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研究11

时间:2019-05-15 15:0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研究1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研究11》。

第一篇: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研究11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帮助学生撕开了无知的黑幕,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真理之途;教师是学生的健康、幸福和未来的守护者,教师对学生的爱犹如太阳给地球的爱、春雨给庄稼的爱、自然予人类的爱,既温暖又慷慨,既充裕又静谧,既深厚又绵长;教师是无私和高尚的„„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段话道出了心理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培养的作用和自身的价值。那么,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对学生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美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它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明显地带有易感性、易变性和可塑性。一个在学校受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学生,在整个一生中都会在心灵里保留着灰暗的心境——如在焦虑的教师调教下,学生也容易变得焦虑、紧张和恐惧;在敌对、偏执的教师手下,学生容易产生相应的敌对、偏执以及缺乏自信和尊严等——一旦在人生发展中遇到相应的情景,青少年时代的失败和蒙受羞辱的记忆就会使他失去挑战的勇气、自信和毅力。一个情感能力发展在中小学就受到压制的孩子,命运就会对他们产生不公正的待遇。在歧视中成长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提不高,而且情感发展也容易扭曲。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个人未来的健康与幸福,而且还可能影响他人和社会,诱发不稳定因素,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一项调查表明,有近半数学生对部分教师感到害怕。有些老教师给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对学生不能太客气了,一开始就得把他们镇住,不然他们就会登鼻子上脸,就会骑到教师头上拉屎拉尿。”有的教师以能让学生害怕为荣,以能把学生管老实为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时甚至不择手段,什么训斥、责骂、讽刺、挖苦、罚站、罚值日、打耳光、拧耳朵、掐嘴巴、直至拳打脚踢,各种方法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可是在这些心态不正常、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班里,学生感受到的师生关系却是“猫和老鼠”“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棍子和懒驴”的关系。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在学校里,教师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学生在校的表现,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追求,都极大地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从正面揭

示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努力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优秀教师。但同时也应看到,有些教师由于他们不良的言行和心态,带给学生更多的却是消极影响。致使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消极,厌学、厌校、厌师甚至厌烦父母、亲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教师虽然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明显的问题,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的态度有很大差别。对所谓差生(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冷言、冷脸,毫无耐心和爱心。这种态度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差,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低。有资料显示,在占学生总数20%左右的学习困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成绩不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例如作家三毛上初中时代数成绩不好。有一次她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老师怀疑她作弊,让她站到讲台上示众,并用毛笔在她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美其名曰:“吃鸭蛋”。从此三毛不仅在心灵中就留下了不堪回首的阴影,而且对学习数学也失去了信心。还有一些经常逃课的学生经过我们的访谈,他们并不是因为这门课学不懂,而是“看不上”所教这门课的老师。平心而论,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不爱学习,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大多是与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和不健康心理。

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作者:杨红梅 文章来源:昭武小学

教师心理健康不只是教师自身的健康问题,教师职业是人类最伟大的阳光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势必影响学生的发展。

首先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师也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他们愿意学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互动,努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有所创新,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般都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中小学生的厌恶学习、恐惧学校,有些情况下与教师有关。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用过激的语言,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淡,处理事情不公平等,致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是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试图传播和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对学生来讲,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被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榜样作用所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有些教师虽然没有时刻把扮演道德榜样作为自己角色的一部分,但因为价值观内含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决不可能避免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足够的自信,有明确的目的;才能信赖别人,与人为善;才能重视每一个学生;才能一贯认真备课、准时上课,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这些表现最终会通过教师的表情、态度、言语和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再次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学校所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其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和谐最突出的表现是:师生之间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互相尊重,愿意沟通。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与学生相处时,信任、赞美、欣赏等正面态度多于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对学生以诚相待、关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教师的这种为人处世的优秀品质不是靠说教灌输给学生,而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内化积淀为学生固有的品质,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积极、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相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粗暴、没有爱心;对学生的教育敷衍了事,无视学生的主动性。他们思想狭隘,斤斤计较,胸无大志,遇困难退缩,见荣誉就争。面对这样的教师,学生们也会去争名夺利,忘记了做人的坦诚。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影响之大。

