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酒消费税评估案例
企业基本情况
L酒厂系2003年12月经国有酒厂改制组建的私营独资企业,资产总值3667万元,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确定评估对象
L酒厂在21个增值税申报期内零负申报率达95%且属于国家税务总局监控的重点税源企业,按照《陕西省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分类实施办法》评估管辖规定,该局决定将L酒厂确定为市局直接评估对象。
(一)L酒厂财务状况总体评价
L酒厂近3年财务报表显示,该企业财务经营状况恶化,截至2006年9月,L酒厂未分配利润为-14168773.79元。财务指标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在近3年销售收入末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库存余额的陡然上升导致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下降,这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L酒厂资产负债表显示,L酒厂2005年末存货达27729527.97元,较2004年年末库存7475733.11元增长270%,占2005年末资产总额的90%,存货周转率为0.14.(二)酒厂理论税负测算
评估人员根据L酒厂基酒耗用的13种不同原材料测算出每吨半成品(基酒)进项税额为460.15元,每吨产成品(粮食白酒)耗用进项税额1228.40元。L酒厂成品酒每吨平均销售单价12031元,其进项税负率为10.21%(1228.40/12031=10.21%),测算出综合理论税负水平为6.79%(17%-10.21%),较全国平均税负水平7.64%低0.85个百分点。
(三)测算L酒厂应纳税额
根据财务情况分析可知,L酒厂近3年库存商品余额变化较大,计算L酒厂应纳税额必须首先剔除库存余额大幅变动对增值税金的影响。
1.根据2005年末、2006年9月末存货构成及适用的抵扣率,计算出年末存货对增值税金影响额分别为2030329.94元(2005年)、-86004.99元(2006年1月~9月)。
2.测算2005年增值税应纳税额:25409375.80×6.79%-682.23-2030329.94=-305715.55元。
测算2006年1月~9月增值税应纳税额:20946177.20×6.79%-(-86004.99)=1508250.42元。
L酒厂2005年~2006年增值税申报均为零申报,截至2006年9月尚有107196.2元的留抵税金。测算结果表明,L酒厂少缴增值税1508250.42-305715.55+107196.20-2278.38=1307453.69元。
疑点分析
理论税负的测算结果表明L酒厂存在少缴增值税的重大疑点,如何在众多的评估分析方法中选择正确的评估方法是破解本案疑点的关键。以单位产品的直接原材料耗用情况计算产量,从而推断产品销售量是工业企业评估中常用的方法。评估人员运用能耗测算法对L酒厂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下列疑点:疑点1:2006年1月~9月白酒生产最主要的3种原料高粱、小麦、大米耗用量较2005年降低4.17%.疑点2:人们常说三斤粮食一斤酒,但该纳税人出酒率高达43%和41%.疑点3:2006年1月~9月基酒生成成品酒率较2005年低0.15%.疑点4:L酒厂酒盖和酒标的耗用量约占酒瓶耗用量的75%~87%,不符合一瓶一盖一标的标准。
初次约谈
针对能耗测算中发现的疑点,评估人员对该厂财务人员进行了约谈,财务人员对税务机关疑点答复如下:
针对疑点1:小麦既是酿酒时的主要配料,也是制作酒曲的主要原材料,小麦的耗用量是影响3种配料的耗用比例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
针对疑点2:三斤粮食一斤酒是传统工艺对出酒率的标准,但粮食的出酒率与酒醅的发酵周期、温度以及所投粮食的品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酒醅的发酵周期直接决定着粮食出酒率的高低。酒醅的发酵周期越长,其出酒率越低,酒的品质越高。该酒厂所生产的主要产品属于面对农村市场的低档酒,因此其发酵周期较短,其出酒率必然较高。
针对疑点3:该企业共有40多个粮食白酒的品牌,度数从38度至50度不等,企业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当期的产品结构,必然导致基酒出酒率的变化。
针对疑点4:酒类产品因档次不同其外包装物有重大差别,部分高档白酒因防伪要求随瓶带有专用瓶盖,专门定制的酒瓶直接制作有酒名及酒标,所以酒瓶、酒盖、酒标3种包装物的耗用各不相同。
企业的上述解释似乎都有道理,但并不能消除理论税负测算的疑点。纳税评估人员感到酒类产品生产工艺独特,必须通过实地核查了解酒类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从而证实企业申辩理由是否真实。
实地核查
评估人员在对L酒厂酿造车间、储存车间、制曲车间、勾兑车间、瓶装车间进行实地核查后了解到:一是该企业于2006年9月前主要生产的是发酵周期比较短的酒类产品,主要原因是该厂产品在当地低端消费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力,占其销量大部分的主打产品是销往农村市场的40度A品种和43度B品种,二者约占产成品的80%;二是该企业账面半成品的库存金额较大,L酒厂基酒储存仓库共有容量为250吨的储酒罐20个,其他储酒罐若干个,但因储酒容器的特殊性,无法核实罐内存酒的真实性;三是该企业部分车间实行的是底薪+计件工资,但该企业的财务核算力量比较薄弱,未能详细记载具体计件工资的分配;四是该企业主要动力为煤和电,但各月发生数较为均衡,与主要产品的生产量并无直接关系。
实地核查的结果证实,企业申辩的理由基本属实,同时表明能耗测算法不适用于白酒生产企业,其原因主要是:一是酒类产品当期投入的粮食等原材料只能生产出半成品基酒,即当期直接原材料的投入产出只与当期入库的基酒数量有关,基酒储存在特殊的容器(储酒罐)内其数量多少难以查实,当期生产的基酒至少两年之后才能转化为成品白酒,与当期产成品的产量及销量没有关系;二是白酒酿造工艺复杂,如该厂既有单池发酵,又有双轮发酵,又如该厂根据市场各类产品销售情况适时调整发酵周期,这些因素难以在能耗测算中一一体现。
能耗测算的方法不适用于白酒制造企业,那么L酒厂理论税负测算的疑点又该如何解释?实地核查中的两个细节进入了评估人员的视线:
1.酒瓶推算在去往瓶装车间的途中,发现有工人正在清理酒瓶玻璃渣,车间工人解释说该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酒瓶的购进、清洗、装瓶过程中有严格的质量检验,运输、库管、洗瓶及装酒报废损耗率控制标准共计9%。因此在严格的内部控制下,其酒瓶的耗用量值得信赖,于是评估人员根据L酒厂酒瓶的耗用量及酒瓶容量,计算出2005年~2006年9月耗用标准瓶(容量为485毫升)及非标准瓶(容量小于485毫升)的总容量为4942.73吨,扣除9%的酒瓶报废率后净容量为4497.89吨,较同期申报的白酒产量4005.87吨高492.01吨。
2.酒精测算在L酒厂的勾兑车间,工作人员告诉评估人员,无论是企业自行酿造的基酒还是外购的酒精在入库时均以65度白酒进行折算,白酒勾兑的重要工序之一是白酒的降度。尽管白酒的香型、档次差别很大,但勾兑前基酒中所含酒精度数与勾兑后成品酒中所含酒精度数是一致的,于是评估人员推理出公式:
