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师声乐教学的几点体会(翻译)
高师声乐教学呼吸训练之我见
董
金
玲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艺术组
内容提要:呼吸是歌唱艺术发声的原动力,在高师声乐教学中,通过采取系统讲授科学的发声原理、初步的呼吸训练、练声中的呼吸训练和歌唱中的呼吸训练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
关键词:高师
声乐教学
呼吸训练
Breathing is basic power of singing art.In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adopt science principle of phonating and the way of breathing training, the students can easily master the basic method of breathing, so they may sing a graceful and fair-sounding song.Key words :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music teaching breathing training
呼吸是歌唱艺术发声的原动力,歌唱的呼吸是决定唱歌技术水平高低的关键。沈湘教授曾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声的动力。” 卡鲁索说过,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坚固的基础。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唱出自然、优美的音色,应从呼吸入手,通过教给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呼吸器官的发声基础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方法,完整表达出歌曲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呼吸训练作为高师声乐教学的基础,寻找有效的方法,强化训练,使声乐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系统讲授科学的发声原理
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是进行呼吸训练的前提,从人自身的功能上看就是一件乐器,这个乐器由三部分组成:动力源(肺)、振动体(声带)和共鸣体(发声通道)。当气流从肺发出经过声带使得
声带立即闭合,这时声带下面的气压大,上面的压力小,形成压差,使得声带再次分开。在开与闭的循环之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声音,肺部压力越大,声带就越紧张,声带振动发出的波动频率也越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声带的闭合是完全可以依赖气息的作用而自然地被动地闭合;二是发高音时人不需要主动地去绷紧声带,高音是气压增加后声带自然调整到所需状态发出的,歌唱时出现“喉音”,是歌唱者声带(喉头)主动闭合的结果,这样主动的闭合使声带承受的份量要大得多发出的声音具有“僵硬”、“笨重”的感觉,反之,被动闭合的声音则具有“轻巧”、“嘹亮”的特征。
二、呼吸的初步训练方法
在掌握了科学的发声原理后,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初步的呼吸训练,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蛤蟆气”练习法:它是呼吸训练的第一门坎,主要训练横膈膜和控制歌唱气息有关的肌肉,体会控制歌唱气息支撑点的最佳部位在中腰上腹部,将这个部位轻轻挺住,胸廓也就撑了起来,解决了缺乏气息支持的弊病。同时我让学生用“蛤蟆气”来发“咽音”的“断音”练习,使他们能很快找到气息控制位置及发音的位置。
二是“打嘟噜”练习法:把发出“嘟”声的上、下嘴唇想象成声带,要求学生首先尽量放松嘴唇,气息要形成一定的速度,非常明确地感觉到上、下嘴唇是被吹出的气流吸拢、又吹开。此练习加深了练习者对气息速度与高音之间必然联系的认识,练习者将气息以不同的 速度吹出,就能发现嘴唇振动的频率受气息速度的直接控制,气速越快,振动频率越高;振动频率越高,音高也就越高。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的声带可以随着气速的变化调整出高音所需的状态。
三、练声中的呼吸训练。
练声是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正确声音体系的建立、良好演唱习惯的形成、饱满演唱情绪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练声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呼吸训练的主要方法有:
1、“吸着唱”练习:用“吸着唱”的感觉去控制气息。如: 5
4
│
3
2
│
1 ━
│ 乌(u)啊(a)
在小腹处平静地吸气(鼓腹吸气),双唇拢成吹气状的口形唱u母音,发声时,感觉声音随着气流源源不断地顺着咽腔通道“吸”进胸腹之间。随着音高上升,“吸着唱”的感觉在主观想象之中明显加强。后腰后背有轻微的吸气膨胀感。进行此练习要注意,歌唱位置不能随着音阶下行而往前,而应该在气息的支持下,始终感到声音后面有空间,这就要求学生提高软腭,打开喉咙,保证气息的通畅。
2、“起声”练习:歌唱的“起声”可分为激起声、软起声、舒起声。三种不同的起声,呼吸的运用各有不同。激起声是当吸气完毕后,胸腔保持不动,声带先自然闭合,然后,再以恰当的气息冲击声带使之振动发声,这样发出来的声音结实有力,在发声训练如顿音、跳音的练习中常常使用,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纠正声带漏气的毛病。此时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急吸急呼。软起声是声带在开始闭合的动作时,气息也同时往外送,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这种方法气息的冲击力比“激起声”要柔和,发出的声音比较平稳、舒展。我经常在练连音和长音中采用,同时也用此种方法来纠正喉音的毛病,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缓吸缓呼法。舒起声是声门先开,然后气息再振动声带,它的特点是先出气而后发声,像叹气一样,在劳动号子中,常常用到这种起声法,它可用来纠正声音过于僵硬,气息不通畅的毛病。
四、歌唱中的呼吸训练
无论从理论、初步训练、练声训练,最终的目的是在通畅的气息支持下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在教学中,我针对两种不同的呼吸练习法,选取不同的歌曲训练学生对气息的控制能力:
一是缓吸缓呼。这是在训练和歌唱时常采用的方法,基本要领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横隔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也就是腰围扩张),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地进行,就像去闻花的芳香时的感觉一样,使吸气吸得深,吸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慢慢吸气;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也就是控制住气息,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有一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呼气时下肋和横隔膜的保持状态:就是在缓 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尘动作,这里需要长长地吹气,也就是在做长音的呼气练习,我们常说:“长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蜡”,是一种吐气的感觉。选取以下歌曲进行此种练习《小河淌水》、《红豆曲》等。
