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起来?——高考变向中的高中改革

时间:2019-05-12 23:1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起来?——高考变向中的高中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起来?——高考变向中的高中改革》。

第一篇:“走”起来?——高考变向中的高中改革

“走”起来?

——高考变向中的高中改革

时间:2015年1月20日

地点:中国教育学会

主持人:钟秉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主持人语

当前我国接受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学生人数超过2.6亿,高等教育超过3000万,专任教师1500万,“让孩子上好学校”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和浙江率先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12月教育部公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等配套政策,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查”“不分文理”“两次机会”等措施,多年来一把尺子量人才的教育模式将被打破,“分层教学”“选课制”“走班教学”将成为一种新常态。“走起来”是不是必然的选择?如果“走班制”成为新常态,我们的高中将面临哪些挑战,需要做什么改变?又将如何化解操作层面的阻力与问题?今天的沙龙就请各位专家畅所欲言,贡献智慧,破题支招。

“走起”不容易,先固化再优化

谢春禄(浙江省杭州二中校长助理):浙江的高考改革方案采用“3+3模式”,统一高考招生共6门科目,3门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和外语,考生根据拟报考学校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选考科目。“高中要不要走班”面临两种选择:要么不走班,按照7门选考3门的方案,就会有35种组合,那么把相同组合的同学组成各种班(有些组合人多还得分成几个班,这样一个年级原本13个班现将超出35个班),这必然要求学校大量引进教师,但这显然不太现实。所以,高考改革必然带来“走班制”。

“走班”之后,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全校是39个班,那么教学楼就建了39间教室。“走班”之后,学校就得加紧搞基建,教学楼得重新布局,现在我们的许多课都只能安排在实验室里上。“走班”

对学生上课时间的影响也很大。现有的10分钟课间时间本来是给学生放松和上洗手间的,用来“走课”的话,够不够学生从这间教室走到那间教室?匆忙的课间长期下来会不会影响小孩的身心健康?即便走到了另一个教室,又怎么把控这堂课学生有没有迟到,有没有旷课?“点到制”如果做不好,一堂课的质量就会大大下降,一节课是40分钟,如果每次拖占5分钟,这节课损失不小。另外,“走班”的学生只是选择了相同的课程组合,却未必是同一个班的,因此当老师想给学生布置作业或者通知事情时会觉得很乱,不知道该找谁把事情布置下去,班主任管理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任课教师更多地参与,形成成长导师制。我们学校现在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选课和选师同步,如果没有学生选上某位老师的课,这位老师就失去了正常的高考科目教学,只能被安排教普通选修课,因此他会感到压力巨大。而如果只有5名同学选同一位老师,这个课上还是不上?不上,老师不服;上,一个人教5名学生,资源浪费。当然“走班”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临时性的,随着上级部门的统筹安排,学校教师与学生的磨合,相信自主选科与“走班”上课给学生的良性发展意义更加深远!

马占武(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我们学校在2000年就立足本校实际,尝试并实施了选课与“走班”教学。当时学校实行的是平行分班,但学生的差异比较大,有考700分的,也有考300分的。所以当时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高一之后行政班不变的情况下,从高二数学、物理、化学3科开始实行选课“走班”教学,将成绩优良的、较好的、较弱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材料,C层次的学生,给他们提供的东西就少一些,老师讲得更细一些,这样确实能解决一定的教育问题。但它也带来我们管理上的很多不便,比如考勤、教学秩序、班级管理等问题,因为虽然行政班是不变的,但上课的时候,学生要分别“走班”到不同的教室去,班主任或者教A层次,或者教B层次,或者教C层次,总有一部分行政班的学生教不到,班主任就不容易了解这部分学生,随之对他们的指导方案也就不大跟得上,在管理与教学上存在矛盾。

