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的发展对音乐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的发展对音乐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们的社会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人们的行动、生活、思维方式都将随着这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
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融入现代中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的为之与生动的教育技术相结合。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完美表现体裁音色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多媒体等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阿塞拜匠疆儿童歌曲《我的小鸡》、《阳光下的孩子》、《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从年龄来看也不具备童声的演唱条件。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或录象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二、多媒体深化德育学习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多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三、开阔知识面,增长见识
在中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通过多媒体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可以了解到各种乐器的外型,特征等,通过观看这些录象片段还可以了解各种乐器的演奏方式等,从以前的单一的用耳朵听的欣赏到手眼的结合,使学生更直观的去接触并了解这些乐器的演奏形式,从而使欣赏达到很好的效果。
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我们如果把这些内容在备课时放在课件上,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我在上人音版小学一年级第二册第6课《咯咯哒》时,将公鸡、母鸡、小鸡的声音做进了课件中,并在课件中用不同的线条表示了三种鸡的声音,因此在课堂上为学生的欣赏与听辨赢得了时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课件。多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多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课件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激发兴趣丰富想象
人的想象靠什么去激发?靠语言、靠情景。而在教学中,情景的再现是通过多教媒体来实现的。不使用多媒体,就很难直观地再现情景,没有情景,就不能激发学生更丰富的想象。比如:我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我根据乐曲内容,把它制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涧澜拍岩、矣乃归舟”八幅灯片,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赏毕,我对学生说:“大家在小学时写过看图作文,今天,大家能否试一试听音乐作文呢?”当我再次播放录音时,同学们纷纷拿起了笔。一位学生曾写下这样一段不错的文字:“从那典雅委婉、恬静柔美的乐声中,我仿佛听到了那沉沉隆隆的暮鼓、悠悠扬扬的渔歌和江水激岸的回响;从那一幅幅清丽淡雅、神奇辽阔的画面中,我仿佛看到了那明月晚浴后跳出江面时的盈盈笑脸,江风轻吻微波时的柔情蜜意,白帆飘飘荡荡的怡然,橹桨划开浪花的潇洒,花影频摇的舞姿,水天一色的和谐,归舟远去的幽静和满款鱼虾的快乐。此时此刻,我完全置身于云河仙境之中了,获得了不出校园而餐水乡之秀,身居教室而醇花月之境的艺术享受。真是听之心旷神怡,观之赏心悦目,想之回味无穷”。从这里可以看出音乐在激发写作兴趣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篇:多媒体对羽毛球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对羽毛球教学的影响
羽毛球是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原有的羽毛球教材大多是文字、图谱和光盘,理论知识较少,不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体会羽毛球运动的深刻内涵,为此在重新选择、编制教材时我们除了保留原来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还增加了教学VCD以及期刊中的相关信息,充分利用网络收集了大量新内容充实到教材当中,新编制的羽毛球教材不仅有文字还有图像、音乐、动画、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书本是理论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现在可用各种相关资源来充实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知识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利用这一优势我们开辟了羽毛球史话、自学天地、羽毛球百家谈、羽毛球健身园等栏目。针对羽毛球技术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动画手段向学生展现动作机理和健身作用,力图做到全面、形象、科学地向学生介绍最新、最全的羽毛求知识。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网络进入课堂,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结构,充实了新的教学内容,更新了教学理念,解决了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的矛盾,让学生能够从更为广阔的空间、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重新审视羽毛球对人们学习、生活的巨大作用,为进一步学好羽毛球打下了深厚理论基础。