本月某种产成品生产数量=(本月生产该产成品投入基酒数量×65%)÷该成品酒酒精含量。
评估人员根据L酒厂2005年~2006年生产的产品主要品种A、B匡算出L酒厂的综合产品酒精度数为42.29度。据此匡算产成品数量为4575.79吨,较企业账面同期入库成品白酒4005.87吨高569.92吨。
再次约谈及结果
评估人员根据测算结果再次约谈该厂财务人员,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准确的数据分析彻底打消了L酒厂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L酒厂在向主管税务机关递交的自查报告中陈述,因白酒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开拓市场大量采取赊销方式,加上企业为提高产品档次不断加大技改投入,企业资金十分紧张,因此对自2004年以来从企业直接发往各地办事处的积压产品未在账面上记载,共计933吨,金额12437922.6元(含税)。应补缴增值税为1807219.52元,应补缴消费税3059140.62元(含从价、从量),以上合计应补税额:4866360.14元,并在所得税申报表作相应的亏损调整。
第二篇:白酒评估案例
***酒业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一、纳税人基本情况
***酒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酱香型白酒为主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2.028亿元,经营地址: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纳税人识别号:52038272218365-4,主要从事白酒生产、销售、出口贸易活动,现有职工580人,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公司于2001年3月设立,现有制酒车间七个,制曲车间一栋,酒库五栋、办公楼1栋、包装车间及成品包材库一栋,以及配电房、污水处理设备、水池等相应配套的基础硬件设施,形成年产大曲酱香基酒2000吨生产能力的大中型白酒生产企业,年销售额近8,100.00万元,投资规模与年销售收入在同行业中处于中偏上水平。
二、确定评估对象
2010年12月,仁怀市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应该公司亏损和弥补亏损认定未按照税法规定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根据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特点和生产周期长、固定资产投入大、生产原酒存货周转率底、在建设期间生产费用高、销售收入少等现象以及该公司的亏损盈利情况,评估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发现该公司的所得税负担率,增值税、消费税负担率、其他地方各税费负担率以及生产经营情况的异常,确定将该公司纳入纳税评估对象。评估期间为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疑点分析以2010年财务数据为基准,由于该公司涉及弥补亏损,对亏损部分数据追述到2003。
三、评估数据说明及疑点分析
(一)财务状况总体说明
根据***酒业有限公司近3年财务报表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止,***酒业有限公司未分配利润为-37,288.90万元。2008年、2009年、2010年期间销售收
入与以前相比有明显增长,2008年销售收入4,311.00万元、2009年销售收入5,478.00万元、2010年销售收入8,100.00万元,年均增长率为37.5%。根据***酒业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该公司2010期末库存存货总额20,265.00万元(2007年、2008年、2009年存货年均增加4000多万元),固定资产余额达25,433.00万元(在建工程未转入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说明该公司年产2000吨生产车间工程建设项目基本结束,企业较2007年期末库存8,625.00万元,增长135%,占2010年期末资产总额的38%,存货周转率为40%。
(二)理论税负测算
评估人员根据***酒业有限公司基酒耗用的红粮、小麦、谷壳等不同原材料测算,每公斤产成品(粮食白酒)耗用进项税额为2.55元。该公司成品酒每公斤平均销售单价为65.80元,其进项税负率为22.78%(2.55/11.19=22.78%),测算出综合理论税负水平为13.13%,较全国白酒生产行业平均税负水平7.64%高5.49个百分点。
(三)疑点问题分析
该公司2003年至2007年末累计亏损3,728.90 万元(其中2003年亏损714.92万元、2004年亏损379.42万元、2005年亏损413.73万元、2006年亏损561.81万元、2007年亏损1,659.02万元),2008年盈利899.22万元,2009年盈利559.65万元,2010年盈利3,000.325万元。
根据理论税负的测算结果表明,该公司可能存在少缴所得税和部分地方税费的问题,结合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特点,与财务报表表明的各项经营指标进行比对得知,如何在众多的评估分析方法中选择正确的评估方法是破解该行业税收管理的关键所在。以单位产品的直接原材料耗用情况计算产量,从而推断产品销售量是工业企业评估中常用的方法。评估人员运用能耗测算法对该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下列疑点:
疑点1:2010年1月至12月白酒生产最主要的2种原料高粱、小麦耗单位用量比2009年成本减少0.11元/公斤,需对此疑点进行约谈举证。
疑点2:根据测算1公斤红粮、1公斤曲药产出0.5公斤酱香型酒,2010该公司出酒率高达28%,需对此疑点进行约谈举证。
疑点3:***酒业有限公司2010年财务报表累计实现会计利润3,000.325万元,未见该公司企业所得税申报缴纳凭证,需对此疑点进行约谈举证。
疑点4:2010年固定资产期末数为25,433.96万元,期初数为16,529.30万元,内新增加固定资产8,904.66万元,需要核实该公司是否开具发票结转固定资产,是否按照规定缴足房产税,需对此疑点进行约谈举证。
疑点5:长期股权投资2010年期初数1,389.09万元,期末数1,598.41万元,内新增加长期股权投资209.32万元,需要核实该公司是否为**酒销售公司、***关联公司添置固定资产类似的资产,需对此疑点进行约谈举证。
疑点6:2010年期末累计折旧期初数3,001.89万元,期末数2,073.67万元,需要核实该公司累计折旧是否符合固定资产折旧标准,需对此疑点进行约谈举证。
疑点7:2010年在建工程期末减少5,700.00万元,核实在建工程结转时间和结转过程的明细,需要核实长期借款利息支出是否按照实际比例计入在建工程,需对此疑点进行约谈举证。
