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时间:2019-05-12 23:0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第一篇:探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也是向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能准确把握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能使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让音乐流淌进幼儿的心田。

一、教材选择多源化,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1.选材源于幼儿生活。在选择教材时可让孩子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如暖和的春天来了,孩子们去春游踏青活动时,看见树上、草地上可爱的蹦蹦跳跳的小麻雀,跟着后面追它,想要抓住它,这时就将孩子们集中起来,和他们玩一个有趣的小班歌唱游戏活动《两只小鸟》,将两只手的大拇指扮成小鸟,边唱边玩,在轻松的环境中,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快乐地游戏。

2.选材源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幼儿就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小班幼儿的生理发育以及认知水平都比较低,音乐教材应选歌词朗朗上口、音域较窄、节奏简单的。小班幼儿较易理解与之生活情趣有关的歌词。如《我爱我的幼儿园》,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就能够与自己的认知条件相符合也能够朗朗上口。音域方面:耳听的发生器官出于生长发育状态,声带短小而且柔嫩,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一般可以唱出5—6个音,即c1—a1听起来最舒服的音是在e1—g1之间,儿童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

二、过程设计精心化,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音乐活动的设计是音乐教育的前提。而幼儿学习动机是与活动的新颖和趣味密切相关的。音乐活动形式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幼儿努力就能达到目标,从而获得更大的快乐。

1.认真分析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认真分析和处理教材,才能吸引孩子。如《欢乐颂》第二教时,可按照名曲原来的强弱处理,但若老师简单地说第一句唱得轻一些,第二句唱得稍微响一些,那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不会留下很深的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向幼儿描述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因此要唱得轻一些;树上小鸟在叫,因此要唱得稍微响一些;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又是没声音的要唱得轻些;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声音很响,帮唱得响一些,快乐些。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孩子们的脑海,孩子们兴趣很高,且自然而然地按照处理的要求唱,教学目的也在游戏中完成了。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音乐活动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当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之后,就能有效提高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音乐游戏活动《拉拉勾》中,设计幼儿模仿情景表演和对唱的形式,让幼儿身临其境进行演唱,不仅提高了幼儿对演唱的兴趣,还有效地增强了幼儿对歌曲内容中《拉拉勾》对比性理解,使幼儿产生了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效果。又如音乐活动《好娃娃》,该作品音域较窄,歌词简明易懂,可只采用歌唱和动作表演的方式学习。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主题鲜明,结构工整,节奏短促跳跃,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可采用创编图形乐谱进行打击乐演奏的方式参与感知、理解和表达作品。

三、师幼互动多样化,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随着近年来幼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越来越受到幼儿园教师的重视。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已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1.情感互动,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绪情感是影响幼儿情绪情感的主要因素。如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在教学开始环节,教师可用十分柔美的声音范唱,轻柔的动作哄“娃娃”睡觉,营造一种温馨、恬静、优美且具梦幻色彩的氛围。当幼儿接收到教师传递给他们的这种情绪信息时,也会很自然地轻轻抱起自己的“宝宝”,俨然自己就是作品中周身散发着深情和浓浓爱意的“妈妈”,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这种充满温暖的音乐情境中感受、体验并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理智地调控自己丰富的情绪情感,才能与作品的思想及幼儿的情绪体验达到同一频率,师幼才会产生认识、思维和情感上的共鸣,使幼儿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2.角色变换,创建适宜的师幼互动。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变换,因音乐活动的特点有了新的特质和内涵,它不仅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扮演的角色,还需要教师从教师或扮演的非教师角色中退出来。如在创造性音乐活动《跳舞毯》中,教师可这样处理角色退出:先带幼儿做动作——依然带幼儿做动作,但时常停下来观察幼儿的反应——有帮助地使用“小老师”——及时隐退,大胆放权,独立使用“小老师”——不用“小老师”,偶尔用语音、体态进行暗示性帮助——再次退出成为旁观者,或退到和幼儿一样普通参与者的位置,与幼儿共同享受在跳舞毯上自由创编节奏和动作的快乐。教师这一连串随幼儿能力不断提高和掌握熟练程度的增加而进行的角色变换,使教师成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调控者,胸有成竹地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走向,有效推动着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进程。

