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声乐训练的几点体会
浅谈声乐训练的几点体会 [摘要] 通过几年的声乐学习,加上毕业后7年的教学经历,根据特长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再结合我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声乐的经历,想把自己的亲身体会着重从歌唱(主要指美声唱法)的基本要素之一: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方面简单阐述一下。[关键词] 歌唱姿势 歌唱的呼吸 歌唱的发声 [前言] 我是由一名声乐爱好者,考入大学,学习声乐四年,毕业后又利用假期时间去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声乐,并在学习期间观看了大大小小的声乐音乐会,还亲临现场听了周小燕先生主办的声乐大师班她老人家亲自给学生上课的全过程,通过以上这些经历和体会,针对我们的声乐教学提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歌唱的基本要素 人声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语言四个部分。呼吸是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把它加以扩大和美化而形成动听的声音。在歌唱活动中,呼吸、发声、共鸣三者是同时出现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如果没有呼吸,没有共鸣,嗓子就不会存在;只有用歌唱所需要的呼吸、共鸣,嗓子才能唱出歌唱所需要的声音。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对于初学的学生,首先让学生有个放松的身体,纠正他们大部分认为的一唱歌就要站在那一动不动或者要支起声乐架子的错误观念。初学声乐的人普遍存在着不会深呼吸,惯用大本嗓子没有意识打开口腔和喉咙,或者死撑喉咙发出极闷不自然的声音,下面我讲歌唱呼吸之前,讲一下: 歌唱的正确姿势: 记得前苏联声乐专家捷米采娃曾说过:“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声音的源泉,”歌唱发声时身体不能保持正确的姿势,就不能获得深呼吸的有力支持。歌唱发声的艺术效果同身体的姿势有很大的关系。无论是参加演出在舞台上还是在声乐教室里上课,歌唱者始终要保持全身心自然放松,积极向上的歌唱状态,不能松松垮垮或僵硬拘谨,要处在“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最佳状态之中。具体的来说,演唱时身体的前部分与后部分处于一种“前松后紧”的状态:前面上胸部自然挺起,胸肌放松,不紧,不压,不憋,不塌。如果胸部有丝毫的紧张感,气息不会吸下去,声音永远拉不起来;双肩与胳膊自然下垂,呼吸时决不能抬肩,面部肌肉不紧张,表情兴奋而舒展,头的前部嘴角以下包括下巴、下颌、下鄂的各部分肌肉,牙关节、舌根、前颈部要处于非常放松的那种“懒洋洋”的状态,下巴不要前伸,而是松弛的向后向下“回收”一点,在引导学生放松时,要让学生打哈欠时真正体会口腔、喉咙放松,下巴等各个方面处于“懒洋洋”的真正含义。声乐教学是一门抽象的教学,怎样把抽象的教学能够通俗易懂的传达给学生呢?我想这要我们教师引导他们大胆去想象,爱因斯坦曾说过: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想象更重于学识);在身体的后半部,对歌唱发声最重要的是脊柱的支撑作用,脊柱要挺拔,就象沈湘教授形象的比喻:“好像在脊柱里插了一根擀面杖”,后颈部位要梗直而不用力,它的作用只是给咽腔通道固定的稳定,对共鸣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正是由于歌唱者感觉后颈有微小的挺拔紧张的感觉,才形成“前松后紧”的正确姿势。身体的下面部分站立时,两腿前后略微分开,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身体的重心放在前脚上,演唱起音时,立即收腹提臀,找到深呼吸的力量。有了正确的歌唱姿势,下面讲一下: 歌唱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对呼吸方法的正确领悟与进行呼吸器官的发声基础训练,是歌唱者的重要基本功,那么怎样训练深呼吸呢? 我们大部分同行都听说过声乐大家提倡用鼻子闻花的感觉来训练深呼吸,练习时感觉香味(意念)随着缓慢,柔和的吸气动作,同气息深深的吸进小腹(小肚子),小腹在吸气时完全放松,边吸边向外膨胀,这一切都是在松弛、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胸部舒展而又通畅,丝毫不紧张。吸气时,将意念很快集中在小腹部,留意于鼻子闻花时小腹起伏的动作上,小腹鼓则为吸气,小腹收则为呼气,久而久之就能练成用小腹吸气,而不是用鼻子、口腔、胸腔主动吸气的快捷的吸气方法。这种深呼吸是要经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才能形成惯性的。对于初学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晚上躺在床上休息时自己体会,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张嘴气就吸在小腹部位,腰部四周。气息吸深了,怎么呼气呢?可以把手背放在嘴的前面,将吸进去的气“均匀”的吐在手背上,一开始慢吸慢吐,不要急躁,体会一下吐气的过程就是我们发声的过程。在呼吸过程中还可以练习一下哈气:吸气后略停顿一下,然后张大嘴向前哈气,哈气的同时主观上想着边“哈”也“吸”,去建立“又呼又吸”的感觉。“哈气“时,腰的四周明显膨胀,这时既有向前向外“呼”出的气,又有向后向下“吸”进去的气,歌声就是在这种“又哈又吸”“又呼又吸”的感觉中,变得畅通而且富有流动感;换气时,在换气间隙中不要去想换气,而是体会腰的两侧“轻轻一缓劲,气就换了”的轻快感觉。这点应让学生深深体会真正感受一下。因为大部分学生在换气时常好提肩吸气而且害怕不够用多吸造成身体僵硬一张嘴什么都没有了。歌唱的发声 对于初学声乐的人来说,大部分都没有意识去打开口腔、喉咙,一张嘴惯性挤着、擂着、或捏着嗓子唱。因此开始训练时,动作可以做的夸张些,适当加大开口度。唱a(啊)母音时,垂直张嘴,感觉嘴角拉成直线,仿佛面带微笑状,笑肌上抬,露出上牙齿。张嘴时一定要打开牙关节,特别唱高音时,必须打开槽牙之间的距离,下巴要感觉“好像掉了下来”。这时在后颈部位的有力支持下,口形虽然张大,但没有丝毫的紧张牵拉的感觉;在唱i(衣)母音时,门齿之间一定要留有间隙,音越高间隙的距离越大,几乎与a的口形相似。训练学生唱i母音时,大部分把i唱在嘴皮子上,声音位置都在口腔里,在此可以让学生咬着自己的半个食指肚去唱,感觉着力点就在自己所咬得手指肚上。这样很容易找到发声的位置,而且声音也容易集中。掌握了唱好最宽母音a与最窄母音i的口形,那其它的开口口形便容易形成了。训练学生发声时,以前我们都听说过让学生用打哈欠的感觉去唱,我觉得应该再说的具体些:用打哈欠状态,往往学生先打完哈欠一张嘴这种状态全没有了,在此应强调一下用半打哈欠状态,就是说这个哈欠还没打完时就发声,打哈欠和发声之间不要留有任何间隙。一开始可主张“叹气”发声,“叹气”起音时,下巴与前颈部“懒洋洋”的放松,心里想着呼吸通道,发声时以均匀、缓慢的速度源源不断地向下“叹气”,感觉嘴里的气儿与胸腔之间的气儿相通。在此要忘掉喉头,感觉声音贴着咽壁落到胸口,用叹气发声的感觉拖长腔说a或i。学会说了,半打着哈欠再用说的感觉去唱。唱出的声音要感觉气与声混在一起,一道从“嗓子眼儿”流出来的一样,要在嗓子眼儿上“找气不找劲”,随着音升高,胸部越感觉松,胸口越要感觉通气。(以上是我参照声乐大家的声乐理论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经验用通俗的语言简单说了一下呼吸与发声的训练,在此由于字数有限,讲得很笼统,也没有列举训练呼吸与发声的具体练习曲。)主要参考书目:(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沈湘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2)《音乐美学基础》 张前、王次昭 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3)《歌唱学》 邹本初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4)《跟我学美声唱法》 王如湘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第二篇:童声前期声乐训练
针对儿童声乐技巧的训练,只能以生活中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训练歌唱器官的协调及配合。运用单项练习来进行声乐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声乐技巧。
呼吸练习: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体会不到。如何运用气息呢?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回忆感受一下 引导学生做一些表演,如快速爬楼梯或跑步后,气喘吁吁时的样子,模仿的基本像时,问他:现在你能说出身体的感受吗?你的腰部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能边表演边发出声音吗?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时,同样使用上这些感觉吗?你的声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儿童能把这些感受记得非常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兴趣。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需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的拼音是建立在生活语言拼音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语言夸张的创造),而形成的歌唱语言的拼音规律。在儿童歌曲中,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歌曲,即欢快的和抒情的。在表现欢快歌曲时,要把声母和韵母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互相拼合,在这样咬字吐字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把快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表现抒情类的歌曲时,咬字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就要在拖腔过程中,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就会出现沉重的鼻音,当在快唱完这个字的韵尾处时,再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从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打开喉部练习: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喉部打开时,有的学生并不知道“喉”在哪里,只能疑惑地摸着自己的脖子。如何进行喉部打开并放松呢?可以给他们讲个生活小常识,例:当你口中含着水想说话时,你的喉咙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会很好奇的试一试、想一想,然后你告诉他,这就是喉部放松的感觉。
面部自然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面部的自然放松,如果面部器官有歪、咧现象,同样会影响歌唱的声音及形象。一般来说,当面部保持微笑状态时,面部器官便会处在比较理想的位置,微笑时,笑肌被抬了起来。当笑肌随着微笑抬起后,口腔内部的硬颚和软腭也会同时抬起,喉咙在这种状态下也就自然打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歌唱状态。学唱过程中,特别是初学期,要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检查是否有面部紧张状态,同时分辨声音是否松弛、歌唱器官是否协调,当出现不正常的状态时,要及时加以纠正,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就很难改掉,这样会直接影响学习歌唱的进度。
