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设计
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提高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何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来说,更要关注其运动的快乐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篮球是广大中小学生喜爱的球类项目之一,是由跑、跳、传、接、投等多种基本动作组成,在一定对抗情况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健身项目。具有集体性、竞争性、趣味性等特点,锻炼身体效果好,对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培养优良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篮球的运球、传接球、投篮、配合等技战术的掌握好与否,对能否保持参与篮球活动的兴趣,培养爱好特长具有积极的作用。本节课学习的篮球变向换手运球技术主要是通过变向、换手、探肩及加速摆脱动作从而摆脱防守,具有较高的实战练习价值。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生长发育旺盛,好动,易兴奋,能积极关注自身的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模仿能力,对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在技术、技能上允许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在实践活动中每个人的收获,学习进步的大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教师的亲情、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情,体验参与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实现对本堂课重难点的突破。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并在练习中逐渐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
2、使大多数学生能初步了解篮球体前换手运球的技术原理,并在实践中较好地运用技术,发展运用能力。
3、发展学生体能,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加深对体前换手运球技术动作的理解,注意安全保护。
4、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并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设置学习目标。
5、师生情感融洽,积极主动、协作配合,在活动中得到满足。
五、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变换手时,手的正确按拍球的部位 教学难点:换手运球时的快速与协调
六、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
1、教学内容
① NBA欣赏——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
②个性练习(篮球天地):教师用语言、手势动作,引导学生做不同形式的运球练习。——教师利用自身示范、用语言不断激励和提示,让学生在练习中去提高球性。
③多媒体演示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尝试性练习→挑战性练习——循序渐进,由慢到快、有易到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④行进间折线体前换手运球及学生技术自评——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达到目标的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设置新的目标进行练习;未达到目标的学生进行反思,并改进练习方法。
2、本课采用导入与热身—实践与提高—调节与评价的教学程序。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法,过程调节与评价为手段,在实践活动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提高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方法的选择
主要采用了激发兴趣法、自学辅导法、启迪思维法和多向交流等方法。淡化学习技术细节过程,加强学生活动能力的培养。教师导向性为辅,创设情景,实现学生自主学练。重视学生的首次发现、首次示范,自我反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到教与学相协调。
4、学习方法的指导
遵循“由慢到快、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熟能生巧的原则,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讨论等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七、教学流程
(一)激发情趣,师生共愉
1、常规教育。
2、多媒体展示NBA精彩画面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被NBA精彩场面吸引,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画面人物的变化,引导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3、个性练习(篮球天地):①教师用语言、手势动作,引导学生做不同形式的运球练习;②抢断球游戏:在限时情况下,师生同场竞技,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控球能力,树立自信心。
(气氛热烈,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渴望,充分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二)合作探究,体验成功
1、多媒体演示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热烈的探讨、认真的实践、科学的评价、准确的矫馈。)
2、尝试性练习:原地换手运球;行进间先慢速后快速初步练习;绕障碍物换手运球;有防守人的变向换手运球
(循序渐进,由慢到快、有易到难,分层次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练习组,在实践中去掌握技术动作。)
(三)拓展练习行进间折线体前换手运球
(达到目标的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设置新的目标进行练习;未达到目标的学生进行反思,并改进练习方法)
(四)教学评价,愉悦身心
1、放松活动:放飞心情(向上抛球)——放松身心。
2、学生相互评价,总结经验。
(在小结中教师帮助学生解惑,使每位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增强自信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
第二篇: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说课稿
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提高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何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来说,更要关注其运动的快乐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篮球是广大中小学生喜爱的球类项目之一,是由跑、跳、传、接、投等多种基本动作组成,在一定对抗情况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健身项目。具有集体性、竞争性、趣味性等特点,锻炼身体效果好,对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培养优良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篮球的运球、传接球、投篮、配合等技战术的掌握好与否,对能否保持参与篮球活动的兴趣,培养爱好特长具有积极的作用。本节课学习的篮球变向换手运球技术主要是通过变向、换手、探肩及加速摆脱动作从而摆脱防守,具有较高的实战练习价值。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生长发育旺盛,好动,易兴奋,能积极关注自身的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模仿能力,对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在技术、技能上允许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在实践活动中每个人的收获,学习进步的大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教师的亲情、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情,体验参与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实现对本堂课重难点的突破。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绝大部分同学了解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基本方法及运球时对球的控制,基本理解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技术原理。
2、能力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有效地发展上下肢力量、灵敏、速度、协调等素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相之间能够互帮互助、认真好学、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爱国、爱集体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
五、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降重心及按拍球的部位 教学难点:动作协调连贯
六、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
1、教学内容
① NBA欣赏——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
