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寓教于乐”的单词教学
“寓教于乐”的单词教学
宿城区仓集中心小学 姬娇
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玩,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记单词上,因此,几乎所有的小学生一提起英语单词,就感到很头痛。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我得出以下一些教学经验。
一、英语单词教学的五个步骤
1.让学生仔细听单词的读音。教师可放录音给他们听,使学生从听觉上正确地感受某个单词的读音。
2.让学生看所学单词所代表的事物之形状。因为小学英语中,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的事物,抽象的甚少。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实物、卡片或了了几笔的简笔画,把要学的单词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一种直观感 受。如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物等单词,可以用实物或玩具进行直观教学。像tree, apple, star等单词,教师可用简笔画帮助教学,既生动,又形象。
3.让学生拼读单词。教师把所学单词书写在黑板上或卡片上,让学生拼读,掌握单词是由哪些字母组合而成的。
4.让学生想其读音和构成。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训练,所学单词的读音和构成已基本上在学生大脑中形成。这时要求学生想一想所学单词读音和字母组合,主要是加深印象,让学生记牢。
5.让学生说出和写出单词,目的是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拿出实物或卡片,要求学生正确拼读出来,并能在英语本上写出来。如教师拿出鸡蛋,学生观其形,就拼写出e-g-g 以上五个步骤,缺一不可,只有通过听、看、读、说、写的练习,才算系统地完成了一个新单词的教学。
二、注重单词教学与做游戏相结合.。
仅仅凭以上五个步骤的训练教学还不够,因为它们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在教单词时,辅以游戏。游戏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体验,它是伴随着儿童成长的。要使孩子们能够在课堂上产生快乐的体验,那么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就必不可少了。课堂上的游戏,并不是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能够把游戏作为一种辅助剂,催化剂,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游戏的运用要找准切合点,把学生的学习与游戏有机地统一起来。有效的游戏教学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指向目标,得到反馈。课堂上运用游戏最多的是单词的教学与巩固,可以说单词的教学离不开游戏。
1、动作类单词的游戏
动作类单词的游戏教学是最生动丰富的,因为它完全可以与学生的肢体语言相联系,让学生既动嘴又动身,好玩又容易记住掌握单词。常用的游戏有“听命令做动作”、“做动作猜单词”、“ COPY不走样”等。在进行这方面的游戏时,引入竞争机制最好,能够提高大家的注意力与进取心。
2、介词类单词的游戏
介词类单词的教学比较枯燥,但是可以让学生“猜物体在哪”这一游戏。比如在新授完介词单 in/on/beside/behind/under/等词后,教师可以问学生“Where is the rubber? Guess!”学生就会兴趣很浓厚了,他们都想让自己猜对,所以那时他们的注意力是集中的,他们可以猜“It's on/in/near/ under„„”这样他们就掌握了这些介词了。
3、实物类单词的游戏
实物类单词与学生的生活接近,学生很容易在生活中找到它们。为了让学生能够做到看到实物就能用英语表达,那么就要在教学单词时采用各种各样的游戏了。比如在教授教室里的物体时,可以采用“ Point to„„”的游戏,也就是“指向游戏”。在教授水果类单词时可以用“Touch and guess”的游戏,也可以用“Listen and draw”这种游戏。这样的单词有些我们可以用实物来引入游戏,有些就在我们身边,比较好设计游戏。那么像有些实物类单词不能够拿到课堂里,就要采用这样的游戏了。比如野营用的工具等,可以用图片来作为游戏的载体,采用“What's missing”这种游戏,这样也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单词类游戏的教学并不是有规律可巡的,只要自己设计的游戏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都可采用。当然学生在玩游戏后教师都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一些小物质,教师自己把握即可。
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一个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爱上English。
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践证明,使用英语游戏,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轻松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学生由于亲身的参与,感情的投入与思维的活动,其心理素质得到更多的训练与提高。
第二篇:教单词做游戏寓教于乐
教单词做游戏寓教于乐
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玩,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记单词上,因此,几乎所有的小学生一提起英语单词,就感到很头痛。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每个人的学习
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英语单词教学的五个步骤
1.让学生仔细听单词的读音。教师可放录音给他们听,使学生从听觉上正确地感受某个单词的读音。
2.让学生看所学单词所代表的事物之形状。因为小学英语中,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的事物,抽象的甚少。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实物、卡片或了了几笔的简笔画,把要学的单词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一种直观感受。如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物等单词,可以用实物或玩具进行直观教学。象sun,moon,star等单词,教师可用简笔画帮助教学,既生动,又形象。
3.让学生拼读单词。教师把所学单词书写在黑板上或卡片上,让学生拼读,掌握单词是由哪些字母组合而成的。
4.让学生想其读音和构成。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训练,所学单词的读音和构成已基本上在学生大脑中形成。这时要求学生想一想所学单词读音和字母组合,主要是加深印象,让学生记牢。5.让学生说出和写出单词,目的是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拿出实物或卡片,要求学生正确拼读出来,并能在三线本上写出来。如教师拿出苹果,学生观其形,就拼写出a-p-p-l-e。
以上五个步骤,缺一不可,只有通过听、看、读、说、写的练习,才算系统地完成了一个新单词的教学。
二、教单词与做游戏相结合,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