声乐教学中的童声训练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推进,越来越被家长重视的特长教育红火起来。学习声乐的儿童也越来越多,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歌唱训练,也是声乐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是,怎样进行童声训练,是我要讨论的话题之一。要让儿童建立起科学的发声方法,必须掌握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头声”是科学的方法之一
中外声乐界有的把儿童区细划分为“胸声区”、“中声区”、“头声区”三个区域。有的则粗划分为“胸声区”、“头声区”两个区域。我们现以后者的划分来讨论问题。
声乐课的训练中,让儿童从c1开始向上唱,唱到f 1时,常常出现声音的“畸变”和生理感觉的不适。我们把这一产生“畸变”和“不适”所对应的音高f 1,叫做换声点。这个换声点通常被称为儿童的自然换声点。
为了避免这种生理上的不适和声音音色上的不统一,我们把儿童的换声点从f 1向上移至b 1。换声点移高,明显地使胸声区增宽(从a—b1),由原来只含六度的胸声区增宽到九度,而头声区则相应减少。当儿童从c 1唱到b 1时,在这个高度上将产生更加严重的“畸变”和“不适”,以至于听起来声音犹如嘶叫,主观感觉声带几乎被撕裂。长此以往,非但训练不出甜美的童声,还会使他们稚嫩的声带毁于一旦,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在欧美大寺院里很多优秀合唱团没有一个例外,都只有一个声区,即头声区,把换声点下移到d1或c1。换声点的下降,除了a、b处在胸声区外,其它都统一到一个声区上了,即头声区。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换声点移低至d1或c1后,头声区增宽了,除了训练中不唱及的a、b外,都统一在一个声区里,它避免了换声点,使两个原本不统一的声区,变成一个声区,这样,声音既协和、统一、甜美,生理上又感到舒适、轻松。这是童声训练中唯一正确的做法。
用头声的唱法去唱胸声区之所以是科学的方法,因为它与儿童的心理与生理协和,使其潜在的音乐天赋如春潮般涌动而出。“头声”所需要的气息量少,声带震动范围小,儿童稚嫩的发生器官能够胜任,从而心理坦然、平静、情绪欢愉、振奋。不多的气息可以支持较长的乐句,较高的声音不感到紧张、疲劳,声音连贯、柔和、控制有度。非但不会伤害其尚未发育成熟的发声器官,还会激发他们对唱歌的热爱,增加唱歌的信心。
二、顺从儿童生理规律用轻生歌唱
在童声训练中,轻声是掌握头声最有效的手段,对声音要限量求质。要求儿童在歌唱时音量要少一些,要留有余地,不允许他们习惯性的喊叫似的歌唱。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时期,发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如横隔膜处幅射形肌肉,尚不结实有力,在呼吸过程中,横隔膜上下运动幅度不可能很大,肺的体积小于成年人。因而,气息的存储量是有限的,作为发声系统的“发声体”的质和量都是低下的,而作为“震动体”的声带,相对成年人的即短、又窄、还薄,发声体在微气流冲击下,其震动的幅度(决定音量)、频率(决定音高)都受到限制,一旦任其主观(习惯性)地放声歌唱,超过了这个客观(生理机能)限量,必然会使其发声器官紧张、疲劳,进而使其失控、失态。这不仅无法使声音统一、协和,还会使其发声器官因负荷过重而受损,从精神上感到歌唱是一种难忍的折磨。加之他们的胸腔、咽腔、鼻腔、头腔等“共鸣体”同样未发育成型,不能自我控制,在这种十分紧张的歌唱状态下,他们除了声嘶力竭的叫喊外,绝无其它作为,哪里还谈得上发声器官的正确保持和控制的呼吸呢?自然得不到通畅、柔美的声音了。反之,要求儿童顺从生理规律用轻声歌唱,这样他们的发生器官的运动量才能用而有度,用而有余,不紧张、不疲劳。同时,轻度的生理负荷,使精神得到相对的放松,思想集中,思维活跃,有利于实现发生器官有度的主观控制和正确状态的保持及限气息的合理运用,再通过他们发出声音的反馈,去自觉地使发声器官处于最佳状态及气息的合理运用。
进行轻声训练必须明确的是建立在有呼吸的基础上的轻声,而不是无呼吸、有气无力地挤、卡、捏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要坚持做一些训练;比如从高至低的练声曲练习、用低头弯腰轻声唱法、哼鸣练习、假声启发等。实践证明,对儿童歌唱进行因势利导,进行必要的、适当的科学训练,童声训练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声乐教学]童声训练(2)
2、训练喉咽腔“打开”
由于语言的习惯,我们平时在讲话时喉咽腔是不必充分张开的。而在幼儿或少儿期与成人交谈时无意识的相互模仿,造成许多孩子在说话与唱歌时咽喉部位不自然地收紧,养成了“挤”、“提喉结”等不良习惯。这种不良的发声习惯在未受过训练的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如不能妥善及时纠正,将使孩子失去真实、自然与动人的童声音色。因此在进行喉咽腔“打开”的训练时教师首先应“从我做起”,在对孩子(特别是小学生)讲话时要使用自然、轻松的语调,千万避免“拿腔拿调”。在检查学生发声时要细心分辨其咽喉部位是否处于自然、放松、打开的状态,是否有不必要的用力,声音是否过分亮(贼亮),发声时脖子上是否有明显凹陷等等。一旦发现不良习惯已在以往有不同程度的养成,就应在训练的一开始给予坚决的纠正。
我训练过这样一个男孩,嗓音条件不错,但牙关紧闭,舍不得张嘴,还伴有“压舌根”,就更不用说“打开喉咙”了,声音似从牙缝里钻出来。唱较高的音时,下巴与肩膀同时用劲,且声音逼紧,喉结上提。针对这种情况,一开始我就在有计划地训练气息的同时,有意识地让他多做“u”母音的练习,并体会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用嘴说,二是张开喉咙说。当他体会到用喉咙说出“u
”时,再唱出长音“u
”,要求用缓吸的方法吸气,均匀地用缓呼的方法唱出。同时,多用表扬的方式激励他,使他常保持兴奋的状态。等他能坚持稳定地唱够6拍以上后,从ьB大调开始,逐音上行连续练习:
1=ьB 4/4 5 4 3 2 | 1
儿童声乐教学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崔宝芬 来源:《幼教博览》2009.07 上传时间:2009-10-15 20:38:58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学,注意,问题
目前,学习声乐的儿童越来越多,儿童的声乐教学已成为声乐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文化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与成人不同,针对儿童的声乐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成人有所区别。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知识水平,在想象、模仿等能力上的优势和在分析、理解能力上的欠缺,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供读者参考。
采用简单易懂、形象简单的教学术语。
首先,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远远达不到理解声乐理论的程度,因此,声乐理论的讲解,不但起不到帮助儿童学习发声方法的作用,相反,还会给他们带来困惑,给声乐实践制造障碍。因此,在教学术语的选用方面,要采用大胆的设想、形象的比喻与描述的手法,把抽象的方法、位置和感觉具象化,并用十分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好具体到某一物象,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汇来表达,甚至还可以用手势、动作来表达。如用“闻花”来表达歌唱前的气息准备状态;用“第二个扣子”表示歌唱时喉咙的假想位置;用“关门”来表示关闭唱法等。这种形象、简洁的术语很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掌握,能帮助儿童很快抓住感觉并给感觉定位。用很简单的词汇代替繁琐的理论,发挥儿童的优势,避开儿童的弱势,把复杂抽象的声乐教学变得简单而轻松。因此可以说,简洁、形象、准确的教学术语,是打开儿童声乐思维之门的“金钥匙”。从气息训练开始,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
气息训练是指腹式呼吸训练和歌唱时的气息保持训练。从气息训练开始,是指在正式声乐训练前,应对儿童进行必要的歌唱气息的准备训练,使之先体会到气息的位置,形成一定的气息概念与实践经验。这样,在以后的声乐训练中,儿童可以自觉地用上气息,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把气息与其他的方法融为一体,在声乐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是指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教师要把气息、喉头位置、声带感觉和头腔共鸣等方法根据儿童的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按照从易到难、先分后总的顺序,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训练。对于每个具体方法的学习,都要先做独立的专门训练,再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而不是所有的方法一拥齐上,避免儿童因不能控制多种意念,顾此失彼而找不到感觉。如在学习喉头位置与声带放松时暂时不要讲共鸣,也不要对气息做要求。不做其他任何要求,儿童才能够集中精力来体会喉头和声带的感觉,才能很快体会到并抓住这种感觉。在感觉掌握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感觉同以前学习的方法统一起来,就简单容易得多了。事实上,即使教师不作要求,儿童也会不自觉地把以前学过的方法加入声乐实践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要在当前的训练内容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加以肯定,就能收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
适当把握声乐训练的时间、强度以及歌曲难易程度
和成人相比,儿童的声带短、薄、韧性差,十分稚嫩,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的就是保护儿童的声带。保护儿童稚嫩的声带,不仅要以正确的发声方法、巧妙得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对错误发声的及时纠正来完成,还要求在声乐训练的时间、强度和歌曲的难易程度上加以把握。因为,即使发声方法正确,长时间的训练也会使声带疲劳,粘膜受损;即使发声方法正确,大声或高声的重机能发声也会增大气流对声带的冲击力,增大声带的张力。对于儿童稚嫩的声带,长期这样的训练是难以承受的,会导致声带粘膜充血,声带局部增厚,声带小结等病变。因此,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把握训练的音高、音强和训练时间。一般来讲,儿童的声乐训练应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为目的,以自己的自然声区为基础,音域不超过一个半八度,中等音强,尽量使用轻机能唱高音,每次的训练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并且中途要休息两次,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弹性。另外,还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歌曲。要根据儿童的音域和学习情况及演唱能力来选择在演唱中没有障碍又能充分展示其发声技术的歌曲。因为儿童刚刚学到或掌握一些发声方法,概念还没有形成,位置还没有巩固,额外的发声难度会导致儿童感觉的偏移和发声的失败。对于初学声乐的儿童,一般选择音调适中,旋律优美、上口,没有大跳音,闭口音不多的歌曲。因为这样的歌曲不但不会给儿童增加额外的发声难度,而且还在不伤害儿童声带的同时起到巩固发声方法的作用。