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传统的羽毛球教学过程大多采用“口传身授”的教学形式,老师讲到那学生就想到那;老师做到那学生就跟到那,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结果的评价者,而学生这一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主体却处在被动位置。陈旧乏味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个性的发展,养成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抹煞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意识。教师的权威式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弱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
1.全面观摩技术动作
由于羽毛球动作强调快速、灵活,很多动作都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改为慢动作示范,往往达不到示范效果,有的根本就无法完成。引入多媒体后每次在学习新动作之前,首先以正常速度观看整体示范动作,让学生对动作的运动方向、动作线路有一个较为全面了解;然后再用较缓慢的速度再次观看,让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和动作细节,进一步强化记忆。由于动作是在正常情况下完成的,只是放慢了播放速度,因此便于观察技术细节、熟悉动作路线,对学生在思想上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概念大有帮助。
2.注意步伐和全身的结合
过去在教学中大家对手部动作比较重视,但对脚步动作却有所忽视,为此,在教学中注重动作的全局性,做到移动在先然后才是全身和手的动作,但对初学者来说要想完全掌握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观看课件时可采用截取、放大、重放、慢放等手段引导学生分段观察脚步移动时的重心移动轨迹和脚掌的蹬转细节,运用局部放大的观看方式体验、观摩,为下一步技术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示范、多媒体有机结合
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人机联动、有机结合”,反复观看课件可以使学生对新授动作的了解更为清晰,教师在示范讲解时要重点注意动作的整体演示,从而弥补课件观看中动作不够具体、缺乏真实感等不足,善于将各个局部的动作片断整合成一个连贯、协调的组合,从整体结构、方向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方面给学生一个更为形象具体的整体形象,通过讲解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本体感觉。
四、拓展了教学时间和空间
现在每周2学时的授课时间确实很难满足羽毛球教学要求,过去由于没有教师的辅导,学生要在课余时间复习比较困难,预习就更难以做到了。现在将课件放在校园网上,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上网查阅,为预习、复习课上的教学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教材、上网浏览、收集有关信息来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羽毛球技术的理解和体验,另外通过校园网,教师可以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从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随时和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互动学习环境。这样就缓解了过去教学时数有限、教师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课余学习。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推进了体育教学的一体化进程,使教学的时间、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为摆脱传统教学过程中封闭的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型和谐的新型教学方式提供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羽毛球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大的发展空间,给体育教学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师带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为此,广大体育教师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学习,努力实践,不断探索多媒体与体育教学的最佳结合形式。
说到体育,大多数人就想到去体育场上运动,而且一般人也只对自己经常参与的运动略懂一二。比如,羽毛球、排球、篮球、冰壶、花样游泳等项目的时候,可能会为这项运动的“美”所吸引。但是大多数人太
专业,确切说是,根本搞不清楚这些运动的胜负条件,它的紧
是云里雾里了,可以用体张之处。而学习了体育这门课之后,我再看一些体育赛事,就育的眼光去欣赏体育的美,觉察到这里面的对抗、紧张、拼搏。
羽毛球,只知道怎么是输,怎么是赢,是的。在经过了一堂羽毛球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感受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对羽毛球是多少根羽毛组成的,羽毛球的拍子,场地等的了解;对羽毛球的起源,发展和在奥运会
发展的了解;对世界知名羽毛球选手,协会,赛事的了解。都是以前所不知道的,以前,同学们看完一场赛事,讨论的,最多就是,什么什么赢了,谁谁谁打的真漂亮之类的。但是,现在完全是用不同的眼光去看比赛了,会关心下他们的对抗技巧,会在最紧张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浅析硕士论文下,如果某方采用什么样的对策毕业论文会比较好,甚至会联想一下这门运动刚起步时候的情形。
一、挥球技巧
1.活握死抠
非击球状态下,球拍
