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课堂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课堂
我是一名从事多年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师,对于音乐教学有着比较多的感悟。我认为,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如今学生对音乐的需求。新课程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就不难发现,“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音乐欣赏课往往是通过老师的解说来取代学生的感受;律动则是千篇一律的跟着老师做到底;演唱歌曲的艺术处理都是在老师的统一处理下完成的等等。总之,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单
一、机械,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被动的“学会音乐”。众所周知,音乐教学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理解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学会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时代在变,学生也在变,那种“老师唱一句,同学们跟着唱一句!”“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传统”老框框已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要了。所以我们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之余,还很有必要去考虑一下我们的学生需要的是什么,他们未来的发展又需要些什么!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多彩情趣的课堂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我们的音乐课堂里,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刻板说教和机械的训练中进行着。而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
音乐教学的情趣性,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我们现在使用的音乐教材中也不乏许多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都能表现学生欢乐的心情,使学生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使“要我唱”变为“我要唱”、“唱得多”变为“唱得好”,变“苦学”为“乐学”。这样,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欣赏《母亲教我的歌》、《小小的礼品》的教学中,利用动画片《宝莲灯》中沉香与妈妈对话的一段录像导入,精美动感的画面、真挚感人的情感,紧紧拽住了孩子们的心。这样,在感受“趣”的同时,更让孩子们体验了“情”。
又如在教学《小熊请客》时,请四位小朋友分别扮演小猫、小鸡、小狗和小熊,表演到小熊家去以及与小伙伴们一起玩的快乐情景。激发小朋友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使他们很好地理解了歌曲内容,懂得小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第二篇:音乐学生课堂调查问卷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调查问卷
您所在的学校:__________县_________学校 年级
如何填写问卷:在您要选择的选项前打对号;选择“其他”选项的,请在后面的横线上补充填写,谢谢!
1、你喜欢音乐吗? A 很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2、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 A中国传统音乐 B流行音乐 C西方古典音乐 D其他
3、(1)你会买音乐和音乐有关的物品,如书籍、音响工具、磁带、CD吗? A经常买 B偶尔会买 C很少买 D从来不买(2)你买这些东西,你父母的态度是什么? A很支持 B一般支持 C没态度 D反对
4、你的父母关心你的音乐学习状况吗? A很关心 B偶尔关心一下 C从不关心
5、你学习音乐的基本情况是(可多选)A只上音乐课 B参加音乐特别培训 C参加课外音乐活动 D都没有
6、(1)你喜欢上音乐课吗? A很喜欢 B喜欢 C一般 D 不喜欢(2)喜欢上音乐课是因为? A对音乐感兴趣,想学好些 B喜欢听音乐老师上课 C上音乐课很享受 D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 E 想成为音乐专业人士
(3)不喜欢上音乐课是因为? A音乐课枯燥无味 B音乐老师上课的方式不吸引人 C对音乐不感兴趣 D乐课上的知识太难 E其他
7、你喜欢音乐课上的哪些内容?
8、你喜欢教材上的音乐作品吗? A 从没有关注过教材上的音乐 B不喜欢 C喜欢其中的一部分 A唱歌 B乐理知识 C音乐史 D音乐欣赏 E其他 D很喜欢
9、(1)你会唱简谱吗? A 不识谱 B识谱但不会唱 C能够根据简谱演唱 E能够熟练认识并演唱简谱(2)你认为学唱简谱重要吗? A不重要 B一般 C重要(3)你会唱五线谱吗? A 不识谱 B识谱但不会唱 C能够根据线谱演唱 E能够熟练认识并演唱线谱(4)你认为学唱五线谱重要吗? A不重要 B一般 C重要
10、欣赏音乐时,你能听辨出是哪些乐器演奏吗? A基本能听辨出来 B能听辨出其中几种乐器 C根本听辨出来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11、你演奏乐器的情况? A能演奏两种以上的乐器 B能演奏一至两种简单的乐器 C不能演奏任何乐器
12、你了解几个中外音乐家? A十个以上 B五至十个 C一至五个 D一个也不知道
13、你认为音乐课重要吗? A不重要 B一般 C 比较重要 D非常重要
14、下列戏曲或民族音乐,你欣赏过哪一些?(可多选)A京剧 B豫剧 C越剧 D黄梅戏 E评剧 F新疆民歌
15、你们音乐课的上课情况是? A按课表安排上课 B偶尔停课 C几乎没有音乐课 D经常被其他课占用
16、你班上音乐课的地点是? A专门的音乐教室 B在自己班教室里上 C经常在不同的教室上课
17、你们学校经常组织和音乐有关的文艺活动吗? G蒙古民歌 H陕北民歌 I苏州评弹 J京韵打鼓 K其他 A从来没有 B偶尔 C不太多 D经常
18、你们学校的课外音乐活动有哪些?
