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时间:2019-05-15 03:3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第一篇: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影响调查与策略

黑龙江省儿童中心

李丹丹

摘要:现代社会高中学生面临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大,在心理上需要解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欣赏到理性欣赏的提升,以音乐教学为载体,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素质与心理素质。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高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在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学通常被称为青年初期,学生身体发育接近成人水平的早期,心理成熟,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以看到具体事物的抽象意义,并具有辩证性,发散思维发展迅速,喜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不迷信,不盲目跟风,他们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没有别人的干扰,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在这期间,他们面对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在很多的压力面前他们的心理需要解压缩,需要释放。另外高中生在经过小学和中学的基础教育以后,已掌握很多的知识,理解力、记忆能、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强,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力占主导地位。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态,并积极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审美升级,将导致其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呼唤教师的创新理念、能力和他们充满创新的性格。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的 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音乐老师更注重音乐教学对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效应。

一、利用音乐学科特点,愉悦学生心理

轻松欢快的音乐可以使人感到快乐,它会影响人类的大脑皮层,这种积极的刺激具有辅助减压的效果。另一方面,美妙的音乐可以影响人类的听觉器官,从而影响身体肌肉、血液循环系统和其他器官的活动,也能发挥一定的减压效果。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课堂上,可以适当的讲解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音乐家的轶事,特别是有趣的故事等。还可以多安排一些器乐教学,激发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和创造欲望。反映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是教学生感受、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内容,把握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安排合理的内容、过程和音乐教学方法。高中的音乐教学中的表现应从重视外在的转为高度重视内在情感。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感受自然的基础上自然地学习音乐知识。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的经验的基础上,将他对音乐的理解用在再创作中。学生不再是纯粹追求感官感觉上的需求,进而得到感知的满意度。关注音乐,关注各种音乐元素,是一个高中生的心理需要,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的内容。

二、开展模块教学,尊重学生学习心理

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后,新教材设计了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创作六个模块。在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是必修课,鉴赏模块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音乐的能力,另外五个模块可以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比如歌唱和器乐模块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 能力。学生在必修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自主地选择其他模块进行学习,学习内容增多了,范围扩大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也尊重了学生学习的权利。在音乐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我为学生提供了锣、鼓、镲、三角铁等乐器,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展开联想,用这些乐器演奏出心目中锣鼓喧天的场景,学生兴奋极了,教室里面一片欢腾,有乐器的用乐器演奏,没有乐器的用嘴巴模仿乐器的声音,大家乐在其中,整个教室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音乐欣赏课成为他们宣泄情感的途径。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快乐,通过参与音乐的演奏去体验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艺术熏陶。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参与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成为了学习的主体。音乐教师通过一系列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发自内心地感受音乐、喜欢音乐。因此模块教学具有时代性,更适合二十一世纪的现代高中生。

三、以音乐教学为载体,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高中生学习压力很大,小测验、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成绩分析、每一次家长会,对学生的心理都是一次考验。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音乐课是他们最喜欢的课程,原因是在音乐课上学生的思想、心理都很放松,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释放了内心的压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以关心、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进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和自我否定的不良情绪。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步骤,运用教学手段,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在学生的进步中也得到了心理的满足,更激发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教学的积极性。

四、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 学生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优秀的音乐可以反映美好和丑陋的现实,善与恶,光明与黑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帮助教育他们学习正确的生活态度。

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反映现实社会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欣赏这样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教育他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音乐的情绪和意境,指导学生产生想象,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合成、比较和分类,使其逐步形成自己对音乐的理性地理解。学生有了更多欣赏经验的积累之后,自然而然会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欣赏的品位会随之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很多音乐教师都知道,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不好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喜欢课本中的歌曲或者乐曲,他们更喜欢通俗歌曲,一谈起他们喜欢的歌星,他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连歌星的出生年月、星座、爱好、喜欢的颜色、爱吃的食物都一清二楚。在教学中,教师并不排斥流行音乐进入课堂,而是和学生一起欣赏流行音乐和理智地分析,师生在朋友式的关系中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师生在平等交流中对流行音乐客观地认识与评价,学生渐渐地对流行音乐有了正确的理解,不再盲从,知道了流行音乐中的优与劣,树立了自己的欣赏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开始接受,进而喜欢,提升了学生的欣赏品位,这正是发挥了音乐的教育性。《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曾说:“民歌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创造永远都不会达到止境,在它的任何阶段中,它总同时寄托在很多形式里。”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中国的民歌,有很多人都很喜欢中国的民歌,因为它们短小精练,容易传唱,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民歌《茉莉花》就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小调。这首歌曲来源于南京六合民歌,是道光年间的曲牌名《鲜花调》,经著名的军旅作曲家何仿改编,将歌中的三种花改为一种花。1957年,歌曲《茉莉花》被灌制成唱片,在我国大江南北一炮而红,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表演,受到维也纳人民的喜爱和高度赞扬,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演奏了著名的六和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再次响起了《茉莉花》那优美动听的旋律。以这首歌为主题,让学生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以及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片段。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加深学生对《茉莉花》及民歌特点的认识,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同一首歌,流传到不同的地方,就会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方言相结合,发生相应的变化。江苏版本的《茉莉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旋律婉转流畅,节奏稳重富于变化,是最为流传的版本。东北人却是豪放热情不拘束的,他们毫不掩饰对茉莉花的喜爱,体现在歌曲里,显得风趣幽默。河北人南皮《茉莉花》有河北典型的曲调特点,节奏具有舞蹈性,既有江南风情,又有南皮地方特色。帮助学生分辨这三首极具代表性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引起学生强烈的听觉反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什么叫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学生们都沉浸在“茉莉花” 清新美丽的旋律中,我相信通过欣赏这首歌,学生肯定会对我国民间音乐更感兴趣,同时也会提高审美能力,更好地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五、不拘泥于教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先教师要有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努力钻研教法,探究学法,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才能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在教学中依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开设《高中音乐评论课》校本课程,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为音乐教学创设良好的条件,教师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学生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学习,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激发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我校的校园电视台的采、编、播,完全由学生来完成,利用音乐教师教给他们的一些专业知识,运用教师介绍给他们的一些软件,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实践,在电台的工作训练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得到很大提高。

另一方面,利用学校其他音乐教育,例如:音乐知识讲座、名作名曲赏析、校园歌手大赛、艺术节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渴望。

