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素养的影响
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素养的影响
摘要:上好美术欣赏课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美术欣赏课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提出了新挑战。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学生素养;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16-1
一、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1.以作品情节吸引学生
《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名作,学生大多知道犹大出卖耶酥的故事,壁画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吸引了学生,让学生来猜一猜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切的。作品的主题抨击伪美颂扬善美,通过构图的形式美表现了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我辅以介绍作家创作过程中有趣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2.从作品内容分析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没有情节性,或是静物、风景,或是花鸟山水,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例如欣赏后印象主义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画面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不能一下激起学生兴趣,然后再从美术性去分析作品内容。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他曾创作过多幅。之所以不倦地画向日葵,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之物,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一般说绘画风格有巧拙两种,巧固不易而拙尤难,梵高的作品中高贵的本色美深藏在朴实无华的形式里,如美玉在璞,其作品之美表现在热烈单纯的色彩和奔放旋动的笔触。通过这些简单的介绍,学生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作者,看待作品。相信学生了解梵高创作向日葵的处境后,对向日葵的理解会更深入、更全面,从而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二、作品的文化情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1.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通过引进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便于他们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
2.创设特殊的教学情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学生们在语文课中已学过大量的古诗,所以对古诗的意境的理解就比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容易得多了。而且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美术欣赏多元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欣赏的魅力之所在。事实上,美术课本中大部分文字欣赏的叙述部分只能代表一家之言,不是唯一的。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搞教师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它不象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应该有差异性的,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可能。比如米勒的《晚钟》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艺术作品。在苍茫暮色中,随着远方教堂的钟声垂首祈祷的农民夫妇引起过人们多少感触和联想!有学生说他们是在庆祝婴儿的诞生;有的说是在祝愿婚姻的幸福;有的则说可能在为死去的亲人默哀,众说纷纭。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美术鉴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也很少有统一性,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锻炼独创思维的能力,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美术教育是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去培养学生美术方面的能力和品质。
第二篇: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影响
[内容摘要]: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而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事业与学生真诚的热爱。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时代的发展或许会改变教师的形象与内涵,但是,作为教师的特质与应该拥有的形象内涵是不能改变与流失的,这就是教师的人文素养,我们呼吁更多富有人文素养与儒雅的风范教师,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校本课程,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完善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关键词]:教师、人文素养、学生、心理、学习心理、儒雅风范
引言——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过,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教师不是圣人,也应该允许犯错误,允许有自己的脾气,可是,身为人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尤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很难想象:一位素养不高的教师,会是一位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所爱戴的教师?一位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能够管理好班级?能够影响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点思考——建构教师人文素养与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和谐大厦
思考1: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素养外在表现为人格魅力——即一个人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上果敢、作风上的刚毅等所产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份学生来信,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12种素质,包括: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仁慈和宽容;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品性,良好仪表,公正、幽默感,对个人的关注、坦率,有方法。这集中反映出受欢迎的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我国现阶段,有人提出教师的人文素养除了具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外,还应该注重“五心”修养。“诚心”是“五心”修养的基础修养。“精心”,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安心”是敬业爱岗的前提条件。“恒心”是为人师表的长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业的心理品质。教师也需要雄心壮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担负起实施人文关怀的重任。
思考2:中学阶段学生心理特征