再次还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健康的情绪能引导人积极向上,不良的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学生拥有乐观、稳定的情绪是与教师分不开的。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性,教师情绪的好坏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抑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薄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这说明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克制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决不迁怒于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对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能冷静处理。教师的这种乐观的情绪感染了

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胸襟宽广、热爱生活、遇事不惊、处世豁达,并能提高学习效率。

最终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健全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作为一名教师应懂得,独立、健全的人格是人一生各阶段均应有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必须要尊重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无私、互助、诚挚、谦虚、大度、顽强等优良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于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摘自: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

因此,我觉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学生的学生态度,生活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成绩,个性发展。加强教师心理保健是学校工作当务之急。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构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平等、信任、理解、宽容、真诚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要以平等的观念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以自己健康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使我们成为心理健康的一代。

第二篇: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作为社会对人类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的一种结果,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普通关注是与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也就越加突显。心理健康对在校生的成长有着广泛而普遍的意义,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现就教师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谈几点个人肤浅的看法:

教师给学生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注定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榜样和心理保健医生。

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共享喜爱和感情,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长于激励、生动活泼、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课堂上更能控制学生活动,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学生学习具有更大的创造力,善于培养更多的探究性的人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的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的原因之一,是与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成败与发展。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做一个心胸开阔、健康快乐的教师吧!

第三篇:教师的素养人格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教师的素养人格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杨 青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每项成绩的背后都有一种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换言之,学生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响,那不仅仅是课本的影响,更多是老师个人行为素养人格对学生身心影响。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后了会怎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充沛的水源,不确定有适应于群体生活的本领。

那么教师要具有怎样的素养人格行为才能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呢?

一、综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知识素养

教师的素养旨在养成一种胜任教师职业所需的各种素质而进行的自觉持续的修习涵养及其综合的过程及其综合发展水平。因为这是个二十一世纪,科技的发达,信息网络高速发展,学生的视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扩大化,对外部世界所传递的新思想新观念如数家珍如数接收。

那么教师在客观的物质潮流,崇尚品牌的二十一世纪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作为教师要成为一个新型教师才能与时代接轨,那么作为新型教师要具有的知识要与时俱进,时代对教师的素养要求也进入一个新层次。因为教师的举手投足将会追随学生成长每一步,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一代,又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的种种原因,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可能产生某些心理问题,从而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生大部分时间就在学校度过,这样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所以教育的真正使命是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外,还要让学生过得有趣,使其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生存的技能,而不是让学生产生一种“一入校门深似海”的恐惧感。

作为教师无疑就是一个不仅要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还要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使命。所以作为人民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再学习,使自身掌握其它学科知识,如语、数、外、计机等,传统工具性基础知识,掌握综合性系统知识也有助于适应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例如开展教育方案研究,如果协调课堂教育工作,以最科学的途径传递学生以知识,在学校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特殊体,他是知识的源泉,是辅导者,是学生优劣的观察者,是父母的替身,是朋友。就因为教师是如此多重角色,所以教师具备的素养对学后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

有深厚的素养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集于一身的教师,他会让他的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一般说来,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的教师是具有以下特点的:(1)教师讲课要有条理,能激发学生思考;(2)讲课有深度,既有哲理的启发,又有艺术的感染;(3)方法灵活多样,富于变化而节奏鲜明;(4)态度和蔼可亲,课堂气氛轻松愉快;(5)严格要求学生,评价客观,没有成见和偏见;(6)有风度有个性,语言幽默风趣;(7)多才多艺,有公开发表论文或著作。总的来说这样的教师就是

一、课上得好;