现在我们还在进行着选课“走班”教学,但只是具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参与,不足全年级人数的5%。学校提供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赛方面及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方面涉及七个学科二十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选课“走班”教学确实发挥了具有学科特长学生的优势,也为大学提供了他们真正所需要的学生。但是,这种模式在满足更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方面做的还不够,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选课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和规划,在“开得了”和“开得好”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马健(天津市南开中学副校长):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有两个问题。一是“走起”之后,学校的办学规模到底多大才是最合适的。一个学校的学生应该控制在300人、800人,还是1000人、3000人?如果规模过小,因为涉及一个成本问题,为少数学生开设课程不太现实,只能把某几种组合砍掉,只剩下几种主要组合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规模过大,短期内一些选课人数剧增的高中科目,可能会产生教学场地和师资不足的状况,面临的困难也很大。如果一个年级有4个班,三个年级就是12个班,怎么“走”合适就面临一个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或者调配的问题。二是“走班”对学校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肯定是有影响的,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师资队伍的问题。我们现在仍是班级授课,班级管理,“走”起来之后就会有几十种组合,再分层次的话,可能组合更多。在选某种组合或者选某一门课时,如果选的人数过少,会带来成本问题,也会带来对教师考评的问题;如果选的人数过多,教师不够,就面临新招老师的问题,而且为了满足学生的选课,只能依靠现有的老师上大课,如果100个人一个班的话,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就不一定能够得到保证。再延伸考虑,假如今年选修历史课的学生特别多,历史老师不够,那么学校新招几位历史老师,但是几年后历史课可能又不热门了,变成地理课很热,那么历史老师就成富余,地理老师又不够了,可是人社部门对人事编制都是有要求限制的,学校想再增加招聘地理老师未必是件容易的事。

有热就有冷,有冷就有热。学校能不能促进教师的流动,或者是区域性的教师互相借调、调配?在一个学区片里面,能不能通过网络技术以在线网络教育等方式对常规学校教育进行补充?总之,“走”

起来更好,先固化、再优化,一点点去探索,毕竟“走”出这一步很不容易。

“走”起来才能“活”起来,学区统筹是趋势

沈献章(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我们学校走的是一条“行政班教学”和“走班制教学”相结合的道路。“走班制”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完全开放的“走班”模式。为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90多门国家选修课程、200多门校本选修课程。每个学期的第一周是学生选课的日子,我们把本学期所有开选修课老师的课程内容和照片做成展板在校园展示出来,也放在学校网上,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第二周开始试听,学生如果感觉老师的讲课很合自己胃口,就可以确定选择这位老师的课;如果觉得不合适,可以再选其他课程。只要上课时间不冲突,想选几门就选几门。第二种,以年级为单位,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学科“走班制”教学,高一年级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必修+选修课程联合“走班”教学,高一年级部分班级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学科“走班制”教学,初一年级课外拓展课程、初二年级综合实践课程“走班”教学。第三种,高

二、高三文科班数学、英语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因为如果让行政班里考50多分的学生跟考150分的学生一起上课,“想吃的吃不饱,不想吃的吃不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就解决了两极分化的问题。

“走”起来才能“活”起来。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已成为学校发展的方向。

“走班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走班”在自主学习能力强、自觉性强、自理能力强的学生身上有很大优势,这类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有潜力的学科来学习。但是对不爱学习、自觉性差、基础差的学生,没有班主任管理的“走班制”就不适合了。在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模式下,同学科的教师一块集体研究打磨课程内容,这门课往往会讲得比较精透。但在“走班制”模式下,老师自始至终是一个人上一门课或者一门课的某一部分,跟其他老师联系少了,这对青年教师的进步和成长是有不利的。

薛丽霞(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校长):我们学校目前“走班”的初步安排跟人大附中相似,基本实现了校本选修课程的全校“走班”,大概每年提供给学生选择的课程有120-150门,但是由于受学校地域位置面积、教室数量所限,学校目前实行的是以初高中学段内的“走班”选修,会人为增设一点开课门槛,以保证能够根据实际的场地和师资条件调配资源。同时我们在初中年级部分国家课程中尝试开展全年级的“走班”分层选课,从目前看实践效果蛮好,但这种尝试可能还是基于学生学业能力水平基础之上的一种分层和“走班”,并没有完全实现高考改革目标下的学生选课概念,所以现在课程组合的方式还很少,希望通过摸索为这一轮改革积累课程和管理上的经验。

东城区的区域面积比较小,学校数量也相对较少。比如我们学校总共有230多名教职员工,在排列组合课程时,教师人数少,排列组合的可能性就少。有没有办法实现教师身份的穿越,让其他学校的老师为我所用?虽然从人事制度的角度讲,老师不太可能一下子失去原有学校的身份,但是在教师使用上,我们希望能将教师的学校身份模糊化,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将各所学校教师资源统筹起来,盘整特色课程,让教师成为“学区人”。区域内资源整合、统筹使用是大势所趋,比如“北京翱翔计划”的很多项目就引进了大学的、实验室的专家和资源,这部分社会资源如果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可能会是今后解决教师问题时,不能说是最主要的,但至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而前面老师提到的“历史热”,如果能够实现在区域范围内盘整师资,科目今年热、明年冷而引起的教师紧缺、教师过剩的风险必定会有所降低。