在青春期到来时,青少年在躯体和心理方法呈现快速的发展,表现为身体急剧的生长和变化。随着身体的发育,青少年必须适应发展中的新自我,同时还必须适应别人对于他的新形象所表现出的反应。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挑战的时期。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渴望交往、渴盼纯真的友谊。朋友之间的情谊称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个体在情感上最依恋的对象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的重心便逐步由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
2、学习方面有自己的主见。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学习也逐渐有了自己方法与安排,不喜欢走别人的老路,甚至有时候不愿意做老师布置的题目。
3、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知心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发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的心理隔阂。
4、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5、情绪情感不稳定。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含蓄。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思考3: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影响
一、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的完善
传授知识,自然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责任。目前,为数不少的教育从业者还未意识到,教师作为施教者,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往往成为孩子一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健康人格。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
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习惯于把学生看着是一个“认知体”,把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扩展学生的知识内涵作为基本目标,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无视表达热情。因而导致许多学生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校内和校外呈现“两面人”现象。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实际上是一种灵魂的缺失,它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因此,追寻人文精神的回归,是我们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目标的明确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的树立远大的目标。反之,一个没有深厚人文素养,举止猥琐,语言粗俗,庸俗无聊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没有恒久引力与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师。历史上的杨昌济之于毛泽东,闻一多之于臧克家,沈从文之于汪曾祺,鲁迅之于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伟大的教师,永远会让他们的同样伟大的学生铭记不忘,学生的成功为这些伟大的精神导师的人生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因为,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的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三、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效果
中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影响力从哪里来,以前的师道尊严,可能很难约束现在的个性化强的中学生了。而在这方面研究颇为深入的可能要算河北省著名的衡水中学了,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长期研究后发现: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他们对学生进行了跟踪,发现学生往往因为不喜欢某一老师而不喜欢他所教的课,许多学习上偏科的学生都能从此找到原因。衡水中学领导者慢慢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为同样很重要。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用了一个函数式来表达教师人格修为与教学能力、教育观念以及二者与教师的“教育力”之间的关系:y=kx。因变量y表示教师的教育力,系数k表示教师的人格修为,自变量x表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等。其实,这里所谓的“教育力”,最终还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人文素养。
四、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依据个人的理解,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在向学生指出应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即具体的学习习惯;二是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或模仿,可以抽象出榜样的行为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全新的行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首先考虑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产生影响。再次教师自身的形象作用。如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结语——打造儒雅风度的教师形象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曾经被照上很多灿烂的光环,教师职业的艰辛与变更,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师!时代的发展或许会改变教师的形象与内涵,但是,作为教师的特质与应该拥有的形象内涵是不能改变与流失的,儒雅的风范一直是知识分子引以为豪的形象表征,而当一位教师真正的拥有了儒雅风度,不仅仅能够体现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好形象,也是予以学生良好心理成长与完善的最好的校本课程,学生在与老师的共处、交流中耳濡目染,学习心理会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教师在拥有儒雅风度的形象基础上,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断提高,个性得以张扬,真正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由此,我们呼唤教师的儒雅风度,寻求精心打造富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形象思路,最大可能的挖掘教育资源,为了学生的健康心理的成长与完善,作出我们作为教师的最细致、最全面、最合乎教育规律与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努力。
第三篇:美术对学生的身心影响
美术对学生的身心影响
美术学科在现代的教学中呈现出直观性、艺术性、趣味性、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它在聋校美术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已经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了,而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并不断地影响着聋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和学习状况。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帮助聋生解决实际情况,将有利于聋生向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如何发挥美术教学对聋生身心康复的作用呢?以下谈谈我的做法:
一、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聋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善于引导,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启发、体验式等适合聋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让聋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美术活动中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能力,充分发展个性。
1、以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低年级聋生喜欢新奇、富于想象的年龄特点,可以运用各种游戏活动开展教学。如在《奇妙的角花》这一课教学中,我用直观的教具“万花筒”引导聋生自主学习。聋生带着好奇走进了万花筒的世界,直观感受了多姿多彩的图案造型。千变万化的造型启发了聋生的发散性思维,丰富了创作内容,使他们在创作动物、植物、花卉、几何图案的角花剪纸作品时发挥了创作潜能和个性。高年级的美术教学,我则更多的是以体验式教学开展美术活动,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如人物场景速写课,我把课堂地点设计在室外,引导聋生观察生活场景、交流体验,指导聋生如何构图、如何抓住人物动态特点以及场景表现,让他们在体验式美术活动中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创新,培养了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2、让聋生拥有自己的“钥匙”。
由于聋生的模仿能力强,创新能力稍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减少不必要的示范,而要根据聋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目标要求,精心设问,让聋生通过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的形式明确学习目的。教师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就好像一串“钥匙”交给了学生,从而把自主创新的主动权交给了聋生,让他们用“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例如:我上聋校实验教材第一册《生活中的圆形物》这一课,并不是直接示范教学,而是精心设问,让聋生思考,启发他们在身边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在老师的启发下,聋生积极思考,发现身边有很多的圆形物,如圆凳、手表、扣子、橡皮、圆形按钮等。然后引导聋生回忆生活中的圆形物,如篮球、乒乓球、月亮、太阳、灯笼等。教师在一连串的设问中激活了聋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以用绘画、剪贴的平面方法表现圆形物,还可以用立体的表现方法,如运用纸、胶泥、毛线等各种综合材料,大胆创作,最后再将他们创作的圆形物组合成一幅画或作品。在这样的美术活动中,聋生体验了造型美的乐趣,达到了自主探究、创新、合作的学习目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聋生对美的认识
美术教学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通过引导聋生感受大自然、体验生活、进行美术创作,提高他们对美的认识,对培养聋生的健康心理起着推动作用。通过美术教学,能使聋生感受美的内涵。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优美的肢体语言表现了艺术作品的内涵和韵律美,震撼了世界。由此可见,感受韵律美,不仅属于健全人,也属于有听力障碍的聋哑人。为了帮助聋生康复身心,我根据聋生的特点,编写了校本教材《线的律动——静物写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文并茂的直观教学,从舞蹈、武术、运动等艺术欣赏导入,引导聋生从舞蹈、武术、运动、体操的艺术表现中感受韵律美,如舞蹈的刚柔、武术的强弱、运动的快慢,并将这些感受与线的长短、粗细、曲直、虚实进行联想,运用各种线的对比表现节奏和韵律,强化线的韵律美,让聋生和健康的孩子一样能感受韵律、表现律动美。这一课,让聋生在美术活动中自由摆设静物组合造型,感受造型艺术的乐趣,大胆地进行线描创作,发挥创作个性,补偿了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所造成的缺陷,达到了康复身心和开发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提升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每个聋生听力损失的情况不同,有的残余听力好些,有的差些,有的甚至完全失去听力。他们因生理上的缺陷都很自卑,不愿与人交流,时间长了将影响到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可根据聋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按照聋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发潜能、补偿缺陷,发展聋生的语言和交往能力。
“多看、多问、多说、多画”是提高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比如我上《你能画几种蔬菜》这一课时,课前搜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图片让学生欣赏,以图提问学生:你们最喜欢什么蔬菜?简简单单的提问,聋生们说了很多。有的说喜欢大白菜,有的喜欢西红柿,还有的喜欢黄瓜、南瓜等。然后我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图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聋生回答问题多采用口语、书面语形式,手语补充,这些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应用。在与聋生交谈中,要注意他们在语言语法运用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最后,让聋生把所观察到的形象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由“会说”、“敢说”,变成了“能说”,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与健全人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完善聋生的健全人格
让残疾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是我们特教老师的责任。在美术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融入感教育、养成教育,加强德育渗透,创新美术教学,使美术教育成为聋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使美术课成为聋生爱上的课。
例如,开展“我的爸爸妈妈”、“美丽的校园”等主题创作,引导聋生在美术作品中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情怀,在美术教学中强化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生活、爱劳动、爱生命的意识。我还通过组织学生看画展和参加美术创作活动,引导聋生欣赏优秀作品,开展具有丰富思想品德内涵的主题创作。
美术教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能让聋生学到专业知识技能,在健全人格方面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康复作用。我们每位老师都要在发挥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创新教学理念放在首位,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真正实现学科的教育价值,为聋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最大的帮
第四篇: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说说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现代美术学科以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培养情操,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与创新能力为特点。基础教育是为了使每个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目前的美术教学中纯画画目的、制作目的的形式较多,而为自己生活需要、情感表达需要、能力培养需要而进行美术认识、美术设计、美术探索的意识较弱。在日常生活中,美术技术的学习,真正使用的机会并不多,多数的都是用眼睛在看,用知识去思考、用审美去选择。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伟大的艺术创作家,但是我们都能够成为一个有见识的欣赏家,有品位生活的艺术家。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更是美术教学的本源。