仅仅凭以上五个步骤的训练教学还不够,因为它们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在教单词时,辅以游戏,主要是测学生的记忆力如何。要求每个学生自制一朵大红花。教师教每个单词都只用3分钟,那就是让学生听30秒,看30秒,读1分钟,写1分钟。然后就听写所学单词,看谁的记忆力强。教师备有一本记录本,一次通过的,记忆力为100,誉为“记忆力强者”,自己拿出大红花戴在胸前。有时教师还可备些小的奖品。3分钟不能通过,再重新背一遍。两次通过者,记忆力为80,三次以上通过者,记忆力为60。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个个都争做“记忆力强者”。有的同学因记忆力较差,就在教师教新单词前提前预习,做到笨鸟先飞。于是全班记忆单词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是我在一个班做的实验结果。五年级刚学英语时,全班58人,教一个新单词,一次就通过的,32人,占全班55;两次通过的,16人;占全班28;三次以上通过的,10人,占全班17;到了六年级,同样教一个新单词,一次通过的,48人,占全班的83;两次通过的,8人,占全班15;三次以上通过的,2人,占全班2。由此可见,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胜的欲望,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意关心差生,对他们加以个别辅导
每次单词测试结果,必然会产生个别“记忆力弱者”,他们会有种自卑感。教师应正面引导,对他们要有耐心,单独地进行补缺补差,同时要求好的同学多多帮助差生,使差生感受到周围的师生没有瞧不起他们,而是在关心他们,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这样全班就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互帮互学的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第三篇:地理教学寓教于乐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拨动兴趣这根敏感的神经,就能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熟练地驾驭教材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精心设计引言
好的引言就像演员亮相那样,能一下镇住台脚,抓住观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如学习“地球仪”的有关知识时,可让学生猜谜语:“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子小,载着大河和高山。”从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球仪有关知识的浓厚兴趣。
2、创设一个愉快和谐的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兴奋和学习的乐趣。歌曲进课堂,能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许多歌曲中又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学习青藏高原时让学生欣赏《青藏高原》歌曲,并注意观察高原景观及地表起伏情况,这样学生很快能够总结出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地表起伏平缓的特点,使学生在一个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到了地理知识。
3、充分利用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是教师授课时把挂图、地球仪演示给学生看,或者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强化直观的一种趣味性教学形式。地理课运用直观教学方法,这不仅因为地理学科直观性的特点非常突出,还由于地理学科涉及的区域跨度大,必须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领悟其中的地理事象及成因,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现代化,例如:在学习《长江》一节时,课前可以播放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图片,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得出河湖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如水资源、水能资源,、航运价值等,同时也可以知道河流也可以造成水灾。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把学生从“学会地理”变为“会学地理”
4、名言诗句设悬念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使用些名言诗句设置悬念,既能开阔视野,又能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例如:学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教师可先慢吟一句诗,“山腰百花山上雪,河谷炎热着单衣,”之后问学生“同样一座山不同的高度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景观呢?”由此引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5、联想式读图
地理教学中,采用联想式的读图记图方法,生动形象有趣、记忆深刻,能使学生很好地记住地理事物的形态轮廓。如长江似“V+W”形,黄河状如“几”字形,黑龙江省像天鹅,内蒙古像草原雄鹰展翅,海南岛状如菠萝,意大利像高筒靴等等。
6、顺口溜巧记忆
在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点知识需要学生记忆,而死记硬背枯燥无味,印象又不深,那么,采用顺口溜记忆的方法,效果很好。如学习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可利用下面顺口溜帮助记忆,“两湖广宁重河山,五江港澳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台海福吉安。”记忆我国“四至”点时,用顺口溜“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7、巩固知识多样化
同地理教学的其他过程一样,巩固知识也宜形式多样,脱离单纯的教师出题学生回答之乏味,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令课堂气氛活跃,巩固知识可采取竞赛、互检互测或讨论等形式进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愉快地掌握了知识。
总之,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感觉到,有趣——我爱学,有用——我要学,学会——我会学。通过有趣的爱学,有用的要学,学会的会学,达到教学目标。
相关阅读:
第四篇:情景教学,寓教于乐
情境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及生活、社会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感悟生活。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完成课外的一些教学活动。达到课内与课外统一,课堂与生活相连。情境体验教学把知识与感悟深深地烙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在学中感悟道理,体验生活。学习氛围自然浓厚,激发自主建构,获得真实可靠的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情境体验教学符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课本身有很强的说教性,教材中呈现的大量图例与故事外,内容基本比较枯燥。而说教实际上只是解决一个“知”的问题,往往不能激发和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意志因素的利用,这样学生的知要转变为行就缺少了动力。而新课程生活性、活动性比较强,情境体验教学一般以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进行,比枯燥的“讲道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乐在其中。