正确认识童声音色,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自然的童声是两片短小的薄薄的声带振动发出的纯净的基音,加上口腔共鸣形成的明亮清脆的个性音色,稚气可爱,非常迷人。但这是一种自然的音色,缺少科学发声方法的支持,头腔共鸣比较少,因此歌唱时高音上不去,喊的成分比较多。学习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加入气息和头腔共鸣,音色就会有所改变,变得圆润、浑厚,但会失去一些明亮度和稚气感。但是,解决了高音,并且头腔共鸣能产生一种饱满和通畅的感觉,因此,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不能因为怕改变明亮可爱的自然的童声音色而在发生方法上有所保留。学声乐学的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果因为自然的童声音色好听,就不学头腔共鸣,对儿童来讲,最终会得不偿失。因为,随着儿童身体的发育,自然的童声最终会失去,而科学的发生方法会使他终身受益,是他永远的财富。因此,不盲目追求音高或音色,变尖亮为通透,追求童声的艺术美,把科学的发声方法放在第一位,才是儿童声乐教学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及时的赞美
每个孩子在听到表扬时都会感到兴奋、开心,尤其在唱歌的时候,赞美和肯定会使儿童精神振奋,情绪高昂,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歌唱状态。同时,及时赞美和肯定还能把正确的发声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儿童,不仅起到鼓励的作用,还能稳定他们的发声方法,提高他们对声乐的悟性。
最后综述,儿童具有很强的探求未知世界的热情,有强烈的对美的追求。在声乐的学习方面,儿童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几乎都比成人强。另外,儿童思想单纯,心无杂念,对技术的掌握也比较牢固。因此,只要采用的方法得当,术语巧妙,因材施教,儿童学习声乐不比成人难,甚至有时比成人学得还快。
声乐艺术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用脑、用嗓、用耳去感觉的艺术。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知识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声音训练是基础
在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必须放在首位。声音的好坏、音域的宽窄,是能否唱好一首歌的关键所在。发声练习时要对姿势、呼吸、发声、节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技能技巧,正确运用到演唱当中。
1.姿势一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姿势,要求他们做到:(1)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驰;站立时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自然保持平稳,双眼平视前方;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面带微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
2.呼吸一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动力。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静坐练习。指导学生坐正,不要坐满凳,嘴轻轻闭上,将两手贴在助下(约2—3分钟)。当学生感到两肋呼吸的动作时,再向他们说明歌唱呼吸的正确位置。这个练习可避免学生在吸气训练时常犯抬肩、胸口僵硬、鼓肚子的毛病。(2)抽泣练习。启发学生找抽泣时的的感觉,通过反复体会,使他们感到肋骨下端的膈肌随着抽泣声有重庆声乐教育培训资源网弹性地往下往外扩张。坚持做几分钟,膈肌会有累的感觉,让膈肌得到了锻炼,这样快速吸气可用于歌唱时抢气或偷气。(3)闻花香练习。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用鼻腔慢慢地吸入,好像一直缓缓地吸进腹部、肚脐、腰围处(隔肌),吸满后将气吐掉,这样反复练习,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深呼吸的感觉。
掌握了吸气的方法,还要学会控制运用气息。(1)在做深呼吸的过程中,突然停住吸气,这时横膈膜仍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几秒钟后,气要平稳均匀地从牙齿缝里呼出”S”的声音。”S”声始终是弱的力度,这样练习既锻练膈肌保住气息的能力,又练习了有支持有控制的呼气。切断气息的练习。先将气吸人肺底,呼气时上下牙齿自然闭合,随着气息发出”S”的声音,中途将气息长短不一的切断。做此练习要注意气息切断瞬间不要加气。
3.发声——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成熟,他们用声纤细,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歌唱时大都利用头腔共鸣。特别是六至十一岁的童声,可以说是童声最好的阶段,声音清脆、明亮,气息能力增强,音域在十度左右,是歌唱最有特色的时期。因而,抓好这一段发声训练,可为今后增强表现力,提高歌唱能力打好基础。
(1)声音位置——儿童歌唱的发声是高位置的
头声发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练儿童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一味去模仿成人的发声。为此训练时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发声先采用下行音阶,用哼鸣进行训练,哼鸣最容易找到头声位置。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置低、声音”炸”的毛病。
(2)吐字咬字一熟练地掌握咬字技术,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后,才能很好地”解释”歌词内容,真诚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引起听众的共鸣。因此,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平时坚持讲普通话,逐步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这是克服地区方言的有效办法;②习惯用奶声、扁嘴说话的学生多用”a”、”o”的母音进行训练。
节奏训练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等。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应灵敏性,为歌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训练是关键
抒发情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功能。美妙的歌声都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则是歌声的内涵,它们都统一在所表现的歌曲上。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歌词的思想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音乐的高潮在何处,哪些地方有难度需要注意等。要引导学生深人挖掘作品的内涵,调动好学生的感情,正确地表达歌曲情感,让他们学会用情用心去唱。比如重庆声乐教育培训资源网教学生唱《跨世纪的新一代》这首歌曲时,我通过对歌词的朗读和旋律的配合,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新世纪的主人肩负着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待。通过启发,使他们能以情带声、声为情用,让歌声达到声情并茂的完美统一。
能力训练是保证
声乐教学实际是一个不断发现、分析、解决发声正误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及时感悟和区别发声对与错的状态。针对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教师分析和示范应准确,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同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用心体会,用心聆听,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敏捷地进行思维,清晰把握正确的状态,把这种状态延续到课后自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培养他们的能力。
第三篇:声乐教案(发声训练)
.声乐
郑萍
2课时 第二章发声训练
11中职1、2、3班,11四年专1班
1、选择一些平稳的音阶和爬音练习作为主要练声曲,巩固中音区。
2、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
3、通过代表歌曲的练唱,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正确发声
1、中高音区长气息的练习。
2、准确控制发声。电钢琴、乐谱。
歌曲《鼓浪屿之波》的视听与试唱。
(一)正确的发声方法。
(二)练声曲的掌握与运用。
(三)代表歌曲练唱。
(四)布置作业。
以讲授、示范、辅导、作业分析等教学方法为主。
一、组织教学,交代本节课教学目标,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组织教学,复习上学期的基础内容。
1、知识点回顾:
1)第二章歌唱发声基本技能的相关内容。1.1)歌唱的姿势
正确的姿势是歌唱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将会影响歌唱时的呼吸、发音和歌唱的表现。歌唱者不仅要用歌声表达歌唱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通过形体和动作表演塑造各类人物的艺术形象,形成良好的台风,使我们的歌唱表演加完美动人。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a、双腿自然直立,重心在两脚中间,或形成丁字形,重心放在前脚。
b、腰部挺直,脊椎向上挺。
c、头放正,下颌微收,双眼平视,下巴和颈部放松。d、自然挺胸,小腹微收,垂肩坠轴,精神积极。1.2)歌唱的呼吸 主要采用胸腹式呼吸法。a、吸气(两肋张开)
b、保持(维持吸气时的紧张度)c、呼气(放松)
练习: P129《笑一个吧》
1.5)顿音练习
顿音练习要求短促、轻巧、坚实、脆亮。5 3 1 | 5 3 1 ||(顿)Mi......ma......1.6)灵活性练习5 5 5 5 | 3 3 3 3 3| 1 1 1 1 1 || la le li lo lu.......................1.7)练声要求
从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发声练习。例如:闻花、兴奋、打哈欠等手段。在五个元音字母中,a母音开口音。要求舌面平放、舌尖抵达下门齿,嘴巴张开、声带闭合、气息均匀、发出干净的母音。
2)声乐作品的演唱与处理 2.1)P31 儿歌《小白船》
这是一首很简单的儿歌,旋律较为平稳优美,便于演唱。作为抒情的歌曲,演唱时要特别注意气息的调整,虽然音不高,但是要做到平稳,首先要控制好身体的发力。练习方法:
分别用“lu”、“hm”、和歌词代入法来演唱。旨在控制气息。2.2)P45 成人歌曲《花非花》
这是一首行板速度的诗词改编的歌曲。以质朴流畅的民族音调,完美的表现出始终朦胧柔美的意境。演唱时应注意声音柔和,连贯,依据诗中起承转合的力度要求来处理,最后以
三、布置作业:
a、歌曲《鼓浪屿之波》的视听与试唱
b、分组并规定儿歌主题、要求进行表演,以此锻炼学生的胆量以及表现力。
第四篇:童声前期声乐训练
童声前期声乐训练
童声前期声乐训练
针对儿童声乐技巧的训练,只能以生活中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训练歌唱器官的协调及配合。运用单项练习来进行声乐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声乐技巧。