二是急吸缓呼。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短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在演唱实践中我们要经常用到这种方法,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有很短的停顿时间,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我选取以下歌曲进行此种练习《绣金匾》《跑马溜溜的山上》等等。
总之,歌唱呼吸是歌唱艺术最重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优美的歌声。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呼吸训练,学生的歌声逐渐有了变化,相信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他们会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
参考书目:
1、邹本初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11月。
2、林俊卿著《‘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上海音乐出版社。
3、约翰、桑德柏格[瑞典]《歌唱的音响学》。
第二篇:谈高师声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谈高师声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周华 刘才喜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4期
摘 要:新的教学大纲对音乐教育特别是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也指出了高师声乐教学培养目标和专门音乐院校培养目标的区别。如何在新时代要求下发展好高师声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科研课题。就此本文谈谈对高师声乐教学的三点体会:理论、实践并重发展教学;大、小课相互结合教学;舞台实践、教育实习并重教学。培养出更符合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学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高师声乐声乐文化教学能源歌唱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178-01 高师声乐教学作为音乐艺术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虽然各地高师艺术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化,但目前仍有不少学校单一地沿袭着音乐学院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无多大的变化。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高师声乐教学的发展,制约着我国目前高师音乐专业担负着为中小学培养合格音乐师资任务的完成。笔者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及音乐师范专科学校教学大纲为依据,秉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自身多年的实战经验,谈谈在高师声乐教学上的几点体会。1 注重理论、实践并重发展教学
声乐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在课程设置上,声乐课程一般是贯穿始终,三年或者四年都会开设。高师声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经过全面系统的教育,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服务,这就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声乐技能、技巧,能唱歌,而且更要掌握一个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声乐文化素养,为今后的声乐教学打下基础。笔者认为高师声乐教学注重理论、实践并重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声乐发声原理、教学法等基本声乐理论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指导声乐实践训练;二是注重声乐文化对声乐实践及声乐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我们学习的音乐,它不仅是大家常说的练钢琴、练声乐、练舞蹈,它更是一种文化,高师声乐教学就承载着音乐文化的传播,所以不能不重视。但目前,高师声乐教学还存在着很多只重视发声技能的实训老师,除了一遍又一遍示唱要求学生把声音唱好之外,甚至不教也不引导学生学习声乐文化知识,这使得很多学生除了唱歌,对其他,一无所知。这与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严重矛盾,使许多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甚至小朋友们的声乐教学。随着21世纪地到来,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成了音乐师范生的必然要求,高师声乐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上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综合型音乐人才,为更好地实施中小学音乐教育添彩。2 注重大、小课结合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长期以来,高师声乐教学都是沿袭着音乐学院“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小课教学模式,虽然目前各地的高师院校对这种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但仍有很多老师不能适应改革的要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仍向专门音乐院校看齐,这种不与时俱进的教学思维,对高师声乐教学有害无利。近年来,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上面临的实际问题也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一是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师资能源越来越短缺,二是学生专业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教学难度加强。这种情况下,声乐教学仍只沿用传统的“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小课模式,显然不够。要解决这两个难题,必须得采用大小课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扬长避短,相互补充发展。