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架设师生沟通的桥梁——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语言的运用
架设师生沟通的桥梁
——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语言的运用
滨海县实验小学
聂尧春
小学体育课是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上好。要上好体育课,达到一定的教学质量,就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实际,科学的组织教学,讲解法是体育教学中的基本方法,是师生间的桥梁纽带,怎样更易沟通,生动形象,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儿童语言的问题显得极为重要。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充分认识使用儿童语言,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特点。教学少不了讲解,教师的讲解,要以学生理解为原则,给小学生上课,要进入角色,用成人生硬词句,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根据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活泼可爱,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对单调的成人化词句不感兴趣,他们的学习情绪,往往因过长的生硬讲解而降低,课堂上往往出现讲话、打闹等现象。因此,体育课上要根据少儿的特点,结合日常生活,讲一些通俗、易懂的儿童语言,这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生动具体,恰当灵活地掌握运用儿童语言的方法。运用儿童语言上课,并不是课上讲几句儿化语就能解决,而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的:
1、内容的情节化,语言的感情化。
为了使讲解生动活泼,趣味浓厚,我们根据少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的特点,将教材内容故事化,将故事情节口语化,使小学生听起来更为亲切,把学生从听故事中自然地引入到教材学习中去。这样,学生被故事情节吸引,不仅容易理解教材,而且在思想方面也得到教育,另外,我们要求故事的主题单一明确,语言生动浅显,形象鲜明突出,便于记忆模仿。例如,教“跑三步篮”时,编成“猴子摘仙桃”的故事,教“传长球”时,编成“打大灰狼”的故事,教“兔跳、象行、熊行”时,编成“游览动物园”的故事,在教“游戏类和一些选用教材”时,结合日常生活,编成“到果园劳动,赶马车、开火车”的故事等等。当然,还结合一些自制的简易教具来增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收效好。
教师的儿童语言,还需要有感情色彩的语调,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处理好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和语调的变化,使自己的语言同教材内容相协调,使故事的情节与绘声绘色的语调、表情相结合。根据少儿的特点,用稚嫩的声音、活泼的语调,鼓动性的语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巧妙运用比喻。
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往往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教材是可以用比喻的方法进行讲解的,如教“立定跳远”时,可采用学青蛙跳、学猫跳落地没有响声的比喻,教“小步跑”可形象成快速下楼梯,教“投掷垒球”动作时,比喻成抽鞭子的用
力鞭打动作等等。当然,比喻必须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是小学生们熟悉的事物,把学生看到过的、听到过的现象,移植到课堂上作比喻,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运用儿歌和口诀的形式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由于少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暂,教师语言必须简洁明了,对那些几名话交代不了的活动内容、要领,可编成儿歌口诀,以代替单调的讲解,口诀字少,押韵顺口,儿歌的意境优美、语言精练,念起来琅琅上口,易理解。比如,学习“左右手原地运球”其要领可编成“两腿分稍弯曲,小手掌成勺型;发力点要记牢,眼看前数节奏”;又如,教“指尖旋球”时,让小朋友们边练边说“小篮球,指尖飞,一手旋一手拨,找平衡加速度,一二三四五六”,再如,为了集中注意力,保持队形整齐,可以搞个儿歌对答,教师:“比一比,哪组排得齐?”学生:“我们排得齐,谁也不乱挤”等等。当然,儿歌和口诀力求做到生动形象,节奏明快,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三、深入沟通,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儿语化程度。为了在教学中更好的运用儿语,我除了掌握一定的儿童语言基础知识外,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同他们一起活动,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观察他们的各种动作、姿态、表情、语言。除此之外,我还广泛地吸取同行们及其它学科老师经验,集思广益,反复加工、修改,这样,在运用时才能更加恰当、生动、形象,课上小朋友们感到自然亲切,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虽然我一直在学习充电,但在表达上还达不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尽管自己花了不少精力备课,课上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教学效果就是不好。后来通过我不断努力,与小朋友们接触沟通,终于认识到,要上好小学体育课,教师必须具备儿童化的语言、儿童化的情感、儿童化的动作、儿童化的组织形式,将声、形、情有机地结合起来,方能奏效,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此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商讨。
第二篇:礼貌架设师生沟通的桥梁
礼貌架设师生沟通的桥梁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从小的方面来看,礼貌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向外扩展一点,礼貌可以反映一个家庭、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再向外扩展一点,礼貌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人文状况。再向外扩展一点,礼貌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国体。
我们每一个人,一举手一投足,不仅仅代表着我们自己,还可以像火把一样,将光和热辐射到周围的世界去,用我们的素质和魅力去影响身边的人,别小看我们个人的力量。
作为最基本的礼貌,打招呼应该和吃饭、刷牙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被纳入孩子的教育中去。作为老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成为孩子们的表率,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当中,一切显得那么的自然和谐。
懂礼貌是与人友好相处的前提,孩子从小懂礼貌更容易被人接纳。要想孩子形成良好的礼貌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意志力弱,行为不稳定,目的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较差,教师应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将礼貌教育贯穿于孩子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
我觉得作为班主任,与学生谈话要注意谈话的技巧,要讲究谈话的艺术性,使师生之间能够有良好的互动。与学生谈话首先要注意态度和蔼,语气亲切。
有一次放学之后,我照例去巡视一下课室的情况,发现垃圾桶里面的垃圾还没有倒掉,而课室里只有成同学一个人。我想要求他把垃圾倒掉,刚要开口,发现他是负责前一天的卫生工作,怎么才能够叫他完成这项工作,而又不至于令他觉得麻烦和埋怨呢?我并没有立即开口,只是在课室门上敲了一下,问:“你怎么还没有回家啊?”
