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扶贫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市扶贫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自检自查报告
市纪委: 市扶贫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中共曲靖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见》(曲发„2011‟11号)的要求,从加强扶贫开发的工作实际出发,立足岗位,发挥职能,认真实践,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推进发展,促进社会管理和谐进步。
一、大力抓好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基础。
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地开展好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2011年以来,全市扶贫总投入10.91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扶贫资金2.49亿元(中央及省级投入2.1亿元,市级投入1459万元,县级投入2506万元),整合部门项目资金1.15亿元,群众自筹2.1亿元,小额信贷扶贫资金4.51亿元,扶贫贴息贷款6600万元。所实施的各类项目及资金投入情况如下: 宣威市阿都乡“整乡推进”建设完成项目投资2.13亿元;宣威市普立乡、会泽县大桥乡省级“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2011年投入500万元;590个省级整村推进重点村扶持中央及省级扶贫资金8850万元;2572户扶贫安居工程扶持中央财政扶贫资金2572万元;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转移安置2200人,扶持财政资金1200万元,项目涉及7个县、15个迁入点、495户、2200人;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45万人补助890万元;投入革命老区建设资金750万元,覆盖23个村、5034户、20985人;投放产业扶贫资金910万元、贫困村互助资金210万元;全市投放扶贫到户贷款4.51亿元,扶持贴息及奖补资金1805万元;9个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发放贷款6600万元,扶持贴息198万元。
通过以上扶贫项目的实施和资金投入,解决6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任务如期完成。
二、抓实扶贫开发基础性工作,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一是抓实贫困监测与扶贫统计工作。把贫困对象瞄准,把贫困区域瞄准,真实掌握贫困现状,确保扶贫开发决策才更加科学。二是突出抓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在非重点县全面铺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对农村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等方式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做到应保尽保;对于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则全面实施扶贫开发政策,实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努力做到应扶尽扶。三是认真抓好扶贫项目监管。从过去注重扶贫项目资金分配转向注重项目资金监管,抓好今年的项目备案工作,用好加强资金监管的权利,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四是夯实基层组织。认真落实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培训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帮助贫困村建班子、带队伍、抓发展,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切实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建好“社会管理创新”平台。立足服务贫困地区群众,关心贫困地区群众,认真履好职责,充分发挥扶贫开发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共振器”作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领导机构,结合下半年的人员变动将领导小组调整为以许云华主任为组长的7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李玲兼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健全工作机制。针对扶贫部门工作职责,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依法行政的有关规定,结合“四群”教育活动,将责任分解到机关各科室,落实到岗位,细化到人,做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责任落实。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查询96128专线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根据市政府的要求,扶贫办为开展96128专线查询工作配备了两名兼职人员和安装一部专用于96128接听的电话(0874-3124900),严格实行AB角制和按照省、市有关96128接听服务规范执行,实现在工作时间内无障碍接听群众的电话查询,及时帮助贫困地区群众破解扶贫开发工作的难题。
全市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市扶贫开发是长期历史任务。目前,按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新贫困标准,全市有贫困人口20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31.7%,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3%,且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状态,遍布全市9个县(市)区,扶贫开发仍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二是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艰巨。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贫困人口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会泽、宣威两个片区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需实施项目多、投资大,地方财政较为困难,资金缺口较大。