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规律,造就教学名师结束语

时间:2019-05-12 23:3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究教学规律,造就教学名师结束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究教学规律,造就教学名师结束语》。

第一篇:探究教学规律,造就教学名师结束语

结束语:把教研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本项活动(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在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界具有很大影响力,已成为研究课堂教学问题,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交流,重在研究”的活动宗旨深入人心。我们欣喜地看到,本项活动在模式上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高。所有这些都得益于大家的共同智慧和创造,得益于各会员单位在准备过程中不断加强和完善过程性、研究性,将活动宗旨具体化。在这几天的展示与观摩活动期间,做到了锦上添花,把各地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示出来,通过现场互动交流,进一步发挥了这些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要求广大教师把教学研究作为自己的生活常态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为人师表需要的一种态度,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职业精神。做教研要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和精神:教研不是为了表演、作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要默然领会在心,也就是要“默而识之”;教研还要有“学而不厌”的精神,因为它不能让你升官发财,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甚至费九牛二虎之力而难入其门,很多教师也因此而放弃,但这正是进步的开端,因此做教研要有“面壁十年”的准备;当教师必须有“诲人不倦”的态度,当今的教育,受功利化社会环境的污染,已经忘记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责,家长、社会、行政部门以“教育GDP”(升学率)论英雄,这种社会氛围十分令人生厌。数学教学也不能置身事外,教师为了分数而不得不让学生进行大量机械重复训练,而数学的育人本分(培养思维能力、发展理性精神)则被抛到九霄云外,这种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教育已经“造就”了大批只会解题不会读书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真正的数学教师,必须怀有一种菩萨心肠,无私地热爱学生;还要有普度众生的学识、精神、耐心、耐力,不厌其烦地把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领悟到的思想、精神传递给学生。唯有坚持“诲人不倦”的精神,我们才能在尽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人生的乐趣。

愿广大数学教师真心诚意地热爱教研,专心致志地研究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思考,随时随地发现,随时随地实践,随时随地体验,随时随地领悟,随时随地反省。这是教研的真谛,也是教好书、做好人的真谛。

第二篇:名校造就名师

名师,名望高的教师、师傅。目前大多指教育领域公认的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学者、教师。

所谓名校,就是在教学和管理,办学特色等几个方面很有名的学校。就是说名校的造就不能由名师造就

乍一看,二者关系很大,老师教学上出了名,自然是因为所在学校的教学水平很高,所以才会出这样的名师。类似于时事和英雄的关系。与其说名师和名校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而我却认为这更像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名校就像是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给社会意识的形成提供了外部条件。我们承认人的作用,但那是在承认环境的条件下,不能撇开环境,一味的强调人的作用。因此时间久了,这所学校自然也会被成为名校。因为这所学校有名师。一说某某名师出自某某学校,人们自然会对这所学校刮目相看。颇有点“夫贵妻荣”的味道。事实真的如此吗?难道说,一个学校真的出了名师,就会成为名校?我认为,这有点绝对化了。最起码,这样的学校是没有根基的。

原因如下:第一,名师是个体,学校是整体,一个人的出名,不一定会带来整体的改变,即使学校一时名气大了,但由于没有“后援”,时间一长,也就烟消云散了。第二,如果这位名师离开了这所学校,那么,名校还能被称为“名校”吗?也就是说,这种名校是没有坚实基础的。

当然,我不是否认名师在创建名校过程中的作用,而是想说,在创建名校过程中,名师的作用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能过于依赖它。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这场辩论中我方持的是名校造就名师,到底什么样的学校称之为名校,什么样的老师称之为名师呢?所谓名校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注重内涵式发展的教育机构,而所谓名师则应具有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学基本功,鲜明的教学个性,受到学生和社会尊重的教育工作者。想必大家都听清楚了,教育工作者,没错,工作。老师的义务是将学校这个教育机构的思想发扬光大,而所谓教育机构则包括教育工作者,正是因为学校本着教育的宗旨才会有教育工作者的出现。老师以前是学生,当他是学生时,在良好的学校接受了良好的培训,之后成了老师,既然连成名师之前的老师都是因为有学校的才出现的,那么之后的老师就更不要说了。所以我方的观点再明白不过,名校造就名师!