现代社会高中学生面临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大,在心理上需要解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欣赏到理性欣赏的提升,以音乐教学为载体,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素质与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 引用:

刘浩《谈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康佩锋《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

于亮《浅谈音乐教育与育人》潘铭春《把握学生心理特性进行音乐教学》

第二篇:论从众心理对学生消费的影响

目 录

摘要...............................................................II ABSTRACT..........................................................III 引言................................................................1

1、大学生消费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消费方式超前化、网络化、电子化..............错误!未定义书签。1.2消费行为多元化..............................错误!未定义书签。1.3“人情消费”大众化...........................................1

2、大学生从众消费心理产生的原因.....................................3 2.1消费心理的需要...............................................3 2.2消费心理的行为个性...........................................4 2.3受所处群体的影响.............................................4 2.4缺乏主见和自信...............................................5

3、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刺激大学生过度消费...........................................5 3.2引诱大学生攀比炫耀的消费心理.................................5 3.3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催化剂.......................................6

4、大学生从众消费心理矫正策略.......................................6 4.1鼓励个性发展,避免盲从........................................6 4.2提高对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7 4.3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7 4.4学校相关部门应重视和配合, 形成合力, 齐抓共管.................7 4.5在学生中开展消费道德教育.....................................8

5、结束语...........................................................9 参考文献...........................................................10 致 谢.............................................................11

I

论从众心理对学生消费的影响

摘要

“从众”是现代社会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人们基本上会具有“从众”心理。当代大学生在所处群体影响下的从众行为表现在学习、生活和消费等各个方面。研究大学生从众消费的现象,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大学生从众消费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从众心理影响下的大学生消费的分析,就大学生从众消费的表现、从众消费的原因以及影响进行分析,为大学生行为提供正确消费取向,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关键词:从众心理;大学生消费;消费观念

II

On the herd mentality student consumption

ABSTRACT “Herd” is a relatively common phenomenon of social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it is generally a herd mentality.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which the group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erd behavior in all aspects of learning, living and consumption.Students herd consumer phenomenon,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for optimizing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students herd positive impact on consumption, to prevent its negative effects.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the herd mental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umption,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herd consumption, causes, an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onformity Consumption, consumer orientation for students' behavior,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consumption.Keywords:Herd mentality;university students' consumption;consumer attitudes III

引言

“从众”的概念是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并且在自己的判断、知觉、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大部分人群的行为方式。《史记》上记载有这么一句话:曾参虽贤,其母虽信,然三人之疑,其母惧。这句话是从众心理一个很好地反映。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发现在测试人群中只有1/4到1/3的人之前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由此可以发现从众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在大学校园中,从众现象更是普遍。处于青春期的当代大学生一方面由于自我意识急剧膨胀,对生活充满着热情,敢于做一些新颖的事情,常常以标新立异的装束和独特的言谈举止表达自己与别人是不同的;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性、意志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是比较弱的,往往会陷入焦虑、困惑和迷茫之中,这就会引起行动上随波逐流,思想上迷失自我,这样的不成熟行为和心理就极易导致心理趋同即从众的倾向,大学校园的从众行为,有消极方面,当然也有积极的一面,分析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成因,研究大学生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并提出矫正从众消费的一些策略,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同学基本上还是可以做到理性消费,他们能够根据家庭情况以及自身的实际条件进行合理消费。在消费时会经常考虑到自身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大小、自己应该对社会承担责任的多少以及大学生应有的社会形象,在消费时能够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但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确实还存在着强烈的消费欲望与理性消费的矛盾心理,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与自身和家庭经济状况的矛盾,这一现实,使得一些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出现一些偏颇。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消费方式超前化、网络化、电子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条件不断提高,人们消费水平也慢慢上升,消费方式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各种各样的

形式不断出现。其中大学生是在这股新消费浪潮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单一的现金交易,到现今的现金、信用卡、支付宝、银联卡、支票等等多种交易方式。人们的交易方式变得更加灵活方便,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加快捷。当代大学生们也也很快接受了这些快捷的消费方式。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现代社会的许多大学生正在向“刷卡族”转变,例如交纳学费、宿舍费用的银联卡,以及食堂的饭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图书卡,甚至一些没有稳定工作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的也可透支信用卡。他们沉浸在“刷卡”消费带来的消费快感中,在他们眼里,“刷卡”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是现代人的标志。但是,在享受刷卡带来的快感的同时,大学生在银行的不良记录也在不断攀升,这无疑为他们日后步入社会工作、创业以及生活埋下了深重的隐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超前化消费越来越多的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里所说的超前消费是指用超过暂时收入能力而将今后的收入提前到当前支出,通俗的说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理性的超前消费还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消费方式,因为这种消费方式不仅可以带动新的消费热点,而且还可以扩大市场需求,进而使市场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同时还可以促进生产的增长,使生产与消费始终保持良性的循环,并且增加资金的利用率。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水平不断提高,网络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迅速被广大青年人和部分中老年人欣然接受,然而在这些人当中中国当代大学生则成为了网络消费大军的绝对主力。网络消费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什么淘宝、天猫、聚美各式各样的网购平台也相继出现。消费方式的网络化不仅仅使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在新经济时期达到“多赢”效果的理想模式。

(二)消费行为多元化

根据调查报告得出,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日益多元化不仅体现在日常所必须的学习、生活消费,在人情社交、娱乐、恋爱、手机电话、电脑及相关电子产品、健身、旅游、美容化妆等众多社会消费领域也有所涉及。手机是大学生的必备社交工具之一,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支出之一。我们可以从调查报告得出结果:手机话费,每月消费50元以下的45.0%,在50元到100元之间的占到总人数的48.0%,而100元以上的则占7.0%;另外,网络消费以其价格便宜、方便快捷又

颇为时尚等特点被大学生的广泛热衷。网上购物如今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几大重要消费途径之一,在我们抽样调查的大学生中,每月平均消费在30元以下的占 32.0%,30元--60元的占55.7%,而60元以上的占12.3%。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过网络购物的经历,这就促使一个相当庞大的网上购物群体的逐渐形成,虽然他们中的每个人的个体消费金额并不是很高,但是总数加起来,其数目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在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支出中,为了谈恋爱而作出的消费占据到了第三位。每月消费100元以下的占10%,100元到200元的占41%,200元到300元的占31%,而300元以上的则占到了19%。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当被问到“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最渴望做什么事情”时,绝大部分男同学的选择是“买更高配置的电脑”,而女同学则会选择“买服装或手机”,这一调查结果反映出了大学生具有融入社会,渴望高质量生活的意愿。

