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五篇

时间:2019-05-15 01:3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第一篇:古诗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养心修身,润人心田--古诗文对学生人格的熏陶

韩淑美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魂,古诗文中蕴涵着深邃的道德观、伦理观,包含着礼仪之邦的精髓。古诗文是前代人的思想结晶和灵魂雕塑,是其人生信仰、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的直接显现,横溢着生命的热血,迸溅着激情的火焰;因此古诗文的教学应重在通过艺术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领悟古诗文的人生意蕴,使灵魂得到洗礼和跃升,从而影响学生的现实人生。在古诗文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浸染炎黄子孙的儒雅之风、彬彬之仪,并将它内化为文明素养。“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不是理智知识与认识的堆砌”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古诗文教学。

人格的塑造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一直关注的中心问题。所谓人格就是人的精神特质,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的总和,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的行为表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人的本质。简言之,人格就是人的稳定的整体形象。人格应是通过社会获得和表现出来的内在的品质。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有天然血亲关系,在促成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母语学习本身就是精神培育,必定从精神上触及到民族的文化而烙上民族文化心理的印记。初中语文课本所选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虽只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却是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感到屈原那颗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高洁之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我们看到陶渊明那颗追求自由、向往和平的平常之心,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谁不为李白人格的独立清高而仰慕!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谁不为范仲淹那大度宽容的人道主义情怀所感动呢?„„读诗,口惟心诵,咀嚼体悟,共鸣感情,自然就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着精神原动力。读诗,欣赏中华千年文明最精美的结晶,含英咀华,探寻意境,感受萦回在意境里的美好情思,沉潜到文化的深层,感悟人生真谛与宇宙哲理,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提高对人生世相的洞察力与感悟力,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淡泊,使灵魂净化。总之,古诗文不仅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而且还可以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培养纯正的审美情趣。一句话,养心修身,润人心田。这毫无疑问,古诗文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在素质教育的育人工程中是任何手段都不能替代的。初中古诗文教学,能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便成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领会得到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透过古典诗文,我们应该深入到文人内心世界,触到他们灵魂深处的渴求与失落、苦痛与慰藉„„。因此,我认为在古典诗文教学中始终贯彻遵循创设情境原则和师生互动、注重情感交流的原则,以中国古典诗文中蕴含的情志因素为切入点,扎根于历史文化背景,充分开掘其中所透露出的大量人格教育因素,并与当下时代的背景相结合,形成一种人格范例,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成就感和品味语言的审美愉悦中“以诵体情,也得到人格方面的浸润和熏陶。

诗言志,诗是诗人情感、思想和人格的展现,古诗文本身就是人生的反映、升华。古诗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通过诗歌的人格特质去不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发展学生,让其获得强大的人格力量。诗歌作为人文性较强的文学式样,教学中理应将其内在的人文内核传达出来,让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语文不仅是学科,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一些知识,背诵一些经典篇目.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喜欢学,主动学。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优美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精华,是人文精神的底蕴,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篇:吟诵教学对小学古诗文学习能力地影响访谈

吟诵教学对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影响访谈

吟诵教学在现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前景是怎样的?

吟诵教学在现在的小学教育中还是一个很新鲜的话题,虽然有很多有志之士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吟诵,这一份努力让许多一线的老师对吟诵有了一些认识,但是很多老师由于过去的观念已经在脑子里根深蒂固了,再加之老师们一直都是很中规中矩的,突然要老师们来一个大的转身真的难上加难,尤其是一线的语文老师虽然觉得吟诵很不错,但因碍于要面临考试的压力,都舍不得时间来深入学习吟诵,自己不会吟诵,哪能遑论在课堂上运用吟诵进行教学。这是我看到的吟诵推广过程中的很令人悲哀的一件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阻力就是许多所谓的专家因为自己不懂吟诵,还用自己的影响力一个劲地指出吟诵的是不可取的。因为人都有迷信权威,所以吟诵推广遭遇了困难重重,真的有些举步维艰了。这样看来似乎很让人悲观的。

