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寓教于乐.

时间:2019-05-15 04:1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寓教于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寓教于乐.》。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寓教于乐.

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寓教于乐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也是发展和开发学生智力潜能的契机。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于某科学科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做到寓教于乐呢?本文作者将从创设情境激发乐趣;教学过程以乐促学;激励信心,多元评价,其乐无穷等三大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小学美术

兴趣

快乐

在大多数人看来,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其实,要真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却绝非易事。小学生有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活泼好学,但注意力持久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概括水平处于概括事物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阶段。作为教师,光有耐心和爱心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对孩子们深深的理解和有一颗天真纯朴的童心,只有感受到他们世界的多彩和稚趣,才能更好地发掘学生独特的个性。那么如何点燃孩子的艺术火花,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爱上美术课堂呢?在笔者看来,美术教师要积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给学生一种新奇、有趣的感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心理学》上说:“一个人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了兴趣之后,就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探索,寻找最完善的方法去进行创造性劳动,以至作出创造发明”。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也是发展和开发学生智力潜能的契机。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于某个学科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上课时也会注意力集中。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自己所教学科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学生,真正使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本人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尝试多种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事实证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1、创设情境激发乐趣 《教育学》上提到:“教师要创设一种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和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自觉的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就等于一艘船上有了一个好的舵手,这次航程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开始。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呢?这就需要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学习美术的欲望。

1.1.精彩的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求知欲)

一堂课能否成功,好的导入是关键。导入的精彩、成功,对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反之如果导入的不理想或者失败,那势必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很多老师都很重视新课的导入,但如果导入的方式单一,方法千篇一律,或者导入的时间过长,同样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厌倦之感。这时,我们的教师不妨多动动脑筋,多采取一些灵活多变的导入方式,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课永葆兴趣将学生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乐学”。1.谈话导入:几句启发式的谈话,既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引发大胆想象,导入新课。如在教三年级上册第10课《纸盒“城堡” 》时,我们可以这样导入新课:从前,在茂盛的树林里,有一座漂亮的城堡 „„2.设疑导入: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情趣,引导他们在好奇、欢乐中学习。如:这个城堡会是什么样的呢?它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样的屋顶?3.情趣导入:一段优美的旋律,配上几句简短的措辞,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美妙的艺术世界; 4.综合式导入:五年级的《家乡古建筑》这一课,我把课文内容和我学校附近的莆禧古城和妈祖诞生地等历史古迹结合了起来,组织大家讨论,既联系了历史与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起到较好的效果。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 导语变化性越大、刺激性越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言,为美术课起个良好开端,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1.2多样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首先,多媒体教学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起过渡的桥梁。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将美术中的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比如,我在上三年级《留住秋天》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美丽的秋天景色的影像纪录片,并配上优美柔和的音乐,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浮想联翩,也陶冶了情操。此外,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时,而低年级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的思维顺畅发展,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新知。《时间告诉我》这一课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通过多媒体自创情境来教学。我先提前用稚嫩的童声录制了一个自编的有关珍惜时间的故事,通俗易懂。上课铃响后我就给孩子们播放,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知道了时间的宝贵,应该珍惜时间

其次,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如果教师只在教室里讲,该画哪些、那些部分是画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这样的闭门造车,不如让学生去实地走走,了解树木、房屋的形态,感受一下小巷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电线杆、行人。《美术课程标准》强调:“课堂不仅仅指课堂教学,还可以延伸至课外、校外、甚至国外,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这一观点已成为各国教育者的共识”。《心理学》上说:从早期就给予儿童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和良好的教育,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教师在组织学生上美术手工课时,不妨将上课场地进行改变。我认为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空间,启发他们进行新的尝试,促使他们不断的超越自我。因此要带孩子们走进多媒体教室、走进展览馆、走向郊外„„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学习的,能开拓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发展智力。

另外,优美的舞蹈,动听的音乐,有趣的游戏,幽默的表演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这些情境不仅是娱乐,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形式。