不搞“一刀切”,找到每个学生的“发动机”

于振丽(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我们学校从2011年开始全面的分层选课,学生选择的依据,一是学习内容,二是学习方式,比如有的孩子擅长自学,有的孩子适合老师引导一下学习,有的孩子适合同伴合作学习。

“走起来”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师资、教室数量和学生管理模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挑战,学校应该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可选择的课程体系。要打破年级的界限,打破传统的学期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教学,比如,高一要把7门选修课程(包

括生物)开足,还要开设生涯教育课程,帮助学生选择好就业、生涯方向。高

一、高二两年循环开设学考和选考课程。在学生管理模式上,管理责任可以由多位老师共同承担并根据需要动态更替,即设立导师、咨询师、常规及自习管理、小学段及研究性学习、教育顾问、选课排课等分布式领导项目组。此外,教室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班化将教室合理切割,增加教室数量,取消教师集中办公室,改为学生教室,通过建设功能教室,让功能教室成为老师的工作室。如果学生的选择过于集中于某一学科,这门学科的老师会明显不够,而另外学科老师却出现过剩现象,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通过老师的跨校交流解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学需求较少的学科的老师承担分布式领导工作来调节,教师的工作量应该是教学工作量与承担分布式领导工作量的总和,在教学上,要变教师的教为中心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对学生的教育要变管理和控制为陪伴和引领。

新一轮高考改革使学生从扬长补短到扬长避短,有利于找到每个学生的“发动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从程序公平、机会公平向内容公平迈进了一大步。

刘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预测我国的“走班”上课大体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突显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充分的课程选择权,培养优长,发展个性;另一种是应对高考改革,依据学生高考选考科目“走班”上课。显然前一种是主动“走”,要彻底改变教学体制,课程设置力争百花齐放;后一种只是被动“走”,能少走就少走,能不走就不走。目前不少学校正在想办法按学生的选考科目集中编班,比如“物理、化学、历史”班、“化学、生物、地理”班……这种应试编班,似“走”非“走”,与课改的初衷有很大差距。由于条件所限,要求所有学校“走班”上课一步到位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新高考实行后,“走班”上课会呈现出多种形态,发展的方向应当给予正面引导。

从全班统一上课到一个学生一张课表,“走班”上课给学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整个教育系统都要发生深刻的改变,就像欧几里得几何公理体系,改变其中一条“平行公理”,就会形成一整套全新的非欧几何。彻底的“走班”上课,确实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然而,适合的教育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校来说,都是最好的教育。即使

同是发达国家,像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很多中学还是坚持班级授课。“走班”上课绝非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例如,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安全防范,教学研究等方面,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实行“走班”上课必须千方百计地扬长避短。

全面实行“走班”上课需要有一定条件作保障。例如上课的班额不宜大,学校课程必须丰富,与之相关联的教师人数和质量、教室数量和专业化水平都需要有很大提高,教育经费也需要有大幅度的增长。此外,师生和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也是“走班”上课成功的关键。我国的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优质学校基本具备了“走班”上课的条件,可以率先走起来,积极探索实验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欠发达地区和基础薄弱学校,在适应高考变化的同时逐步“走”起来,循序渐进,最终实现理想的教育改革目标。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与地区不同,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实行走班上课绝不能一刀切。

主持人结语

钟秉林:“走班制”实际上涉及很多方面,包括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课改设计、教学安排、培养模式、学生管理、师资水平、师资评价,理念问题等等,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各自负起责任,共同协调,推进改革,也需要家长、学生、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总的来说,一要深化综合改革,没有综合改革,单项改革就很难推进;二要针对国情进行差异化改革,例如目前西部地区若要实现全面“走班”确实不具备条件,“走”不起来;三要将高中改革与大学改革相结合,例如考生按照“专业+学校”填报志愿,高校要求的三门选考课程怎么组合亟须研究。如果按照专业大类、学科大类招进了学生,将来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考上了物理系,但却没有选考过物理课,他只是化学、生物考得好,那么高校该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大学学分制又该如何保质保量?这些问题都将反过来会对未来的高中教育产生影响。