跨区域协调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制约了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下一步,市扶贫办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定不移地瞄准贫困群体和贫困对象,以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以乌蒙山区、石漠化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特殊贫困地区、边界结合地区为扶贫开发主战场,以“整村推进”、“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易地扶贫、劳动力培训和转移输出就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产业培育,增强发展后劲;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升扶贫开发水平,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0一二年六月五日
第二篇:市扶贫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市扶贫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自检自查报告
市纪委:
市扶贫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中共曲靖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见》(曲发„2011‟11号)的要求,从加强扶贫开发的工作实际出发,立足岗位,发挥职能,认真实践,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推进发展,促进社会管理和谐进步。
一、大力抓好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基础。
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地开展好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2011年以来,全市扶贫总投入10.91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扶贫资金2.49亿元(中央及省级投入2.1亿元,市级投入1459万元,县级投入2506万元),整合部门项目资金
1.15亿元,群众自筹2.1亿元,小额信贷扶贫资金4.51亿元,扶贫贴息贷款6600万元。所实施的各类项目及资金投入情况如下:
宣威市阿都乡“整乡推进”建设完成项目投资2.13亿元;宣威市普立乡、会泽县大桥乡省级“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
点2011年投入500万元;590个省级整村推进重点村扶持中央及省级扶贫资金8850万元;2572户扶贫安居工程扶持中央财政扶贫资金2572万元;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转移安置2200人,扶持财政资金1200万元,项目涉及7个县、15个迁入点、495户、2200人;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45万人补助890万元;投入革命老区建设资金750万元,覆盖23个村、5034户、20985人;投放产业扶贫资金910万元、贫困村互助资金210万元;全市投放扶贫到户贷款4.51亿元,扶持贴息及奖补资金1805万元;9个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发放贷款6600万元,扶持贴息198万元。
通过以上扶贫项目的实施和资金投入,解决6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任务如期完成。
二、抓实扶贫开发基础性工作,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一是抓实贫困监测与扶贫统计工作。把贫困对象瞄准,把贫困区域瞄准,真实掌握贫困现状,确保扶贫开发决策才更加科学。二是突出抓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在非重点县全面铺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对农村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等方式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做到应保尽保;对于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则全面实施扶贫开发政策,实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努力做到应扶尽扶。三是认真抓好扶贫项目监管。从过去注重扶贫项
目资金分配转向注重项目资金监管,抓好今年的项目备案工作,用好加强资金监管的权利,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四是夯实基层组织。认真落实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培训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帮助贫困村建班子、带队伍、抓发展,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切实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建好“社会管理创新”平台。立足服务贫困地区群众,关心贫困地区群众,认真履好职责,充分发挥扶贫开发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共振器”作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领导机构,结合下半年的人员变动将领导小组调整为以许云华主任为组长的7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李玲兼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健全工作机制。针对扶贫部门工作职责,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依法行政的有关规定,结合“四群”教育活动,将责任分解到机关各科室,落实到岗位,细化到人,做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责任落实。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查询96128专线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根据市政府的要求,扶贫办为开展96128专线查询工作配备了两名兼职人员和安装一部专用于96128接听的电话(0874-3124900),严格实行AB角制和按照省、市有关96128接听服务规范执行,实现在工作时间内无障碍接听群众的电话查询,及时帮助贫困
地区群众破解扶贫开发工作的难题。