2、教学过程以乐促学

当然,光有精彩的导入,多样的教学形式还是远远不够,轻松愉快,热闹活泼绝非美术教学的全部。自然开花的结果,常见学生因技艺不足而被挫折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因此学生乐学,这只是实现教育目标的第一步。与其它学科一样,美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美术课教学既要传知,也要育人,既要注意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也要进行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乐”与“学”的有效结合。2.1、认真观察,发现乐趣。

观察的对象可以是教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是学生自身比较感兴的想竭力摹仿或创造的东西。教师在提供素材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尽最大可能的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多以学生没有接触过或接触次数比较少又很感兴趣的东西为素材。就比如农村小学生对于火车是很模糊的,因为他们见的比较少甚至于从未见过,教师这时应该多准备有关于火车的图片、文字材料及模型使学生能理解火车这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并牢牢加固火车是美好事物的一种情感;同时教师也应该对火车的构造进行简单讲解,使学生理解并培养在自己眼中火车概念,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造型设计和使用各种材料制作模型。学生也可以自己去发现和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实际上农村小学生的视觉范围要比城市小学生的视觉范围广阔,山永远是绿的,水永远是清的,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也是很容易接触到的,自然激发他们兴趣的东西就无处不在,而且他们所接触到的也是大自然中美妙的一切,教师就需要鼓励和激发学生把看到的使用各种表现手段表现或塑造出来,以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记忆和由此能产生一定范围内的积极联想。例如当学生上课文《鸟之王》,学画“小鸟”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小鸟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将小鸟的形体概括为圆形、椭圆形,然后让学生试着将这些几何形组合成小鸟的不同形态,随后教师再归纳演示于黑板上,并用线装饰,加上翅膀。请学生进行简笔画练习,加强小鸟的动态记忆。2.2、动手创新,自得其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最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和开拓型的人才,现代教育的一切手段应为培养有高度创造性的人才服务。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探究能力,这是探究式学习法所倡导的。纵观传统的手工课,老师教一步学生跟一步,课堂中弥漫着浓浓的“匠人之气”。但这种重“匠气”轻创造的手工传授模式已远远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了。而开放的美术学习课堂,实为一种教学理念的开放,它旨在创设一个和谐、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学习气氛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容易被激发起来。这一点,在手工制作课中表现尤为明显。学生对手工制作课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老师布置的工具一样都不少,按时带来。下课后还会缠着我:“老师,我们希望明天又有美术课”。这证明孩子们盼望上美术手工课,他们喜欢收获手脑结合的成功与喜悦。对于老师们来说,上此类课却有些棘手。在几年实践中,我摸索了一些方法:(1)、对于一些讲解很费劲收效却甚微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先不急着讲解示范,而是给他们一些事先已做好的作品(教师范作和其它班学生作品),让他们拆一拆、想一想、装一装,在自主的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玩偶大本营》,我把这一课的学习过程分四个步骤:a、分发示范作业让学生观察以后再折开,发现问题,提出质疑。b、学生上台演示制作过程。c、分组讨论,解决问题。d、独立思考完成作业。这些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方法,有必要大力提倡。(2)、提倡“用身边的东西塑造一切”,如纸工,石画,塑泥,编绳。纸工是用各种材质和颜色的纸进行平面或立体的造型,包括剪纸、折纸、纸编织、捆扎、自由撕贴和纸浮雕等。而石画是指巧妙地借用卵石本身的纹理作画,有的只需寥寥几笔,形象便栩栩如生。另外塑泥和编绳同样让孩子们乐此不疲。现代化的生活,让我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而同学们从手工制作唤起了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它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驰骋天地,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艺术”的创造力。当一件富有创意、色彩明快,体现学生个性的作品展现出来时,我感受到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创作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3)、允许课堂稍乱一些。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更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答案。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对“乱”现象的排斥,在某种程度上实际是依赖与那种传统教学的中规中矩。对“乱”的宽容,往往是对个性的尊重,对创造力的呵护。2.3、激发想象,乐在其中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孩子想像发展的趋势是:由无意想像发展到有意想像,由再造想像发展到创造想像。低年级孩子的想像异常活跃,大胆,令人惊叹不已。而孩子的家长,往往因为孩子的一些大胆的想法而约束他们,对他们的想法,常常没有理由地加以纠正。久而久之,孩子们感到爸爸、妈妈不理解他们,从而抑制了孩子对事物的兴趣,抑制了想像力的发展。因而,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像。例如,三年级《拼拼摆摆》的教学,由于本课意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先随便用剪刀剪了一个形状,让学生认真观察,并启发学生:“它们像什么?”,“看看谁脑袋反应快”,“说说想到了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使我惊奇万分,有的说像落叶,有的说像天上飘来飘去的白云,有的说像海面上的海浪„„,接着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剪纸,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拼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图案,看谁拼得多,孩子们在很愉快的活动中,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3、激励信心,多元评价,其乐无穷