当下高校所面临的改革实际上已经迫在眉睫了,有的大学现在还在静等,认为上海、浙江2017年才开始全面实施高考改革,自己暂时不急准备。殊不知改革的计划将面临很复杂的一系列问题,基础教育、高中阶段的压力很大,大学的压力更大。高考改革不仅倒逼高中

改革,也倒逼着大学的改革。大学更应有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高考改革积极主动推进自身改革与发展。

第二篇:高考改革高中实行选课走班制需高考改革配套

高考改革高中实行选课走班制需高考改革配套

实行选课走班制,这是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因材施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课程和班级。

但选课走班弄不好,会变为以前重点班、快班、慢班的翻版。两者的区别在两方面:

其一,是由学校设定好各种班级(必修课分层),按成绩把学生划到各种班,还是由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学校最多给学生提供选课参考和指导建议;其二是同一课程不同班级,是否只有难度不同,而无特色差异。过去的重点班,强调难度和进度,而选课走班,强调特色教学,比如某门必修课,设置多个主题不同的班,由学生根据自己对主题的兴趣选修。

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是实施选课走班制的出发点。学校应基于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来推进选课走班制度。这就要求学校开设更多的课程,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实现每名学生一张单独的课表。

具体而言,对于必修课,可提供分层走班,对于选修课,则要开齐20个科目选择组合。这要求政府增加对学校的投入,加强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与此同时,在推进选课走班时,由于学生不再在固定的班级学习,因此,学校还必须改变原来的管理模式。上述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高考改革高中实行选课走班制需要高考改革配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雷式中学咨询电话:0791/88333738。式中学地址:南昌市青山湖区民安路388号,雷式教育总校地址:南昌市青山湖区江大南路188号。

南昌雷式中学是一所与南昌市第三中协办的民办学校,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学历办学资质。学校坐落在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青山湖畔,地处 青山湖区民安路388号,离南昌三中500余米,占地面积26.8亩,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有教学楼4栋,宿舍1栋,食堂1栋,塑胶跑道、蓝球场、羽毛环场、排球场、沙坑、单双杠、户外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完备。理化生物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电脑房、舞蹈房、音乐房一应俱全。自愿寄宿制,每间宿舍均配备空调、热水器,校园内集食堂和超市,完全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

第三篇: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

作者:刘道义文章来源:本站上传点击数:970更新时间:2007-6-29

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明确规定: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如何使课程评价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呢?如何考察和评价学生的全面素质呢?一方面,需要考察和评价他们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如何学习,即吸取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能力,还有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一个人有了这样的学习能力,他就有了终生学习的能力,也就有了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人,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即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爱国情怀、国际视野,这些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因此,要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就要考察和评价学生的“人文素养 + 终身学习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单凭一次性考试是绝对不行的。在美国,中学生升学不仅需要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或ACT(American College Test)考试成绩,还需要三位权威人士的推荐信和该生在校学习的成绩,以及该生的一篇作文(说明自己的特点和志向)。据了解,美国许多大学垂青那些全面发展的具有领导能力(leadership qualities)的乐于奉献社会的人才,而鄙视书呆子。这对我们很有启发。

显然,现代评价关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是终身的活动,评价也要伴随终身。“一考难于定终身”,评价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与评价齐头并进,“两条腿走路”。评价可以成为学习过程的促进剂,不仅局限于考查和测试,这就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要采用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又可称作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较强,除自评、互评外、还有学习活动评比、作业评定、点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平时(诊断性)测验、周记等。形成性评价一般采用描述性评价(定性分析)、等级评定或评分。形成性评价的好处是,可以加强学习过程中的评价,给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空间,有助于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训练,提高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创设平台,让他们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进行比较、归纳、反思、创新。例如,学完有关First Aid单元后要求学生归纳所有的急救情景,回答What new information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is unit? Do you think you would act differently in an emergency now? In what way?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涉及语言知识,也涉及到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形成性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启发学生自主评价,自我反思。譬如,教师有时会问:What new language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is unit? In which areas do you need to improve your skills: reading, listening, vocabulary or structures?其宗旨在于肯定进步,重在鼓励,加强信心,发现不足,找出差距,不断提高。

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程度的重要途径。中考和高考属终结性评价,以定量为主。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