3.用心观察,了解幼儿需求,捕捉教育契机。在音乐活动中只有随时密切观察幼儿的反应,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幼儿的困难和需求,才能捕捉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反应范例,因势利导,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在音乐活动《小鸟飞》“小鸟”们听音乐自由飞翔、嬉戏的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忘我地表现着自己心中的小鸟,却又不时被他人碰到或撞到别人,这时,一“小鸟”的翅膀被碰掉了,教师发现这一情况,为他装好翅膀,并及时捕捉到这一教育契机,便以语言伴随动作,用鸟妈妈的口吻对全体幼儿说:“孩子们,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一定要用眼睛的余光注意看周围,如果身边的小鸟向上飞,你就应蹲下;它张开翅膀,你就应将翅膀收拢;它快速朝你飞过来,你就要学会绕开,尽量不要互相碰着,这样我们就不会受伤,而且会玩得更开心!”几次游戏后,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学会了通过改变动作姿态、幅度以及行进方向、速度等来避开干扰并互相配合的方法,在有限的空间里轻松找到了合适的个人位置。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有效策略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有效策略

音乐活动中的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孩子能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习活动。

一、教师的情绪情感表达让音乐和幼儿发生共鸣。

音乐是一种善于描绘情感的艺术,幼儿要真正从音乐中获得美感,就必须准确而深刻地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涵。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绪情感是影响幼儿情绪情感的主要因素,如果作品是较宁静、安详的,教师的情绪情感就不能太夸张;如果作品是欢快、热烈的,教师自然也要情绪高涨,为教学活动创设一种与作品相协调的带有整体审美情境的教学气场。

在这点上,教师不仅要学会靠自己的个人魅力渲染气氛,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表情、动作、嗓音等和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达到和谐统一。如音乐活动《小乌鸦爱妈妈》,在教学开始环节,教师可用十分柔美的声音范唱,轻柔的动作,营造一种温馨、恬静、优美且具情感的氛围。当幼儿接收到教师传递给他们的这种情绪信息时,俨然就散发出深情和浓浓爱意的“妈妈”,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这种充满温暖的音乐情境中感受、体验并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理智地调控自己丰富的情绪情感,才能与音乐作品的思想及幼儿的情绪体验达到同一频率,这样,幼儿便会自然而然跟随老师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建立音乐活动中隐形的规则,促进教学相长。

在音乐活动《迷迷转》中必须建立听音乐指令行动的规则,要求幼儿倾听音乐基础上转圈、取乐器等,建立音乐活动中隐形的规则,使幼儿明白这些行为规则对他们自己参加音乐活动的积极意义。

三、课前的有效准备是音乐活动的有效保证。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这里所说的准备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必须是幼儿的兴趣热点,是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如音乐活动《捉迷藏》,孩子对回声有了较多的前期经验,是以在活动中能与老师有效的互动,在游戏中玩的不亦乐乎。

四、有效地语言组织,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音乐活动中教师也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

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其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

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要做到有机结合,要努力将发展语言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如《说春天》让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自编优美的语句,互相讲述,这就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说话的语境,幼儿可以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幼儿享受到了表现自我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五、变换角色,创建适宜的师幼互动。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的角色转变已成为建构适宜师幼关系、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变换,因音乐活动的特点有了新的特质和内涵,它不仅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扮演的角色,如扮演艺术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或充当幼儿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指挥者、领导者、督促者、合作者、反馈者、评论者等,还需要教师从教师或扮演的非教师角色中退出来,包括心理上和空间上的退出。教师这一连串随幼儿能力不断提高和掌握熟练程度的增加而进行的角色变换,使教师成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调控者,胸有成竹地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走向,有效推动着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进程。

一个让幼儿获益颇丰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并灵活运用有效教育策略,更需要教师将这种“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为幼儿今后迁移这种策略积累经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成功的音乐教学活动,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结构和教学节奏,教师只有用心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中起承转合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教学活动富有艺术美感,让幼儿在一种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动静交替的动态艺术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从而让师幼共同获得音乐活动带来的满足与快乐。