呼吸练习: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体会不到。如何运用气息呢?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回忆感受一下 引导学生做一些表演,如快速爬楼梯或跑步后,气喘吁吁时的样子,模仿的基本像时,问他:现在你能说出身体的感受吗?你的腰部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能边表演边发出声音吗?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时,同样使用上这些感觉吗?你的声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儿童能把这些感受记得非常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兴趣。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需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的拼音是建立在生活语言拼音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语言夸张的创造),而形成的歌唱语言的拼音规律。在儿童歌曲中,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歌曲,即欢快的和抒情的。在表现欢快歌曲时,要把声母和韵母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互相拼合,在这样咬字吐字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把快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表现抒情类的歌曲时,咬字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就要在拖腔过程中,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就会出现沉重的鼻音,当在快唱完这个字的韵尾处时,再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从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打开喉部练习: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喉部打开时,有的学生并不知道“喉”在哪里,只能疑惑地摸着自己的脖子。如何进行喉部打开并放松呢?可以给他们讲个生活小常识,例:当你口中含着水想说话时,你的喉咙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会很好奇的试一试、想一想,然后你告诉他,这就是喉部放松的感觉。
面部自然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面部的自然放松,如果面部器官有歪、咧现象,同样会影响歌唱的声音及形象。一般来说,当面部保持微笑状态时,面部器官便会处在比较理想的位置,微笑时,笑肌被抬了起来。当笑肌随着微笑抬起后,口腔内部的硬颚和软腭也会同时抬起,喉咙在这种状态下也就自然打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歌唱状态。学唱过程中,特别是初学期,要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检查是否有面部紧张状态,同时分辨声音是否松弛、歌唱器官是否协调,当出现不正常的状态时,要及时加以纠正,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就很难改掉,这样会直接影响学习歌唱的进度。
声乐教学中的童声训练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推进,越来越被家长重视的特长教育红火起来。学习声乐的儿童也越来越多,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歌唱训练,也是声乐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是,怎样进行童声训练,是我要讨论的话题之一。要让儿童建立起科学的发声方法,必须掌握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头声”是科学的方法之一
中外声乐界有的把儿童区细划分为“胸声区”、“中声区”、“头声区”三个区域。有的则粗划分为“胸声区”、“头声区”两个区域。我们现以后者的划分来讨论问题。
声乐课的训练中,让儿童从c1开始向上唱,唱到f 1时,常常出现声音的“畸变”和生理感觉的不适。我们把这一产生“畸变”和“不适”所对应的音高f 1,叫做换声点。这个换声点通常被称为儿童的自然换声点。
为了避免这种生理上的不适和声音音色上的不统一,我们把儿童的换声点从f 1向上移至b 1。换声点移高,明显地使胸声区增宽(从a—b1),由原来只含六度的胸声区增宽到九度,而头声区则相应减少。当儿童从c 1唱到b 1时,在这个高度上将产生更加严重的“畸变”和“不适”,以至于听起来声音犹如嘶叫,主观感觉声带几乎被撕裂。长此以往,非但训练不出甜美的童声,还会使他们稚嫩的声带毁于一旦,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在欧美大寺院里很多优秀合唱团没有一个例外,都只有一个声区,即头声区,把换声点下移到d1或c1。换声点的下降,除了a、b处在胸声区外,其它都统一到一个声区上了,即头声区。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换声点移低至d1或c1后,头声区增宽了,除了训练中不唱及的a、b外,都统一在一个声区里,它避免了换声点,使两个原本不统一的声区,变成一个声区,这样,声音既协和、统一、甜美,生理上又感到舒适、轻松。这是童声训练中唯一正确的做法。
用头声的唱法去唱胸声区之所以是科学的方法,因为它与儿童的心理与生理
协和,使其潜在的音乐天赋如春潮般涌动而出。“头声”所需要的气息量少,声带震动范围小,儿童稚嫩的发生器官能够胜任,从而心理坦然、平静、情绪欢愉、振奋。不多的气息可以支持较长的乐句,较高的声音不感到紧张、疲劳,声音连贯、柔和、控制有度。非但不会伤害其尚未发育成熟的发声器官,还会激发他们对唱歌的热爱,增加唱歌的信心。
二、顺从儿童生理规律用轻生歌唱
在童声训练中,轻声是掌握头声最有效的手段,对声音要限量求质。要求儿童在歌唱时音量要少一些,要留有余地,不允许他们习惯性的喊叫似的歌唱。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时期,发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如横隔膜处幅射形肌肉,尚不结实有力,在呼吸过程中,横隔膜上下运动幅度不可能很大,肺的体积小于成年人。因而,气息的存储量是有限的,作为发声系统的“发声体”的质和量都是低下的,而作为“震动体”的声带,相对成年人的即短、又窄、还薄,发声体在微气流冲击下,其震动的幅度(决定音量)、频率(决定音高)都受到限制,一旦任其主观(习惯性)地放声歌唱,超过了这个客观(生理机能)限量,必然会使其发声器官紧张、疲劳,进而使其失控、失态。这不仅无法使声音统一、协和,还会使其发声器官因负荷过重而受损,从精神上感到歌唱是一种难忍的折磨。加之他们的胸腔、咽腔、鼻腔、头腔等“共鸣体”同样未发育成型,不能自我控制,在这种十分紧张的歌唱状态下,他们除了声嘶力竭的叫喊外,绝无其它作为,哪里还谈得上发声器官的正确保持和控制的呼吸呢?自然得不到通畅、柔美的声音了。反之,要求儿童顺从生理规律用轻声歌唱,这样他们的发生器官的运动量才能用而有度,用而有余,不紧张、不疲劳。同时,轻度的生理负荷,使精神得到相对的放松,思想集中,思维活跃,有利于实现发生器官有度的主观控制和正确状态的保持及限气息的合理运用,再通过他们发出声音的反馈,去自觉地使发声器官处于最佳状态及气息的合理运用。
进行轻声训练必须明确的是建立在有呼吸的基础上的轻声,而不是无呼吸、有气无力地挤、卡、捏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要坚持做一些训练;比如从高至低的练声曲练习、用低头弯腰轻声唱法、哼鸣练习、假声启发等。实践证明,对儿童歌唱进行因势利导,进行必要的、适当的科学训练,童声训练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声乐教学]童声训练(2)
2、训练喉咽腔“打开”
由于语言的习惯,我们平时在讲话时喉咽腔是不必充分张开的。而在幼儿或少儿期与成人交谈时无意识的相互模仿,造成许多孩子在说话与唱歌时咽喉部位不自然地收紧,养成了“挤”、“提喉结”等不良习惯。这种不良的发声习惯在未受过训练的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如不能妥善及时纠正,将使孩子失去真实、自然与动人的童声音色。因此在进行喉咽腔“打开”的训练时教师首先应“从我做起”,在对孩子(特别是小学生)讲话时要使用自然、轻松的语调,千万避免“拿腔拿调”。在检查学生发声时要细心分辨其咽喉部位是否处于自然、放松、打开的状态,是否有不必要的用力,声音是否过分亮(贼亮),发声时脖子上是否有明显凹陷等等。一旦发现不良习惯已在以往有不同程度的养成,就应在训练的
一开始给予坚决的纠正。
我训练过这样一个男孩,嗓音条件不错,但牙关紧闭,舍不得张嘴,还伴有“压舌根”,就更不用说“打开喉咙”了,声音似从牙缝里钻出来。唱较高的音时,下巴与肩膀同时用劲,且声音逼紧,喉结上提。针对这种情况,一开始我就在有计划地训练气息的同时,有意识地让他多做“u”母音的练习,并体会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用嘴说,二是张
开喉咙说。当他体会到用喉咙说出“u ”时,再唱出长音“u
”,要求用缓吸的方法吸气,均匀地用缓呼的方法唱出。同时,多用表扬的方式激励他,使他常保持兴奋的状态。等他能坚持稳定地唱够6拍以上后,从ьB大调开始,逐音上行连续练习:
1=ьB 4/4 5 4 3 2 | 1 儿童声乐教学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崔宝芬 来源:《幼教博览》2009.07 上传时间:2009-10-15 20:38:58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学,注意,问题
目前,学习声乐的儿童越来越多,儿童的声乐教学已成为声乐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文化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与成人不同,针对儿童的声乐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成人有所区别。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知识水平,在想象、模仿等能力上的优势和在分析、理解能力上的欠缺,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供读者参考。
采用简单易懂、形象简单的教学术语。
首先,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远远达不到理解声乐理论的程度,因此,声乐理论的讲解,不但起不到帮助儿童学习发声方法的作用,相反,还会给他们带来困惑,给声乐实践制造障碍。因此,在教学术语的选用方面,要采用大胆的设想、形象的比喻与描述的手法,把抽象的方法、位置和感觉具象化,并用十分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好具体到某一物象,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汇来表达,甚至还可以用手势、动作来表达。如用“闻花”来表达歌唱前的气息准备状态;用“第二个扣子”表示歌唱时喉咙的假想位置;用“关门”来表示关闭唱法等。这种形象、简洁的术语很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掌握,能帮助儿童很快抓住感觉并给感觉定位。用很简单的词汇代替繁琐的理论,发挥儿童的优势,避开儿童的弱势,把复杂抽象的声乐教学变得简单而轻松。因此可以说,简洁、形象、准确的教学术语,是打开儿童声乐思维之门的“金钥匙”。从气息训练开始,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
气息训练是指腹式呼吸训练和歌唱时的气息保持训练。从气息训练开始,是指在正式声乐训练前,应对儿童进行必要的歌唱气息的准备训练,使之先体会到气息的位置,形成一定的气息概念与实践经验。这样,在以后的声乐训练中,儿童可以自觉地用上气息,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把气息与其他的方法融为一体,在声乐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是指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教师要把气息、喉头位置、声带感觉和头腔共鸣等方法根据儿童的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按照从易到难、先分后总的顺序,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训练。对于每个具体方法的学习,都要先做独立的专门训练,再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而不是所有的方法一拥齐上,避免儿童因不能控制多种意念,顾此失彼而找不到感觉。如在学习喉头位置与声带放松时暂时不要讲共鸣,也不要对气息做要求。不做其他任何要求,儿童才能够集中精力来体会喉头和声带的感觉,才能很快体会到并抓住这种感觉。在感觉掌握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