疑点8:2010年无形资产期初数987.40万元,期末1,444.25万元,内新增加无形资产接近450万元,核实是否有购入商标或者土地,核实该公司记帐和摊销情况,需对此疑点进行约谈举证。
疑点9:核实该公司的实收资本202,800.00万元、资本公积增加、长期借款合同、是否按规定缴足印花税,需对此疑点进行约谈举证。
疑点10:2010年应收帐款期初数532.62万元,期末数1,148.10万元,将该公司2010总收入和应收帐款进行比对,核实该公司是否有分期收款发出商品、销售折扣情况,需对此疑点进行约谈举证。
疑点11:2010未分配利润期初数-1061.05万元,期末1939.27万元,结合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特点,查找亏损的原因以及利息支出、财务费用支出是否真实准确需对此疑点进行约谈举证。
疑点12:核实该公司营业外支出13.70万元是否包含罚款、滞纳金,“三费”支出、对外捐赠等是否符合规定,需对此疑点进行约谈举证。
四、约谈举证
针对上述疑点问题,评估人员约谈该公司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解释举证如下: 针对疑点1:红粮、小麦是酿酒时的主要配料,其中小麦是制作酒曲的主要原材料,红粮、小麦的耗用量和气候、环境、工艺操作直接影响出酒率,2010年与2009年相比,每生产0.5公斤原酒降低耗用原粮0.11元/公斤,主要原因是该公司加强了收购原材料的质量;实行ISO900质量认证管理,严格规范工艺操作流程;气候环境比2009年好,出现极端气候较少,有利于酒醅的发酵。
针对疑点2: 1公斤红粮、1公斤曲药产出0.5公斤酱香型酒是传统工艺对出酒率的标准,但粮食的出酒率与酒醅的发酵周期、温度以及所投粮食的品质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酒醅的发酵周期直接决定着粮食出酒率的高低。酒醅的发酵周期越长,其出酒率越低,酒的品质越高。该公司所生产的主要产品属于面对市场的中高档酱香型白酒,其发酵周期和储存周期较长。经评估人员核实,该公司2009年每生产0.5公斤原酒耗用红粮、小麦1.93公斤。2010年每生产0.5公斤原酒耗用红粮、小麦1.74公斤,属于正常。
针对疑点3:根据该公司2010财务报表显示,累计实现会计利润3,003.20万元,经评估人员核实,该公司2005年亏损413.73万元,2006年亏损561.81万元,2007年亏损1,659.02万元,2008年盈利899.22万元,2009年盈利1777.22万元,2010年盈利3,000.325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收取和交纳的各种价内外基金(资金、附加)和收费征免企业所得税等几个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1997]22号)之规定,为了简化计算,企业发生亏损,对其从被投资方分回的投资收益(包括股息、红利、联营分利等)允许不再还原为税前利润,而直接用于弥补亏损,剩余部分再按有关规定补税。如企业既有按规定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也有不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可先用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直接弥补亏损,再用不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弥补亏损,弥补亏损后还有盈余的,不再补税。因此,该公司从被投资方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应按照财税[1997]22号文件规定弥补以前亏损。
针对疑点4:2010年固定资产期末数为25,433.96万元,期初数为16,529.30万元,内新增加固定资产8,904.66万元,核实该公司是否开具发票结转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缴足房产税。经评估人员核实,该公司只按照7,021.16万元房产原值申报缴纳房产税,新增加固定资产8,904.66万元,其中属于应缴纳房产税的原值5,064.3459万元,应补缴房产税3.54万元。
针对疑点5:长期股权投资2010年期初数1,389.09万元,期末数1,598.41万元,年内新增加长期股权投资209.32万元,核实该公司是否为**酒销售公司、***关联公司添置固定资产类似的资产。经评估人员核实,该公司对**酒销售公司、***关联公司的直接投资,属于正常。
针对疑点6:2010年累计折旧期初数3,001.89万元,期末数2,073.67万元,核实累计折旧是否符合折旧标准。经评估人员核实,该公司的固定资产明细,固定资产折旧符合税法规定。
针对疑点7:2010年在建工程期末减少5,700.00万元,核实在建工程结转时间和结转过程的明细,需要核实长期借款利息支出是否按照实际比例计入在建工程。经评估人员核实,该公司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时间是2010年11月23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其中属于应税房产原值的5,064.3459元,应于2010年12月起缴纳房产税。该公司2010应补缴房产税3.54万元。
针对疑点8:2010年无形资产期初数987.40万元,期末1,444.25万元,新增加接近450.00万元,核实是否有购入商标或者土地,核实计帐和摊销情况。经评估人员核实,该公司2010年期末新增加无形资产接近450万元,其中购买商标227.20万元、2010年3月办理土地使用权补缴土地出让金262.37万元,未按规定缴纳契税7.87万元。新增加3.04亩(2,026.68㎡)土地已按规定缴纳耕地占用税和契税。
针对疑点9:核实该公司的实收资本202,800.00万元、资本公积增加、长期借款合同、是否按规定缴足印花税。经核实,该公司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长期借款合同已按照规定足额缴纳印花税。该公司2010取得销售收入8,100.00万元、2010年购包装物2,069.94万元、购车等固定51.49万元、购进原材料(红粮、小麦等)3,954.93万元,未按照规定缴纳印花税。应补缴印花税4.25万元。
针对疑点10:2010年应收帐款期初数532.62万元,期末数1,148.10万元,总收入和应收帐款进行比对,是否有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是否有销售折扣。经评估人员核实,该公司2010年总收入8100.00万元,内新增加应收帐款615.48万元,新增应收帐款占总收入的7.6%,期末应收帐款占总收入的14.2%,应收帐款率过大,建议该公司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金回笼率,增加公司的效率。
针对疑点11:2010未分配利润期初数-1061.05万元,期末1,939.27万元,结合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特点,查找亏损的原因(支出利息、财务费用、库存时间长等),核实弥补亏损的情况。经评估人员核实,该公司从设立、生产建设、投入使用,符合生产经营的现状。该公司未完全按税法规定进行弥补亏损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建议该公司加强弥补亏损台账管理和备案工作。