(三)“人情消费”大众化

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究“礼尚往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人们的交往观念不断更新,交往方式多种多样,交往的目的各自不同,这对大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学生都意识到他们朝夕相处的这些同学,在未来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将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是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因此必须有一定的投入,为现在和未来积蓄“人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采用了请客、送礼等方式来营造自己的社会关系网,人情消费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内容。这几年来,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在高校已然成风,并呈现出一种快速上升的趋势。调查显示,在人情消费(包括同学、朋友聚会等)方面,大学生每月消费50元以下的占 50.7%,50元-100元的占35.3%,100元以上的占14.0%。“请客”、“送礼物”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最热门的人情消费。从同学过生日、得奖学金或助学金、各种节假日到发展党员、各种评优等,都能成为消费的理由。人情消费不仅带有比较浓厚的功利色彩,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二、大学生从众消费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消费心理的需要

依据心理学家的需求理论,消费者需求也可以分为五种, 即: 生理需要、安

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生从众消费心理,是符合心理学需要层次理论,把这一上升过程看作是大学生消费行为在不同发展阶段反应就可概括为: 生理、社会、象征、认知等四个需要。(1)生理需要:这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大学生也需要买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这是最基本的需求。(2)社会需要: 消费者是通过消费产品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 消费某种产品代表一定社会阶层的成员资格。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者的一个大群体,他们也需要满足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3)象征需要: 产品对拥有者的自我概念和个性起到了一定的象征作用, 因而满足了这种需要就是向他人及自己表明: 自己相信什么或追求什么。大学生可能会因为追求某一个物品而引起他的消费冲动。(4)认知需要: 认知是指发现关于我们自己周围环境的各种事物, 并能够理解和掌握它们内涵。据了解,大学生们课外书籍月均消费在25元, 绝大部分是以知识性强、内容有深度为主, 这就充分反映出一种认知需求。

(二)消费心理的行为个性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 36%的女大学生遵从了女性消费者对时装、化妆品、珠宝首饰等商品的青睐, 但是40%的女大学生更是喜欢穿衣、吃东西方面。现实主义与实用主义在女大学生思想中被推荐。能力、性格与消费行为也直接影响她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女大学生们是一群天生的消费天才, 她们消费趋向感性化, 要的是消费所带来的快乐感觉, 不再局限于商品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女大学生们对自己角色可以很明确地定位,但其受影响、受感染的弹性比较大, 更容易产生群体交互和从众心理, 从而导致感染性消费。

(三)受所处群体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是受到所属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制约和影响的。在群体中多数人的观点和意见会对少数个人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这种意见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当一个人的意见与大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他们就会感到不安,这种不安来自于自己的意见与大众不同的恐惧。大学生是通过宿舍、班级、学校等不同规模的群体,保持和与社会紧密联系。每个人都有归属群体的需要,而偏离大多数人的意见,则意味着对这种归属感的威胁。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处于孤立的境地,他就会顺应大多数人的意见也就形成了从众心理。

(四)缺乏主见和自信

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还不成熟,且具有青年人兴奋性和冲动性的特点,当自信心不足、缺乏主见时,思想上便表现为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行动上易受暗示,缺乏深思熟虑,很容易在外界的干预下放弃自己的主张而盲从别人的意见,在强调适应的同时放弃了创造,只想到服从而忘记了自主,容易随大流,难以形成自己的主见,形成了依赖思想,从而产生从众行为。

三、大学生从众消费心理存在的问题

(一)刺激大学生过度消费

从众心理可以刺激大学生过度消费。本来一些物品自己不需要,但是一些学生看到其他学生买了这件商品,新生羡慕之情,便去买了本不需要的商品。这就导致了消费盲目化, 比例失调。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过分追求时尚,爱享受,赶潮流加之节俭意识淡薄,消费无计划。本文就某大学生消费情况作了抽样调查:在 100 名女大学生中,除正常伙食费外的月消费(元)为 100-200、200-300、300-400、400 以上分别比例为 6%、24%、38%、32%。由此可见,学生们除吃饭以外大部分支出在300元以上,也就是说,家里供给的生活费绝大部分用在了无形的消费上,而让他们回忆为什么花,怎样花,花在什么地方时,她们又很茫然,都对自己的消费情况没有主见,只是看到周围人的消费也就跟风去消费。但有80%的人认为,无论怎样消费都是应该并值得的,不用过多考虑。

(二)引诱大学生攀比炫耀的消费心理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阅历尚浅,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当代的大学生在消费方面有着强烈的从众心理,相当一些大学生崇尚品牌,讲究品位,尽管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却向往白领般舒适的物质生活,攀比、模仿性的消费日趋明显。名牌服装在身,手提电脑不离,吃得高档,玩得够派,这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所羡慕、仿效的社会形象。因此,在一些学生中,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其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其绝对数不小,而且对他人的负

面影响也非常大。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之下,大学生的从众的不健康消费心理越来越严重了。

(三)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催化剂

受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面子是极其重要的东西,是人的道德存在的根本;失去了面子,对于人的道德生命就构成威胁,面子有时比纯粹的经济利益更为重要。人情互换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回报。人情的实质正是在关系中对平衡性的维持,它表现为个体在某种标准压力下的要面子行为,同时也表现在关系结构上的给面子行为,维持住各人的面子正是维持住了平衡的关系,也就是讲了人情,而一旦出现了失衡现象,就会意味着其中有人丢了脸,或没有给面子。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制促使了交往的持续性。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中国传统的这种面子行为对青少年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

大学生很多心理和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在他们身上的面子更多的是表现为虚荣,他们通过超前消费、炫耀消费来展示自己,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以引起同龄人的关注、维护自己的面子;同时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也拼命跳脚向上够,如果他们消费很低,穿的不是名牌,他们可能就会受到同伴的嘲笑,失去面子,引起自卑"比如据调查。一些大学生,特别是一部分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进行炫耀性消费。他们在公众面前摆阔亮相,试图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通过追求时尚来克服自己的自卑,是对自卑的一种超越,对面子的一种维护。

