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动方案提高双语学生的汉语能力专题
哈巴河县第一小学如何提高双语学生汉语能力的活动方案
在双语班语文教学课程中,为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构建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和实现目标。在小学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完成小学汉语的基本教学任务,而且还应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说汉语、学汉语的兴趣,为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打下持续发展的基础。特组织此次“如何提高双语学生汉语能力”的研讨会。
一、活动目的: 对于双语班的学生来说,汉语更是学生的重要基础,因为没有良好的识字、理解等能力是不会学好其它学科的。因此,学好汉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旨在让学生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二、研讨时间、地点: 2017年10月24日(星期二)下午6:40,在五(5)班进行研讨。
三、参加人员:1-6年级双语班语文老师
四、活动主要内容:如何提高双语学生的汉语能力
五、活动过程:
1、打考勤。
2、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3、各位老师发表自己的意见
4、记录总结
神话中有一支令人向往的神笔,它能实现人们的愿望。其实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支笔,都可以写出充满生命的文章。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锻炼,一定能够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快速发展。双语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汉语言和文字的训练,少数民族学生也会熟练掌握这门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的。
总而言之,汉语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但教师不应站在某一角度去看待这门课程。而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提高汉语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7年10月23日
哈巴河县第一小学双语办
第二篇:如何提提高学生汉语口语能力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
作者: 木汗别克 学校: 昭苏电大 专业: 汉语言本科 年级: 09春汉语言 学号:965001206144 指导教师:迪丽努尔.吾买尔
二0一 一 年 六 月
234567-
第三篇: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研活动方案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研活动方案
一、研究主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参加对象:全体数学老师
三、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数的运算非常重要,以致占据了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绝大部分空间。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具体情景中才能真正认识计算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可能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努力帮助学生达到更高的一个数学层次,适时地、灵活地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内在的规律,使学生自行观察、思考、尝试、探求,逐步建立起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数学的语言,去理解感受数学形成的过程。
四、活动开展的动因:
(一)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了研究的需要。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小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凸显了研究价值。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数学探究的经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三)学生的计算现状提出了研究要求。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实际上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五、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促使教师以研促教,在教研中提升教学能力
2、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计算技能与技巧。
3、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六、活动的前期准备
各位教师围绕主题谈自己在日常教学中是怎样进行计算指导的。扶会香老师:计算教学必须使学生明白算理,每一步是怎么得来的?学生理解了算理,做起来就容易了;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典型错误的题型来进行纠正,避免重犯同样的错误。
曾战柳老师:书写格式必须规范、数位对齐,竖式的数字要稍分开一点。
陈慧英老师:弄清计算的顺序,乘法从个位先乘,除法从最高位除起,乘法的难点是进位叠加,除法的难点是试商。
七、教研过程:
一、教研组长简述确立本次研究主题的背景:
针对本校的实际,结合上学期末质量分析所反馈的情况,大部分学生的计算不扎实、正确率不高,本学期我们把提高学生计算技能为切入口,新教材的使用为研究取向,确立“赏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主题研究,准确地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以提高本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二、集体共研一堂课。
(一)、根据研究主题,我们选择二年级下册第49页《笔算减法》集体备课:
1、备教材———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1)依据 《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2)分析教材,结合学生情况,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3)挖掘教材隐性内容,确定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备学生
(1)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特点。(3)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的适应性和接受性。
3、备教法———针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的特点,结合教研主题,确立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4、备学法———探讨针对本次活动主题,学生怎样才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会除法笔算方法。
(二)、课堂教学展示。
(1)、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先让郑显凤老师上一堂展示课,然后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通过评议,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听课老师也在这样的学习研讨机会中得到学习和提高。在课堂交流后,组织学科组的老师讨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分析思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和对策的合理性,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互动研讨时,充分调动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二练”曾战柳老师在“一练”的基础上用另一个班进行教学展示,特别注重摆小棒的方法和竖式写法的结合,用课件演示更加深学生的印象。