针对疑点12:核实营业外支出13.70万元是否包含罚款、滞纳金和不符合规定捐赠等情况。经核实,该公司2010年赞助工商局3.00万元、质量监督局罚款4.06万元、环保罚款3.00万元、滞纳金0.44万元、赞助遵义消防支队组建2.00万元,合计12.50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不准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通过对疑点问题进行约谈,因为酒类产品生产工艺的特殊性,部分疑点问题未能解除,需要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五、实地核查
评估人员对***酒业有限公司酿造车间、储存车间、制曲车间、勾兑车间、瓶装车间进行实地核查后了解到:一是该企业于2009年前主要生产的是发酵周期比较长的酒类产品,该公司基酒生产车间7栋、储存仓库4栋(面积共31,726.00㎡),露天酒罐600吨的有2个、50-200吨的有15个、储存酒坛吨坛5100个、千斤坛4300个,但因储酒容器的特殊性,无法核实罐内存酒的真实性;该公司部分生产车间实行的是固定工资制,包装车间实行的是固定工资+计件工资,但该公司的财务核算比较健全,详细记载具体计件工资的分配;该公司主要动力为煤和电,各月发生的数额与生产周期匹配,主要产品的生产量和投入的原材料匹配。
实地核查的结果证实,企业说明的理由属实,同时表明投入产出比例和生产周期的固定投入适合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其原因主要是:一是酒类产品当期投入的红粮、小麦、曲药等原材料生产出的半成品原酒,即当期直接原材料的投入产出只与当期入库的原酒数量有关,原酒储存损耗与酒坛子质量和储酒年份有很大的关系,当期生产的原酒需要5年的储存期后才能成为合格的酱香型白酒,当期产成品的销量是5年前的产量(不计算正常损耗),计算正常损耗后的销量才是企业当期真正的销量;二是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复杂,如该企业严格按照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9次蒸煮,七次取酒,一年后轮次盘勾,入库储存4年,勾兑成品。该企业根据市场各类产品的需求开发高端品牌酒、个性化订制酒、团购酒等。从生产、储存、勾兑、包装、销售等环节,存在多元式成本组成方式,单一的测算方法不能全面反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只能反应部分成本的真实情况,某些指标还需要科学测定,准确反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如原酒储存的酒耗,包装物品—瓶子、酒盒、酒盖的正常损耗等)。根据前期评估存在的疑点及约谈情况,有针对性对该公司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该公司从2003年至2010未完全按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弥补亏损、建立亏损台账和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二)2010该公司总收入8,100.00万元,内新增加应收帐款615.48万元,新增应收帐款占总收入的7.6%,期末应收帐款占总收入的14.2%,应收帐款率过大,建议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金回笼率,增加企业的效率。
(三)部分地方税种未足额及时缴,应补缴纳契税7.87万元、房产税3.54万元、印花税4.25万元、企业所得税190.12万元。
(四)2010实现会计利润30,003,252.97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71376.17元,调减应纳税所得额69,473.42元,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30,305,155.72元,弥补以前亏损22,700,279.05元。弥补亏损后应纳税所得额7,604,876.67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901,219.00元。
六、评估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
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等相关规定,该公司2008年至2010期间应补缴契税7.87万元、房产税3.54万元、印花税4.25万元、企业所得税 190.12万元。三年应补缴地方各税共计205.78万元。
七、评估建议
通过以上评估案例,为加强税源,促进税收征收,达到对白酒生产企业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目的,拟建议如下:
(一)应加强白酒行业税收调查与研究。根据酱香型白酒生产的工艺流程特点及经营规模、经营品牌、经营方式、财务核算等特点,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建立健全动态税源监控,设定科学的税负参考值和指标预警值,对酱香型白酒行业的纳税评估和税源管理起指导作用。
(二)应加强对关联企业的税收检查。关联企业是企业调节利润和逃避税收的重要途径,因为关联企业中有的征收方式为查账征收,有的为核率征收,还有的为减免税企业,相互间不按独立企业之间往来进行结算,从而达到调节利润,逃避缴纳税款的目的。因此,应加强对关联企业的税源管理和税收日常检查工作。
(三)注重对评估结果分析,并不断修正和强化日常征管。利用纳税评估这一有效手段,在帮助纳税人准确计算应纳税款,提高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能力的同时,通过对评估的结果进行归类、汇总和细化分析,从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存在差异和异常现象入手,发现纳税人在税法执行上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时解决我们日常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征管漏洞。
第三篇:白酒行业纳税评估案例
家庭式小作坊白酒生产企业评估案例
作者简介:李兵,1985年。长春税务学院税收学、会计学双学士,国际税收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国家税务局大企业管理人员,省大企业管理骨干人才。曾发表:《预约定价税制研究》、《跨国公司转让定价机制研究》、《证券市场税制研究》、《大企业预约安排制度研究》等多篇实用性论文。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企业成立于2004年,2009年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公司系原供销合作社作坊式生产的沿袭,2004年以前曾濒临消失,03年酒厂承包给一人,一年后因经营亏损,主动提前终止合同。04年下半年,酒厂在无人接手的情况下承包给了现在的承包人。