四、大学生从众消费心理矫正策略

心理学通常会认为群体的内聚力越强,个体对群体的依附性和依恋性也就越高,越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当代大学生有从众心理,这就说明他们对群体有依附、有向心力。因此可以利用优秀的、先进的、奋发向上的群体,对个体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感化,从而产生正面的从众效应。但是消极从众又可使大学生缺乏主见、随波逐流、崇拜权威。我们应当主动地、有意识地利用积极从众心理,努力疏导大学生克服消极从众心理。

(一)鼓励个性发展,避免盲从

虽然当代的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着崇尚自由,张扬个性,但生活在大学校园内的莘莘学子作为群体的一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从众心理。因此应该顺势而导,经常性地在学生中组织活动、增加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自己,彰显个性,也可以强化自我意识。此外大学生也应该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学生社团、学生会和体育锻炼等组织,增强与他人的交往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发展自我。

(二)提高对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学校有关方面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学校应该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大学生的消费问题, 做到提高对大学生消费问题的重视程度。现代社会需要各方面素质都过硬的优秀人才,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从某些方面是可以体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点,从战略高度把培养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方案、积极探索,在全校营造重视学生消费问题的氛围,用大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三)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生的消费行为,要把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作为“两课”教育的必备内容,做到对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指导进课本、上课堂,入人心。作为学生政治辅导员,应该把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消费观念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积极关心学生的消费问题,与此同时也要比较和分析不同学生群体、个体在消费行为中的一些情况, 收集多种案例, 分类进行指导, 一方面可以真正解决好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引导好学生进行科学和健康的消费习惯, 另外一方面, 为调查研究准备充分比较全面的资料, 这就使得学校对于大学生消费问题调查研究和指导学生进行消费形成互动, 最终实现良性循环。这样的调查研究对学校的不良消费是一个打击,对健康消费是一种鼓励。

(四)学校相关部门应重视和配合, 形成合力, 齐抓共管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学校的氛围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习惯。所以为了学生能有一个健康的消费习惯,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有一个健康消费的意识。在学生工作部门应该把大学生的消费问题纳入到工作范围中, 正确指导学生工作者在培养学生消费观念方面的工作。勤工助学部门应该贯彻“授人以鱼, 7

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 在教导学生如何做好自立的时候,也要强调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满足自身消费需求、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 应该设立更多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积极拓展和寻求校外勤工助学岗位, 让更多的学生学会自食其力。校团委应该在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加入相应的内容, 提倡正确的消费观念。后勤管理部门, 应该做好最低程度地降低成本, 为广大学生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 降低大学生活的恩格尔系数, 让学生将更多的费用投向有意义的消费项目。助学贷款和奖、助学金评定部门应当做好宣传和监督工作, 保证学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大部分是用到完成学生的学业, 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而不是其他过度的消费项目, 更不是用于挥霍浪费、吃喝玩乐。教务部门应开设与大学生消费相关的选修课, 如《消费经济学》、《消费心理》等, 通过专门的课堂教育, 使学生了解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与方式、技巧以及日常消费品的使用、选择、评价、维护与保护等, 提高学生对不适当消费的抵抗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五)在学生中开展消费道德教育

许多同学本来家庭就困难,可是依旧不顾家庭的经济负担,过度消费,这给家庭增加了额外负担。这也表明现在大学生道德素质不高。一个道德素质高尚,孝顺父母的学生是不会那样做的。因此在大学生消费时候我们应该强调合理与适度消费, 坚决反对超高、过度、超前消费;强调勤劳、节约、俭朴等节俭型消费的消费习惯, 坚决抵制奢侈腐化、挥霍浪费型不道德的消费行为;强调理性心态、理性行为的健康的消费习惯, 大力抵制非理性的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的病态消费行为;我们应该强调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 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同时强调绿色消费, 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 反对只重视娱乐性、消遣性消费, 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 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在大学生消费这一观点上,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应对群体压力,提高自信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高校应积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教育大学生遇事和看待问题、理性分析问题的意识,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要认识到盲目地“从众”或“叛众”都是要不得的,是不道德的,这

是增加家庭负担、不孝顺的行为。同时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辨析,敢于拒绝,培养学生坚强进取的良好道德品质,使学生可以理智地抵制不良行为,克服自身弱点,用自己的言行来维护群体的利益。

五、结束语

通过对大学生群体从众消费的分析,本文总结出了大学生从众消费心理产生的一些原因,从这些原因中中看到对大学生消费具有盲目性、消费结构不合理、非理性等不良消费误区。客观上来说,大学生群体从众消费确实带来了众多不良的影响,像一些超前消费、炫耀消费、人情消费、攀比消费、两极分化、经济独立意识较差等众多不好的问题。本文详细论述了从众消费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不良影响,并提出矫正大学生从众消费心理的一些措施,旨在为大学生健康消费提供思路。

通过大学生从众心理的消费行为研究,留给我的是久久的思索,面对象牙塔里的这一特殊的大学生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主流是让人欣慰的,有那么多的同学在自己的人生航道上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还有许多参与勤工助学的同学默默地用自己的劳动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支撑起一片蓝天,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校消费的未来是趋向于合理化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将不仅向时代主流靠拢,也会有自己更具特色的亮点。

参考文献

[1]温孝卿.消费心理学[ 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4.[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 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3]冯丽云.消费者行为学[ 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4]韩华.大学生从众心理)))高校德育工作新的切入点[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9).[5]吴亮.当今大学生从众心理成因及其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2).[6]吴贵生.温义媛.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调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5,(10).[7](美)多尔#罗杰斯.青年心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2):24.[8] 王有智.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M].北京:首都经济大学教育出版社,2004.[9] 欧晓霞.心理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 Frederic T.Leong [美].心理学研究手册[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1]秦云,祝志杰.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原则浅论[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2-94.[12]何勤勇.思想教育应注意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00(3):45-47.[13]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8-50.[14]王英民.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8(6):89-91.[15]宫立波.我国高校开展消费教育的几个问题[J].武陵学刊(社会科学),2008.[16]深入调查当代大学生们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及趋势[OL].南方网,2006-08-23.10

本论文的完成,首先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最初资料的收集,论文的写作,初稿的修改,到论文的定稿,每一过程都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中,敖老师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师德都时时刻刻感染着我,导师的言传身教令我终身受益。我深感作为敖老师学子之荣幸。敖老师将是我以后为人治学的楷模。在此,对指导老师深表诚挚的敬意和由衷地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学院的各位老师,给予我学习、生活上的指导和帮助。老师们的传业解惑让我掌握了众多一生受用的专业知识,老师们的谆谆教导让我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道理,在这里向我所有的老师表达由衷地感谢!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四年来对我的关照与宽容,与你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必将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感谢我亲爱的父母,正是他们一直以来对我无私的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激 励着我克服人生路上的种种困难,不断前行!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亲人、同学和朋友!