化程度不高,考试的甄别和筛选性仍然不可避免。为了解决社会诚信度不高、有可能出现“权、钱、情”的腐败现象,考试还不能取消。近来,温家宝总理说过: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经常性。要全面理解素质教育,要把考察素质和考察文化结合起来。所谓综合性,就是要学生既会动脑思考,又会动手实践;既懂知识,又能实际运用。所谓全面性,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具有情感、文化、知识、技能、策略素养整合基础上的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所谓经常性,就是要重视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考试和考核还必须进行,但考试制度必须改革。考试和考核应该要设法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当然,这绝不意味着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降低了。而是要让学生有时间去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实践,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要求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关心学生,在课下也要关心学生。(温家宝)

外语考试改革的趋势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重视考知识转变为重视考查运用语言的能力;由脱离语境转变为加强语境、语篇化和交际性;由客观题过多转变为增加主观题;由仅有笔试转变为增加听力、口试测试,从而着重考查学生思维、表达、交流的能力。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来自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个省的消息。2007年是这四省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后的高考新方案的第一年。从他们的高考方案可以发现新课标高考大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

新考试大纲在维护统一考试的前提下尽可能反映新课标倡导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各个省将实行自己的方案。广东省 实行“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方案,山东省实行“3+X+1”,海南省为“3+3+基础会考”,宁夏则是“ 3+文综/理综”。新考纲增加了选考内容,在选考的范围内,考生有选择性,可以选作部分题目,只要必考与选考的分值总和达到规定即可。

广东省的考试方案中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将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或退档依据之一。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以写实性文字表述方式,记入考生电子档案。综合素质评价由省教育厅公布统一的评价要求,由中学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高中期间各科目学分获得情况,技术领域、艺术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综合实践的考核或表现情况、获奖情况等。如果能做到公正、公平、可信、可用,那将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

2.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作减法,不做加法,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

新考试方案的要求仅限于高中课程第八级范围之内,不涉及第九级的要求,各省市又可根据地区情况定出要求,例如海南和宁夏07年高考要求低于八极要求。新的高考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减不加,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负担。

3.体现探究性,注意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尤其是对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察。例如听力测试设有听取信息、分析图片、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填空题。阅读部分以应用性文章为主(通知、广告、报告、新闻、科技等时文性文章等),减少故事性文章,适当增加任务型题型,着重考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视语言的综合性与语境化因素,注意真实性、情境性和应用性。有的省考虑取消单项选择题,改用篇章中填语法词的综合性题型;也有的省设置情景考查语言知识的交际运用,将几道题综合成一道题,加强动词词组、固定搭配的考查。另外,新考纲将在书面表达部分增加分值,设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根据情景写几个句子或回答问题(15分),第二部分根据所给的任务说明进行写作(30分)。

为了体现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的人文素质的考察,广东省打算进行英语口试,以A,B,C,D,E五个等级呈现,满分为50分。英语口试成绩不记入总成绩,作为外语类及对外语有特殊要求专业的录取参考。英语口语

由普通高校根据专业需要自主确定录取标准。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新托福考试的特点,便可以发现,我国高考改革的走向与国际上影响重大的考试变革的趋势是一致的。新托福吸收了雅思考试的优点,注重测试考生的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摒弃了语法结构试题,新增了口语考试,加重了写作的测试力度。而且把考试看作在美国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所需的英文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综合展现。其中,口试的侧重点是测试复述教授的授课内容、参与课堂辩论并就学术话题交流对话的能力。测试考生的知识结构是否丰满、学业经验是否丰富、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是否良好、口头组织能力是否强等综合素质。听力考试一改过去全由标准的播音员在录音室录制的脱离真实校园生活实际的内容,代之以所有的录音材料是教授的真实授课,课堂内外师生的真实对话。除选择题外,还增加了配对(Matching)、排序(Ordering Questions)和填表(Complete-the-chart questions)等灵活多变的新题型。写作部分则设有综合写作试题:“先听后写”“先读后写”“一听、二读、三写”(150-225字),以及独立论述题作文(300字)。通过这样的考试获得高分的人想必不再会是低能的,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在美国的大学校园中基本上不会存在语言交流的困难。

那么,我们如何改革英语高考能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具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新课标的目标呢?方向是清楚的,答案也有了,但是我们需要时间、耐心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实施多元化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马运鹏 《光明日报》

新托福考试变化特点解读于健 《中国教育报》

中国高考改革的目标与方向袁祖望 《光明日报》

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浅议 刘道义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 研究与探索北京出版社

第四篇:新高考之下的高中改革

“新高考之下的高中改革”专题之一

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省教育厅副厅长 韩平

9月19日,省政府颁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这次的高考招生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省作为全国高考改革试点,是挑战更是机遇。

浙江省前期的改革为这次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2012年启动的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校招生“三位一体”、多元录取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等。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通过改革来解决。这里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同时要思考几个问题:第一,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理念?第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第三,在正确的理念引领下,具体的工作应该怎样适应?