基本理念之第一条就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本次国家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美术教育理念之一。我国本次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这一新理念,是基于从根本上扭转把美术学科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的观念,而是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的理念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参与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对祖
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更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开展美术教育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所以课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主阵地。使学生有持久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上受到美的熏陶,真正的领略美,并能转化成内在的精神;关注多元文化艺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在传统艺术的学习中,感悟民族文化,在美术学习中完善人格。在美术活动中学生会感受和理解古今中外优秀美术家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往往都是艺术家们情感和智慧的结晶。
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来启发学生,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历史、文化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根据课题选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同处和不同之处去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动机与内涵;技能类的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电影、电视、录像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技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对我国的一些民间艺术,有许多制作技法已经面临灭绝的危机,更需要让学生去了解,甚至也可以请一些艺术家或当地的艺人,来学校进行讲座、演示,加深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灵活地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注重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渗透性,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美就在生活中,美就在你身边。绘画作为一种美的语言,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才是美术课最终的学习目的。很多案例的设计研究也定位在中低年级。目的是在学生在进入校门之后就进行美术素养的培养。
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资源,每周研究一位画家及其作品,每月安排一次亲近大师,向大师学习的活动,一学期进行一次“我象大师一样画”作品展示;精心编写教材和教学案例,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受;创设美的情景场,让学生在美的氛围里感受文化,在美术课中走近文化的学习。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通过感悟文化与历史以及对生活中美的寻找,引导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拓展美术课堂内容,提倡美术课堂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促进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多维化整合;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课堂评价,完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鼓励性评价方式。
通过各类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与中西方历史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传承并发扬传统艺术文化,培养美感,锤炼情趣,丰富生活,提高学生精神生活品质,优化学生的美术素养。暑假带部分学生参观了感受和体验徐州六千年的文明历程,和感悟辉煌灿烂的徐州两汉文化;校园内外的写生,假期学生写生作品展我们写生等。
当然,学生美术基本素养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年就可以凸显出来的,学生有良好的美术素养,教师应该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贮备,对美
术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作品的创作技法和过程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了解。通过多年的积淀,笔者在平时的阅读和不断的探索研究里,为自己做这个课题积累了好多东西,在课堂教学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张弛有度的由问题拓展延伸引领,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第五篇:美术教学素养心得
美术教学素养心得
美术教学素养心得1
20xx年10月11日下午,我又一次进一步对大单元教学设计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还学习了一门新的美术课程——铜版画的制作。首先倾听了张店四中杨洋老师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解,以环境与生活为大概念,以社区居住环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为基本问题展开讲解。又聆听了南定小学吕红玲老师传统吉祥纹样教学拓展的大单元教学案例分析。吕老师从单元概要、相关课程内容分析、单元整体构思、单元实施流程、单元评价工具五个方面进行讲解,吕老师对这一单元的课时安排有了深入的思考和拓展,让我也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我和学生文化自信。
尤其是吕老师讲到的美丽的云肩,让我对这个知识点多了一些了解:云肩也叫披肩,是古代置于肩部的装饰织物,最初只是保护领口和肩部的清洁,后逐渐演变为一种装饰物。最后聆听了陶老师对铜版画这一美术课程的详细讲解,把自己外出学习的.本领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让我了解了这一课程的工具材料以及制作方法和流程,知道了版画家们制作这样的一件铜版画作品的复杂和不易。
美术教学素养心得2
20xx年的金秋,我们五中老师有幸参加了经开区美术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内容由杨老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设计》,吕老师的《基于“新课标”下大单元教学案例分享——传统吉祥纹样拓展》和陶教研员的《像版画家一样去创作》三堂课组成。无论是这些老师分享的.经验还是阐述的观点,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杨老师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下大单元教学的要求和指向,而吕老师又以自己的课程再次强化解读了大单元是怎样的呈现,有理有据,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大单元教学”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就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大单元教学可以在把握教材内容基础上,整合相关联的知识结构,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直观地反映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大单元教学能提升学生对深层次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也更加意识到了解单元教学规划的重要性。
陶教研员的课程是更深层解读了将学习过程赋予能量,“像版画家一样去创作”。从材料到步骤,在到每个环节的关键之处,无不体现了匠人精神。每张作品背后无不凝练着制作者的心血和汗水。然而也真是这些让我们感受到了各位老师的水准和那股对艺术作品的执着劲。相信这也是在教学中能够感染学生的精神,一种超越自我,超越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欣赏、实践、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这些环节无不时时引导着创作者,和未来课堂上的孩子们,引导他们了解美术,感受美术,最终“像版画家一样去创作”美术作品。这就是最终我们想要的。收获太多,值得时时反思。