但是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在我的周围还是出现了很多喜人的景象,在不断地推广中,我发现语文老师很多不敢迈出的步子,却在另外的一些科目老师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有音乐老师,有物理老师,有政治老师,还有化学老师,他们对吟诵表现出来的喜爱让人无法想象,所以这是一股我们没有想到的强劲力量。吟诵虽然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吟诵教学法是经过千百年时间流转已经验证过的科学的教学法,即使是备受摧残,依然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更让我们骄傲的是有老师已经在课堂大量运用吟诵教学法,他们在孩子身上播下的种子,开出的花朵已经让那些固守现行的语文教学的老师汗颜了,这一切已经强烈地冲击着那些还没有觉醒过来的老师。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吟诵教学的前景是乐观的,虽然现在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但是时间可以检验一切,只要有情怀的老师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吟诵一定是前景光明,不过这样的道路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一个都要做好大攻坚战的准备。

吟诵教学和学生语文的学习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吟诵是遵循了汉语规律的读书方法,我们的汉语是有音高的旋律性语言,吟诵充分的表现了汉语这一特殊的规律,所以吟诵让文本和学习的人有了充分的融合,教学效果好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因为吟诵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声音是意义的,这种用声音的来传递不可用词汇来表达的古诗文深意,可以通过语音的长短、高低、轻重来表现。用吟诵的方法来读书,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了情感的参而变得更生动形象。还有吟诵教学是一种充分发挥孩子个性的读书方法,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加深刻,所以,可以这样说,吟诵让孩子们爱上了读书,语文素养的提高是通过阅读来提高了,所以吟诵教学可以是为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吟诵教学和现有地语文教学方法相比有了什么优势? 这个问题我想先说说我们现行的语文教学方法的弊端,现行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理性的分析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这样的教学当然有它的可取之处,但是这样的教学忽视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是要通过大量的积累来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的。而现行的语文教学总喜欢在一篇课文中用尽全力地精耕细作,以求举一反三之功效,可是这种用理性思维来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已经走入了一个此路不通的歧途。

而吟诵教学不同,它不是理性的分析,它是让文本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孩子们的,孩子们通过反复的吟咏,不知不觉就把文章的深意立体的获得,还有吟诵让学生开口读书成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学生爱读了,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过去一节课都一首28字的古诗,老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一个都混混欲睡,可是吟诵不同,它是让学生来参与读书活动,这样课的主角是学生,学生书声不断,有了自我的参与,进步当然是显而易见的,笔者就亲身体验过,一节课我用现行的方法教只能教一首。还不能让孩子们读到背诵之目的,但是,用吟诵就不同了,我一节课可以读五首28字的古诗,孩子们还能做到在一堂只有40分钟的语文课上背下。吟诵教学真的实现了语文教学的高效。

吟诵教学能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文?如果能,请说明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当然是肯定的。要说明原因的话,我其实在前边几个问题中已经有了大致的阐述,个人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吟诵让读书成了歌唱,歌唱是可以抒发内心感受的,同时也是自由的,孩子在读书中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当然可以更好的想象,更好地走进古诗文中营造的意境之中,这样就让孩子可以切己体察了,孩子和文本有了一个很好的交融点,读书的过程中就是和化身为作者,这样的教学肯定是受孩子们欢迎的。第二、吟诵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如果真的进入了吟诵的境界,身体是必须要动起来了,这样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就不是正襟危坐了,有了身体的自由,才有心灵的自由,而且这种自由不是矫揉造作,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景象,吟诵真的是让孩子得到解放的好方法。

吟诵教学对古诗文对古诗文学习地帮助有哪些? 吟诵教学对古诗文教学的帮助是:

1、读书变成了一种饶有趣味的活动

2、孩子们成为了课堂读书的主人。

3、读书感受更加深刻。

吟诵教学对小学古诗文积累的影响是怎样的?