种感觉同以前学习的方法统一起来,就简单容易得多了。事实上,即使教师不作要求,儿童也会不自觉地把以前学过的方法加入声乐实践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要在当前的训练内容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加以肯定,就能收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
适当把握声乐训练的时间、强度以及歌曲难易程度
和成人相比,儿童的声带短、薄、韧性差,十分稚嫩,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的就是保护儿童的声带。保护儿童稚嫩的声带,不仅要以正确的发声方法、巧妙得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对错误发声的及时纠正来完成,还要求在声乐训练的时间、强度和歌曲的难易程度上加以把握。因为,即使发声方法正确,长时间的训练也会使声带疲劳,粘膜受损;即使发声方法正确,大声或高声的重机能发声也会增大气流对声带的冲击力,增大声带的张力。对于儿童稚嫩的声带,长期这样的训练是难以承受的,会导致声带粘膜充血,声带局部增厚,声带小结等病变。因此,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把握训练的音高、音强和训练时间。一般来讲,儿童的声乐训练应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为目的,以自己的自然声区为基础,音域不超过一个半八度,中等音强,尽量使用轻机能唱高音,每次的训练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并且中途要休息两次,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弹性。另外,还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歌曲。要根据儿童的音域和学习情况及演唱能力来选择在演唱中没有障碍又能充分展示其发声技术的歌曲。因为儿童刚刚学到或掌握一些发声方法,概念还没有形成,位置还没有巩固,额外的发声难度会导致儿童感觉的偏移和发声的失败。对于初学声乐的儿童,一般选择音调适中,旋律优美、上口,没有大跳音,闭口音不多的歌曲。因为这样的歌曲不但不会给儿童增加额外的发声难度,而且还在不伤害儿童声带的同时起到巩固发声方法的作用。
正确认识童声音色,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自然的童声是两片短小的薄薄的声带振动发出的纯净的基音,加上口腔共鸣形成的明亮清脆的个性音色,稚气可爱,非常迷人。但这是一种自然的音色,缺少科学发声方法的支持,头腔共鸣比较少,因此歌唱时高音上不去,喊的成分比较多。学习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加入气息和头腔共鸣,音色就会有所改变,变得圆润、浑厚,但会失去一些明亮度和稚气感。但是,解决了高音,并且头腔共鸣能产生一种饱满和通畅的感觉,因此,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不能因为怕改变明亮可爱的自然的童声音色而在发生方法上有所保留。学声乐学的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果因为自然的童声音色好听,就不学头腔共鸣,对儿童来讲,最终会得不偿失。因为,随着儿童身体的发育,自然的童声最终会失去,而科学的发生方法会使他终身受益,是他永远的财富。因此,不盲目追求音高或音色,变尖亮为通透,追求童声的艺术美,把科学的发声方法放在第一位,才是儿童声乐教学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及时的赞美
每个孩子在听到表扬时都会感到兴奋、开心,尤其在唱歌的时候,赞美和肯定会使儿童精神振奋,情绪高昂,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歌唱状态。同时,及时赞美和肯定还能把正确的发声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儿童,不仅起到鼓励的作用,还能稳定他们的发声方法,提高他们对声乐的悟性。
最后综述,儿童具有很强的探求未知世界的热情,有强烈的对美的追求。在声乐的学习方面,儿童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几乎都比成人强。另外,儿童思想单纯,心无杂念,对技术的掌握也比较牢固。因此,只要采用的方法得当,术语巧妙,因材施教,儿童学习声乐不比成人难,甚至有时比成人学得还快。
声乐艺术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用脑、用嗓、用耳去感觉的艺术。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知识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声音训练是基础
在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必须放在首位。声音的好坏、音域的宽窄,是能否唱好一首歌的关键所在。发声练习时要对姿势、呼吸、发声、节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技能技巧,正确运用到演唱当中。
1.姿势一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姿势,要求他们做到:(1)身体自然直立,全
身保持松驰;站立时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自然保持平稳,双眼平视前方;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面带微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
2.呼吸一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动力。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静坐练习。指导学生坐正,不要坐满凳,嘴轻轻闭上,将两手贴在助下(约2—3分钟)。当学生感到两肋呼吸的动作时,再向他们说明歌唱呼吸的正确位置。这个练习可避免学生在吸气训练时常犯抬肩、胸口僵硬、鼓肚子的毛病。(2)抽泣练习。启发学生找抽泣时的的感觉,通过反复体会,使他们感到肋骨下端的膈肌随着抽泣声有重庆声乐教育培训资源网弹性地往下往外扩张。坚持做几分钟,膈肌会有累的感觉,让膈肌得到了锻炼,这样快速吸气可用于歌唱时抢气或偷气。(3)闻花香练习。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用鼻腔慢慢地吸入,好像一直缓缓地吸进腹部、肚脐、腰围处(隔肌),吸满后将气吐掉,这样反复练习,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深呼吸的感觉。掌握了吸气的方法,还要学会控制运用气息。(1)在做深呼吸的过程中,突然停住吸气,这时横膈膜仍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几秒钟后,气要平稳均匀地从牙齿缝里呼出”S”的声音。”S”声始终是弱的力度,这样练习既锻练膈肌保住气息的能力,又练习了有支持有控制的呼气。切断气息的练习。先将气吸人肺底,呼气时上下牙齿自然闭合,随着气息发出”S”的声音,中途将气息长短不一的切断。做此练习要注意气息切断瞬间不要加气。
3.发声——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成熟,他们用声纤细,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歌唱时大都利用头腔共鸣。特别是六至十一岁的童声,可以说是童声最好的阶段,声音清脆、明亮,气息能力增强,音域在十度左右,是歌唱最有特色的时期。因而,抓好这一段发声训练,可为今后增强表现力,提高歌唱能力打好基础。
(1)声音位置——儿童歌唱的发声是高位置的
头声发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练儿童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一味去模仿成人的发声。为此训练时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发声先采用下行音阶,用哼鸣进行训练,哼鸣最容易找到头声位置。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置低、声音”炸”的毛病。
(2)吐字咬字一熟练地掌握咬字技术,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后,才能很好地”解释”歌词内容,真诚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引起听众的共鸣。因此,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平时坚持讲普通话,逐步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这是克服地区方言的有效办法;②习惯用奶声、扁嘴说话的学生多用”a”、”o”的母音进行训练。
节奏训练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等。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应灵敏性,为歌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训练是关键
抒发情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功能。美妙的歌声都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则是歌声的内涵,它们都统一在所表现的歌曲上。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歌词的思想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音乐的高潮在何处,哪些地方有难度需要注意等。要引导学生深人挖掘作品的内涵,调动好学生的感情,正确地表达歌曲情感,让他们学会用情用心去唱。比如重庆声乐教育培训资源网教学生唱《跨世纪的新一代》这首歌曲时,我通过对歌词的朗读和旋律的配合,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新世纪的主人肩负着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待。通过启发,使他们能以情带声、声为情用,让歌声达到声情并茂的完美统一。
能力训练是保证
声乐教学实际是一个不断发现、分析、解决发声正误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
练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及时感悟和区别发声对与错的状态。针对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教师分析和示范应准确,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同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用心体会,用心聆听,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敏捷地进行思维,清晰把握正确的状态,把这种状态延续到课后自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培养他们的能力。
声乐教学是发展学生的声乐技能,使学习者主动把握歌唱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懂科学、有技巧、有乐感的歌唱者。
第五篇:如何有效的进行声乐训练
如何有效的进行声乐训练
声乐训练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
我们如何将这些繁杂的理论整合、删繁就简,一语中的,这才是我们声乐教师的责任。金铁霖老师说得好:一个好的声乐老师就是要尽可能的缩短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不自然阶段。那么,我们到底如何有效的进行声乐训练呢?