二、对学生的态度好。这也同时体现了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这种爱不是私爱,不是溺爱,也区别于母爱;而是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为事业的爱。这种爱最主要体现的是把课上好,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感染,给学生以切实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意识和感觉到在这样的课堂上有深远智慧的启迪和崇高感情的体验时他们就认为这是愉快的享受,而不是痛苦的折磨了,在这样的心态下,学生认识情感必然会协调,意志健全,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言传身教,在显性中包含着不少隐性的教育内容,因为教师的素养包含有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他的知识素养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尤其在人文性学科例如语文,教师运用自己的丰富、幽默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包含质感、敏感、通感、幽默感、美感)、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教学中对学生右脑开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个半球的功能明显分工。非智力活动和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都是需要左右脑的协调配合,配合的过程一般表现为以下四个环节:始于观察(右脑),继之于记忆(左脑),深化于思维(左脑),扩展于想象(右脑)即右—左—左—右。传统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左脑教育型,即强调的是记忆和思维这两个环节,右脑开发极少,即不注意观察和想象这两个环节,而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进行左右脑的教育,即“左右脑协调教育”。

因此可以说教师的素养无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产生影响的。

二、教师的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教师是具有多种角色的身份,所以决定了他的行为就有教学交往和课堂管理行为了。而教师的人格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教师的人格是道德、思想、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而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能够起到培养、引导、感染和促进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栽培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的自身的思想人格魅力将会为学生画出一片蓝天,但不合格的教师也会消极地给学生的心灵抹下灰暗的一笔。

为人师表,教师无时无刻不是学生的审美对象,因此教师要具有人格美,也就是包括道德美、学识美和仪表美的和谐统一。教师也要自觉地从这些方面来塑造自己。

道德美和学识美等内在美都可通过外在美—仪表美表现出来。教师仪表要整洁、端庄、大方、高雅而又有时代感,严谨而又和蔼可亲。教师在学生脑海中的形象是教师用自己全部的生活塑造的,但主要是由他的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塑造。学生在对教师形象美的感知过程,是由外在美到内在美。外在美以自然条件为基础以服饰加以装点,由仪表来体现,由教学活动来展现,学生在和老师接触下会情不自禁倍受感染,甚至教师的举止会成为学生的榜样。

一个学生在《难忘的毕业照》一文中描写他对于一位教师的印象,入学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后来这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示的道德力量深深感染了他。在照毕业照时,大家把老师扶在正中座位上,忽然觉得他的形象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严如高山,爱如大海。这就是由内在美和外在美而构成的教师人格魅力,也就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它无时无刻不在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叩击着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感染着学生的精神面貌。

学生和教师交往中总是不知不觉地吸收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作为一位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总是局部的,而他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个性却是完整的,或者说,教师给学生最深印象是他的个性,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最本质的东西是他的风格。

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时会有失误,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该怎样做呢?这里就有一位这样的老师教郑振铎的《海燕》时,板书中出现这样的句子:“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有学生指出,“皎洁”一词用得不当。教师一时也认识不清,但没有随便解释,也没有以师威压人。他说:“那好,咱们就研究一下吧。”就指导学生先查词典看“皎洁”一词的准确含义是什么。然后结合学生学过的语法知识,确定这个句子的毛病是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最后教师坦率地承认,自己原来没有搞清楚,是在教学实践中经师生共同研究得到了提高,今后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都要认真些,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这件事不但没有降低教师的威信,而是给学生树立了从善如流的榜样,也密切了师生的关系。

所以一个教师的行为将是影响学生行为的,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个性的完整起到积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点也不为过。一个教师要在心里充满火种,才可以点燃他学生心中的火苗;一个教师的心中要充满光明,才可以照亮他学生前行的步伐。以身作则,时刻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的广阔空间,这就离不开一个教师对自身的素养和行为人格的要求。

第四篇: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张金键

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普通关注是与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也就越加突显。

作为社会对人类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的一种结果,心理健康对在校生的成长有着广泛而普遍的意义,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校生是在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生和成长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受益者,但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受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影响。在目前,我国在校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之高、范围之广,这是必然的现象。因此,从家长到学校、社会都相当重视,有关的研究也相当热烈。本文主要就教师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谈几点看法,以尝试揭示其中的关系。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表面看属于个体行为,但对心理的研究表明,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内源性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在生长过程中本身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变化。如遗传因素、分娩异常、发育迟缓,各种疾病等。内源性因素是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对学生的作用比较直接、明显。