一、正确认识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的影响

对教育改革怎么看,怎么做,这是考量教育工作者态度和行动的分水岭。看的角度不一样,你的认识和行动也就完全不一样。

我省深化课程改革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都是要使高中教育更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核心是“选择性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是在两大理念、两大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两大目标。两大理念就是新课改所提出来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两大规律就是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两大目标,一个是要实现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地发展,再一个就是要实现人人成才。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只能走“选择性教育”这条路。

高考招生改革,也为建设特色示范高中创造了条件。我们希望学校学科特色要更加鲜明,真正体现多样化,以满足老百姓不同的教育需求。学校的功能,首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其次才是选拔,选拔是发展的结果。校长要有教育家的气度,要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办学的追求,这既为学生发展创造了条件,又为学校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考量教育工作者的境界与智慧。

客观地讲,这次高考招生改革会给高中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变量多了,肯定对教学安排、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带来挑战。关键是我们怎样把这种挑战、这种困难变为动力,也变为一种机遇。我们要把老百姓的担忧、系统内教师的担忧,通过我们的工作消除掉,并做得更好,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二、要始终保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动摇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突出“选择性教育”这一核心理念,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们整个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很多学校选课走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学生已经有了选课走班的经历,学校也已经有了相关的教学管理经验。深化课改后,我们有些学校的内设机构都作了调整,这些都是我省进行高考招生改革试点的基础。如果没有前两年深化课程改革的实践,这次高考招生改革碰到的困难会更多。

可以说,高中选课为高考选考创造了条件,而高考选考也必定会进一步促进高中的课程改革。因为高考选考促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从过去的统一化、单一化转变为个性化、有选择,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与此相适应的学校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也将发生变化。

要适应高考招生改革带来的变化,就必须按照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教学安排、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高考招生改革的核心理念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并且是相互呼应、相互促进的。所以只有坚持深化课程改革,坚持学生选择,坚持选课走班,坚持分层教学,才能使高考招生改革试点的各项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三、要坚持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面对高考不分文理、实行统一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外语和选考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等高考招生改革带来的多项举措,普通高中学校要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基于学生的自主选课和选考的需求,统筹高中三年的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安排各类课程,有序高质实行教学计划。

第一要防止只围绕高考科目开设课程,弱化课改要求,挤压选修课程的课时。不要把选修课理解为副课,选修课和必修课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成长的课程。当然开设选修课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学科的学习,要重视以学科为轴心的几类选修课建设。第二要防止违规增减课时、赶进度、加难度,任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语、数、外学程拉长,做到少课时不间断。科学合理安排各科的课时、时间及学业水平考试和选考科目的考试时间,不赶进度。要按照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标准实施学科教学,不增加难度。第三要防止强制为学生确定选考科目,统一设置选考课程,实行简单的分班教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了解学校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强研究和指导。各级教研机构近期要深入到辖区内每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包括民办普通高中),对每一所学校的三年教学安排、教学实施给予指导。同时要充分发挥督学责任区的作用,加强普通高中学校的督促检查,切实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希望基教、督导、教研三家联手把这个事情做好。

这项工作意义深远,我们这一代教育人能够赶上这样一个时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种责任。希望我们同心协力,把这次高考招生改革的各项举措和深化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科学合理安排课程应对高考招生改革挑战

□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 缪水娟

我省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方案的核心是扩大学生考试选择权,这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增强学生课程选择权相互呼应,这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推动育人模式的转变,努力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当然由于实施外语和选考科目的两次考试等改革措施,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学安排、教学实施、教学管理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加强学校课程规划设计