成说:“我刚好登记完作业,现在正在收拾书包,立刻就走了。”
于是我就在课室里面走了一圈,走到垃圾桶旁边,故意说了一声:“哟,怎么今天的垃圾还没有倒掉?成梓淇,你能不能帮老师把垃圾倒掉呢?”
他这样一听,自然不好推迟,一口就答应了。在他拿起垃圾桶的时候,我又补充了一句:“倒完垃圾以后记得把手洗干净再走,老师的桌子底下有洗洁精。”
听到这样的话,成梓淇同学向我笑了笑,提着垃圾桶一溜烟地去了。
后来想想,如果当时我用命令的语气,而不是征询的语气,可能事情就不会那么轻松明快地解决了。这跟教育专家所倡导的蹲下身子跟学生对话的作用是相同的。
师生相处的过程中,礼貌是平等的桥梁,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
第三篇:架设沟通留守儿童心灵的桥梁
架设沟通留守儿童心灵的桥梁
安陆市雷公镇罗庙小学卢润明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走出家门,加入到打工潮,孩子或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随其他因公务留守家园的亲戚。留守儿童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这就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课题—如何保持与留守儿童心灵的沟通问题。
为了更多地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孤寂的阴影,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尝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做法,愿与各位教育工作者分享。
一、多方式调查了解留守生学习生活环境,真诚走进每位留
守儿童心灵。我们是农村学校,留守生比例在我班高达89%。为了确实了解他们的心里所想,我坚持跟全班留守生逐一进行谈话,采用实地走访调查、电话家访等方式,了解每位留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用诚挚的爱心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通过谈话调查,我把他们的家庭状况、家庭成员、平时的学习情况及他们的愿望等一一记录下来,编成留守生家庭档案。通过面对面、朋友式的谈话,孩子们慢慢放开了心理顾忌,大胆袒露自己的心声,我和留守生的心理距离更近了。
二、开展多形式关爱活动,填补亲情渴求。据我了解,留守
生最大的渴求是亲情。有的孩子父母年头出门年尾才进家门,还有的孩子几年都没见到父母,他们最希望的是父母给他们买一件衣服、买一个玩具、带他们上街、一家人逛公园等,他们的要求不高,却朴实可爱。作为语文老师,我不可能代他们的父母实现孩子的愿望,但却可以变换形式,让他们同样体会到亲情就在他们的身边。如我经常翻阅我班留守生档案,知道某同学的生日到了,一束鲜花、一声祝福、一首生日快乐歌,一个平凡的示意都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除了亲人,还有人也在关爱着他们。为了让留守生能有机会和父母说说心里话,在我们老师的推动下,学校开通了亲情热线,几分钟的问候却让孩子们笑靥如花。课外活动是留守生快乐的家园,我把孩子们分成游戏、体育运动、图书阅览、文娱特长学习、心理咨询辅导若干组活动,充实的业余生活温暖了孩子们孤独的心灵。校园里的笑声多起来了。
三、把关爱渗透到教学的各环节和内容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针对留守生的心理特点,我十分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譬如,当讲授《穷人》这课时,我除了用课件展示分析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还让学生畅谈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面对现实社会里我们邻居家的留守孩子,你会如何做呢?这样的设计既训
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拓展延伸了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综合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和纯洁的心灵。教育他们把爱融进我们现实生活中,用善良和宽容关爱我们身边的同学,共筑平等友爱的和谐班集体。
总之,只有我们大家都献出一份爱心,用实实在在的关爱行为去呵护留守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多关注他们的成长环境,给他们搭把手,帮他们过道坎,让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带领他们走进人生的新天地。
作者:卢润明
地址及工作单位:安陆市雷公镇罗庙小学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432622
电子邮箱:lurunming137@163.com
第四篇:小学体育教学中语言激励的运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语言激励的运用
番禺区沙湾西村育才小学
刘伟伦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语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语言激励对小学生来说更加重要。体育教师因其本身的职业特点,经常要用到激励性语言。激励性语言包括无声语言激励、肢体语言激励等形式,并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启发性、赞美性、趣味性等特点。本文论述了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激励性语言的应用,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言 激励 运用 引语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原理就是激发的原理,教育的艺术就是激发的艺术”。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与掌握运动技能的潜力,从而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是体育教学,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激励性语言是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语言,尤其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运动技能储备较少和心理发展不成熟等特点,使得激励性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越发彰显。正确地理解激励性语言的概念,全面了解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熟练掌握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技巧将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无声的语言激励,胜过空洞说教