19、学校广播站经常播放音乐吗? A经常 B偶尔播放 C从不播放 D没关注过广播中的音乐
20、你认为自己在音乐方面的收获主要是来源于
A学校的音乐课 B学校的课外音乐活动 C学校以外的音乐活动
以下问题,需要您的畅所欲言!1、2、A歌咏比赛 B音乐兴趣小组 C艺术节 D节目汇演 E其他
请谈一下:你认为音乐课在你的学习中重要吗?为什么?
现在的音乐课你喜欢吗?你认为好的音乐课应该是什么样的?
第三篇:浅谈中职学生需要培养哪些音乐素质(范文模版)
浅谈中职学生需要培养哪些音乐素质
现代教育所要培养的中职学生是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创造性的综合性人才。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而且蕴涵着无穷创新因素,对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发挥着独到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并着力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中学音乐主导着教学,承担着教育培养学生音乐认知,陶冶情感,形成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重要责任。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思维来设计课堂教学,树立开放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师生互动,努力探索是音乐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形成创新情感和创造性人格的途径与方法,成为中学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中职学生需要培养哪些音乐素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能听
能听,这里是指学生的音乐鉴别和欣赏能力。要求中职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通过欣赏音乐,鉴别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风格的音乐。同时,还能辨别著各地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
(一)要注重“以生为本”。音乐课堂上教师的“教”是必然的。如何重视“以生为本”呢?首先,教师上课之前的前置作业的设疑。设疑内容根据讲课的内容,把应掌握的重点知识列出思考题。接着学生带着思考题进行听课,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老师随时进行课堂点评。其后,学生小结。老师最后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明确此节课的内容和要求。这样,师生对教与学形成为:前置作业―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提问―学生答疑―教师点评―课堂总结。
(二)要注重课外的多听。“拳不离手、曲不离耳。”为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有目的、有内容地引导学生课外多听。多听与课程有关的音响资料,让学生在多听音乐的同时得到启迪,开阔视野。学生通过不断地听,就熟悉了音乐曲目,而且还会小声清唱。
(三)要注重课堂内外的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提升自己。”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学习和课外的多听,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因为我们欣赏的音乐都有它的规律和特点,学生只有总结不同地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才能唱出不同的音乐,讲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等。
二、能唱
能唱,这里指中职学生的演唱能力,要求学生能准确唱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代表音乐或歌曲。演唱要求能准确表达当地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视谱能力。视谱能力不但指中职学生看到五线谱、简谱要准确按节拍唱出旋律,同时还要看乐谱马上唱歌词。学生这种视谱能力皮不是一日之功,不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进行训练,而且在课外也应让学生进行训练。只有通过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视谱能力。
(二)要注重训练学生的音准能力。音准能力不但是指中职学生要唱准谱例中个别变化音,而最主要是对全曲音乐音准的驾驭能力。除个别学生天生音准好之外,大部分学生音准不好,是由于他们在小学、初中是因音乐教学不完善或其他原因所致。因此我们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也要强化训练学生视唱练耳,提高学生的音准驾驭能力。
(三)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中职学生看乐谱马上能唱歌词的能力,若是高年级学生还要求自弹自唱。这种实践能力不但要求学生课余要进行大量的练习,特别是琴法的即兴能力,且课堂要简单的和声连接的练习也自弹自唱,但山歌、小调的风格性强,学生要准确演唱有一定的难度,除听音响资料、老师的演唱外,最重要还是要求学生边听、边唱进行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三、能写
能写,这里指中职学生歌曲写作和文字写作能力。学生这些能力的体现也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很多学生会弹会唱得很地道,但要学生进行学习总结、撰写学习感想,就如“老牛拖车”。因此,当前中职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不但要求能听、能唱等基本素质,还要会思考、会总结,有大胆创新改革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一)要注重培训学生的歌曲写作能力。中职学生歌曲写作能力不是指专业作曲能力,而是学生通过初级的歌曲写作的学习与实践的能力,目的是能让学生更清楚各地、各民族的民歌音乐特征。如:讲述到山歌是。知道其调式多为微调式;讲述新疆民歌是,多会出现切分节奏同时旋律中经常出现清角和变宫,或出现#
4、#5等音。学生可根据山歌常见调式进行简单的歌曲写作。其实,音乐的进步与发展,都是经过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进行相互交融并不断的继承和变异而形成符合时代的民歌。
(二)要注重学生文字的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理论和演唱实践活动,产生一些认识和想法,再用文字条理清晰地记录下来,同时,这些想法和认识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以前传统音乐教育根本没有在音乐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文字能力。现代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机制越来越趋于有创造性的人才,学生不但要能弹、唱、跳,还要能写,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
四、能讲
能将,这是指中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使学生明确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师提高思维敏捷性最好的形式,同时,要使学生真正懂得“听、唱、写、讲”,是信息社会接受与传递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素质教育中要求学生必备的能力。