吟诵对小学古诗文积累影响很大,笔者每天的语文课都是运用吟诵来教学,每天实现背下150字不是问题,我班的孩子很轻松的实现了小学六年背下十万字目标。

吟诵教学对小学古诗文欣赏能力的影响是怎样的

吟诵教学对小学生古诗文记忆水平的影响 吟诵教学让背诵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因为孩子们爱读,所以就能达到反复多遍地读书,大大地训练了记忆力。记忆力也是要经过反复操练的,用进废退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的习得都是用千百遍的练习堆砌的,古诗文的记忆能力同样需要练习,吟诵让练习不枯燥,孩子们能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得身心的洗礼。所以即使是一遍又一遍反复吟诵,孩子们都会乐此不疲。有了操练的量的积累,也就有了记忆力水平质的变化。

吟诵对小学生古诗文理解能力的影响

关于吟诵教学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些问题给了我思考机会,为此我很感谢能提出问题的同道之人,还要感谢对我如此信任,让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为此我深表荣信。

关于吟诵教学我还有要说的话,当然会有很多。但是我只想说一个最关键的话题,那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于吟诵师资的问题。

因为吟诵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教学,没有老师就是一句空话,现在有的说可以放录音,这样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手段,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长远之际,老师如果只是在课堂上给孩子放录音的话,吟诵的录音就是一种噪音,孩子们会很反感的,笔者就得到了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放录音,已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孩子们一听到吟诵就想睡觉了,吟诵成了一种催眠曲,这不是我们在推广吟诵的罪过吗?

所以,现在的吟诵师资培训班首要问题是让老师们去开口吟诵,而不是听大量的理论,我们要让老师成为真正的读书人。为此,我的讲座中,我会把吟诵的理论渗透在吟诵的过程中,我会腾出大量的时间激发老师们开口吟诵,这样老师们就有了自信心,回到课堂上就能自己积极地带孩子们吟诵。老师的人肉吟诵可能不动听,但是有感情的投入,孩子们看到了老师的努力,自然就会跟着来了。

当解决了老师敢于开口吟诵的问题之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关于吟诵调的,个人认为吟诵是我们民族的遗产,我们每一个爱上吟诵的老师都必须要虔诚的从传统吟诵调中获得营养,传统的吟诵调真的不悦耳,这也是我的出入吟诵门地感受,但是当我学了一些吟诵之后,我再去听传统的吟诵,我地感受真的不同了,我觉得传统的吟诵真的是有慑人心魄的魅力,我们这个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所以我们不着急自己接受新事物,我们要做的紧要的事情是把我们的传统吟诵继承下来,然后才是创新。

这都是我的一家之言,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赐教。

第三篇: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影响

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影响

摘要: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与老师对于知识更深的理解,扩大了知识面,拓展了视野,增加了信息量,但资源呈现方式的改变也同样影响了教学效果。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过渡阶段,受学习资源的影响较大。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和开发能够促进中学生学习的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资源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学习资源;信息化;影响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就是信息化环境建设,其中教育资源库建设是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应用于教育的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教学方式有了巨大转变。与此同时给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反过来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开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学习资源比过去更加丰富和生动,对中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现代中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信息化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研究信息化学习资源对于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 1.信息化的教学资源

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是指以数字形态存在的教学材料,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的素材、教学软件、补充材料等等。信息化教育资源综合起来主要分为三类:素材类教学资源、集成型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

2.信息化的学习资源

信息化的学习资源是应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它的技术基础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超媒体技术。超媒体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通过超文本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并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泛传播的新型信息组织方式。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较呢,信息化的学习资源更为直接便捷一些,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个别化的学习环境,能够更为快的的弥补自己的不足。其学习方式更为多样化,资料、素材丰富,交互性更强,获取、查找更加方便, 超文本结构、多媒体显现都有别于传统的线性的、平面单调的信息组织形式。

在现代课程中,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已经能够涵盖学习的各个环节,不仅仅为教师的备课和研究提供帮助,还为学生的情境探究、发现问题提供了支持。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从教材、板书、课件、教师传授转移到教学软件、电子阅览室、卫星电视上等等。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逐步转化为自主式学习、情境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信息化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支撑,还是引领学生全情投入学习的工具,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减弱的今天,资源对学习的影响力就显得更为突出。