高师声乐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唱歌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声乐审美情趣;能分析、理解和表现声乐作品,懂得青少年歌唱训练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主要通过声乐大课形式渲染,效果更佳。声乐大课,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环境,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引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自主发展。声乐大课,我们可以借助电脑、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直观视听教学工具,加强课堂的形象、直观、生动、多样性,使学习声乐的共性知识能资源共享,避免一些没必要的重复,节省教学能源。但由于声乐学习本身是一门具有强烈个性的学科,高师声乐教学也必须遵循课程本身特点,遵循它的教学规律,这就需要也必须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小课模式。这种小课教学针对性强,能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再加上小课让学生有比较充裕的学习时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所以,高师声乐教学,采用大、小课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方式,既可以节省教学能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突出师范性,又不影响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突出了声乐艺术本身的价值。3 注重舞台实践与教学实习并重教学
真正把高师教学这块平台打造成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质量的中小学师资基地,这项工作任务艰巨且责任重大,这也是高师声乐教学必须挑战的新课题,高师声乐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通俗地说,高师声乐教学的最终成果是:学生不但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及歌唱技能能,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而且能把歌唱技能,感觉和理论知识系统地讲授给学生,那么,高师声乐教学必须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歌唱能力和教学能力。可能有的人并不赞同这种观点,认为高师声乐教学突出的是师范性,也就是教学能力,至于歌唱能力不是很重要,能简单的范唱就行,其实从人性心理学的观点来说,这是不正确的。声乐艺术本身是一门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表演学科,有的人甚至认为声乐艺术的最终价值是体现在舞台上。舞台上的表演不同于课堂上的教学,这门艺术的本身要求在舞台上找到自信。“会唱”并不是说要达到音乐学院学生的专业演唱水平,而是说高师的学生也能站在舞台上声情并茂地演唱,其实这也学生寻找到教育教学自信心的源泉,只有学生找到了歌唱的自信,找到了对声乐艺术的热爱动力,教学的自信才能慢慢培养。所以舞台实践和教育实习都是高师学生锻炼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环节,学校应多为学生提供创造这两种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高,非常自信地胜任毕业后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4 结语
这里只是从大范围的方向谈了谈高师声乐教学的几点体会,其实,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如把通俗唱法引进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偏重民歌等等。总之,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引发了声乐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试体系等一系列的思考及探索,未来的音乐教育需要的是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高师声乐教学探索和改革必须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寻求科学、合理、符合时代要求的高师声乐教育发展之路。同时,高师声乐教学改革要切合实际,体现艺术性与师范性的结合,更希望学生毕业后,能胜任现时代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参考文献
[1] 李晋瑗,李晋玮.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华乐出版社.[2] 张兆南.歌唱修养与技能培育[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3] [美]约翰.卡罗.伯金[著].肖宇[译].教唱歌[M].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4] 邹本初.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5] P.M.马腊费奥迪[著].郎毓秀[译].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三篇:浅论高师声乐教学法论文
摘要:声乐课程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担负着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重任。在现实中高师院校对美声、民族演唱有深入研究,但对中小学声乐教学中的教法研究却很少。为适应我国国民素质教育发展需求,要突出高校声乐教学的“师范性”“实用性”,作为为中小学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增设声乐教学法课程,以满足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高师 声乐教学 教学法
高师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担负着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高素质音乐教师的重任。《声乐》是“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中一门重要课程,是基础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也是高师师生专业技术训练的重点。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始于20世纪初,一直以来都为“西乐”模式。声乐课程的学习,以西洋美声唱法为主,1949年以后又有了“中华民族唱法”,所以一直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美声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为主,有些学生能够演唱技巧很高的美声、民族声乐作品,而毕业到了小学却唱不好“儿歌”,也不懂怎样进行声乐教学,这不仅对高校音乐教育是一种师资浪费,对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一种浪费。所以高师在声乐课中应该增设声乐教学法课程,使培养的人才在工作岗位上学为所用,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