②球性练习(篮球天地):教师用语言、手势动作,引导学生做不同形式的运球练习。——教师利用自身示范、用语言不断激励和提示,让学生在练习中去提高球性。
③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尝试性练习→挑战性练习——循序渐进,由慢到快、有易到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④运球绕杆接力游戏及学生技术自评——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达到目标的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设置新的目标进行练习;未达到目标的学生进行反思,并改进练习方法。
2、本课采用导入与热身—实践与提高—调节与评价的教学程序。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法,过程调节与评价为手段,在实践活动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提高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方法的选择
主要采用了激发兴趣法、自学辅导法、启迪思维法和多向交流等方法。淡化学习技术细节过程,加强学生活动能力的培养。教师导向性为辅,创设情景,实现学生自主学练。重视学生的首次发现、首次示范,自我反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到教与学相协调。
4、学习方法的指导 遵循“由慢到快、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熟能生巧的原则,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讨论等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七、教学流程
(一)准备部分(10’)
1、常规教育。
2、图片展示NBA精彩画面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被NBA精彩场面吸引,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画面人物的变化,引导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3、球性练习(篮球天地):教师用语言、手势动作,引导学生做不同形式的运球练习(气氛热烈,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渴望,充分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二)基本部分(25’)
1、复习行进间运球
(热烈的探讨、认真的实践、科学的评价、准确的矫馈。)
2、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跨步,侧身护球的动作;原地拍球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行进间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连续过标志物练习
(循序渐进,由慢到快、有易到难,分层次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练习组,在实践中去掌握技术动作。)
3、运球绕杆接力游戏
(1)、单程运球绕杆接力;(2)、双程运球绕杆接力。
(达到目标的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设置新的目标进行练习;未达到目标的学生进行反思,并改进练习方法)
(三)结束部分(5’)
1、放松活动:放飞心情(向上抛球)——放松身心。
2、学生相互评价,总结经验。
(在小结中教师帮助学生解惑,使每位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增强自信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
八、教学效果评价
1、注重了启发诱导,自主学习方法。
2、采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有意识的让学生自主锻炼,自我检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第三篇: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反思
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课,本课以“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以健康快乐为目的。本着探索和创新为设计目标,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及互学、互练、互评的合作意识,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发展。
篮球教材是集体性项目,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能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愿望。篮球运动具有极高的竞技价值,也具有很好的健身、娱乐和欣赏价值。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对发展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素质,提高健康水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是以篮球为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以学习篮球技术为手段,使学生通过篮球运动锻炼身体,掌握更多的锻炼方法。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篮球运动中一项重要的突破技术,是技术和战术的重要环节,是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运球变向技术,它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易与其它运动技术衔接,将其作为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提高运球突破能力,提高控制球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能力;对于其它技战术的学习与掌握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学练中主动探究、分析、合作,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篮球的学练情趣和学习主动性,为今后的篮球学习和运用以及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授课对象为五年级学生,本节课为新授课。学生普遍喜爱和了解篮球运动,大多数都有一定的篮球基础。五年级学生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学习欲望。本次课结合明星图片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提高学生感性认识。采用启发、模仿、自学、展示、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结合各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能力,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围绕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思想理念,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观察、分析、思考、自练、讨论的学习过程中应用了观察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
本节课所学内容技术成分较重,故在学习了新内容之后用游戏的方法加以巩固。学生也不会觉得厌烦。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篇:《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示范课说课稿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示范课说课稿
说课教师:张昆
一、基本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篮球运动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之一。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为中心”。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练习中尽可能地启发学生通过体验、观察去探索、思考;倡导探究、合作、自主体验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分层教学,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让学生享受、体验到篮球运动的快乐及学以致用。同时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培养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等精神。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篮球教学是球类教学项目中的第二个学习内容。本课是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在上一课换手运球的基础上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运球部分的重要内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应用于运球人正对防守人时的持球突破摆脱防守人时,并创造出传、突、投球时机。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任教的初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篮球运球基础与控球能力,他们渴望通过篮球学习掌握一些实用的比赛技术,这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兴趣保证。技能学习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技能教学与乐趣教学相结合是本课突破方向。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初步了解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要领。