二、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意义

1、传统教学信息与多媒体教学信息 传统的教学信息,其组织结构是线性的,有顺序的;而人的思维、记忆却成网状结构,可以通过联想选择不同的路径来加工信息。因此传统教育制约了人的智慧与潜能的调动,限制了自由联想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技术具备综合处理各种多媒体信息的能力和交互特性,为教学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化创设了条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数字转换和压缩技术,能够迅速实时的处理和存储图、文、声、像等各种教学信息,既可以方便学习,增加信息容量,又能够提高信息处理和存储的可靠性。

多媒体计算机教育系统具有智能模拟教学过程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人机对话,来自主地进行学习、复习、模拟实验、自我测试等,并能够通过实时地反馈,实现交互,从而为探究型学习创设条件。随着教学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现代教育环境系统工程的建立,现代教材体系也逐步成套化、系列化、多媒体化,这使得人们能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阶段,自主有效地选用相应的学习资源,为教育社会化、终身化提供了保障

2、意义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利用等环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而成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而成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而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研究表明,在数字化时代和信息社会,学生达到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前提还取决于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大好机会,也是检验其学习能力、学习收获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

三、信息化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影响

1.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信息化学习资源已经逐步从单一媒体的资源向多媒体资源发展,同一份资料往往包含图像、文字等两种以上的媒体。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了部分学习资源,对信息化的教学媒体也有了初步的印象, 在中学阶段继续接触信息化学习资源就有了很强的适应力。

中学生心理活动快速发展,做事情有了计划性,思维水平和观察能力也大幅度提高,已经能够在观察中做到不遗漏主要细节。由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他们对于同一资源的观察也会不同,有人从颜色知觉开始,有人从形状知觉开始,也有人同时把握住全部信息。最终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微小差别,能够快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因此,中学生喜欢在课堂中观察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动画、音像资料等,愿意自己去探索在其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更容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总体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有限,发展还不稳定,因教育不同个体差异很大。所以信息化学习资源的运用、组合与呈现都深刻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2.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信息化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的,使师生掌握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活动。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产生,促进了人类教育方式革命性的转变,它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大大地影响。

(1)自学方式的变化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进行自主学习。自行整合各学习方式,实现传统学习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2)讨论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讨论一般安排在课内面对面进行,讨论的方式无非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与之教师之间讨论。而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对象都得到了的扩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家庭。

(3)练习方式的变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多样化的课堂练习丰富了课堂教学,也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不再是单纯的做练习题,试卷。利用互联网可以自主选择练习的的内容、方式等。因个人情况而定,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4)课后作业的变化

目前有很多教师布置的作业丰富多彩,比如网上阅读、网上做仿真实验、网上查阅教师指定的资料等,很受学生的欢迎。有的教师让学生参与某些专题讨论,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5)学习拓展的变化

由于传统的学习资料的限制,在学习拓展这一环节上,教师只能要求学生学习教材上的选学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是没有吸引力的。一般学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达不到拓展学习的目的。然而相对基于信息技术下的拓展学习内容来说,要比传统的拓展学习丰富得多、生动得多。例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了解他们想了解的事件,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3、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1)锻炼了学生的知觉思维

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安排比较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知觉思维。知觉思维对科学活动的发现极为重要。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形成丰富的想象。类型丰富的媒体资源为学生直观的展示了他们未知的事物,和短时间内无法想象出来的事物,为学生剖析了微观世界。而中学生的知觉思维水平发展迅速,在这样的信息化资源刺激下,很容易产生想象。尤其是鲜明的图形图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认知水平。通过对资源的观察、联想和信息的提取,学生的思维得到延展,更有利于他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对其他学科的拓展。(2)增强了学习动机并提高了效率

信息化的学习环境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授课已经转变为人机对话。各种信息传播媒体及配套运作软件组成媒体化教学环境,如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网络教室。学生已经从接触传统的教材、黑板、录音机、幻灯片,转而接触由音视频、网络、卫星电视组成的高效、多媒化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资源的容量更大,运作速度更快,外界刺激更多。中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去自主发现和探究问题。整个情境具有吸引力和开放性,学生的活动相对自由。因此,他们的学习内在动机有较大的提高,对未知事物存在渴望,会有一种对知识的求知欲,同时学生必须保持在媒体高效运作下的学习节奏,也必须积极思维,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在某些时候削弱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由于数字化资源的便捷,资源的呈现速度比以往更快。教师在授递过程中,通过点击、播放,轻松地将未知事物呈现给学生,或通过图片、视频动画展示给学生。在学生了解到事物的部分未知领域时,剩下的部分就已经全部呈现。学生想象的时间会缩短,缺少了自己想象的空间,思维被禁锢。