第三篇:幼儿园体育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幼儿园体育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长海县大长山岛镇中心幼儿园 范红霞

幼儿体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个性品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然而我们也发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幼儿在家长、老师的过度保护下成长。户外运动时间很少,大多的时间被电脑、电视所占据,许多孩子因为缺少运动而身体虚弱、肥胖。我们认为幼儿期的体育活动是不容忽视的,有必要对幼儿园的体育教学活动进行优化。

一、转变观念,体育教学不容忽视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然而有很多教师,不热衷于户外体育活动,最大的原因是户外活动幼儿的兴奋度极高,组织起来难度很大。我们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到,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主动、最积极地手段,对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转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活动中应注重避免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幼儿模仿性学习为主的现象。应以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为依据,以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为出发点,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活动过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活泼地发展,达到体育活动的目的。

目前在家长中也出现了严重的“重视智力教育而轻体育教育”倾向和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包办代替现象。显然这些消极因素会影响幼儿园正常地开展体育活动工作。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体育教育”的家长座谈会,在家长学校学员学习的期间,我们也会安排相关的知识讲座,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纠正对体育工作不正确的观念。积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以达到共同教育的效果。

二、因地制宜,丰富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内容。

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走出园门就是农村广阔的天地,《纲要》中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要充分挖掘大自然的教育价值,因势利导,使大自然成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场所。我们从农村实际出发,结合本地区孩子体能发展水平,依据体育教育活动大、中、小年龄的阶段目标,充分挖掘各种有教育价值的因素,大大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内容,活动内容体现了如下特点(1)活动内容的传统性

农村有许多流传甚广的民间体育游戏,乡土气息浓,趣味性、娱乐性强,很受孩子的欢迎,这些游戏在全面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还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绪。传统体育游戏不需要很复杂的材料,也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可以随时开展,克服了农村幼儿园园内场地小、材料不足的缺点,因而我们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传统乡土游戏的锻炼功能,赋予了老游戏以新的生命力,我们开展了优秀民间游戏征集活动,发动老师向自己的长辈、幼儿的家长请教,把一些有教育意义,又有体育功能的民间游戏引入到体育活动中。如“上车”“编花篮”“跳皮筋”“跳绳子”“贴人”“打怪兽”等,这些材料简单、廉价,不受场地限制的游戏,既能发展幼儿相应的动作,又能培养幼儿的交往、谦让、合作精神。

(2)活动内容的本土性

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海岛幼儿园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组织幼儿开展远足活动,让幼儿走出园门,到海边进行跳沙坑,沙滩跑、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扔石子等体育游戏。即锻炼了幼儿体能,收到了在园内难以达到的效果,又开拓了幼儿视野,陶冶了幼儿情操。同时利用乡土资源,就地取材,自制丰富的活动器具。利用农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土资源,自制了丰富的体育活动器具。春夏时节,利用玉米杆制成“马”玩 2

《骑马》的游戏,的游戏;用海上养殖的圆形“浮力漂”作为保龄球、;把木头锯开做木马,用玉米梗做飞标等等,这些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出的活动器具,比那些琳琅满目的成品器械对幼儿有更大的吸引力,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幼儿置身于丰富的活动环境中,激发了幼儿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3)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时,我们教师转变观念,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变教师传授为幼儿主动探索。我们以“一物多玩”、“一动多变”作为切入口,注重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给予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充分自由,让幼儿自由选择器材,自由结伴,自由活动,活动中老师加强观察、鼓励启发幼儿自己去探索活动,生成自己的活动方法。让幼儿探索器材的各种玩法,老师通过观察引导,对幼儿探索发现即刻加以关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启迪、相互学习,自创游戏,以此来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使户外体育活动“活”起来。

