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未来职业素养影响研究

时间:2019-05-15 08:0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未来职业素养影响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未来职业素养影响研究》。

第一篇: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未来职业素养影响研究

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未来职业素养影响研究

调查问卷

填写人基本信息:院校专业

姓名联系电话

1.你对警务化管理了解吗?()

A很了解B了解C知道一点D 一点也不知道

2.你心中的警务化管理是什么样的?()

A每天进行严格的训练B具有严格的纪律和组织观念C每天都要高标准的内务D没有自由压抑个性,很呆板E和部队差不多F其他 ________

3.如果在你校实行警务化管理,你能适应吗?()

A完全能适应B基本能适应C不能适应D不确定

4.你毕业后的打算是()

A直接就业B考研C先工作再考研D其他________

5.你理想的工作是()

A警察B政府官员C 选调生村官D企事业单位

E自主创业F其他_________

6.你心中的警察是什么样的?()

A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B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正义感C严厉刻板 D热情温和E爱国守法F其他___________

7.你觉得警察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A 强健的体魄B过硬的专业技能C优良的品质

D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E其他_________

8.你认为警察大学生和普通院校大学生相比有哪些突出特点?()

A强烈的责任感和正义感B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C强健的体魄D较强的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E 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F其他_________

9.你认为未来的就业需要学生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

A 良好的品质B沟通表达能力C 过硬的专业技能D其他_______

10.你认为警察院校能培养出合格的警察吗?()

A能B不能C不一定能D不知道

11.你认为普通院校和警察院校相比:

(1)哪个就业率高()

A普通院校B警察院校C差不多D不知道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A 国家政策B学生素质高C社会需求D其他________

12.你认为警察院校有必要实行警务化管理吗?()

A很有必要B有必要C没必要D无所谓

13.你觉得你们学校有必要实行警务化管理吗?()

A有必要B没必要C无所谓

14.你认为警务化管理能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认为警务化管理有缺陷吗?该如何改进?

A没有C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卷到此结束,谢谢你的配合!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未来职业素养研究课题组二零一一年四月

第二篇:警务化管理对学生从警职业素养的影响

警务化管理对学生从警职业素养的影响

摘要:警务化管理是一种以警察大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培养未来警察为目标的管理模式,是我国警察院校培养学生的一种必然选择,在培养警察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效地培养了警察大学生未来从警的基本素养,对于新形势下警察素养的新要求也能有效地满足,为我国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警察人才。关键词:警务化管理、基本素养培养、职业素养新要求的培养

一、警务化管理模式简介

警务化管理模式是专业警察院校围绕其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与执行警察事务相关联的一切规范和准则,培养高素质预备警察的管理教学目标所形成的管理模式。它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依照《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内务条令》、《警务化管理条例》精神,以培养优秀预备警察为目标,建立并不断完善而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它立足于警察特点、汲取军事化管理模式与警察培养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形成了一套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和量化考核制度。它具体包括请销假制度、一日生活制度、警容风纪条例、内务卫生条例,集合会操制度、升旗仪式规定、值班和查寝制度等诸多方面。通过这些制度在教学过程中、日常生活中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促进学生学生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以达到政治育人、强化职业素养、发挥行业优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预备人民警察。

二、警务化管理模式是警察院校学生管理与培养的必然选择 人民警察是国家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担负着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国家政治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警察院校作为培养和输送人民警察后备力量的专业教育机构,其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培养目标都区别于普通高校,它所实施的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对学生进行管理与培养时也要采用一种独特的模式,警务化管理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经过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如今警务化管理模式已逐步成为警察院校对学生进行管理与培养的必然选择。

(一)警务化管理是警察院校正规化建设的需要

人民警察是一支纪律严明、分工明确的正规化队伍,每个警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责任,每个警察都有自己的分工和编号,不同种类警察之间、不同地区警察之间、不同级别警察之间在分工协作上也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充分证明警察队伍是一支正规化的队伍,警察院校作为培养未来警察的基地,其正规化建设也是势在必行的。警务化管理模式是结合了军事化管理模式和警察工作实际基础上的一大创举,也是推进警察院校正规化管理和建设的有效模式,警察大学生政治素质是否坚定、学风是否有两、作风是否踏实、纪律是否严明、内务是否标准、警容是否端正、精神手否饱满、校园秩序是否严整等都体现着一个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体现着其正规化水平的高低。