体育教学中,师生的交流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进行,即语言交流与无声语言交流。无声的语言一般指肢体语言也称体态语言,指的是通过一定的脸部表情(眼神、表情等)和身体动作(手势及身体各部位的姿态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情感,它是人与人沟通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师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不破坏体育课的课堂气氛和正常的教学进程,教师们经常喜欢采用无声的语言对一些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同学进行提醒或表扬。如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们性格活泼、天真,我都会和孩子们说“教师的眼睛会说话,如果老师是带着微笑地看你,同时也希望你的眼睛能和老师说话”,于是就会有很多的小朋友瞪大眼睛认真地看着我,关注着我,紧跟着我的眼睛。此时我会对其微笑,点头,竖大拇指或走近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学生就能感受到一种无声的赏识、肯定和赞扬。当然对于个别开小差的同学我也会用注视将批评、不赞赏的信息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能领会到:“老师提醒我,不能再这样了。”保证了教学或练习的连续性,和语言训斥相比,这种方式更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因此更有实效性。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有意识培养和学生的无声交流,特别是目光交流。用无声语言激励他们,并在每节课中,不停地重复,落到实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课行为习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语言,往往胜过喋喋不休的空洞说教,更胜过无休止的严厉训斥。
二、胆小缺乏自信的小学生适宜用鼓励、赞赏式语言激励 这类孩子大多性格胆怯、内向,他们羞于在大家面前展现自己。
有的是会做,但不主动,有的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怕出错。对于这个类型的孩子,教师应该“主动出击”,主动邀请他们。需要注意的是邀请时不能咄咄逼人,不能带有讽刺,而应用亲切的语调以及运用和蔼的目光等手势语帮助孩子消退胆怯和不自信,鼓励他们勇敢地展现自己。例如:上学期我在给一年级(1)班上前滚翻这一课时,发现有一位男生动作做得不错,于是我想让他出来给大家做示范,可他站在队伍前面总是缩手缩脚。教师经过沟通后,知道这位同学由于胆小,所以示范时比较紧张。于是我就鼓励他:“其实你的动作做的很好,只是在大家面前不好意思展现出来,老师和你一起做,能试一试吗?”。学生望着老师不吱声。于是我扶着他的肩膀,轻声地说道:“我先做一遍,然后我再和你一起做一遍,好吗?”。学生抬起了头,先是认真地看我做了一遍。然后,在我的带领下做完一遍后,我说:“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作示范吗?你在四十多人面前作示范。多不简单啊!多了不起!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听到鼓励该学生脸上展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之后的体育课上,这位同学越来越有信心,很多示范动作都能积极主动站出来给大家示范。
三、攻击性较强的小学生适宜用启发、假设、判断式激励性语言 这类型小学生优点是能分辨是非,缺点是个性强、控制能力差。当问题出现后,教师一定不要急于用强制、指责的方式处理,而应用启发、假设、判断式的语言引导他发现、认识自己的错误。记得有一次,三年级(1)班有个个性极强,且以自我为中心的男学生。一次体育课,我发现他抢走同伴的篮球,就强行让他把篮球还给同伴,他
凝视了我许久,最后无可奈何地把篮球扔给了我。后来与他交谈才了解到他正在玩游戏,没有那个篮球不行,当他发现需求的东西就在眼前时,占有欲强烈升起,“自我中心”的个性突出表现出来了。怎样弱化他这种行为呢?我轻轻地试探(假设句):“如果这位小朋友也很需要这篮球,怎么办呢?”他回答说:“玩完后,我会还给他的。”我接着说(判断句):“你没有得到他的同意,就从他手中抢走了,对吗?”他惭愧地低下头。我继续启发他思考(启发句)“还可以用哪些方式表示呢?除了动手,还有什么办法?用什么样的语言最适合呢?”“对,当你有礼貌与他协商时,也许他会同意的。”在教师的轻声细语中,他微笑地点点头。
四、依赖性较强的小学生适宜用疑问、反问式激励性语言 依赖性较强的小学生一般不善于动手或动脑,当教师提出问题或做完示范后,他们总习惯性地问别人。针对此情况,教师应故意在教学中设疑,用疑问式和反问式激励性语言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如作示范时可先不讲述要领,而是先让学生看,然后再请学生提问,说说有什么不懂,需要注意哪些,再请学生边看边听,再提出既看不懂也听不懂的问题。这其中教师可适时地提问,但提的问题一定要有多个答案,因为多个答案有利于依赖性学生展开丰富联想。当教师看到依赖性幼儿开始思考了,应立刻运用反问式激励性语言:“老师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错了也没关系,能大胆示范(或回答)就是一大进步,你说是吗?”当学生示范(或讲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则可运用疑问式激励性语言;“你发现老师欣赏你的目光吗?”当看到学生充满自信的目光时,教师再次运用反问式的疑问句:“看到你流畅的示范(听你那流畅的发言),老师好欣慰,如果再主动些,你一定会成为同伴的榜样、老师的骄傲!你说是吗?”
五、抗挫能力较差的小学生适宜用建议式激励性语言
这类学生心理一般比较脆弱,对自己没有信心,遇到挫折时易放弃努力、易将兴趣转移。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多采用建议式激励性语言,让他们在建议式激励性语言中获取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挑战。记得有一次我在上一年级(2)班体育课时,我们玩圆圈掷准这个游戏,每个人有5次机会,结果除了一女同学没有掷中外,其他同学至少都有一次掷中。当我向她走过去时,她以为我会批评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当我提出再给机会,开始她不大情愿,信心不足,觉得就她一个人没有掷中怕再掷时又掷不中给其他同学取笑,后来我鼓励她说:“不要紧的,稳定一些,把全部精力集中看住圆圈,看好机会才掷,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掷中”,同时我让其他同学给她掌声鼓励,在大家的鼓励下,她集中精神,认认真真地再掷了5次,结果掷中了2次,顿时有了信心。
六、语言激励要有启发性