三、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十个手指有长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在体育活动中对于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加大难度;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注意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从幼儿实际出发,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例如;同一条平衡木,动作发展好的幼儿可以很顺利地头顶沙包走下来,而对那些平衡发展稍逊的幼儿则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幼儿得不到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不愿参加体育锻炼,这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就使我们教师在具体组织指导中要面向全体。同时也要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我们根据“跳跳就能够得着”的教育原理,着重从教学目的的提出上和活动器械的提供上遵循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在游戏《过小桥》中提供器具上,我们根据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平衡木、3

高翘木、自制饮料瓶组成的筒状桥三种难度不同的造型。开始不同幼儿分别尝试不同的桥。然后循序渐进要求幼儿至少过两架桥,最后要求三架桥都要过。这样做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成就感,使每个幼儿在自身水平上都得到提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满足。我们在活动中,往往采用分组游戏和投放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给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都提供有机会表现的空间和机会,从而避免了单调、划一的游戏形式,避免了消极等待现象。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向幼儿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幼儿各项素质的培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以上所述只是我们在幼儿园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与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研究、不断探索,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张波

第四篇: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能催生幼儿美感、陶冶幼儿情感、促进幼儿感知,通过绘画、装饰和制作,让幼儿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培养幼儿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不但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而且能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宋长英

——激发幼儿兴趣,体会美术带来的快乐

二零零九年初,我们翠园幼儿园承接了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有效教学实验研究”子课题《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在近一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的感悟到:在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时,关键是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孩子轻松愉快的学习。

一、美术内容多样化,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前提。

以往的美术课,多是绘画、涂色,孩子感觉枯燥、累、没兴趣。大多数幼儿表示:学习了线描画,就不想再画油画棒画;学会了水粉画,就不想再画线描画„„。要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审美心理,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美术教学,让幼儿感受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欣赏、体会不同的艺术美,让幼儿多尝试、多感受。教师在实践中,可根据幼儿年龄和季节特点,指导幼儿利用生活中随手可取的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像拼贴画、剪贴画、彩墨画、手工创作、陶艺制作等等,从而唤起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材料,安排灵活多样的活动课、欣赏课、课外写生、辅助游戏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老师和家长要改变观念,正确评价孩子的作品。

在欣赏儿童美术作品时,常常为看见作品中大量的雷同、简笔画、卡通形象,或是成人味十足而感到惋惜,作品缺少生活气息,没有体现出儿童美术特有的童心、童趣,究其原因是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评价有偏激。

每次画玩画,总会听到走廊里传来这样的声音:“看你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看别的小朋友画的多好!这么乱,这儿画的这么小,看老师是怎么画的,这画的是啥呀?”。孩子的画被说的一无是处,少有家长伏下身子去聆听孩子的讲解。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哪一次的画画的比较好,就会用怀疑的眼神和挑剔的口吻询问:“这是你画的画,老师没帮助你?”象这样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和辅导,可以想象孩子的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孩子还会有创造欲望吗?他们还敢大胆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吗?

在翻看《幼儿画报》时,总有一些老师看不习惯一些孩子的画,认为画的乱七八糟,没有内容,居然还得了金奖。对于一些外国小朋友的画,更是看不顺眼。为什么国内的绘画专家和外国同行认可的作品不被我们喜欢呢?这实际上反映了艺术教育思想的差异。有一部分教育者认为,美术教育应该先从基本技能开始,幼儿连基本形都不会,何谈创作,创作是以后的事;有一部分教育者认为,美术教育一开始就要张扬孩子个性,鼓励孩子创造性的思维、创作,不要求孩子必须怎样做,相信到以后,孩子需要基本技能时,他自己会掌握的。

在美术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这两种观点的局限性。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我认为幼儿阶段的美术教学,还是应该偏重于开发幼儿的潜能,以创造力的培养为中心,进行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刺激孩子们心灵中的冲动,鼓励和引导他们去创造、去探索、去表现。美术教学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把美术课作为一种手段,让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自由地创造,自由地发挥,尽情地宣泄他们内心地情感世界,充分地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画才不愧是“儿童画”,也就是说,儿童作品应该个性鲜明,不拘一格,没有成人思想和眼光的“烙印”,在孩子们的笔下,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现实的约束,没有任何清规戒律,可以把人画的比树还高,把人的头画的比身子还长,五官随意变形和夸张„„激发幼儿潜能,使之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下几幅画就是我们大三班小朋友在一次绘画活动《我的一家》时的绘画作品:

它们体现出了儿童的稚幼、天真、快乐、梦幻甚至荒诞的特色。因此,每个孩子根据个人感受,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100个儿童就会有100种表现方法,如果企图用一种固定的标准,来规范统一教学要求,甚至由于对儿童的绘画语言不理解,看不懂,就简单、武断地用“正确”、“错误”来区分和评价,使儿童绘画不仅得不到正常发展,反而起了抑制

三、教师要因人施教,培养幼儿个性。

教师要多观察、多发现、都鼓励,培养幼儿个性,完善孩子的人格。儿童的个性不一样,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娴静,有的活泼。表现在作品中,也有的奔放快畅,以画大感觉为主;有的画风细腻,处处得当,老师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和“规范”他们,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发挥他们个性上的特点,并成功地体现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个性美。冰冰爱画动物;栋栋爱画海洋生物;丫丫爱画人物;琦东想象力丰富;铭宇色感好等等,在画画时,应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通过绘画你想告诉大家什么?怎样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所思所想。老师要多留意孩子画画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并鼓励他们保持和加强这种表达方式,不拿孩子的画相互比较,以免孩子和别人学,迷失自己。经常暗示孩子“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所做的永远不会和其他人一样,强化孩子的优点,增强孩子的信心,使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四、要引导孩子想象着创造。

艺术是求异的,画画之所以能够提高儿童的基本素质,也正是因为它的求异性。一幅好的创作首先是与众不同,因为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儿童的创造力。只会照着范本画画的人,我们最多只能说他的临摹能力不错,是一台高级“复印机”,“印”来容易,却无意义!而对于创造性的“胡思乱想”,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

除了正常的美术教学外,我在班中设立了一处《美术天地》,孩子们谁有新作品,就可以及时的在此展示。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天地,可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却大大的提升了,孩子们学会了细心的观察生活,用画笔去记录、讲述生活,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感受。

想象是孩子们进行创造的法宝,特别是幼儿,他们的想象异常丰富,老师和家长对他们那些异想天开、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的想象应给予充分肯定,因为想象与创造只有一步之遥。想象着创造是孩子们在绘画中的一次心灵的升华。

让我们记住爱因斯坦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生活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力,体现儿童稚幼特点,表现儿童真实情感,使孩子轻松愉快的学美术。用自己的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下作品,是孩子们在一次绘画活动《树的想象画》中孩子作品

五、鼓励幼儿参加各种绘画活动,体会美术带来的快乐。

现在,社会中各种美术活动很多,鼓励幼儿多参加各种绘画活动,一方面是开拓孩子的视野,增长知识;另一方面,是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快速提升自己。孩子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更能体会美术带来的快乐!在各种幼儿绘画比赛中,我们班的孩子频频获奖。以下是孩子们近期的比赛作品:

总之,近一年的课题试验,让我和孩子们都收获颇多,一张张笑脸,一幅幅佳作,一次次喜悦,时刻萦绕在心头,我们付出,我们成长,我们快乐!

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知识储备,密切关注美术教育发展动态,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努力钻研,积极创新,为幼儿园美术工作更好的开展,尽自己最大的贡献!

和扼杀的作用。

第五篇:幼儿园有效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幼儿园有效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点击数:[3779] 作者:王黎敏(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教育局教研室)2009-03-23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成效,不一定是指教师是否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他们在活动中有没有学到什么、获得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没有收获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寻找解决教学问题的大策略”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明显趋势,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效教学。但是,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一些课堂教学的状况令人担忧:

1.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未思考将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有意识地联系起来

如:中班科学“认识天气符号”,活动中教师安排了幼儿“散步”,即听音乐感受(说出)不同的天气状态。由于幼儿缺乏对音乐的感知,一时难以快速地在头脑中形成与不同天气状态较匹配的音乐形象。再,因为音乐与不同天气状态匹配与否,全凭借个体的感觉,只要你觉得像就像,根本没有一个可借鉴的标准,更何况幼儿又没这经验。因此,多数幼儿不会分辨,最后只好由老师告之答案。