(二)警务化管理是冶炼优秀人才的必要手段 警务化管理模式依据《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学生纪律处分办法》、《警务化管理细则》、以及具体的《一日生活制度》、《内务卫生制度》、《文明离校制度》、《警容风纪规定》、《着装外出规定》等一系列规范、立体、全方位、综合性的警务化管理条令,把警察大学生置于严密的纪律规章约束里,使他们经受严格的锻炼和考验,最终培养成为优秀的警察预备人才。严格是管理的必要手段,有规矩才能有方圆,只有加强管理,强调行为规范,奖惩分明,才能塑造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警察大学生。

三、警务化管理对学生从警基本职业素养的影响 人民警察的基本素养主要体现在政治素养、专业素养、文化素养、身体素养等方面,警察类院校对警察大学生的培养与教育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通过实施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和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警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职业素养。

(一)警务化管理与政治素养培养 人民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国家政治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武装力量,特殊而光荣的使命要求人民警察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服从党的绝对领导,服务社会、听党指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警察政治素养的高低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宁,是警察院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警察院校的警务化管理模式坚持把培养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从新生入学起,就开始通过入学教育、军训、班会、舆论宣传,政治理论教育,以及队列会操、内务检查、值班站岗等多种形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纪律意识和“令行禁止”的作风,在课堂学习中也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精品“马列课程”对学生加强政治观念和政策理论教育,强化了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使学生牢固树立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法律、忠于职守”的意识,牢固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警务化管理与专业素养培养

人民警察的专业素养主要是指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务,完成各项任务的实际本领,主要包括对专业的认知度、认可度,专业学识水平,以及各门功课和学业的掌握情况,警察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胜任自己的工作。警务化管理模式有效的将学风建设与课堂纪律结合起来,将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各项表彰、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课前列队点名制度、课堂抽查点名和晚就寝制度等,保证学生的到课率和课堂效率;通过早操列队点名制度保证学生按时参加训练;通过对学生学业状况跟踪,个别指导和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促进和帮助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通过开辟第二课堂,促进社团交流,举办运动会和各项比赛,组织实地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专业视野,拓宽专业思维,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的热情,努力营造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良好环境。

(三)警务化管理与文化素养培养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是对当代警察大学生的一项重要要求。它要求我们警察大学生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还要求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科技经济知识、政治法律知识、国际国内形势等知识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和把握。在警务化管理的过程中,学管干部和辅导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素养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引导社团的建立和发展,指导社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组织社团交流节、开展读书日、知识竞赛、演讲辩论赛、英语角、科技创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效加强了警察类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交流以及师生间的沟通互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警务化管理与学生身体素养培养 人民警察工作压力和强度大,身体素质强健与否是能否胜任工作的基本保证,这就要求人民警察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和对警察特定职务活动的适应性,包括体力、运动速度、耐力、灵活性、敏捷性等诸多方面。

警务化管理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训练,通过实行“晨操”制度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训练,组织拳击队、散打队、射击队等各类警体技能社团,将警察体育课堂训练和社团训练相结合,让学生有效掌握格斗散打技能并提高身体素质和实战能力,通过组织长跑训练,各类小型运动会和体育技能竞赛等,提高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热情,在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同时也提高了身体素质

四、警务化管理对新形势下警察职业素养新要求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社会治安状况复杂多变,国际国内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给我们人民警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难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警察职业素养的新要求,警务化管理模式在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为培养新时期的人民警察发挥了巨大作用。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

