笔,当演员在一连串技巧性动作结束之后,便以静代动,把动作质感慢慢放缓与快节奏的击鼓声形成鲜明对比,演员缓缓地把腿抬起,在那仰身倒地的一瞬间,舞台的整个天幕升起,映现出浩浩荡荡的秦俑武士群体方阵,那雄壮威武的阵势形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把整个舞台的氛围推向了高潮,折射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蒸蒸日上的繁荣盛况,从而大大深化了舞蹈的主题。

此剧目还受到瑞士洛桑世界芭蕾大赛主席的关注,并破天荒地第一次邀请中国的舞蹈作品作为芭蕾舞大赛的示范演出剧目。当黄豆豆一气呵成地演完之后,安静欣赏的观众忽然间爆发出长达十多分钟的雷鸣般的掌声,世界观众为中国古典舞的魅力所震惊,为中华之魂的伟大精神所倾倒。《秦俑魂》不愧为中国古典舞创作领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星海 黄河》

舞剧编剧:杨明敬

舞剧编导:文祯亚、王中圣

舞剧导演:曹其敬

首演团体:广州歌舞团

舞剧首演:1999年广州

首演演员:张润华等

荣获奖项:200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舞剧作品铜奖、评委会表演特别奖;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作品背景:冼星海(1905~1945)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先后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1939年1月,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的光未然,在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黄河》这部诗篇。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舞剧《星海〃黄河》是在纪念《黄河大合唱》诞生60周年之际,在喜迎建国50周年之时,为缅怀冼星海,高歌黄河精神而创作的一部震撼人心、感人心魄的革命题材的大型舞剧。它采用虚实交映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诗化‛和‚纪实‛相互渗透,着力于塑造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艺术形象,力图以浓重的笔墨和昂扬的激情,通过他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创作《黄河大合唱》这一历史片断,展示音乐家光辉而曲折的人生历程,表现冼星海伟大的革命精神。因该剧主要反映冼星海创作‚黄河‛的经历和动机,故名为《星海〃黄河》。

全剧分序幕‚求索‛和五场:‚苦难‛、‚抗争‛、‚融合‛、‚逆发‛、‚诞生‛。当大幕拉开后,具有标志性的埃菲尔铁塔就让观众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美丽的法国巴黎。身处异国他乡的冼星海在塞纳河边起舞,他迷茫、困惑、思索、追求……这段舞的表演单纯质朴,流露出海外学子对祖**亲的思念之情。时空转换,星海从巴黎回到祖国大地,目睹日寇铁蹄下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星海高歌救亡歌曲,与热血青年并肩抗争。他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与船工一起击鼓扬桨。舞台表演区和纱幕后台区相配合,很好地开拓了艺术表演空间,既烘托了主要人物的活动,又展示了延安的生活场面。星海挥舞指挥棒,奏响时代和民族的强音,震天动地的《黄河大合唱》诞生了。舞剧结构的六大‚板块‛连接起来形象地再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忧国爱民,在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创作《黄河大合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变化过程。

舞剧构思新颖别致,避免繁冗复杂的事件堆砌和人物的罗列,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以人民音乐家的心理动机为结构主线,展现两个主题:一个是显性的表现人物主题,另一个是隐性的民族精神象征黄河的主题。在舞蹈结构上,编创者把星海的个人经历和黄河精神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虚构的故事与真实的革命背景融为一体,巧妙地将具体的表现主人公的独舞和大量虚拟的意象性的拟人化的群舞处理得新颖独特而准确合理,使之水乳交融。《星海〃黄河》有着别具匠心的创意和别出心裁的构思。该剧中颇有新意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群五线谱上的‚音符‛们在舞台前区搭建出一个音乐世界,将表演区上的冼星海烘托得鲜明而神圣。这一画面从一开始就暗示了全剧将冼星海独特的音乐艺术心理过程作为舞剧创作的发展动机。群舞‚红色音符‛,不但对主要人物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而且把作曲家的头脑中抽象的‚乐思‛变为形象的舞蹈。这既清楚地表明了星海的人物身份,又渲染了星海思念祖国的情感。随着舞剧的逐步推进,‚音符‛转变为黄河里的‚浪花‛,两者的双重形象构成整个群舞的重要基调。星海与‚音符‛、‚浪花‛交流着,又与另外一个背景性、群体性的舞蹈场面交融着,那就是在日本侵略军欺压下苦难的中国人民。由此舞剧成功依靠的正是对于这几个最重要的艺术因素:星海、黄河、音符、民众塑造与把握的成功。