握死,拍柄要能灵活转动以便不同的击球动作;击球状态下,手指抠紧球拍,尤其是食指和拇指,保证击球动作干脆、线路明确。
2.长挥短抖
击球时,尤其是长球和杀球时,肩膀和胳膊要完全放开,击球有力量保证并且大动作可以迷惑对方;在最后击球的瞬间,线路的变化以及落点制约全靠手腕的抖动。
3.高压低抬
打后场球手腕要有前压的感觉,速度要快,避开被动挨打。
球速慢落点近容易受攻击;防守时手臂上抬要充分
4.远打近搓
后场球要先跑到位,胳膊带动手腕,幅度大用力猛;前场球小球,小臂伸出稳固,手腕和手指转动,幅度小用力巧。
5.对拐平举
中前场放斜线短球,手腕要反拐上挑的动作;中前场平抽快球,球拍不放下,用小臂发力手腕紧绷。
6.正侧反背
打正手球身体向后侧方转动,作为弥补,手腕制约拍面也要有相应角度的内侧转动;打反手球,身体完全展开背对敌手,手臂挥动距离长,手腕发力要及时到点。
7.强追缓挡
在进攻有利时,要不断加快进攻节奏,手臂手腕动作连贯而急促;在对方连续进攻时,主动通过轻挡放小转变对方连续进攻的节奏,手臂手腕发力舒缓。
8.柔舞脆击
羽毛球的所有动作都应该是很协调连惯的,甚至是轻柔的;但击球瞬间必须是干脆利落的,从腰部到手腕,击球发力应该有
猛烈的停顿,接着又是协调连贯的身体动作。
二、发球战术
发球不受对方干扰,只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发球者可以随心所欲地以任何方式发到对方接球区的任何一点。采用变化多端的发球战术,常常能起到先发制人、取得主动的作用。因此,发球在比赛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采用发球战术时,眼睛不要只看自己的球和球拍,应用余光注视对方的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发各种球的准备姿势和动作要注意一致性,给对方的判断带来困难,处于消极等待的状态。发球后应立即把球拍举至胸前,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位置,两脚开立,身体重心居中,但一定注意重心不要站死。眼睛紧盯对方,观察对方的任何变化,积极准备还击。
1.发后场高远球
这是单打中常用的发球,要求把球发到对方端线处,迫使对方后退还击,给对方进攻制造难度。发高远球虽然弧线高,飞行时间长,但由于离网距离远,球从高处垂直下落,后场进攻技术差的对手较难下压进攻。把球发到对方左、右发球区的底线外角处,能调动对方至底线边角,便于下一拍打对方对角网前,拉开对方的站位。特别是左场区的底线外角位是对方反手区,更是主要攻击的目标。但发右场区的底线外角时要提防对方以直线平高球攻击自己的后场反手区。如把球发到对方接发球区底线的左、右半区的内角位,能避开对方以快速的直线攻击自己的两边。
2.发平高球
发平高球,球的飞行弧线较低,但对方仍然必须退到后场才能还击。由于球的飞行速度快,对方没有充裕的时间考虑对策,回球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球队飞行弧线的制约,应看对方站位的前后和人的高矮及弹跳能力而定,以恰好不给对方半途拦截机会为宜。落点的选择基本与发高远球相同。
3.发平快球
发平快球(或者平高球)和网前球配合,争取创造第三拍的主动进攻机会,著称了发球抢攻的战术。发平快球属于进攻发球,球速很快,著称了发球抢攻的战术。发平快球属于进攻性发球,球速很快,作为突袭手段如运用得当,往往能取得主动。但当接球方有所准备时,也能半途拦截,以快制快,发球方反会处于被动。发平快球时球的落点一般应在对方反手区,或直接对准接发球的身体,使对手措手不及。
4.发网前球
发网前球能减少对方把球往下压的机会,发球后立即进入互相抢攻。把球发到前发球内角,球飞行的路线较短,容易封住对方攻击自己后场的角度。发球到前发球线外角位能起到调离对方中心为止的作用。特别是在右场区发前发球线外角位,能使对方反手区出现大片空档。但对方也能以直线推平球攻击发球者的后场反手。如果预先提防,可用头顶球还击。发网前球也可以发对方的追身球,造成对方被动。最好发网前球时配合发底线球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对运动有其他要求:
力量:俯卧撑等是非常好的锻炼方式,就看你能否坚持。
速度:至少意识上有更快的想法。
爆发力:加强腿部力量练习,深蹲不错的,不一定要负重。
掌握对球拍的感觉:随手拿来挥一挥,想想姿势找找感觉。
韧带:不一定要求你能横批一字,但是你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不过更多的可以压腿,腰部的柔韧性可以提高。
腹部:仰卧起作也是
不占用地方的锻炼策略毕业论文,可以考虑每天晚上100个,坚持2个月,腹肌就能够有6块。
三、教学中打不到球的情况
这个对于刚接触羽毛球的人来说是狠正常的,这个时候对球缺乏球感,也就造成你对球飞行的时间速度判断产生了误差。可能这个事情还会在你纠正自己的姿势的时候再次发生。注意击球的时候冒进,在球飞行到位后的击球动作要快,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看球击球,熟悉球性后看对方空挡击球。刚开始的击球一定要注意努力的打倒对方的底线处,宁可出线也将球落到对方中场。
很难进步的打羽毛球非常注重姿势的正确性,
第三篇:对多媒体音乐教学的思考
对多媒体音乐教学的思考
莱芜市莱城区莲河学校 张淑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因其具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特点,因而在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加深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喧宾夺主 图表面热闹
多媒体集文、图、声、画于一体,与以前“一张嘴、一架琴、一支粉笔”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追求新颖、动感等效果,不注重实际,一心只想使自己的课“花”一些、“亮”一些。特别是上公开课、评优课时,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管有没有必要,都要制作课件。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维动画、影视录像应有尽有。从表面上来看,课堂热热闹闹,让学生开了眼界,但教学效果却一般。笔者听过一节唱歌课,题目为“小毛驴爬山坡”,歌曲内容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把歌曲编成了有趣的故事,并把故事制作成Flash动画播放,可视性很强。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听觉和演唱却被忽视了。教师注重了教学形式,却忽略了这节课的教学实质,以致一节课下来,让人分不出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学生对动画形象和故事情节印象深刻,对歌曲的主旋律却不熟悉,这样的音乐课能说是成功的吗?