又如:大班科学探究活动“配制饮料”,老师在示范配制饮料、介绍了提供的操作材料(果珍、白糖、小苏打、柠檬酸)后说:“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选用材料制作饮料。”操作时,幼儿忙得不亦乐乎,大家都在动手将这个材料、那个材料放入杯中,还不时地有孩子在品尝自制的饮料,有的送饮料给老师看,有的告诉老师自己的饮料很难吃。当老师请幼儿说说“你是怎么配制的?”,竟没有一个幼儿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究竟在杯中放了多少的果珍、白糖、小苏打和柠檬酸。

活动中,教师准备材料花费了大量精力,孩子摆弄、操作忙得不亦乐乎,而在配制的过程中:是让幼儿感知认识,获得经验?可是,整个操作活动幼儿是在忙于将面前的材料放入杯中,唯恐动作慢了让他人用完了,根本无心去思考怎样配制才好吃,无法去关注自己配制过程的变化,经验从何而获。是体验成功?可是,幼儿配制出来的饮料没有一个是可以让他自己连喝两口的。

2.关注幼儿表面兴趣,对活动的要求指向不明,难以真正提升幼儿的兴趣

如,大班数学认识“时钟”,老师出示用包装纸包着的时钟:“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礼物,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于是,幼儿绞尽脑汁拼命地猜想:图书、蛋糕、好玩的玩具、天线宝宝、礼物„„。可是,当老师打开礼物揭开谜底,随着一声长叹“唉„„”,刚才津津乐道的孩子一下全没精打采了。

像这样的“猜一猜”,大家并不陌生。初看,老师的意图好像在引发幼儿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做铺垫,但是,幼儿的这种好奇心会随着“神秘”东西的出现而很快消失。像这样毫无头绪、不着边际的无需动脑的猜测,不仅不能达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目的,而是时间的隐性浪费。

又如:大班“复习几何图形”教学活动,老师设计了“变魔术”这一操作活动即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变各种图形。操作前,老师:“下面请小朋友当魔术师,用这张纸变图形,看哪个小朋友变得又多又好。请小朋友拿起剪刀,开始变。”不一会儿,每个幼儿都剪出了好多图形。当老师请幼儿说说都“变”了哪些图形时,幼儿说的最多的是三角形,其次是梯形,正方形很少,长方形没有一个,而说不出名的碎片却占了相当一部分。

在“变”的过程中,由于老师的要求不明确,多数幼儿不明白“怎么剪?”:是剪一刀?剪二刀?还是随意剪?“怎么变?”:是变一个图形?变一种图形?还是变多个多种图形?于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剪到哪算哪,剪成什么是什么,很少在考虑要变出不同的图形。因而,不仅“变”出的图形很单调,而且这样的操作也就失去了其应有效能。

3.关注幼儿的动手参与,未引导幼儿的思维参与,幼儿的智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如:大班美工──用各种材料装饰面具。提供人手纸袋一个,各种废旧材料若干(如树叶、毛线、旧图书纸、蜡光纸、皱纸等)。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面具,介绍了制作的材料,简单交代一下操作要求,便以“做得不一样”请幼儿用桌子上的材料制作面具。可能是教师想让幼儿自己做主,体现孩子的主体性,所以对如材料的多样性、材料搭配的和谐美、面具独特构图等的要求,一概没提。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看,每个孩子都在制作,且都制作了一个面具,其差别就是动作快的,装饰的材料多一些,慢的则少一些。然而,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幼儿都是随意拿起什么贴什么,或看看教师的,或看看同伴的,极少在边思考边操作。

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动手做了,但像这样只动手,不积极动脑的参与,对大班幼儿能力的发展无疑是无助的。