首先,我认为要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歌唱意识,只有明确了正确的歌唱意识,学生才有可能沿着老师既定的方向走下去,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歌唱意识呢?
要告诉学生“声线”的正确的运动方向,声音的真正的动力源泉;你可以形象的告诉学生声音与气息的关系。我们的声音就像水一样沿着我们的“声线”流出去。“我们假定的通道从小腹到眉心”而声音与气息的关系就像“线与珠子之间的关系”;喉咙打开的状态就像“把鸡蛋从后面放进咽喉”;声音与气息的对抗就像是“风筝与线轴”等等。通过一系列理解、掌握、熟悉;大量的巩固训练与反复的歌唱实践,通过记忆、联想,以及触类旁通的积累,确立正确的歌唱意识。
其次,学生的歌唱状态。这是一个恒久的话题。确立什么样的歌唱状态为好呢?第一,自然、放松。沈湘老师不止一次的在讲座中提到:要求下巴、脖子、肩、胸要完全放松。众所周知,放松的状态是“松、透、亮”声音的根本,如果学生在演唱时,不能在放松的状态下去调整呼吸、调整自己的发声器官,那就谈不上自然的舒服的歌唱。没有自然放松的歌唱就不会有我们追求的“松、透、亮”。这是因为“松、透、亮”的要求首先起源就是放松、自然的歌唱。所以沈湘老师在声乐训练中第一时间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就是“下巴、脖子、肩、胸”要放松;而邹文琴老师也提出了“全身放松,上体的中心靠腰椎来支撑,所有这些都在强调同一个问题“放松”;金铁霖老师在这个问题上也有自己精辟的见解“嘴巴能自由张合而不影响声音的发声就是正确的”“喉头的位置以自己自然呼吸时的位置为最佳,歌唱时的呼吸就是生活中叹气的状态”。所有这些都无一不是在强调“松”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第二要积极。所谓积极有两个层面的意思。歌唱时的面部表情要积极,要有一个乐观向上,适当表达作品的丰富的面部表情,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脸上要有戏”。就像你平时放松的、无拘无束的向别人津津有味的讲述你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一样:眉飞色舞、激情飞扬,这就是一个积极的、良好的歌唱状态。
第三:要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具备一定的歌唱意识、状态之后,要有一个健康向上的歌唱心理。我们要发自内心的歌唱我们的生活,就像彭丽媛老师一样追求一个“真”字。吧歌唱作为一种生活追求,作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倾诉生活感受的表达方式。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然后是歌唱方法的把握: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些声乐教学前辈们切实有效的训练手段。对于歌唱呼吸上的要求我个人比较认同金铁霖老师的观点“腹式呼吸”。我们的祖先在呼吸上提出了很多富有哲理的观点,其中“沉于底、贯于顶”说的就是腹式呼吸。这是因为腹式呼吸“深入而灵活,很容易找到,训练起来简单,而且容易把握”。统观很多大家的理论都是在强调腰带周围的感觉和小腹的力量。“沉于底、贯于顶”这句话既指出了歌唱时声音的“哼点”,也点出了歌唱时气息的运动方向。为什么还要再去费力费神的寻求《生理解剖学》的帮助呢?卡鲁索从来不被人看好,甚至他的私人医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他的发声器官根本不适合歌唱”但是他那不适合歌唱的发声器官却造就了最伟大的歌唱家。因为歌唱就是要求我们有一个优美、明亮、能感染人的声音。“沉于底、贯于顶”我相信所有的有见地的声乐老师都研究过这句话,都在说着这句话。“歌唱时声音与气息的关系,就像风筝与线轴。风筝飞得越高,我们手中线轴提供的支持也就越大”。这句话形象的描述了歌唱时声音与气息的对抗感觉。也是对“沉于底、贯于顶”形象的解读。
所以金铁霖老师的“叹气的同时发声”既强调了歌唱的放松、又强调了歌唱时声音的支点,即是对古人声乐论述的承袭,又是对声乐理论的拓展,同时也简化了我们所谓的系统的、繁杂的工程。所以说真正的声乐教师都有自己精辟、简洁的语言描述,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歌唱方法,以缩短自己在声乐学习中的“不自然阶段”。
然后是歌唱语言的训练。歌唱的目的就是要打动我们的听众,如果我们的歌唱语言不能做到“字正腔圆”试问如何感染我们的听众,我们的歌唱还会有市场吗?“歌唱要尊重原作”;魏良辅在明朝就已经明确提出“歌有三绝:字清、板正、腔纯”。所以歌唱中要求咬字、吐字、发声是一体的,所以古人就有“宁教一句,不教一字”之说,这中间都情调了同一个问题“字”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现代的声乐工作者都在强调“声韵十三辙”。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声乐唱字训练的教程。
最后我要说的是老师的歌唱训练用语。马洪海老师在他的声乐讲座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一句话“声乐教学要多用形容词,少用动词。”这句话非常准确的把握了声乐教学与声乐学习的心理。这是因为形象生动的描述可以变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为直观的、形象的概念;我们声乐老师的语言暗示会成就学生演唱技术的偏差,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问题的生成。我们只有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描述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歌唱意识,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形成科学的歌唱方法。每位声乐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完备的训练方法,但是追根溯源:唱出自我、方获认可。我相信这是一个坦途,这样才是声乐基本训练的有效途径。声乐基本技能与方法
一、建立正确的歌唱姿势
歌唱姿势不仅仅是歌唱者的演唱仪表、舞台形象的审美问题,它标志着歌唱者的精神面貌与心理状态;决定着歌唱时身体的着力点与气息的运用;关系着人体参与歌唱活动的各器官能否正常工作与协调配合;影响着歌唱训练的正常进行与歌唱艺术的表现。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良好歌唱发声的前提。“呼吸时歌唱的源泉,姿势是呼吸的源泉。”这说明歌唱姿势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初学者,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是学唱的第一步;对于声乐教师,端正学生的歌唱姿势是声乐教学的开端。
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建立正确、良好的歌唱姿势,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站姿
自然挺拔、舒展大方、积极放松,有不僵硬、不拘谨的舒适感。
2、头部
头部端正,面带表情自然,双眼平视前方,下颌微内收,脖子、下巴要放松。
3、胸部
胸部放松,双肩放松略向后舒展,手臂自然下垂;上身的重心放在腰椎。整个上身是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
4、腰部
腰部稳定有力,小腹微收,双脚稍向两侧或前后分开,双腿站直;稳定有力。
二、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声音的源动力,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获得美好声音的保障,是声乐艺术的基础,是艺术表现的手段。歌唱呼吸的训练是声乐教学重要的教学教学内容。歌唱呼吸方法是我们的教学对象首先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在声乐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呼吸方法进行歌唱,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掌握好呼吸的方法 生活中的闻花状态,要仔细体会这种放松深入的呼吸。但是要防止吸得过多、过紧或过少、过浅。
2、掌握好呼气的方法
生活中叹气的状态时放松、自然的呼气状态。使用这种方法发声应该是自然放松的声音,而且容易避免憋气、漏气、气不流畅、不够用、提气等现象。
3、掌握好换气的方法
原则上采用叹气的方法找到呼吸的支点,谈到这个点上,谈完之后在这个点上吸气,周而复始、良性循环。要注意根据歌曲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气口,掌握好换气的速度;防止气息越换越浅、越换越紧、越换越提的现象。
4、掌握好呼吸的对抗平衡
呼与吸、支点与哼点的对抗平衡,就像我们手中的线轴与天上飞的风筝。是对立统一的,呼吸才是歌唱发声的真正的动力源泉。
5、掌握好气息控制的技巧
掌握好既有气息控制又有气息流动的呼吸技巧:在唱歌时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用吸的感觉去呼,用呼的感觉去唱,从而有控制地运用流动着的气息去完成歌唱艺术的表现。
6、掌握好呼吸的协调技术
掌握好吸气深、速度快、容量大、控制好、弹性强、有横膈膜支持的、符合生理机制规律的、符合歌唱发声要求的、以感情带动的、自然地深呼吸的歌唱呼吸协调技术。
三、掌握良好的起音方法
良好的起音是那个的核心和正确发生的基础,也是获得优美歌唱和音乐表现的重要途径,是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的重要环节。
1、平稳气息
起音时,气息要平稳均匀、集中柔和,既要有控制,又不能滞重;既要有流动,又不能漂浮。