老师客观的来说只是一个职业,而名师只是他将这个职业在一定的基础上加以生动,比如上课的质量,本身的道德修养,于是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使之成为优秀的教师,最后赞扬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就成了名师,就相当于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将自己的运作模式发挥好了,于是帮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并且有利于社会的发展,那么顾名思义这个企业就是一个好企业,于是这个企业再接再厉他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多,名气就越来越大,最后成了一个名企,大家有没有发现,为什么这个企业能够成为名企呢?就是因为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一个推动作用,而一个好企业或者说一个名企就能造就一个社会吗?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企业仅仅是社会管辖的一部分,企业在社会这样的环境中,不断根据社会的需要改善自己,于是最终才走向成功,成为众所周知的名企。所以名校造就名师就好比以上事例。

我们再来一条实事政治,在“十一五”规划中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事实素质教育,一切以人为本,追求教育本真,有为治标,无为治本,高举质量大旗,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加强教育科研,形成办学特色,以创建为契机,全面加强软件、硬件建设,像“质量+特色,创一流学校”的目标迈进。大家请注意,邓爷爷再三强调的是“创一流的学校”为什么是学校?要按正方的观点,邓爷爷应该强调的是培养几个名师,再创他几个名校。这样不更省事吗?可事实不是这样,白纸黑字的文件写明了是创一流的学校,为什么?正是因为邓爷爷知道,只有一个好的学校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除学生外,老师也是学校培养的对象,好的学校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老师。所以我方再次强调:名校造就名师!

名校之所以有名,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办学特色,二是文化背景,学习氛围,三是教学效能。三者缺一不可,同时也很难集三者于一,有的学校即使经历百年的历史,也不能达此,如果说仅靠几个名师就想达到这种境界,那我不得不怀疑此命题的真实度。

名师,很多时候,要看如何形成的。如果名师仅仅有名师的称号,而没有名师的内涵,怎么能够称之为名师?离开了名校,名师的内涵又怎么获得呢?离开了名校,名师的真正优势又怎么发挥呢?发挥不了优势的教师,又怎么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名师呢?

如果是因为在校期间,教师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而形成的,那么这样的名校里的老师就是我们最期待的名师了。

再比如,北师大培养了无数的优秀师范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名师的一号种子啊。所谓一般结论,就是能够普遍推广适用的,那么,对方辩友觉得是名校造就的名师多呢?还是名师造就的名校多呢?结果想必不言而喻了。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名校出名师!

第三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案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案例

【教材依据】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的两个重要实验之一,它是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做好这个探究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其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以探究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主动获取的意识,活化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教学思想】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的物理实验教学虽然已经从以前的“嘴巴讲实验”、“粉笔画实验”走出来了,但是却又走进了“有理知识被无理验证”的两难境地:一方面做出的实验结果不支持实验结论,一方面又要得出实验结论。为了能够两全齐美,于是乎“这是实验存在误差”便成了我们无理验证科学知识的有力证据。如何让有理的物理知识被有理的证明便成了我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努力追求的有效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实像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数据中发现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物距和像距范围。

【教学准备】

光具座、发光二极管做成的三角形、光屏、电池、凸透镜、毛玻璃、印有数轴的明胶片、蜡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为猜想作准备

1、在你们桌上的盒中有一个透镜,认识他吗?

2、为什么?

3、光学透镜不可以用手摸。

4、有不同的方法吗?

5、用这种方法可以辨别出是不是凸透镜以及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上节课我们测出它的焦距大约是多少的(教师板书:10cm)

6、还有其他方法判断是不是凸透镜吗?