第三篇: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心理

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心理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对学生心理教育这个领域之所以能受到如此关注,是由于绝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或多或少,导致学生出现在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原因有种种,除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一些性格特质引起或表现出来的,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学校社会,家庭的诸多方面因素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那么学校该如何从实处落实并且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心理沟渠.在人际交往方面,有的学生胆怯, 不敢或不愿意与人沟通,或者由于小学生家庭教育方面的影响,使得学生有自闭症的倾向,还有缺乏自信心也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所有的这些都要学校努力的去想如何去改观,确实,这些都是老师和家长都不愿意看到又很想马上消除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说是真正切切的事实,从学生自身的层面讲可以拿本性来”形容”,因为这些是学生自己改变不了的,但是从学校和家庭的角度着想.就肯定有改变的希望存在,而且希望是很大的,说到学校对学生,就自然而然的落到教师对学生.

由于应试教育的实质摆在那边(素质教育对学生和老师来说的一直是空荡荡的),使得我们对后进生这个词特别敏感,对于怎样转变一个后进生,许多教师一直在努力的研究探索着,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教师想转变一位后进生,无庸质疑,我们想改变的是他的成绩,但是首先我们应该先去了解这位后进生的心理,也就是要抓住他的性格,还有要擅于探索出这位后进生有没有别的特别的心理特质,后进生的心理状态比一般的学生更糟糕一步,其实要摸透一个后进生的心理状态,也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拿一个实际一点的,就是后进生他吃不吃老师哄他的那套,有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他的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更幼稚,所以他吃老师“哄孩子”的那套,那样要在课后补习一下要容易些,可不是所有的后进生都是那么“好骗”的,这就需要教师有这方面的艺术,“艺术”,多么高层次的词语,要针对的却是一个后进生,确实,越是后进生,越要讲究一下艺术,曾经听某老师说过,怎样评价一位教师是否能称得上一为好老师,其指标之一就是看他怎么对待后进生,爱不爱后进生,一个好老师当然要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无论成绩的好坏,智商的高低.

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强加要求,要根据比其他同学低了再低的要求去做,如果盲目对后进生要求比其他同学多做多少遍作业,那么他肯定会越来越反感,在我们开始转变一后进生的时候,不能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更不能给学生不必要的压力,只有抱着慢慢来的态度,否则真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有的老师“急性子”,比较急于求成,虽然心理明明知道不能高要求的对待后进生,但就是自己的性格造成这样子(这也是教师的的心理障碍),所以等到教师不耐烦的时候,学生就更不愿意听,心里更会觉得难受,这样就变成了恶性循环了,于是就回到原地,或许比原地还不如,所以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动机,要将学生的心看得透明些,学生很单纯,知识知道就是知道,不会就是不会,学生不

可能将明明会的东西在老师面前装不会,每个学生都要荣誉感的,后进生也一样,上课提出的很简单的问题被一个好的学生回答掉,会感到很惋惜,因为他明明会,心想老师为什么不叫他,难道我在老师眼里连这个问题都回答不出吗?这样的话,这位后进生的自信心会大幅度的下降.

对于后进生,教师要耐心等待他们的答案,这一点是增强学生自信心必要通过的途径,教师应把鼓励贯穿于始终,其实后进生比优秀生需要更多的鼓励,不能总给后进生一个落后于别人的感觉,但也得把握一个度,对于后进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有时确实由于智商的缘故,或者注意力集中的特征,使得接受知识的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通过艺术来最大程度的紧绷学生的神经把学习氛围调到最热状态,有些教师对后进生的方法就是“软的不来来硬的”,其实教师应以父母般的感情随带学生,冷峻而不冷酷,和蔼而不放纵,平等且友爱的与学生相处.

对后进生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城关镇中心小学 嵇正浩

[关键词]:创造性 素质教育 因材施教 持之以恒 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摘要]: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缺少科学教育的方法。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差生的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以爱心对待差生,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调查摸底分类,因材施教。端正观念,家校结合,持之以恒。我相信,只要教师在工作中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爱攻其心,差生的转化是可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

一个教师可贵之处不在于她培养出多少个优秀生,而在于他能挽救每一个差生。有句名言说的好“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缺少科学教育的方法。”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感到转化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做的。转化差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是教育中的碉堡,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差生的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之一。”那么,怎样攻下这座碉堡,打好这场素质教育的攻坚战呢?

一、爱心对待差生,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

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美德

爱个好学生易,爱一个差生难。因为好学生听话守纪、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成绩好,是老师的骄傲,而差生不守纪律、懒惰、笨、不爱学习、成绩差,而且屡教不改,是老师眼中的沙子,是耻辱,是教育的失败。

差生往往比较敏感、自卑,常常以为教师轻视自己,对教师苦口婆心,保持沉默、不理不睬。要消除这种敌对情绪,我们要以爱心,以真挚的情感与关怀,培养师生感情,取得他们的信任何喜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信任,让他感到自己还是有希望的。可以说,爱是钥匙,开启了锈迹斑斑的心锁;是阳光,拨开了心头的乌云;是春风,吹醒了沉默的心灵,是他们对明天充满希望。

二、调查摸底分类,因材施教。

差生有德差生、智差生、德智双差生。他们之所以差,有很多种原因,有家庭、社会因素,有学生的本身因素或几种因素。这就需要我认真调查、研究摸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德差生不守纪律,与缺乏家教或教育不得法有关。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使孩子一不顺心就以打闹来泄愤,有的家长娇惯孩子,使其任性顽皮。如我班王朝同学就是一个典型。他的父亲崇尚“棍棒教育”,而他的母亲对他娇溺宠爱,养成他打不怕、骂不怕的性格。我在家访中了解情况后,采取了“‘打一掌’,哄一哄”、“刚柔并济”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并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谈心,鼓励进步。我相信,他会有一个灿烂的未来。智差生由于脑子不灵活,常因成绩差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责骂,同学的耻笑,甚至歧视他们,造成严重的思想负担,产生厌学思想,破罐破摔。这时候,教师要树立他们的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对他们的一些细微的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同时教育本班学生,不许取笑差生,而是想办法帮助差生,共同进步,让优秀生和差生结成“一帮一对子”。激发差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三、端正观念,家校结合,持之以恒。