教学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意的交流过程,充满着浓郁的情感色彩。小学生带着好奇,怀着希望,对一切都有美好的憧憬。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情感,对学生充满深厚真挚的爱,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每个学生都给予期待,给予信任,给予厚望。(1)、我们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能是事先作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去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有了自信,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2)、教师应该尝试不拘泥于常规的上课形式,让全班的智慧有机的结合起来。如男女搭配小组、自由组合小组、集体创作等形式来组织教学的。这样可以兼顾学生功底的好坏,大家相互帮助,共同收获成功的喜悦。如果教师片面的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一部分学生,那么这种教育方法也是失败的,只有面向全体,普遍提高才是成功的教学方法。(3)、对学生作业采取“比一比,争红星”的激励竞争机制。教师对学生按时认真完成的作业给予“小红星”的累积奖励,并布置在班中的优秀作业栏里,学生对于老师的奖励很敏感,因此他们认真作业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4)、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讲究方式,要站在学生的视点上去认识了解他们的作品,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造。首先,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闪光点与过人之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加以肯定、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努力学习。另外,评价语言要丰富。评价要有机智性、随机性,但更多的应该是激励性的语言。如 “如果涂上颜色,你的画会更好”、“相信自己,你会比他们画得更漂亮”、“继续努力,老师知道你能行”

我国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早就提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每个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悉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美术教师要与时俱进,具备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寓教于乐,这样才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2】《福建教育》 第一,二,四期 2007 【3】《.学习方式的变革.》 杨九俊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08.【4】《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 陆明德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223.【5】《教育心理学》李伯黍、燕国材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6.1. 【6】《中国美术教诲》

2007年2、3期

中国美术教诲出书杜 【7】《少儿美术》

2006年 1、2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二篇:美术教学与寓教于乐

美术教学与寓教于乐

纪台镇吴庙小学 主讲人:孙建德 2012年2月24日

美术教学与寓教于乐

小学美术教育是指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指导下,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种种美术方面的能力,知识和个性品质。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的美术家,而是提高儿童美术的审美文化素质。排除了抓升学率的顾虑,美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

美术是体现儿童心灵的重要窗口,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乐学爱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以教育心理学的情感理论为基础,善用愉快这一种情绪体验,让实践性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步发展,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培养美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将是新时期美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正因为兴趣情绪对于学科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就从爱,美,兴趣,创造这四个方面来谈谈美术教学与寓教于乐的相关性。

一、爱

爱是儿童基本的心理需要,儿童渴望在充满爱的,愉快的环境中成长,所以教育应渗透着爱,是用爱进行教育。作为美术教育者,教师不应把美术课看成单纯的技能传授,而应提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得到爱,也要教学生学会爱。这种双向的爱首先要以了解学生为出发点。一方面要了解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共同心理特征,及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如现在的独生子女聪明,自信,渴

望有表现自我的舞台,教师如能善用这些心理特征,启发学生去乐学爱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对实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将大有益处。其次,应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愉快体验和反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仍会反作用于增进人的愉快感受。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的人格爱好,促进他们发挥潜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现行的美术教材中,无处不需老师通过美的教学内容的挖掘,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爱是愉快的源泉,更是美术教学的基础,所以每一个美术教育者均不可忽视爱对儿童美术的促进作用。