诚信是立身之本,人民警察作为法律的捍卫者与执行者,只有真正做到诚信才能赢得人 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新形势下,人民警察往往受到金钱和利益的诱惑,是否能保持对党诚信、对人民诚信、对法律诚信的品质不仅关系着人民警察个人品质,更关系着整个人民警察队伍的形象,所以对警察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培养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在警务化管理的过程中,警察类院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不仅通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警察礼仪》等课程对学生进行了诚信教育,而且在学生的量化考核中也突出强调对诚信的考核并通过量化考核奖励来鼓励学生发扬诚信的品质,同时还通过“诚信校园”建设和社团活动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而考前的诚信应考教育和考试过程中对学生作弊行为的严厉打击也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人民 警察在执法的过程中只有坚持依法执法才能更好的践行法治理念。当前我国部分警察执法素质低下、法治观念淡薄,严重影响了执法水平的提高,提高人民警察的法治理念是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在警务化管理过程中,对警察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律素养是警察类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和课下活动相结合,课上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刑法》、《民法》等法律课程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课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模拟法庭,模拟执法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的运用,也有助于加深知识印象、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对法律的认识。通过开展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实习、参观,在校外开展普法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理念。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益多样化,犯罪方式日益隐蔽,人民警察所面对的斗争形势日益复杂多变,面对不同的犯罪方式和手段,提高人民警察的随机应变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警务化管理模式不是一个死的模板,它对我们的要求并不是仅仅记住学过的知识和课堂上的讲义,而是要求我们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运用,为了达到提高警察大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技战术课堂上老师认真详细的讲解了各项基本应对手段,并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加深对各项应对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组织学生观看技战术教学片,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构想,指导学生参加实战演练并通过实战点评引导学生分析成功的原因、汲取失败的教训,切实提高了学生实战应对能力。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高负荷的工作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状态成为人民警察胜任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之一,培养警察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警务化管理模式的应有之义。

警务化管理模式注重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罪犯改造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学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对心理学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了排解心里忧患、维护心理健康的场所,专业老师的指导也为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提供了有效地帮助,平时的艰苦训练和严格管理对学生树立顽强的意志和战胜挫折的信念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让警察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为警察大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第三篇:警务化管理对学生从警职业素养的影响

警务化管理对学生从警职业素养的影响

摘要:警务化管理是一种以警察大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培养未来警察为目标的管理模式,是我国警察院校培养学生的一种必然选择,它在培养警察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对新形势下警察素养的新要求也能有效地满足,为我国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警察人才。

关键词:警务化管理、从警、职业素养

一、警务化管理模式是当前警察院校的主要培养模式

警务化管理模式是专业警察院校围绕其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与执行警察事务相关联的一切规范和准则,培养高素质预备警察的管理教学目标所形成的管理模式。它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依照《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内务条令》、《警务化管理条例》精神,以培养优秀预备警察为目标,建立并不断完善而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它立足于警察特点、汲取军事化管理模式的精髓,同时与警察培养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形成了一套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和量化考核制度。它具体包括请销假制度、一日生活制度、警容风纪条例、内务卫生条例,集合会操制度、升旗仪式规定、值班和查寝制度等诸多方面。通过这些制度在教学过程中、日常生活中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促使学生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以达到政治育人、强化职业素养、发挥行业优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预备人民警察的要求。

人民警察是国家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担负着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国家政治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警察院校作为培养和输送人民警察后备力量的专业教育机构,其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培养目标都区别于普通高校,它所实施的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对学生进行管理与培养时也要采用一种独特的模式,警务化管理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经过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如今警务化管理模式已逐步成为警察院校对学生进行管理与培养的必然选择。

(一)警务化管理是警察院校正规化建设的需要

人民警察是一支纪律严明、分工明确的正规化队伍,每个警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责任,每个警察都有自己的分工和编号,不同种类警察之间、不同地区警察之间、不同级别警察之间在分工协作上也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充分证明警察队伍是一支正规化的队伍,警察院校作为培养未来警察的基地,其正规化建设也是势在必行的。警务化管理模式是结合军事化管理模式和警察工作实际基础上的一大创举,也是推进警察院校正规化管理和建设的有效模式,警察大学生政治素质是否坚定、学风是否优良、作风是否踏实、纪律是否严明、内务是否标准、警容是否端正、精神是否饱满、校园秩序是否严整等都体现着一个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体现着其正规化水平的高低。

(二)警务化管理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必要手段

警务化管理模式依据《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学生纪律处分办法》、《警务化管理细则》、以及具体的《一日生活制度》、《内务卫生制度》、《文明离校制度》、《警容风纪规定》、《着装外出规定》等一系列规范、立体、全方位、综合性的警务化管理条令,把警察大学生置于严密的纪律规章约束里,使他们经受严格的锻炼和考验,最终培养成为优秀的警察预备人才。严格是管理的必要手段,有规矩才

能有方圆,只有加强管理,强调行为规范,奖惩分明,才能塑造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警察大学生。