一、声乐教学法课程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开设的必要性
1.对声乐教学法的认识
高师声乐教学法是高师音乐教育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是对学生声乐学习中的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表演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课。它是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声乐教学理论课。它在声乐技能小课的基础上将声乐实践理论化,将声乐训练总结成系统的、较全面的声乐教学方法与研究,以提高学生就业之后的声乐教学水平,使其在基层声乐教学领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声乐教学法是提高学生歌唱教学能力的基础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通过嗓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控制歌唱的心理手段,使发声器官具有适应歌唱时所要求的那种协调与耐力,并改善嗓音,使学生获得歌唱表演的知识。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能力,则首先要对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歌唱发声的肌能状态,歌唱的姿势、正确呼吸、共鸣以及歌唱的咬字吐字、声区的划分及其特征等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并在歌唱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更好的歌唱技能的学习训练。因此,声乐教学法课是培养和指导学生歌唱教学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歌唱能力的必要环节。
3.声乐教学法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需要
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声乐教学又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要有自己“唱”的能力,还要有“教”的能力。而声乐教学法就是解决教师该如何教的问题,因此,声乐教学法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需要。
二、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声乐教学法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将来的声乐教学水平,因此,声乐教学法教学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首先是弄清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认识到儿童与成人在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上并无根本区别,只是器官的大小与成熟度不同,只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儿童与成人的声乐学习效果也将是一致的。其次是变声期与嗓音的保护。主要介绍儿童嗓音保护与发声指导,青春期变声的生理卫生知识和嗓音保护方法,以及变声期科学、合理的发声训练与歌唱教学方法。再者是声乐艺术心理学、共鸣的原理、歌唱表演的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2.声乐教学中的歌唱技能、技巧训练模块
一是歌唱基本技能、技巧训练。主要包括:良好的歌唱姿势(站姿、坐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科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等。歌唱技能、技巧训练内容一般要通过讲解、发声练习和歌曲演唱实践教学等环节来完成。二是演唱作品的选材。给学生选择能唱好的作品,可以直接引起学生演唱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获得有效的音乐表演实践体验。一般要做到:选择音域适中、容易上口、具有情感和美感价值的作品,以及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和唱法。三是清晰的吐字。吐字也称“咬字、吐字”。所谓咬字是指找准声母的着力点,咬准字头。所谓吐字是指将韵母的主要母音引长,然后归韵。在歌唱教学过程中通过歌唱实践运用示范、模仿的方法,借助学生较熟悉的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教学。四是歌曲的处理。歌曲演唱教学主要是指对演唱作品内容的分析和艺术处理。教师要通过范唱,介绍、分析演唱作品的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法,启发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和表达作品的情感。
3.课堂歌唱教学方法模块
一是听唱法和视唱法。听唱法是由教师进行范唱,学生进行模唱的学习歌曲方法。学生可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韵味上,直接、简便地学习唱歌。视唱法是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识谱技能,通过看谱学习歌曲的方法。教师应注意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方法。二是新歌教学的方法。教授新歌并无固定的程序和方法。教师应根据当代的课程标准及学校所在地的基础与条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教唱方法。教师们一般常用的过程是:复习学过的歌曲或发声练习;范唱和导入新歌;教师指导学生用听唱法和视唱法相结合的方法学会新歌;歌曲的艺术处理,使学生有感情地唱歌。三是歌曲教学的穿插与交错。每一堂音乐课中,以学习一首歌曲为主,同时学习或复习另外一两首歌曲,将同期学习的几首歌曲恰当地相互配合。将学习过的歌曲不断进行复习、背唱。
三、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模式
1.声乐理论集体大课教学模式
声乐理论集体大课一般由20名以上的学生在一起接受一名教师教育的授课形式,一般安排一个年级(同专业)的学生同时上课,并由讲师及其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主要是让学生系统的学习人声发声器官构造,声乐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声乐学习中必须的声乐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以及相关的人体生理学知识,形成科学、正确的声音概念,从而指导学生的演唱实践,提高演唱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中级以上程度的中外声乐作品,同时逐步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训练手段,以胜任中小学以及各层次声乐教学的工作。
2.声乐小组实践课教学模式
现代声乐教学理论要求下的声乐小组实践课,要求小组成员应主要由同一年级或同一专业的学生组成(一般5到8人),教师统一讲授基本要求,布置作业,然后一起听、唱、评价。小组课的教学,主要解决同一小组的学生演唱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统一传授歌曲演唱的知识,以利于同一程度的学生取长补短、展开竞争。小组课的教学任务应当由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选择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小组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学习一段时间后(一般在期中、期末)及时调整,根据学生嗓音条件和程度重新调整班组。