中学生的思维知觉也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他们有能力自己进行思考、注意和观察。如果在学生自主进行了想象和思考后再将未知呈现,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原先认知与真实事物之间的差距,也更容易接近真实事物。倘若略去了这段思维的过程,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等待”,等待教师将内容呈现,等待媒体将事物呈现,学生的想象力就得不到锻炼,思维会滞缓。

(4)信息化资源环境的纷杂让学生增加负担

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和未知领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学习动机多依赖于外部情境。如果整个学习环境对他们有吸引力,他们便有强大的内驱力,自主进行探究和学习。但如果长期处于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便很容易产生厌倦,他们会逐渐对语言实验室、卫星电视、视频播放失去兴趣,从而降低学习兴趣。

在充斥着数字化资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也容易迷失方向,无法分辨课程的重点是什么,学习目标是什么,容易游离于学习内容之外,而只关注环境中的动画、色彩等颠倒了主次。这样学生就无法提高学习效率,为达到教师的要求还需要在课后进行补充。从而转向传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媒体,看书复习,做试卷练习等等。这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信息化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比较理想的支持环境,但并不是说信息技术就可以替代其他类型的教学资源,因而我们要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资源来辅助教学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地,呈现给学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是最富有时代意义的学习方式。教育机构应当把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看做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然而,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学习资源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水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将资源以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呈现,以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消化。信息化的浪潮让学校在变革过程中也大量地引入了数字化设备,以建设信息时代的课堂,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第四篇: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影响调查与策略

黑龙江省儿童中心

李丹丹

摘要:现代社会高中学生面临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大,在心理上需要解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欣赏到理性欣赏的提升,以音乐教学为载体,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素质与心理素质。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高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在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学通常被称为青年初期,学生身体发育接近成人水平的早期,心理成熟,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以看到具体事物的抽象意义,并具有辩证性,发散思维发展迅速,喜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不迷信,不盲目跟风,他们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没有别人的干扰,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在这期间,他们面对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在很多的压力面前他们的心理需要解压缩,需要释放。另外高中生在经过小学和中学的基础教育以后,已掌握很多的知识,理解力、记忆能、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强,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力占主导地位。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态,并积极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审美升级,将导致其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呼唤教师的创新理念、能力和他们充满创新的性格。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的 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音乐老师更注重音乐教学对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效应。

一、利用音乐学科特点,愉悦学生心理

轻松欢快的音乐可以使人感到快乐,它会影响人类的大脑皮层,这种积极的刺激具有辅助减压的效果。另一方面,美妙的音乐可以影响人类的听觉器官,从而影响身体肌肉、血液循环系统和其他器官的活动,也能发挥一定的减压效果。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课堂上,可以适当的讲解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音乐家的轶事,特别是有趣的故事等。还可以多安排一些器乐教学,激发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和创造欲望。反映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是教学生感受、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内容,把握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安排合理的内容、过程和音乐教学方法。高中的音乐教学中的表现应从重视外在的转为高度重视内在情感。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感受自然的基础上自然地学习音乐知识。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的经验的基础上,将他对音乐的理解用在再创作中。学生不再是纯粹追求感官感觉上的需求,进而得到感知的满意度。关注音乐,关注各种音乐元素,是一个高中生的心理需要,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的内容。