二、警务化管理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人民警察的基本素养主要体现在政治素养、专业素养、文化素养、身体素养等方面,警察类院校对警察大学生的培养与教育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通过实施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和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警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职业素养。

(一)警务化管理与政治素养培养

人民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国家政治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武装力量,特殊而光荣的使命要求人民警察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服从党的绝对领导,服务社会、听党指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警察政治素养的高低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宁,是警察院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警察院校的警务化管理模式坚持把培养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从新生入学起,就开始通过入学教育、军训、班会、舆论宣传,政治理论教育,以及队列会操、内务检查、值班站岗等多种形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纪律意识和“令行禁止”的作风,在课堂学习中也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精品“马列课程”对学生加强政治观念和政策理论教育,强化了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使学生牢固树立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法律、忠于职守”的意识,牢固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警务化管理与专业素养培养

人民警察的专业素养主要是指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务,完成各项任务的实际本领,主要包括对专业的认知度、认可度,专业学识水平,以及各门功课和学业的掌握情况,警察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胜任自己的工作。

警务化管理模式有效的将学风建设与课堂纪律结合起来,将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各项表彰、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课前列队点名制度、课堂抽查点名和晚查寝制度等,保证学生的到课率和课堂效率;通过早操列队点名制度保证学生按时参加训练;通过对学生学业状况跟踪,个别指导和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促进和帮助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通过开辟第二课堂,促进社团交流,举办运动会和各项比赛,组织实地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专业视野,拓宽专业思维,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努力营造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良好环境。

(三)警务化管理与文化素养培养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是对当代警察大学生的一项重要要求。它要求我们警察大学生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还要求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科技经济知识、政治法律知识、国际国内形势等知识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和把握。

在警务化管理的过程中,学管干部和辅导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素养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引导社团的建立和发展,指导社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组织社团交流节、开展读书日、知识竞赛、演讲辩论赛、英语角、科技创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效加强了警察类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交流以及师生间的沟通互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警务化管理与学生身体素养培养

人民警察工作压力和强度大,身体素质强健与否是能否胜任工作的基本保证,这就要求人民警察要具备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和对警察特定职务活动的适应性,包括体力、运动速度、耐力、灵活性、敏捷性等诸多方面。

警务化管理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训练,通过实行“晨操”制度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训练,组织拳击队、散打队、射击队等各类警体技能社团,将警察体育课堂训练和社团训

练相结合,让学生有效掌握格斗散打技能并提高身体素质和实战能力,通过组织长跑训练,各类小型运动会和体育技能竞赛等,提高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热情,在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同时也提高了身体素质

四、警务化管理对新形势下警察职业素养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社会治安状况复杂多变,国际国内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给我们人民警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难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警察职业素养的新要求,警务化管理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为培养新时期的人民警察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

诚信是立身之本,人民警察作为法律的捍卫者与执行者,只有真正做到诚信才能赢得人 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新形势下,人民警察往往受到金钱和利益的诱惑,是否能保持对党诚信、对人民诚信、对法律诚信的品质不仅关系着人民警察的个人品质,更关系着整个人民警察队伍的形象,所以对警察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培养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在警务化管理的过程中,警察类院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不仅通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警察礼仪》等课程对学生进行了诚信教育,而且在学生的量化考核中也突出强调对诚信的考核并通过量化考核奖励来鼓励学生发扬诚信的品质,同时还通过“诚信校园”建设和社团活动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而考前的诚信应考教育和考试过程中对学生作弊行为的严厉打击也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人民 警察在执法的过程中只有坚持依法执法才能更好的践行法治理念。当前我国部分警察执法素质低下、法治观念淡薄,严重影响了执法水平的提高,提高人民警察的法治理念是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在警务化管理过程中,对警察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律素养是警察类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和课下活动相结合,课上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刑法》、《民法》等法律课程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课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模拟法庭,模拟执法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的运用,也有助于加深知识印象、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对法律的认识。通过开展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实习、参观,在校外开展普法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理念。

(三)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益多样化,犯罪方式日益隐蔽,人民警察所面对的斗争形势日益复杂多变,面对不同的犯罪方式和手段,提高人民警察的随机应变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警务化管理模式不是一个死的模板,它对我们的要求并不是仅仅记住学过的知识和课堂上的讲义,而是要求我们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运用。为了达到提高警察大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技战术课堂上老师认真详细的讲解了各项基本应对手段,并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加深对各项应对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组织学生观看技战术教学片,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构想,指导学生参加实战演练并通过实战点评引导学生分析成功的原因、汲取失败的教训,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战应对能力。