由于商品经济的竟争,刺激着人们的拜金意识。有的家长对学生文化要求不高,只要求会写名字、会算术,将来能去做生意赚钱就行。对学生公开宣扬“只要有钱,就有福享”、“爸爸连小学都没上完,现在还不是大把大把的赚钱”。“现在的大学生都下岗,还不如你爸呢!”使学生听不进教师的教育,不想学习。而一些家长则是“棍棒教育”,一听教师反映情况,马上把学生痛打一顿,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感。这时,需要我们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雷区”,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纠正教育的方法及不良言行。

对差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对他们的教育必须做到反复抓,抓反复。他们进步了,老毛病也常再犯,对他们的教育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应以极大的毅力、耐心细致的工作,持之以恒,以水滴石穿的精神,促进他们转化,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我相信,只要教师在工作中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爱攻其心,差生的转化是可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

反思对“差生”的教育管理

作者:蔡湛艺

每个人都有他的成长过程,在成长过程中,多数人还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爱护,然而,我们的学生未必都有此经历,也许他们所缺的正是这些,而多年生活在两种极端之中,不是过度的被放任自由就是极端的被限制自由,造成现在的目中无人,过于叛逆的状态。纪律,只是控制学生的一种简易方法。然而,纪律并不能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如果老师只是利用权威作为免除自己的麻烦的手段,学生也只不过是一时受摄于所谓的权威,而不会真正地学会认识自己和学会做人。正确的教育,依赖于对学生的爱。只有真正地爱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我们才能使学生有所转变和学有所得。源于爱的教育,最主要的不是靠条条框框的规范和纪律,而是靠教育的契机和老师的机智。当然,规范和纪律是使整个学校正常运转的有力保证。正如笑容满面的弥勒佛圣像背后供了一尊手拿降魔杵的韦驮将军圣像一样,一面给人予爱的如受,一面却给予力的折服。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就学生管理方面的一些反思:

1、针对厌学等现象:学生厌学,是因为他们学无所成,或者毫无学习目的。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因为他们厌学而做出的行为,如上课伏台、听MP3、打手机、讲闲话、不交作业、看报纸和课外书、考试不复习、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而大动肝火,扣分制裁批

评学生。也有老师会苦口婆心劝学生,要好好学习,否则一事无成等。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就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呢?稍微的“允许”学生犯以上错误又何妨?既然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缺乏的是爱与理解,我们就不要吝啬我们的爱。本人上机电班的英语课时,课堂一片吵闹。我总是勉强把要讲的知识点讲完和板书在黑板上,让想学的学生做好笔记后,就当场检测大家的学习情况。我通常会先布置练习让学生做,也就是让想学的同学有事干,才去“制” 那些无心学的学生。形式:一个个学生轮流回答问题、读书、口头翻译或写作文等。因为老师的态度亲切和蔼,没有学生与老师对抗,而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会”。老师的回答通常是“就因为你不会,老师才要教你学会。”于是,我不厌其烦地一个个学生教。尽管有些学生极不情愿开口,我还是让他不好意思不开口,然后,我大加称赞并鼓励他们。一对一辅导时,其他同学当然是吵闹一片的。总体来说,学生还是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领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写作文,当堂批改。有学生拒绝写,而坚持在看他的“老夫子”。我让他拿出笔和纸,一句一句地教他把他最喜欢的一则“老夫子”漫画用英语描述出来,然后给他打分。他显得很兴奋。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争着写作文让老师打分。我想,这样的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2、针对不尊师现象:当学生有意或无意中说或做了一些让老师下不了台的话或事时,我们就把他们这种表现称为“不尊师”。难道老师非跟学生争辩“尊不尊师”这个问题不可?非得让学生向老师赔礼道歉不可?即使学生被揪到办公室、级长室或校长室,写检讨、思过、最终向老师低头认错,学生就真的诚心诚意尊敬该老师了吗?学生低头认错是从心底认识还是迫于权威为了免除麻烦而“委曲求全”呢?我们给学生记过处分,是否就解决了该解决的问题?还是暂时免除了自己的麻烦?“师道尊严”是否那么值得推崇?当我们被学生咒骂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一下为什么他要骂我?我为什么因为他的咒骂而生气?如果那个学生是遇老师就骂的话,我还用得着生他的气吗?要得到学生的尊重,我们该具备什么素质?就凭我们的身份和地位?我的理解是:凭老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凭老师的真才实学;凭老师的机智和豁达。因为爱,老师会先考虑学生的情绪,而不是执着自己的权威“被侵犯”;因为爱,老师会有耐心去教育学生,而不是急着让学生认错;因为爱,老师会宽容学生,而不是对学生的“不尊师”而感到耿耿于怀。

有一次上课,有个学生迟到了。他没报告就直接走到自己位置上。我走到他跟前,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他回敬了一句粗口,然后以很凶狠的眼光瞪着我。我不理睬他,走开了。后来得知他是学校舞龙队的,我又一次走到他跟前,关心地问:“你是舞龙队的啊?你报了英语考证,是吗?你上次没参加考试,怎么办呢?只有明年的机会了。”他一开始感到奇怪,因为他没有报考证,但由于我关切的语言和态度,他不再对我怀有敌意。英语课堂上,他从不听课,要不睡觉,要不看课外书,偶尔没事干的时候,会插嘴说话。但我从来不批评他,我知道无论如何,不能挑动他的敌对情绪和冒犯他,只有耐心和理解才让他有安全感(这从班主任那了解到的)。有一次,我又关心地去问他,“你毕业后,想当什么?”“警察。”“很好,很有正义感。我知道你是学不进英语的,但你起码要学点文化知识,也好使你更好地胜任你将来的工作啊。”“我知道了,老师。”还有一次,整个班很吵闹,我极严厉地批评了全班同学,他在插嘴,我于是狠狠地扫了他一眼,然后不睬他,又接着讲课。他不吭声。第二节课,我让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在课室里来回走动,跟不同的学生了解各种情况。走到他跟前的时候,又关切地问他关于舞龙的事情,亚洲艺术节的情况等,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他所知道的事情。