语言激励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在听课时大脑动起来。要启迪思维,就要举一反三,要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励,如用“像狡兔一样灵活”来形容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过人及穿插跑动;用“像离弦的箭一样”来形容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奔跑速度。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启发学生,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语言激励在学生学习动作技术,培养运动技能过程中非常重要。教师必须先从自己的语言运用上下功夫,使自己的语言尽量简明、形象、充满感性,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激情,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熟练掌握运动的技能的过程,其本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适时、恰当、有针对性的使用激励性语言,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了解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有技巧地使用激励性语言是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吴健.激励性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中国学校体育,2005.3.刘海慧.新课程与学校发展.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2002 姚玉良.体育课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体育教学,2006.3
第五篇: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性语言的运用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性语言的运用
城西小学 朱勤峰
【内容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而他们感情丰富,有很强的自尊心,还有一部分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运用鼓励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借鉴这些常用语时,应该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不同对象和不同风格,抓住时机启发、赏识、激励和反思。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语言的积极评价功能。【关键词】体育教学 激励性 语言 运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来说,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它的激励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句激励性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迈步。同时,它还能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偏差,使其调整学习的方法,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激励性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激励性语言运用的一些体会。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要“适当”运用激励性语言。
“适当”就是准确无误,“适当”就是变化多样,“适当”还是恰如气氛。“你非常聪明!”“你一定能成功!”“你是最棒的!”等类似的激励并不能让学生明白他哪里聪明,为何能成功,怎样才是棒。这类模糊的激励性语言如果经常出现,还很容易让学生觉得不真实。所以,激励性语言一方面一定要具有真情实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之乐。另一方面,避免模糊,应当让学生明白他究竟哪个地方受到了激励。如当学生完成了教学内容,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你真棒”,而是指出棒在哪个方面——“你的动作真标准”、“你的模仿能力真强”等,明确的激励性语言,才能发挥效用。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要“适量”运用激励性语言。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一般会偏少,而在上公开课时,教师一般都比较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在运用上会偏多,少数教师会“滥用”。我认为,只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使用,只要激励性语言在使用之后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那么这就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激励性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教学评价时善于使用激励性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比如:“做得好极了!因为你们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肢体去模仿”,这就是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表达了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明确了努力的方向;“XX同学能第一个尝试,真勇敢!”,这是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学习态度;“你能自己找出问题、进行改进,真了不起!”,这是在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这样,在激励性评价中,使学生及时感受到学习群体的认同和鼓舞,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按照课程目标的方向展现自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要“适时”运用激励性语言。
教师要把握激励的时机,及时恰当地表扬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从而在愉悦的体育学习中体验、享受学习的成功。
(一)在学生闪现智慧的火花时激励。“哇!某某同学做的真好,大家怎么还不鼓掌!” “大家鼓励鼓励他(她),给他(她)些掌声!” “你又想出了新动作,真会动脑筋!”