全市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市扶贫开发是长期历史任务。目前,按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新贫困标准,全市有贫困人口20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31.7%,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3%,且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状态,遍布全市9个县(市)区,扶贫开发仍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二是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艰巨。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贫困人口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会泽、宣威两个片区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需实施项目多、投资大,地方财政较为困难,资金缺口较大。跨区域协调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制约了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下一步,市扶贫办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定不移地瞄准贫困群体和贫困对象,以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以乌蒙山区、石漠化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特殊贫困地区、边界结合地区为扶贫开发主战场,以“整村推进”、“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易地扶贫、劳动力培训和转移输出就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产业培育,增强发展后劲;
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升扶贫开发水平,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0一二年六月五日
第三篇:市扶贫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市扶贫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工作进展情况
市扶贫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中共曲靖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见》(曲发„2011‟11号)的要求,从加强扶贫开发的工作实际出发,立足岗位,发挥职能,认真实践,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推进发展,促进社会管理和谐进步。
一、大力抓好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基础。
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地开展好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一是着重抓好宣威市阿都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紧紧抓住阿都乡列为2010年省级“整乡推进”扶贫开发的机遇,全力推进阿都乡“整乡推进”建设。2011年再积极争取实施省级1—2个乡(镇)的“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继续抓好2010年实施的“整乡推进”后续管理和巩固提升。二是抓好省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积极争取省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400个,进一步探索“整村推进”新模式,做好全省“十二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规划,争取省级扶贫安居工程600户。三抓好产业扶贫
项目。抓好2010年12月下达的省级产业扶贫项目15件1800万元。争取2011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800万元,继续加大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力度。四是认真开展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的试点、总结及推广工作。2011年争取省级100万元互助资金的试点项目。五是抓好小额信贷扶贫。争取投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3亿元,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指导力度,确保小额信贷资金安全有效运行,积极稳妥回收;积极争取逐年扩大小额信贷资金规模,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力度;依托优势产业,利用小额信贷着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在贫困地区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群众增收。六是抓好易地搬迁扶贫。积极争取省级加大对我市易地搬迁扶持力度,2011年争取易地转移2400人。积极稳妥地推进易地扶贫开发,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使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群众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尽快能致富”。七是抓好挂钩结对帮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挂钩帮扶制度,认真落实挂钩扶贫投入制度及考核奖惩制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有效促进“整乡推进”及其他各类扶贫工程的顺利实施。八是抓好劳动力培训及转移输出。争取实施2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引导性培训和转移输出,争取实施劳动力基地培训转移5000人。充分发挥劳务输出培训基地作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多形式多途径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