如,科学活动“物体移动的秘密”:让幼儿感知物体移动需要力的作用,了解不同大小的力可产生不同的作用。教师提供积木、铁块、羽毛、乒乓球等多种材料,请幼儿玩一玩,让这些物体动起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教学现场的情景是,全班幼儿兴致勃勃,个个忙于摆弄,实验;老师则忙于控制活动的时间,并让个别幼儿展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操作的方法。看起来,场面非常热闹,每个幼儿都在参与,都在动手实践,而且课堂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

上述活动,幼儿都动手做了,但是在动手之前,幼儿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先假想,再去验证的过程;再,活动后,幼儿虽然汇报出不同的方法,可是老师根本没时间来引导幼儿质疑方法的差异,也没有时间给幼儿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事实上,这个活动的设计与提供的材料都非常好,但作为探究活动,活动原本应有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它们潜在的教育资源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4.给幼儿提供的学习操作材料不恰当,预期的活动目标难以实现

如,大班数学“感知长度守恒”第一课时第一环节,教师选用红、黄、蓝三根不等长的丝带,让幼儿边操作边判断:①并列摆放:“这三根丝带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②变换方向:“这三根丝带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③改变形状:“这三根丝带还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

幼儿的答案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孩子是真的理解了?还是瞎猜的?无从知晓。因为,老师选用的教具本身就是不等长的,并列摆放、变换方向、改变形状当然还是不等长的。

又如,小班健康活动“走钢丝”,老师准备了一根直径约3厘米粗的麻绳(即成人“拔河”用的绳子)作为“钢丝”。在幼儿自由玩绳、教师示范、个别尝试后,老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在“钢丝”上练习直走和侧身走,不要从“钢丝”上掉下来(即保持平衡)。由于提供“钢丝”实在是太粗了,老师示范直走时,也不能保持平衡,更何况小班第一学期的孩子。结果,没有一个孩子在尝试直走(根本无法走),侧身走也成了“垫脚”走。

该活动之所以低效,“钢丝”罪责难逃。其

一、“走钢丝”其实就是一样假想的情境活动,根本不需要实物道具,在地上画条粗线即成,老师花大力气搬来的器材是多此一举(也许是评优活动,老师想让材料逼真些,幼儿兴趣浓一点)。其

二、小班第一学期的孩子,平地走路保持平衡尚需锻炼,而现在却让他们在(成人都难以做到的)粗麻绳上练习近平衡,自然是徒劳无效,难以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

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综观当前幼儿园的教学,我们应该努力去做到有效教学。如何有效的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

一、自始至终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与组织有效的活动

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操作材料、设计教学程序、运用教学指导策略等,一定要根据教材及幼儿的学习特点紧紧围绕活动的目标进行,并需要思考、明确以下问题:

我确定这一主题的目的是什么?如:是让幼儿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让幼儿了解科学学习的完整过程?还是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某些现象、获得某方面的知识?还是重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我所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材料?有没有更适宜、更简便的其它材料?

我所设计的教学程序是否体现了循序渐进,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每一个环节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缺一不可?整体时间的安排是否合适?核心环节的感知与质疑、探索与发现等时间是否足够?有没有给幼儿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与时间?

我运用的指导策略是否适当、有效?幼儿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是否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点拨是否恰到好处?是否能引发幼儿作深层的思索与探究?是否适时提升幼儿的学习策略与学习经验,并在同伴中分享与交流?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目标与需要出发,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师要恰当地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理解、洞察幼儿的想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表象的提示和支持。

二、关注幼儿的真正兴趣与需要,给予恰当的有效的引导

观察幼儿、研究幼儿才能了解幼儿的真正兴趣与需要,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与水平。教师在确定教材的重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等,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平时,对幼儿反馈的信息要多加留意、洞察、分析。

如,大班命题意愿画“海底世界”:(1)丁丁三二下就把“海底世界”这幅画完成了,没事可干,就东说说,西弄弄。老师发现了,过去一看,丁丁画的就三、五条线条很简洁且涂色又不均匀的鱼。于是,老师说:“丁丁,再给鱼画上好看的花纹吧。”可是,丁丁却没听见似的就是不再作画。(2)冬冬只画了些小鱼,因较均匀地分布着,主体不突出。老师看见了:“冬冬,把鱼妈妈也画上吧。”冬冬想了想,看了看画面(没空间可画大鱼),不知所措。直至活动结束,丁丁和冬冬的画仍然还是原来的模样。