2、打开喉咙 起音时,要使深呼吸、放下喉头、打开腔体成为一个整体的动作,在呼气前的一刹那间同时完成,使气声随之而出。
3、气声平衡
起音时,气与声的搭配要准确平衡,如气大于声或声大于气,都会失去发生的平衡,不但会影响良好的起音及音准,还会引起声带疲劳及嗓音疾病。
4、声音安放
起音时,声音要在高位置安放,既要有声音的高位置,又要有气息的深度;既要有声音的支点,又要有声音的垂直感,从而防止声音的尖挤、卡压、虚漏等现象。
5、准确自如
起音时,发声要松弛自如、干脆利索、准确果断,防止声音“滑上去”、“够上去”、“磨上去”、“冲上去”等不良习惯,他不但影响声音位置的准确性,还会影响音色与音准的质量。
6、打好基础
歌唱发声的起音分为硬起音、软起音、舒起音三种,在发声训练中一般以软起音作为基础及基本训练的手段,而硬起音与舒起音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根据需要结合使用。
总之,在起音时,一定要做到气息平稳,柔和,发声松弛、自如,声音集中、流畅,同时掌握好气息、声带、共鸣、位置协调配合的适度。俗话说“慎始则成半”。
四、掌握掌握“打开喉咙”的方法
喉头是气息的通道,声音的门户,正确的喉头位置和“打开喉咙”是科学发声的关键。
在声乐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正确“打开喉咙”的发声方法,需要把握以下几点具体要求:
1、深呼吸
通过深呼吸“打开喉咙”,把深呼吸与“打开喉咙”在同一时间完成。在呼气发生时,仍然要“想着吸”,要“吸着唱”,从而保持“打开喉咙”的发生状态。要注意不能脱离深呼吸去强调“打开喉咙”。
2、放喉结 正确 “打开喉咙” 的标志是把喉结放下来,放在深呼吸的位置上(以不感到有压力为宜),并在发声时保持喉结下放的相对稳定与弹性。要注意在唱强音时不撑;唱弱音时不挤;唱高音是不吊;唱低音时不压。
3、松喉咙
正确的“打开喉咙”要注意喉结向下时不是往下压,而是随着吸气的感觉在放松中自然下降而形成“没有喉咙”的感觉。
4、调整体
要“打开喉咙”还需注意:上下牙关打开;下颚和舌根肌肉放松;舌面向前平伸;下巴下放内收;头部自然后倾等,这些都有助于喉咙的打开。
5、借手段
“打开喉咙”的练习方法,在深呼吸下,还可以采取半打哈欠的状态、闻花吸气的状态、低喉位u、o母音的发音状态等,这些都能较容易的寻找到正确的喉头位置和“打开喉咙”的最佳状态。
6、纠偏差
“打开喉咙”必须克服不良的发声习惯,纠正偏差,如上胸紧张、颈部僵硬、喉结上提、舌根下压以及撑喉、挤喉、卡喉、捏喉等一系列错误的发生习惯和毛病。
总之,在歌唱发声中,要保持正确的喉头位置和“打开喉咙” 的状态,既需要良好的呼吸和气息的支持,又需要共鸣、位置、吐字等各方面协调一致,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五、掌握高位置的发声方法
声音的位置是指共鸣的焦点,正确的声音位置能引导声音获得丰富的“头腔共鸣”感觉和优美的音色,并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在声乐教学中,对正确声音位置的共同要求是“高位置”
在声乐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高位置”的发声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呼吸正确
要有正确的呼吸方法与良好的气息支持。在歌唱发声中,深呼吸与“高位置”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只有通过正确的气息支持,才能获得正确的声音位置。
2、喉咙打开
要有正确的喉头位置和“打开喉咙”的状态。“打开喉咙”是为了得到最佳的声音位置和喉头位置的稳定,对获得声音的“高位置”有其特殊的作用。
3、起音准确
要有正确的起音,柔和平稳的起音是获得“高位置”声音的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4、“声线”正确
要有正确的声音走向,把声音的感觉集中在鼻腔顶端到头顶的地方。摆脱喉头肌肉紧张用力的干扰,克服喉音和过于靠后的声音,使声音远离喉头、完全解放。
5、“哼点”明确
用闭口或开口的哼鸣练习,找到“头腔共鸣”感觉的集中点,从而得到最好的声音位置感。
6、声音通畅
用“u”母音的练习,找到使声音通向头腔通道的感觉,引向“头腔”的位置,从而获得最好的声音位置。
总之,声音的“高位置”是获得“头腔共鸣”和“整体共鸣”感觉的重要途径,这种具有,“高位置”的“头声”,音质纯净,音色柔美、柔和明亮、轻松灵活、有穿透力。并容易使声音统一、吐字清晰、音准好、是最富有表现力的声音。
六、掌握混合共鸣的发声方法
一切正确的发声和美好的歌唱时依赖于共鸣和最大限度地运用共鸣,使歌唱艺术的表现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声乐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混合共鸣的发声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要在声带充分舒展和完善闭合的张力下,自由的振动而产生良好的基音,才能使共鸣腔体引起振动,这是获得混合共鸣的前提。
2、要依靠正确的呼吸方法,以通畅流动的气息连绵不断地供给声带振动和腔体共振所需要的气压、气流和气量,是获得混合共鸣的基础。
3、要充分的通过深呼吸“打开喉咙”,把喉结放下来,同时舌头咬自然放平,下巴要放松内收,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共鸣通道,获得混合共鸣。
4、要有声音的“高位置”,声音的“高位置”是浑噩共鸣的最佳选择。有了声音的高位安放,才能获得丰富的“头腔共鸣”和上下贯通的混合共鸣。
5、要有整体自然松弛、积极兴奋的歌唱状态,尤其是要有各共鸣腔体在不受任何外力干扰下保持自由宽松的状态,才能获得最佳的混合共鸣效果。
总之,深呼吸、“打开喉咙”声门挡气、“高位置”、巧协调是获得混合共鸣的发声要领。全身心的投入,使整个人都在歌唱是获得混合共鸣的最佳状态。在教学中抓住发声要领、保持最佳状态是获得混合共鸣的有效措施。
七、打好中声区基础
中声区是歌唱嗓音发展的基础,训练中声区是获得美好声音的第一步,是使整个声区得到统一的前提。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只有打好中声区的基础,才能达到声区的统一。
在声乐教学中,要使学生打好中声区的基础,进而达到声区的统一,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要在中声区建立“三位一体”的发声方法,即呼吸支持、打开喉咙、声音位置是一个整体,要平衡,要协调一致,从而建立良好的中声区。
2、要从自然声区起步,用正确的起音,良好的连音,唱出最具有自然色彩的声音,使中声区的声音统一后,再扩展音域并逐渐过渡到其它声区,达到声区的衔接统一。
3、要搞好声区的过渡。换声区是通向高音的桥梁。在换声区训练中,要确定好学生的换声点,解决好换声区,找到声音集中的感觉,掌握声音转换的技术。
4、要在巩固好中声区和搞好换声区的基础上训练高声区。在高声区的训练中,要进一步加强气息的深度与对抗、喉咙的放松与咽喉的打开、下颚的内收与舌根肌肉的放松、声门挡气与气息压力的对抗平衡、声音的正确走向等,为延长高音形成一个声音发射的良好条件,使高音更明亮集中,既有中声区自然明亮的色彩,又有丰富的“头腔共鸣”色彩,从而获得良好的高音质量。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自始至终要重视中声区的训练,并通过三个声区的训练方法和步骤,即从自然声区起步,建立好中声区、过渡好换声区、训练好高声区,消除声区之间的痕迹,达到声区之间的连接和统一,使歌唱者在整个声区中上下贯通、天衣无缝,以利于歌唱的艺术表现。
八、掌握政务额的咬字吐字方法
音乐与语言的有机结合是声乐艺术独有的特点。对学习声乐的人来说,掌握好歌唱的语言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声乐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我国传统声乐理论中一整套歌唱语言的咬字吐字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学习和掌握以声、韵、调三个因素所构成的我国汉字的发音规律,即咬清“五音”、吐正“四呼”、辨明“韵辙”、分清“四音”的方法。
2、学习和掌握将汉字分成字头(辅音)、字腹(元音)、字尾(归韵收音)的吐字方法,即字头要咬得清楚,字腹要吐得纯正,字尾要收的准确,也就是“出声”、“引长”、“归韵”的方法。
3、建立稳定的歌唱语言腔体,在“打开喉咙”并保持咽喉部----歌唱“喉型”稳定的同时,吐字器官愈灵活愈好,动作愈小愈好,并采取“宽母音窄唱,窄母音宽唱”的方法,保持歌唱语言腔体的稳定和母音的统一。
4、根据歌曲的音乐形象和情感,处理好歌唱语言的节奏、韵味、轻重、强弱、缓急、抑扬、顿挫及断连等语调、语气和语势的表现,特别是在演唱民歌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歌曲时,更要注意演唱好字的“韵文儿”。
5、在歌唱语言中要处理好字与字的衔接与连贯,以及字与气、字与声、字与情完美结合的辩证关系。
总之,只有掌握好歌唱语言的咬字吐字方法,才能做到“字正腔圆”、“字清意明”地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与风格,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情感。
九、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
准确敏锐的音乐听觉是歌唱发展的基础的基础。听觉训练与声音训练相辅相成。耳朵是歌唱的引导者,只有耳朵的音乐听觉提高了,发生才能提高。
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准确、敏锐、有乐感的耳朵和音乐听觉。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高、音准、节奏、节拍、音质、音色、调式、调性、音程、和弦等一系列音乐的要素,有准确的听觉辨别能力。
2、要培养学生在发声训练中,对声音的高与低、快与慢、强与弱、长与短、大与小、前雨后、宽与窄、横与竖、扁与圆、明与暗、虚与实、松与紧等一系列声音特征,有准确的听觉辨别能力。
3、要培养学生在歌唱发声中,对歌唱呼吸的深浅、肌肉的松紧、喉器的高低、起音的好坏、母音的纯正、吐字的清晰、“打开喉咙”的适度、声音位置的高低、真假声混合的比例、气与声搭配的平衡等一系列发声要点,有准确的听觉判断和辨别能力。