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师应利用录像、录音、电影、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真切的活动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如:可以通过生动的画面再现生活情境,利用情境的感染和移情作用,使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也可以将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用小品、角色游戏等形式再现于课堂,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他人的处境和内心感受,从而加深对自己行为方式的道德价值的判断,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我在讲授《我的家乡》一课时,从网络搜集了许多家乡本地的图片资料,别说学生,就连我这个老师也被家乡美丽的景色陶醉了!而平常身处其中竟然没发现家乡的独特魅力。果不其然,课件一播放,孩子们的嘴都成了“O”型,并发出了一声声的赞叹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就着孩子们兴奋的心情适时的提了一个问题:“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家乡都有哪些特产?”这下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个说西瓜。那个说宝石,还有的说马宋饼„„等我把家乡丰富的物产播放出来,孩子们简直惊呆了,并纷纷说:“我们的家乡原来有这么多好东西!”同时我又提到了我们昌乐的教育也是比较出名的,像我们的昌乐一中、昌乐二中等等的这些学校,历史悠久,在全国都是比较出名的,每年往全国各大院校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学生。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的激情,我想我这节课的目的也达到了。
2.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直接从生活中截取情境,就学生中所发生的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进行情境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并获得全面发展。我在讲授《我能为你做什么》这个板块时,我首先提了一个问题,每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处处感受着所有人对于我们的关爱,那你想过没有,你能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我将学生分了几个小组:家庭组、学校组、社会组。让每个组就家庭、学校、社会集体讨论都感受到了哪些爱?并每个组推选2-3名代表回答,学生们大都说出了自己感受到的爱。家庭组:妈妈每天早起为我做早饭,为我洗衣服,爸爸领我锻炼身体,爷爷会时常看我写作业,奶奶会为我做好吃的。学校组:老师引导我学习新知识,同学会帮助我,生活老师会处处关心我。社会组:过路口时警察叔叔会帮助我,我迷路时好心人会送我回家。学生们大都说出了感受到的爱,然后我又让孩子们集体讨论来如何回报他们对于我们的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家庭组:为爸爸妈妈洗脚,为爷爷奶奶捶背,过节时为家人送上衷心的祝福等等。学校组:为老师倒杯水,为老师唱支歌,为老师做张贺卡,在同学需要帮助时伸出自己的手。社会组:天热时为警察叔叔送块手绢,买雪糕,帮警察叔叔站岗执勤,对帮助我们的好心人说谢谢等。虽然孩子们说的不一定都能做到,但他们最起码意识到了在接受他人爱的同时也要懂得去爱别人,因为爱是相互的,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3.通过各种问题创设情境。通过小而具体、新而有趣的矛盾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营造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融入问题情境之中,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我在讲授《自我保护不麻痹》这节课时,我设置了一个寻常但真实的问题,爸爸妈妈工作忙,没时间来接你,委托一位叔叔或阿姨来接你,你会跟他(她)走吗?你怎么来证实接你的叔叔阿姨是爸爸妈妈让他(她)来的?第一个问题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说道:“不会。”但第二个问题答案就五花八门了。有的说:“认识就跟他(她)走。”还有的说:“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我分组让他们集体交流,然后给老师一个认为最正确的答案。通过交流,孩子们的答案是这样的:可以请来接的叔叔或阿姨用他(她)自己的手机给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并且自己会跟爸爸妈妈说上两句话来证实来接的叔叔或阿姨是不是坏人。我当时就表扬了孩子们,因为这个答案也是我要说的,虽然答案一致,但是从孩子们自己嘴里说出来,效果显然是不一样的。
情境体验教学有利于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的德育功能
从今天的教育发展状况来看,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发展是比较好的,而对于教学过程和方法则比较缺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常被挂在口头,付之实践似乎很少。心理学认为教育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心理交流的过程,而情感则是心理交流的细节,是老师与学生的润滑剂,它弥漫于整个教育的空间,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而品德与社会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德育功能和心理健康内容,这是小学德育工作最重要的主渠道。例如:在学习《爱向我走来》这一课时,可以设计“我是爸爸”、“我是妈妈” “我是老师”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辛苦,爸爸妈妈的劳累等不同工作性质。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者的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方便以及爱。知道去理解和尊重生活中这些劳动者,时刻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没有他们的劳动,他们的爱,我们的生活不可想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很自然的突出本课的主题!有了这种亲身体验,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大为高涨。我相信这比老师千言万语所产生的效果更为深切、更为久远。再如:在《爱心献给你》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体验活动——“体验残疾人”的情境。首先让学生体验肢残人穿衣服。感受他们的不容易,不方便。然后体验盲人。在书包里拿出教材、练习本和笔。最后体验聋哑人,随老师一起唱《爱的奉献》。以上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残疾人的不容易,不方便。以及他们坚强的毅力、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乐观态度。从内心去理解他们学习他们的超人能力,真诚的去帮助他们,尊重他们,爱他们。这就是情境体验教学的效果。自然而深刻。有一句话说得好:“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印象不深,只有体验到的才是最难忘的”。现在看来真是有道理。