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收。九中抓好扶贫贴息贷款。认真做好项目考察论证工作,建立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库,及时做好项目推荐上报工作。十是抓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积极争取省级革命老区专项资金400万元,重点实施3个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试点,解决5个重点村项目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好2010年340万元革命老区建设项目,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类建设项目,切实体现项目资金扶持效益,不断改善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抓实扶贫开发基础性工作,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一是抓实贫困监测与扶贫统计工作。把贫困对象瞄准,把贫困区域瞄准,真实掌握贫困现状,确保扶贫开发决策才加更科学。二是突出抓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在非重点县全面铺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对农村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等方式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做到应保尽保;对于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则全面实施扶贫开发政策,实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努力做到应扶尽扶。三是认真抓好扶贫项目监管。从过去注重扶贫项目资金分配转向注重项目资金监管,抓好今年的项目备案工作,用好加强资金监管的权利,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四是夯实基层组织。认真落实贫困地
区人才支持计划,培训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帮助贫困村建班子、带队伍、抓发展,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切实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建好“社会管理创新”平台。立足服务贫困地区群众,关心贫困地区群众,认真履好职责,充分发挥扶贫开发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共振器”作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领导机构,结合下半年的人员变动将领导小组调整为以许云华主任为组长的7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戴树涛兼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健全工作机制。结合扶贫部门的职责,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依法行政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将责任分解到机关各科室,落实到岗位,细化到人,做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责任落实。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查询96128专线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根据市政府的要求,扶贫办为开展96128专线查询工作配备了两名兼职人员和安装一部专用于96128接听的电话(0874-3124900),严格实行AB角制和按照省、市有关96128接听服务规范执行,实现在工作时间内无障碍接听群众的电话查询,及时帮助贫困地区群众破解扶贫开发工作的难题。
今年以来,我市扶贫开发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
问题,主要有几方面:一是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至2011年,按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贫困标准,仍有贫困人口59.4万人,占全省的11%。这些贫困人口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状态,遍布全市9个县(市)区,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整乡推进”建设任务重,资金缺口大。一是发展不平衡,由于受地理、自然、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导致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户与户之间项目建设发展不平衡。二是入户项目资金补助少,群众投工投劳投资任务重,部分群众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导致工程实施难度较大。三是产业培育较为滞后,部分群众脱贫基础不牢。部分扶贫开发工程建设在较短时间内,集中解决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问题,大大缩小了贫困地区与相对发达地区的差距,但致富产业发展不够,规模小,水平低,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少,农民增收仍然十分困难,返贫机率较高。以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市扶贫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一个严重的制约,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突出抓好宣威市阿都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积极争取省级“整乡推进”1—2个乡(镇);积极争取实施省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400个;解决2400人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特困群众的易地搬迁安臵问题;争取实施2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引导性培训和转移输出,实施劳动力基地培训转移5000人;积极争
取省级革命老区专项资金400万元,实施3个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试点;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3亿元,扶持贫困地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规模;积极争取上级加大产业科技扶贫项目投入力度,积极申报扶贫贴息贷款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档案管理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档案管理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市档案局: 根据贵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档案工作检查的通知》(百档字[2014]12 号)的要求,我公司按照《档案工作检查评分表》逐条逐项进行了自检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宣传培训,增强全员档案管理意识