4、要培养学生在歌唱发声中,对“喉音”、“鼻音”、“舌根音”、“白声”、“颤抖声”、“虚声”、“漏气声”等一系列错误的发声,有准确的听觉判断与辨别能力。
5、要培养学生在歌唱表演中,对延长的基调、情感、意境、形象、风格、韵味等一系列歌唱的表现特点,有一定的鉴赏与辨别能力。
6、要培养学生在歌唱发声时,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的一致性和统一性。总之,在声乐教学中,耳朵与听觉训练与发声训练师同等重要的。只有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提高学生对发声与歌唱优劣的听辨能力,树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才能改变学生的嗓音,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十、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心理因素至关重要,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要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和歌唱的执着爱好与兴趣,使他们无论在声乐课堂里,还是在舞台上,都有一种积极兴奋地心理状态和强烈的歌唱欲望与激情,从而有利于克服紧张与恐惧心理。
2、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建立在训练有素的歌唱技艺的基础之上,常言说:“艺高人胆大”。只有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训练,不断提高演唱技巧和艺术修养,才能有成功的把握与信念,才能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
3、要培养学生歌唱的自信心和相信自己的乐观态度。歌唱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心,周小燕先生说:“演唱者的自信心要比优越的专业条件更重要。”只有充满“我能唱好”的信心和勇气,保持镇定与积极的情绪肌体体内外的平衡,才能战胜紧张与恐惧心理。
4、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还要从学生的意志、个性、气质的培养做起。使学生成为一个意志坚强、勇敢泼辣、性情开朗、充满自信的人。不断地克服和改变意志薄弱、羞怯腼腆的个性,才能摆脱紧张心理。
5、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我控制和感情约束的能力。面对来自外界事物与环境的影响和思想压力而出现的喜、怒、哀、乐、惊、恐情绪以及思维、意志、记忆力、注意力的一场变化,能以坚强的自控能力,排除杂念和干扰,新精神宁,专心致志地投入艺术创造,从而消除和转移紧张恐惧心理。
6、要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和歌唱能力选择演唱曲目。不贪大求难,不唱力所不及的曲目。在选择曲目时,要留有余地,使演唱有充分的把握性。这样才能消除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
7、要充分做好演唱的一切准备工作,如认真对待演出前的排练、走台、彩排,熟悉演出的环境,如舞台、灯光、音响等。尽可能减少在演出时出现生疏与不适应感,提前排除演唱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做到演出前的“心中有数”,才能保证演出中的“胸有成竹”,从而获得稳定的心理状态,克服恐惧心理。
8、要加强学生艺术表演的实践能力,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包括戏剧、演讲、诗朗诵、合唱等。锻炼学生的勇气和信心,增强学生的舞台感受和舞台经验。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作为一项基本功来训练。通过不断地实践和锻炼,以冷静、沉着、稳定、勇敢、坚强、自信的心理状态取代紧张、焦虑、羞怯、腼腆、胆怯、恐惧的心理状态,从恐惧走向自信,使演唱超越自我。这是获得演唱成功的重要途径。
声乐训练过程
音乐风情 2007-07-26 12:06:08 阅读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开始你可以找一下打哈欠的感觉,在哈切快要结束的时候整个喉咙是放松的 至于下巴,你想象一下用上牙咬苹果 正确的气息支持是解决这两个的重点
1。气息的训练:大家可以做一个说话的训练,例如:吸好气后,说:123456....!,不断的说,直到身体内没有气息为止。这个训练非常重要。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可以躺到床上训练,自然的呼吸,按照呼吸准备要求后进行说话训练。可以看者表进行训练,一开始你只能说10秒,随着不断的训练,你有可能说到一分钟了。接下来是吐气的训练:把气吸好后,然后慢慢把气从口中吐出,直到气息吐完。你也可以吹气球、羽毛等方式训练气息。另外,请你在没有掌握以前,躺在床上练习,因为躺在床上很自然的呼吸就是歌唱的呼吸。切记---一定要全身放松。(要躺在床上训练,要体会躺着呼吸的感觉,躺着是怎么呼吸站起来就怎么呼吸,切记找到感觉后再站立起来练习)
2。咽壁力量和和喉头放松的训练:有了正确的歌唱呼吸后,我们就要进行咽壁的训练和喉头的放松训练,首先我要说明的是,这个训练会样子会很难看,但是对于演唱很有效。具体方式是这样的:掐住喉头(喉头中间有个坑的位置),然后把舌头伸出来(舌头一定要有被人拽出来的感觉),然后调整好呼吸大声喊“唉”,从低往高喊,就象拉警报的感觉,在喊的时候,一定要感觉口腔内是什么感觉,气息是什么感觉,大家一定觉得这个方法很难看,但是这些感觉就是歌唱的感觉。等联系一段时间后,可以把手送开,保持住掐的状态伸出舌头喊。切记,一定要放松。(以后每天唱歌前都要联系)
3。打嘟噜的训练:闭上嘴,放松嘴唇,往外吹气,直到气息吹完为止,建议每天练习5-10分钟。用于气息的训练和放松嘴唇的训练。在以上的训练都做完之后,可以随意地哼唱一些旋律,切记-----要小声“哼”。
4。声带前端震动,我自己的理解大概就是发小气泡音,就是声带前三分之一震动,个人感觉喉咙有口痰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前端震动。但是要结合前面的气息来发声。练了半个月左右。
发hum的音,也就是闭口哼鸣,其实一开始我不明白这个有什么意义,但是后来发现这个很重要,我自己是去哼鸣一开始让面部有麻麻的感觉,至于美声里面的气息集中到眉心,我问了潘老师,他说只要集中在鼻下唇前就可以了。个人认为这个动作能让声带关闭。
5。这里要说说声带压缩,我第一次问潘老师的时候,他告诉我声带压缩是象拉链一样往前拉的一个动作,其实我怎么也没明白,但是后来他又告诉我用最大的力气唱最小的音,我就用前面那个在小气泡音基础上发的hum去水平的升高音阶,我用的是闭口。这样好象就有点感觉了。应该有一个向外扩张的力。剩下的就是把这些基础练好了以后唱高音的时候记得千万不要改变喉部的任何一个动作,小舌头抬高点,但是喉结不要一起抬,我是去照镜子,看到喉咙有个小舌头往上了才放心,还有用前面修炼的气息去顶喉咙,不要压,我一开始就是压所以感觉就没了,舌头是平放的,下巴是软的,你可以甩一下,应该可以甩的动,还有不要大声,多高都用一个音量,就这样去唱就会出一个半真半假的音。6。小腹和臀部对抗,产生气息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声乐班基本功训练5篇
少儿声乐课教案 声乐班基本功训练 (一)日常练习1、口唇操,将嘴最大限度地张开,发“啊”声或呵气,然后再闭合,有节奏地一张一合,每次连续100下,或持续2~3分钟。 2、慢吸慢呼,鼻闻花香,......
声乐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声乐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转眼间大学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从高考前开始学习声乐到现在已经四年了,不得不说这四年我的收获真的特别的多。 记得刚开始学习音乐纯粹是为了考学,虽然喜欢......
浅谈学习声乐得体会(5篇)
浅谈学习声乐得体会 浅谈学习声乐心得体会常毅敏 唱歌是人的一种本能活动,越自然越好,我感觉最好的声音是在自然中歌唱,歌唱的方法与习惯,也应当依赖于身体的自然动作,歌唱......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呼吸训练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呼吸训练 摘要 呼吸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声乐呼吸在满足呼吸的生理功能之外,要服从于声乐演唱的需要,根据乐曲的要求分出强、弱、急、缓,......
声乐教学中的表演训练
声乐教学中的表演训练 内容摘要 :歌唱表演艺术是多方面知识的集中体现,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引导学生寻求歌声之美,还要处理好声、情、表演技巧之间的矛盾,以及上课与上......
小学生如何进行声乐训练讲述讲解
小学生如何进行声乐训练? 曾听说有人买了本书,目的是想学学其中的精髓,然而书的五分之四全是理论,剩下的五分之一才是真正具体的、能为人所用的内容。我想:作为一个基层的教育工......
浅谈声乐学习中的几点体会(大全五篇)
浅谈声乐学习中的几点体会 毕业生:冯春英 指导老师:吕云路(教授) (聊城大学音乐系98级1班 山东聊城 邮编:252059) 【摘要】通过几年的声乐学习,想把自己的亲身体会从歌唱(主......
高师声乐教学的几点体会(翻译)
高师声乐教学呼吸训练之我见 董金玲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艺术组 内容提要:呼吸是歌唱艺术发声的原动力,在高师声乐教学中,通过采取系统讲授科学的发声原理、初步的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