3.声乐个别课教学模式
沿袭了几百年的传统声乐个别课授课形式,至今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个别课的教学更加细致深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纠正、解决问题,使其在演唱技术和作品表现力两个层面都得以提高。主要是针对有一定的声音条件,基本功扎实,演唱水平较高的学生。个别课教学一般由高职称教师或是教学效果较好的优秀讲师专门进行辅导、讲授。
4.声乐艺术实践教学模式
声乐艺术实践课教学模式,可以进行声乐观摩,如观看声乐教学录像、名人名曲欣赏、名家声乐讲座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从而指导他们进行歌唱技能的训练。同时,还要通过舞台艺术实践,获得舞台经验,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舞台歌唱的表演能力,逐步掌握教授声乐的基本方法和训练手段。
总之,声乐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加进声乐教学法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歌唱能力的基础,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需要。随着我国教育与国际的全面接轨,我们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重视教师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为培养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婉.高师声乐教学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3]曹理,缪斐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陈玉丹.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6]王燕宾.声乐理论课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性[J].音乐生活,2006(2).[7]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第四篇: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研究综述
内容 摘要:文章从高师声乐 教育 改革的意义出发,综合 分析 了当前声乐教育改革 研究 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并对其未来的 发展 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高师 音乐 声乐教育改革 教学观念 教学模式
一、背景
近些年,我国高等学校施行扩大招生,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学生迅速增加,对我国现有的声乐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市场 经济 的发展,使得 社会 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变化,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这些情况使得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环境,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作为音乐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声乐教育改革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声乐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者是声乐教育工作者和音乐 理论 研究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结合 时代 特征和音乐发展的 规律,对声乐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不少建设性的成果。
二、当前高师声乐教改研究现状
对于声乐教育改革,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具体来看,研究者都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精神,对于声乐教育的环境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对于声乐教育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的转变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声乐教学的定位问题,教育工作者认为,在新世纪,我们必须明确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优秀的音乐师资人才,而不是专业的音乐表演人员。多年来,高师都是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 艺术 表演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这并不适合师范类的声乐教学。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要区别于音乐表演专业,以师范类为主,这是准确定位的要求。因为大部分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所培养的音乐生都是师范生,他们将来绝大部分是要从事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是未来的音乐教师。因此,他们的声乐 学习不仅是要学会怎么唱,更主要的是要学会怎么去教别人唱。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师范生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的普遍观点是,我们应该以师范教育为主,正确定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多进行师范基本功的培养,如讲课能力、示范能力、教育教学法等,同时兼顾表演教育,因为表演并不是演员的专利,它同时也应该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之一。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离开了表演,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兼顾基本功培养,通过系统的声音训练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 科学 的呼吸、发声 方法 以及歌唱技能技巧,这一过程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进行示范性表演。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如果既能上好课,又能在舞台上为大家演唱,那么,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将会更加高大起来,而且音乐艺术表现的审美功效也会大大增加。