二、开展模块教学,尊重学生学习心理

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后,新教材设计了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创作六个模块。在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是必修课,鉴赏模块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音乐的能力,另外五个模块可以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比如歌唱和器乐模块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 能力。学生在必修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自主地选择其他模块进行学习,学习内容增多了,范围扩大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也尊重了学生学习的权利。在音乐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我为学生提供了锣、鼓、镲、三角铁等乐器,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展开联想,用这些乐器演奏出心目中锣鼓喧天的场景,学生兴奋极了,教室里面一片欢腾,有乐器的用乐器演奏,没有乐器的用嘴巴模仿乐器的声音,大家乐在其中,整个教室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音乐欣赏课成为他们宣泄情感的途径。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快乐,通过参与音乐的演奏去体验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艺术熏陶。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参与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成为了学习的主体。音乐教师通过一系列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发自内心地感受音乐、喜欢音乐。因此模块教学具有时代性,更适合二十一世纪的现代高中生。

三、以音乐教学为载体,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高中生学习压力很大,小测验、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成绩分析、每一次家长会,对学生的心理都是一次考验。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音乐课是他们最喜欢的课程,原因是在音乐课上学生的思想、心理都很放松,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释放了内心的压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以关心、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进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和自我否定的不良情绪。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步骤,运用教学手段,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在学生的进步中也得到了心理的满足,更激发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教学的积极性。

四、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 学生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优秀的音乐可以反映美好和丑陋的现实,善与恶,光明与黑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帮助教育他们学习正确的生活态度。

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反映现实社会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欣赏这样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教育他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音乐的情绪和意境,指导学生产生想象,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合成、比较和分类,使其逐步形成自己对音乐的理性地理解。学生有了更多欣赏经验的积累之后,自然而然会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欣赏的品位会随之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很多音乐教师都知道,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不好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喜欢课本中的歌曲或者乐曲,他们更喜欢通俗歌曲,一谈起他们喜欢的歌星,他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连歌星的出生年月、星座、爱好、喜欢的颜色、爱吃的食物都一清二楚。在教学中,教师并不排斥流行音乐进入课堂,而是和学生一起欣赏流行音乐和理智地分析,师生在朋友式的关系中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师生在平等交流中对流行音乐客观地认识与评价,学生渐渐地对流行音乐有了正确的理解,不再盲从,知道了流行音乐中的优与劣,树立了自己的欣赏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开始接受,进而喜欢,提升了学生的欣赏品位,这正是发挥了音乐的教育性。《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曾说:“民歌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创造永远都不会达到止境,在它的任何阶段中,它总同时寄托在很多形式里。”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中国的民歌,有很多人都很喜欢中国的民歌,因为它们短小精练,容易传唱,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民歌《茉莉花》就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小调。这首歌曲来源于南京六合民歌,是道光年间的曲牌名《鲜花调》,经著名的军旅作曲家何仿改编,将歌中的三种花改为一种花。1957年,歌曲《茉莉花》被灌制成唱片,在我国大江南北一炮而红,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表演,受到维也纳人民的喜爱和高度赞扬,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演奏了著名的六和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再次响起了《茉莉花》那优美动听的旋律。以这首歌为主题,让学生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以及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片段。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加深学生对《茉莉花》及民歌特点的认识,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同一首歌,流传到不同的地方,就会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方言相结合,发生相应的变化。江苏版本的《茉莉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旋律婉转流畅,节奏稳重富于变化,是最为流传的版本。东北人却是豪放热情不拘束的,他们毫不掩饰对茉莉花的喜爱,体现在歌曲里,显得风趣幽默。河北人南皮《茉莉花》有河北典型的曲调特点,节奏具有舞蹈性,既有江南风情,又有南皮地方特色。帮助学生分辨这三首极具代表性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引起学生强烈的听觉反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什么叫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学生们都沉浸在“茉莉花” 清新美丽的旋律中,我相信通过欣赏这首歌,学生肯定会对我国民间音乐更感兴趣,同时也会提高审美能力,更好地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五、不拘泥于教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先教师要有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努力钻研教法,探究学法,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才能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在教学中依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开设《高中音乐评论课》校本课程,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为音乐教学创设良好的条件,教师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学生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学习,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激发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我校的校园电视台的采、编、播,完全由学生来完成,利用音乐教师教给他们的一些专业知识,运用教师介绍给他们的一些软件,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实践,在电台的工作训练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得到很大提高。

另一方面,利用学校其他音乐教育,例如:音乐知识讲座、名作名曲赏析、校园歌手大赛、艺术节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渴望。

现代社会高中学生面临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大,在心理上需要解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欣赏到理性欣赏的提升,以音乐教学为载体,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素质与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 引用:

刘浩《谈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康佩锋《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

于亮《浅谈音乐教育与育人》潘铭春《把握学生心理特性进行音乐教学》

第五篇:古诗文教学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

古诗文教学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

在古诗文教学中,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而且其背诵、理解的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声情并茂的诵读,更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产生生动的联想和情感的共识,达到提高学生欣赏古诗文水平的目的。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呢?