美术教学素养心得3
学习了尹教授的《核心素养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及教学评价》后,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对核心素养这个常常被被大家提起,而我自己感觉又很陌生的教学关键词有了具体的理解。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立,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而不是设立在哪里就不去管它了。其实我在以往的教学中,真的存在这种情况,教学目标很多时候只是教案撰写里面的一个结构,没有太多的去关注它。如果一节课连教学目标都是假大空,那何谈教育。关于尹教师的教学评价,更让我理解了自己教学评价能力的单一。每次都是“真棒”、“很美”、“很漂亮”……这种单调的评价语言,其实这样会让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而美术评价往往又是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尹教授列举的.列子很形象,美术评价就像很跳水运动一样很难有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多时候评价需要核心素养的的融入,可以从很多方面了进行评价。
在听了尹教授的学习后,我发现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空白还很多,希望在今后,能继续跟随潘老师,和大家一起共同进步。
美术教学素养心得4
在这次教研中,杨洋老师分享了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杨洋老师从理论层面讲解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并从实践层面具体展示了如何进行设计。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设计,大单元计划下的教学设计是对一个教学主题设定一个总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把相关的知识有机结合到一起,把总目标概括成一个基本问题,然后把基本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分散到各教学环节中,通过小问题的解决完成总目标之下的小目标,最终完成总目标。
教学设计的前提是关注学生,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评价任务和评价标准来检测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在教案中思考内容的逻辑性,教学目标与课题主题是否相符、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否写明了教学环节和方法、学习过程是否成为教学环节落实到教学过程当中等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教学重难点的解决,通过分析引导、板书板绘、提问讨论(想象和思维)、方法步骤等对策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完成教学评价。
杨洋老师的分享结构严谨,实操性很强,掌握了这种方法,美术学科课堂达到高效教学。在学习之后我更明白了“逆向设计”,再教学中首先要确定重要的学习成果,才能设计出为达到这个预期结果的最佳路径。
美术教学素养心得5
尹教授的题为《核心素养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首先为我们分析了线上教学的定义,肯定了网络平台发展极具发展潜力。切合主题,尹教授从教学的端点—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核心素养目标的设定之困窘,教师的探索案例以及设定目标的.方式,深入讲解了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教会我今后在设计课程目标时要做到有引领性、指向性。
通过目标设定达成学科末点—评价。尹教授告诉我们核心教育的本位最终需要进行有效评价,其作用是要发挥评价的调节效应,基于以往单一评价方式改变教学评价为情境中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评价是积极有效的途径。这次学习受益匪浅,希望能再次享受到知识大餐。
美术教学素养心得6
4月30日晚7:30——9:30,在潘彬老师的组织下,工作室的老师们认真聆听了尹少淳教授的美术教育讲座《核心素养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与评价方法》,尹教授2个多小时的讲座,让我顿悟感受颇多,尹教授从核心素养美术教学目标的设定、教育的探索案例、设定目标的评价方式以及对评价的`认识、教师评价案例、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方面来进行阐述。
以前对三维目标的表述方法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表述概念不清晰,通过这次尹教授的讲座,让我对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了解得清晰直观。其实无论是以三维目标融入到学科核心素养里,还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框架融入三维目标,都在帮助我解决教学困惑,终于明白了备课时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思考运用。
美术教学素养心得7
今天学习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教授主题为《核心素养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及《核心素养教学评价》真是受益匪浅,让我对核心素养有了更多的体会。尹老师层层剥茧地给我们讲解教育根本任务下的`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站在以人为本的教育高度来审视我们的美术教育,让我再次明确美术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及特殊性。
“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和调动个体资源和社会资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思考学科核心素养下培养怎样的人?培养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明白,就美术知识而言,即便掌握了它们,依然是静态的东西,只能在动态中,才能将其转化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知识技能是途径,素养是目的。尹老师的语言虽是冰山一角,但足矣让我感受到学习浩瀚的海洋,继续摸索核心素养下的美术课程。
美术教学素养心得8
本次网络教研活动我们有幸观摩并学习了三位老师对于新课标、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解读,受益匪浅。
前两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及教学实践分别展开讲解,首先,是我们四中的杨洋老师分享的《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杨老师分别从“教学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业质量”这四大方面展开解读,深入浅出的为我们分享了自己在大单元设计中的一些见解。所谓“大单元教学”,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把一个学段作为整体通盘考虑,将知识进行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体系。杨老师以“环境与生活”为主题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围绕大概念,层层深入,为接下来的大单元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来自南定小学的吕红玲老师则为我们分享了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关于大单元设计的一些具体实施过程,吕老师以“传统吉祥纹样的教学拓展”为单元主题,从课标分析、大单元分析、教材分析入手展开解读,并结合单元主题进行单元整体构思,确定了“吉祥纹样教学拓展”课程内容的11个环节。在单元实施流程中更十分具体的.展示了教案设计、课件设计及学生作品展示等等,让我们对大单元美术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最后,是由美术教研员陶老师带来的专业技能分享——《铜版画制作》。陶老师分享了她在参加山东省美术教研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从铜版画的出现、制作版材、工具、材料等方面入手为我们分享了铜版画的制作技巧,让我们对铜版画制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一月一次的教师基本技能展示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教研活动为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指明了方面,为下一步的美术教学打下基础!