为了增强广大干部职工档案意识和档案业务素质,我公司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档案知识培训学习。一是集中组织学,在号召公司职工自学的基础上,利用学习日,开展档案管理知识集中学习,广泛宣传学习有关档案管理的政策、规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二是送出去学,积极选派人员参加档案管理专业培训,有效提高了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组织人员到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学习参观,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二、健全规章制度,确保档案管理规范高效
为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我公司根据档案目标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如《各类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责任制》、《主管档案工作的办公室主任责任制》、《专职档案员岗位责任制》、《档案保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查、借阅制度》、《档案统计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并严格将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从而使我公司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文书、基本建设和设备、声像、荣誉实物等档
案、资料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按照档案业务规范要求整理,排列上架。做到从立卷归档到保管统计,从档案利用到鉴定销毁,从档案移交到奖惩处罚等每个环节都有据可依;使档案工作机构的设置更加明确,职责更加清晰;使档案安全存放、科学利用、严守机密有了制度保障,较好地解决了档案工作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地开展机关档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档案管理基础建设基础扎实是工作取得成绩的根本保证,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
我公司坚持高起点投入,一步到位的原则,缺什么,补什么,优先安排使用资金,使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口上,着力加强档案管理基础建设。
1、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公司领导仍然坚决划出一间办公用房作为档案室。档案室面积共29.4平方米,购置了档案柜共35 个,配备空调、照相机等基础设施。档案室安装有防盗门,保证了库房的安全。
2、综合档案室配备了一台计算机和打印机,并购买了GD2000 文件档案资料综合管理系统软件,将所有档案《文件归档目录》、《专门档案分类目录》、《实物档案归档目录》、《声像档案归档目录》录入到计算机,实现了计算机检索目录。各类档案均有完整的纸质目录,全部档案目录实现计算机检索。
四、注重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档案使用价值
为了充分发挥档案的潜在作用,方便利用,更好地为公司服务,我们一是将收集到的档案信息重新组合,进行深加工,编制成全宗指南、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人事任免、历年荣誉等,以确保利用档
案的各种需要,使档案的潜在作用得到升华;二是建立各类档案统计台帐,如各类档案借阅登记薄、档案数量统计台帐等,做到台帐清晰规范。
通过此次自检自查,我公司领导和档案工作人员,增强了档案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了安全防范意识,并在检查中进一步消除了安全隐
患。今后,我公司将继续按照此次检查的精神和要求,把档案安全体
现在实际工作中,落在实处,认真的坚持下去,时刻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百色新山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6月11日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抓住“六个关键”环节 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柴河林业地区公安局
去年以来,我们紧紧味道“打造平安和谐幸福柴河”这一目标,积极适应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姥姥抓住六个环节,切实加强和创新公安局机关在社会管理工作,去的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服务大局,在服务理念上不断创新
一是围绕大局、主动融入。我们公安局紧紧围绕林业局 “兴林、强局、富民“的目标,制定了《柴河林业地区公安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三十五条措施》,大力推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掩饰服务、代办服务、加急服务等新举措。棚户区改造工程任务量大,外来务工人员多,柴河、南岗、江西按个公安派出所的民警主动上门服务,开展法律宣传、安全教育、等级发函,做到了管理有序,民工满意。治安大队了解到高考学生因学习紧张,抽不出时间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老师学生很是着急,他们开辟了”绿色通道“,于3月23日至25日,利用每天下午3时以后的学生休息时间集中尽心信息采集。还与省林业公安局治安部门积极协调沟通,让考生拿到了身份证,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收到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一致好评。二是深化“大走访“活动,做实群众工作。我局以深入开展“爱民实践大走访”和“五进七讲”活动为契机,重点针对当前林区棚户区改造人、企业机构改革、企业用工、劳资纠纷等热点问题,有公安局党委成员带领民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帮助企业、群众排忧解难,积极配合林业局党委和林业局做好相关政策解释、请叙述道、矛盾化解等工作。江西派出所在大走访中,了解到周边林场、村屯和过往车辆的司机反映头道收费站收费标准问题,经常引起矛盾纠纷,针对这一情况,他们一方面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是收费站收费标准有了明确规定,另一方面他们组织民警到收费站对来往车辆进行法律宣传,对违规车辆进行整顿,此举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2011年上半年,在大走访中,我局共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60余件,为企业排忧解难17件