“你的进步给老师和同学带来多大的惊喜呀!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你真聪明,一下子就看出了老师心中的想法„„”
每当学生有一点进步时,教师就必须对他(她)的行为给予恰当的肯定、表扬和鼓励,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要及时抓住学生一、二人闪光点,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二)在学生质疑时激励。
“你的问题难住老师了,希望大家帮助老师,我们回去一起查资料,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把你的好方法(好主意)告诉大家,让你做一次小老师好不好?”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给学生创设发挥“为师”潜能的环境,使他们由一贯当学生的角色转化为教师的角色,这会使学生大受鼓励,促成利于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发现学习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同时创设出轻松愉快的学习班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在学生思维多样时激励
依赖性较强的小学生一般不善于动手或动脑,当教师提出问题或做完示范后,他们总习惯性地问别人。针对此情况,教师应故意在教学中设疑,用疑问式和反问式激励性语言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如作示范时可先不讲述要领,而是先让学生看,然后再请学生提问,说说有什么不懂、需要注意哪些,再请学生边看边听,再提出既看不懂也听不懂的问题。这其中教师可适时地提问,但提的问题一定要有多个答案,因为多个答案有利于依赖性学生展开丰富联想。当教师看到依赖性幼儿开始思考了,应立刻运用反问式激励性语言:“老师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错了也没关系,能大胆示范(或回答)就是一大进步,你说是吗?”当学生示范(或讲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则可运用疑问式激励性语言;“你发现老师欣赏你的目光吗?”当看到学生充满自信的目光时,教师再次运用反问式的疑问句:“看到你流畅的示范(听你那流畅的发言),老师好欣慰,如果再主动些,你一定会成为同伴的榜样、老师的骄傲!你说是吗?”
(四)在学生出现困难时激励。
“别人能做到的,老师相信你一定也能做到!”
“别急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到做到的,并且会做的最好!” “你大胆说,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小时候也有过回答错问题的时候。” 采用对话形式,运用商量、肯定或鼓励的语气,传达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这会使学生觉得老师理解和尊重自己,无形中密切了关系,从而建立起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友爱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五)在学生合作时激励。“比一比,看哪一个同学最守纪律?”
“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个同学做得最好?” “谁愿意来给大家做个示范,表演一下本领!” “某某同学做的真好,有谁比他(她)做的更好?” “可不要骄傲啊!别的小组快超过你们了。”
通过个人竞争、小组竞争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勇气,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上进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超越他人、战胜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到达到目的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小学体育教学中要“个性化”地运用激励性语言。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还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性评价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找准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个性化地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积极的评价。比如对于平时作业不认真完成的学生,在他上黑板扮演非常认真时,教师就可以赞赏他这次写字时认真的态度。然后,他便会带着这种积极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他的下一次作业。
事实证明,除非经常给小学生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否则他们只为最终的奖励而长期努力是不现实的,小的但又经常的表扬,比大的但极少的奖励更具诱因价值。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课堂上运用激励性语言。
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掌握一些简单运动的技能的过程,其本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适时、恰当、有针对性的使用激励性语言,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了解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有技巧地使用激励性语言是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李治安《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14期 51 2.徐艳玲《体育教学》2003年2期
3.刘海慧《新课程与学校发展》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 2002年 4.董海莹《新课程与学校发展》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 2002年
5.杜威著 赵祥麟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