即达到了教学效果又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情境体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并对那些通过分享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情境体验教学突出的特点是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体会、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课程实施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体验中认知所学内容,使认知内容与个人心理产生“共鸣”,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快乐健康的成长。这既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更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从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情境教学倡导“情趣”和“意象”,为学生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情境教学所具有的广远性,能促进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情境并不是实体的复现,而是简化的模拟。能获得与实体相似的形象,所以给学生以真实感。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通过教师的语言,把情感寓于教材内容之中,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情境教学为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要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和一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形成一定的志向,积极地进行练习,这样,就能把知、情、意、行融成一个整体。总之,情境体验教学法应该成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完善都只有通过创设各种情境,亲自去体验才能实现;只有在体验中,学生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学生的体验而教”应成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的新教育理念,也要注意体验性教育的实效性和运用的策略。品德与社会课必须强化“情感意识”和“情感体验”。只有经过情感的过滤、体验,思想道德认识才能在学生心灵中生根,进而促其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这就可以说是情境体验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运用的成功之处。
第五篇:教学过程寓教于乐
如何把教学内容组织的引人入胜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让小学生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并不是件易事。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予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得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在设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把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本身结构结合起来,巧妙、合理地安排每一个教学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为了萌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我以疑激欲,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在学生认为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必须要通过计算得出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不通过计算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在学生揣测不定时,我让学生任意出分数考我。为了验证我的回答是否正确,还请两个学生通过计算器的计算告诉全班同学老师回答的是否正确,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心底暗暗佩服也好奇老师怎么这么有本事,于是自然而然萌发了探索新知的欲望。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有层次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新知识,得到新规律,从学会到会学。在引导学生探索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我这样设计课堂提问:指着黑板上的六个分数问:“请同学们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这规律是在分数的分母中,还是在分子中,是怎么看出来?”再问:“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是由分母决定的,说说看你们认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提示学生将六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问:“左边三个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中含有哪些质因数?有几种情况?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继续问:“为什么一个分数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呢?”鼓励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接着问:“观察右边三个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它们含有哪些质因数?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出分数考学生,故意安排4/35,5/35和7/35这三个分数,当学生发现7/35能化成有限小数时,教师故作惊奇问:“奇怪了,为什么分母同样是35,4/35和5/3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而7/35能化成有限小数呢?我们刚才概括的规律错了吗?”富有思考性而
且很有趣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必须在总结的规律前面加上“一个最简分数”。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对规律本身有较为充分的理解,又让学生调动了自己的直觉思维、创造思维和分析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巧妙地设计有层次的练习,发展学生的主动思维。
设计形式多样、有趣、有层次的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可以在主动思维中巩固新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首先,让学生判断事先写在小卡片上的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开始是个别举手回答,接着改成同桌抢答,最后又进行集体性手势回答。学生情绪颇高,多样的形式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新知,探索规律,促进学生主动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