(四)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高负荷的工作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状态成为人民警察胜任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之一,培养警察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警务化管理模式的应有之义。

警务化管理模式注重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

心理学》、《罪犯改造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学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对心理学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了排解心里忧患、维护心理健康的场所,专业老师的指导也为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平时的艰苦训练和严格管理对学生树立顽强的意志和战胜挫折的信念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让警察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为警察大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警务化管理模式目前在我国警察类院校中得到了普遍的实施,为培养优秀的预备人民警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警察大学生未来从警的职业素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培养了警察大学生从警的基本素养,也能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民警察职业素养的新要求,是警察院校培养优秀人民警察的必然选择,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发展、完善警务化管理制度,警察类院校一定能在培养优秀人民警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第四篇: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影响

[内容摘要]: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而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事业与学生真诚的热爱。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时代的发展或许会改变教师的形象与内涵,但是,作为教师的特质与应该拥有的形象内涵是不能改变与流失的,这就是教师的人文素养,我们呼吁更多富有人文素养与儒雅的风范教师,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校本课程,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完善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关键词]:教师、人文素养、学生、心理、学习心理、儒雅风范

引言——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过,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教师不是圣人,也应该允许犯错误,允许有自己的脾气,可是,身为人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尤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很难想象:一位素养不高的教师,会是一位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所爱戴的教师?一位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能够管理好班级?能够影响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点思考——建构教师人文素养与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和谐大厦

思考1: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素养外在表现为人格魅力——即一个人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上果敢、作风上的刚毅等所产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份学生来信,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12种素质,包括: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仁慈和宽容;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品性,良好仪表,公正、幽默感,对个人的关注、坦率,有方法。这集中反映出受欢迎的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我国现阶段,有人提出教师的人文素养除了具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外,还应该注重“五心”修养。“诚心”是“五心”修养的基础修养。“精心”,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安心”是敬业爱岗的前提条件。“恒心”是为人师表的长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业的心理品质。教师也需要雄心壮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担负起实施人文关怀的重任。

思考2:中学阶段学生心理特征

在青春期到来时,青少年在躯体和心理方法呈现快速的发展,表现为身体急剧的生长和变化。随着身体的发育,青少年必须适应发展中的新自我,同时还必须适应别人对于他的新形象所表现出的反应。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挑战的时期。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渴望交往、渴盼纯真的友谊。朋友之间的情谊称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个体在情感上最依恋的对象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的重心便逐步由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

2、学习方面有自己的主见。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学习也逐渐有了自己方法与安排,不喜欢走别人的老路,甚至有时候不愿意做老师布置的题目。

3、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知心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发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的心理隔阂。

4、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5、情绪情感不稳定。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含蓄。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思考3: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影响

一、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的完善

传授知识,自然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责任。目前,为数不少的教育从业者还未意识到,教师作为施教者,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往往成为孩子一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健康人格。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

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习惯于把学生看着是一个“认知体”,把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扩展学生的知识内涵作为基本目标,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无视表达热情。因而导致许多学生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校内和校外呈现“两面人”现象。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实际上是一种灵魂的缺失,它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因此,追寻人文精神的回归,是我们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目标的明确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的树立远大的目标。反之,一个没有深厚人文素养,举止猥琐,语言粗俗,庸俗无聊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没有恒久引力与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师。历史上的杨昌济之于毛泽东,闻一多之于臧克家,沈从文之于汪曾祺,鲁迅之于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伟大的教师,永远会让他们的同样伟大的学生铭记不忘,学生的成功为这些伟大的精神导师的人生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因为,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的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三、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效果

中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影响力从哪里来,以前的师道尊严,可能很难约束现在的个性化强的中学生了。而在这方面研究颇为深入的可能要算河北省著名的衡水中学了,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长期研究后发现: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他们对学生进行了跟踪,发现学生往往因为不喜欢某一老师而不喜欢他所教的课,许多学习上偏科的学生都能从此找到原因。衡水中学领导者慢慢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为同样很重要。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用了一个函数式来表达教师人格修为与教学能力、教育观念以及二者与教师的“教育力”之间的关系:y=kx。因变量y表示教师的教育力,系数k表示教师的人格修为,自变量x表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等。其实,这里所谓的“教育力”,最终还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人文素养。