由“师生互动”变“人机交往”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尊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然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从组织教学到基本训练,从新授到巩固都制作成课件。课件贯穿于课堂的始终,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教师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既定的流程上来,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之中。结果,教学从传统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电灌”,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和“解说员”。有的教师甚至把自己当成了节目主持人。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点击鼠标,关注的只是操作不够熟练的多媒体教学内容演示,生怕哪个环节出差错,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的程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都无
暇顾及,实际上也无能力顾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多了一个障碍物,和谐的、人性化的师生情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取代了。
教学模式千篇一律 缺乏创新
新课改开始时,我看过几堂观摩课。教师上课的基本模式是:组织教学(或学生跳或教师唱)——导入(美丽画面或动听音乐)——新授内容(Flash动画)——拓展练习(或唱或跳或创编歌词或画画等)——才艺展示(分小组的、个人的)——教师小结,音乐结束。于是,人人效仿。这成了新课改后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固定模式。教师没有了创新,学生学得乏味。
综上所述,多媒体音乐教学是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避免它的负面效应,找准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优化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多媒体技术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是将多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本、图形、语音、音乐、静止图像、动态影像等与计算机的交互控制互相融合,使计算机对多种媒体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多媒体又称为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教师将多媒体计算机用作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活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一般分为辅助式和主体式两种,前者是在课堂中应用了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视频展示台等现代教学媒体,随时用来展示教学内容、演示实验过程等;后者是以网络教室为主,每个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机机相连,教师主要通过网络指导或帮助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等,来促进教学的一种形式。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手段,使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对学校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进我校教学的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影响
1、加快思维速度:我校在旅游专业的风景区介绍的教学中,通过网络下载了大量相关名胜风景图片、文字资料和录像片段,把它们制作成课件形式供教学使用,学生如身临其境,大开眼界,再经过老师指导、分析、归纳分类,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领略了国内外名胜古迹及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珍贵的历史价值,使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接触更多的信息量,加快思维速度,提高了课堂效率。可见多媒体教学引入现代课堂教学技术的电子特技与编辑功能,调动视频信息与音频信息。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提高了信息呈现的速度,视听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知系统,诱导学生自觉地展开思维。学生的思维需要借助具体形象,而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感性材料变成了最佳的学生进行思维的诱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升华,产生了思维上的飞跃,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学生思维的加快了课堂节奏、加大教学内容,而多媒体本身反映的迅速也必然加大课堂密度,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的反馈效果必定优于黑板加粉笔的课堂教学效果。
2、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我校老师在进行风景名胜介绍中,学生对埃及金字塔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详尽了解的同时,自然产生对其成因的好奇,促进他们进一步去了解它们,研究它们;在进行其它名胜古迹介绍时,由于各种自然风光、人物风情、实物造型的优美壮观,使学生对其成因过程有极大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去探究其历史或地理成因,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进行数学的三角函数教学中,利用课件展示随着参数变化随着调整的变化规律,把知识内容从抽象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抑制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传递方法单一,学生枯燥乏味疲劳等不良因素。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多彩的画面和新颖的形式及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造一个诱人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同时,也调动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多媒体参与课堂上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学习心境,用饱满的精神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这势必激发了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符合当前回归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
3、帮助思维记忆:我校教师在幼师专业进行语音教学时,改变传统挂图与讲解的教法,直接采用录像片段,把发音器官部位动作与发音效果展示得淋漓尽致,学生不但掌握快,印象深刻,而且记忆更加牢固;在一些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跟课文场景相似的片段,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观赏、听讲的同时来理解课文和掌握单词,比传统枯燥强记的效果明显不同。多媒体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眼、耳、手等器官把外界的信息传递给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所以这种多种感觉的应用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的记忆率,这也是多媒体优势所在。