二、突出公安主业,在打造平安和谐柴河上不断创新 一是进一步加强矛盾排查工作,着力在提高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化解能力上下功夫。随着林业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当代的加快,印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纠纷逐渐增多,我们从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将维稳工作至于公安工作首要位置来钻。建立起三大机制,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本着“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的 “四早”原则,做到“四个到位”,即排查到位、调处到位、防控到位和宣传教育到位;重大隐患报告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矛盾纠纷等隐患苗头;重点矛盾督办工作机制,对排查出的可能引发集体上访和群体性时间的问题、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实行挂牌督办、使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1年3月6日,在林业局实行教育改革过程中不愿意离开岗位的一部分人员有上方几项,我局获取这一信息后,立即组织过保大队和派出所民警配合有关部门深入5所学校开展工作,讲政策,将改革条件,从而消除了个别人的看法,打消了到林业局上访的想法。
二是进一步打击刑事犯罪,注重提高打击实效。本着什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政治什么问题的原则,始终保持对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姿态。我们试试低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打击模式,注重推进实用的技战法,使网上作战成为全局民警的“工作常态”。2011年5月4日晚许某某在DIY网吧上网时丢失6部手机,街警后刑侦大队侦查员和柴河派出所民警初步调查,怀疑是东宁县绥阳镇来柴河打工人员唐令龙有重大作案嫌疑,侦查员利用公安网大情报信息系统很快便查到唐令龙居住在学府路二区旅店内,并在其住宿房间的床铺下搜查出被害人丢失的5部手机。确定犯罪嫌疑人后,侦查员们守株待兔,于5月5日22时许将返回旅店的犯罪嫌疑人抓获。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依法及时发现提取固定证据,为侦查破案、打击犯罪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010年6月8日,林苑一、二号小区、广场小区院内相继发生4起停放车辆车窗被砸,车内物品盗窃案件,损失价值近万元,通过现场勘察和分析,认定为外来人员流传作案,严密监控,该嫌疑人车辆在牡丹江市太平路上出现,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孙忠慧,犯罪嫌疑人孙忠慧公认了同伙北市居民赵武珠在牡丹江市及周边县市砸车50起,盗窃价值达20万元的犯罪事实,5月1日,另外一犯罪嫌疑人赵武珠也在牡丹江市落网。
三是在“小”字上做“大”文章。引导民警在破案理念上由“大要案要破”向“案发就破”的转变,把大案,小案放在同等地位去抓,抓好大案不丢小案。今年上半年,林区发生的20起各类刑事案件全部破获,破案率达到了百分之百。2011年5月4日9时许,林苑二区居民秦宇坤停放在校区包子铺门前的自行车丢失,柴河派出所街道保安后立即派出民警开展走访调查,禁用6个小时,就将盗窃自行车的违法人员安常亮,张鑫抓获,并及时的追回了被盗自行车
四是强化公安行政管理。我们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主动适应治安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创新旅馆业管理服务新模式,为全部15家旅店安装了“旅业治安管理服务新模式,为全部15家旅店安装了”旅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推行“四个一”旅馆业管理服务新模式,即:一周一走访、一月一检查、一季度一培训、一年一考核,全面加强旅馆业治安管理;加强了文化、娱乐场所和特种行业治安管理工作。上半年开展网吧集中检查行动5次,按照省局开展“三电”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对所有的固定废品收购点进行了整顿治理,取缔“三无”流动收购3人;收缴子弹98发,及时消除了潜在的隐患;收缴违规销售B级烟花19件,整改安全隐患2处;共发现火灾隐患163处,全部进行了整改,杜绝了火灾的发生。
三、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在维护森林秩序的稳定上不断创新
一是重拳出击,不断加大打击力度。相继开展了集中打击森林犯罪统一行动、春季防火及打击非法捕捉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专项战役,有效的保护了森林生态安全。2011年4月46肉,向日林场报称改林场施业区13林班29公顷的林地被海林市二道镇向日村村民姜茂富占为己有。我局迅速组织民警惊醒调查,最终查明,几年来姜茂富私自涂改林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在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非法侵占向日林场13林班林地29公顷,并多次盗伐改林班落叶松677株,合立木材积64.8立方米,盗伐幼树1100余株。
二是打防结合,保障森林治安稳定。组织民警积极开展山情、林情、社情调查,完善基础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深入构建群防群治、便捷联防、按键协查和情报信息等网络,抓好了点、线、面的防控工作。
三是加强联动,增强林区防控能力。一方面,我局做好与林业局相关执法部门的沟通,建立日常联络机制,广开设立难见的信息来源、线索来源,形成打击和合力。另一方面,加强毗连地区的写作,于辖区内地方政府、村屯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动协作工作会议。
四是强化源头防范。我们还将触角延伸到营林、关乎、木材生产、运输、贮存、销售等环节。吧加强伐区生产的检查、监督工作和加强木材流通环节的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林业局贮木场派驻民警对木材销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赌赛木材源头管理漏洞。加强木材加工企业的清理整顿,依法查处非法收购木材行为,坚决取缔无证加工企业。
四、坚持主动警务,在神话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不断创新