四、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依据个人的理解,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在向学生指出应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即具体的学习习惯;二是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或模仿,可以抽象出榜样的行为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全新的行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首先考虑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产生影响。再次教师自身的形象作用。如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结语——打造儒雅风度的教师形象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曾经被照上很多灿烂的光环,教师职业的艰辛与变更,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师!时代的发展或许会改变教师的形象与内涵,但是,作为教师的特质与应该拥有的形象内涵是不能改变与流失的,儒雅的风范一直是知识分子引以为豪的形象表征,而当一位教师真正的拥有了儒雅风度,不仅仅能够体现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好形象,也是予以学生良好心理成长与完善的最好的校本课程,学生在与老师的共处、交流中耳濡目染,学习心理会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教师在拥有儒雅风度的形象基础上,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断提高,个性得以张扬,真正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由此,我们呼唤教师的儒雅风度,寻求精心打造富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形象思路,最大可能的挖掘教育资源,为了学生的健康心理的成长与完善,作出我们作为教师的最细致、最全面、最合乎教育规律与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努力。

第五篇:教师的素养人格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教师的素养人格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杨 青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每项成绩的背后都有一种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换言之,学生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响,那不仅仅是课本的影响,更多是老师个人行为素养人格对学生身心影响。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后了会怎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充沛的水源,不确定有适应于群体生活的本领。

那么教师要具有怎样的素养人格行为才能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呢?

一、综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知识素养

教师的素养旨在养成一种胜任教师职业所需的各种素质而进行的自觉持续的修习涵养及其综合的过程及其综合发展水平。因为这是个二十一世纪,科技的发达,信息网络高速发展,学生的视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扩大化,对外部世界所传递的新思想新观念如数家珍如数接收。

那么教师在客观的物质潮流,崇尚品牌的二十一世纪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作为教师要成为一个新型教师才能与时代接轨,那么作为新型教师要具有的知识要与时俱进,时代对教师的素养要求也进入一个新层次。因为教师的举手投足将会追随学生成长每一步,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一代,又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的种种原因,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可能产生某些心理问题,从而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生大部分时间就在学校度过,这样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所以教育的真正使命是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外,还要让学生过得有趣,使其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生存的技能,而不是让学生产生一种“一入校门深似海”的恐惧感。

作为教师无疑就是一个不仅要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还要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使命。所以作为人民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再学习,使自身掌握其它学科知识,如语、数、外、计机等,传统工具性基础知识,掌握综合性系统知识也有助于适应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例如开展教育方案研究,如果协调课堂教育工作,以最科学的途径传递学生以知识,在学校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特殊体,他是知识的源泉,是辅导者,是学生优劣的观察者,是父母的替身,是朋友。就因为教师是如此多重角色,所以教师具备的素养对学后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

有深厚的素养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集于一身的教师,他会让他的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一般说来,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的教师是具有以下特点的:(1)教师讲课要有条理,能激发学生思考;(2)讲课有深度,既有哲理的启发,又有艺术的感染;(3)方法灵活多样,富于变化而节奏鲜明;(4)态度和蔼可亲,课堂气氛轻松愉快;(5)严格要求学生,评价客观,没有成见和偏见;(6)有风度有个性,语言幽默风趣;(7)多才多艺,有公开发表论文或著作。总的来说这样的教师就是

一、课上得好;

二、对学生的态度好。这也同时体现了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这种爱不是私爱,不是溺爱,也区别于母爱;而是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为事业的爱。这种爱最主要体现的是把课上好,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感染,给学生以切实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意识和感觉到在这样的课堂上有深远智慧的启迪和崇高感情的体验时他们就认为这是愉快的享受,而不是痛苦的折磨了,在这样的心态下,学生认识情感必然会协调,意志健全,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言传身教,在显性中包含着不少隐性的教育内容,因为教师的素养包含有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他的知识素养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尤其在人文性学科例如语文,教师运用自己的丰富、幽默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包含质感、敏感、通感、幽默感、美感)、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教学中对学生右脑开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个半球的功能明显分工。非智力活动和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都是需要左右脑的协调配合,配合的过程一般表现为以下四个环节:始于观察(右脑),继之于记忆(左脑),深化于思维(左脑),扩展于想象(右脑)即右—左—左—右。传统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左脑教育型,即强调的是记忆和思维这两个环节,右脑开发极少,即不注意观察和想象这两个环节,而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进行左右脑的教育,即“左右脑协调教育”。