二、美

现今的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重视提高儿童的审美文化素质。事物的美或丑可以引起人的审美感。寓教于乐可以加强儿童的愉快体验,而美感与愉快的关系可以表述为:美感总依存于愉快,没有愉快,就很难有对美好事物的真实情感愉快总伴随美感,没有美感,也很难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充满愉快。关于美感与愉快的关系,刘兆吉教授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通过审美过程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心理、精神上的愉快感,这就是美感。它可以表现为三种审美境界一是感性愉悦的审美境界,也称为悦耳悦目的审美境界二是领悟愉悦的审美境界,也被称作悦心悦意的审美境界三是精神愉悦的审美境界,也被称作悦志悦神的审美境界。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审美境界,标志着审美教育和审美修养的成熟程度。爱美,求美是人的天性,也是儿童基本的心理需

要。特别是在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和谐发展过程中,更是不可缺少美育。在学科美育、品德美育、环境美育和活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寓教于乐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美感和愉快这两种心理体验对学生进行教学教育。

(一)学科美育

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教学策略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有意识地对教学进行计划、实施、调节,以求得最大教学效率的艺术、技巧或方法。”学生的学习负担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的学习负担已随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深化逐渐减轻。而主观方面是其对学习的心理感受。主动、有趣味的学习或富有挑战的问题会引得学生废寝忘食而其乐无穷,所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成了美术教育教学的关键。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分为绘画、工艺、欣赏三大部分,主线是发展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教师用生动贴切的语言作引导,出示大量生动的形象的教具,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愉快探索的情感,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美术,体验美感,而不称其为负担。

(二)品德美育

德育应始终贯穿于美育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每一篇教材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学美术的同时,思想品德上也能取得进步。

(三)环境美育

美术教育和物质生存环境密不可分,教师应教会学生以审美的眼

光去看自然环境,以审美的态度去改造环境,以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美创造美。当儿童周围的环境呈现赏心悦目,勃勃向上的生机时,沐浴在美的阳光下的儿童,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而教师也巧妙地借助环境美育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四)活动美育

学校和教师可通过野外写生,参观作品展,开展各种展览和比赛等多种活动手段,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审美文化素质。

三、兴趣

兴趣总是和情感,愉快相联系的,没有情感的参与,愉快的支持,就不会有兴趣。兴趣乃是引发情感,产生愉快的源泉。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越浓,注意力就愈集中,观察愈仔细,反映也愈清晰,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活动也最有成效。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老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常常从唤起兴趣开始。要培养学生完美和谐的个性,也是从培养学生广泛而高尚的兴趣开始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使学生在美术课上成为“乐之者”,就应引起学生兴趣,使教学内容像淙淙山泉,流进学生心田。首先,鼓励是激发兴趣的好方法。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兴趣由肤浅不稳定向深刻稳定发展,审美观念初步形成。在学生画得不带劲或失败时,在活动进行中或干完以后,鼓励是批评和表扬以外最好的教学手段。鼓励包含很丰富的心理内容,其

中主要有信任和期待。古法有“取法乎上,得乎中”。外国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说法。在美术教育中,教育者应熟知儿童心理特点,对不同的儿童,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更上一层楼,激发他们的兴趣。定一个适当的阶段目标,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循序渐进,将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乐之者”。其次,应消除思想负担,促进思维发展。随着儿童年龄的发展及审美观的形成,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日益鲜明。部分学生觉得画画是长时间枯燥的活动,有的因绘画失败而日益失去兴趣。在这里教师应将美术教育教学变苦为乐,“学海无涯乐作舟,书I—jJ有路趣为径”。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让他们明白美育并不单纯指美术技能,培养学生宽容的审美心理,允许别人有与自己不同的审美选择。最后,教师应用兴趣激励的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围绕教学目的进行多样生动的引导,扩大课堂包容量,采取即兴竞争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活泼牛动的环境中强化美术兴趣。

四、创造

任何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成分,每——个人也具有—·定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高低和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都有关。因此,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的情感对创造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其关系可概括为:愉快促进创造,一个充满愉快心情的人,能够大大提高其创造欲。另一方面,创造产生愉快,真正的创造过程和任何创造结果,都会使人的愉快感油然而生。

创造是儿童自我发展的需要,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欲望,创造力是蕴藏在每个儿童身上最宝贵的资源。美术绘画是儿童发挥其创造想