该酒厂占地面积约5亩,房屋低矮破旧阴暗,公司总员工人数18人,且经营竞争激励,除了本地同样的8家其他酒厂的竞争外还存在大量的假冒伪劣竞争,生存现状较为困难。生产经营地夏天易出现洪水,冬天易出现冰雪。生产产品为清香型小曲酒,窖池数量30个,每个窖池容积约3立方米。其主要原材料均为高粱,不使用其他粮食。酒精发醇期为8天。其产品以52度散装白酒(简单塑料桶)为主,主要面向农村市场,销售价格较低。
2012年申报销售数量254,132.00斤,销售收入2,911,883.77元,增值税419,252.75元,消费税586,966.79元,所得税24,580.19元,5月以前地税入库所得税23,732.69元,总共入库增、消、所三税1,054,532.42元。窖池每立方米税收贡献率为11,717.03元。
(二)案头分析
根据粮食投料分析法计算,粮食投入量=窖池总窖积×200×365÷发酵周期,即30×3×200×365÷8=812250斤。
产出标准度数酒量=粮食投入量×出酒率(按46%计算),即812250×46%=377775斤。
产成品数量=标准度数酒量(57度)×加浆降度系数(1.1),即377775×1.1=415552.5斤
申报数与理论数差距415552.5-254132.00=161420.50斤。须进行评估核实。
(三)约谈举证
通过约谈,企业认同公司窖池有30个,出酒率约为46%,主要原材料均为高粱,购进均从东坡区火车站***处购进。包装物分别从夹江、成都和彭州购进,但所有购进均未取得发票,账务也不健全无法提供证据证明申报的销售数量和销售均价的合理性,但认为公司是据实申报了的。同时认为公司每年的生产时间只有200天左右,仅能生产销售250000斤左右的白酒。公司低端白酒的销售均价约为7元/斤,高档白酒的销售均价约为35元/斤左右。低端白酒和高端白酒的销售比例约为90%∣10%。
(四)实地核实
根据约谈内容,我们进行了实地核实。核实情况如下:
1、核实发现企业虽为一般纳税人,但属于农村作坊式生产,只有几间较为陈旧的生产产房,且属于向原集体企业租用。
2、企业确只有30个窖池在生产,大部分产品也确实为简单的塑料桶包装销售。
3、购进的高粱、包装物、煤炭等都没有发票留存,东坡区火车站***所有的公司也已注销,无法找到当事人。
4、公司财务核算也极为不健全,无法提供生产和销售数量,也无法提供每个品种的销售单价。包装物的领用记录也没有,工人的工资记录也没有,煤炭的消耗记录也没有……,无法从账面进行核实。
5、通过对零售商的走访,发现零售商所述的购进价格与企业提供的销售价格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寻找依据进行核实。
6、通过对工人等相关人员的走访,发现企业确存在春节期间放假1个多月,农忙和洪水、大雪期间也存在停工放假的情形,一年的生产时间约为280-300天左右。
(五)评估计算
根据纳税约谈和实地调查核实,发现无法从企业账面对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准确核实,只能通过评估方法进行测算。
(一)投入产出法分析测算
我们设定相关指标为:生产时间290天、出酒率46%、加浆降度系数1.1。
粮食投入量=窖池总窖积×200×365÷发酵周期,即30×3×200×365÷8=652500斤。产出标准度数酒量=粮食投入量×出酒率(按46%计算),即652500×46%=300150斤。
产成品数量=标准度数酒量(57度)×加浆降度系数(1.1),即300150×1.1=330165斤.即公司的产量应在330165斤左右,与企业申报数量差距约为76000斤。
(二)边际贡献法测算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主要可变成本包括:粮食成本、人工工资、煤炭耗用、包装物、消费税,固定成本主要包括:锅炉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窖池承包费用、电费等。
我们测定单位白酒(加浆降度后)耗用1.88斤粮食,每斤粮食1.8元,耗用0.8斤煤炭,每斤煤炭0.2元,包装物每斤白酒耗用0.28元,人工工资每天480元,每天产1200斤酒,每斤酒0.4元,消费税约为每斤1.70(按每斤7元)。酒糟收入每斤酒约产2斤酒糟,酒糟销售价格为每斤0.18元。
每斤白
酒
可
变
成本
=1.88
×1.8+0.2+0.28+0.4+1.70-0.36=5.60元
固定成本每年锅炉折旧2万元,管理人员工资5万元,窖池承包费1万元,电费2.5万元,运费1万元。
每年的固定成本为2+5+1+2.5+1=11.5万元。
根据企业陈述,企业的低端白酒销售收入基本能将成本费用收回,高端酒销售收入为盈利收入。每斤酒按7元的销售价格,不含税销售价为7/1.17=5.98元,每斤的毛利为5.98-5.60=0.38元。
低端酒产量约为115000/0.38=302631.58斤,企业总生产量为302631.58/0.9=336257.31斤。
综上所述,两种方法测算结果基本一致,企业存在少申报销售收入的行为。
(六)评定处理
通过与企业再次沟通,将两种计算方法一一向企业进项计算演示,企业最终自查承认约少计销售数量约6万斤左右,自查补缴税款236,633.70元,加收滞纳金17,747.53元,补缴税款后,企业窖池每立方米税收贡献率达到14,346.29元。
第四篇:消费税案例
消费税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首饰商城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5月发生以下业务:
(1)零售金银首饰与镀金首饰组成的套装礼盒,取得收入29.25万元,其中金银首饰收入20万元,镀金首饰收入9.25万元;
(2)采取“以旧换新”方式向消费者销售金项链2000条,新项链每条零售价0.25万元,旧项链每条作价0.22万元,每条项链取得差价款0.03万元;
(3)为个人定制加工金银首饰,商城提供原料含税金额30.42万元,取得个人支付的含税加工费收入4.68万元(商城无同类首饰价格);
(4)用300条银基项链抵偿债务,该批项链账面成本为39万元,零售价70.2万元;(5)外购金银首饰一批,取得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价款400万元;外购镀金首饰一批,取得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万元、增值税8.5万元。(金银首饰零售环节消费税税率5%)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销售成套礼盒应缴纳的消费税;
(2)“以旧换新”销售金项链应缴纳的消费税;(3)定制加工金银首饰应缴纳的消费税;(4)用银基项链抵偿债务应缴纳的消费税。案例二:某酒厂2009年7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销售粮食白酒20吨,不含税单价6000元/吨,销售散装白酒8吨,不含税单价4500元/吨,款项全部存入银行;
(2)销售以外购薯类白酒和自产糠麸白酒勾兑的散装白酒4吨,不含税单价3200元/吨,货款已收回;
(3)用自产的散装白酒10吨,从农民手中换玉米,玉米已入库,开出收购专用发票;(4)该厂委托某酒厂为其加工酒精,收回的酒精全部用于连续生产套装礼品白酒6吨,每吨不含税单价为8000元,已经销售。
注:粮食白酒定额税率0.5元/500克;比例税率为20%。要求:计算该酒厂当月应纳消费税税额。
案例三:某酒厂生产粮食酒精、薯类酒精为原料的白酒,同时生产啤酒。2009年6月份的生产销售情况如下:
(1)外购薯类酒精10吨,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单价是1500元/吨,外购粮食酒精20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单价是2100元/吨;
(2)外购生产白酒的各种辅助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是12000元;(3)外购生产啤酒的各种辅助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是250000元;(4)当月用8吨薯类酒精及辅料生产薯类白酒共22吨,销售了20吨,不含增值税售价为12000元/吨,用15吨粮食酒精及辅料生产粮食白酒32吨,销售了30吨,不含增值税售价18000元/吨;
(5)当月用剩余的酒精及辅料生产白酒10吨,实际生产成本是8500元/吨,这部分白酒用于抵偿债务,该白酒不含增值税售价为9000元/吨、10000元/吨、11000元/吨;
(6)当月销售生啤酒100吨,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出场单价为2800元/吨,另外,按照惯例开具发票收取的包装物押金为200元/吨,期限为3个月;
(7)当月销售果啤140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出厂价款为2900元/吨,另外,按照惯例开具发票收取的包装物押金为200元/吨,期限为3个月;
(8)当月有以往发出到期包装物押金5000元(生啤)和3000元(果啤)到期未退。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抵偿债务的白酒应纳的消费税;(2)用于抵偿债务的白酒的增值税的销项税;(3)当月应纳消费税的合计数;(4)当月应纳增值税的合计数。
案例四:某卷烟厂2009年8月份发生以下业务:
(1)从农民手中收购烟叶10吨,收购凭证上注明的收购价款是100000元,按照规定支付了价外补贴和烟叶税,验收后送某镇烟丝加工厂加工成烟丝,向运输公司支付烟叶的运费500元,并取得运输业发票;
(2)烟丝厂将10吨烟叶加工成10吨烟丝,取得加工费3000元辅料费5000元(均含增值税),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3)卷烟厂将10吨烟丝收回,支付运输公司烟丝的运输费600元并取得运输业发票;
(4)卷烟厂进口生产用设备一台,支付价款折合人民币100000元,进口运费6000元,口岸至厂区运费2000元,设备关税税率7%;
(5)购进卷烟用纸,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30000元,增值税5100元;(6)将5吨烟丝和购入卷烟用纸的20%领用,用于生产卷烟;
(7)生产卷烟,第一次生产没有税务核定价,将40箱卷烟发出,委托商厦代销。该商厦当月销售了20箱,提供销售清单,每条零售价65元,月末与烟厂平价结算销售款,另按15%与烟厂结算手续费。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烟厂当期应纳进口增值税;(2)烟厂被代收代缴的消费税;(3)烟厂当期销售卷烟应纳的消费税;(4)烟厂当期应纳增值税。
案例五.位于县城的某筷子生产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4月份发生以下业务:
(1)月初进口一批优质红木用于生产红木工艺筷子,成交价折合人民币20万元,另向境外支付包装材料和包装劳务费用合计折合人民币1万元,支付运抵我国海关前的运杂费和保险费折合人民币2万元。企业按规定缴纳了关税、进口增值税并取得了海关开具的完税凭证。
为将货物从海关运往企业所在地,企业支付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和其他杂费共计5万元,尚未取得货运发票。
(2)委托某商场代销红木工艺筷子5000套,双方约定,待5000套全部售出并取得代销清单后,企业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商场。本月底尚未收到代销清单,但已收到其中的3000套的不含税货款30万元。
(3)将红木工艺筷子4000套按100元/套的不含税价格赊销给某代理商,双方约定,下个月的25日付款,届时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4)将自产红木工艺筷子1000套在展销会上作为样品,在展销会结束后无偿赠送给参展的其他客商。
(5)向林业生产者收购一批白桦木原木用以生产木制一次性筷子,给林业生产者开具了经主管税收机关批准使用的农产品收购凭证,收购凭证上注明的价款合计为50万元,收购款已支付。该批原木通过铁路运往企业所在地,企业支付运输费5万元,建设基金1万元,装卸费1万元,保险费1.5万元,有关费用已在货运发票上分别注明。
(6)将成本为20万元的原木移送给位于某市市区的一加工企业,委托其加工成木制一次性筷子,木月收回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加工费及辅料费金额共计5万元。本月将其全部直接用于销售,取得不含税销售额40万元。
(7)外购低值易耗品、自来水、电力,支付含税价款合计6万元,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
(8)销售本企业已使用了半年的某台机器设备,取得不含税销售额21万元。购买该设备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20万元,本月账面净值为19万元。
(说明:①该筷子生产企业2008年未列入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试点单位;②假设红木的进口关税税率为35%;③木制一次性筷子的消费税税率为5%;④月初增值税上期留抵进项税额为0;⑤本月取得的合法票据均在本月认证并申报抵扣)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下列序号计算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
(1)计算该企业应缴纳的进口关税。
(2)计算该企业应缴纳的进口增值税。
(3)针对该企业委托商场代销红木工艺筷子的事项,计算本月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4)针对该企业向代理商赊销红木工艺筷子的事项,计算本月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5)计算该企业将展销会样品无偿赠送给参展客商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6)计算位于某市市区的加工企业应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7)计算位于某市市区的加工企业应代收代缴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8)计算该企业销售使用过的机器设备应缴纳的增值税额。
(9)计算该企业本月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不含代收代缴部分)。
(10)计算该企业本月应缴纳的国内销售环节的增值税税额。
(1)销售成套礼盒应缴纳的消费税=29.25÷(1+17%)×5%=1.25(万元)