面对高考招生改革不分文理、实行统一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外语和选考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等多项举措,普通高中学校要基于立德树人教育宗旨、普通高中教育基本任务,基于学校价值追求、文化传统和办学实际,基于高中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个性特长发展和选择考试科目需求,进一步加强必修课程(奠定共同基础,必学必考)、限定性选修课程(必修的递进和深化,选修选考)、自主性选修课程(必修选修拓展延伸,学校自主开发的四类选修课程)的统一规划和设计,进一步完善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课程方案,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要求的学习需求。努力避免学校课程方案过于追求形式、盲目照搬照抄、偏离办学实际,课程体系偏离学科轴心等缺乏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的倾向,进一步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科学安排学校教学计划 普通高中学校要把握高考招生改革涉及教学管理改革的关键点,自主研究、科学制订三年一轮的课程实施计划。在执行省教育厅深化课改关于课程设置三条要求——每周课堂教学时间不超26小时,每周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每学期必须按规定开设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艺术等课程,统一规划必修选修课程的基础上,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选择性学习需求为逻辑起点,科学、合理、灵活、有序地安排课程与课时。可探索起点年级适当减少高考统考科目必修课程周课时,拉长学习战线,为选学选考科目教学腾出时空;探索通过选课走班,适当控制高一阶段学生并行的学习科目,防止盲目增课时赶进度,任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尤其是高一学生负担),或过早结束学业考试科目课程,高三只开语文、数学、英语等现象;探索一学年两学期、四学段或多学程制,长短课、大小课结合等,灵活安排课程课时,构建体现鲜明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探索为学生制订一人一张个性化课表,满足学生选课、选考需求,摈弃强行统一学生选考科目、统一设置选考科目、简单分班教学的做法。让教学安排符合教育规律,使高中教育真正回归应有理性。

着力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

多样化课程是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和考试、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深化课改和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各个学校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课程设置的两个文件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进一步明确各个学科课程的基本目标和核心知识框架,清晰不同学科必修、选修不同层级的教学模块、学业标准、教学要求、教学评价,建构各个学科结构合理、层次递进、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要求的学习需求。同时,要基于各主干学科,找寻选修课程开发支点,积极开发开设加强科学人文阅读、实验实践工程技术、跨学科综合探究学习、运用现代技术支持学习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满足学生对有兴趣、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科领域多学习多探究的学习需要,促使学生拓展学科视野,发展学术能力,培养综合学习力。

积极推进选课走班教学

选课走班是选择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深化课程改革进程中,大部分的学校有了积极的实践基础。高考招生改革扩大考试选择权,必定激发学生选择性学习的动力与意愿,推进分科分层选课走班教学成为必然。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研究校本化分层处理各科必修、选修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路径、教学方法、分层练习),制定分科分层教学要求,实行全员走班;要改变所有学生统一学习科目、统一学习要求、统一学习进度的现象,建立完善选课制度,编制选课指南(课程定位功能、学校课程安排、相关考试要求、选课程序要求),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性向、大学招生要求自主选科目、选层次、选教学班级。同时,随着选课走班、选考的全面实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也成必然。要突破传统行政班单一管理的思维,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共存,学科学业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与选课走班、选考相关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努力保证学生选择性学习的有效落实。

切实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

高考改革不分文理,促使学生从文理分科学习转变为多选择跨文理的学习,必将唤醒隐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个性需求,从选课到选考、选专业、选职业,建立和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成为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普通高中学校从高一新生进校始就要开设“高中学生生涯规划发展”相关课程,让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反思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我的兴趣有哪些”、“我的特长是什么”、“我最喜欢的学科专业是什么”、“我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科学制定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鼓励并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制订个人高中三年的学科修习计划。学校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根据高考改革方案和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学生理性选课,合理确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考科目、层次和进度。

第五篇:关于高中会考和高考改革的建议

关于高中会考和高考改革的建议

最近关于高中文理分科的问题,争议非常激烈。反对文理分科者多为社会精英阶层,他们认为分科不利于培养理科人材的人文素养制,不利于人材全面发展。主张文理分科者,多为教师、学生、家长等群体,主要是认为文理分科会加重学生的高考负担。

其实文理是否分科的命题是一个伪命题,文理不应该分科。文理不分,培养文理相通的人才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内许多知名院士,专家都是反对文理分科的。但是高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沉重的高考压力,使得现行高中教育培养文理相通人才显得异常艰难。我认为,实行高中会考制度,配合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更加有利于普通高中培养文理兼通的全面发展人才。具体建议如下:

1、恢复高中毕业会考制度。上世纪90年代,在普高实行的高中会考制是高中教学改革的成功探索。后来因为高校招生瓶颈制约,以及其他诸方面的问题,这一制度未能坚持下来。这是不符合高中教育教学规律的。建议新恢复的高中会考制度与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结合,以高中阶段必修内容为主体,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和信息技术等十个学科实行会考,不同年级,不同学段考察不同内容。把会考成绩与对学生的高中毕业考核挂钩,会考不合格者,不允许毕业,也不允许升入高一级学校。

高中毕业会考内容,以高中各学科必修主干基础知识为主体,侧重于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注重水平测试;会考题目应当有一定开放性和灵活性,难度大大低于高考。

2、建议实行高中弹性学制。高中毕业会考内容对于智商较低、基础较差、能力欠缺的学生,三年时间完全实现全部考试合格的目标,尚有一定难度。建议实行学业补修制。学生参加第一次会考不合格时,必须参加外修,并参加下一的会考,直至完全合格。这样有的学生可能需要三年半或四年时间,才能完成高中毕业。弹性学制,可以满足这一部分基础差学生学习要求。

3、建议改革高考招生体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可以通过学生提出申请,由学校审查后直接录取。其条件包括学生必须全部通过会考学科学习,且全部合格,取得高中毕业证,品行优良等。无法通过某一所学校申请者,可以申请其他学校。这样,学习基础较差,上普通本科院校无望的学生,在完成会考学科知识的学习任务后,可以利用高中阶段空余时间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内容,保证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提升。本科院校的招生,仍旧沿袭已有的按文理分科组织高考选拔人材的制度。在高校录取时,学校可对学生会考成绩中某些学科成绩作出一定的分数要求作为必备条件,实现文理科的融合和渗透。如理工科类院校招生时,可对学生的历史、地理学科会考成绩作出一定的限制性要求,达到院校要求分数线上的学生,才能被录取。

4、建议在高中阶段开设《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过去的经验表明,许多文科生毕业后,从事的实际工作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中微观基础知识没有多大的关联,高中阶段学习的知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对文科学生进行现代科学素养教育,使他们了解现代科技动态,思想观念紧跟世界科技文化发展潮流,对于培养面向现代化的创新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可以尝试把《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高中必修课,并列入文科会考科目,使中学生了解当今计算机科学,航空航天科学,新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科学,现代通信技术等学科的前沿动态和过去发展历程。这种做法利于学生素质提高,而且不会加重学生负担,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

5、加强对高中学校课程管理和会考环节的督导。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许多高中学校在文理分科的时间选择上,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有的学校为了有更多的学生上重点大学,在学生刚进校不到一学期就分了文理科,理科生完全不学文科知识,文科生也不接触理化等内容。现行的高中新课改,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也有可能出现课程设置和选修课学习内容大打折扣的情况。鉴于以上情况,我认为建立长效的常设的课程管理督导机制是保证高中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另外,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毕业会考制度有很多弊端。建议加强对未来的毕业会考制的管理,注重诚信机制建设,加强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以组织高考的机制和精神应对会考,并且把高中毕业会考管理情况和高中学校招生挂钩,则必然会对高中教学改革和高考招生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下载“走”起来?——高考变向中的高中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起来?——高考变向中的高中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政策

    高考改革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 2016年,英语将正式推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

    中高考改革细则(五篇范文)

    2014年起北京市高考、中考改革重大调整(市教委会议纪要) 高考改革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 2016年,英语将正式推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

    有关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的“路线图”要选好试点逐步推进 [导读]在2013年3月7日全国人大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表示,高考制度还是要坚持,因为完全取消了高考,会让当官的、有钱的......

    高考改革

    2017年天津高考改革方案 4月28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王璟,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高考改革

    2014-2016高考高招举措及时间规划——2014 1坚持2013年命题方向 2014年高考命题要坚持2013年命题方向。继续调整试卷结构,把握好学科间的平衡。确保在2013年的基础上稳定、持......

    2018高考改革

    2018高考改革 教育的不断推进,高考改革趋势明显。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有关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加分项目瘦身与自主招生三个重磅文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也带来......

    高考改革在矛盾中进步

    矛盾中进步 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为何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浙江和上海2017年的高考录取已结束。总体看来,虽然浙江省出现了极少数考生的“误报”志愿事件,但是,两地作为我国高......

    当今高考改革趋势下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和整改措施

    当今高考改革趋势下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和改进建议 太谷县教研室 杨文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此后教育部就高考招生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