象力的沃土,而美术教育者恰似耕种者,通过教育使儿童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同时,在这些学习和活动中,儿童会真正领略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挖掘学生潜力,更好地发挥其创造才能。在教材中,有为数不少的想象画,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善于引导学生思维共鸣,在其情绪反应处于高潮,创造欲望达到顶峰时要求他们进行发挥创造。在其他内容的教材中也可要求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创造,在抓、点、线面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颜色、外形、花样上作创新。21世纪是创造的时期,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对于美术教学和审美情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上从爱,美,兴趣,创造这四个因素谈了美术教学与寓教于乐的关系。为了能让学生从小便能在一个充满美的环境中进行.审美活动,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努力营造一个美好而愉快的乐园,激发起学生喜爱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热情。

第三篇:驾驭教材 寓教于乐──小学美术愉快教学

驾驭教材 寓教于乐──小学美术愉快教学

在愉快教学中,提倡让每个孩子都身心愉快,不论孩子做的好与坏,都应在肯定的基础上再加以适当引导,让每个孩子都尝到甜头,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巩固学习兴趣,获得学习动力。

1.注重环境氛围的设置。

小学生十分渴望得到老师表扬、鼓励。因此,为了使学生的兴趣并不因一节课的结束而中断,就要设置一些环境氛围安排作品展示,给学生的学习以适时而恰当的激励。例如:在《开心台历》这一课中,我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布置了一个以购物商店为背景的环境,请学生们把自己的作品都摆出来,让学生做售货员介绍自己的“商品”,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我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台历?它美在哪里?”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评论着,通过评价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了学习效果。

2.注重评价的正面性。

美术教学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信心和鼓励,能使学生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激发起学习的内驱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评价学生时要多用肯定鼓励性的语言。例如在《海底世界》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每人绘画自己喜欢的海底世界时,一些学生自己认为画得很糟,可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却表扬了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进行更大胆的想象。学生从中受到极大鼓舞,都能大胆地想象、创造,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最后上交的作业画面也各不相同,充满了想象力。

3.注重学生的自我展现。

艺术表现是个体情感、审美趣味通过材料运用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体现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和精神世界。教师应给学生多一些表现自我的空间,但求用主题突出、生动、个性鲜明的形象展现出童心世界。例如在上《时间告诉我》时我首先让学生讨论:清晨,当你正在闷头大睡时,想象什么样的闹钟才能叫醒你?孩子们的观点有:美妙的音乐声响起;恐龙式的闹钟在大吼;百灵鸟的叫声响起;装有 电子 眼的闹钟发出两道绿光照在小懒虫的脸上„„经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再让他们进行创作,所完成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活情趣。总之,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涉及师生理性和感性的动态交互过程,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而且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地心与心的交流,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寓教于美的享受,寓教于情感的陶冶,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充分地、深刻地、创造性地展开。

第四篇:美术教学应该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美术教学中应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进而展开思维和想像的翅膀去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认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教师的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学习。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的表现。

一、重视教材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行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具体教学时,教师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学习美术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逐渐明白学习美术的重要性。教师倘若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最有效的手段,它具有特殊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的东西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千篇一律、多次重复的东西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变换地刺激学生,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三原色、三间色”时,如果抽象地讲解知识,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教师可先用水彩颜料调配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支玻璃试管内,再拿三支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给学生,然后讲解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由哪两种原色调配而成,再拿试管做演示。当教师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支试管内,晃动后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这个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学生像看魔术表演一样看教师演示,个个兴趣盎然。

三、激励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会使人对该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总想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总想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尤其是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在绘画上往往多次受挫,因此对绘画毫无兴趣,甚至惧怕绘画。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有意创造条件,给他们展示才华的平台,并及时给予评价,学生会因得到鼓励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渐渐提高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相同图样排排队”时,教师介绍了几种不同的绘制方法,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第一种方法是描绘,适合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第二种方法是拓印,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印制。如莲藕的截面像朵花,花菜的截面像棵小树,大白菜的菜根截面像朵玫瑰花„„这种方法适合任何学生。第三种方法是剪纸,只要掌握剪纸的方法就可以了,不需要有太好的绘画基础也能制作出精美的图案。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人人都能参与,个个动手操作,再加上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注意传授知识的科学性,还要注意传授知识的艺术性,即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第五篇:情景教学,寓教于乐