7、“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板书:正立放大的)

二、游戏中进行猜想

8、如果把刚才能够将字放大的凸透镜对准同学,并且在人眼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毛玻璃,你能在毛玻璃上看到什么呢?

9、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倒立缩小的像)

10、如果我把这个灯丝开口向下灯打开,对着我这个凸透镜?你们看到了什么?

(板书:倒立放大的像)

11、刚才的几个实验说明凸透镜能不能成像? 那么,凸透镜成什么样的像与什么有关呢?

回忆一下刚才的实验过程,教师拿着同一个凸透镜远离靠近,和将学生的透镜和我的透镜拿在手里。

12、介绍物距像距,并板书u、v。

凸透镜与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三、讨论中设计实验方案

13、猜想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那怎样才知道对与错呢?

14、要实验我们就要计划计划了,首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器材?(光源有二极管做成的三角形、蜡烛等)

15、用凸透镜、刻度尺,在测焦距时有什么麻烦?

16、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光具座,它可以让凸透镜固定,而且还能直接读出距离,方便我们的实验。(教师演示光具座的使用方法)

17、选好了器材,我们需要商量一个方案。课件出示:“清晰像与不清晰像”能图片

18、哪一个清晰?什么样的像才是清晰呢?

19、实验之前,老师想对大家提几点建议(课件出示:实验小贴士)

20、下面的任务就请大家在光屏上得到几个不同的像,并将你在实验中的物距和像距记到印有数轴的明胶片上。

四、利用数轴处理数据得出规律

21、将各组的胶片收上来,相互重叠,让学生观察发现有什么规律?

22、归纳出: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f

23、刚才实验中,有点遗憾,没能得到正立的像,那凸透镜能不能成正立的像呢?怎样才能看到呢?回忆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当时是在哪里看到的?

24、那么,凸透镜的虚像应在哪里看呢?

25、再观察,从规律中你能发现什么?

26、你们认为物体在两倍焦距上会成什么像呢?

27、一倍焦距以下呢?

28、归纳出两倍焦距上成倒立等大的像。

五、实验反思

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那现在,让我们在回忆的过程中,反思一下我们的实验:

1、你们小组在实验中还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如:用蜡烛的,实验中蜡烛变短,用二极管的亮度不够等)

2、你们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新发现?

六、动画总结深化规律

反思得很好,课上到这个地方我们有必要来总结一下今天这堂课。

1、课题。

2、动画演示成像的规律。制作土照相机。【教学反思】

1.拍照激趣,新意导入,有效活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精心创设情景,设疑激欲引入新课,可以活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本堂课的导入分为两个环节,首先复习旧知,理清凸透镜的特征,顺利地得出凸透镜成放大的像,然后通过用凸透镜毛玻璃拍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出了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课题;通过利用凸透镜找像的过程,产生凸透镜既可成缩小实像,也可成放大实像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为后面让学生猜想凸透镜成什么样的像与哪些因素有关,作了铺垫。

2.改进实验,让学生有效探究

本课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分组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动手实验、搜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等探究过程。

先通过判断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在已有的知识中引发联想,同时通过游戏和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光屏上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然后设计实验探究像的大小与物距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并对学生实验进行了合理的分组,不同小组分别进行缩小实像和放大实像的实验既解决了时间紧的矛盾,又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为了解决蜡烛在实验过程中会变短的问题,我将成像实验中的发光物体做成一个由三个发光二极管排列成的三角形,同时在发光体和光屏上都标上同样高度的格子,起到了稳定、量化、无污染的功能,有效降低了对实验环境的要求。使全体学生在科学情趣的引导下各个成为投入科学探究的主角,获得了印象鲜明的物理规律。

3、数轴处理数据,有效验证科学知识

在探究实验的交流评估阶段,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数据中发现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物距和像距范围,是这一环节的难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我用印有数轴的塑料透明薄膜处理实验数据以此寻找规律的方法。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实验中得到的物距和像距画到数轴上,然后将不同小组透明薄膜层层叠加,既直观地处理多组实验数据,突破了“像与物所在范围确定”这一教学难点,又让学生体验了合作学习的功能和乐趣。