而外源性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不同于内源性因素,具有间接、隐蔽、难以控制的特点。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对在校生来说,社会因素由于学生用于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时间同家庭、学校相比毕竟相当有限,其影响还不是决定性的。家庭因素相对于社会因素,其影响力要大。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由于血缘的关系,学生从其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长辈那些接受的影响直接而细微,容易形成定式,不易改变。

学校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舞台。学校办学思想、文化氛围、物理环境、人际关系及教师的素质直接对学生的行为培养、个性发展、生活和社 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由于教师是学生成长的直接培养指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成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教师的素质引发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又称之为教源性心理问题。

对学生心理问题,过去我们一向过多关注的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源性因素不被重视。不少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咨询,也往往侧重于学生本身的原因。学生有问题到教师身上找原因,这种观点难以被人接受。但实际情况却证明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教师给学生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注定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榜样和心理保健医生。教师队伍的素质,如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情绪情感、个性和意志品质等都对学生起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心理品质进行过滤,剔除不合胃口的,吸收与自己情趣相近的,使自己逐步向自己喜欢的教师靠近,形成与教师相类似的心理品质,这个道理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有些学生连老师的笔迹都可以学得维妙维肖。

心理学上曾对教师的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作了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研究表明,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显著相关,但教师人格特征却能影响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个性。如:

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共享喜爱和感情,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长于激励、生动活泼、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课堂上更能控制学生活动,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学生学习具有更大的创造力,善于培养更多的探究性的人才。

公正、民主、合作的教师则易于培养具有情绪稳定、态度积极、友好、对人诚实、坦率的学生。

善于学习,对本学科性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师,受其影响学生在学业上较认真、专注,容易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作风专制的教师,容易造成学生的紧张、焦虑、冷淡的性格,而且带有比较强的攻击性。教师在的时候学生毕恭毕敬,一旦教师离开则可能秩序大乱,不能自制。

对学生放任的教师,所带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差,缺乏团队精神,什么事情都无动于衷,缺少对事业的责任感。

其他如教师兴趣广泛,学生中也多有业余活动爱好者;教师情绪稳定、态度安详,学生也多心平气和,活动有序;教师偏袒、不公平,则学生多任性、猜疑、自负或自卑。

可见,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的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的原因之一,是与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二、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讲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试验者从几个班中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这些学生有学习好的,有学习差的,大部分是平平常常的。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学生有特殊的潜能,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一年之后,试验者发现这些学生真的个个成了优等生。不管原先的基础是好是差,每个学生都比他们原有的水平有了显著进步。试验者将试验的真相及试验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们也相当吃惊。事实上,教师的知识水平并没有大的变化,仅仅是对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而已。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可能高,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积极地学,积极地思考。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影响。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现在,有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要么“阳奉阴违”。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是否产生对立的师生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五、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六、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起 着重要作用。

七、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教师,易导致孤僻、压抑、焦虑等心理疾患,这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学生形成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人际关系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相外时,信任、欣赏、以诚相待,关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榜样的力量。学生的学习同样包含学习做人的道理,但他们的社会经历有限,难以提供足以学习的榜样。进入了学校后,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将成为学生学习做人的模板,这是教师职业所以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戴高乐将军有一句名言,他说:“我们还可以去月球,那并不是远不可及的事,不过我们所该探寻最远的距离,依然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心灵是最博大的,教师的心灵尤其如此。

1.要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是教师在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关键。管理者应该始终把管“人”放在第一位,了解教师的工作、生活、情趣和爱好,明了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和依法参与管理学校的民主权利,努力保持教师的心理平衡,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2.建立积极的校园人际关系

“文人相轻”,这是一种容易形成效率衰减的人际关系。它使教师间的信息流难以沟通,教师心理上有隔阂,互相防范,影响团队效益的发挥,也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管理者应努力避免这种现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师间的了解与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变“相轻”为“相亲”。

3.采取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有效的心理训练,既能帮助教师消除心理问题,又能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主要方法有团队训练和个体训练,有形训练和无形训练,专门训练和非专门训练三种类型。