冼星海的扮演者张润华,基于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注重内心体验,多侧面地展示人物的情感世界;运用合适的舞蹈手段,选择极富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将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等运动方法融合、巧化为其所用。作为广州歌舞团的团长,步人‚不惑之年‛的张润华满腔的激情、敬业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而他扎实的基本功、高超的技巧更令舞蹈界人士赞叹不已。如准确到位的五次连续的‚空转‛、干脆利落的‚蹦子‛接。双圈空转,落‘‘卧鱼’’等等,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逐步成熟的革命音乐家形象。

该剧以生动的舞蹈语汇,形象地再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民族危难之际,从苦闷求索中觉醒,创作出《黄河大合唱》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作品令人动情的爱国主义情怀,撼人心魄的磅礴气势,独特精巧的构思,令舞界人士惊喜。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灵动的舞蹈表现、大写意的整体架构,令观众十分振奋。

《一个扭秧歌的人》

独舞与群舞

编导:张继钢

音乐:汪镇宁

服装:贾殿润、张玉华

舞美:仁德、启亮

首演:1991年

主演:于晓雪(独舞)

团体: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

这是一个令人心坳又百转回肠的舞蹈作品,是当今中国舞蹈新生代中独树一帜的人物—著名舞蹈编导张继钢的成名作之一,收录在他最具影响力的舞蹈晚会《献给俺爹娘》中,他也因此而声名鹊起,一举轰动当代舞坛……

舞台后部,蜷曲着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袒胸露体,雪染双鬓,惟有腰间那一股红绸,尚能依稀透出‚活‛的信息。

沉寂的空气中飘来一缕幽咽的二胡乐声,由远及近,又由近趋远,个中加杂着感伤、凄凉,也充满了撩人心绪的幻梦、回忆与憧憬。令人惊奇的是,那颓然的老者竟在乐声中够到了‚生机‛,眉宇颤动,肩胸扭拧,头身摆摇。倾刻间,他居然挺身跃起,手舞红绸,顿足踏地,俨然一个‚活‛的生灵。待乐声扬处,他却突然倒地,杳无了声息。

转而,乐声透出了亮色,分明显现了些许‚喜气‛。一群乡间的歌舞后生们围拢着,一位年轻的舞者,手中一条红绸潇洒飘逸地舞动在他们的中央。他犹如一架放电的机器,四肢发射着无限动能,‚疯魔‛样地舞蹈着,仿佛要将一腔热血全部‚舞‛尽。后生们呆看着,猛然间,也从心底爆发出一股无法抑制的激情,每个人都舞动起自家的绸条,让身体肆意流动,迸发出心灵的吼声。他们跳着、唱着,流着泪,穿过那老者,去找寻那属于自己的‚生命境界‛。此刻,台上台下,舞者与看客,全然地投人,统统‚忘乎所以‛了。

时光的轮回总那般无情,空寂中又弥漫起二胡那扯人心肺的忧郁与莫名,强拉那迟暮的老人脱离人生中那惟一的梦境。但即便如此,老人依然实现了‚死‛的涅桨,在他那极其微弱的动作世界里,锻冶成的仍旧是秧歌的纯净,他用自己的躯体凸现出庄户人的性格,换取了生命的‚永生‛。