反思:通过与学生的这种交往,使我感觉到,每个人都有他的追求和人生,再凶狠的人也有他善良的一面,我们何必把所有学生都规范起来,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间内做同一件事情有同一样的想法呢?当然,学生回到学校和教室主要的还是为了学知识,但如果他们真的学不进去,只是因为被父母逼着坐在教室里,而无所事事,却不甘心,要找茬的话,我们作为老师的,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难道就顾着处理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犯错,之后就显得无计可施?人类社会就像动物界,有些是乌龟,有些是老虎,有些是猴子,他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生存的领地。不见得曾经的乖学生以后的生活就一帆风顺,曾经的“坏”孩子就非进监狱不可。在学校学到什么?在上一届学生毕业的最后一次讲话中,我跟学生说,老师就好比你们长途跋涉途中遇到的茶亭主人,你们走到茶亭时,需要的是一杯水和暂时的歇脚,遇到好的茶亭主人,他会告诉你们不远的前方路途情况,也许会指点你正确方向。老师给你们的帮助也就这么微不足道的一点而已。你们在这过程中得到什么呢?可能只不过是补充“脑力”的一点知识和人生的一些指点。但是有些赶路人不一定需要你的茶水,但他们既来之,我们就“安”之。为他们提供“歇脚”的同时,解除他们的“戒心”,还要有助人之心,尽我们的力量帮助和指点学生。先进的教育是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既然“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又何苦强迫学生要成为我们“理想”的学生――自觉,听话,乖巧,学习好,纪律好,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等?这些好学生确实从来不给老师添麻烦,而且总能得到老师的钟爱。但是相对不那么“乖”的学生就没有他们所值得称赞和发扬的地方了吗?总在强调“赏识教育”的多数德育工作者,他们真的在“赏识”学生吗?既然我们跟学生的“缘分”是如此短暂,我们何不把握好机会帮助学生在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提高他们的人格修养,提高他们的社会自觉性?

学校的教育,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还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人生;教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作为教师,除了在自身找原因外,真的没有办法。老师没有资格要求社会,但,只要你们完全做到了,做到了问心无愧,我想,大家不会忘记你们的。

第四篇: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5-000-01

摘 要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不仅是现代化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调整大学生心理、培养现代化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帮助大学生走出自闭,建立浓厚的团队意识,更能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帮助大学生应对毕业后需要面临的各种考验。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大学生心理 健康心态 团队意识 抗挫折

一、积极健康心态的有效形成

当代大学生面临社会的整体性变革和转型,自然而然易于产生迷惘和无奈的心理感受,特别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很难保持积极健康的乐观心态面对一切,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体育教学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提供强大正能量。首先,大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自然面对自我的重新认知,大学生在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或者了解一类体育技巧后必然带来极大的自我满足感,而这种自我满足感经过时间的发酵后则成为大学生积极心态形成的助推器。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积极心态的极大活跃和对消极心态的强烈挤压,伴随着大学体育教学的深入与发展,大学生的积极心态必然有着质的飞跃。例如:由于中学的课业压力,大部分大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基本上不参加体育活动,由此必然带来大学生体育技能的整体缺失,而当中学生摆脱繁重的课业压力后,在日常生活中必然参加体育竞技娱乐活动,而技能的缺失很容易导致大学生自尊心的受挫,随之而来的是对自我的单方面否定和严重的精神危机,消极心态压倒积极心态。而此时,大学体育教学则扮演了重要角色,大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竞技技巧,当大学生掌握体育竞技技巧后自然会重新获得自我的认同和自我精神危机的超越,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也就随之而来。

二、从“自闭”到“团队”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自闭心理,这种心理一方面来源于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独生子女的影响,另一方面来源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而大学生的自闭心理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成为大学生融入社会的绊脚石。因此,打破当代大学生的自闭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从自闭走向群体则任重而道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体育教学对改善大学生自闭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融入群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总所周知,多数的体育运动都是团队的竞技,因此,团队作为整体必须要求每个队员都能严格遵照规则,在可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而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需要团队的配合。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任课教师在传授体育技巧和方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很好的规避了大学生固有的自闭心理。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真心体味到团队的重要性,摒弃固有的心态,而且随着体育课程的深入和团队队员的磨合,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不知不觉之间收获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这一方面为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更能使当代大学生尽早的心理成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职业竞争的需要。

三、抵抗挫折能力的全面提升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父母无微不至的溺爱之下,这虽然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物质基础,但是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由于家长过于溺爱,缺少独自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必备心理素质,不敢正视困难,一旦面对困难与挫折则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无法从挫折与失败中勇敢地站起来,更不会从挫折中间汲取必要的经验教训。而且,应该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这些孩子在进入大学之前,家长和老师几乎清一色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学生成绩上,而普遍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抵抗挫折的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大学生尤为需要必备的抵抗挫折的心理教育。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大学教育出于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多元化,疏于注意对学生进行必备的抵抗挫折的心理教育,换句话说,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必备的抗挫折心理健康培训。所以,大学体育教学在这一关节点上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大学体育教学能根据当下大学生的特殊身心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课程,最大限度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抵抗挫折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情商。具体来说,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殊身心状况,制定相应的课程设置。这些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是稍微高于大学生的承受能力的,因此,当大学生参加体育课程时,必然会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感,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此时,体育教师及时介入,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大学生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在不断地冲击自我极限的过程中间获得摆脱挫折感的快感。如此的反复多次训练和体育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帮助,必然会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抵抗挫折能力,必然会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敢于挑战,勇于奋进的精神,从而在根本上培养学生建立正确、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为培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时代新人提供着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孙巍.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J].贵州体育科技.2006.[2] 王彪,壬保金.高校体育对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形式的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5(9).[3] 赵奋军.体育锻炼对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

第五篇:服装店音乐设计对消费者心理行为的影响

服装店音乐设计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一、摘要

在购物环境中,店堂音乐是影响消费者购物感受的一个重要因素。服装店背景音乐的编排与设计,将随着声波的传递,直接体现着品牌文化与品牌定位,从而对消费者是否停下脚步进店选购,对于品牌销售起着推动或阻碍作用。服装店的音乐设计,如果能消除外界建筑和环境对其产生的声音影响,将会更好地让顾客走人服装店所设计的意境和氛围中,使顾客拥有亲近感,可以享受到购物的乐趣。但如果设计得不好,音乐也可能会变成破坏氛围的噪声,给顾客带来不愉快的感受。探讨和研究服装店音乐对消费者的影响飞目的在于不仅能提示店老板音乐设计对销售有着重要影响,也可以让消费者容易的评定服装店的优劣。简而言之,音符虽小,不可小觑。关键词:服装店 音乐 购物感受