4、实验反思,让学生理性探究

为了探究的有序、有效,我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方案后,进行组间的交流,在交流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案,也实现了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探究的目的;为了探究有理,我在实验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了数据分析、实验评价、“实验反思”,在信息的处理中,在学生的自省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理性。反思结束我还要求学生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这样让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促进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形成。

5、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介绍,安全进行实验

为了让实验安全有效地进行,我设计了实验小贴士环节,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要忘了安全操作,通过课件对比清晰像与不清晰像,为学生高效地探究打下了基础。

第四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关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探究实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由于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而物距又与透镜的焦距、二倍焦距有关,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比较抽象,所以在引入课前,设计了让每组同学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使学生认识到焦距的存在,为以后由记录的数据总结出规律做好准备。

课堂引入时,回顾凸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上的重要部件,它们的工作就是靠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的。教师并用凸透镜演示成像,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教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知道为什么吗? 由此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通过这种情境设计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好本节课的信心。这一节课学生有学习兴趣,积极性高。但是由于这是学生的第一次自己主动探究实验,学生还缺乏一定的实能,在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老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教学反思《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个别小组只是好奇地观察成像情况,忽视了物距和像距的测量,使实验流于形式,得不到自主实验的结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进行的比较顺利,由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较慢,后面显得时间有点紧,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

课后,我得到以下体会:

1、本节课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完成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普遍反映如果只背那些死的规律,一点兴趣都没有。现在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记住了成像的规律。

2、由于部队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学习好,实验时手慌脚乱,导致课堂气氛有点乱,所以还有一部分学生没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以后应在探究前讲清探究的步骤和探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学生有强烈的实验需求,以前有许多实验我以为很简单,往往就用演示实验一带而过,通过这节课我深深的感受到实验对学生是多么有趣多么重要,以后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第五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物理组张基环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是《透镜及其应用》一章的重点。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进一步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及使用。本节是探究实验课,通过探究活动,应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由于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物距又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而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比较抽象,所以在引课前,设计了让每组同学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从而加深学生对焦距的印象,为后面记录的数据和总结规律做好准备。引课时,介绍凸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和望远镜上的重要部件,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遵循探究实验的基本环节:首先联系生活引入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上节所学的《生活中的透镜》知识做出科学猜想;再依据猜想并结合光具座实物设计实验;教师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调节的顺序,数据和现象的记录等作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接着让学生结合导学案按步骤有序(物距尽量大、依次减小)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单的填写;然后分组展示交流实验结论并板示三种情况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光路图;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物近像远大,虚像物近像近小。”的规律作为引领提升。

通过对本节的检测,发现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到了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基本掌握了凸透镜成像规律,既加深了对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的认识,又为后面凸透镜的应用知识奠定了基础。

整节课进行的比较顺利,但因学生的实验速度较慢,后面显得时间有点紧,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拓展和提升。

下载探究教学规律,造就教学名师结束语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究教学规律,造就教学名师结束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关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探究实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由于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关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探究实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由于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教学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开始,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用实验验证假设,最后评价整个过程。并把这种解决问题的学习扩展为对系统知......

    名师该怎样造就

    名师该怎样造就 有好的教师,才能有让人民满意度教育,当今社会的“择校、择师”现象反应出社会需要高质量的教育。因此,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在当下,高素质的教师就是名师。国......

    名校造就名师 名师成就名校

    名校造就名师 名师成就名校 ——我是这样打造名校的 运城中学黄孟强 运城中学是山西省原首批重点中学、山西省劳模单位、省示范高中、省德育示范校、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先......

    新课程教学设计 探究电荷相互作用规律

    探究电荷相互作用规律 作者: 永不止步0012 发表日期: 2011-10-08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教学设计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教学设计 西港中学江礼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知道在光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曾 波 天津南开翔宇学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