4、创设思维的情境:我校语文教师在讲授《荔枝》、《荷花》等课文时引用了一些课件,对这些植物的结构、特性、生存环境条件进行展示,一边让学生观察,一边讲解课文中作者描写的顺序和表达方式,使学生顺着作者的创作情境进行思维,使学生领会其中创作的风格,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学到了创作的过程。正如黑格尔说:“艺术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视听两个认识性的感觉。”就语文课来说,多种文学体裁中魅力无穷的祖国语言文字富有审美功能,而语言文字描绘的情境,并不是单靠老师的唇干舌燥的讲解就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领会那种艺术感染力,而多媒体技术则可通过视听信息的传递,直观明了的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多媒体教学中形、声、早、举的运用,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可见,多媒体技术对学生思维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利用多媒体人们可以从颜色逼真的图形、图像中理解内涵,通过大脑思维了解计算机所表达的信息,其中许多信息又是其他形式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同时,图形、图像的灵活运用为多媒体提供了色彩丰富的画面和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人仿佛进入真实的境地,有身临其境之感。真是“一图胜千言。”声音的出现提高了人机交互界面的友好性和空间效果,特别是音乐及不同质量的音响设备,渲染了以多媒体为中心的环境。在多媒体技术中,声音的前后台及背景声音的灵活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声音和图像是处于同一时空内的。正如一场歌剧一样,主角在舞台上活灵活现的表演,有声音和动作,同时背景音乐的渲染烘托是不可缺少的。多媒体利用视觉信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知教材。因为人们是用感知材料进行思维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多媒体技术适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它提供的视、能够再现事物变化的状态和过程,把客观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眼观其形”“耳闻其声”“心通其义”。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课堂上学生的心理的影响
学生的求知欲主要来自对知识的好奇和兴趣,只有对知识的求知欲,才能有追求,才能有发现和发明创造。我校在教学中发现,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目前生源素质不高,平时学习心理障碍较多,传统课堂授课方式,老师很难全面注意到全班同学对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课堂上能表现出来对知识理解的往往是一些较好的学生,对中等偏下的学生而言,由于自尊心的影响,不敢表现自己,心态较低沉,心理压抑大,影响他们的求知欲望。认识到这一点,我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网络教室教学,把相关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或习题放到服务器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浏览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网站进行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可以学到不同层次的内容;并且避开与教师直接接触,通过网络向老师请教有关问题,这对内向型的学生和差生均有好处,平时在正规课堂上对中下水平的学生往往不敢轻易表现自己,而在网络上这些学生可和其他同学一样自主学习和自由发问,根据观察多媒体网络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心理方面体现出许多正面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很好地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交互流通信息的一种方法,利用电脑的交互性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克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一些心理障碍,从而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影响
随着我校不断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和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改革要求,要求做到备课电脑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理念超前化。我们认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先改变教学方法,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偏向抽象化(如数学)、很难体现个性化、不易增加课堂容量(受条件限制),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课件能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丰富的具体内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多媒体技术具有动画模拟现实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模拟教学能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和有意义的范例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要是思维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三个方面。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能画并茂的教学内容:语言的描绘、文字的表述、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音乐的渲染等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具有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热情,学生还能够通过各种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领悟到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及基本内涵,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因此教师通过积极构建学生参与熏陶的教学气氛,如听音乐、表演、谈话等,使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融合起来,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体现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必然性。
四、课堂上正确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根据传统的理解,电化教育中所倡导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是利用幻灯、投影仪、电影、电视机、录音、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及相应的教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随着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研究,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那种“使计算机与幻灯片、录音机、录像机、激光视盘播放机等,构成多媒体系统并利用这种系统进行教学活动”的多媒体理论已经落后。有人说,既然这样,现在有了多媒体计算机,所有的教学信息(包括文字、图形、视频图像等)均可存储并随意调用,也就不再需要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甚至有人说,电视教材已经过时,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至少是片面的。确实,多媒体技术突破了计算机与各种电教设备的行业界限。它能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处理,调用存在硬盘、软盘与光盘上的文字、数据、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但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替代所有的传统媒体。比如我校在电子线路图、电子元器件教学中,仍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对实物进行辨识,取得了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效果。