(3)、“三练”扶会香老师在前两位老师教学的基础上;注重摆小棒的方法和竖式写法的结合,明白算理。教学中重学法指导,利用学生典型错误的题型来进行纠正,很好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进行教学。
八、活动后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把数与计算方面列为重要的一部分,加、减、乘、除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特别设计了这次教研活动,发挥团队精神,各抒己见,让每个教师从确立主题、收集资料、集体备课到互动教学都全程参与,最后以“一课多磨”的形式将教研主题展现出来,将理论还原于课堂,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把形成的共识和见解进行概括、总结、提炼,加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节、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平时可采用每节课的课前几分钟训练,长期坚持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提高。
第四篇:双语教学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双语教学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叶城县第五中学
刘新录
2010.7.10
近年来,双语教学在我们南疆逐渐被重视起来,大部分民族同志也越来越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习汉语的愿望非常强烈。从我校近几年的招生情况看,一年比一年多,原本计划招生四个一年级班200人,现进行选拔、控制都已突破360人,而周围的民族学校虽也有双语班,却发生了招生危机,这都说明民族同志对双语学习的认识提高了。现就我校对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的一些做法和本人的一些想法经过近两年的总结积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听的能力。
听是说的前提,学生只有听懂了才会说。学校为创设听的环境,每天利用室内小喇叭和室外广播播放汉语歌曲、课文朗诵、汉语故事,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播放的内容都非常熟悉;学校为很多班配发了电视,DVD,尤其是低年级,首先为一年级配齐这些设备,教师经常利用这些设备播放语言类节目和动画片,低年级教师课时较多,在课堂上通过这些设备,引导学生听情景对话、听配乐朗诵、听歌、听故事等丰富的活动,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在一年级教师配备上,学校把那些发音准、声音洪亮的教师首先配备到一年级,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我认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尽量让学生住校,否则学生每天回家都用维语交流、看维语电视,汉语水平无法提高,若住校学校每天下午晚饭后可以要求住校生观看汉语新闻,经过长期坚持我校住校生的汉语水平明显高于非住校生。学校采取尽可能的手段创设听的环境,久
而久之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二、培养说的能力。
高科技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在某种程度上已被视为现代型人才的标志。双语学校培养学生 “说”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培养学生 “说”的能力首先要落实在课堂上。学生不习惯用汉语说,害怕说不好,课堂上呈现出学生不愿举手发言,即使是被迫叫起来,也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他们往往习惯于听老师讲,而不愿张口回答问题;产生学生们“不愿说”的现象的一个重大的原因在于教师:一是教师爱唱独角戏,受应试教育影响,不给学生“说”的机会,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说”起来,培养其口语交际能力呢?教师要转变观念,采用对话式,对话式教学不满足于一问一答式的简单对话,要求找出既符合目标任务又同为师生所感兴趣的话题,或提炼出值得作深度挖掘的教学专题。围绕一两个话题或专题,经过充分的独立学习和思考之后,在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展开畅所欲言的平等对话和信息交流,要求凡发言者都不能重复别人的观点,而是力争拿出独到的东西,这样便充分发挥了集体思维的效能,最大效能地开掘和利用了集体资源和智慧,使每个人都从中获得大量的启示和资源。把小课堂变成大舞台,教师的作用在此不得不加以重视。教师不但要善于组织,整体把握,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大胆鼓励,培养自信,允许说错,允许补充,允许修正,允许质疑,允许保留,不允许讥讽挖苦。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词汇缺乏,常常出现“心中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指导、训练,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培养说的能力要落实到各项活动中。我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每周都都举办相关奖赛活动,大多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全员参与,且每班每次前3名都有奖品,奖品在周五全校集会时颁发。低年级有诗歌朗诵赛、绕口令比赛、儿歌比赛、红歌比赛、讲故事比赛、分角色课文表演赛等等。高年级除了以上活动外还有成语接龙、词语接龙、各种专题演讲赛、辩论会、寻找我们身边的笑星、消防知识竞赛等等。
最后,要从校规校纪上做文章。我校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在课堂上学生基本上使用汉语交流,下课后除了与老师谈话以外都是用维语交流。在校园里学生不能自觉使用汉语交流,这对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为此我校我校制定了一条新校规:凡我校学生进入校门,课间必须使用汉语交流。违反本规定每人次扣该班纪律分0.1分,由值周教师和学生会干部监督。为此我校还要求教师下课后和学生一起玩,或游戏或聊天,这一点也成为了制度。此后,我校校园里形成了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三、培养读的能力。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觉性不强,大部分学生父母无力指导孩子,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指点、去引导。在预习中首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及老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一些有关问题进行自学,并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划出生字、生词及找出不理解的句子,进行提问。这样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如上 《白杨礼赞》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既然此文是热烈歌颂抗日根据地军民,但为什么又写白杨树呢?文中有几处直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的呢?看看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如果同学们还有不懂的问题要直接提出来。这样,就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认真阅读后很快会找到答案。然后再深入一层提问,作者这样反复赞美白杨树的目的究竟何在?文章的主旨反映在哪些语句中?语句中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达到了什么目的?让学生阅读后,按小组讨论,看看哪个组的同学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学生之间本来就有一股不服输的钻劲,这样就会增强积极性,使之处于紧张、兴奋状态,高效地进行知识的传递与吸收。再如教《社戏》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
1、课文结尾说:“我再也没有看过那夜似的好戏”,戏真的好看吗?演出哪几场戏?看戏人的心情如何?