情境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及生活、社会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感悟生活。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完成课外的一些教学活动。达到课内与课外统一,课堂与生活相连。情境体验教学把知识与感悟深深地烙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在学中感悟道理,体验生活。学习氛围自然浓厚,激发自主建构,获得真实可靠的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情境体验教学符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课本身有很强的说教性,教材中呈现的大量图例与故事外,内容基本比较枯燥。而说教实际上只是解决一个“知”的问题,往往不能激发和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意志因素的利用,这样学生的知要转变为行就缺少了动力。而新课程生活性、活动性比较强,情境体验教学一般以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进行,比枯燥的“讲道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乐在其中。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师应利用录像、录音、电影、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真切的活动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如:可以通过生动的画面再现生活情境,利用情境的感染和移情作用,使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也可以将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用小品、角色游戏等形式再现于课堂,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他人的处境和内心感受,从而加深对自己行为方式的道德价值的判断,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我在讲授《我的家乡》一课时,从网络搜集了许多家乡本地的图片资料,别说学生,就连我这个老师也被家乡美丽的景色陶醉了!而平常身处其中竟然没发现家乡的独特魅力。果不其然,课件一播放,孩子们的嘴都成了“O”型,并发出了一声声的赞叹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就着孩子们兴奋的心情适时的提了一个问题:“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家乡都有哪些特产?”这下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个说西瓜。那个说宝石,还有的说马宋饼„„等我把家乡丰富的物产播放出来,孩子们简直惊呆了,并纷纷说:“我们的家乡原来有这么多好东西!”同时我又提到了我们昌乐的教育也是比较出名的,像我们的昌乐一中、昌乐二中等等的这些学校,历史悠久,在全国都是比较出名的,每年往全国各大院校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学生。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的激情,我想我这节课的目的也达到了。

2.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直接从生活中截取情境,就学生中所发生的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进行情境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并获得全面发展。我在讲授《我能为你做什么》这个板块时,我首先提了一个问题,每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处处感受着所有人对于我们的关爱,那你想过没有,你能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我将学生分了几个小组:家庭组、学校组、社会组。让每个组就家庭、学校、社会集体讨论都感受到了哪些爱?并每个组推选2-3名代表回答,学生们大都说出了自己感受到的爱。家庭组:妈妈每天早起为我做早饭,为我洗衣服,爸爸领我锻炼身体,爷爷会时常看我写作业,奶奶会为我做好吃的。学校组:老师引导我学习新知识,同学会帮助我,生活老师会处处关心我。社会组:过路口时警察叔叔会帮助我,我迷路时好心人会送我回家。学生们大都说出了感受到的爱,然后我又让孩子们集体讨论来如何回报他们对于我们的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家庭组:为爸爸妈妈洗脚,为爷爷奶奶捶背,过节时为家人送上衷心的祝福等等。学校组:为老师倒杯水,为老师唱支歌,为老师做张贺卡,在同学需要帮助时伸出自己的手。社会组:天热时为警察叔叔送块手绢,买雪糕,帮警察叔叔站岗执勤,对帮助我们的好心人说谢谢等。虽然孩子们说的不一定都能做到,但他们最起码意识到了在接受他人爱的同时也要懂得去爱别人,因为爱是相互的,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3.通过各种问题创设情境。通过小而具体、新而有趣的矛盾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营造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融入问题情境之中,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我在讲授《自我保护不麻痹》这节课时,我设置了一个寻常但真实的问题,爸爸妈妈工作忙,没时间来接你,委托一位叔叔或阿姨来接你,你会跟他(她)走吗?你怎么来证实接你的叔叔阿姨是爸爸妈妈让他(她)来的?第一个问题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说道:“不会。”但第二个问题答案就五花八门了。有的说:“认识就跟他(她)走。”还有的说:“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我分组让他们集体交流,然后给老师一个认为最正确的答案。通过交流,孩子们的答案是这样的:可以请来接的叔叔或阿姨用他(她)自己的手机给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并且自己会跟爸爸妈妈说上两句话来证实来接的叔叔或阿姨是不是坏人。我当时就表扬了孩子们,因为这个答案也是我要说的,虽然答案一致,但是从孩子们自己嘴里说出来,效果显然是不一样的。