如(1)中,假如老师这样指点:“丁丁,你(丁丁身穿毛衣)衣服上的图案可真好看呀,让鱼儿也穿上漂亮的衣服,他一定会游得更开心的。”利用具体的凭借物,易唤起幼儿再度创造的欲望──避免幼儿一时因找不到或想不起参照物而不知如何深化创作,同时,也可渗透审美意识。

如(2)中,假如老师这样引导:“冬冬,小鱼如果看见鱼妈妈来了,它们会怎么做呢?(向鱼妈妈游过去,在鱼妈妈身边亲亲鱼妈妈„„)那你就让鱼妈妈游到小鱼身边来吧。”并用手示意冬冬可在小鱼中间叠画一条大鱼,同时,再引导幼儿怎样把鱼妈妈和小鱼区分开(用粗黑线,或用颜色)。由此,画面自然就丰富了,且幼儿在操作过程也可初略感知运用重叠带来的美感。这样,把个性心理感受与技能的传授结合起来的指导,可使外在的教育深刻地影响到幼儿内在世界的形成。

绘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激发幼儿再创作的兴趣,充分唤醒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渗透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由此,教师在发现幼儿绘画中存在的问题时,要注意用得当的启发性语言,随时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运用已有的相关技能,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同时,要及时帮助幼儿解决操作活动中遇到的技能障碍。

因此,有效的引导,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这样才能使有目的的教育与幼儿的兴趣点相一致,将学习活动一步步深入,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积极引导幼儿多种感官全方位地主动参与学习,促进智能有效发展

教学中,要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仅满足于让幼儿动口、动手是很不够的,必须让幼儿的思维参与其中,或让幼儿先思考后操作,或边思考边操作,或先操作后思考。这样引导幼儿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教育情境,把要让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方式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表现生活。教师要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去追求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以“趣”引路,以“情”导航,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同时,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幼儿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不牵着幼儿的鼻子走,不硬将幼儿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见解。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幼儿质疑问题的环节,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幼儿指正;甚至必要时允许幼儿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在这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幼儿没有被同伴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由的,幼儿便会全力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使幼儿感到满意、快慰,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教师不仅要在了解每个幼儿的基础上,给其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每个幼儿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幼儿一些走向学习成功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老师要教给幼儿一些学习的方法,重视幼儿学习方法的指导。幼儿自己思考所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解决。幼儿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自然会将自己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其学习积极性盎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四、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操作材料,促使幼儿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有效的发展

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学习操作材料──教学具(器材),选用它,老师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它所蕴含的对本教学活动的价值,即能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有利于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而绝不能随便信手捏来,不能让幼儿动手就了事,它们的呈现与使用都是需要经过思考后才确定的。

其次,选用什么样的学习操作材料,要与本活动的内容及幼

下载探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有效组织策略5篇范文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有效组织策略 音乐游戏是融合游戏和艺术为一体的游戏活动,它是最易为幼儿所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幼儿乐感与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主......

    试论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策略(最终定稿)

    试论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策略 【摘要】音乐可以使人心情舒畅和保持愉悦,而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展现个性与表现自我的方式。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音乐......

    浅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效策略的运用(共5篇)

    浅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效策略的运用 杨倩在幼儿园教育中, 音乐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 也是向幼 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幼儿学习音乐的动机并非为......

    幼儿园散文诗教学的四大有效策略

    幼儿园散文诗教学的四大有效策略 散文诗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是幼儿比较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但由于幼儿园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以致幼儿园的散文诗教材良莠不齐,真正具有......

    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发展性 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并拥......

    有效教学设计策略(合集)

    有效课堂 有效教学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倡导开放、生成的新知识观,视课堂为开放、动态、生成的知识系统,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过程的评价,倡导......

    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上传: 刘敖更新时间:2012-5-18 22:01:19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摘自:《江阴市长寿中学》 【主要内容】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