一是加强快速反应机制的建设。近年来随着柴河林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进行,呈现了外来人口不断增多,人财物大流动的新趋势,各类案件也呈上升态势。为此,我局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管理创新,建立起了以情报信息为引导,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治安大队和各派出所路面巡逻力量为主题,一社区警务为基础,以三级视频监控系统为补充,点线面介乎、人防物防机房街舞、打防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动态大方空心型警务机制。体现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多警合成作战的特点,使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建立“大治安防控”体系。先后制定了《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方位建立了社会面大防控体系、社区大防控体系、企业内部防控体系和大森林治安防控体系等4大体系。在重要和敏感时期,抽调机关、大队经历编排到各派出所,实行分包路段开展巡防活动,把警力摆上界面,摆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林区实行昼夜不断的巡逻,最大限度地增加群众的见警率,确保“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进一步增强了局址防控能力。2010年以来,通过巡逻现场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1人,收缴管制刀具9把;大力实施“校园警务”战略,在学校周边路段及学生上学、放学高峰时段有民警疏导交通,由巡警、辖区派出所民警到校园门口进行巡逻执勤,密切关注学校周围的情况,及时防范和打击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打架斗殴、寻畔滋事等案件,取得了企事业单位无刑事案件发生的好成绩。
三是加快了视频监控系统的科技综合应用步伐。三年来共投入500余万元用于一二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大力打造“天网”工程。截至目前,我局安装的视频监控摄像头达到了593个,其中安装在大街小巷路面上的一级监控头81个,安装在各单位、校区内部的二级监控头354个,安装在娱乐场所、旅馆业和商场超市等的三级监控头158个,使视频监控覆盖网格化、城乡华,基本实现了对重点路段、区域、单位、场所、部位、行业的有效覆盖。通过视频监控共破大小案件78余起,为群众提供查询服务36次。为维护林区社会治安和城镇建设发挥出巨大作用。
四是创新社区管理,打造信息化社区警务。我局坚持以社区警务建设为裁体,着力构建社区防控网络,全面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目前全体林区已建立17个社区警务室,配备专职社区民警31明,推行由社区民警、质保主任、治安干部参加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做到社区警务室门敞开、人常在、事常办,提高见警率。各派出所积极组建符合本社区实际、具有特色和实效的群防群治队伍,加强社区防控工作。我们还结合当前林业局惊醒的社区改革,建立起大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把社区治安防范纳入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进一步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根据社区区划,健全工作机制,保证民警沉到社区,使警务室成为向社区延伸的接警点、服务店、防控点、社情民意收集点。对住宅小区实行封闭式治安管理,配齐专职治安员,大力推进治安防范设施建设,设置监控室、保安室,将小区的人、车、物管好,确保不发生案件。
五是狠抓人口管理,不断破解管理难题。积极探索“一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实有人口管理新模式,着力提升人口管理水平。创新流动人员管理机制,组织民警深入辖区,全面摸清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底数和基本情况,并建立“以房找人”和“查人知住”的人房一致、双向互联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针对当前林区棚户区改造,流动人员大量涌入,人员复杂多变的情况,组织开展了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清查和对工作,建档立卡,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流动人口实施分层次、动态化、轨迹化管理,全面掌握其行踪动向,实现对流动人口控得住、管得了。创新特殊人群帮教管理机制,组织民警队全体林区有前科劣迹和抱负社会动向的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荣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等重点人员进行摸排,全部纳入工作视线,建立常态化的分级管控机制,逐人落实温控责任单位和责任民警,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教育,疏导化解偏执情绪,落实好温控措施,坚决防止违法犯罪行为。2009年上半年人口犯罪率为万分之二点三二,2010年上半年人口犯罪率为万分之一点七九,人口犯罪率下降零点五三个百分点,2011年上半年人口犯罪率为万分之一点二五,人口犯罪率下降零点五四个百分点。
五、注重科技引领,以信息化建设推动警务机制的创新 一是加大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三年来在信息化建设上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微机数量达到了210台,视线了民警人均一台计算机的目标,打印机60台、数码照相机57台、数码摄像机24台。二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普及和应用照例在提高网上作战能力上下功夫。抓好信息化基础知识和使用技能的培训工作,全景参训,严格考核,人人过关,切实把“软肋”硬起来抓好“警综平台”施展应用工作,强化信息采录、应用和管理,逐步实现实时查询和准确研判中gia你对象的活动轨迹。到目前,我局工残疾录入实有人口59763份,采集录入违法犯罪人员信息1700余分,采集站住人口、出租房屋、场所、行业等信息1000余条,打牢了公安工作的信息化基础。按照“上班先开机,上班比上网”的工作要求,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强力推进“网上办公、网上作战、网上办按”,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打击效能。
六、转变执法理念,提高执法实效,在执法机制上求创新
一是加强了执法能力建设。我局制定了《关于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几点意见》和《2011年执法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推进措施,加强了民警执法理念教育,加强了民警执法大培训,图串列教学、实践教学,以案讲法,提高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是所有执法民警都具备必须的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体能素质。
二是抓执法程序建设,提升执法公信力。进一步完善了办理行政案件操作流程,实行法律文书电子版。有效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