情境体验教学有利于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的德育功能

从今天的教育发展状况来看,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发展是比较好的,而对于教学过程和方法则比较缺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常被挂在口头,付之实践似乎很少。心理学认为教育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心理交流的过程,而情感则是心理交流的细节,是老师与学生的润滑剂,它弥漫于整个教育的空间,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而品德与社会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德育功能和心理健康内容,这是小学德育工作最重要的主渠道。例如:在学习《爱向我走来》这一课时,可以设计“我是爸爸”、“我是妈妈” “我是老师”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辛苦,爸爸妈妈的劳累等不同工作性质。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者的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方便以及爱。知道去理解和尊重生活中这些劳动者,时刻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没有他们的劳动,他们的爱,我们的生活不可想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很自然的突出本课的主题!有了这种亲身体验,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大为高涨。我相信这比老师千言万语所产生的效果更为深切、更为久远。再如:在《爱心献给你》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体验活动——“体验残疾人”的情境。首先让学生体验肢残人穿衣服。感受他们的不容易,不方便。然后体验盲人。在书包里拿出教材、练习本和笔。最后体验聋哑人,随老师一起唱《爱的奉献》。以上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残疾人的不容易,不方便。以及他们坚强的毅力、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乐观态度。从内心去理解他们学习他们的超人能力,真诚的去帮助他们,尊重他们,爱他们。这就是情境体验教学的效果。自然而深刻。有一句话说得好:“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印象不深,只有体验到的才是最难忘的”。现在看来真是有道理。即达到了教学效果又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情境体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并对那些通过分享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情境体验教学突出的特点是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体会、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课程实施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体验中认知所学内容,使认知内容与个人心理产生“共鸣”,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快乐健康的成长。这既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更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从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情境教学倡导“情趣”和“意象”,为学生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情境教学所具有的广远性,能促进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情境并不是实体的复现,而是简化的模拟。能获得与实体相似的形象,所以给学生以真实感。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通过教师的语言,把情感寓于教材内容之中,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情境教学为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要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和一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形成一定的志向,积极地进行练习,这样,就能把知、情、意、行融成一个整体。总之,情境体验教学法应该成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完善都只有通过创设各种情境,亲自去体验才能实现;只有在体验中,学生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学生的体验而教”应成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的新教育理念,也要注意体验性教育的实效性和运用的策略。品德与社会课必须强化“情感意识”和“情感体验”。只有经过情感的过滤、体验,思想道德认识才能在学生心灵中生根,进而促其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这就可以说是情境体验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运用的成功之处。

下载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寓教于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寓教于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过程寓教于乐

    如何把教学内容组织的引人入胜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让小学生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并不是件易事。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予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得到规律,......

    地理教学寓教于乐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拨动兴趣这根敏感的神经,就能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熟练地驾......

    寓教于乐——初中生物教学经验

    寓教于乐——浅谈初中生物教学心得 英杰希望学校 杨洁 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教学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就要求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

    “寓教于乐”的单词教学

    “寓教于乐”的单词教学 宿城区仓集中心小学 姬娇 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玩,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记单词上,因此,几乎所有的......

    寓教于乐之Chant教学

    寓教于乐之Chant教学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生动活泼、轻松快乐、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身心放松,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语文教学如何寓教于乐

    语文教学如何寓教于乐古语有云:“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今人亦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

    寓教于乐 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最终版)

    寓教于乐 活跃小学英语课堂 陈婧彧【摘要】我们已步入二十一世纪,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逐渐升华与完善。新课标要求英语课程注重素质教育,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特别强调要关......

    浅谈寓教于乐

    浅谈寓教于乐 袁市中心小学肖洁 论文摘要:寓教于乐是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本文从“寓教于乐”的含义及本质入手,列举其在国内开展的一些实例,再探索其实施途径。 关键词: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