2.教学模式的转变
新的世纪,随着高等学校扩招,学生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传统的“一对一”授课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大多数研究者指出了这一点,并提出了要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授课形式,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观点。声乐教学中“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单独的授课形式。这种授课方式个性化较强,强调你教我学,我说你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缺乏互相观摩和交流的机会,学生仅仅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对将来教学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却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扩大招生,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与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有的研究者提出,在高师声乐课中,可以采取以个别课为主,理论课、小组课、集体课并存的教学模式。课型的分类是指教学大纲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划分,其课时可以在声乐总体课时中灵活分配。理论课内容一般来讲包括基础理论与声乐教学法这两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集体授课方式进行教学。集体课是解决声乐基础理论或技能技巧课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同时,还可以在集体课中进行声乐观摩,如观看声乐教学录像、名人名曲欣赏、名家声乐讲座等。这样集体课省去了原有“一对一”授课时教师对声乐理论的不断重复,同时也为小组课与个别课创造了有效的空间。
笔者认为,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沟通,因此,我们要实行互动式教学。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导向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主思考和实践,然后教师再对结果进行点评。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也有了主动性和针对性,且能发挥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长处,教学效果 自然 也提高了。
3.教学导向的转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等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也受到国家的重视,成为了国家“十一五”计划的建设重点,而现有的普通高校的体制中,声乐教学的实践普遍不被重视,专门开设实践课程的高等院校不多,基本上以讲座形式或在学生毕业实习一两个月前笼统地进行讲授学习,使得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难以适应社会和实践单位的要求。
笔者认为,高师学校应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紧紧围绕“师范”做文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声乐基础。具体做法是改革教育体制,增加实践课程在教学总量中的比重。首先,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手段,引入 电子 化教学、观摩教学等方式,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又是综合素质的表现。其次,把组织多种形式的班级集体音乐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演出活动、进行艺术实践等作为实习课程,并指派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这样可以突破过去校园封闭式管理手段,给学生创造走向社会的学习机会,以丰富学生从事音乐第二课堂的经验。再次,增加专业实习时间。定期安排学生在中小学教学实习,并给出实习要求,安排老师进行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写实习报告等。在校期间,学生教学实习的时间不能低于一个学期。
第五篇:谈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谈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孙爱娜
(滨州学院 音乐系,山东 滨州 256603)[内容提要] 扩招以来的高师声乐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重声音轻理论;重专业轻文化;贪大求洋,轻
视演唱中国作品;课堂授课时间短、人数多、效率低;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等;以上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了高师声乐教学的发展。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才能针对
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关键词] 声乐教学;技能;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1)09.0126.02 高师声乐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的和任务这样规定:“要 求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分析一般声乐 作品;有一定的范唱能力。胜任中等学校音乐课的唱歌教学 和课外声乐活动辅导工作。”可见高师培养的主要是中学教 师和社会教育机构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主要面向课堂为学生 与普及音乐活动服务。
近些年高师声乐教学中仍存在着单一地模仿专业音乐
院校的培养专门人才的传统教学模式、体制、方法的弊端,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只会唱或只会弹,或者只会唱不会教;学 生偏科现象比较严重。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很难胜任所担负 的教学工作。具体有如下几种表示:重视声音训练,缺乏理 论讲解;重视声乐技能教学,忽视文化素质教育;轻视演唱 中国作品;贪大求洋;课堂授课时间短,人数多,效率低; 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只重视声音的训练,缺乏理论的讲解