总之,对待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我们要持积极的态度,大胆地引进和创新;同时,也不能过分地夸大其作用,更不能依赖于课件,把传统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抛于一边。只有认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自觉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地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坚持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加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好地承担起教育信息化建设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类别:物理
浅谈多媒体技术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学校:东棘坨镇中学 姓名:付连学 日期:2011.3
浅谈多媒体技术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教学的首要目的。在这种形势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物理课堂教学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的媒体很多,而且各有所长。可以说,现在所有的教师都能够熟练地使用幻灯投影、录像机、电视机等设备,而且对与这些媒体配套的软件也能进行适当处理,其中重点是幻灯投影片的制作已经相当丰富,静态、抽拉式、复合式、旋转式投影片的制作已不再是困难的事情,这些常规媒体已普遍应用于学校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和实物投影等现代媒体走进课堂,无疑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借助计算机及教学软件,按教学的需要或模拟物理实验、或作图、或计算,既直观,又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进行家庭电路的组成的教学中,借助教学课件将
家庭庭电路的实景和电路图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所学电路留下深刻印象,另外借助实物投影,可以将复杂的物体表面真实投影、放大,增强直观性和可视性。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揉图、文、声、像为一体,对各种教学信息进行组合加工,以交互式为手段,为学生创造逼真的物理情境,如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万有引力与航天、船闸等内容的教学,多媒体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1、利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兴趣的秘密何在》中写到:“所谓课上有兴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如在进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教学中,我将课前准备好的有关声现象的素材以多媒体展示出来,声像结合,渲染了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研究表明:视觉获得知识 2 的比率为83%,听觉为11%,这说明视听结合在学习中的优势。研究又表明:视觉使注意力集中的比率为81.7%,听觉为54.6%,说明若视听结合,注意力集中比率会大大提高。研究还表明:右脑对图像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而人的右脑是左脑记忆总量的100万倍,这说明正确选择声像并茂的媒体,能发挥大脑两半球的不同优势而活动较高的教学效益。〕
2、利用多媒体可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较多的是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使学生高分低能,素质极不全面。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科学知识。课堂上,通过计算机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文本、图像、声音等信息一起传给学生,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诸多器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 3
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更加刻苦,其探索欲、创造欲更加强烈,学习效果更佳,使教学过程愈加完善。
3、利用多媒体可增大课堂信息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画图、出示资料上,而借助多媒体一方面可节省教师板书、画图的时间,另一方面又可保持学生由于教师板书等因素而造成的思维不连续。这样,教师就可以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完成巩固性、检测性练习,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大了课堂信息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实验的效果更加明显。
物理学是以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物理实验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许多仪器由于尺寸比例较小,可见度差,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培养。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们可以在演示、讲解的同时,配合使用按 4
比例放大的投影片、幻灯片进行教学。如在进行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的教学时,可借助实物投影,将实验情况投影到大屏幕上,让所有学生都可直观地看到实验,强化了实验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提高CAI课件的制作水平。
随计算机的使用普及化、深入化,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基本熟练,各种课件制作评比、评优课也促使教师不断的制作相关课件。但总的看来,这些课件中高水平的比例偏低,大多数还在初级阶段徘徊。要想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深入化,还必须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2、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
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课件制作与应用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资源共享。制作高水平的CAI课件,在精力和时间上的 5
投入极大。一线教师日常教学已经相当忙碌,这时可借助教学网,对网络上的课件做一了解,对共享软件采取“巧借他山之石”,服务于己的方法,直接或间接用于日常教学。通过这样的借鉴,一方面节省了时间,发挥了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应用这些较高水平的课件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制作应用能力,为以后制作更高水平的课件打下基础。
3、尤其不能以多媒体演示代替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得来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知识,重视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上。近几年,计算机课件的大规模开发与制作,并在各种展示课中大出风头,使部分领导和教师错误地认为:多媒体课件是万能的,它简单准确,是实验的理想替代品。
计算机课件只能叙述物理事实,但不能验证物理事实。凡是亲手 6
设计过课件的教师都知道,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的课件,其数据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设定和改写,是设计者意志的体现。以课件代替真实的实验,就失去了实验的客观真实性和科学性。
总之,要使物理教学高效优质,就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克服应用中的形式化、机械化,使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相互融合、补充,注重讲究媒体运用艺术,把握最佳时机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从而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