美术教学素养心得9
在潘老师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尹少淳教授关于《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与评价方法》讲座,因为之前有看过尹少淳教授的《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一书,对于尹老师所提出的美术核心概念有了浅显的了解,他层层剥茧地给我们理清了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下的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的关系,站在以人为本的教育高度来审视我们的美术教育,让我们再次明确美术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及特殊性。美术学科五大素养中的“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这两个美术核心素养即是美术学科所独有的,也是“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这三个素养的衍生源。
在反复研读尹教授的`书,和听取讲座后,使我们明白了就美术知识、技能而言,即便掌握了它们,依然是静态的东西,只能在动态中,才能将其转化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知识技能是途径,素养素养是目的,并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定目标,要达成什么目标,教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达成目标,虽然尹老师已经带我们进门帮我们引路,但我们应该认真去思考,积极去探索,这条道路还很远,我们要砥砺前行。
美术教学素养心得10
学习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教授主题为《核心素养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及教学评价》的解读,让我加深了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识,在高中新课改时核心素养的.理念首次提出,有幸参加了一场尹教授关于核心素养解读的培训,让我们对五大维度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从今天的讲座中,又让我意识到,这五大维度是为学生本体服务的,该如何在这纬度下设置教学目标。也就是让我们知道教什么及怎么教,如果还停留在教技能,显然与核心素养相悖。
我们是要教会孩子们用美术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要让孩子们真正的学以致用,而不是只停留在学技法层面;而评价体系是告知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体会、理解、运用,围绕五大维度结合教学目标的设定给予合理的评价。
美术教学素养心得11
听了尹少淳教授的《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与评价方法》讲座,受益匪浅!
讲座中尹教授用三种不同的方式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下课程标准的目标设定,在通过四个案例为我们剖析如何在情境中、对知识与技能、关于理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并详细分析了我国现有的比较完整的`学生美术学习评价指标,通过尹教授层层深入的讲解,让我对核心素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今后如何在核心素养下进行美术教学有了明确的指向性,特别是尹教授用跳水的评价方式阐述我们美术教学的评价方式,让我身同感受,在平时的课堂中,评价方式往往是让我最头疼的方面,以前单一的评价并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要求,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原来是应当注重过程,不要只注重结果,要重视孩子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以及思维品质和创造力,并将多种评价方式巧妙的结合灵活的运用在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中,佩服尹教授的思维高度,能从人类思维行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多读书,多深研,才能真正的做好教育。
美术教学素养心得12
尹少淳老师在讲座的开始前,他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特别提到了当下社会线上教学以及网上教学APP的发展与重要性,并启发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我们应积极顺应时代的变化而提前做好对策,并要时刻做一个细心的有心人与创新者,善于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况去分析教学形式的变化与需要,能主动和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活动、工具,寻找更合适且有效与线上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促进师生的发展,促进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共同发展,让教师把教学与网络之间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作为年轻的老师,我们更要具备细心留意社会时代的变化,主动探索教学的变化与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通过本次网络讲座,才发现自己在美术教学观念上还未更新,仍停留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把握不足够深透,尤其在做一些教学设计时而忽略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尹老师在讲座中特别讲到了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共同结合、渗透的教学设计等三种方法,以及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和连接其他学科的目标能力培养相结合,并鼓励教师们在实践中要积极探索更适合指导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综合能力而教,让我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认识有了新的了解和理解,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框架应积极探索,而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应积极探索和发挥五个核心素养的作用,尽力培养人健全的能力与人格发展,才是真正做以人为本的发展教育。
本次尹老师的讲座很精彩也很有意义,非常值得推荐与观看,对于我来说还需要多看几遍去理解并慢慢细化它其中的每一个新知识与理念,例如大概念,本次讲座为我对新时代美术教育的认识打开了新的认识理解,时光匆匆,才发现外面的老师做的如此之好,作为年轻的教师我们更要谦虚学习的太多,感谢我们团队的潘彬老师为我们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感谢尹老师的本次线上讲座,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对新时代美育的新理解,希望日后能听到尹老师更多这样系统的线上讲座,就好了!