声音的训练在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老师 们也往往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 依靠自身歌唱时的状态,对学生的演唱提出相应的要求,因 为每个老师自身的嗓音条件不尽相同,有可能是男、女高音,也有可能是男、女中音,甚至还有可能唱男、女低音,唱男、女低音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少。在教学的过程中,唱高音的老 师往往不自觉地喜欢给学生练高音区,唱中音的老师喜欢练 中低音区,这种情况下如果嗓音条件正好符合自己的老师的 学生就容易出成绩,而条件不符合的就会觉得难以适应,甚 至会损坏了嗓子。这就是单纯模仿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 种状况?与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对声乐理论的教学重视不够 有很大关系。学生对发声的原理、共鸣腔的运用、气息的运 用等一些具有共性的、基础的知识毫无掌握,知之甚少。声 音碰巧唱对了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唱出来的,一旦唱不对了 又不知如何去改正,这样给声乐学习带来了很大的盲目性。学生一旦离开老师,就不知道如何唱歌了。这样对学生以后 的教书育人是极为不利的。
二、重视声乐技能课,忽视其他文化素质的提高
这一点对于学音乐的人可能是一种通病。大多数人认为 我能唱好歌就可以了,学那些什么教育学、心理学、辩证法 原理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要成为一 名名副其实的声乐教育者,不光是要自己唱得好,而且还要 能教得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心理 学知识有助于教师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策略 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并在促使学生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维护身心健康 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l教育学会帮助了解和掌握教学、科 研、管理等活动的原则和操作技能。这对于高师的学生来说,将来成为一名教师之后,掌握这些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辩 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它的核心与实质,如果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去认识、分析和解决在声 乐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就能较好地掌握声乐教学的科学 性与规律性。比如教与学这一对矛盾,既包含着教师教、学 生学这两个对立面的统一,也包含着教师在教学中一面教、一面学的两个方面的统一。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坚持在教 中学,就能处理好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再如声与情的关系,从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声是手段,情是目的;只要我们在 教学中采用“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方法,就能较好地 解决二者的辩证关系,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2】 再比如我们歌唱训练中强调的“用力”与“放松”的关系,如果我们学好了辩证法,就会明白在歌唱中既存在该用力的 部位,也存在该放松的部位,该用力的地方一定要恰到好处 地用力,该放松的地方要彻底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 种既放松又积极,既不僵硬又不松垮的歌唱状态。【3】因此要 把声乐看成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一种发声机制,除了具备 一定的演唱技巧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贫乏的 文化知识必定会遏制一个人在艺术、教育才能方面向更高层 次发展,从而影响到对下一代人的教育培养。
三、轻视演唱中国声乐作品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不少教师存在着以演唱外国作品为 荣的思想,这主要是因为高师的声乐教学无论是从唱法还是 教材,基本上还是沿用了专业音乐院校的做法,这种做法是 不可取的。长期以来,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的概念的界定 一直存在着很多种见解。有的人认为只有唱外国咏叹调才能 算真正的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不算真正的美声,因此对 演唱中国作品存在着比较轻视的现象。人们常说“只有民族 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五十六个民 族蕴藏着古老而深厚的音乐文化,如民歌、戏曲、说唱等,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及独特的民族神 [收稿日期]2011.07—15 [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05019。
作者系滨州学院音乐系讲师。
第9期 孙爱娜:谈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27 韵,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音乐文化瑰宝。从青年歌手大奖赛 的原生态唱法比赛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我们国家的民族民间 音乐的丰富多彩,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比如侗族大歌,在明代广泛盛行,距今约五百年的历史,通过“口传心授” 流传至今。其突出特点是多声部的无伴奏合唱,由领唱声部、高声部和低声部构成,演唱过程中有领唱、齐唱、合唱,产 生的声音效果非常和谐美妙,可见我们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 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养分!高师承担着培养合格声乐教师的重任,合格声乐教师的 标准不仅仅是教学生唱会几首歌,还要能继承并发扬光大我 们的民族音乐传统。因此高师的声乐教学应该以我们的母语 为基础,即便我们的声乐训练方法是以意大利五个母音为基 础的元音训练方法,我们也不能仅仅是“拿来主义”,从训 练方法到演唱歌曲都一成不变的拿来使用了,我们学习意大 利的训练方法是因为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方美声唱法,其独 特的音乐风格、演唱风格及完整、系统、科学的发声方法与 发声训练法,早已被全世界声乐界所公认,科学的发声方法 可以使我们的嗓音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这是经过几百 年时间被实践证明的事实。但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都应该 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及民族传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唱起歌 来洋腔洋调,就会陷入外国人听不明白、中国人不接受的尴 尬境地。西欧声乐艺术发展至今,已逐步形成对应于各国综 合风格歌曲的、国与国能够接轨、能够相同的唱法,即国际 传统唱法。沈湘先生就国际传统唱法的审美标准高度概括 为:“通、实、圆、亮、纯、松、活、柔”八个字。国际传 统唱法是全世界声乐界长期以来在声乐艺术理论研究及艺 术实践中所达成的共识,是世界人民情感、审美共性的体现。系统地学习国际传统唱法,借鉴欧洲传统歌唱的精髓和优 长,使中国歌唱达到国际水平,是发展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 重要途径。[4]实际上真正优秀的歌唱者,普遍都可以把美声 的方法用在演唱中国作品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曾在国际声 乐比赛获得过大奖的迪里拜厄、张建