打成礼品包装的,不论是否单独核算,一并计算缴纳消费税。
(2)“以旧换新”销售金项链应缴纳的消费税=2000×0.03÷(1+17%)×5%=2.56(万元)
(3)定制加工金银首饰应缴纳的消费税=(30.42+4.68)÷(1+17%)÷(1-5%)×5%=31.58×5%=1.58(万元)
(4)用银基项链抵偿债务应缴纳的消费税=70.2÷(1+17%)×5%=3(万元)
纳税人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入股和抵偿债务等方面的应税消费品,应当以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计算征收消费税。
(5)商城5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29.25÷(1+17%)+2000×0.03÷(1+17%)+4.68÷(1+17%)+70.2÷(1+17%)]×17%-8.5=15.35(万元)
某酒厂2006年7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销售粮食白酒20吨,不含税单价6000元/吨,销售散装白酒8吨,不含税单价4500元/吨,款项全部存入银行。
(2)销售以外购薯类白酒和自产糠麸白酒勾兑的散装白酒4吨,不含税单价3200元/吨,货款已收回。
(3)用自产的散装白酒10吨,从农民手中换玉米,玉米已验收入库,开出收购专用发票。
(4)该厂委托某酒厂为其加工酒精,收回的酒精全部用于连续生产套装礼品白酒6吨,每吨不含税单价为8000元。
计算该酒厂当月应纳消费税税额(注:粮食白酒定额税率0.5元/500克;比例税率为20%)。
【答案】
(1)第1笔业务应纳消费税为:
(20×6000+8×4500)×20%+(20×2000+8×2000)×0.5=31200+28000=59200(元)
(2)第2笔业务,应按薯类白酒征税,应纳消费税为:
4×3200×20%+4×2000×0.5=2560+4000=6560(元)
(3)第3笔业务,视同销售,应纳消费税为:
10×4500×20%+10×2000×0.5=9000+10000=19000(元)
(4)第4笔业务,按酒类最高税率计算,应纳消费税为: 6×8000×20%+6×2000×0.5=9600+6000=15600(元)(5)当月合计应纳消费税税额=59200+6560+19000+15600=100360(元)位于县城的某筷子生产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8年4月份发生以下业务:
(1)月初进口一批优质红木用于生产红木工艺筷子,成交价折合人民币20万元,另向境外支付包装材料和包装劳务费用合计折合人民币l万元,支付运抵我国海关前的运杂费和保险费折合人民币2万元。企业按规定缴纳了关税、进口增值税并取得了海关开具的完税凭证。为将货物从海关运往企业所在地,企业支付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和其他杂费共计5万元,尚未取得货运发票。
(2)委托某商场代销红木工艺筷子5 000套,双方约定,待5 000套全部售出并取得代销清单后,企业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商场。本月底尚未收到代销清单,但已收到其中的3 000套的不含税货款30万元。
(3)将红木工艺筷子4 000套按l00元/套的不含税价格赊销给某代理商,双方约定,下个月的25日付款,届时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4)将自产红木工艺筷子1 000套在展销会上作为样品,在展销会结束后无偿赠送给参展的其他客商。
(5)向林业生产者收购一批白桦木原木用以生产木制一次性筷子,给林业生产者开具了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农产品收购凭证,收购凭证上注明的价款合计为50万元,收购款已支付。该批原木通过铁路运往企业所在地,企业支付运输费5万元,建设基金l万元,装卸费l万元,保险费l.5万元,有关费用己在货运发票上分别注明。
(6)将成本为20万元的原木移送给位于某市市区的一加工企业,委托其加工成木制一次性筷子,本月收回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加工费及辅料费金额共计5万元。本月将其全部直接用于销售,取得不含税销售额40万元。
(7)外购低值易耗品、自来水、电力,支付含税价款合计6万元,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
(8)销售本企业已使用了半年的某台机器设备,取得不含税销售额21万元。购买该设备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20万元,本月账面净值为l9万元。
(说明:①该筷子生产企业2008年未被列入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试点单位;②假设红木的进口关税税率为35%;③木制一次性筷子的消费税税率为5%;④月初增值税上期留抵进项税额为0;⑤本月取得的合法票据均在本月认证并申报抵扣)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下列序号计算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
(1)计算该企业应缴纳的进口关税。
(2)计算该企业应缴纳的进口增值税。
(3)针对该企业委托商场代销红木工艺筷子的事项,计算本月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4)针对该企业向代理商赊销红木工艺筷子的事项,计算本月的增值税销项税
额。
(5)计算该企业将展销会样品无偿赠送给参展客商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6)计算位于某市市区的加工企业应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7)计算位于某市市区的加工企业应代收代缴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8)计算该企业销售使用过的机器设备应缴纳的增值税额。
(9)计算该企业本月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不含代收代缴部分)。
(10)计算该企业本月应缴纳的国内销售环节的增值税税额。
答案:
(1)进口关税=(20+1+2)×35%=8.05(万元)
(2)进口增值税=(20+1+2+8.05)×13%=4.04(万元)
(3)销项税额=30×17%=5.1(万元)
(4)销项税额=0(万元)
(5)销项税额=100×0.1×17%=1.7(万元)
(6)消费税=(20+5)/(1-5%)×5%=1.32(万元)
(7)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32×(7%+3%)=0.13(万元)
(8)增值税=21×4%×50%=0.42(万元)
(9)题中未说明生产销售一次性木制性筷子,所以,不缴纳消费税。红木工艺筷子非一次性木筷,不属于消费税征收范围。
(10)增值税=5.1+1.7+40×17%-[4.04+50×13%+(5+1)×7%+5×17%]+0.42=2.21(万元)