2、既然戏不好看,那么令“我”怀念的是什么呢?同学们阅读课文,有趣的是哪些事呢?这样由浅入深的两问,学生对戏不好看却难忘就理解了。教师这样的巧设问题引导学习,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在解疑中传授了知识。老师好的提问可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并能让学生在排除疑难中获得快感,增强对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精神。因此,“问”是学生思而不解的具体表现,有问才有研究,有研究才能解决问题。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障碍,理解能力较差,不易在文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只要学生有问,那怕是提出最简单的问题,都要鼓励,让他感到他在阅读中有一定收获,找到了问题。决不可因问题提得简单而讽刺斥责,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逐步引入到深层次的问题中,这样即可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高年级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每学期都要求学生阅读规定的篇目,并要求写读书笔记。每日利用语文课前3分钟,谈读书感悟。每天一人,全班轮流进行。
总之,学习语言重点应放在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上来。因为任何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口语为根本的。口语也是人们交流最为便捷的方式,同时也是检验语言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我不否认学习语言要把听、说、读、写各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还是要坚持学习语言要把“说”,充分的重视起来!双语教学要取得丰硕的成果,就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口语根基。否则将是舍本求末,没有前途!
第五篇:9 双语汉语
初中汉语九年级(双语班)期末
考试试卷
分析
汉语教研组
2014年1月13日
初中汉语九年级(双语班)期末考试试卷
分析
这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的经验教训,要对这份汉语试卷进行全面分析。
这一份考卷,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一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汉语能力,重视汉语基础知识的考察,突出对学生汉语素养的考察。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察。在试卷的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一)选项题,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学生汉语中的一些辨别能力,汉语拼音、词语解释、近义词,填上适当的量词,汉语常识、连成句子,作文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察学生对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汉语阅读
考了课内阅读有一定的难度,注重在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对初一的教学很有指导性。
阅读还有课内外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提醒老师用好教材,避免出现学生中“重视课内,不重视课外”的想法,材料也很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非选择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汉语拼音,汉语常识,连成句子,组成词组,扩写,缩写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察
(四)作文:题目为“我学会了。
二、定性分析(答题情况分析)
(一)汉语选项题,积累与运用
这一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汉语基本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汉语基础、词语解释、汉语常识、语言运用,阅读等几个方面”。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总体来说不是很理想,说明学生汉语基础知识还有待加强。
(二)汉语阅读
这份考卷阅读题十分明显,在传统的课内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点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本题组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汉语基础不扎实。
还有好几个阅读,总体来说,前几个是课内阅读,所以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但后几个阅读是课外的,回答时失分较多,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本题组最大的问题是审题不清,对问题要求没有把握准确。
(四)作文::题目为 我学会了。
这里只是谈谈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对于这个作文话题,学生有较深刻的体验,有话可说,感情也较为真挚,但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阅读面窄,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新颖,有不少同学的材料显得老套。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不注意作文格式和标点符号。学生实词用的还算恰当,却将虚词用的基本上不太准确,不能很好地借助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旨。部分同学书写难看,今后应加强练字。
三、对今后教学与命题的建议
1、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汉语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阅读积累及汉语常识积累等,这是汉语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来是初中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言,语言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只有让语言走向生活,才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汉语素养。
2、课内外相结合,做好阅读训练
“汉语课标”提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 “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平时教学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用好教材训练学生写读书笔记,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进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3要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
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作文的写作训练,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