二、正文

美妙轻柔的音乐可为高档品牌服装店带来富有韵律的、舒畅的空间效果,而震耳欲聋的摇滚音乐也可以为个性服装店带来律动性强、冲击力大的动感效果。合理的音乐背景设计,可以带来重复主题、加深顾客印象的积极作用。所以,音乐也可以看做是服装店营造氛围来吸引顾客的工具之一。Milliman(1982)研究显示: 以无、慢速及快速三种背景音乐为独立变数, 在中型超市调查发现, 慢节奏背景音乐会使消费者在店内产生较慢的步伐, 较长的停留时间和较高的消费金额;消费者在店内购物时, 背景音乐在潜意识动机上有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可能性。所以, 服装卖场背景音乐影响着消费者情感, 进而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不过据来自北京记者的调查显示:在西单商业街,步行不到十分钟的路程中,不下10余家专卖店比肩而开。由于多以休闲专卖为主,所以各家专卖店不遗余力地播放着各种流行歌曲,以吸引过客的注意。如果消费者在专卖店中,不是关注店内的服装,只是对正在播放的某歌星的专辑大加谈论,甚至忘记了店名。这应当算是背景音乐作为服装专卖店促销手段的一种悲哀了。此外,2006 年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 《法制晚报》与新浪生活频道联合推出了消费者关于商场背景音乐感受的调查, 此次调查, 共有近300 位消费者参与。结果显示: 有接近80%的消费者表示曾对商场的背景音乐感到烦躁不安,甚至有很多消费者因为背景音乐过于吵闹而离开商场, 放弃了消费。尽管很多消费者对多数商家的背景音乐不满意, 但事实上, 有86%以上的消费者还是希望商场播放背景音乐的, 而且近96%的消费者认为商业背景音乐的质量对商场档次、形象有影响。而Millima(1982)研究显示: 慢节奏背景音乐会使消费者在店内产生较慢的步伐, 停留更长时间和消费更多。而过于强劲的音乐会刺激一些心脏承受力弱的顾客, 使其产生慌张的反应, 这种现象在老年消费者身上比较突出。

所以,选择用背景音乐作为服装店的“软装饰”是一种不错的想法,不过要注意到一些非常重要的细节。

1.选择合适的音乐类型

音乐根据不同的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类别。例如,根据节奏的不同分为快节奏和慢节奏音乐,根据所体现时代内涵、音乐元素的不同,分为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根据所表达的情感不同分为欢快和忧伤的音乐,等等。音乐的种类可谓繁多。并且,每一种音乐带给人的心理影响都各不相同,真的是变化万千。

在选择音乐的类型时,经营者就要考虑到音乐与服饰特点、设计风格的一致性。例如,在销售高档服装的服装品牌店,选择播放高雅的轻音乐;在流行服装店中播放动感的流行音乐;在童装店里播放欢快的动画片主题曲,等等。正所谓见人下菜,针对不同的顾客,要有不同的选择,如此,定能取得极佳的效果。

2.适当调整音乐的强度

通常,音乐的强度即音量,不宜太大,会影响顾客和店员的交流,也让人感到烦躁和反感。一般以正常听到为宜。并且,要不断地对其进行调整。在早上刚开业的时候,客流量不大,可以播放强度大的音乐,也利于振奋店员的精神。在中午或下午,营业的紧张期,就需要降低强度,以免形成不必要的噪声,让员工的工作效率下降。不过,由于音乐本身的类别不同,有时候必须维持一定的强度。例如,流行的摇滚音乐的音量比轻音乐的大,它必须到达一定的音量才会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效果。

3.适时交替音乐

考虑到各连锁加盟型服装店要时刻保持给顾客以新面貌,它播放的背景音乐也不能只有一首。重复地播放同一首歌曲,容易使人厌烦及产生听觉疲劳。适当地替换其他乐曲,将使顾客对服装店的“新鲜感”持续的时间更长。

在现代商业活动户,音乐常被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而广泛使用。音乐设备可以起到营造购物气氛,宣扬品牌文化和调节顾客情绪的作用。而服装店铺更应重视音乐的作用。

三、结束语

服装卖场背景音乐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积极或消极的消费情感, 从而促进或阻碍购买行为的产生与完成。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消费者的需求已从“量的消费”、“质的消费”开始走向“情感消费”时代。由此, 利用购物环境中背景音乐对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乃至行为的效能去满足消费者情感, 以促使购买行为的产生与完成, 是提高服装零售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郭声健, 陈胜国.论背景音乐的学习辅助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新浪生活与《法制晚报》3·15 联合调查.商场背景音乐的问卷调查 [3]李伟坚,李华.服装卖场背景音乐对消费者情感与购买行为的影响 [4]中国女装网.《服装店装修细节 背景音乐设计注意点》

下载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的发展对音乐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的发展对音乐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们的社会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人们的行动、生活、思维方式都将随着这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化。......

    音乐对生活的影响

    音乐本身就是生活,生活也就是音乐,每个人的生活取决了它自己所感受的生活,也同时产生了自己的情感、快乐、痛苦、幸福等等,加在一起成为了自己的作品 。所以,它真实的表达自己的......

    音乐对生活的影响

    音乐对生活的影响 一个人,没有健康,也就没有了活力;一个人,没有了良心,也就没有了明暗;一个人,没有了音乐,也就没有色彩。 一切美好于精神,出自于音乐。有了音乐,痛苦时不流泪,让泪去结......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互联网是一种新兴媒体,互联网使用对人心理行为发展变化的作用日益明显。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心理正反影响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莲山 摘要:流行音乐和中学生心理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中学生由于其特定时期的心理特征近乎狂热地偏爱流行音乐,成为流行音乐文化的......

    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影响

    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影响 摘要: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与老师对于知识更深的理解,扩大了知识面,拓展了视野,增加了信息量,但资源呈现方式的改变也同样影......

    古诗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五篇

    养心修身,润人心田--古诗文对学生人格的熏陶 韩淑美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魂,古诗文中蕴涵着深邃的道德观、伦理观,包含着礼仪之邦的精髓。......

    教师用语与评语对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报告

    教师用语与评语研究 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用语与评语,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