第五篇: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政策_国税函〔2009〕380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的通知
国税函〔2009〕3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为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9〕16号)文件精神,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组织开展白酒消费税政策执行情况检查,及时纠正税率适用错误等政策问题。
二、各地要加强白酒消费税日常管理,确保税款按时入库。加大白酒消费税清欠力度,杜绝新欠发生。
三、加强纳税评估,有效监控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堵塞漏洞,增加收入。
四、为保全税基,对设立销售公司的白酒生产企业,税务总局制定了《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试行)》(见附件),对计税价格偏低的白酒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各地要集中力量做好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工作,确保自2009年8月1日起,执行核定的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五、各地要加强小酒厂白酒消费税的征管,对账证不全的,采取核定征收方式。
六、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领导,加强对本通知提出的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各项工作要求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上报。
附件: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税务总局
二○○九年七月十七日
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下同)70%以下的,税务机关应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第三条 办法第二条销售单位是指,销售公司、购销公司以及委托境内其他单位或个人包销本企业生产白酒的商业机构。销售公司、购销公司是指,专门购进并销售白酒生产企业生产的白酒,并与该白酒生产企业存在关联性质。包销是指,销售单位依据协定价格从白酒生产企业购进白酒,同时承担大部分包装材料等成本费用,并负责销售白酒。
第四条 白酒生产企业应将各种白酒的消费税计税价格和销售单位销售价格,按照本办法附件1的式样及要求,在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时限内填报。
第五条 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由白酒生产企业自行申报,税务机关核定。
第六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将白酒生产企业申报的销售给销售单位的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以下、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各种白酒,按照本办法附件2的式样及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逐级上报至国家税务总局。税务总局选择其中部分白酒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第七条 除税务总局已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的白酒外,其他符合本办法第二条需要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的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核定。
第八条 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标准如下:
(一)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高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含70%)以上的,税务机关暂不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二)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 价格70%以下的,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由税务机关根据生产规模、白酒品牌、利润水平等情况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50%至70%范围内自行核定。其中生产 规模较大,利润水平较高的企业生产的需要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的白酒,税务机关核价幅度原则上应选择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60%至70%范围内。
第九条 已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的白酒,生产企业实际销售价格高于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的,按实际销售价格申报纳税;实际销售价格低于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的,按最低计税价格申报纳税。
第十条 已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的白酒,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持续上涨或下降时间达到3个月以上、累计上涨或下降幅度在20%(含)以上的白酒,税务机关重新核定最低计税价格。
第十一条 白酒生产企业在办理消费税纳税申报时,应附已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白酒清单,式样见附件3。
第十二条 白酒生产企业未按本办法规定上报销售单位销售价格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应按照销售单位销售价格征收消费税。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9年8月1日起执行。附件:
1.白酒相关经济指标申报表
2.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申请表 3.已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白酒清单