(一)要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课堂学生小组讨论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回答的正误,而且要注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辅导。引导学生比较连贯、有条理、准确地说出自己的话。课上还可就山歌的不同地域中表现的音乐特点,进行即兴评述,或听歌曲后进行讲述自己的体会。
(二)要注重激发学生“讲”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要注重实效,目的性要明确,要使每位同学实际能力都能提高。老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使学生在实践中有收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他们有兴趣地“讲”。
提高中职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成为了现代素质教育赋予中职音乐老师的使命。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坚持进行对学生“四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就会不断提高,音乐课就此毁摆脱了仅仅是”唱唱歌、弹弹琴“而已的感觉。
第四篇:音乐课堂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音乐课堂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音乐课堂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些束缚,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些条件,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初中阶段音乐注意稳定性呈现提高的趋势。在初一到初二的过渡时期,提高较为显著。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想象力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丰富的想象可以激活大脑思维,音乐的想象是听觉表象同视觉表象的转换过程,我们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
象空间。如以幻想为前提,用”图画”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音乐,实施联想,发现音乐美;或运用丰富的联想编故事、创情节,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或在”律动”中,体验音乐;或在”趣味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或创造性地玩打击乐器,感受乐器带来的喜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管弦乐由多种乐器演奏、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
音乐想象是在音乐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通过记忆储存积累的许多声音表象,经过音乐思维产生新的音乐形象的心理过程。培养学生想象力不仅可以通过标题音乐进行想象,还可以找一些无标题音乐,如视唱、各种练习曲,使学生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另在学习歌曲或欣赏音乐之前让学生朗诵歌词,体会歌词内涵,说出歌曲的情绪,或借助画面、道具想象音乐要表现的内容、情绪,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很好办法。让生活的感悟先
走进音乐,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创新思维的过程主要是打破与重新优化建构。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时,常常提问,这首曲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风格怎,音色、力度、速度,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审问式的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因为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使课堂出现”冷场”现象,而影响课堂效率。同时学生的思维无形中受到限制,往往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学生的天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现今的教育氛围里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创造行为抱有偏见,这种教学方法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而现代教育理念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欢乐,才能真正学好音乐。观念转变
了,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了。教师将教育的意图变成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中,教师本身就要有强烈的创新求知欲,尽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热情、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精神、勇气和能力。教师必须确信每位学生都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的积极性。遵循规律,全面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大胆表演,培养其表现力。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幼儿时期,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羞涩、难为情
阻碍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成为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当然,课堂教学提供给学生的表演舞台是十分有限的,但有多少学生的自信不是通过这小小的舞台展示后建立起来的。作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歌声、舒展优美的舞姿、高雅端庄的气质带动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崇尚美、追求美、表现美;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激励的话语感染不善表现的学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他所表现的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轻松、自然的表现自己。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表现空间,成立合唱团、话剧文学社。定期的特长展示、文艺汇演、艺术节活动都是提供学生展示能力、增强信心、提高表现力的绝好机会。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各种演出、音乐会、电视晚会,注意观察,深刻体会艺术家演绎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精华,了解音乐内涵,正确表现音乐。