团队训练指请心理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训练;个体训练是教师个人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有形训练主要指借助直观的工具或手段进行训练;无形训练要求通过教师间的各种活动和交流达到疏通、融合各种关系的目的;专门训练是有针对性对部分教师集中训练;非专门训练则利用课余、工余时间进行。学校管理者应该对全校教师的心理状况有清楚的了解,制订计划,采取各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心理训练。并且主要地运用个体训练、无形训练和非专门训练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4.用欣赏的眼光看教师

学校管理者评价教师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却是不变的真理,那就是你永远都需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你的下属,这是任何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具有的胸襟。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但教师是普通的。每一个教师都有一种希望自己的工作被人认可,自身的价值得到肯定的心理。如果我们“求大同,存小异”,充分肯定教师哪怕极细小的一点成绩,都会使之成为教师更为努力工作的内驱力。

5.知人善任,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

超负荷的工作量以及与本身素质不相符合的工作容易使人的心理产生异常,如失望、暴躁、焦虑、烦闷等。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要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避免教师超负荷的劳动。

戴高乐将军有一句名言,他说:“我们还可以去月球,那并不是远不可及的事,不过我们所该探寻最远的距离,依然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心灵是最博大的,教师的心灵尤其如此。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只有每位老师能做到智力发达、情感丰富、意志顽强、人格完 整,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乐观精神,具有洞悉学生内心世界的观察能力,与学生密切沟通的交际力,能随时调控自己和他人心态,才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的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的原因之一,是与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讲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试验者从几个班中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这些学生有学习好的,有学习差的,大部分是平平常常的。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学生有特殊的潜能,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一年之后,试验者发现这些学生真的个个成了优等生。不管原先的基础是好是差,每个学生都比他们原有的水平有了显著进步。试验者将试验的真相及试验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们也相当吃惊。事实上,教师的知识水平并没有大的变化,仅仅是对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而已。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可能高,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积极地学,积极地思考。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现在,有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要么“阳奉阴违”。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是否产生对立的师生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教师,易导致孤僻、压抑、焦虑等心理疾患,这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学生形成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人际关系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相外时,信任、欣赏、以诚相待,关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成败与发展。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做一个心胸开阔、健康快乐的教师吧!

第五篇: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如果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能正确的对待学生一些偏激的行为,那么师生关系就能妥善解决。比如我就遇到过一件这样的事:

我教六年级语文,也是班主任,上学年有个女生学习也不错,但性格非常偏激,她一直都不认真听我讲课,和其他同学的关系也很差,无论我怎样鼓励都没有用,原因是她一直认为我和她五年级的老师讲课方式不一样,所以一直不肯接受。有很多次在作业中说些让我伤心的话,我还一如既往的去鼓励她认真学习。有一次她在作文《说说我的心里话》中写出了对我的所有偏见,我读了之后并没有生气,而是批到:你是个坦诚的孩子,能够敞开心扉跟老师交流,老师真的很感谢你!也希望你能以后多多向老师提出建议。从此以后,我发现她认真听课了,毕业时还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说她以前对我有偏见,请我原谅她。我看了信舒心的笑了,教育原来就这么简单。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下载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研究1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研究1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论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翟万友内容提要:心理健康的目标即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其结构,使该心理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结题报告 执笔者:武鸣县双桥镇中心学校 黄 飞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编号:DBB010504桂——2007)课题于2......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对学生的影响

    感谢那一巴掌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对学生的影响 那是1996年5月的一天,在我踏上讲台第二年的一节思想政治课上。当时我在检查前一天布置的作业,检查到一位叫陈俊的同学时,他的......

    信息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与引导之研究

    《信息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与引导之研究》课题研究终期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工......

    教师心理健康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首先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素质及业务水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当先。现代教育是以......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姓名:李源広 摘要:体育锻炼体不但可以强健身体,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它还有助于矫正某些心......

    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

    南京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分类号: 单位代码: 密级:学号:南京师范大学 本科学位论文 题目: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指导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答辩日期 学位......

    教室的布置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室的布置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摘要教室的布置举足轻重,班主任要注重教室环境布置,营造一个科学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