因此可以说教师的素养无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产生影响的。

二、教师的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教师是具有多种角色的身份,所以决定了他的行为就有教学交往和课堂管理行为了。而教师的人格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教师的人格是道德、思想、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而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能够起到培养、引导、感染和促进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栽培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的自身的思想人格魅力将会为学生画出一片蓝天,但不合格的教师也会消极地给学生的心灵抹下灰暗的一笔。

为人师表,教师无时无刻不是学生的审美对象,因此教师要具有人格美,也就是包括道德美、学识美和仪表美的和谐统一。教师也要自觉地从这些方面来塑造自己。

道德美和学识美等内在美都可通过外在美—仪表美表现出来。教师仪表要整洁、端庄、大方、高雅而又有时代感,严谨而又和蔼可亲。教师在学生脑海中的形象是教师用自己全部的生活塑造的,但主要是由他的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塑造。学生在对教师形象美的感知过程,是由外在美到内在美。外在美以自然条件为基础以服饰加以装点,由仪表来体现,由教学活动来展现,学生在和老师接触下会情不自禁倍受感染,甚至教师的举止会成为学生的榜样。

一个学生在《难忘的毕业照》一文中描写他对于一位教师的印象,入学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后来这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示的道德力量深深感染了他。在照毕业照时,大家把老师扶在正中座位上,忽然觉得他的形象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严如高山,爱如大海。这就是由内在美和外在美而构成的教师人格魅力,也就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它无时无刻不在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叩击着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感染着学生的精神面貌。

学生和教师交往中总是不知不觉地吸收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作为一位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总是局部的,而他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个性却是完整的,或者说,教师给学生最深印象是他的个性,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最本质的东西是他的风格。

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时会有失误,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该怎样做呢?这里就有一位这样的老师教郑振铎的《海燕》时,板书中出现这样的句子:“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有学生指出,“皎洁”一词用得不当。教师一时也认识不清,但没有随便解释,也没有以师威压人。他说:“那好,咱们就研究一下吧。”就指导学生先查词典看“皎洁”一词的准确含义是什么。然后结合学生学过的语法知识,确定这个句子的毛病是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最后教师坦率地承认,自己原来没有搞清楚,是在教学实践中经师生共同研究得到了提高,今后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都要认真些,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这件事不但没有降低教师的威信,而是给学生树立了从善如流的榜样,也密切了师生的关系。

所以一个教师的行为将是影响学生行为的,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个性的完整起到积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点也不为过。一个教师要在心里充满火种,才可以点燃他学生心中的火苗;一个教师的心中要充满光明,才可以照亮他学生前行的步伐。以身作则,时刻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的广阔空间,这就离不开一个教师对自身的素养和行为人格的要求。

下载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未来职业素养影响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未来职业素养影响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化工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对其职业素养的养成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整体到具体的将体育教育教学与化工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联系起来,从而完成化工专业教......

    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素养的影响

    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素养的影响 摘要:上好美术欣赏课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美术欣赏课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

    警务化管理对警察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影响及策略3(大全五篇)

    警务化管理对警察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影响及策略校的学生学习管理中还存在着问题: 1从学习习惯来看,有些学生喜欢晚上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白天上课期间睡觉,整个课堂在与周......

    大学生信息素养对个体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信息素养对个体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对于自身创新能力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论文结合中国高校的具体实际情况,主要研究了目前大学生......

    顶岗实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

    浅谈顶岗实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职业生涯活动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是大学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学生们毕业后能否迅速地达到与社会的对接,能否找到自己的职业方......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研究11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帮助学生撕开了无知的黑幕,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真理之途;教师是学生的健康、幸福和未来的守护......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结题报告 执笔者:武鸣县双桥镇中心学校 黄 飞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编号:DBB010504桂——2007)课题于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总结报告一、研究的目的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创建于1999年,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的全日制民办高职院校。怎样才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