一、正音听读,读得通顺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

二、鉴别句读,疏通词句

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不同地方停顿,往往会使句子产生不同的意思。如果读错句读,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句读?一是把不同的句读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句读。如《狼》一文中“其一犬坐于前”,先标出不同的停顿方式:“其一犬筑坐于前”“其一筑犬坐于前”。为什么读后者?我让学生读课下注解,原来“犬”的意思是“像狗一样”,是修饰“坐”的。

三、模仿练读,读出韵味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只是诵读的第一步。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把握准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诵读时达到眼观文、口出声、耳悦音、心会义、神会情的多重效果,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指导学生朗读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为什么?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注意语调。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缓、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读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读得更重。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第三,注意节奏。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读出韵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了解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在诵读训练时,可要求学生揣摩虚词的用法,注意模仿语气、语调,从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

四、想象品读,渐入意境

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间,品味诗意,渐入意境。

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 1 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战争却为什么连年不断……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文言文言简意赅,一篇短短的文章往往能融入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特别是故事性较强的古文,想象的作用同样不可忽略。而生动、形象的画面又可以克服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述,诵读时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深入想象。

五、分类赛读,激发兴趣

单一呆板的活动往往使人产生厌恶甚至抵制的情绪,指导诵读如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诵读中,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加快背诵的速度。诵读方式有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朗读、配乐朗读等。一般来说,学生都有极强的好胜心,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不但加深了印象,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背古文的兴趣。“文章不是无情物,诵读得法遍生花。”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精髓。在诵读文章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反复诵读,使学生在之乎者也中,把握文章思想的脉搏,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初中生如何快速有效背诵记忆古诗词?

背诵古诗词是初中语文学习必须项目,记忆诗词内容是很多初中同学的一大难题,也是老师和语文考试的必考项目。那么如何有效的记忆并背诵古诗文,如何梳理古诗词知识点?京翰教育的初中辅导老师为同学们总结如下方法:

一、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二、按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学生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三、整分联背诵法

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 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如《曹刿论战》、《出师表》等篇目,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而便捷的。

四、尝试回忆背诵法

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欠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这种尝试回忆的方法还可在更广泛的时间、场合中运用。

五、限时背诵法

这是强制记忆法之一。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如果能够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例如限时背诵之后的即时检测。在学校里,教师采用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下载古诗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图书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图书室对学生的影响 王焕主河北电视台有一个著名的节目《淘学小顽童》那些孩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敢说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最主要的是他们知识面很丰富,他们只是......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不良的师生关系会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师生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冲突时,学生就会感到心存压力,心情抑郁,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身心健康的损伤,主要是:(1)生......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案例一: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下课我拿着一个纸折的东西在那玩,同学A也想玩,但是我不给他玩,他就抢。我当时很生气的和他争,一不小心把他头撞石头上了,当......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各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每个孩子影响极大,对其思想品德,心理品质,行为习惯,......

    关于大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刘春燕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不仅包含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对学生的能力构建、修养提升、心灵净化、智慧启迪发挥关键的影响作用。目前大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

    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素养的影响

    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素养的影响 摘要:上好美术欣赏课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美术欣赏课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

    概念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影响

    中学数学概念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影响 任瑞玲 郭建刚 (山西省太原市中小学教师) 摘要:概念是进行逻辑思维的最初思维形式,是进行思维的素材,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物质基础。中学......

    高效诵读经典古诗文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高效诵读经典古诗文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摘要:经典古诗文是中华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颗明珠,在小学语文中具有重要地位。诵读古诗文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