(二)技能目标:通过学练,使大部分学生能从原地上步换手运球过渡到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敢于面对和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变向换手时手推送篮球的位置——侧后方
(二)教学难点:推送篮球部位不准,造成运球落点靠后。
五、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教学资源
(一)主要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讨论法、同伴合作学习法、示范讲解法、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等。
(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学习,结合运用讲解示范法、启示引导法、鼓励表扬法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
(三)教学资源:标志桶3个、篮球17个
六、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1″)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检查整理服装。
(二)准备部分(5″)
1、绕篮球场运球热身
2、球性练习:(1)两手弹拨球;(2)“8”字滚球
3、活动关节(持球)(1)按压手指(4ⅹ8拍)(2)腹背运动(4ⅹ8拍)(3)弓步压腿(4ⅹ8拍)
(三)准备部分(29″)
1、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要领探讨:示范技术动作,启发学生思考、总结动作要领,重、难点;
2、原地左右手交换运球:简要讲解练习方法;
3、原地有节奏(1—3拍)变向换手运球:示范、讲解练习方法,口令指挥学生练习、体验; 4、1—3拍变向换手上步运球:示范练习方法,口令指挥并带领学生练习; 5、2人配合,行进间变向换手运球:示范练习方法,讲解练习要求,指挥、观察学生练习;
6、绕标志桶(变换间距)行进间变向换手运球:示范绕标志桶练习方法,讲解练习要求,指挥、观察学生练习;
7、变向换手运球接力比赛:讲解比赛要求、方法,引导学生练习。
(四)结束部分(5″)
1、放松:讲解放松方法,带领学生进行放松;
2、集队、讲评:结合练习讲评,鼓励学生课后加强练习;
3、布置课后练习。
七、教学设计创新之处
上课前复习了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在学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环节中,通过分解练习、自主练习帮助学生逐渐从上一步换手运球,过渡到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这种分阶段递进式的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动作。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学习中,假设标志桶就是防守人。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变向后,加速超越防守人的决心和勇气,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和自信心。教学中,当学生动作出现错误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必要时才提醒学生观察正确动作和与自己同样的错误动作,互相比较,找出答案。使学生发现问题与教师集体纠正相结合,既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也能保持正常的教学效率。
在课程要点训练阶段做变向换手运球接力比赛游戏,通过游戏使课程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融入式学习的机会。在评价环节,老师结合练习讲评,表扬部分做得好的部分学生,鼓励学生课后加强练习以达到课后复习运用的过程,以防教师一言堂或者冷场的现象。
第五篇: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设计及反思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指导思想
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练习中尽可能地启发学生通过体验、观察来掌握运动技术,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教师作为学生的伙伴,参与到活动中,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技术。
二、教材分析
篮球教材是集体性项目,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能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愿望。在器材相对比较少的情况下,如何使每位孩子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我们选择了篮球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运球技术是篮球教材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从实用性来讲,运球不受场地好坏、器材多少的限制,方法简单实用,而在活动、比赛中运用得最广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勇气与自信心。
三、学情分析
篮球运动是广大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尤其在农村学校,八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篮球运球基础与控制球能力,他们渴望通过学习掌握学以致用的实用比赛技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与兴趣动力。但女生与男生的基础与学习兴趣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与加强女生的学法指导,还要调动女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女生应该与男生体现层次性。技能学习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技能教学与乐趣教学相结合是本课突破的方向。
四、教学步骤
1.在准备活动中,以熟悉篮球场地为主,让学生在跑动中了解篮球场的各条线,在活动中首先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用击掌、跺脚营造课堂的气氛,同时做左侧身跑、滑步、转身等一些专项的练习。
2.在基本部分中,充分利用器材、篮球场地,采用两人一球自由组合的练习方法。跟随老师做一些熟悉球性的练习,同时学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学习――尝试――合作――交流――展示等形式。
3.在课的结束部分,注入了思想品德的教育,教育我们农村孩子学会感恩。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劳作,感谢大众信任支持。
课后反思:
在《十城市》第二十四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本人有幸代表兰州市上了一节观摩课。我认为,这节课纯朴、务实,多是对我们如何上好农村体育课的反思。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有许多不足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和提高,特别对我们农村如何上好体育课有几点看法:
1.从农村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必须要根据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容,更新教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要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传授体育基本技能为准则,充分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刻苦地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2.精心组织每一堂课,以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农村学校场地小,器材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体育基础状况,可将学生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或较强组和较弱组,采用分组轮换或分组不轮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组织轮换的组织工作,这样教师便可以迅速而有秩序地进行教学。农村学校由于场地和器材的不足,同一节课两三个班在同一场地上授课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鉴于这种情况,在安排课程时,要打破以往常规,将同一节课内几个班的体育课分散错开,避免因场地和器材的限制而发生矛盾,可在课前事先布置好场地器材,提高器材的利用率,保证每一堂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教学时间的安排,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场地的条件而灵活适应,要避免因场地器材问题而顾此失彼的现象出现。
3.以身作则,做一个有作为的体育教师
农村学校学生大部分身强体壮,能吃苦耐劳,但也有部分学生懒惰,不爱做运动,比如借故身体不舒服,对技术难、有危险性动作避而不做,教师要扭转这种教学不利因素,首先要从我做起,以自己良好的师德教育学生,处处以实际行动做学生表率,并通过平时的言谈举止,结合教学实际,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确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杜绝不负责任的“放羊式”教学。
4.认真组织好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大课间活动要结合农村特点,开展简单易行又有锻炼价值的娱乐性体育项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课余练习中身心素质都能得到全面提高,为体育课教学打下基础,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学生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