美术教学素养心得13
去年和几位贵州的特级教师在一起交流,虽然学科都不相同,但是我们所有人对现今所提出的核心素养的教育都颇感兴趣,同时讨论到我们日常备课时所要撰写的教学目标应该怎样表述?至20xx年所使用的三维目标到现在是否沿用或者需要改进?但几位特级特说法不一,而我也未能与他们达到共识。因此利用去年9月在首师大学习的期间,向尹老师表述困惑,毕竟和课标组的`组长讨教,应该会获得更为准确的答案。不过尹老师说,这是一个可以向大家发起研讨的研究项目,希望我们也可以充分思考。
而4月30日的网络讲座,尹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析,虽没有提供“教学目标”的撰写标准,但也助我解惑,
其一,可以将三维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进行整理。个人认为在学期目标和单元目标整理时采用学科核心素养较为合适,利于整体掌控,在整理每一节课目标时采用三维较为合适,
其二,针对每一节课所整理的目标必须具有针对性。学什么?怎么学?生成怎样的情感?要注重学习的方式,只有改变学习方式才能根本摆脱注重技法传授的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的同时情感才能自然生成,最终形成价值观的认同。
其三,整理教学目标时需要针对美术教育的大概念进行分级细化,以便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起到实际指导及监测作用。
整体说来教无定法,目标亦是。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拟定,表述形式也好,实际内容也好,可以有效指导教学就是最好的。
第二个方面关于教学评价,尹老师提出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设计基于问题解决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育学生各方面素养。而对于我而言,在日常教学中。我一直认为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精准并具有导向性的评价,可以有效引导课堂教学向深度发展,同时对学生的问题及学习方式的有效评价。也可以使学生形成更好的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是在课堂对于知识的获取,因此评价应该像尹老师说的那样,分出项目类型并且理清层次。
美术教学素养心得14
10月11日下午,通过中小学网络教研会议,聆听了张店四中杨洋老师、南定小学吕红玲老师和陶晓彤老师的精彩分享。杨老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讲解了她是如何理解大单元,如何设计大单元教学以,怎样提取大概念以及自己在大单元方面的做法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为我们详细阐述了现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去落实大单元教学设计,使学生运用知识、技能体验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
吕老师则是分享了自己实施的传统吉祥纹样教学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她是如何成功开展“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的。陶老师分享了铜版画的相关知识、制作工艺步骤以及铜版画的优秀作品,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本次教研引发了我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思考。首先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标的认知和理解,认真研学和开展大单元、项目式等主题教学,以增强知识的连接和整合,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仅只是课堂观。在教学中,要根据《艺术课程标准(20xx)版》的指向和要求,真正体现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标的颁布,要求我们从一个单纯的美术教师角色向着合作型、创新型教师方向前进,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在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美术教学素养心得15
10月11日下午,我们参加了区美术网络教研,三名优秀教师就本学期我们开展的大单元教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将各自在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与大家进行了交流。
杨洋老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中首先从理论层面为大家介绍了大单元教学的含义,为什么要实施大单元教学,并对单元教学与大单元教学在教学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业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说明。该如何设计大单元教学呢?杨老师从思路流程、基本框架、设计模板、设计分享四个方面给我们做出了解答。我们在后面的大单元设计中就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模板。
吕红玲老师在《基于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传统吉祥纹样教学案例》中结合已经落地实施的教学案例与我们进行了分享交流。吕老师从单元概要分析开始,详尽的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大单元教学的案例。在分析的过程中吕老师详细的展示了每个教学设计,从如何设想到思路整理再到详尽的教学流程以及最终的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让我们直观的.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为我们后面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陶晓彤老师在《像版画家一样去创作》的分享汇报中,让我们详细了解了铜版画这一表现形式。陶老师从铜版画的版材、工具、材料,制作步骤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在聆听欣赏的过程中,激发我们对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的欲望。在最后版画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名专业教师应给具备的专业能力。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在认真钻研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不能放弃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