创设创新氛围,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创作时机、激发学生扑捉灵感,积极进入创作空间。如学习歌曲《鼓浪屿之波》,为了快速记忆歌词,让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结果很多学生不仅运用了联想还运用了肢体语言帮助记忆,我抓住契机,干脆让学生演双簧,连说带演,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习歌曲、歌词的创作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扑捉灵感的重要手段。
音乐教师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创新的快乐。如在表现作品时,学
生可用舞蹈、打击乐器伴奏,也可用诗歌、故事、绘画等表现形式,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
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独创能力。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思想主张以鼓励为主在他们自我表现的活动中尽量不干预,并给予正面的评价。教师要激发兴趣,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合作、积极参与,实现师生和谐互动。
第五篇:课堂需要什么气氛
课堂需要什么气氛
江苏省东台市许河镇中学陈向红
笔者曾听过一堂语文公开课,课上老师的“传道授业”可谓少矣,而学生的活动可谓多矣,个体探究、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勿用举手可起来质疑,气氛热闹、非凡„„甚至有一学生问及一问题令老师“张目结舌”。课毕,一听课者愤然道:“这叫什么课堂纪律?乱糟糟的,成何体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注重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插话,有的同学会在课上窃窃私语,甚至会在课堂讨论时争论不休,让教者难以把握。因而,课堂吵闹问题一直缠绕在我们诸多教师的胸际,成为烙在头脑里挥之不去的阴影。
选择课堂吵闹问题进行研究,是因为这个问题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典型性。因为新课程实施以后,由于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和情境性,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因而“课堂吵闹”问题会尤为突出。因此,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地对类似问题进行研究,为推进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提供必要的前提与手段。
日本广岛大学教授片冈德雄把课堂上积极的气氛称为“支持型气氛”,把消极的气氛称为“防卫型气氛”。经研究他认为:
“支持型气氛”的特征是:(1)自信与信赖:学生和教师都充满自信,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信赖;(2)宽容与主动:教师对学生是宽容的,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3)自发型与多样化: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无需担心集体压力与他人的眼光,不拘泥于惯例与常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防卫型气氛”的特征是:(1)恐惧与不信任:学生对教师抱有恐惧心理,教师对学生采取不信任态度;(2)控制与服从:教师对学生履行控制,学生对教师被动服从;(3)策略与操作:学生有自己应对教师的策略,而教师则对学生实行操作性管理。在这种气氛中,班集体成员处于不安状态,担心遭到攻击,倾向于采取较为安全的常规型活动。
不难看出“支持型气氛”体现教师崭新的新理念,便于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防卫型气氛”再现了教师陈腐的旧观念,遏制学生成长和个性的发挥。
课堂出现吵闹原因剖析如下:
积极方面:a课堂气氛的民主与宽松;
b学生思维的活跃(即有声语言);
c多向交流的汇集;
d积极的参与意识(发表意见);
e个体张扬需求的呼声(个体的“小声”汇合为集体的吵闹); 消极方面:a课堂纪律问题;
b教师的课堂管理问题;
c课程安排不当;
d捣乱行为;
e个别学生为获得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对于课堂吵闹,笔者的态度是: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尤为重要。我们切不可害怕课堂吵闹而因噎废食。学生正襟危坐,鸦雀无声,专心听讲及时记录;或者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如林,然后一个一个起来回答,坐着的认真听,如是这般并非为好的课堂纪律,而凡是影响干扰破坏“井然有序”的课堂纪律,造成吵闹局面的学生则不应遭到批评、警告、呵 口七 和惩罚。否则课堂气氛将是死水一潭,学生的思维将不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长此以往课堂仍然是教师唱独角戏舞台:学生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发言要先举手且得 教师的“恩准”。教师站在讲台前,可支使学生做这做那,自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的活动在这当中更多地被“忽略不计”了。展示得更多的还是教师的“教”――“教师中心说”。谁都知道这些行为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教育思想。在这种教育思想下,自然要求构建一个确保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纪律,教师调控课堂纪律的目的是保证教师教学过程的畅通无阻,而不管死活地完成教案上的准备内容或纯教本上知识。
马克思曾经说过:“你们尊重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宝贵,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是一种存在的形式呢?”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和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表现为吵闹)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唇枪舌战讨论争辩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份情感。
针对课堂吵闹,笔者的做法是:(1)“不过分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可适度地保持稍稍的喧闹。彻底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2)追求课堂气氛的民主和主动。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
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而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自由地畅快地发出内心的呼声。(3)放得开,收得拢。只要能保证教师作为组织者的有效声音的存在,宁愿做导演、策划者,合作者,不苛求课堂气氛的绝对安静,同时也不怕别人为此批评我们课堂纪律。教师与学生不应该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在课堂上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力求由管理者向指导者转变,由布道者向激励者转变。
为了使新课程得以全面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的学习课堂上有些吵闹,又有何妨?
《成长导报》0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