一、梁宁、廖昌永、戴 玉强等等众多歌唱家,他们掌握了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精髓,能充分运用整体歌唱、整体共鸣、真假声混合均匀、声区统 一、歌声圆润、结实明亮,通畅灵活,松弛柔韧,穿透力强; 咬字吐字清晰,音色、音量具有可控制变化的能力,因此他 们不仅可以演唱意大利歌曲,还可以演唱法、德、奥等其 他欧洲国家的声乐作品。对于中国声乐作品,他们的演唱也 能做到把握住中国作品的行腔韵味,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 茂,极具我们民族声乐的气质和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 说明如果掌握了真正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可以演唱各种不同 类型的作品的。演唱外国声乐作品和中国声乐作品并不是互 相矛盾的,二者是可以互相融合的。我们应努力向世界水平靠拢,吸取美声之精髓,在保持我们民族语言风格、特点的 基础上,求同存异,取其之长,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我们的民 族声乐体系。
四、贪大求洋
很多高师的老师在上声乐课的时候,不顾学生的实际情 况,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给学生布置大量的外国声乐作品,并且难度相当于三、四年级的水平。很多学生唱了几年,只 会唱几首外国歌曲,对我们中国的声乐作品一张口就变味,对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音乐知识的掌握更是贫乏,对我们自 己民族的声乐作品既不热爱也不研究,这其中有很多学生是 受到自己声乐教师的影响,有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能有 意无意地给学生灌输了“以洋为美”的观点。这与我们高师 的教学原则和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由于学生的歌唱能力一 入学的时候非常有限,有的学生对于歌唱的基本状态还都一 无所知,此时是打基础非常重要的阶段,教师要讲练结合,使学生对歌唱发声、气息运用、共鸣腔体运用、咬字吐字等 问题在头脑中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概念,建立起“整体歌唱” 的意识状态,此时应该提倡母语的教学,学生能比较快地接 受并消化吸收。贪大求洋会带来很多的弊端。由于很多高师 没有条件开设相应的专门的语言课,很多情况下,是老师给 学生读一遍,学生用汉字或者是汉语拼音在下面注明发音,然后机械地模仿,还有是跟着录音模仿,这就使演唱带有很 大的随意性。老师如果读得规范还好,学生模仿得也会相应 地准一些,但如果读不规范甚至有错误,学生也会把错误当 成正确的发音,不断地巩固错误的。很多学生只是在生硬地 模仿,完全不知道自己唱的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根本谈不 上音乐情感的表达,也更谈不上声乐的技巧表现了。教学大 纲中提出“洋为中用”的方针,要学习中、外优秀声乐文化,不断总结经验,为发展我国声乐艺术做出贡献。高师主要是 培养师资,不单要育人,对于我们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更 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五、课堂授课时间短,人数多,效率低
这是由于扩招造成的后果,原来的单人课、双人课由于 学生的人数大幅度提高,而教师人数配比不足,造成了今天 的小组课、集体课,而老师们普遍在上小组课集体课时缺乏 经验,把上小课的经验用到上集体课中,造成了声乐课上只 是人数的增加,而授课内容并无什么变化,学生上课时间很 短,一节课有的学生甚至轮不到老师单独指导,长此以往,学生老师上课的积极性都得不到提高,造成声乐课的效率低 下,制约了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今后要在如何把声乐小课、小组课、集体课三者有机结合,三位一体,充分利用充分发 挥每种课型的特点,切实提高声乐课每节课的授课效率,让 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提升。这也是今后 高师声乐教学应该为之努力的一个目标。
六、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高师培养人才的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随着社会的 不断进步,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声乐人才的质量和 规格要求越来越高,规格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从第十三届 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合唱比赛可以看出,各地选送的参赛 队几乎都是当地音乐院校的学生合唱队,可见社会对我们的 专业音乐教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合唱比赛中的综合素质考 评环节中,现场的四声部的视唱,在短时间内要求每一个人 都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音准、节奏,并能做到和其他声部平衡、协调,是需要有非常过硬的音乐素质的,从一个侧面也 能反映出一个音乐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 低。“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无论教与学,如果不付出 艰苦的努力,就不会有收获成功的喜悦。因此高师要努力提 高培养的人才的质量,从专业技能提高方面要向专业音乐学 院标准靠拢,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多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学生四年时间里连一次舞台都没有登过,以至于登上 舞台之后,出现了很多不应该出现的状况,诸如跑调、气不 够用、小动作不断等等,如果在平时多加强舞台实践锻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就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歌唱 水准,使自身的声乐之路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还 要加强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作品分析、中外优秀的 声乐作品欣赏等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 层面,提高专业综合水平,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心理学 棚.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8.
【2】【3】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段建新.浅论民族声乐艺术的形式及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贵州大学学报,2005,3.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