作为编导者,张继钢强调的是对生活的感受力。舞蹈是重形式的艺术,而舞蹈形式的气象万千,在给人以丰富想像空间的同时,必须具备深邃的文化内涵。它应是一种文明的载体,一个生命群体的意识体现,因而它是‚形‛与‚意‛的结合。张继钢的编导观念是:‚米‛(题材)搬上舞台应该是‚酒‛。《一个扭秧歌的人》,就是这种‚酿造‛的结果。张继钢从众多民间舞者身上,感悟到秧歌的生命情调和活力,领会了秧歌艺人的质朴与执著,因而有了发自内心的感动。他借一个秧歌艺人的一生,描绘了全部秧歌艺人的人生况味。这是一出饱含了黄土文明特质而又情感丰厚的人生悲喜剧,寄予了编导者对这块土地无尽的眷恋、对这方生灵深切的关注,因而才有了这透过表象上的民间‚玩意儿‛的挚爱,直至人类生存价值与生存心理的深层关怀。当然,这种关怀是整体性的,符合‚黄土文化‛这个统一体的状况,所以显得那么真实、率朴,那么‚油然而生‛。这里的每一歌、每一舞、每一喜、每一悲,都浑然天成于一个鲜活的‚个体‛情境中,崇高而美好;但人们分明又从中读到了一种人类的执著精神和为此而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无疑使作品笼罩了极大的悲剧氛围。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乡恋情结‛的厚重体验,提升了作品的认识价值,使他的创作剥离了原始意趣,转向了深挚的情感表现和严肃的文化主题。这正是张继钢舞蹈创作最具审美张力

和文化意义的地方。

((一个扭秧歌的人》,也成就了舞者于晓雪舞蹈表演生涯的辉煌。当《一个扭秧歌的人》与他不期而遇时,直觉告诉他:这就是他所需要的‚人物世界‛,这个形象非他莫属。他调动起浑身的舞蹈细胞,倾其所有向人们讲述出一个动人心魄的悲剧故事。他舍弃华丽的包装而使自己的审美取向回归原始与朴拙,他抛掉形体的优美而着意于面部表情的夸张与动作的奔突、顿挫,这一切都是为了塑造人物。有了他的‚生活化动作‛,有了他的不加修饰,有了他的直抒胸臆,就有了人物火辣辣的赤诚,有了形象的情感冲击力,更有了作品深广的认识意义和负载的人文内容。于是,这个‚秧歌艺人‛便成了不同以往的‚个例‛,‚他‛是个‚大人物‛,具有认识的普遍性,因而也有了‚这一个‛的文化品格。作品的高度自然影响了诊释者人生境界的提升,1995年,在全国第三届舞蹈比赛中,于晓雪凭借这个作品,一举赢得了中国民间舞表演一等奖的殊荣。

由于这个作品在当代中国舞蹈创作中的特殊价值,1994年12月,它获得了‚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提名奖。

下载舞蹈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舞蹈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舞蹈思维创作分析论文

    在舞蹈创作中,肢体的创作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但舞蹈的思维创作却不多见。为了活跃大家的思维,增强大家的创造力,所以我要对舞蹈思维创作做一下阐述。关于舞蹈思维创作,我们......

    舞蹈低段课教案分析

    舞蹈低段教案 教学设计理念: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富于动感的艺术, 学校的舞蹈教学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通过训练和表演,锻炼学生身体,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动作......

    舞蹈本质及意境分析论文

    摘要:中外学者的这些观点,即舞蹈起源之说,甚至已形成重大流派的学说,从各自不同的历史时期。认知角度和审美习惯出发,捕捉了形形色色的舞蹈之起源论据既生动形象,又丰富多彩,尤其是......

    舞蹈文化冲突分析论文(精选5篇)

    “文化冲突”与“文化震荡”文化冲突与文化震荡就逻辑而言是两种文化互动的结果。可谓有“矛”才有“盾”,有“碰”才有“撞”。并且由文化碰撞形成文化反弹的文化震撼,使文化......

    舞蹈与素质教育分析论文

    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及身心、审美、劳动素质都得到提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

    数字化舞蹈分析论文(五篇模版)

    数字化的技术把现当代舞蹈推向了极端的个体化的同时,也使其成为了极端大众的产物。这是一组有趣的极端,也是数字化给予我们的孤独隐秘,同时带来的合作互动和交流。一方面模拟摄......

    中国舞蹈教育现状分析[本站推荐]

    摘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对艺术更有着巨大的需求,中国舞蹈教育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当前中国舞蹈教育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分析[最终定稿]

    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舞蹈教育传统。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学科能够和谐地将身体、精神、情感以及社会的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我们需要知识全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